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旋挖鉆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旋挖鉆機。
背景技術:
如圖I所示,現(xiàn)有技術中,旋挖鉆機在運輸狀態(tài),主卷揚鋼絲繩、副卷揚鋼絲繩都是穿過配重12上的桅桿支撐座14,繼續(xù)向后,連接到背滑輪或者是吊錨架上。當桅桿11后傾時,過長的鋼絲繩13會堆積在配重12后表面上,導致如下的缺陷I.鋼絲繩13與配重12表面相互摩擦,鋼絲繩13易損壞;2.配重12表面油漆容易被鋼絲繩13破壞;3.配重12表面易沾染鋼絲繩13上的潤滑油,新機器馬上就會弄臟。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旋挖鉆機,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當桅桿后傾時,過長的鋼絲繩會堆積在配重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一端的表面上與配重表面發(fā)生相互摩擦的技術問題。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旋挖鉆機,包括配重;桅桿,桅桿具有鉸接在旋挖鉆機上的桅桿鉸接部,桅桿上連接有鋼絲繩;桅桿支撐座,桅桿支撐座設置于配重的上表面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位置上,桅桿具有支撐在桅桿支撐座上的狀態(tài);以及擋繩裝置,設置于桅桿支撐座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一端,擋繩裝置包括阻擋機構,阻擋機構具有用于阻擋鋼絲繩的止擋面,止擋面具有凸伸于配重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表面的外側(cè)的狀態(tài)。進一步地,擋繩裝置還包括連接機構,連接機構的第一端包括與桅桿支撐座連接的連接部,阻擋機構設置于連接機構的第二端。進一步地,連接機構包括固定座,連接部包括設置在固定座縱向的第一端的第一固定接觸段和設置在固定座縱向的第二端的第二固定接觸段,第一固定接觸段和第二固定接觸段固定在桅桿支撐座上;第一旋轉(zhuǎn)臂,第一旋轉(zhuǎn)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固定座的靠近第一固定接觸段的位置上,第一旋轉(zhuǎn)臂的第二端與阻擋機構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旋轉(zhuǎn)臂,第二旋轉(zhuǎn)臂的第一端鉸接在固定座的靠近第二固定接觸段的位置上,第二旋轉(zhuǎn)臂的第二端與阻擋機構的第二端連接。進一步地,固定座上沿其縱向的中部設置有朝向遠離配重的桅桿鉸接部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限位部,凸出限位部具有延伸至第一旋轉(zhuǎn)臂和第二旋轉(zhuǎn)臂的中部的凸出延伸段,凸出延伸段位于第一旋轉(zhuǎn)臂和第二旋轉(zhuǎn)臂的下端,并具有支撐第一旋轉(zhuǎn)臂和第二旋轉(zhuǎn)臂的狀態(tài)。進一步地,阻擋機構可以其中心軸線為軸旋轉(zhuǎn)地連接在第一旋轉(zhuǎn)臂和第二旋轉(zhuǎn)臂之間。進一步地,第一旋轉(zhuǎn)臂的沿其縱向的中部和第二旋轉(zhuǎn)臂的沿其縱向的中部通過沿第一旋轉(zhuǎn)臂和第二旋轉(zhuǎn)臂的橫向延伸的加強件連接。進一步地,第一固定接觸段的外端與第一旋轉(zhuǎn)臂的第二端之間通過第一彈性結構連接,第二固定接觸段的外端與第二旋轉(zhuǎn)臂的第二端之間通過第二彈性結構連接。進一步地,第一彈性結構和/或第二彈性結構為彈簧。本實用新型的旋挖鉆機,通過在桅桿支撐座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一端設置擋繩裝置,當桅桿后傾時,鋼絲繩被擋繩裝置的阻擋機構的止擋面阻擋,使鋼絲繩不能直接與配重的遠離桅桿鉸接部一端的表面接觸,避免了鋼絲繩與配重之間的摩擦,進而防止了鋼絲繩因與配重的摩擦而損害,避免了配重表面油漆的被鋼絲繩破壞,并且防止了鋼絲繩潤滑油沾染到配重表面,弄臟新機器。