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在箱體上設置有曲柄安裝孔(1)和平衡軸安裝孔(2),在箱體的內側設置有半包在平衡軸安裝孔左側的隔離腔,隔離腔從箱體的頂部開始,沿著箱體的左側壁向下延伸到箱體底部;隔離腔內設置有隔板(4),將隔離腔分割成從上到下依次相連的油氣分離前腔(5)、油氣分離后腔(6)和回油腔(7),箱體頂部設置有與油氣分離后腔相通的排氣嘴(8),每個隔板上設置有連通相鄰兩個腔體的缺口(4a),回油腔的底部設置有回油口(7a);曲柄安裝孔與氣缸安裝孔中心線(9)之間存在偏心距離e,且e>0。與對應設置的右曲軸箱配合,解決發(fā)動機工作時箱體內壓力過高、油氣分離不好、以及活塞側壓力大的問題。
【專利說明】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是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屬于機械結構【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曲軸箱體是發(fā)動機上必不可少的零部件之一,左曲軸箱與右曲軸箱扣合在一起并通過合箱螺栓鎖緊構成了發(fā)動機曲軸箱體。在曲軸箱體上設置有曲柄安裝孔、平衡軸安裝孔和氣缸安裝面等,通常,平衡軸安裝孔位于曲柄安裝孔的左上側。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箱體內處于密封狀態(tài),經常出現(xiàn)壓力過高、失去平衡的現(xiàn)象,同時,油氣分離不好,造成發(fā)動機機油消耗量大,排放污染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左曲軸箱與右曲軸箱合箱后,發(fā)動機工作時,箱體內壓力過高、油氣分離不好,所帶來的曲軸箱內壓力失衡、機油消耗量大、排放污染嚴重等一系列問題。
[0004]為此,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所述曲軸箱體由左曲軸箱(I)和右曲軸箱(2)扣合而成,所述曲軸箱體上設置有曲柄安裝孔(3)和平衡軸安裝孔(4),所述平衡軸安裝孔(4)位于曲柄安裝孔(3)的左側,關鍵在于:在所述曲軸箱體內設置有半包在平衡軸安裝孔(4)左側的隔離腔,所述隔離腔從曲軸箱體的頂部開始,沿著曲軸箱體的左側壁向下延伸到箱體底部;所述隔離腔內設置有隔板(5),將隔離腔分割成從上到下依次相連的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且所述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分別由左曲軸箱(I)和右曲軸箱(2)扣合而成;所述曲軸箱體側壁上設置有與油氣分離前腔(6)相通的進氣孔(9),所述曲軸箱體頂部設置有與油氣分離后腔(7)相通的排氣嘴(10),每個隔板(5)上設置有連通相鄰兩個腔體的缺口(5a),所述回油腔(8)的右側底部設置有回油口(8a)。
[0005]左、右曲軸箱體扣合在一起構成油氣分離前腔、油氣分離后腔、回油腔共三個獨立的腔體,相鄰腔體之間的隔板上設置有缺口,使各個獨立的腔體又相互連通。進氣孔與曲軸箱連通,排氣嘴與大氣連通,回油口直接連通油底殼并且回油口位于油底殼油面以下。最終,由進氣孔、油氣分離前腔、油氣分離后腔、回油腔、排氣嘴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呼吸系統(tǒng)。油氣分離前腔與油氣分離后腔之間的隔板起到油氣分離的作用,分離后的氣體經排氣嘴排出,防止了曲軸箱體內的壓力過高,分離后的機油經油氣分離后腔流到回油腔,回油腔的底部右側設置有回油口,通過回油口流入曲軸箱體內的油底殼內,對機油進行回收再利用。
[0006]優(yōu)選為,所述進氣孔(9)設置在右曲軸箱(2)上,排氣嘴(10)設置在左曲軸箱(I)上。
[0007]所述油氣分離前腔(6)和油氣分離后腔(7)位于平衡軸安裝孔(4)的上方,回油腔
[8]從油氣分離后腔(7)的下側開始,沿著箱體的左側壁向下延伸到箱體底部,所述平衡軸安裝孔(4)與曲柄安裝孔(3)的軸線位于同一水平線上。由于油氣分離前腔和油氣分離后腔占用了箱體左上部的空間,因此,將平衡軸安裝孔下移布置,最好與曲柄安裝孔處于同一水平線上。
[0008]在所述曲軸箱體頂部設置有氣缸安裝面(16),所述曲柄安裝孔(3)與氣缸中心線
(11)之間存在偏心距離e,且e > O。將曲柄設計成偏心結構,以降低活塞的側壓力,提到發(fā)動機工作的可靠性。
[0009]除曲軸箱體的外周設置有外合箱螺栓孔(12)外,在曲軸箱體內還設置有內合箱螺栓孔(13),所述內合箱螺栓孔(13)設置在曲軸箱體向內延伸的筋條上。通過在曲軸腔周圍增添內合箱螺栓,從而提高發(fā)動機的剛度,達到降低發(fā)動機噪聲的目的。
