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通過進氣端錐結構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的一端連接,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的另一端通過出氣端錐結構與出氣法蘭結構連接,出氣端錐結構上設有轉接支撐支架結構。本實用新型采用簡單的簡易隔熱結構保證發(fā)動機啟動階段過程中的尾氣熱量不散失,縮短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時間,解決渦輪發(fā)動機排放問題,從而滿足國家V號標準等特點。
【專利說明】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元催化器結構,尤其涉及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目前,汽車尾氣有害物排放已成為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從排放控制技術來看,單純采用機內凈化措施已難以滿足現有的排放法規(guī),必須同時采用機外凈化措施才能達到排放標準。三元催化器的研制成功使汽車排放控制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它可以使汽車排放的CO、He、NOx大為降低。
[0003]如圖1及圖2所示,現有的渦輪增壓發(fā)動機三元催化器通常是不銹鋼進氣管結構a或者鑄件進氣管結構b。外面通過采用隔熱罩形式保護周邊的零件不受熱輻射傷害。同時,第一支架結構C、第二支架結構d分別用于支撐整個系統(tǒng)。這種形式的三元催化器結構可能很好的保護周圍零件,以及滿足自身的耐久性能要求。但是由于渦輪增壓發(fā)動機的布置原因,三元催化器的進氣接口為水平結構,這就導致了三元催化器的進氣結構需要很長的單層彎管或者采用鑄造進氣結構改變氣體的走向,使得在發(fā)動機啟動的最初時段,大量的熱量在進氣結構中散失,從而催化劑無法快速的達到起燃溫度而不能轉化排放中的CO、HC, NOx0為了減少發(fā)動機啟動階段的排放,必須讓三元催化器快速起燃。而催化劑起燃必須達到一定的溫度,才能促使CO、HC、NOx與催化劑中的貴金屬迅速反應。因此在發(fā)動機啟動階段,有效減少發(fā)動機尾氣的熱量的措施將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發(fā)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成本低、三元催化劑的起燃時間短的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采用簡單的簡易隔熱結構保證發(fā)動機啟動階段過程中的尾氣熱量不散失,縮短三元催化器的起燃時間,解決渦輪發(fā)動機排放問題,從而滿足國家V號標準。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通過進氣端錐結構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的一端連接,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的另一端通過出氣端錐結構與出氣法蘭結構連接,出氣端錐結構上設有轉接支撐支架結構。
[0006]優(yōu)選地,所述的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包括內單層管結構,內單層管結構的外側通過中間隔熱結構與外層隔熱結構連接,內單層管結構的一端與進氣法蘭連接,內單層管結構的另一端與中間隔熱結構之間設有金屬網環(huán)結構,內單層管結構的另一端與進氣端錐結構連接。
[0007]優(yōu)選地,所述的進氣端錐結構包括第一內端錐,第一內端錐的外側通過第一隔熱棉層與第一外端錐連接,第一內端錐的一端與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連接,第一內端錐的另一端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連接。[0008]優(yōu)選地,所述的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包括外殼,外殼內設有襯墊,夕卜殼的一端與進氣端錐結構連接,外殼的另一端與出氣端錐結構連接。
[0009]優(yōu)選地,所述的出氣端錐結構包括第二內端錐,內端錐通過第二隔熱棉層與第二外端錐連接,第二內端錐的一端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連接,第二內端錐的另一端與出氣法蘭結構連接。
[0010]優(yōu)選地,所述的出氣法蘭結構包括出氣法蘭,出氣法蘭的一端通過出氣管與出氣端錐結構連接。
[0011]優(yōu)選地,所述的轉接支撐支架結構包括下支架,下支架上設有上支架。
[0012]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緊湊型的、簡單的隔熱管結構,同時能夠縮短催化劑起燃的時間。在滿足性能要求的同時,降低了制造難度,節(jié)省了發(fā)動機艙的空間,滿足緊湊型的布置要求。
[0013]本實用新型還具有以下優(yōu)點:
[0014]一,通過減少復雜的沖壓結構,保持氣流通暢,同時由于含有隔熱層,減少排氣中的熱量在發(fā)動機啟動階段的散失,縮短三元催化劑的起燃時間,滿足國家V號排放標準。
[0015]二,采用金屬網環(huán)結構,減少了支架以及焊接的使用,同時滿足了熱應變的要求。降低了工藝時間,進而減少成本。
[0016]三,可變截面的外殼結構可提高結構的耐久性,降低售后成本。
[0017]四,由于采用了單層彎管和緊湊隔熱進氣結構,可以去除隔熱罩,從而降低成本,同時也將布置空間從原來的12mm降低到5mm。
[0018]五,采用轉接支撐支架結構,降低了發(fā)動機上裝配應力可能造成的失效。同時也降低了制造精度要求,從而降低質量成本。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不銹鋼進氣結構渦輪增壓三元催化器圖;
[0020]圖2為鑄鐵進氣結構渦輪增壓三元催化器圖;
[0021]圖3為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減少催化劑起燃時間的進氣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減少催化劑起燃時間的進氣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7為轉接支撐支架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中:1為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2為進氣端錐結構,3為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4為出氣端錐結構,5為出氣法蘭結構,6為轉接支撐支架結構,7為進氣法蘭,8為內單層管結構,9為中間隔熱結構,10為外層隔熱結構,11為金屬網環(huán)結構,12為第一內端錐,13為第一隔熱棉層,14為第一外端錐,15為外殼,16為襯墊,17為催化劑,18為第二內端錐,19為第二隔熱棉層,20為第二外端錐,21為出氣法蘭,22為螺栓,23為出氣管,24為上支架,25為下支架,26為連接螺栓副。