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隔音材料、隔音系統(tǒng)以及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隔音材料、隔音系統(tǒng)以及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公知有一種用于對從聲源發(fā)出的聲音進行吸音的隔音材料(例如專利文獻 1)。這種隔音材料具備遍及整個面連續(xù)的遮音板以及比該遮音板更靠近聲源一側配 置、且具有多個貫通孔的開孔板。另外,在遮音板和開孔板之間形成有空氣層。在上述隔音材料中,由開孔板和空氣層來吸收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從而實施隔音。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0-190744號公報但是,在上述現(xiàn)有的隔音材料中存在下面的問題雖然能夠吸收聲音,但是在聲源 發(fā)出的聲音的作用下,遮音板振動,從而從該遮音板發(fā)出放射音,該放射音被傳遞向與聲源 相反的一側(放射側)。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抑制從遮音板放 射的放射音的傳遞,提高隔音性能的隔音材料、隔音系統(tǒng)以及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用于吸收且遮斷從聲 源發(fā)出的聲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包括整個面連續(xù)的遮音板;聲源側開孔板,其相比于所述遮音板配置在更靠近所述聲源側的位置上,且具有 多個吸音用貫通孔;以及放射側開孔板,其隔著所述遮音板配置在與所述聲源相反的一側,且具有多個放 射音降低用貫通孔,所述遮音板具有在所述聲源側開孔板和所述放射側開孔板之間往復的形狀,以在 所述聲源側開孔板與所述放射側開孔板之間分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放射側空氣層,同 時交替具有分別接合于兩開孔板上的多個聲源側接合部及多個放射側接合部。根據(jù)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除了抑制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向該聲源側反射的吸音 效果以外,還可充分得到抑制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向與該聲源相反的一側(放射側)傳遞的遮 音效果。即,在該隔音材料中,在遮音板的聲源側及放射側分別配置開孔板,在遮音板和各 開孔板之間分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及放射側空氣層。由此,利用聲源側開孔板及聲源側空 氣層可得到上述吸音效果。具體地說,來自聲源的聲音通過聲源側開孔板的吸音用貫通孔 時與聲源側開孔板摩擦,通過所述摩擦失去能量,從而實現(xiàn)吸音。進而,利用放射側開孔板 和放射側空氣層,抑制由于在來自聲源的聲音的作用下使遮音板振動而引起產生的放射音 的傳遞,可得到進一步的遮音效果。該放射音抑制的原理也與上述的吸音的原理相同,在遮音板產生的放射音通過放射側開孔板的放射音降低用貫通孔時與放射側開孔板摩擦,通過 所述摩擦失去能量。如此,充分發(fā)揮吸音性和遮音性,可得到優(yōu)越的隔音效果。另外,通過例如在平板狀的無孔板的表背面同樣分別平行配置平板狀的開孔板, 也可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放射側空氣層,但是此時,需要用于保持板彼此的間隙的墊 片或厚重的支承框。相對于此,本發(fā)明由于是遮音板在兩開孔板之間往復的形狀,所以僅僅 通過將該遮音板分別接合于各開孔板,就能夠容易保持在各開孔板之間形成的空氣層的形 狀。另外,此時,由于不需要另外設置用于接合遮音板和各開孔板的接合部件,所以該隔音 材料的結構變簡化。第二方面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設定所述 聲源側開孔板和所述放射側開孔板的板厚、開口形狀以及所述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所述放射 側空氣層的容積,使得與所述聲源側開孔板和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 口形狀、并且所述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相互相同的情況相比,縮小 所述聲源側空氣層的吸音率最大的頻率與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放射音降低量最大的頻率 之差。如此,只要構成為設定各參數(shù)以縮小兩個峰值頻率(為最大的頻率)之差,對于例 如發(fā)出在特定的頻帶具有尖銳峰值的聲音的聲源,將其峰值頻率設為目標,通過設定吸音 率及放射音降低量一起變大的頻帶,可得到高隔音性能。第三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的平板狀,且以相 互平行的姿勢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 容積的形狀。只要設定遮音板的形狀使得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則吸 音率的峰值頻率和放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頻率之差縮小。