[0010]所述右曲軸箱(2)上設置有油泵安裝孔(14),所述油泵安裝孔(14)位于平衡軸安裝孔(4)的下方,在箱體底部設置有與油泵安裝孔(14)相通的進油孔(15)。通常,機油泵是作為一個單獨的部件安裝在發(fā)動機上,由泵體、油泵蓋、內轉子、外轉子、油泵軸組成,機油泵需要單獨設置泵體,并在泵體上開設進油孔和出油孔,制造成本高。本結構將機油泵的功能整合到右曲軸箱體上,借用右曲軸箱體作為機油泵的泵體進行安裝,使機油泵從傳統(tǒng)的整體式結構發(fā)展到分體式結構。分體式機油泵中的內轉子、外轉子、油泵軸與傳統(tǒng)的機油泵零件通用,且不需要單獨設置泵體,在保證泵油功能實現(xiàn)的前提下,降低了機油泵的制造成本。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2](I)在曲軸箱體上增設了由進氣孔、油氣分離前腔、油氣分離后腔、回油腔和排氣嘴構成的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有效避免了箱體內出現(xiàn)壓力過高的現(xiàn)象,同時,能分離油氣,減少發(fā)動機的油耗量,減少大氣污染排放;
[0013](2)曲柄安裝孔與氣缸中心線存在偏心距離,使曲柄偏心安裝,以降低活塞的側壓力,提高發(fā)動機可靠性;
[0014](3)通過在曲軸腔周圍增添內合箱螺栓,與外合箱螺栓結合起來提高發(fā)動機的剛度,達到降低發(fā)動機噪聲的目的;
[0015](4)借用右曲軸箱體作為機油泵的泵體進行安裝,使機油泵從傳統(tǒng)的整體式結構發(fā)展到分體式結構,降低了機油泵的制造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0016]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透視圖(從右曲軸箱的一側看)。[0017]圖2為圖1的A向視圖。[0018]圖3為左曲軸箱的結構示意圖(從內側看)。[0019]圖4為圖3的B-B剖視圖。[0020]圖5為右曲軸箱的結構示意圖(從內側看)。[0021]圖6為圖5的后視圖。[0022]圖7為圖5的C-C剖視圖。[0023]圖8為圖5的D-D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002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5]如圖1、圖2所示為曲軸箱體的透視圖,由左曲軸箱I (圖中用虛線表示)和右曲軸箱2 (圖中用實線表示)扣合而成。曲軸箱體上設置有曲柄安裝孔3和平衡軸安裝孔4,平衡軸安裝孔4位于曲柄安裝孔3的左側。
[0026]在曲軸箱體內設置有半包在平衡軸安裝孔4左側的隔離腔,隔離腔從曲軸箱體的頂部開始,沿著曲軸箱體的左側壁向下延伸到箱體底部。為騰出空間布置隔離腔,平衡軸安裝孔4在布置時相對傳統(tǒng)結構向下移動。隔離腔內設置有兩個隔板5,將隔離腔分割成從上到下依次相連的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且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分別由左曲軸箱I和右曲軸箱2扣合而成。曲軸箱體側壁上設置有與油氣分離前腔6相通的進氣孔9。曲軸箱體頂部設置有與油氣分離后腔7相通的排氣嘴10,每個隔板5上設置有連通相鄰兩個腔體的缺口 5a,回油腔8的右側底部設置有回油口 8a。
[0027]如圖1所示,油氣分離前腔6和油氣分離后腔7最好位于平衡軸安裝孔4的上方,回油腔8從油氣分離后腔7的下側開始,沿著箱體的左側壁向下延伸到箱體底部,平衡軸安裝孔4與曲柄安裝孔3的軸線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0028]結合圖1、圖2所示,在曲軸箱體頂部設置有氣缸安裝面16,曲柄安裝孔3與氣缸中心線11之間存在偏心距離e,且e > O。最好是,曲柄安裝孔3與氣缸安裝孔中心線11之間的偏心距離e=3mm。
[0029]如圖3所示,左曲軸箱I上設置有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這三個腔體靠近右曲軸箱2的一側敞開,以便和右曲軸箱扣合在一起才構成單個獨立的腔體。相鄰兩個腔體之間通過隔板5隔開,共2個隔板5,缺口 5a既可以設置在左曲軸箱I的隔板5上,也可以設置在右曲軸箱2的隔板5上,回油口 8a最好設置在左曲軸箱I上。排氣嘴10最好設置在左曲軸箱I上,排氣嘴10與大氣相通。
