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軸組合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配氣機構,尤其是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 軸組合。
技術背景摩托車發(fā)動機的配氣正時鏈條一般采用飛濺潤滑方式,即在凸輪 軸上設置有軸向中心供油通道,并在凸輪軸上靠近鏈輪端開設有出油 孔,發(fā)動機運轉時,在離心力的作用下,供油通道里的機油從出油孔 被甩出到鏈條上,以實現對鏈條的潤滑;但現有凸輪軸上的出油孔的 位置是在正時鏈輪端面的外側且斜向設置的,即出油孔與凸輪軸中心 線之間成小于90。的夾角,所以潤滑油從出油孔甩出時,并不是沿正 時鏈輪端面流向鏈條的,不能直接飛濺到鏈條上,而是飛濺在缸頭內 壁后再反射到鏈條上,這種方式使機油的利用率不高,鏈條上得到的 潤滑機油量不夠,使鏈條得不到充分的潤滑。另外,現有摩托車發(fā)動 機配氣凸輪軸上的軸承為非密封軸承結構,在實際使用中,僅靠凸輪面上 的潤滑油孔流出的機油進行潤滑,而缸頭頂部油池內的機油可自由通過軸 承向外滲漏,使凸輪工作面的潤滑不均勻,同樣也不利于機油的充分利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潤滑油道結構設計更合理, 可實現對正時鏈條充分潤滑的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軸組合。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軸組 合含有凸輪軸及安裝在凸輪軸上的鏈輪和軸承,在凸輪軸上設置有中心供 油通道以及與中心供油通道連通的出油孔,出油孔與中心供油通道垂直, 出油孔的中心線接近或重合于鏈輪的外側面。發(fā)動機運行時,供油通道里的機油在強制壓力和離心力作用下從 出油孔被甩出,由于出油孔與中心供油通道垂直,并且出油孔的中心線接 近或重合于鏈輪的外側面,因而甩出的機油直接就飛濺到了正時鏈條上,機油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鏈條得以實現充分的潤滑。相對于原有結構,只 需對出油孔的方向進行調整,結構簡單,成本低。上述凸輪軸上的軸承最好均采用密封軸承結構,以避免缸頭頂部油池 內的機油通過軸承向外滲漏,凸輪面上的潤滑油孔流出的機油儲存在油池 中,油池中機油的油面高度使凸輪軸每個旋轉周期都能進入油池,從而確 保凸輪工作面能得到很均勻可靠的潤滑。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潤滑結構設計更合理,工作時發(fā)動機的 正時鏈條及凸輪工作面都能得到充分、均勻的潤滑。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安裝在發(fā)動機缸頭上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如圖l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軸組合,由凸輪軸1 及安裝在凸輪軸1上的鏈輪2和軸承3、 4組成,在凸輪軸1上設置有中心 供油通道5以及與中心供油通道5連通的出油孔6,出油孔6與中心供油通 道5垂直,出油孔6的中心線接近或重合于鏈輪2的外側面。發(fā)動機運行 時,供油通道5里的機油在強制壓力和離心力作用下從出油孔6被甩 出,由于出油孔6與中心供油通道5垂直,并且出油孔6的中心線接近或 重合于鏈輪2的外側面,因而甩出的機油直接就飛濺到了正時鏈條7上, 如圖2所示,機油的利用率大大提高,鏈條得以實現充分、均勻的潤滑。從圖1可看出凸輪軸1上的軸承3、 4均采用密封軸承結構,這樣可 以防止缸頭8頂部油池9內的機油通過軸承3、 4向外滲漏,經過油孔10、 11流出的機油儲存在油池9中,油池9的油面高度靠油池墻的高度控制, 凸輪每一個旋轉周期都進入油池9,因而凸輪的工作面能得到很均勻可靠的 潤滑。
權利要求1.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軸組合,包括凸輪軸(1)及安裝在凸輪軸(1)上的鏈輪(2)和軸承(3、4),在凸輪軸(1)上設置有中心供油通道(5)以及與中心供油通道(5)連通的出油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油孔(6)與中心供油通道(5)垂直,出油孔(6)的中心線接近或重合于鏈輪(2)的外側面。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軸組合,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輪軸(1)上的軸承(3、 4)均采用密封軸承結構。
專利摘要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配氣凸輪軸組合,包括凸輪軸(1)及安裝在凸輪軸(1)上的鏈輪(2)和軸承(3、4),在凸輪軸(1)上設置有中心供油通道(5)以及與中心供油通道(5)連通的出油孔(6),出油孔(6)與中心供油通道(5)垂直,出油孔(6)的中心線接近或重合于鏈輪(2)的外側面,凸輪軸(1)上的軸承(3、4)均采用密封軸承結構。本實用新型中凸輪軸上的潤滑結構設計更為合理,可確保正時鏈條及凸輪工作面得到充分、均勻潤滑,提高了機油的利用率。
文檔編號F01L1/04GK201125762SQ20072018825
公開日2008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1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1月19日
發(fā)明者濤 劉, 勇 高 申請人:隆鑫工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