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現(xiàn)有技術中旋挖鉆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了根據(jù)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旋挖鉆機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了根據(jù)圖2中的旋挖鉆機中的擋繩裝置處于豎直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示出了根據(jù)圖2中的旋挖鉆機中的擋繩裝置處于水平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以及圖5示出了本實用新型的旋挖鉆機的實施例中的擋繩裝置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其中,分別示出了擋繩裝置處于水平位置和豎直位置時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如圖2所示,本實施例的旋挖鉆機,包括配重22、桅桿21和桅桿支撐座24,其中,桅桿支撐座24設置在配重22的上表面靠近其后表面的位置上,桅桿21具有支撐在桅桿支撐座24上的狀態(tài),桅桿21上連接有鋼絲繩23,其中,桅桿支撐座24的后端設置有擋繩裝置30,擋繩裝置30包括阻擋機構32,阻擋機構32具有用于阻擋鋼絲繩23的止擋面,止擋面具有位于配重22后表面的后側(cè)的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的旋挖鉆機,通過在桅桿支撐座24的后端設置擋繩裝置30,當桅桿21后傾時,鋼絲繩23被擋繩裝置30的阻擋機構32的止擋面阻擋,使鋼絲繩23不能直接與配重22的后表面接觸,避免了鋼絲繩23與配重22之間的摩擦,進而防止了鋼絲繩23因與配重22的摩擦而損害,避免了配重22表面油漆的被鋼絲繩23破壞,并且防止了鋼絲繩23上的潤滑油沾染到配重22表面,弄臟新機器。為了使本實施例中的旋挖鉆機的表面更加美觀,且為了防止擋繩裝置30由于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被碰撞等原因被破壞,本實施例中的擋繩裝置30還包括連接機構,連接機構的一端包括與桅桿支撐座24連接的連接部,連接機構另一端與阻擋機構32連接。優(yōu)選地,連接機構包括固定座31、第一旋轉(zhuǎn)臂33以及第二旋轉(zhuǎn)臂34,其中,連接部包括設置在固定座31縱向的一端的第一固定接觸段312和設置在固定座31縱向的另一端的第二固定接觸段313,第一固定接觸段312和第二固定接觸段313固定在桅桿支撐座24的后端;優(yōu)選地,第一固定接觸段312和第二固定接觸段313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桅桿支撐座24上;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一端鉸接在固定座31上靠近第一固定接觸段312的位置上,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一端鉸接在固定座31上靠近第二固定接觸段313位置上,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另一端與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另一端分別與阻擋機構32的沿其縱向的兩端連接。優(yōu)選地,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分別通過銷軸鉸接在固定座31上,且優(yōu)選地,銷軸與固定座31之間設置有墊片。優(yōu)選地,銷軸的沿其徑向的方向設置有銷釘孔,β銷穿過銷釘孔固定銷軸。本實施例中的擋繩裝置30,在桅桿21未后傾的狀態(tài)下,可將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旋轉(zhuǎn)至如圖3和圖5所示的豎直位置,使擋繩裝置30與桅桿支撐座24的后側(cè)面平行,且靠近桅桿支撐座24的后側(cè)面設置,此時整個旋挖鉆機外觀美觀,并且,擋繩裝置30不會因為受到碰撞等因素而被損壞。在欲將桅桿21后傾時,旋轉(zhuǎn)本實施例中的擋繩裝置30,至阻擋機構32遠離桅桿支撐座24,優(yōu)選地,旋轉(zhuǎn)至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處于如圖4和圖5所示的水平位置,此時,阻擋機構32位于配重22后表面的后側(cè)位置上,桅桿21后傾至支撐在桅桿支撐座24上時,由于擋繩裝置30的阻擋機構32的作用,連接在桅桿·21上的鋼絲繩23落到阻擋機構32的止擋面上,由于阻擋機構32止擋面的阻擋作用以及鋼絲繩23本身所具有的剛性,使得鋼絲繩23會遠離配重22的后表面,因此,鋼絲繩23與配重22的后表面之間不會發(fā)生相互摩擦,進而防止了鋼絲繩23因與配重22的摩擦而損害,避免了配重22表面油漆的被鋼絲繩23破壞,并且防止了鋼絲繩23上的潤滑油沾染到配重22表面,弄臟新機器。