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變質焦煤參與煉焦的配煤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該方法包括:1)測定高變質焦煤、其他單種煉焦煤的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統(tǒng)計區(qū)間所占比例,并測定其單種煤煤巖顯微組分組成,統(tǒng)計其惰質組含量;2)確定各單種煤的配煤比例,確保配合煤中上述五個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區(qū)間的比例范圍依次為10%~30%、10%~30%、20%~40%、15%~25%、2%~20%,煤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25%~35%。本發(fā)明選擇限定配合煤中上述指標進行配煤,配合煤的Y值和基氏最大流動度在較低水平下,也能煉出優(yōu)質焦炭,從而節(jié)約流動性好的優(yōu)質煤資源。
【專利說明】高變質焦煤參與煉焦的配煤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本發(fā)明屬于冶金煉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變質焦煤參與煉焦的配煤方法。
【背景技術】
[0002] 煉焦煤中常用焦煤的揮發(fā)份Vdaf在18?28%之間,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Zmax 在1. 15?L 50%之間。其中i max在L 35?L 50%之間的焦煤稱為高變質焦煤,這類 高變質焦煤黏結指數G值一般在75?90之間,膠質層指數Y值一般在14?20mm之間, 固-軟溫度區(qū)間一般在50?75°C之間,基氏最大流動度在10?500ddpm之間,膨脹度b值 在10%?50%之間,粗粒鑲嵌組分含量在38?78%之間。按照傳統(tǒng)的配煤方法,配合煤的 Y值需要達到15mm以上,基氏最大流動度達到300ddpm以上,才能煉出優(yōu)質焦炭。
[0003] 然而,發(fā)明人在配煤煉焦試驗和生產應用實踐中發(fā)現:Ymax在1. 35?1. 50% 之間的澳大利亞薩阿吉礦焦煤、山西晉中地區(qū)和呂梁地區(qū)部分焦煤,一定比例的上述焦 煤參與配煤煉焦,配合煤Y值僅在12mm?15mm之間,基氏最大流動度也處在60ddpm? 300ddpm之間的低值范圍,但煉得焦炭熱強度CSR達到65%以上。
[0004] 可見,在有高變質焦煤參與配煤煉焦時,如果仍片面強調配合煤的Y值達到15mm 以上,基氏最大流動度達到300ddpm以上,勢必會過渡消耗膠質體豐富、流動性能好的優(yōu)質 煉焦煤資源,造成資源浪費,增加企業(yè)生產成本。
【發(fā)明內容】
[0005]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Zmax在1. 35?1. 50%之間高變質焦煤 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避免片面追求配合煤Y值達到15_以上,配合煤基氏最大流動度達 到300ddpm以上,造成過渡消耗膠質體豐富、流動性能好的優(yōu)質煉焦煤資源的現象,避免資 源浪費,增加企業(yè)效益。
[0006]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所設計的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包括如下 步驟:
[0007] 1)測定高變質焦煤、其他參與配煤煉焦的各煤種的鏡質組平均最大反 射率,統(tǒng)計 Imax 彡 0.70%、0.70%dmaX 彡 0.85%、0.85%<ImaX 彡 L35%、1.35%<歹max彡1.50%、丨.50%<〒m;ix區(qū)間所占比例,并測定其單種煤煤 巖顯微組分組成,統(tǒng)計其惰質組含量,所述高變質焦煤為Imax在1. 35?1. 50%之間,G 值在75?90之間,固-軟溫度區(qū)間在50?75°C之間,膨脹度b值在10%?50%之間,粗 粒鑲嵌組分含量在38?78%之間的焦煤;
[0008] 2)根據下述范圍擬定一組配煤方案:高變質焦煤配入比例10?25%,氣煤配入比 例5?30%,1/3焦煤配入比例10?30%,肥煤配入比例10?20%,中等變質焦煤配入比 例15?35%,瘦煤配入比例3?10 %;所述中等變質焦煤為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I max 在I. 15?I. 35%之間的焦煤;
[0009] 3)對擬定的配煤方案進行檢驗,檢驗標準:反射率1.35%< Imax彡1.50% 區(qū)間分布比例為15 %?25%,配合煤鏡質組反射率Ymax彡0.70%區(qū)間分布比例 為10?30 %、反射率0.70%〈亙nun(彡0.85%區(qū)間分布比例為10 %?30%,反射率 0.85% < * max< 1.35%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0 %?40 %,反射率1.50% < A max區(qū)間分布 比例為2%?20% ;控制配合煤煤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25%?35% ;
