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屬于露天轉地下開采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的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年生產能力在300萬t以上的露天鐵礦山有16座,其中10座設計深度達到 200m(封閉圈以下)以上。相當數(shù)量礦山的開采已步入中晚期,國內即將進入露天轉地下開采的礦山生產能力近2000萬t。由于我國大型露天鐵礦山大都是傾斜和急傾斜礦床,礦體埋藏延深一般較大,屬短而深礦床,露天境界以下深部保有大量的礦產資源。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有約28 30億t的鐵礦石資源,如河北鋼鐵集團石人溝鐵礦存有6452. 61萬t,鞍鋼大孤山鐵礦7000萬t,鞍鋼眼前山鐵礦1. 6億t,武鋼大冶鐵礦4600萬t,攀鋼朱蘭采場8000 萬t。大型骨干露天礦山進入深凹開采后,雖經不斷技術創(chuàng)新,使產能得以延續(xù),但總體上露天境界內保有的開采儲量卻日益減少。露天境界外的深部礦體必須通過露天轉地下的方式進行開采,以確保深部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因此,必須加快露天轉地下開采所涉及到的關鍵技術攻關研究,以滿足我國鋼鐵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對鐵礦石的需求。國內外露天轉地下開采礦山的經驗表明,當?shù)V山充分利用了露天與地下開采的有利工藝特點時,統(tǒng)籌規(guī)劃露天與地下開采的工程布置,可以使礦山的基建投資減少25% 50 %,生產成本降低25 %左右。露天轉地下開采關鍵技術之一是如何科學、合理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的合理界線。傳統(tǒng)的計算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主要采用境界剝采比不大于經濟合理剝采比的原則來確定。當境界剝采比等于經濟合理剝采比時,此時的露天開采深度即為露天轉地下開采的合理界線。該方法僅僅是從成本計算上進行了比較,且采礦成本取的是平均值, 沒有考慮露天開采的成本隨開采深度的變化,同時也沒有考慮基建投資、資金的時間價值等因素。因此確定的界線不一定能使礦山經濟效益最大化。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就是針對現(xiàn)有計算方法中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種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的方法,使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更加經濟合理。為實現(xiàn)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本發(fā)明一種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的方法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1、構建礦床數(shù)字化模型,建立礦床形體、品位函數(shù),計算露天礦經濟合理剝采比時將地質品位及露天開采成本當作變量,以構造多變量的經濟合理剝采比和境界剝采比函數(shù),當經濟合理剝采比函數(shù)與境界剝采比函數(shù)相等時,此時的開采界線為礦山露天轉地下的理論合理界線。該關系的具體型式如下
權利要求
1.一種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1)構建礦床數(shù)字化模型,建立礦床形體、品位函數(shù),計算露天礦經濟合理剝采比時將地質品位及露天開采成本當作變量,以構造多變量的經濟合理剝采比和境界剝采比函數(shù), 當經濟合理剝采比函數(shù)與境界剝采比函數(shù)相等時,此時的開采界線為礦山露天轉地下的理論合理界線,該關系的具體型式如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建立界線方案動態(tài)經濟分析模型時,貼現(xiàn)率r的選取是在同行業(yè)盈利水平的基礎上根據(jù)企業(yè)的期望值來決定。
全文摘要
一種確定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的方法,分兩步計算進行確定第一步構造品位變量和成本變量的經濟合理剝采比和境界剝采比函數(shù)進行靜態(tài)計算分析;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結合礦山實際情況對可能提出的界線方案進行動態(tài)經濟比較,建立開采深度的動態(tài)經濟模型,綜合考慮整個礦山生命周期的投資、利潤以及資金的時間價值進行優(yōu)化比較。用礦山總凈現(xiàn)值最大的原則得出礦山露天轉地下開采合理界線。這樣對礦山選取的各露天轉地下界線深度方案有很強的篩選功能;可使礦山企業(yè)根據(jù)實際情況,自主選擇若干個深度方案進行比較,有效減少方案選擇所帶來的市場風險。
文檔編號E21C41/16GK102287189SQ201110107118
公開日2011年12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4月24日
發(fā)明者代碧波, 李家泉, 汪為平, 王運敏, 章林 申請人:中鋼集團馬鞍山礦山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