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用風扇護罩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用風扇護罩,尤其涉及一種可以在風扇護罩形成控制迎面風的出入的開閉單元,從而當車輛停車時,通過風扇的旋轉提高送風效率;當車輛行駛時,通過提高迎面風的流入量而提高配備于車輛引擎室內(nèi)部的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并且通過阻斷在護罩和開閉單元之間產(chǎn)生的縫隙而最小化泄露的空氣,以防止風量性能降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
【專利說明】
車輛用風扇護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車輛用風扇護罩,尤其涉及一種可以在風扇護罩形成控制迎面風的出入的開閉單元,從而當車輛停車時,通過風扇的旋轉提高送風效率;當車輛行駛時,通過提高迎面風的流入量而提高配備于車輛引擎室內(nèi)部的熱交換器的熱交換效率,并且通過阻斷在護罩和開閉單元之間產(chǎn)生的縫隙而最小化泄露的空氣,以防止風量性能降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
【背景技術】
[0002]通常,車輛的引擎室內(nèi)安裝有引擎以及用于冷卻該引擎的冷卻單元、空調(diào)裝置等。所述冷卻裝置用于冷卻車輛的引擎,并且包括:散熱器(radiator),用于冷卻引擎的冷卻水;風扇護罩(Fan shroud),引發(fā)所述散熱器的空氣流動,從而提高散熱器表面的散熱效率,最終進一步提高冷卻水的冷卻效率。
[0003]這種風扇護罩為了促進車輛的散熱器或者冷凝器等空冷式熱交換器的散熱,而形成能夠?qū)⒖諝獯邓偷剿鰺峤粨Q器的結構,并且根據(jù)對熱交換器的布置形式,分為推式(Pusher type)和拖式(Puller type)。
[0004]推式為在熱交換器的車輛前方的一測布置軸流風扇而將空氣從車輛前方強制吹送至后方的形式,這種類型對熱交換器的吹送效率低,因此會在引擎室內(nèi)的熱交換器后方的剩余空間狹窄的情況下被使用;拖式為在車輛后方的一側布置軸流風扇而吸入熱交換器的車輛前方的一側的空氣并使其通過熱交換器的形式,所以其吹送效率相比推式較高,因此該類型被應用大部分的車輛。
[0005]圖1示出現(xiàn)有車輛用風扇護罩F的立體圖。圖2示出現(xiàn)有車輛用風扇護罩F的主視圖。
[0006]參照圖1以及圖2,為了將冷卻空氣導入熱交換器而固定在所述熱交換器的后端的風扇護罩F指風扇(Fan) 10和護罩(Shroud)30的組件。所述風扇護罩F包括:風扇10,用于送風;電機20,用于驅(qū)動風扇10;護罩30,主體31,中央形成送風口的;電機固定部32,在被從所述送風口內(nèi)周面的多個位置沿著向心方向延伸的多個固定片33支撐而形成的狀態(tài)下將電機20固定支撐于所述送風口中央。
[0007]具有上述構成的現(xiàn)有車輛用風扇護罩F的優(yōu)點在于,在車輛停車時可以利用風扇10的旋轉引起的強制送風而提高熱交換器的冷卻性能,然而其缺點在于,在車輛行駛時,將除了主體31上的送風口以外的其余部分封閉,因此在與主體31上的封閉面積相當?shù)牟糠炙鶎挠骘L的流入將會受到阻礙,從而降低熱交換器的冷卻性能。
[000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公開了一種關于在主體31上的封閉部位形成空氣流入口的風扇護罩的技術,但是在不產(chǎn)生迎面風的車輛的停車時,存在一種因通過風扇的旋轉被吹送至熱交換器的空氣通過所述流入口逆流的現(xiàn)象,導致熱交換器的冷卻性能降低的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0009]本發(fā)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被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風扇護罩的主體上,除了送風口以外的的封閉面形成控制迎面風的流入和流出的開閉單元,并且在車輛停車時,保持罩門的封閉狀態(tài)以提高送風效率,在車輛行駛時敞開罩門以提高迎面風的流入效率的車輛用風扇護罩。
[0010]尤其在于,提供一種減少組裝工序數(shù)以使罩門能夠通過簡單的操作結合于風扇護罩的主體上,,并利用罩門無法向反方向組裝的結構而提高組裝質(zhì)量的車輛用風扇護罩。
