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
一種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
涉及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石油開發(fā)過程中油層監(jiān)測技術(shù),具體是一種利用過套管電測 井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shù):
現(xiàn)有的過套管電阻率測井為了實(shí)現(xiàn)測量目的,在每一次點(diǎn)測階段的第一 步由儀器中發(fā)射電極發(fā)射低頻交流電,測量電極與套管緊密接觸,每次測量 使用其中的三個電極,每一對電極中的電壓壓降認(rèn)為是漏失到地層中的電流 造成的電壓降和套管壓降總和,第二步,刻度階段,只需測量由套管的阻抗 所造成的電壓變化。
第一步測量階段,過套管電阻率儀器上端的電流電極發(fā)射電流,發(fā)射 電流通過的路徑與裸眼井的側(cè)向測井一樣。到達(dá)套管后,它有兩種途徑到達(dá) 地面的回路電極;大多數(shù)電流直接通過鋼質(zhì)套管,但有一部分漏失電流在地 層中流動到達(dá)回路電極。儀器上有三組電壓電極C、 D、 E接觸套管,通過測 定每對電極間的壓降以測定漏失的地層電流和套管內(nèi)的阻抗變化關(guān)系。
第二步刻度階段,發(fā)射電流的位置不變,但直接經(jīng)套管到達(dá)置于儀器
最下方的電流電極,泄漏到地層的電流可忽略,因?yàn)殡娏鞑恍枰貙蛹纯赏?成回路。使用與第一步相同的電壓電極測定套管電阻抗。對比兩步測量的測 量值的差異,即可計(jì)算出地層漏失電流。還仍需要知道套管電壓值以計(jì)算地 層電阻率。要實(shí)現(xiàn)這一測量,需使用單獨(dú)的測試步驟以直流電取代交流電, 從過套管電阻率儀器底部電流電極注入電流,經(jīng)過第一步即測量階段相同的 路徑到達(dá)地面參考電極。被測量到的是過套管電阻率儀器下端的電流電極到 位于地面另一參考電極之間的電壓值。此時利用公式(1)計(jì)算地層的電阻率式中L是井底到地面的電壓差;1^是地層電流,k為儀器刻度常數(shù)。 現(xiàn)有的方法,需要刻度過程消除套管電導(dǎo)變化的影響,這樣降低了測井
速度。另外,在套管接箍的地方,測量的地層電阻率畸變嚴(yán)重見附圖2。
隨著油田開發(fā)的深入,大部分油田進(jìn)入開采中后期,目前在套管井中應(yīng)
用的方法主要是核測井。這種方法對于巖層孔隙度小于15%, C/0碳氧比測
井則不能進(jìn)行測量;當(dāng)?shù)貙铀V化度小于20PPK時,中子俘獲截面測井也不 適用。
過套管電阻率測井方法的應(yīng)用,克服了上述問題。但是,目前的套管井 電阻率技術(shù)不能消除由于套管形狀變化、厚度變化和接箍的出現(xiàn)等套管的非 均勻變化,還包括射孔洞、套管鞋等所引起的誤差,有些方法在消除這些誤
差時又導(dǎo)致測井時間過長。套管的非均勻變化包括兩種 一是由于套管接箍 的存在引起的套管厚度的增大,這導(dǎo)致套管局部電導(dǎo)增加;另一是由于套管 的損傷引起的套管變薄,這種厚度的降低引起套管局部電阻增大。對應(yīng)套管 接箍位置,套管電位突然變化緩慢,體現(xiàn)為斜率減小,這是由于套管接箍存 在,套管變厚,套管電導(dǎo)增加,電位下降緩慢,對應(yīng)套管厚度變薄位置,套 管電位突然變化加快,表現(xiàn)為斜率突然增大,這是由于套管厚度變小,套管 阻抗增加,因此電位下降加快。這種電位的突然變化緩慢或加快,導(dǎo)致套管 厚度變化的深度附近的二階電位差出現(xiàn)奇異值甚至是負(fù)值,使計(jì)算得到的視 電阻率曲線出現(xiàn)極值和不易解釋的現(xiàn)象,影響了地層電阻率測量的精度。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消除套管電導(dǎo)非均勻變化,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 精度的方法。
本發(fā)明采用以下技術(shù)方案
1)在測井井下儀器縱向沿軸線上安裝5個推靠臂,每個推靠臂的極板上安裝電極;
步驟1)所述的電極包括測量電極和置電流電極,測量電極之間的電極距 為0. 4—0. 8米,在測量電極的上和下方對稱放置電流電極。
上述測量電極是3個,順序?yàn)镃、 D、 E,測量電極之間的電極距為0.4— 0.8米,測量電極的上和下方對稱各放置l個電流電極,為A, F。
2) 以相同的電流和不同的頻率同時測量; 步驟2)所述的相同的工作電流為4-7安培。
步驟2)所述的工作頻率是上電流電極為lHz,下電流電極工為5Hz。
3) 進(jìn)行上電極供電時的測量和下電極供電時的測量,記錄在各測量電極 不同頻率的二階電位差,上、下電流電極分別在測量電極C、 E之間產(chǎn)生的電 位差,上、下電流電極在D電極上的參考電位以及上、下電流電極的工作電 流;
4) 采用以下公式消除套管電導(dǎo)變化對地層電阻率測量的影響,Ra為地層 的視電阻率
。L /f (2) x{_/A["。("+"。(々)]_}
其中
厶和ip為供電電極頻率分別為lHz、 5Hz的大小相同的電流;
"(厶)和〃。(7p)為分別由力和7"p產(chǎn)生的記錄深度點(diǎn)D附近的套管電位;
&£ U)、 ^(/》為一階電位差;
和為二階電位差; K為電極系數(shù),由所使用的儀器確定。
本發(fā)明采用對稱分布于測量電極兩側(cè)的電流電極同時發(fā)射不同頻率相同 大小電流消除了套管電導(dǎo)變化的影響,提高了測井精度和速度。
圖1過套管電阻率儀器測量電極排列圖。
圖2為使用傳統(tǒng)的過套管電阻率公式計(jì)算出套管接箍處地層電阻率的響
