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汽車發(fā)動機進排氣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涉及一種汽車發(fā)動機進排氣裝置。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汽車發(fā)動機的進排氣裝置主要是由進氣裝置和排氣裝置組成,其中進氣裝置由諧振腔和與之相連的進氣歧管組成,空氣通過諧振腔與各個進氣歧管分別進入各個氣缸,排氣裝置由與各個氣缸連接的排氣歧管和排氣總管組成,各個氣缸的廢氣通過排氣歧管匯總到排氣總管并排出。現(xiàn)有的進排氣裝置存在進氣歧管的長度不同,會造成各個氣缸的充氣效果不一,因為現(xiàn)有的電噴發(fā)動機是根據(jù)各個氣缸的充氣效果控制噴油和燃燒的,充氣不均必然會造成各個氣缸工作負荷不均勻,發(fā)動機工作不平穩(wěn),久而久之會造成有的個別氣缸過度磨損。另外,還存在著進氣管的截面形狀和位置布置不夠合理的問題,會造成進排氣管的沿程阻力較大,影響發(fā)動機的充氣效率,尤其是對發(fā)動機在中高速和最大扭矩工況時的充氣效率影響最為明顯,因為此時對發(fā)動機的充氣效率要求最高。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對各個氣缸充氣均衡,充氣效率高的汽車發(fā)動機進排氣裝置。
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車發(fā)動機進排氣裝置,包括進氣部分和排氣部分,進氣部分由諧振腔和進氣歧管組成,各個進氣歧管分別連接著諧振腔和各個氣缸進氣口,進氣歧管的內腔的截面為圓形,排氣部分為單根排氣管直接貼合在氣缸排氣口上,各個進氣歧管為長度相等的圓弧形,并且在諧振腔上等間距地布置,諧振腔的截面形狀是布置進氣歧管的一側為矩形,另一側為圓弧形。諧振腔(1)與氣缸工作容積之比為0.8-1.2之間。進氣歧管的長度和排氣管的長度之比為23-27之間。
本實用新型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顯著的進步(1)改善了氣缸的充氣均衡性。本實用新型采用長度相等的進氣歧管,保證對于各個氣缸而言沿程阻力都相同,使各個氣缸充氣均勻,各個氣缸工作負荷均衡,發(fā)動機工作平穩(wěn)。(2)提高了充氣效率。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在進氣歧管的截面形狀和外形上作了改進,進氣歧管在諧振腔與氣缸之間采用大圓弧過渡,內腔截面采用圓形,減小了沿程阻力,提高了充氣效率,滿足了發(fā)動機在中高速和最大扭矩工況時的充氣要求。(3)進氣歧管和排氣管的長度作了優(yōu)化設計,提高了充氣效率和掃氣系數(shù),使進氣更充分,排氣更徹底。(4)排氣管的設計適合與三元催化廢氣處理裝置匹配,更加符合環(huán)保排放要求。
圖1是進氣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右視圖。
圖3是圖1的A-A視圖。
圖4是排氣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的后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汽車發(fā)動機進排氣裝置包括進氣部分和排氣部分,進氣部分由諧振腔1和進氣歧管2組成,各個進氣歧管2分別連接著諧振腔1和各個氣缸,各個進氣歧管的長度相等,并且在諧振腔上等間距地布置,歧管2總容積為0.755L,展開長度為440mm,進氣歧管的內腔的截面為圓形。采用長度相等的進氣歧管是為了保證對于各個氣缸而言沿程阻力都相同,使各個氣缸充氣均勻性好,各個氣缸工作負荷均衡,發(fā)動機工作平穩(wěn)。進氣歧管2的內腔截面采用圓形,是因為圓形截面較光滑,在相同的表面積下,圓形截面的截面積最大,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沿程阻力,提高充氣效率,為提高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和輸出扭矩創(chuàng)造了條件。各個進氣歧管2在諧振腔1與氣缸之間采用圓弧過渡,同樣是為了減小沿程阻力。
諧振腔1的截面為饅頭形—即布置進氣歧管2的一側為矩形,另一側為圓弧形。一方面是為了獲得盡可能大的容積,另一方面是為了便于與進氣歧管2連接,并且滿足鑄造上的要求。
諧振腔1與氣缸工作容積之比為1.1,既保證了諧振腔具有能夠滿足工作需要的容積,同時盡可能占用較小的空間。
現(xiàn)有的發(fā)動機的配氣相位中有一個進排氣門都打開的氣門重疊期,此時排氣管中的廢氣可能發(fā)生倒流,進入氣缸,使氣缸內含氧量下降,造成發(fā)動機功率下降,因此設計要求進氣歧管的長度和排氣管的長度分別與進排氣壓力波的脈動次數(shù)相匹配,而排氣管長度越長越容易達到匹配要求。但另一方面,三元催化廢氣處理過程要求廢氣溫度越高越好;同時,廢氣溫度高也有利于安裝增壓器以提高進氣效率,提高發(fā)動機的功率,這就要求排氣管長度越短越好。為解決上述矛盾,本實用新型對進氣歧管的長度和排氣管的長度作了優(yōu)化設計,使進氣歧管的長度和排氣管的長度之比在2.3-2.5之間,使進氣更充分、排氣更徹底。
權利要求1.汽車發(fā)動機進排氣裝置,包括進氣部分和排氣部分,進氣部分由諧振腔(1)和進氣歧管(2)組成,各個進氣歧管(2)分別連接著諧振腔(1)和各個氣缸進氣口,進氣歧管(2)的內腔的截面為圓形,排氣部分為單根排氣管(3)直接貼合在氣缸排氣口上,其特征在于a、各個進氣歧管(2)為長度相等的圓弧形,并且在諧振腔(1)上等間距地布置,諧振腔(2)的截面形狀是布置進氣歧管(1)的一側為矩形,另一側為圓弧形;b、諧振腔(1)與氣缸工作容積之比為0.8-1.2之間;C、進氣歧管的長度和排氣管的長度之比為2.3-2.7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發(fā)動機進排氣裝置,它包括進氣部分和排氣部分,進氣部分由諧振腔和進氣歧管組成,各個進氣歧管為長度相等的圓弧形,并且在諧振腔上等間距地布置,諧振腔的截面形狀是布置進氣歧管的一側為矩形,另一側為圓弧形;諧振腔與氣缸工作容積之比為0.8-1.2之間;進氣歧管的長度和排氣管的長度之比為2.3-2.7之間。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各氣缸充氣均衡性和充氣效率,更加符合環(huán)保排放要求。
文檔編號F02M35/104GK2545378SQ0226252
公開日2003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02年6月18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6月18日
發(fā)明者馮武堂, 吳澤榮, 汪久高, 古春山 申請人:上汽集團奇瑞汽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