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曲面連接結構,尤其是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
背景技術:
公知的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一般由玻璃纖維與樹脂混合制成,由于該種方式制成的風輪葉片存在重量大、脆性大、生產時會釋放有害氣體等問題,所以發(fā)展比重輕且具有良好疲勞強度和機械性能的風輪葉片成為風力發(fā)電機革新的重要問題,蜂巢板由于其比重輕,強度重量比大,受力平均,耐壓力強,抗震性好及不變形等特點是制造風力發(fā)電力風輪葉片的優(yōu)良材料,但是由于蜂巢板的結構特點,導致其加工、組合成風輪風葉的形狀存在相當難度,使得以蜂巢板制造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無法推廣。
發(fā)明內容針對蜂巢板制造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包括第一蜂巢板形成的上殼體和第二蜂巢板形成的下殼體,所述第一蜂巢板和第二蜂巢板各自包括上下面板和蜂巢狀芯材,所述第一蜂巢板與所述第二蜂巢板厚度相同,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連接,其連接部位形成所述迎風端,其中,所述第一蜂巢板和第二蜂巢板之間有第一連接部件,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包括第一槽形型材和第二槽形型材,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形狀相同;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包括槽口和槽底,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槽口寬度小于所述第一蜂巢板的厚度,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槽口向外與所述第一蜂巢板連接,且使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槽底嵌入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上下面板之間并使所述第一槽形型材的槽口與所述第一蜂巢板板邊齊平;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包括槽口和槽底,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槽口寬度小于所述第二蜂巢板的厚度,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槽口向外與所述第二蜂巢板連接,且使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槽底嵌入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上下面板之間并使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的槽口與所述第二蜂巢板板邊齊平;還包括多邊形型材,所述多邊形型材以其中線劃分成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與所述右半部關于所述多邊形型材的中線對稱,所述左半部橫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橫截面形狀匹配,所述右半部橫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橫截面形狀匹配,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左半部伸入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并與其連接,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右半部伸入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并與其連接。
3[0010]上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中,所述第一槽形型材與所述第一蜂巢板之間有填充材料層,所述第二槽形型材與所述第二蜂巢板之間有填充材料層。上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中,所述多邊形型材與所述第一槽形型材之間有填充材料層,所述多邊形型材與所述第二槽形型材之間有填充材料層。上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中,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包括兩側槽壁,一對第一固定沉孔分別穿透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上下面板及所述第一槽形型材的兩側槽壁,并通過一對穿過所述一對第一固定沉孔的緊固件將所述第一蜂巢板、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左半部連接在一起。上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中,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包括兩側槽壁,一對第二固定沉孔分別穿透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上下面板及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的兩側槽壁,并通過一對穿過所述一對第二固定沉孔的緊固件將所述第二蜂巢板、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和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右半部連接在一起。上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中,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為C形槽形型材,所述多邊形型材為矩形多邊形型材。上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中,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為V形槽形型材,所述多邊形型材為菱形型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蜂巢板可以構成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角,蜂巢板與蜂巢板連接處牢固、 不易變形,可根據(jù)需要調整連接處曲面的弧度,連接處表面平整,方便表面處理且不影響空氣動力學性能。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的C形型材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的矩形型材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但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限定。如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包括第一蜂巢板1形成的上殼體和第二蜂巢板2形成的下殼體,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 2各自包括上面板11和21,下面板12和22,以及蜂巢狀芯材13和23,第一蜂巢板1與第二蜂巢板2厚度相同,上殼體與下殼體連接,其連接部位形成迎風端,其中,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之間有第一連接部件,第一連接部件包括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形狀相同;由于第一槽形型材31與第一蜂巢板1的連接方式同第二槽形型材32與第二蜂巢板2的連接方式完全相同,故此處以第一槽形型材31舉例說明,第一槽形型材31包括槽口 311和槽底312,第一槽形型材31槽口 311寬度小于第一蜂巢板1的厚度,第一槽形型材31 槽口 311向外與第一蜂巢板1連接,且使第一槽形型材31槽底312嵌入第一蜂巢板1的上面板11和下面板12之間并使第一槽形型材31的槽口 311與第一蜂巢板1板邊齊平;還包括多邊形型材33,多邊形型材33以其中線330劃分成左半部331和右半部 332,左半部331與右半部332關于多邊形型材33的中線330對稱,左半部331橫截面形狀與第一槽形型材31橫截面形狀匹配,右半部332橫截面形狀與第二槽形型材32橫截面形狀匹配,多邊形型材33的左半部331伸入第一槽形型材31并與其連接,多邊形型材33的右半部332伸入第二槽形型材32并與其連接;該連接方式通過調整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嵌入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的角度可以改變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連接處曲面的弧度,同時通過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同多邊形型材33的連接可以使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之間的連接得到加強。