這樣,即使是在使用相同板厚及開 口形狀的兩張開孔板的情況下,由于通過對遮音板的形狀進行研究而縮小兩個峰值頻率之 差,所以可以使用相同形狀的開孔板,相應地結構簡化,成本也下降。而且,在兩張開孔板中,所謂相同的開口形狀是指各貫通孔的形狀及其排列相同。第四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三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聲源側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側接合部之間的部分分別具有向所述 聲源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形狀。這樣,僅僅通過使夾裝于遮音板的各接合部之間的部分形成為向聲源側空氣層一 側凸出的形狀,與上述夾裝部分具有平面形狀的情況相比,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變小,并且 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變大。因此,可以簡單地使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放射側空氣層的 容積,可以簡單地縮小兩個峰值頻率之差。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五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統(tǒng),其具備作為聲源的電動機以及與該電 動機對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遮斷從該電動機發(fā)出的聲音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為第二 第四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隔音材料,該隔音材料以其聲源 側開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電動機側的位置的姿勢配置。根據(jù)第五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統(tǒng),對于發(fā)出在特定的頻率具有尖銳峰值的聲音的電 動機,可得到高的隔音性能。
5
第六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設定 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的板厚、開口形狀以及所述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所 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使得與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具有相互相同的 板厚及開口形狀、并且所述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相互相同的情況相 比,擴大所述聲源側空氣層的吸音率最大的頻率與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放射音降低量最大 的頻率之差。如此只要構成為設定各參數(shù)以擴大兩個峰值頻率(為最大的頻率)之差,可以擴 大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至少一方變大這樣的頻帶。因此,對于例如遍及廣大頻帶要求隔 音的聲源,可得到足夠的隔音性能。第七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的平板狀,且以相 互平行的姿勢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所述聲源側空氣層的 容積的形狀。只要設定遮音板的形狀使得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則吸 音率的峰值頻率和放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頻率之差擴大。這樣,即使是在使用相同板厚及開 口形狀的兩張開孔板的情況下,由于通過對遮音板的形狀進行研究而擴大兩個峰值頻率之 差,所以可以使用相同形狀的開孔板,相應地結構簡化,成本也下降。第八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第七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中,所述 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聲源側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側接合部之間的部分分別具有向所述 放射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形狀。這樣,僅僅通過使夾裝于遮音板的各接合部之間的部分形成為向放射側空氣層一 側凸出的形狀,與上述夾裝部分具有平面形狀的情況相比,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變小,并且 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變大。