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缸發(fā)動機活塞的輔助冷卻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簡便易設的可向活塞或其內腔噴射潤滑油以實現(xiàn)多缸發(fā)動機活塞輔助冷卻的結構,可節(jié)約材料成本和裝配成本。包括軸承座、曲軸、連桿、活塞,該軸承座包括上、下軸承座及所形成的軸孔,在軸孔內壁設置有用于軸承潤滑的油槽,該油槽通過第一油道與發(fā)動機的潤滑油主油道相連通,在與每一活塞相鄰的兩軸承座中至少其中之一的上軸承座上,設置有與油槽連通的且可使?jié)櫥蛧娤蚧钊蛉菁{該活塞的活塞內腔的第二油道。
【專利說明】多缸發(fā)動機活塞的輔助冷卻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四沖程多缸發(fā)動機,特別是涉及其活塞的輔助冷卻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對往復式發(fā)動機來說,燃燒室中混合氣燃燒產生高溫、高壓氣體,使活塞在發(fā)動機工作中承受很高的熱負荷,活塞熱量需要散發(fā)出來才能確保正常工作。
[0003]活塞頂部的熱量主要通過活塞與活塞環(huán)之間、活塞環(huán)與缸壁之間的熱傳導來散出;其次,是由活塞裙部、活塞銷座傳導出;剩下的則通過活塞內腔傳熱給曲軸箱內空氣及飛濺的機油。
[0004]隨著發(fā)動機強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活塞的熱負荷也越來越高,因此有必要通過其他手段來強化活塞冷卻,提高發(fā)動機工作可靠性、耐久性。現(xiàn)有的技術是在飛濺潤滑油之夕卜,在機體的主油道上設置獨立的噴油嘴,由噴油嘴向活塞或其內腔噴射潤滑油來進行輔助冷卻。但這樣設置,需要一個獨立的噴油嘴,且裝配上多一個工序,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5]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簡便易設的可向活塞或其內腔噴射潤滑油以實現(xiàn)活塞輔助冷卻的結構,不需要獨立的噴油嘴部件、不需要單獨的裝配工序,在有效實現(xiàn)活塞輔助冷卻功能的同時,可節(jié)約材料成本和裝配成本。
[0006]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多缸發(fā)動機活塞的輔助冷卻結構,包括旋轉地支承于軸承座上的曲軸,與該曲軸通過連桿相連接的活塞;該軸承座包括上、下軸承座及由上、下軸承座配合形成的軸孔;在軸孔內壁設置有用于軸承潤滑的油槽,該油槽通過第一油道與發(fā)動機的潤滑油主油道相連通,其設計要點在于:在與每一活塞相鄰的兩軸承座中至少其中之一的上軸承座上,設置有與油槽連通的且可使?jié)櫥蛧娤蚧钊蛉菁{該活塞的活塞內腔的第二油道。這樣,由于潤滑油可在發(fā)動機運行過程中不斷通過第二油道噴向活塞或其內腔,可在飛濺潤滑之外,以更多的潤滑油對活塞或其內腔進行冷卻,從而有效地實現(xiàn)活塞的輔助冷卻,使其滿足發(fā)動機運行所要求的工況。
[0007]進一步地,第二油道在其上端口一體設置有縮小孔徑的噴油孔。將噴油孔的孔徑設置得比第二油道主油道的孔徑小,可增大所噴出潤滑油的速度,便于其噴出時能夠按設定的高度、噴射面積進行噴射,以更好地實現(xiàn)活塞的輔助冷卻。
[0008]在前述設計的基礎上,油槽被設置為環(huán)形槽。環(huán)形槽可保證支撐曲軸所用的軸承座與曲軸之間的良好潤滑。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多缸發(fā)動機活塞的輔助冷卻結構的總體結構示意圖(縮小)。
[0010]圖2為圖1中的一個軸承座的立體示意圖。
[0011]圖3為圖2中軸承座沿A-A線的剖面示意圖。
[0012]圖4是圖3中軸承座沿B-B線的剖面示意圖。
[0013]圖5是圖4中C處局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果說明中涉及方位,均以圖1或圖2為基準進行描述。
[0015]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多缸發(fā)動機活塞的輔助冷卻結構,包括旋轉地支承于多個軸承座I (圖中僅示出其中兩個,其余未示出)上的曲軸5,每一活塞6 (圖中僅示出其中一個活塞的示意圖,其余未示出)通過一連桿7與曲軸5旋轉地連接在曲軸5的連桿軸頸51上。