[0030]結合圖5—圖6所示,右曲軸箱2上設置有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這三個腔體靠近左曲軸箱I的一側敞開,以便和左曲軸箱扣合在一起才構成單個獨立的腔體,相鄰通過隔板5隔開。進氣孔9設置在右曲軸箱2上,進氣孔9的軸線與平衡軸安裝孔4的軸線垂直。結合圖6、圖8所示,右曲軸箱2上設置有油泵安裝孔14,油泵安裝孔14位于平衡軸安裝孔4的下方,在箱體底部設置有與油泵安裝孔14相通的進油孔15。在箱體內設置有潤滑油道16和堵頭17。
[0031]結合圖3、圖5所示,除曲軸箱體的外周設置有外合箱螺栓孔12外,在曲軸箱體內還設置有內合箱螺栓孔13,內合箱螺栓孔13設置在曲軸箱體向內延伸的筋條上。內合箱螺栓孔11的數(shù)量根據(jù)需要設置,優(yōu)選為三顆,環(huán)繞在曲軸腔的周圍呈三角形分布。
[0032]如圖4和圖7所示,在左、右曲軸箱1、2的曲柄安裝孔3內分別裝有軸承孔鑲件19。
[0033]結構原理及工作過程:左、右曲軸箱扣合在一起構成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回油腔8共三個獨立的腔體。由進氣孔9、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回油腔8、排氣嘴10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油氣分離前腔6與油氣分離后腔7之間的隔板5起到油氣分離的作用,分離后的氣體經排氣嘴10排出,防止了曲軸箱體內的壓力過高,分離后的機油經油氣分離后腔7流到回油腔8,通過回油口 8a流入曲軸箱體內的油底殼18內。進氣孔9與曲軸箱連通,排氣嘴10與大氣連通,回油腔8直接連通油底殼并且回油口8a位于油底殼油面18以下,能有效防止曲軸箱內的油氣經回油口 8a重新進入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
【權利要求】
1.一種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包括由左曲軸箱(I)和右曲軸箱(2)扣合而成的曲軸箱體,所述曲軸箱體上設置有曲柄安裝孔(3)和平衡軸安裝孔(4),所述平衡軸安裝孔(4)位于曲柄安裝孔(3)的左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軸箱體內設置有半包在平衡軸安裝孔(4)左側的隔離腔,所述隔離腔從曲軸箱體的頂部開始,沿著曲軸箱體的左側壁向下延伸到箱體底部;所述隔離腔內設置有隔板(5),將隔離腔分割成從上到下依次相連的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且所述油氣分離前腔(6)、油氣分離后腔(7)和回油腔(8)分別由左曲軸箱(I)和右曲軸箱(2)扣合而成;所述曲軸箱體側壁上設置有與油氣分離前腔(6)相通的進氣孔(9),所述曲軸箱體頂部設置有與油氣分離后腔(7)相通的排氣嘴(10),每個隔板(5)上設置有連通相鄰兩個腔體的缺口(5a),所述回油腔(8)的右側底部設置有回油口(8a)。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氣孔(9)設置在右曲軸箱(2 )上,排氣嘴(10 )設置在左曲軸箱(I)上。
3.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氣分離前腔(6)和油氣分離后腔(7)位于平衡軸安裝孔(4)的上方,回油腔(8)從油氣分離后腔(7)的下側開始,沿著箱體的左側壁向下延伸到箱體底部,所述平衡軸安裝孔(4)與曲柄安裝孔(3)的軸線位于同一水平線上。
4.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軸箱體頂部設置有氣缸安裝面(16),所述曲柄安裝孔(3)與氣缸中心線(11)之間存在偏心距離e,且 e > O。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除曲軸箱體的外周設置有外合箱螺栓孔(12)外,在曲軸箱體內還設置有內合箱螺栓孔(13),所述內合箱螺栓孔(13)設置在曲軸箱體向內延伸的筋條上。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車發(fā)動機呼吸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曲軸箱(2)上設置有油泵安裝孔(14),所述油泵安裝孔(14)位于平衡軸安裝孔(4)的下方,在箱體底部設置有與油泵安裝孔(14)相通的進油孔(15)。
【文檔編號】F02F7/00GK203383878SQ201320377468
【公開日】2014年1月8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6月28日
【發(fā)明者】廖成云, 程志明, 張怡 申請人:力帆實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