[0011]此外還在于,提供一種通過阻斷在護罩和開閉單元之間產(chǎn)生的縫隙而最小化泄露的空氣,從而能夠防止空氣的泄漏導致風量性能降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
[0012]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包括:風扇,用于送風;電機,用于驅(qū)動所述風扇;以及護罩100,包括主體111和電機固定部112,所述主體111在中央形成有送風口,所述電機固定部112在被從所述送風口內(nèi)周面的多個位置沿著向心方向延伸的多個固定片113支撐而形成的狀態(tài)下將電機固定支撐于所述送風口的中央;其中,所述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包括:開閉單元200,備于所述主體111上,并且根據(jù)車輛的行駛與否控制迎面風的流入,所述開閉單元200包括:空氣導入部210,在所述主體上敞開形成以使所述迎面風流入所述熱交換器;以及罩門部220,包括旋轉軸222和罩門221,所述旋轉軸222可自由旋轉地結合于所述空氣導入部210的上側外圍,以根據(jù)車輛的行駛與否控制迎面風的流入,所述罩門221結合于所述旋轉軸222,以借助于旋轉軸222的旋轉封閉或者敞開所述空氣導入部210。
[0013]此時,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門部220形成于所述主體111的車輛后方的面以使所述罩門221向車輛的后方側敞開,并且所述罩門221形成截面面積大于空氣導入部210的截面面積的形狀以防止所述罩門221向車輛前方側敞開。
[0014]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氣導入部210包括:第一旋轉結合部213,形成封閉的環(huán)狀,以使旋轉軸222的一側向軸方向插入結合;第二旋轉結合部214,形成具有敞開部216的環(huán)狀,以使所述旋轉軸222的另一側向半徑方向插入結合;形成所述敞開部216的寬度小于所述旋轉軸222的直徑的形狀。
[0015]并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氣導入部210的外圍面,在所述罩門被封閉221時,緊貼于所述罩門221的車輛前部面的罩門接觸部212向車輛的后方側突出而形成;所述罩門接觸部212由側面接觸部212a以及下側接觸部212b構成,所述側面接觸部212a在車輛寬度方向的兩側向上下長度方向形成,所述下側接觸部212b在車輛的下部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形成;當封閉所述罩門221時,為了使罩門221在其下端部向車輛后方側傾斜的狀態(tài)下被封閉,所述側面接觸部212a的突出長度形成越往下越長的形狀。
[0016]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結合部213形成有阻擋部215以限制所述罩門221的旋轉,從而防止所述罩門221敞開預定角度以上。
[0017]并且,其特征在于,在旋轉軸222的另一側形成頭部223,該頭部223的直徑大于所述旋轉軸222的直徑,該頭部223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旋轉結合部213的內(nèi)徑。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還包括:阻斷部230,從所述主體111向下部方向延伸形成以包圍車輛前方側的所述罩門部220。
[0018]此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斷部230以如下方式向下部方向延伸形成:從車輛前方側的所述旋轉軸222的中心到所述阻斷部230的直線距離LI小于從車輛后方側的所述旋轉軸222的中心到罩門部220的最上端的直線距離L2。
[0019]基于上述構成的本發(fā)明的風扇護罩帶來如下的效果:在車輛停車時,通過風扇的旋轉提高送風效率;在車輛行駛時,在迎面風的流入量增加的同時,車輛的送風效率和迎面風的流入效率也得到提高,并且在車輛停車時以及在車輛行駛時都可以提高熱交換器的冷卻性能。
[0020]尤其,帶來如下的效果:使安裝在護罩主體的罩門能夠通過簡單的操作被組裝而簡化組裝工藝并提高生產(chǎn)效率。
[0021]并且,存在如下的優(yōu)點:使罩門無法被反向組裝地構成,從而能夠提高組裝質(zhì)量并能夠提尚用戶的感官品質(zhì)。