因此,可以簡單地使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聲源側空氣層的 容積,可以簡單地擴大兩個峰值頻率之差。另外,本發(fā)明的第九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統(tǒng),其具備設置于發(fā)動機排氣側的作為聲 源的消音器以及與該消音器對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遮斷從該消音器發(fā)出的聲音的隔音 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為第六 第八方面中任一項所述的隔音材料,該隔音材料以其聲源 側開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消音器側的位置的姿勢配置。根據(jù)第九方面所述的隔音系統(tǒng),對于遍及廣大頻帶要求隔音的消音器,可得到高 的隔音性能。另外,本發(fā)明的第十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隔音材料用于吸收且 遮斷從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的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放射側開孔板的工 序;通過對整個面連續(xù)的金屬板進行沖壓加工形成如下形狀的遮音板的工序,所述遮 音板的形狀是在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之間分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以 及放射側空氣層,同時交替具有可分別接合于兩開孔板上的多個聲源側接合部及多個放射側接合部;將所述聲源側開孔板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聲源側接合部,并且將所述放射側遮 音板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放射側接合部的工序。根據(jù)第十方面所述的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由于通過將由沖壓加工形成的遮音板 的各接合部分別接合于各開孔板來制造隔音材料,因此不必另外準備用于接合遮音板和開 孔板的接合部件。由此,可以省略制造接合部件的工序,相應地使該隔音材料的制造工序簡 化。另外,僅僅將沖壓加工時介于遮音板的兩接合部之間的部分形成為例如向任一個 空氣層一側凸出的形狀,就可以簡單地改變兩空氣層的容積比,因此可以簡單地縮小或者 擴大聲源側空氣層的吸音率為最大的頻率與放射側空氣層的放射音降低量為最大的頻率之差。發(fā)明效果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隔音材料,可以充分發(fā)揮吸音性和遮音性,可得到優(yōu)越的隔音效果。
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隔音系統(tǒng)的構成的剖面圖;圖2是表示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和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相等時的頻率和吸音率 以及放射音降低量的各關系的坐標圖;圖3是表示容積比和峰值頻率比以及逆峰值頻率比的各關系的坐標圖;圖4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隔音系統(tǒng)的構成的剖面圖;圖5是表示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時的頻率和吸音率以 及放射音降低量的各關系的坐標圖;圖6是表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隔音系統(tǒng)的構成的剖面圖;圖7是表示聲源是電動機時的隔音系統(tǒng)的構成的剖面圖;圖8是表示第三實施方式的隔音系統(tǒng)的構成的剖面圖;圖9是表示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大于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時的頻率和吸音率以 及放射音降低量的各關系的坐標圖;圖10是表示聲源是消音器(muffler)時的隔音系統(tǒng)的構成的剖面圖。圖中1-隔音系統(tǒng)2-聲源10、110、210、310-隔音材料20、120、220、320-遮音板21-聲源側接合部22-放射側接合部23、24、123、124、223、224、323、324_ 連結壁30-聲源側開孔板31-吸音用貫通孔40-放射側開孔板