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使本實用新型更明顯易懂,茲以優(yōu)選實施例,并配合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0028]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如圖3所示,為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的結構示意圖。其主要包括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1,進氣端錐結構2,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以及出氣端錐結構4,出氣法蘭結構5,轉接支撐支架結構6組成,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I通過進氣端錐結構2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的一端連接,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的另一端通過出氣端錐結構4與出氣法蘭結構5連接,出氣端錐結構4上安裝有轉接支撐支架結構6。
[0029]如圖4所示,為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I包括內單層管結構8,中間隔熱結構9以及外層隔熱結構10,金屬網環(huán)結構11。內單層管結構8的外側通過中間隔熱結構9與外層隔熱結構10連接,內單層管結構8的一端與進氣法蘭7連接,內單層管結構8的另一端與中間隔熱結構9之間安裝有金屬網環(huán)結構11,內單層管結構8的另一端與進氣端錐結構2的第一內端錐12的一端連接。
[0030]進氣端錐結構2包括第一內端錐12,第一隔熱棉層13和第一外端錐14。第一內端錐12的外側通過第一隔熱棉層13與第一外端錐14連接,第一內端錐12的另一端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的外殼15的一端連接。
[0031]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包括外殼15,襯墊16,催化劑17。外殼15內安裝有襯墊16,襯墊16內填充了催化劑17,外殼15的另一端與出氣端錐結構4的第二內端錐18的一端連接。
[0032]出氣端錐結構4包括第二內端錐18,第二隔熱棉層19和第二外端錐20。內端錐18通過第二隔熱棉層19與第二外端錐20連接,第二內端錐18的另一端與出氣法蘭結構5的出氣管23的一端連接。
[0033]出氣法蘭結構5包括出氣法蘭21,螺栓22,出氣管23。出氣法蘭21的一端與出氣管23的另一端連接,出氣法蘭21上安置有螺栓22。
[0034]如圖7所示,為轉接支撐支架結構6的結構示意圖。轉接支撐支架結構6包括上支架24,下支架25,連接螺栓副26。下支架25上通過連接螺栓副26與上支架24連接,可以消除前后方向的裝配公差,而上支架24的腰行孔則可以消除上下方向的裝配公差。
[0035]如圖5、圖6所示,內單層管結構8的內層單層管A兩端分別與進氣法蘭7和進氣端錐結構2連接,外層薄的不銹鋼結構B則在進氣端與內層單層管A在E處點焊連接,出氣端則先通過電阻焊與金屬網環(huán)結構11的金屬網環(huán)C連接,然后左右兩半再通過點焊連接,而內層單層管A與外層薄的不銹鋼結構B之間填充一定密度的隔熱材料D,從而保證了熱量的不流失,而且內層單層管A與外層薄的不銹鋼結構B之間的間隙很小,只有4?6_,從而節(jié)省了發(fā)動機艙空間。
[0036]金屬網環(huán)結構11簡化出氣端的制造工藝,節(jié)省了焊絲,以及制造時間,同時還防止了熱應變可能造成的進氣結構失效。
[0037]本實用新型結構集合了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同時集合了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減少了復雜的沖壓模具,同時節(jié)省了發(fā)動機艙的布置空間,金屬網環(huán)結構消除了熱應變風險。同時隔熱保溫的設計縮短了催化劑到達起燃溫度的時間。轉接支撐支架結構降低了裝配應力造成的耐久失效風險。
【權利要求】
1.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I),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I)通過進氣端錐結構(2)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的一端連接,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的另一端通過出氣端錐結構(4)與出氣法蘭結構(5)連接,出氣端錐結構(4)上設有轉接支撐支架結構(6)。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I)包括內單層管結構(8),內單層管結構(8)的外側通過中間隔熱結構(9)與外層隔熱結構(10)連接,內單層管結構(8)的一端與進氣法蘭(7)連接,內單層管結構(8)的另一端與中間隔熱結構(9)之間設有金屬網環(huán)結構(11),內單層管結構(8)的另一端與進氣端錐結構(2)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氣端錐結構(2)包括第一內端錐(12),第一內端錐(12)的外側通過第一隔熱棉層(13)與第一外端錐(14)連接,第一內端錐(12)的一端與單層管及雙層隔熱進氣結構(I)連接,第一內端錐(12)的另一端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包括外殼(15),外殼(15)內設有襯墊(16),外殼(15)的一端與進氣端錐結構(2)連接,外殼(15)的另一端與出氣端錐結構(4)連接。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氣端錐結構⑷包括第二內端錐(18),內端錐(18)通過第二隔熱棉層(19)與第二外端錐(20)連接,第二內端錐(18)的一端與可變截面外殼封裝結構(3)連接,第二內端錐(18)的另一端與出氣法蘭結構(5)連接。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氣法蘭結構(5)包括出氣法蘭(21),出氣法蘭(21)的一端通過出氣管(23)與出氣端錐結構(4)連接。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隔熱管及轉接支撐支架三元催化器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轉接支撐支架結構(6)包括下支架(25),下支架(25)上設有上支架(24)。
【文檔編號】F01N3/28GK203476458SQ201320475640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8月5日
【發(fā)明者】謝雷 申請人:克康(上海)排氣控制系統(tǒng)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