進一步的,第一槽形型材31與第一蜂巢板1之間有填充材料層61,第二槽形型材 32與第二蜂巢板2之間有填充材料層62。填充材料層61和62起到填補第一槽形型材31 和第二槽形型材32與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之間縫隙的作用,尤其是在需要通過調整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嵌入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的角度以改變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連接處曲面的弧度時會在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一蜂巢板1之間或者第二槽形型材32和第二蜂巢板2之間產生較大的縫隙,此時即可通過填充材料層61 和62進行填補。進一步的,多邊形型材33與第一槽形型材31及第二槽形型材32之間有填充材料層7。填充材料層7可以調節(jié)多邊形型材33與第一槽形型材31及第二槽形型材32之間的縫隙,尤其是在需要通過調整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嵌入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的角度以改變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連接處曲面的弧度時,第一槽形型材31及第二槽形型材32與多邊形型材33之間可能產生較大的縫隙,此時即可通過填充材料層61和62進行填補進一步的,第一槽形型材31包括兩側槽壁313和314,一對第一固定沉孔41分別穿透第一蜂巢板1的上面板11、下面板12及第一槽形型材31的兩側槽壁313和314,并通過一對穿過一對第一固定沉孔41的緊固件51將第一蜂巢板1、第一槽形型材31和多邊形型材33的左半部331連接在一起;在此基礎上,第二槽形型材32包括兩側槽壁,一對第二固定沉孔42分別穿透第二蜂巢板2的上面板21、下面板22及第二槽形型材32的兩側槽壁,并通過一對穿過一對第二固定沉孔42的緊固件52將第二蜂巢板2、第二槽形型材32和多邊形型材33的右半部332連接在一起。通過固定沉孔41和42及緊固件51及52進行連接可以使第一蜂巢板1和第二蜂巢板2的連接處表面平整,方便表面處理且不影響風輪葉片迎風端的空氣動力學性能。進一步的,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可以是C形型材,多邊形型材33 可以是矩形型材。C形型材和矩形型材較易獲得,且C形型材便于嵌入蜂巢板板邊,使本實用新型加工難度降低。作為改進的,第一槽形型材31和第二槽形型材32可以是V形型材,多邊形型材33可以是菱形型材。V形型材更便于調整嵌入蜂巢板的角度,可以實現(xiàn)多種弧度的曲面, V形型材嵌入蜂巢板板邊時可將蜂巢板的蜂巢狀芯材部分去處,形成容納V形型材的溝槽, 在加工固定沉孔41和42時可在蜂巢狀芯材的腔室內灌注填充材料以增加蜂巢狀芯材的強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申請專利范圍,所以凡運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圖示內容所作出的等效結構變化,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包括第一蜂巢板形成的上殼體和第二蜂巢板形成的下殼體,所述第一蜂巢板和第二蜂巢板各自包括上下面板和蜂巢狀芯材,所述第一蜂巢板與所述第二蜂巢板厚度相同,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連接,其連接部位形成所述迎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巢板和第二蜂巢板之間有第一連接部件,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包括第一槽形型材和第二槽形型材,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形狀相同;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包括槽口和槽底,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槽口寬度小于所述第一蜂巢板的厚度,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槽口向外與所述第一蜂巢板連接,且使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槽底嵌入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上下面板之間并使所述第一槽形型材的槽口與所述第一蜂巢板板邊齊平;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包括槽口和槽底,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槽口寬度小于所述第二蜂巢板的厚度,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槽口向外與所述第二蜂巢板連接,且使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槽底嵌入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上下面板之間并使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的槽口與所述第二蜂巢板板邊齊平;還包括多邊形型材,所述多邊形型材以其中線劃分成左半部和右半部,所述左半部與所述右半部關于所述多邊形型材的中線對稱,所述左半部橫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一槽形型材橫截面形狀匹配,所述右半部橫截面形狀與所述第二槽形型材橫截面形狀匹配,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左半部伸入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并與其連接,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右半部伸入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并與其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形型材與所述第一蜂巢板之間有填充材料層,所述第二槽形型材與所述第二蜂巢板之間有填充材料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邊形型材與所述第一槽形型材之間有填充材料層,所述多邊形型材與所述第二槽形型材之間有填充材料層。
4.如權利要求1所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包括兩側槽壁,一對第一固定沉孔分別穿透所述第一蜂巢板的上下面板及所述第一槽形型材的兩側槽壁,并通過一對穿過所述一對第一固定沉孔的緊固件將所述第一蜂巢板、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左半部連接在一起。
5.如權利要求1所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包括兩側槽壁,一對第二固定沉孔分別穿透所述第二蜂巢板的上下面板及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的兩側槽壁,并通過一對穿過所述一對第二固定沉孔的緊固件將所述第二蜂巢板、所述第二槽形型材和所述多邊形型材的右半部連接在一起。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為C形型材,所述多邊形型材為矩形型材。
7.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所述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形型材和所述第二槽形型材為V形型材,所述多邊形型材為菱形型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蜂巢板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端,包括第一蜂巢板形成的上殼體和第二蜂巢板形成的下殼體,所述第一蜂巢板和第二蜂巢板各自包括上下面板和蜂巢狀芯材,所述第一蜂巢板與所述第二蜂巢板厚度相同,所述上殼體與所述下殼體連接,其連接部位形成所述迎風端,其中,所述第一蜂巢板和第二蜂巢板之間有第一連接部件,所述第一連接部件包括第一槽形型材和第二槽形型材。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蜂巢板可以構成風力發(fā)電機風輪葉片的迎風角,蜂巢板與蜂巢板連接處牢固、不易變形,可根據(jù)需要調整連接處曲面的弧度,連接處表面平整,方便表面處理且不影響空氣動力學性能。
文檔編號F03D11/00GK202152716SQ20112025930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7月21日
發(fā)明者周陽 申請人:上海慶華蜂巢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