41-放射音降低用貫通孔50、150、250、;350_ 聲源側空氣層60、160、洸0、360_放射側空氣層102-電動機(聲源)302-消音器(聲源)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第一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方式的隔音系統(tǒng)1由聲源2以及與該聲源2對置配置的隔 音材料10構成。隔音材料10具有用于吸收且遮斷聲源2發(fā)出的聲音的隔音功能。隔音材料10具 有遍及整個面連續(xù)的遮音板20、比該遮音板20更靠近聲源2 —側配置且具有多個吸音用 貫通孔31的聲源側開孔板30、隔著遮音板20配置在與聲源2相反的一側(放射側)并且 具有多個放射音降低用貫通孔41的放射側開孔板40。開孔板30、40形成為相互具有相同板厚和開口形狀的平板狀,并且以相互平行的 姿勢配置。在此所謂的相同的開口形狀是指各貫通孔31、41的形狀及其排列相同。而且, 作為貫通孔31、41的形狀,可舉出圓孔、方孔等。另外,作為貫通孔31的排列圖案,可舉出 交錯狀、并列狀等具有規(guī)則性的圖案。遮音板20具有在兩張開孔板30、40之間往復的波形狀,并分別接合于各開孔板 30、40。這種遮音板20例如通過對金屬板進行沖壓加工而形成。而且,在遮音板20和聲源側開孔板30之間形成有多個聲源側空氣層50。另外,在 遮音板20和放射側開孔板40之間形成有多個放射側空氣層60。而且,即便是通過例如在平板狀的無孔板的表背面同樣分別平行配置平板狀的開 孔板,也可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放射側空氣層,但是此時,需要用于保持板彼此的間隙 的墊片或厚重的支承框。相對于此,本實施方式由于是遮音板20在兩開孔板30、40之間往 復的形狀,所以僅僅通過將該遮音板20分別接合于各開孔板30、40,就能夠容易保持在各 開孔板30、40之間形成的空氣層50、60的形狀。另外,此時,由于不需要另外設置用于接合 遮音板20和各開孔板30、40的接合部件,所以該隔音材料10的結構變簡化。上述遮音板20具體地說交替具有與聲源側開孔板30接合的多個聲源側接合部 21、與放射側開孔板40接合的多個放射側接合部22,并且具有對相鄰的接合部21、22進行 連結的多個連結壁23、24。接合部21是該遮音板20的一側的折返部分(在圖1中谷側的折返部分),并在特 定方向(在圖1中與紙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且在與該特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規(guī)定間
距設置。接合部22是該遮音板20的另一側的折返部分(在圖1中是峰側的折返部分),并 在與接合部21相同的特定方向上延伸,且在與該特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以與接合部21相 同的間距設置。所述的接合部21、22形成為在能夠確保遮音板20和各開孔板30、40之間的接合強度的范圍其接合面積盡可能小的形狀(幅度)。由此,可抑制吸音性能以及遮音性能的下 降。連結壁23連結聲源側接合部21的一端(圖中右端)和放射側接合部22的另一 端(圖中左端),并形成為平板狀。各連結壁23以相互平行的姿勢配置。連結壁M連結聲源側接合部21的另一端(圖中左端)和放射側接合部22的一 端(圖中右端),并形成為平板狀。各連結壁對以相互平行的姿勢配置。另外,連結壁23以及聲源側開孔板30所成的角度θ 1與連結壁M以及聲源側開 孔板30所成的角度θ 2相互相等。上述各聲源側空氣層50是由相鄰的連結壁23以及M與聲源側開孔板30圍成的 空間,上述各放射側空氣層60是相鄰的連結壁23以及M和放射側開孔板40圍成的空間。 在第一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中,聲源側空氣層50的容積和放射側空氣層60的容積相互 相等。這種隔音材料10是通過在相互相同板厚及開口形狀的兩張開孔板30、40上分別 接合通過沖壓加工形成的遮音板20的各接合部21、22而制造的。根據(jù)該制造方法,由于不 需要另外準備用于接合遮音板20和開孔板30、40的接合部件,所以可以簡化制造接合部件 的工序,相應地工序變簡化。在第一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中,除了抑制來自聲源2的聲音向該聲源側的反射 的吸音效果以外,還可以充分得到抑制來自聲源2的聲音向與該聲源2相反一側(放射側) 的傳遞的遮音效果。也就是說,在該隔音材料10中,在遮音板20的聲源側以及放射側分別配置聲源側 開孔板30以及放射側開孔板40,在遮音板20和各開孔板30、40之間分別形成聲源側空氣 層50以及放射側空氣層60。由此,利用聲源側開孔板30以及聲源側空氣層50可得到上述吸音效果。具體地 說,來自聲源2的聲音通過聲源側開孔板30的吸音用貫通孔31時與聲源側開孔板30摩擦, 通過所述摩擦失去能量,從而實現(xiàn)吸音。進而,利用放射側開孔板40和放射側空氣層60,抑 制由于在來自聲源2的聲音的作用下使遮音板20振動而引起產生的放射音的傳遞,可得到 進一步的遮音效果。該放射音抑制的原理也與上述的吸音的原理相同,在遮音板20產生的 放射音通過放射側開孔板40的放射音降低用貫通孔41時與放射側開孔板40摩擦,通過所 述摩擦失去能量。如此,充分發(fā)揮吸音性和遮音性,可得到優(yōu)越的隔音效果。但是,第一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即聲源側開孔板20以及放射側開孔板30具 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且聲源側空氣層50以及放射側空氣層60的容積相互相同的 隔音材料10具體地說具有圖2所示那樣的吸音特性以及放射音降低特性。因此,隔音材料 10的吸音率以及放射音降低量因頻率而變動。而且,在第一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0的情況 下,吸音率最大的頻率(吸音率的峰值頻率)pl是小于放射音降低量最大的頻率(放射音 降低量的峰值頻率)P2、并且大于放射音降低量最小的頻率(放射音降低量的逆峰值頻率) P3的值。另外,在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相對于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的比率(容積比)與放 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頻率相對于吸音率的峰值頻率的比率(峰值頻率比)之間,存在著圖3 所示那樣的相關關系。這樣的話,當容積比變化時,峰值頻率比也變化。另外,放射音降低