為了使得當本實施例的旋挖鉆機中的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以及連接在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之間的阻擋機構32旋轉(zhuǎn)至水平位置時,能夠更加牢固地固定在水平位置,本實施例中的固定座31沿其縱向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在桅桿支撐座24的后端,固定座31上沿其縱向的中部設置有朝向遠離配重22的桅桿鉸接部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限位部,凸出限位部具有延伸至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中部的凸出延伸段311,凸出延伸段311位于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下端,并具有支撐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狀態(tài),即,當?shù)谝恍D(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旋轉(zhuǎn)至與凸出延伸段311接觸的位置時,由于凸出延伸段311的支撐作用,第一旋轉(zhuǎn)臂33、第二旋轉(zhuǎn)臂34及阻擋機構32停止旋轉(zhuǎn),進而對鋼絲繩23進行阻擋。由于當?shù)谝恍D(zhuǎn)臂33、第二旋轉(zhuǎn)臂34及阻擋機構32處于水平位置時,阻擋機構32與配重22后表面之間的距離最大,因此,當鋼絲繩23落至阻擋機構32上的止擋面時,鋼絲繩23與配重22的后表面之間的距離也最大,因此,采用本實施例的結構,通過凸出延伸段311的作用使得第一旋轉(zhuǎn)臂33、第二旋轉(zhuǎn)臂34及阻擋機構32停留在水平位置,可以更進一步地防止鋼絲繩23因與配重22的摩擦而損害,避免了配重22表面的油漆被鋼絲繩23破壞,并且防止了鋼絲繩23上的潤滑油沾染到配重22表面,弄臟新機器。由于當鋼絲繩23下落與阻擋機構32之間接觸的過程中也存在摩擦,因此為了減少鋼絲繩23與阻擋機構32之間的磨損,本實施例,優(yōu)選地設計為阻擋機構32可以其中心軸線為軸旋轉(zhuǎn)地連接在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之間。優(yōu)選地,阻擋機構32的兩端分別通過連桿樞接在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上。采用這種結構,當鋼絲繩23下落至阻擋機構32時,阻擋機構32會隨著與鋼絲繩23之間的摩擦而發(fā)生旋轉(zhuǎn),進而減少了二者之間的磨損強度,進一步地,防止了鋼絲繩23的磨損。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旋挖鉆機中,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沿其縱向的中部和第二旋轉(zhuǎn) 臂34的沿其縱向的中部通過沿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橫向延伸的加強件35連接。通過該加強件35的作用,進一步地加強了擋繩裝置30的支撐強度,防止了擋繩裝置30因承重過大或長期工作等原因而導致的變形和破損。作為一種優(yōu)選方案,如圖3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旋挖鉆機中,第一固定接觸段312的外端與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側(cè)壁的靠近阻擋機構的一端通過第一彈性結構37連接,第二固定接觸段313的外端與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側(cè)壁的靠近阻擋機構的一端通過第二彈性結構36連接。其中,優(yōu)選地,第一彈性結構37和/或第二彈性結構36為彈簧,每個彈簧的兩端分別通過掛耳連接固定。本實施例的旋挖鉆機中的擋繩裝置,通過第一彈性結構37和第二彈性結構36的作用,當擋繩裝置處于豎直位置和水平位置時,能夠起到防止擋繩裝置松動的作用,以防止其自動發(fā)生旋轉(zhuǎn)。從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實用新型的旋挖鉆機,通過在桅桿支撐座24的后端設置擋繩裝置30,當桅桿21后傾時,鋼絲繩23被擋繩裝置30的阻擋機構32的止擋面阻擋,使鋼絲繩23不能直接與配重22的后表面接觸,避免了鋼絲繩23與配重22之間的摩擦,進而防止了鋼絲繩23因與配重22的摩擦而損害,避免了配重22表面油漆的被鋼絲繩23破壞,并且防止了鋼絲繩23潤滑油沾染到配重22表面,弄臟新機器。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nèi),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nèi)。