[0022]并且,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存在如下的優(yōu)點:通過阻斷護罩和開閉單元之間的縫隙,最小化泄露的空氣,從而能夠防止泄漏的空氣引起的風量性能的低下。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現(xiàn)有車輛用風扇護罩的整體立體圖。
[0024]圖2是現(xiàn)有車輛用風扇護罩的主視圖。
[0025]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車輛用風扇護罩的整體立體圖。
[0026]圖4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護罩的主視圖。
[0027]圖5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開閉單元的立體圖。
[0028]圖6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空氣導入部的立體圖。
[0029]圖7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開閉單元的剖面圖(關閉罩門時)。
[0030]圖8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開閉單元的剖面圖(敞開罩門時)。
[0031]圖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罩門的立體圖。
[0032]圖10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開閉單元的車輛前方側的立體圖(關閉罩門時)。
[0033]圖1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開閉單元的車輛前方側的立體圖(敞開罩門時)。
[0034]圖1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車輛用風扇護罩的阻斷部的放大圖。
[0035]符號說明
[0036]1000:車輛用風扇護罩
[0037]100:護罩111:主體
[0038]112:電機固定部 113:固定片
[0039]200:開閉單元210:空氣導入部
[0040]211:空氣流入槽 212:罩門接觸部[0041 ]212a:側面接觸部 212b:下側接觸部
[0042]213:第一旋轉結合部214:第二旋轉結合部
[0043]215:阻擋部216:敞開部
[0044]220:罩門部221:罩門
[0045]222:旋轉軸223:頭部
[0046]230:阻斷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47]以下,參照附圖對如上所述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車輛用風扇護罩進行詳細的說明。
[0048]圖3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整體立體圖,圖4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風扇護罩1000的主視圖。
[0049]如圖3以及圖4所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例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包括:風扇,固定在所述熱交換器的后端以將冷卻空氣導入車輛用熱交換器,其風扇用于送風;電機,用于驅(qū)動所述風扇;以及護罩100,包括主體111和電機固定部112,所述主體111在中央形成有送風口;所述電機固定部112在被從所述送風口內(nèi)周面的多個位置沿著向心方向延伸的多個固定片113支撐而形成的狀態(tài)下將電機固定支撐于所述送風口的中央。本發(fā)明的風扇可以應用通常采用的軸流風扇的結構,因此省去對風扇的詳細說明。電機也是一種用于通過使風扇沿著同一個方向旋轉并送風,以冷卻經(jīng)過車輛的熱交換器內(nèi)部的熱交換介質(zhì)的驅(qū)動源,其可以采用以通常的直流或者交流方式驅(qū)動的電機。
[0050]護罩100是一種部件,其引導風扇借助電機旋轉時產(chǎn)生的空氣吹送,并以支撐作為驅(qū)動源的電機的狀態(tài)固定而設置于車輛的熱交換器。