[0010] 4)若擬定配煤方案達不到檢驗標準,對配煤方案進行調整,調整方法:哪一個或 哪幾個反射率區(qū)間分布比例不滿足要求,則對該區(qū)間分布比例高的煤種配入比例進行調 整;若配合煤煤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不滿足要求,則對惰質組含量過高或過低的 煤種的配入比例進行調整。直到滿足配煤方案的檢驗標準,完成配煤方案的制定。
[0011] 進一步地,所述高變質焦煤的Y值在14mm?20mm之間,配合煤的Y值在12mm? 15mm之間,基氏最大流動度在10?500ddpm之間。
[0012] 進一步地,所述配合煤的大基氏流動度在60?200ddpm之間。
[0013]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2)中,高變質焦煤配入比例15?23%,氣煤配入比例10? 25%,1/3焦煤配入比例15?25%,肥煤配入比例13?18%,中等變質焦煤配入比例20? 30%,瘦煤配入比例5?8%。
[0014]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3)中,檢驗標準為:配合煤中,鏡質組反射率區(qū)間 1.35%<imax< 1.50%分布比例為15%?23%,Imax彡0.70%區(qū)間分布比例為15? 30 %、0.70% <歹max彡0.85%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0 %?27 %,0.85%<歹腦X彡1.35% 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3%?36%,丨.50%< Ymax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10% ;控制配合煤煤 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30 %?35%。
[0015] 本發(fā)明選擇控制反射率分布區(qū)間、煤巖顯微組分中惰質組含量這兩個指標進行配 煤的原因為:發(fā)明人經長期研究發(fā)現:反射率區(qū)間分布中1. 35%?1. 50%之間的比例能表 征高變質焦煤活性組分鏡質組的質量,高變質焦煤在該區(qū)間的鏡質組轉化而成的焦炭冷、 熱態(tài)強度高;有高變質焦煤參與配煤煉焦,當反射率丨.35%< Ymax彡丨.50%區(qū)間分布 比例達到15%?25%時,對焦炭冷、熱態(tài)強度支撐作用大,不再需要考慮配合煤Y值、基氏 最大流動度等工藝指標,即可煉得優(yōu)質焦炭。
[0016] 控制其他反射率區(qū)間分布的比例是為了控制其他煤種的配入比例。
[0017] 由于煤巖顯微組分中惰質組轉化成焦炭后與周圍組分結合界面存在強度缺陷,劣 化焦炭強度,因此,對惰質組含量范圍進行限定。
[0018] 本發(fā)明通過控制配合煤鏡質組反射率歹max彡0.70%、0.70% < I max <0.85%、0.85%< "^maxiS 1.35%、1. 35%?1. 50%、1.50%< Irnax 分布區(qū)間所 占比例、配合煤煤巖顯微組分中惰質組含量來控制各煤種的配入比例,有利于科學、高效配 煤并提1?焦炭強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0] 某工廠有7種煉焦煤資源,其中2種Imax在L 35?L 50%之間的高變質焦 煤,分別編號為A礦、B礦;該兩種礦的高變質焦煤G值在75?90之間,膨脹度b值在 10 %?50 %之間,粗粒鑲嵌組分含量在38?78 %之間。其他煤種5個礦點,分別編號為 C礦(氣煤)、D礦(1/3焦煤)、E礦(肥煤)、F礦(中等變質焦煤,若無公知的定義,請 在此定義)、H礦(瘦煤);分別測定了各單種煉焦煤的平均最大反射率imax,對反射率 〒max<0.70%、0.70%<imax<0,85%、0.85%<imax<l,35%、L35%? 1. 50%、1,50%< Fmax分布區(qū)間所占比例進行了統(tǒng)計;測定了各礦點煤煤巖顯微組分, 對其中惰質組含量進行了統(tǒng)計。
[0021] 然后,根據下述范圍擬定一組配煤方案:高變質焦煤配入比例10?25%,氣煤配 入比例5?30%,1/3焦煤配入比例10?30%,肥煤配入比例10?20%,中等變質焦煤配 入比例15?35 %,瘦煤配入比例3?10 %。
[0022] 接著,對擬定的配煤方案進行檢驗,檢驗標準為:配合煤中,鏡質組反射率區(qū)間 1.35%< A max< 1.50%分布比例為15%?23%,max< 0.70%區(qū)間分布比例為15? 30%、0.70%<Iinax<0.85% 區(qū)間分布比例為 20%?27%,0.85%<Imaxd.35% 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3%?36%,丨.50% < ^max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10%;控制配合煤煤 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30 %?35%。
[0023] 最后,若擬定配煤方案達不到檢驗標準,對配煤方案進行調整,調整方法:哪一個 或哪幾個反射率區(qū)間分布比例不滿足要求,則對該區(qū)間分布比例高的煤種配入比例進行相 應調整;若配合煤煤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不滿足要求,則對惰質組含量過高或過 低的煤種的配入比例進行相應調整。直到滿足配煤方案的檢驗標準,完成配煤方案的制定。