9量的逆峰值頻率相對于吸音率的峰值頻率的比率也對應于容積比的變化而變化。本申請發(fā)明人著眼于此,想到通過改變空氣層50、60的容積比來改變峰值頻率 比,從而能夠調整峰值頻率pl、p2(p;3)的差。而且,發(fā)現(xiàn)通過構成隔音材料使得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放射側空氣層的容 積,也就是使得上述容積比大于1,從而能夠給該隔音材料帶來如下一種隔音特性,該隔音 特性是與各空氣層的容積相等時(參考圖2)相比,峰值頻率比小,即,吸音率的峰值頻率和 放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頻率之差縮小。只要是這種隔音特性的隔音材料,對于發(fā)出在特定的 頻率具有尖銳峰值的聲音的聲源,可得到高的隔音性能。相反,發(fā)現(xiàn)通過構成隔音材料使得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聲源側空氣層的容 積,也就是使得上述容積比小于1,從而能夠給該隔音材料帶來如下一種隔音特性,該隔音 特性是與各空氣層的容積相等時相比,峰值頻率比大,即,吸音率的峰值頻率和放射音降低 量的峰值頻率之差擴大。只要是這種隔音特性的隔音材料,對于遍及廣大頻帶要求隔音的 聲源,可得到足夠的隔音性能。以下,對于不同于具備具有上述各隔音特性的隔音材料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形式的 隔音系統(tǒng)的構成,分別進行說明。(第二實施方式)第二實施方式的隔音系統(tǒng)的隔音材料構成為對于例如電動機那樣發(fā)出在特定的 頻率具有尖銳峰值的聲音的聲源,可以發(fā)揮高隔音性能。在該隔音材料中,空氣層的容積比 大于1,即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具體地說,如圖4所示,該隔音系統(tǒng)的隔音材料110具備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的遮音板20不同的遮音板120。遮音板120具有對相鄰的接合部21、22進行連結的多個連結壁123、124。連結壁123對聲源側接合部21的一端(圖中右端)與放射側接合部22的另一端 (圖中左端)進行連結,并形成為以向聲源側空氣層150—側(圖中下側)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狀。連結壁IM對聲源側接合部21的另一端(圖中左端)與放射側接合部22的一端 (圖中右端)進行連結,并形成為以向聲源側空氣層150—側(圖中下側)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狀。如此,由于將遮音板120形成為使夾裝于其各接合部21、22之間的連結壁123、 124以向聲源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方式折曲的形狀,因此,與上述連結壁(夾裝部分)具有 平面形狀的情況相比,聲源側空氣層150的容積變小,并且放射側空氣層160的容積變大。 因此,聲源側空氣層150的容積小于放射側空氣層160的容積,容積比大于1。由此,與各空 氣層的容積相等的情況相比,峰值頻率比變小,兩個峰值頻率pl、P2之差縮小。因此,可以 設定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一起變大的頻帶,對于例如發(fā)出在特定的頻率具有尖銳峰值的 聲音的聲源,將其峰值頻率設為目標,通過設定上述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一起變大的頻 帶,可得到高隔音性能。尤其,如圖5所示,在設定遮音板120的形狀使得變?yōu)槲袈实姆逯殿l率pl和放 射音降低量的峰值頻率P2 —致的容積比的情況下,對于發(fā)出在特定的頻率具有尖銳峰值 的聲音的聲源,尤其可得到高的隔音效果。
另外,在第二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10中,通過對遮音板120的形狀進行研究,即, 通過將連結壁123、IM形成為向聲源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形狀,從而即使在使用同一板厚 及開口形狀的兩張開孔板30、40的情況下,兩個峰值頻率之差也變小。由此,可以使用相同 形狀的開孔板30、40,從而相應地使結構簡化,并且成本也降低。此外,在設定遮音板120的形狀使得容積比處于大約1. 05 大約2. 00的范圍時, 與容積比為1的情況相比,對于發(fā)出在特定的頻率具有尖銳峰值的聲音的聲源的隔音效果 至少提高大約5%。進而,在設定遮音板120的形狀使得容積比處于大約1. 25 大約1. 65 的范圍時,與容積比為1的情況相比,對于上述聲源的隔音效果至少提高大約30%。另外,作為第二實施方式的變形例,還可以是具備圖6所示的遮音板220的隔音材 料210。該變形例的遮音板220的連結壁223、2M各自的一部分折曲并向聲源側空氣層250 一側突出。即,各連結壁223、2M具有向聲源側空氣層250側(圖中下側)突出(凸出) 形狀的肋狀部225。如此,通過在各連結壁223、2M設置肋狀部225,遮音板220的剛性增 加,因此該隔音材料210的強度提高。