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高效螺旋槽換熱管冷油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適于對潤滑油供油系統(tǒng)、尤其是火力發(fā)電廠汽輪機的潤滑油供油系統(tǒng)進行冷卻的高效螺旋槽換熱管冷油器。
冷油器主要用于對潤滑油的冷卻。冷油器性能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換熱管的性能。在機組如汽輪機的運行中為了保證其在良好安全的狀態(tài)下運行,不僅需要充分的潤滑供油,而且須將潤滑油油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這個任務通常是由供油系統(tǒng)中的冷油器來實現(xiàn)的?,F(xiàn)有的冷油器由殼體、換熱(冷卻)管束、前后水室、油進出管口、水進出管口等構成,其中換熱管為光管,換熱性能還不夠高,為了提高換熱管的換熱性能,現(xiàn)有的方式是采用導熱性能好的銅管作為換熱管,這不僅使產(chǎn)品的成本大大提高,而且選用銅管也存在著抗腐蝕性不夠強,自身強度低、易結(jié)垢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成本較低,熱交換率高的高效螺旋槽換熱管冷油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的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具有殼體12,殼體內(nèi)安設有換熱管4并配置隔板5,殼體的上下側(cè)接有進油管口1和出油管口11,換熱管的兩端分別與前、后水室10、2相接并與進、出水管口13、14連通,其不同之處在于換熱管4的管壁上設有弧形螺旋槽15。
按上述方案,換熱管可為不銹鋼換熱管,弧形螺旋槽的不銹鋼換熱管可由不銹鋼帶翻卷焊接而成。
本實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帶弧形螺旋槽的換熱管,與原有的光管相比,這種管壁結(jié)構的變化,使管內(nèi)外對流換熱熱阻大大減小,循環(huán)水在換熱管內(nèi)同時形成螺旋流和邊界層分離流,因而使換熱管的對流換熱得以強化,大大提高了它的熱交換性能,產(chǎn)生了以下的積極效果1.熱交換效率高,與現(xiàn)有的光管冷油器相比,傳熱系數(shù)可提高20%以上;2.采用不銹鋼管,其抗腐蝕性能有較大的增強,使用壽命可得到有效的延長;3.設置弧形螺旋槽,管內(nèi)不易結(jié)垢,可減少清洗次數(shù);4.采用不銹銅管,不僅提高了機械性能,增強了抗振能力,而且由于管壁的相對減薄,可節(jié)省材料,降低成本,減小冷油器的體積和重量,使其結(jié)構更為緊。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的正視結(jié)構圖。
圖2為
圖1中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實施例中弧形螺旋槽換熱管的放大圖。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如
圖1、2、3所示,具有一密封的筒狀殼體12,殼體內(nèi)腔為冷卻室7,冷卻室中延殼體軸向安裝有弧形螺旋槽不銹鋼換熱管4,該弧形螺旋槽在管壁上呈外凹內(nèi)凸狀,它由平滑不銹鋼帶連續(xù)翻卷成管狀,爾后焊接成光管,再經(jīng)滾壓加工螺旋槽而成,弧形螺旋槽換熱管4的兩端與殼體兩端的管板8相脹接,在冷卻室中間隔一段距離還安設有隔板5,其中中空隔板和邊室隔板相互交錯安設,在殼體外上部一側(cè)安有進油管口1,在殼體外下部一側(cè)安有出油管口11,進、出油管口均與冷卻室相連通,在殼體的上端聯(lián)接有后水室2,后水室一端與換熱管4相連通,另一端安封蓋3,在殼體的下端聯(lián)接前水室10,前水室由分水隔板9分隔成兩個獨立的腔,分別與進水管口13和出水管口14相接通,前水室的一端則與換熱管4相連通。本實施例中,換熱管的螺距d=8mm,螺旋角α=86°,螺旋槽的圓弧半徑為5-6mm,整個不銹鋼管的外面應拋光光亮。
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螺旋槽換熱管冷油器,具有殼體(12),殼體內(nèi)安設有換熱管(4)并配置隔板(5),殼體的上下側(cè)接有進油管口(1)和出油管口(11),換熱管的兩端分別與前、后水室(10)、(2)相接并與進、出水管口(13)、(14)連通,其特征在于換熱管(4)的管壁上設有弧形螺旋槽(15)。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螺旋槽換熱管冷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換熱管(4)為弧形螺旋槽不銹鋼換熱管。
3.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螺旋槽換熱管冷油器,其特征在于殼體的上端聯(lián)接有后水室(2),后水室一端與換熱管(4)相連通,殼體的下端聯(lián)接前水室(10),前水室由分水隔板(9)分隔成兩個獨立的腔,分別與進水管口(13)和出水管(14)相接通,前水室的一端則與換熱管連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效螺旋槽換熱管冷油器。它包括殼體、換熱管、隔板,殼體的上下側(cè)接有進油管口和出油管口,換熱管的兩端分別與前、后水室的相接并與進、出水管口連通,其特征在于換熱管的管壁上設有弧形螺旋槽,該換熱管可由不銹鋼制成。本實用新型具有傳熱系數(shù)高,熱交換性能好,抗蝕性強,使用壽命長,以及不易結(jié)垢,機械強度高,抗振性強,制作成本低的特點。
文檔編號F01M5/00GK2416234SQ0022934
公開日2001年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0年3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3月6日
發(fā)明者楊從林 申請人:楊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