[0051]這種護罩100包括主體111,其主體111的中央部形成有送風口,用于向軸方向引導被吸入的送風空氣;后表面由合成樹脂材料成型形成與熱交換器對應的形狀,以整體接觸于熱交換器的背面。其中,護罩100的送風口可以形成圓形以減少風壓損失,從而提高風扇的送風效率。
[0052]并且,護罩100具有電機固定部112,其固定部112在被從所述送風口內(nèi)周面的多個位置沿著向心方向延伸的多個固定片113支撐而形成的狀態(tài)下將電機固定支撐于所述送風口的中央。
[005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1000包括開閉單元200,其開閉單元200具備罩門部220,在行駛車輛時,除了所述主體111的送風部之外的封閉部形成空氣導入部210,從而在車輛行駛時使空氣流入所述熱交換器,并且在車輛停車時,為了防止通過所述主體111的送風部流入到熱交換器的空氣產(chǎn)生逆流而封閉所述空氣導入部210;以及阻斷部,從所述主體111延伸而形成以包圍車輛前方側的所述罩門部220的上部(參照圖1O至圖12)。
[0054]參照附圖對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開閉單元200進行詳細的說明。
[0055]圖5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開閉單元200的立體圖;圖6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空氣導入部的立體圖;圖7是示出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罩門221封閉時的開閉單元200的剖面圖;圖8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罩門221敞開時的開閉單元200的剖面圖;圖9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罩門部220的立體圖;圖10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罩門221被封閉時的封閉單元200的車輛前方側的立體圖;圖11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罩門221敞開時的封閉單元200的車輛前方側的立體圖;圖12是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阻斷部230的放大剖面圖。
[0056]如圖5所示,開閉單元200包括:空氣導入部210,形成于主體111上除送風部之外的區(qū)域;罩門部220,根據(jù)迎面風的流入與否封閉或者敞開空氣導入部210。參照圖5至圖8,空氣導入部210包括:空氣流入孔211,向車輛的前后方向貫通主體111地形成以使迎面風流入;罩門接觸部212,沿著空氣流入孔211的外圍形成,并且在封閉空氣流入孔211時,罩門部220緊靠罩門的車輛后方側面以封閉空氣流入孔211;第一旋轉結合部213以及第二旋轉結合部214,形成于空氣流入孔211的上側,并與分別形成于車輛軸方向兩側的罩門221的旋轉軸222結合。圖中示出的空氣流入孔211是橫寬比縱高長的長直角四邊形形態(tài),然而其大小和形狀可以根據(jù)主體111的形狀或者空氣流入孔211形成于主體111的何處而產(chǎn)生變化。
[0057]罩門接觸部212沿著空氣流入孔211的外圍形成,并且可以從空氣導入部210的車輛后方側的面向車輛后方側突出而形成。
[0058]并且,罩門接觸部212可以由如下的單元構成:側面接觸部212a,在空氣流入孔211的車輛寬度方向的兩側分別向長度方向形成;下側接觸部212b,在空氣流入孔211的下側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形成。
[0059]此時,如圖7以及圖8所示,側面接觸部212a可以形成突出長度越往下越長的形狀。即,下側接觸部212b的突出長度可以與側面接觸部212a的下端突出長度對應地形成。
[0060]這是為了在罩門部220的罩門221被封閉時,使罩門221的下端部通過罩門接觸部212向車輛的后方側傾斜的狀態(tài)下被封閉。在罩門221的下端部向車輛的后方側傾斜的狀態(tài)下被封閉時,可以防止罩門221在車輛振動時敞開,尤其在上坡停車的情況下,也可以防止罩門221敞開。