應(yīng);
圖3為本發(fā)明得到的套管接箍處地層電阻率的響應(yīng)。
具體實(shí)施例方式
下面結(jié)合附圖作進(jìn)一步詳細(xì)的說明本發(fā)明。
本發(fā)明采用對稱補(bǔ)償法電極排列消除套管變化的影響。因此,在上供電 電極和下供電電極在不同的頻率下同時工作不用刻度模式,而只保留測量模 式,即通過不同頻率的測量模式完成過套管電阻率的測量。見圖1測量模式 示意圖。
本發(fā)明具體實(shí)施步驟如下
1) 井下儀器縱向沿軸線上安裝有五個推靠臂,每個推靠臂的極板上有電
極;
步驟1)所述的電t及包括測量電極和置電流電極,測量電極之間的電極距
為0.4—0.8米,測量電極的上、下對稱的放置電流電極。
步驟l)所述的電極有其中三個測量電極為C, D, E,測量電極之間的電 極距為0.4—0.8米,測量電極的上、下對稱的放置電流電極A, F。
2) 測量時以相同的電流和不同的頻率同時測量; 步驟2)所述的相同的工作電流為4-7安培。
步驟2)所述的工作頻率用上電流電極工作頻率為1赫茲,下電流電極工 作頻率為5赫茲。
3) 進(jìn)行上電極供電時的測量和下電極供電時的測量,記錄在各測量電極 記錄不同頻率的二階電位差,上、下電流電極分別在測量電極C、 E之間產(chǎn)生 的電位差,上、下電流電極在測量電極D電極上的參考電位以及上、下電流電極的工作電流;
4)采用以下公式得到消除套管電導(dǎo)變化對地層電阻率測量的影響;Ra為 地層的視電阻率,計(jì)算如下式(2)
。乙/f (2) x{_/A["。(" + "。(;)]_ }
、^ + /》[/A促("+ /^c朋(/J + (/F - +
式(2)中需要記錄的數(shù)據(jù)包括兩個供電電極的頻率分別為lHz、 5Hz 的大小相同的厶和iF電流;測量得到記錄深度點(diǎn)D附近的套管電位分別由厶 和iF產(chǎn)生的 〃。(厶)禾卩"(/f); —階電位差^ U)、 ^(/》和二階電位差r,(/力 和^^(/》;K為電極系數(shù),與儀器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可以實(shí)驗(yàn)方法或數(shù)值模擬方法得到。
從過套管電阻率測井的實(shí)用測量公式(2)可以看出,本發(fā)明涉及到一階 電位差(rC£)和二階電位差(Fo)》的測量,同時,與供電電流大小有關(guān), 不需要刻度模式。式(2)中右端第一項(xiàng)為儀器系數(shù)《,而第二項(xiàng)就是與套管 有關(guān)的系數(shù)。
本發(fā)明通過測量模式即可完成過套管電阻率測量,可以提高測量速度。 對具體儀器,通過調(diào)節(jié)/A和/p大小,滿足C電極和D電極的電位相等。對兩 個供電電極A和F,可采用頻分方式完成A和F供電條件下的測量,即電極 A和F同時工作,電流的頻率上電流電極采用lHz,下電流電極采用5Hz不 同頻率,利用頻率區(qū)分信號。圖2為使用傳統(tǒng)的過套管電阻率公式計(jì)算出套 管接箍處地層電阻率的響應(yīng),套管接箍電導(dǎo)變化引起的地層電阻率的突變, 套管變薄部分的位置0.0 2.0m,厚度0.005m。圖3是本發(fā)明得到的套管接 箍處地層電阻率的響應(yīng),套管接箍位置0.0 2. 0m,套管接箍部分的厚度 0.02m。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其特征采用以下步驟1)在測井井下儀器縱向沿軸線上安裝5個推靠臂,每個推靠臂的極板上安裝電極;2)以相同的電流和不同的頻率同時測量;3)進(jìn)行上電極供電時的測量和下電極供電時的測量,記錄在各測量電極不同頻率的二階電位差,上、下電流電極(A、F)分別在測量電極(C、E)之間產(chǎn)生的電位差,上、下電流電極在測量電極(D)電極上的參考電位以及上、下電流電極的工作電流;4)采用以下公式消除套管電導(dǎo)變化對地層電阻率測量的影響,Ra為地層的視電阻率<maths id="math0001" num="0001" ><math><![CDATA[ <mrow><msub> <mi>R</mi> <mi>a</mi></msub><mo>=</mo><mi>K</mi><mo>×</mo><mo>[</mo><mfrac> <mrow><msub> <mi>V</mi> <mi>CD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A</mi> </msub> <mo>)</mo></mrow><mo>+</mo><msub> <mi>V</mi> <mi>C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A</mi> </msub> <mo>)</mo></mrow> </mrow> <msub><mi>I</mi><mi>A</mi> </msub></mfrac><mo>+</mo><mfrac> <mrow><msub> <mi>V</mi> <mi>CD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F</mi> </msub> <mo>)</mo></mrow><mo>+</mo><msub> <mi>V</mi> <mi>C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F</mi> </msub> <mo>)</mo></mrow> </mrow> <msub><mi>I</mi><mi>F</mi> </msub></mfrac><mo>]</mo><mo>-</mo><mo>-</mo><mo>-</mo><mrow> <mo>(</mo> <mn>2</mn> <mo>)</mo></mrow> </mrow>]]></math></maths><maths