另外,在聲源是電動機的情況下,具備例如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110的 隔音系統(tǒng)為圖7所示的結構。S卩,隔音材料110被配置成其聲源側開孔板30相比于其遮音 板120位于更靠電動機102 —側的姿勢,由此,能夠有效吸收且遮斷從電動機102發(fā)出的在 特定的頻率具有尖銳峰值的聲音。(第三實施方式)第三實施方式的隔音系統(tǒng)的隔音材料構成為對于例如消音器那樣遍及廣大頻帶 要求隔音的聲源可發(fā)揮足夠的隔音性能。在該隔音材料中,空氣層的容積比小于1,即,放射 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具體地說,如圖8所示,該隔音系統(tǒng)的隔音材料310具有結構與上述第一實施方式 的遮音板20不同的遮音材料320。遮音板320具有對相鄰的接合部21、22進行連結的多個連結壁323、324。連結壁323對聲源側接合部21的一端(圖中右端)與放射側接合部22的另一端 (圖中左端)進行連結,并形成為以向放射側空氣層350—側(圖中上側)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狀。連結壁3M對聲源側接合部21的另一端(圖中左端)與放射側接合部22的一端 (圖中右端)進行連結,并形成為以向放射側空氣層350—側(圖中上側)凸出的方式折曲 的形狀。如此,由于將遮音板320形成為使夾裝于其各接合部21、22之間的連結壁323、 324以向放射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方式折曲的形狀,因此,與上述連結壁(夾裝部分)具有 平面形狀的情況相比,聲源側空氣層350的容積變大,并且放射側空氣層360的容積變小。 因此,放射側空氣層360的容積小于聲源側空氣層350的容積,容積比小于1。由此,與各空 氣層的容積相等的情況相比,峰值頻率比變大,兩個峰值頻率pl、P2之差擴大,并且峰值頻 率Pl及逆峰值頻率P3之差縮小。因此,可以擴大吸音率及放射音降低量至少一方變大的 頻帶,對于例如遍及廣大頻帶要求隔音的聲源,可得到足夠的隔音性能。尤其,如圖9所示,在設定遮音板320的形狀使得變?yōu)槲袈实姆逯殿l率pl和放 射音降低量的逆峰值頻率P3 —致的容積比的情況下,對于放射音降低量少、難以得到遮音效果的頻帶,可得到吸音率變高且高的吸音效果,因此,遍及廣大頻帶可以得到足夠高的隔 音效果。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310中,通過對遮音板320的形狀進行研究,即, 通過將連結壁323、3M形成為向放射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形狀,從而即使在使用同一板厚 及開口形狀的兩張開孔板30、40的情況下,兩個峰值頻率之差也變大。由此,可以使用相同 形狀的開孔板30、40,從而相應地使結構簡化,并且成本也降低。此外,在設定遮音板320的形狀使得容積比處于大約0. 65 大約0. 95的范圍時, 與容積比為1的情況相比,對于遍及廣大頻帶要求隔音的聲源的隔音效果至少提高大約 5%。進而,在設定遮音板320的形狀使得容積比處于大約0. 75 大約0. 85的范圍時,與 容積比為1的情況相比,對于上述聲源的隔音效果至少提高大約15%。另外,在第三實施方式中,還可以采用具有第二實施方式變形例的肋狀部225的 遮音板220(參考圖6)的結構。另外,在聲源是消音器的情況下,具備上述第三實施方式的隔音材料310的隔音 系統(tǒng)為圖10所示的結構。S卩,隔音材料310被配置成其聲源側開孔板30相比于其遮音板 320位于更靠消音器302 —側的姿勢,由此,能夠有效吸收且遮斷從消音器302發(fā)出的遍及 廣大頻帶具有多個峰值的聲音。在圖10中,符號303是車身的地板,符號304是用于將隔 音材料310固定在上述車身的地板303上的固定件。而且,在上述第二及第三實施方式中,除兩開孔板的板厚以及開口形狀相互相同 以外,通過對遮音板的連結壁的形狀進行研究來改變兩個空氣層的容積比,從而使峰值頻 率比變化,但是,也可以通過改變兩開孔板的板厚或開口形狀來改變峰值頻率比。
權利要求
1.一種隔音材料,其用于吸收且遮斷從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包括整個面連續(xù)的遮音板;聲源側開孔板,其相比于所述遮音板配置在更靠近所述聲源側的位置上,且具有多個 吸音用貫通孔;以及放射側開孔板,其隔著所述遮音板配置在與所述聲源相反的一側,且具有多個放射音 降低用貫通孔,所述遮音板具有在所述聲源側開孔板和所述放射側開孔板之間往復的形狀,以在所述 聲源側開孔板與所述放射側開孔板之間分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放射側空氣層,同時交 替具有分別接合于兩開孔板上的多個聲源側接合部及多個放射側接合部。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設定所述聲源側開孔板和所述放射側開孔板的板厚、開口形狀以及所述聲源側空氣層 以及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使得與所述聲源側開孔板和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具有相互相 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并且所述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相互相同的情 況相比,縮小所述聲源側空氣層的吸音率最大的頻率與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放射音降低量 最大的頻率之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的平板 狀,且以相互平行的姿勢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聲源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所述放射 側空氣層的容積的形狀。