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長頂管減阻技術,尤其是涉及一種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
背景技術:
頂管技術運用至今已有近一百年的歷史,特別在城市基礎設施全面興起后,頂管工法被越來越廣泛地運用到地下工程中去,頂管施工技術已日趨成熟,頂管施工工藝也日益先進,從原先的短頂管施工變?yōu)楝F在的超長頂管施工,無時不在進步著,然而目前在超長頂管施工時,為減小頂進阻力,主要采用的是管外壁注減阻漿減小頂力技術,但這種管外減阻技術一般在頂進長度小于10米以內效果比較好,超長后會出現減阻漿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壓力過大,甚至出現抱管現象(即由于頂管周圍泥漿或土體阻力過大,導致頂管無法繼 續(xù)頂進),導致頂管失敗,故現有的管外減阻技術還需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以克服目前管外減阻技術超長后會出現減阻漿分布不均,造成局部壓力過大;甚至出現抱管現象而導致頂管失敗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包括管幕鋼管,所述管幕鋼管的前端通過糾偏鉸接裝置連接有掘進機,掘進機的前端安裝有刀盤,刀盤上連接有進泥水管和出泥水管,進泥水管和出泥水管的另一端均穿過管幕鋼管延伸至管幕鋼管后端的外側,所述管幕鋼管的后端安裝有千斤頂頂鎬,千斤頂頂鎬通過分配梁與外部的后背墻固定連接,所述管幕鋼管的頂端中部靠近管幕鋼管前端2. 5m處設有第一注漿孔,第一注漿孔的前側O. 05m處設有第一分倉隔斷環(huán),第一注漿孔的后側每間隔5m處和每間隔30m處分別設有第二注漿孔和第二分倉隔斷環(huán),所述第一注漿孔和第二注漿孔均與安裝在管幕鋼管內部的注潤滑泥漿管相連通;所述注潤滑泥漿管上每間隔3m處設有鋼管內快速接頭;所述進泥水管和出泥水管分別通過進泥水泵和排泥水泵與循環(huán)水池相連通;所述注潤滑泥漿管通過恒壓罐與壓漿泵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單體減阻漿套環(huán),避免了減阻漿出現局部壓力過大或抱管的現象發(fā)生,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質量,同時也使得操作和控制更便捷。
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0009]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的結構示意圖之
--O圖中I、管幕鋼管;2、糾偏鉸接裝置;3、掘進機;4、刀盤;5、進泥水管;6、出泥水管;7、千斤頂頂鎬;8、分配梁;9、后背墻;10、第一注漿孔;11、第一分倉隔斷環(huán);12、第二注漿孔;13、第二分倉隔斷環(huán);14、注潤滑泥漿管;15、鋼管內快速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一種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包括管幕鋼管I,所述管幕鋼管I的前端通過糾偏鉸接裝置2連接有掘進機3,掘進機3的前端安裝有刀盤4,刀盤4上連接有進泥水管5和出泥水管6,進泥水管5和出泥水管6的另一端均穿過管幕鋼管I延伸至管幕鋼管I后端的外側,所述管幕鋼管I的后端安裝有千斤頂頂鎬7,千斤頂頂鎬7通過分配梁8與外部的后背墻9固定連接,所述管幕鋼管I的頂端中·部靠近管幕鋼管I前端2. 5m處設有第一注漿孔10,第一注漿孔10的前側O. 05m處設有第一分倉隔斷環(huán)11,第一注漿孔10的后側每間隔5m處和每間隔30m處分別設有第二注漿孔12和第二分倉隔斷環(huán)13,所述第一注漿孔10和第二注漿孔12均與安裝在管幕鋼管I內部的注潤滑泥漿管14相連通,所述注潤滑泥漿管14上每間隔3m處設有鋼管內快速接頭15。