[0061]并且,在罩門接觸部212的外圍面的外側形成有罩門保護部210a以在使風扇護罩1000移動或組裝車輛時,防止罩門部220破損。罩門保護部210a沿著空氣導入部210的外圍形成。具體地,罩門保護部210a在罩門接觸部212的外圍向外側相隔地形成,并且向車輛的后方側延伸而形成。罩門保護部210a可以形成延伸長度大于下側接觸部212b的突出長度地形狀。更為具體地,當罩門221與罩門接觸部212接觸時,罩門保護部21Oa以大于罩門221的延伸長度沿著車輛后方側延伸而形成。
[0062]第一旋轉結合部213可以形成于車輛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的空氣流入孔221的上側。第一旋轉結合部213構成而使旋轉軸220的一側可在軸方向上自由旋轉地結合。第一旋轉結合部213可以形成封閉的環(huán)狀以使旋轉軸222向軸方向插入結合。
[0063]第二旋轉結合部214可以形成于空氣流入孔221的上側,并且形成于車輛寬度方向的另一側。第二旋轉結合部214為使旋轉軸220的另一側可以在軸方向上自由旋轉地構成。第二旋轉結合部214可以形成具有敞開部216的環(huán)狀以使旋轉軸222向半徑方向插入結合。
[0064]S卩,根據(jù)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帶來如下的效果:通過第一旋轉結合部213以及第二旋轉結合部214的構成,能夠使罩門部220簡便地組裝于空氣導入部210。
[0065]具體地,將罩門部220的旋轉軸222中的一側向軸方向插入結合于第一旋轉結合部213之后,通過第二旋轉結合部214的敞開部216將旋轉軸222的另一側向半徑方向插入結合于第二旋轉結合部214,以此完成組裝。
[0066]此時,敞開部216由如下方式構成:其寬度小于旋轉軸222的直徑,從而在完成罩門部220的組裝時,能夠防止旋轉軸222脫離。
[0067]并且,在第一旋轉結合部213上可以具有阻擋部215,被用于限制旋轉軸222的旋轉半徑,以防止罩門221敞開預定角度以上。
[0068]參照圖5以及圖9,罩門部220包括:旋轉軸222,結合于空氣導入部210的上側,并通過軸方向上的旋轉控制罩門221的封閉或者敞開;罩門221,形成于旋轉軸222的下側,以借助于旋轉軸222的旋轉封閉或者敞開空氣流入孔211。
[0069]此時,罩門221可以由如下方式形成:形成于主體111的車輛的后側面,并能夠向車輛的后方側敞開,以借助于從車輛前方流入的迎面風而被敞開并使迎面風流入。
[0070]并且,罩門221可以形成其截面面積大于空氣流入孔211的截面面積的形狀,以防止從車輛后方側流入的空氣而向車輛前方側敞開。從而,罩門221可以構成為:只令從車輛的前方側流入的空氣通過,并阻斷從車輛的后方側流入的空氣。
[0071]為了如上所述的構成,形成于罩門221的上側的旋轉軸222可自由旋轉地結合于空氣導入部210的第一旋轉結合部213以及第二旋轉結合部214上。
[0072]并且,在旋轉軸222的另一側可以包括直徑大于旋轉軸222的直徑的頭部223。此時,頭部223形成直徑大于第一旋轉結合部213的內(nèi)徑的形狀,以防止旋轉軸222的另一側插入結合于第一旋轉結合部213。因此,具有借助旋轉軸222的頭部223防止錯誤組裝的效果。
[0073]如圖7、圖8、圖10至圖12所示,本發(fā)明的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的開閉單元200還包括:阻斷部230,從主體111延伸而形成,以包圍車輛前方側的罩門部220的上部。
[0074]阻斷部230從空氣流入孔211上端的主體111向下部方向延伸而形成,以包圍車輛前方側的罩門部220。
[0075]S卩,在開閉單元200中,在旋轉軸222可自由旋轉地組裝于空氣導入部210的上側外圍之后,罩門部220因重力而向下部方向下垂,并且罩門部220向下部方向下垂,從而在主體111和罩門部220之間會產(chǎn)生水平方向的縫隙。
[0076]S卩,在開閉單元200中,因重力而產(chǎn)生于主體111和罩門部220之間的水平方向的縫隙導致空氣通過縫隙而泄露,從而引起風量性能降低的問題。
[0077]所以開閉單元200包括包圍車輛前方側的罩門部220上部而形成的阻斷部230,從而防止在主體111和罩門部222之間產(chǎn)生水平方向的縫隙,從而能夠最小化從縫隙泄露的空氣。
[0078]此時,如圖12所示,阻斷部230以如下方式形成:從車輛前方側的所述旋轉軸222的中心到阻斷部230的直線距離LI小于從車輛后方側的旋轉軸222的中心到罩門部220的最上端的直線距離L2。
[0079]S卩,阻斷部230以車輛前方側的直線距離LI小于車輛后方側的直線距離L2的形式向下部方向延伸而形成,以阻斷水平方向的縫隙,從而能夠最小化從縫隙泄露的空氣,并能夠防止風量性能降低的問題。