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聲源側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側接合部之間的部分分別具 有向所述聲源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形狀。
5.一種隔音系統(tǒng),其具備作為聲源的電動機以及與該電動機對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 遮斷從該電動機發(fā)出的聲音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為權利要求2 4中任一項所述的隔音材料,該隔音材料以其聲源側開 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電動機側的位置的姿勢配置。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設定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的板厚、開口形狀以及所述聲源側空氣 層以及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使得與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具有相 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并且所述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相互相同 的情況相比,擴大所述聲源側空氣層的吸音率最大的頻率與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放射音降 低量最大的頻率之差。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呈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的平板 狀,且以相互平行的姿勢配置,所述遮音板具有使所述放射側空氣層的容積小于所述聲源 側空氣層的容積的形狀。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音板中的位于所述各聲源側接合部和所述各放射側接合部之間的部分分別具 有向所述放射側空氣層一側凸出的形狀。
9.一種隔音系統(tǒng),其具備設置于發(fā)動機排氣側的作為聲源的消音器以及與該消音器對 置配置并且用于吸收且遮斷從該消音器發(fā)出的聲音的隔音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為權利要求6 8中任一項所述的隔音材料,該隔音材料以其聲源側開 孔板位于比其遮音板更靠所述消音器側的位置的姿勢配置。
10.一種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所述隔音材料用于吸收且遮斷從聲源發(fā)出的聲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制造具有相互相同的板厚及開口形狀的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放射側開孔板的工序;通過對整個面連續(xù)的金屬板進行沖壓加工形成如下形狀的遮音板的工序,所述遮音板 的形狀是在所述聲源側開孔板以及所述放射側開孔板之間分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以及放 射側空氣層,同時交替具有可分別接合于兩開孔板上的多個聲源側接合部及多個放射側接 合部;將所述聲源側開孔板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聲源側接合部,并且將所述放射側遮音板 接合于所述遮音板的各放射側接合部的工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種可提高隔音性能的隔音材料,該隔音材料(10)包括遮音板(20),其遍及整個面連續(xù);聲源側開孔板(30),其相比于遮音板(20)配置在更靠近聲源(2)一側,且具有多個吸音用貫通孔(31);以及放射側開孔板(40),其隔著遮音板(20)配置在與聲源(2)相反的一側,且具有多個放射音降低用貫通孔(41),遮音板(20)具有在兩開孔板(30、40)之間往復的形狀,以在聲源側開孔板(30)以及放射側開孔板(40)之間分別形成聲源側空氣層(50)以及放射側空氣層(60),同時交替具有分別接合于兩開孔板(30、40)的多個聲源側接合部(21)及多個放射側接合部(22)。
文檔編號F01N1/06GK102081924SQ20101054624
公開日2011年6月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1月30日
發(fā)明者山口善三, 山極伊知郎 申請人:株式會社神戶制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