專利名稱: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煉焦工藝,具體為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
(二)技術背景將配合煤在入爐前用搗固機搗固成體積略小于碳化室的煤餅后,推入碳化室內煉焦稱搗固煉焦。其特點是可以提高堆密度,增加焦碳強度,降低氣孔率,其搗固過程是在煉焦前完成的,為了保證煤餅的穩(wěn)定性,煤餅的高寬比一般都在小于9∶1,限制了搗固煉焦在大型焦爐上的應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該工藝不僅工藝簡單,而且成本低。
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其特征是先將煤經粉碎、混料后,進入煤倉,然后經傳送帶送至碳化室一側的上料溜槽,待碳化室的煤達到200-450℃時,煤處于軟熔狀態(tài),然后由設置在碳化室頂部的搗固機構對軟熔狀態(tài)的煤進行搗固,使煤在碳化室內直接搗固成密度較大的煤餅。
本發(fā)明的工藝設備是在爐體的碳化室頂部安裝有搗固機構,該搗固機構包括液壓缸或機械壓下提升機構帶動的缸桿及耐火材料壓頭,液壓缸或機械壓下提升機構設置在碳化室外,缸桿穿經爐蓋,并伸入碳化室內,耐火材料壓頭固定在缸桿的下端,并由液壓缸式機械壓下提升機構帶動往復下壓,將碳化室內的煤粉壓制成高密度煤餅。
上述碳化室內進行搗固的最佳煤溫范圍是350-400℃。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徹底改變了常規(guī)爐外搗制煉焦工藝,采用在焦爐碳化室干餾過程中,即碳化室溫度在400℃左右時,煤處在軟融狀態(tài)下進行搗固煉焦,大大提高了搗固強度,M40可提高8-10%,使非主焦煤配比增加,減少了焦碳的氣孔率。
圖1是本發(fā)明的工藝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實施例一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其特征是先將煤經粉碎、混料后,進入煤倉,然后經傳送帶送至碳化室一側的上料溜槽,待碳化室的煤達到350-400℃時,由設置在碳化室頂部的搗固機構對處于軟熔狀態(tài)的煤進行搗固,使煤在碳化室內直接搗固成密度較大的煤餅。
實施例二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其特征是先將煤經粉碎、混料后,進入煤倉,然后經傳送帶送至碳化室一側的上料溜槽,待碳化室的煤達到380℃時,由設置在碳化室頂部的搗固機構對處于軟熔狀態(tài)的煤進行搗固,使煤在碳化室內直接搗固成密度較大的煤餅。
權利要求
1.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其特征是先將煤經粉碎、混料后,進入煤倉,然后經傳送帶送至碳化室一側的上料溜槽,待碳化室的煤達到200-450℃時,煤處于軟熔狀態(tài),然后由設置在碳化室頂部的搗固機構對軟熔狀態(tài)的煤進行搗固,使煤在碳化室內直接搗固成密度較大的煤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其特征是在碳化室內進行搗固的最佳煤溫范圍是350-40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其特征是先將煤經粉碎、混料后,進入煤倉,然后經傳送帶送至碳化室一側的上料溜槽,待碳化室的煤達到380℃時,由設置在碳化室頂部的搗固機構對處于軟熔狀態(tài)的煤進行搗固,使煤在碳化室內直接搗固成密度較大的煤餅。
全文摘要
一種熱態(tài)搗固煉焦工藝,其特征是先將煤經粉碎、混料后,進入煤倉,然后經傳送帶送至碳化室一側的上料溜槽,待碳化室的煤達到200-450℃時,煤處于軟熔狀態(tài),然后由設置在碳化室頂部的搗固機構對軟熔狀態(tài)的煤進行搗固,使煤在碳化室內直接搗固成密度較大的煤餅。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徹底改變了常規(guī)爐外搗制煉焦工藝,采用在焦爐碳化室干餾過程中,即碳化室溫度在400℃左右時,煤處在軟融狀態(tài)下進行搗固煉焦,大大提高了搗固強度,M40可提高8-10%,使非主焦煤配比增加,減少了焦碳的氣孔率。
文檔編號C10B45/00GK1818021SQ200610045969
公開日2006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3月6日
發(fā)明者周久樂 申請人:沈陽東方鋼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