[0080]本發(fā)明的技術思想不應受限于上述實施例而得到解釋。本發(fā)明不僅應用范圍多樣,并且在不脫離權利要求書中要求的本發(fā)明的宗旨的情況下,本領域的從業(yè)人員可以進行多樣的變形實施。因此在本領域的從業(yè)人員均可理解這種改良以及變更時,其改良以及變更將會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風扇,用于送風;電機,用于驅(qū)動所述風扇;以及護罩(100),包括主體(111)和電機固定部(112),所述主體(111)在中央形成有送風口,所述電機固定部(112)在被從所述送風口內(nèi)周面的多個位置沿著向心方向延伸的多個固定片(113)支撐而形成的狀態(tài)下將電機固定支撐于所述送風口的中央; 其中,所述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包括: 開閉單元(200),配備于所述主體(111)上,并且根據(jù)車輛的行駛與否控制迎面風的流入, 所述開閉單元(200)包括:空氣導入部(210),在所述主體上敞開形成以使所述迎面風流入所述熱交換器;以及罩門部(220),包括旋轉軸(222)和罩門(221),所述旋轉軸(222)可自由旋轉地結合于所述空氣導入部(210)的上側外圍,以根據(jù)車輛的行駛與否控制迎面風的流入,所述罩門(221)結合于所述旋轉軸(222),以借助于旋轉軸(222)的旋轉封閉或者敞開所述空氣導入部(210)。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門部(220)形成于所述主體(111)的車輛后方的面以使所述罩門(221)向車輛的后方側敞開,并且所述罩門(221)形成截面面積大于空氣導入部(210)的截面面積的形狀以防止所述罩門(221)向車輛前方側敞開。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氣導入部(210)包括: 第一旋轉結合部(213),形成封閉的環(huán)狀,以使旋轉軸(222)的一側向軸方向插入結合;第二旋轉結合部(214),形成具有敞開部(216)的環(huán)狀,以使所述旋轉軸(222)的另一側向半徑方向插入結合; 形成所述敞開部(216)的寬度小于所述旋轉軸(222)的直徑的形狀。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空氣導入部(210)的外圍面, 在所述罩門被封閉(221)時,緊貼于所述罩門(221)的車輛前部面的罩門接觸部(212)向車輛的后方側突出而形成; 所述罩門接觸部(212)由側面接觸部(212a)以及下側接觸部(212b)構成,所述側面接觸部(212a)在車輛寬度方向的兩側向上下長度方向形成,該下側接觸部(212b)在車輛的下部沿著車輛寬度方向形成; 當封閉所述罩門(221)時,為了使罩門(221)在其下端部向車輛后方側傾斜的狀態(tài)下被封閉,所述側面接觸部(212a)的突出長度形成越往下越長的形狀。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旋轉結合部(213)形成有阻擋部(215)以限制所述罩門(221)的旋轉,從而防止所述罩門(221)敞開預定角度以上。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 在旋轉軸(222)的另一側形成頭部(223),該頭部(223)的直徑大于所述旋轉軸(222)的直徑,該頭部(223)的直徑大于所述第一旋轉結合部(213)的內(nèi)徑。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車輛用風扇護罩(1000)還包括: 阻斷部(230),從所述主體(111)向下部方向延伸形成以包圍車輛前方側的所述罩門部(220)。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車輛用風扇護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斷部(230)以如下方式向下部方向延伸形成: 從車輛前方側的所述旋轉軸(222)的中心到所述阻斷部(230)的直線距離(LI)小于從車輛后方側的所述旋轉軸(222)的中心到罩門部(220)的最上端的直線距離(L2)。
【文檔編號】B60K11/08GK105863814SQ201610084033
【公開日】2016年8月17日
【申請日】2016年2月6日
【發(fā)明人】金種烈, 樸大錫
【申請人】翰昂系統(tǒng)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