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發(fā)動機新型水箱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發(fā)動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fā)動機新型水箱蓋。
技術背景發(fā)動機水箱在工作過程中,水溫回升至很高乃至沸騰,若此時給水箱加水,掀開水箱蓋,高溫水蒸氣會因壓力噴出,極容易傷人。為解決上述問題,現(xiàn)有技術力圖對水箱蓋的結構進行特殊設計,使其在掀蓋前先釋放蒸汽。例如中國專利91220842.2公開了一種“機動車防燙傷水箱蓋”,它的結構包括芯軸、碟形彈簧、外蓋、密封圈、彈簧、扣蓋、密封蓋和引水筒,芯軸置于引水筒內,芯軸一端直徑較大,另一端可在引水筒內的兩個凹槽內移動或轉動,彈簧套在引水筒外的扣蓋與密封蓋之間,外蓋與芯軸連接,碟形彈簧裝在芯軸上的外蓋與扣蓋之間。當掀蓋時,轉動外蓋,帶動扣蓋旋轉,扣蓋邊緣的勾扣則從水箱注水孔的邊緣脫出,在碟形彈簧的彈力作用下,芯軸在引水筒內移動至另一凹槽止動,水箱內的沸騰水則從引水筒內噴到外蓋的底部,再從外蓋與扣蓋間流出。該結構雖能完成掀蓋前對沸騰水的處理,但需要設計引水筒、扣蓋、密封蓋、兩個彈簧等,結構復雜,可靠性差,成本高。而現(xiàn)有技術中還沒有其它有效實用的方式來解決此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發(fā)動機新型水箱蓋,既能夠滿足原水箱蓋密閉的作用,又可以在發(fā)動機水箱溫度升高,需要補充水量時,先釋放水箱內的高溫水蒸氣,然后再打開水箱蓋,避免駕乘人員被水箱內飛濺的水燙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本發(fā)動機新型水箱蓋包括壓蓋、旋蓋和彈簧,其特征在于壓蓋中心連接有支柱,支柱穿過旋蓋中心孔,下端直徑大于中心孔內徑;支柱上部和下部側面分別開有排氣口和進氣口,它們由支柱中間相互連通;壓蓋與旋蓋之間設有彈簧。
所述壓蓋與旋蓋上對應設有相互嚙合的齒,旋蓋與水箱口螺紋連接。旋蓋中心孔的下端面開有內凹口,裝有橡膠圈。
當水箱在密閉狀態(tài)時,水箱口由旋蓋密封,壓蓋由于彈簧作用,位于旋蓋上端,同時支柱上的橡膠圈起到密封作用,保持水箱內水不會散發(fā)。
需要打開水箱蓋補水時,應先壓下壓蓋,注意使壓蓋和旋蓋的齒相互嚙合,壓蓋便在當前位置被定位,此時,壓蓋的支柱下移,高溫水蒸氣可通過氣孔排出,同時把壓蓋旋轉半齒,固定住壓蓋在當前位置,持續(xù)使氣壓達到平衡,然后可持續(xù)壓旋壓蓋,帶動旋蓋,最后加水。
本實用新型的特點的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通過適當?shù)恼{整,能廣泛應用到各種類型的發(fā)動機水箱蓋上。
圖1是本水箱蓋在密閉狀態(tài)下的結構圖;圖2是本水箱蓋在壓旋力保持下的狀態(tài)圖;圖3是壓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和圖3,本水箱蓋由壓蓋3、旋蓋6、彈簧4和橡膠圈9構成。壓蓋3與旋蓋6對應設有相互嚙合的齒10A和10B,旋蓋6與水箱口8螺紋連接7。壓蓋3中心連接有支柱2,支柱2向下穿過旋蓋6中心孔,支柱2的下端直徑大于中心孔內徑。在旋蓋6中心孔的下端面開有內凹口,裝有橡膠圈9,起到密封作用。壓蓋3與旋蓋6之間設有彈簧4。在支柱2上部和下部的側面分別開有排氣口1和進氣口5,它們由支柱2中間相互連通。當壓蓋3克服彈簧4的彈力力下壓時,支柱2下移,露出進氣口5,使箱內的水蒸氣由進水口5流向排水口1,并沿壓蓋3與旋蓋6之間的空隙流出。
權利要求1.一種發(fā)動機新型水箱蓋,包括壓蓋、旋蓋和彈簧,其特征在于壓蓋中心連接有支柱,支柱穿過旋蓋中心孔,下端直徑大于中心孔內徑;支柱上部和下部側面分別開有排氣口和進氣口,它們由支柱中間相互連通;壓蓋與旋蓋之間設有彈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蓋,其特征在于壓蓋與旋蓋上對應設有相互嚙合的齒,旋蓋與水箱口螺紋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箱蓋,其特征在于旋蓋中心孔的下端面開有內凹口,裝有橡膠圈。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fā)動機新型水箱蓋,包括壓蓋、旋蓋和彈簧,特點是壓蓋中心連接有支柱,支柱穿過旋蓋中心孔,下端直徑大于中心孔內徑;支柱上部和下部側面分別開有排氣口和進氣口,它們由支柱中間相互連通;壓蓋與旋蓋之間設有彈簧。本結構在水箱需要補水時,通過壓下壓蓋,使壓蓋的支柱下移,高溫水蒸氣可先通過進、排氣孔排出,使氣壓達到平衡,然后在帶動掀開旋蓋,實現(xiàn)加水。具有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靠的優(yōu)點,通過適當?shù)恼{整,能廣泛應用到各種類型的發(fā)動機水箱蓋上。
文檔編號F01P11/00GK2578533SQ03203248
公開日2003年10月8日 申請日期2003年2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9月11日
發(fā)明者伍國春 申請人:長安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