[0016]如圖2至圖4所示,軸承座I包括上、下軸承座12、11,上、下軸承座12、11通過螺栓2裝配在一起并形成軸孔4,通過該軸孔4及曲軸5上的軸頸52,曲軸5被旋轉地支承在該軸承座I上。在軸孔4內壁設置有用于軸承潤滑的油槽3,本實施例中,該油槽3為沿軸孔4的內壁周向地設置而形成環(huán)形凹槽。該油槽3設置有一條油道即第一油道13,該第一油道13可與發(fā)動機的潤滑油主油道連通。該軸承座I被固定設置在機體上(圖中未示出),并且使其第一油道與發(fā)動機的潤滑油主油道相連通,這樣,機體主油道中帶壓力的潤滑油將會注入油槽3對軸頸52進行潤滑。
[0017]如圖2、圖3及圖5所示的軸承座I,其在圖1中為鄰近活塞右側的一個軸承座I。該軸承座I其上軸承座12的上方設有兩個減重孔16。在油槽3靠近其中一個孔16 (圖2中為右側孔)的部位、向孔16底部靠近活塞6 —側方向形成有一個與油槽3連通的通孔即第二油道14,該第二油道14在其上端口一體設置有縮小孔徑的噴油孔15(參見圖5),該噴油孔15被設置為其噴出的油剛好可噴向活塞6或容納活塞的內腔(具體地說,當活塞在往復上行或下行的過程中,來自噴油口的油會被噴在活塞6的底部或內腔中,其噴射部位及噴射面積會隨活塞的往復運動而周期變化,參見圖1,其中活塞內腔未示出)。實際上,也即是說,噴油孔15在孔16底部恰好形成一個出口即第二油道14的噴油口,該噴油口朝向活塞6或其內腔設置,并且該噴油口(即噴油孔15)的直徑小于第二油道14的主油道的直徑,以給潤滑油加速,以便潤滑油能夠按設定的高度及噴射面積噴出。
[0018]在發(fā)動機工作時,來自機體主油道的潤滑油將在壓力作用下首先通過第一油道13進入環(huán)形油槽3對曲軸5的軸頸52與軸承座I的配合面進行潤滑(參見圖1),之后通過第二油道14及其噴油孔15,潤滑油將按設定高度及噴射面積通過噴油孔15并斜向穿過孔16沿潤滑油噴射線a噴向活塞6或其內腔。本實施例中,圖2至圖5所示軸承座I所形成的潤滑油噴射方向,為圖1中右側潤滑油噴射線a。圖1中左側潤滑油噴射線a由圖1中左側軸承座I所形成。
[0019]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的一個活塞6,在與其相鄰的兩軸承座I的各自上軸承座12上,均設置有上述第二油道14及其噴油孔15,其可從左、右兩個方向形成兩股潤滑油噴射線,以達到更好的輔助冷卻活塞效果。
[0020]最后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宗旨和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當中。
【權利要求】
1.一種多缸發(fā)動機活塞的輔助冷卻結構,包括旋轉地支承于軸承座(I)上的曲軸(5),與該曲軸(5 )通過連桿(7 )相連接的活塞(6 );該軸承座(I)包括上、下軸承座(12,11)及由所述上、下軸承座(12,11)配合形成的軸孔(4);所述軸孔(4)內壁設置有用于軸承潤滑的油槽(3),該油槽(3)通過第一油道(13)與發(fā)動機的潤滑油主油道相連通,其特征在于: 在與每一活塞(6)相鄰的兩軸承座中至少其中之一的上軸承座(12)上,設置有與所述油槽(3)連通的且可使?jié)櫥蛧娤蛩龌钊?6)或容納所述活塞(6)的活塞內腔的第二油道(14),以輔助冷卻活塞。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輔助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油道(14)在其上端口一體設置有縮小孔徑的噴油孔(16)。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輔助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槽(3)被設置為環(huán)形槽。
【文檔編號】F01P3/06GK203856563SQ201420252064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17日
【發(fā)明者】余宏, 蘇偉, 李強, 胡鐘林, 龍興平 申請人:重慶潤通動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