id="math0002" num="0002" ><math><![CDATA[ <mrow><mo>×</mo><mo>{</mo><mfrac> <mrow><msub> <mi>I</mi> <mi>A</mi></msub><msub> <mi>I</mi> <mi>F</mi></msub><mo>[</mo><msub> <mi>U</mi> <mn>0</mn></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A</mi> </msub> <mo>)</mo></mrow><mo>+</mo><msub> <mi>U</mi> <mn>0</mn></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F</mi> </msub> <mo>)</mo></mrow><mo>]</mo> </mrow> <mrow><mrow> <mo>(</mo> <msub><mi>I</mi><mi>A</mi> </msub> <mo>+</mo> <msub><mi>I</mi><mi>F</mi> </msub> <mo>)</mo></mrow><mo>[</mo><msub> <mi>I</mi> <mi>A</mi></msub><msub> <mi>V</mi> <mi>CD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F</mi> </msub> <mo>)</mo></mrow><mo>+</mo><msub> <mi>I</mi> <mi>F</mi></msub><msub> <mi>V</mi> <mi>CD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A</mi> </msub> <mo>)</mo></mrow><mo>+</mo><mrow> <mo>(</mo> <msub><mi>I</mi><mi>F</mi> </msub> <mo>-</mo> <msub><mi>I</mi><mi>A</mi> </msub> <mo>)</mo></mrow><mo>[</mo><msub> <mi>I</mi> <mi>A</mi></msub><msub> <mi>V</mi> <mi>C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F</mi> </msub> <mo>)</mo></mrow><mo>+</mo><msub> <mi>I</mi> <mi>F</mi></msub><msub> <mi>V</mi> <mi>CE</mi></msub><mrow> <mo>(</mo> <msub><mi>I</mi><mi>A</mi> </msub> <mo>)</mo></mrow><mo>]</mo> </mrow></mfrac><mo>}</mo> </mrow>]]></math></maths>其中IA和IF為供電電極頻率分別為1Hz、5Hz的大小相同的電流;U0(IA)和U0(IF)為分別由IA和IF產(chǎn)生的記錄深度點(diǎn)D附近的套管電位;VCE(IA)、VCF(IF)為一階電位差;VCDE(IA)和VCDE(IF)為二階電位差;K為電極系數(shù),由所使用的儀器確定。
2、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電極包括測量電極和置電流電極。
3、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其特征 是上述測量電極是3個,順序?yàn)镃、 D、 E,測量電極之間的電極距為0.4—0.8米。
4、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其特征 是在測量電極的上和下方對稱各放置l個電流電極(A、 F)。
5、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其特征是步 驟2)所述的相同的工作電流為4-7安培。
6、 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l所述的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其特征是步 驟2)所述的工作頻率是上電流電極為lHz,下電流電極工為5Hz。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石油開發(fā)過程中油層監(jiān)測技術(shù),是利用過套管電測井提高地層電阻率測量精度的方法,在測井井下儀器縱向沿軸線上安裝電極,以相同的電流和不同的頻率同時測量,進(jìn)行上電極供電時的測量和下電極供電時的測量,記錄在各測量電極不同頻率的二階電位差,上、下電流電極分別在測量電極之間產(chǎn)生的電位差,上、下電流電極在測量電極電極上的參考電位以及上、下電流電極的工作電流,計(jì)算消除套管電導(dǎo)變化對地層電阻率測量的影響。本發(fā)明采用對稱分布于測量電極兩側(cè)的電流電極同時發(fā)射不同頻率相同大小電流消除了套管電導(dǎo)變化的影響,提高了測井精度和速度。
文檔編號E21B49/00GK101649739SQ20081011816
公開日2010年2月17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8年8月13日
發(fā)明者包德洲, 希 程, 杰 高 申請人: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tuán)公司;中國石油集團(tuán)測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