所述進泥水管5和出泥水管6分別通過進泥水泵和排泥水泵與循環(huán)水池相連通;所述注潤滑泥漿管14通過恒壓罐與壓漿泵連接。具體使用時,通過在第一注漿孔10前側O. 05m處和后側每隔30m處設有分倉隔斷環(huán),使得整個管幕鋼管I在土體里形成N個單體減阻漿套環(huán),起到整體減阻漿均衡減阻的作用。而頂進時,掘進機3尾部及管幕鋼管I上的注漿孔要及時有效地跟蹤壓漿,始終保持頂進過程中環(huán)狀間隙泥漿壓力大于土壓力與水壓力之和,對周圍土體起到支撐作用,確保形成完整有效的泥漿套。同時頂進施工時,還需要經常檢測水位線以便及時對壓力值進行修正。本實用新型中,管幕鋼管I的頂進速度主要取決于盾構機前進速度,而盾構機的前進速度主要受刀盤4力矩及進排泥系統(tǒng)的限制。當進排出土體大于頂進時盾構機吃土時,易形成超挖造成的土體坍塌,應提高頂進速度;當進排出土體小于頂進時盾構機吃土時,易造成刀盤過載,應降低頂進速度,確定頂進速度能有效控制高效率,提高頂管質量;在推進過程中通過監(jiān)視器觀察位于掘進機3尾部光靶上的激光點,光靶中心即是掘進機中心,激光點是管道設計中心。在產生偏差時通過控制臺調節(jié)掘進機3內的4個控制方向千斤頂,使掘進機3能改變其姿態(tài),向設計方向靠攏,能快捷、簡單的控制好頂進精度。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包括管幕鋼管(1),所述管幕鋼管(I)的前端通過糾偏鉸接裝置(2)連接有掘進機(3),掘進機(3)的前端安裝有刀盤(4),刀盤(4)上連接有進泥水管(5)和出泥水管(6),進泥水管(5)和出泥水管(6)的另一端均穿過管幕鋼管(I)延伸至管幕鋼管(I)后端的外側,所述管幕鋼管(I)的后端安裝有千斤頂頂鎬(7),千斤頂頂鎬(7)通過分配梁(8)與外部的后背墻(9)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幕鋼管(I)的頂端中部靠近管幕鋼管(I)前端2. 5m處設有第一注漿孔(10),第一注漿孔(10)的前側O. 05m處設有第一分倉隔斷環(huán)(11),第一注漿孔(10)的后側每間隔5m處和每間隔30m處分別設有第二注漿孔(12)和第二分倉隔斷環(huán)(13),所述第一注漿孔(10)和第二注漿孔(12)均與安裝在管幕鋼管(I)內部的注潤滑泥漿管(14)相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潤滑泥漿管(14 )上每間隔3m處設有鋼管內快速接頭(15)。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泥水管(5)和出泥水管(6)分別通過進泥水泵和排泥水泵與循環(huán)水池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潤滑泥漿管(14)通過恒壓罐與壓漿泵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長頂管減阻漿分倉填充機構,包括管幕鋼管,所述管幕鋼管的前端通過糾偏鉸接裝置連接有掘進機,掘進機的前端安裝有刀盤,刀盤上連接有進泥水管和出泥水管,所述管幕鋼管的后端安裝有千斤頂頂鎬,千斤頂頂鎬通過分配梁與外部的后背墻固定連接,所述管幕鋼管的頂端中部靠近管幕鋼管前端2.5m處設有第一注漿孔,第一注漿孔的前側0.05m處設有第一分倉隔斷環(huán),第一注漿孔的后側每間隔5m處和每間隔30m處分別設有第二注漿孔和第二分倉隔斷環(huán)。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采用單體減阻漿套環(huán),避免了減阻漿出現局部壓力過大或抱管的現象發(fā)生,且提高了工作效率,改善了工作質量,同時也使得操作和控制更便捷。
文檔編號E21D9/08GK202690066SQ20122035947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7月23日
發(fā)明者張曉峰, 陳佑新, 孫國著 申請人:中鐵十六局集團北京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