[0024] 各礦點煤鏡質組反射率分布、煤巖顯微組分中惰質組含量結果見表1,按照本發(fā)明 方法進行煉焦配煤的具體實施例見表2。
[0025] 表1各礦點煤鏡質組反射率分布、煤巖顯微組分中惰質組含量
[0026]
【權利要求】
1. 一種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所述高變質焦煤的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 萬max在1. 35?L50%之間,其特征在于: 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 測定高變質焦煤、其他參與配煤煉焦的各煤種的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統(tǒng) 計 狀彡0.70%、0.70%<ImiiX<0.85%、0.85%dm狀彡1.35%、1.35% <ImaxS1.50%、1.50%<Iraax區(qū)間所占比例,并測定其單種煤煤巖顯微組分組成,統(tǒng) 計其惰質組含量,所述高變質焦煤為Imax在1. 35?1. 50 %之間,G值在75?90之間, 固-軟溫度區(qū)間在50?75°C之間,膨脹度b值在10%?50%之間,粗粒鑲嵌組分含量在 38?78%之間的焦煤; 2) 按如下方案進行配煤:高變質焦煤配入比例10?25 %,氣煤配入比例5?30 %,1/3 焦煤配入比例10?30%,肥煤配入比例10?20%,中等變質焦煤配入比例15?35%,瘦 煤配入比例3?10%;所述中等變質焦煤為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imax在1. 15?1. 35% 之間的焦煤; 且保證配合煤中:鏡質組平均最大反射率區(qū)間丨.35%<h?x彡1.50%分布比例 為15 %?25 %,歹max彡0.70%區(qū)間分布比例為10?30 %、〇.7〇%<Imax彡0.85% 區(qū)間分布比例為10%?30%,0.85%<歹11^<1.35%丨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0%?40%, 1.50%<imax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 %?20 %;煤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25 %?35 %。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變質 焦煤的Y值在14mm?20mm之間,配合煤的Y值在12mm?15mm之間,基氏最大流動度在 10 ?500ddpm之間。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 合煤的大基氏流動度在60?200ddpm之間。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 驟2)中,高變質焦煤配入比例15?23%,氣煤配入比例10?25%,1/3焦煤配入比例15? 25 %,肥煤配入比例13?18 %,中等變質焦煤配入比例20?30 %,瘦煤配入比例5?8 %。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步驟3)中,檢驗標準為:配合煤中,鏡質組反射率區(qū)間1.35%<Zmaxd.50%分布比 例為 15 % ?23%,wmax<0.70% 區(qū)間分布比例為 15 ?30 %、0.70%〈《maxiSO.85% 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0 %?27 %,0.85%<imax彡丨.35%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3 %?36 %, 1.50%dmaX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10% ;控制配合煤煤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 30%?35%。
6.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高變質焦煤參與的煉焦配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 中,檢驗標準為:配合煤中,鏡質組反射率區(qū)間1.35%<imaX <1.50%分布比例為15%? 23%,《max系0.70%區(qū)間分布比例為15?30%、0.70%< *max<0.85%區(qū)間分布比例為 20 %?27 %,〇·85%<歹_x彡1.35%區(qū)間分布比例為23 %?36 %,1.50% <瓦max區(qū)間分 布比例為2%?10% ;控制配合煤煤巖顯微組分組成中惰質組含量30%?35%。
【文檔編號】C10B57/04GK104312607SQ201410627574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11月10日
【發(fā)明者】鮑俊芳, 宋子逵, 薛改鳳, 盛軍波, 陳勝春, 崔會明, 陳翔, 賈麗暉, 詹立志, 張雪紅, 陳細濤, 陳鵬, 項茹, 王元生, 任玉明, 馮柏華, 謝傳斌, 萬基才 申請人:武漢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