權利要求1.一種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重(22); 桅桿(21 ),所述桅桿(21)具有鉸接在旋挖鉆機上的桅桿鉸接部,所述桅桿(21)上連接有鋼絲繩(23); 桅桿支撐座(24),所述桅桿支撐座(24)設置于所述配重(22)的上表面的遠離所述桅桿鉸接部的位置上,所述桅桿(21)具有支撐在所述桅桿支撐座(24)上的狀態(tài);以及 擋繩裝置(30),設置于所述桅桿支撐座(24)的遠離所述桅桿鉸接部的一端,所述擋繩裝置(30)包括阻擋機構(32),所述阻擋機構(32)具有用于阻擋所述鋼絲繩(23)的止擋面,所述止擋面具有凸伸于所述配重(22)的遠離所述桅桿鉸接部的表面的外側(cè)的狀態(tài)。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擋繩裝置(30)還包括連接機構,所述連接機構的第一端包括與所述桅桿支撐座(24)連接的連接部,所述阻擋機構(32)設置于所述連接機構的第二端。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機構包括 固定座(31),所述連接部包括設置在所述固定座(31)縱向的第一端的第一固定接觸段(312)和設置在所述固定座(31)縱向的第二端的第二固定接觸段(313),所述第一固定接觸段(312)和第二固定接觸段(313)固定在所述桅桿支撐座(24)上; 第一旋轉(zhuǎn)臂(33),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第一端鉸接在所述固定座(31)的靠近所述第一固定接觸段(312)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第二端與所述阻擋機構(32)的第一端連接; 第二旋轉(zhuǎn)臂(34),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第一端鉸接在所述固定座(31)的靠近所述第二固定接觸段(313)的位置上,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第二端與所述阻擋機構(32)的第二端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31)上沿其縱向的中部設置有朝向遠離所述配重(22)的所述桅桿鉸接部的方向凸出的凸出限位部,所述凸出限位部具有延伸至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中部的凸出延伸段(311),所述凸出延伸段(311)位于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下端,并具有支撐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狀態(tài)。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擋機構(32)可以其中心軸線為軸旋轉(zhuǎn)地連接在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之間。
6.根據(jù)權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沿其縱向的中部和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沿其縱向的中部通過沿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和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橫向延伸的加強件(35)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固定接觸段(312)的外端與所述第一旋轉(zhuǎn)臂(33)的第二端之間通過第一彈性結構(37)連接,所述第二固定接觸段(313)的外端與所述第二旋轉(zhuǎn)臂(34)的第二端之間通過第二彈性結構(36)連接。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旋挖鉆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彈性結構(37)和/或所述第二彈性結構(36)為彈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旋挖鉆機,包括配重;桅桿,桅桿具有鉸接在旋挖鉆機上的桅桿鉸接部,桅桿上連接有鋼絲繩;桅桿支撐座,桅桿支撐座設置于配重的上表面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位置上,桅桿具有支撐在桅桿支撐座上的狀態(tài);以及擋繩裝置,設置于桅桿支撐座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一端,擋繩裝置包括阻擋機構,阻擋機構具有用于阻擋鋼絲繩的止擋面,止擋面具有凸伸于配重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表面的外側(cè)的狀態(tài)。本實用新型的旋挖鉆機,通過在桅桿支撐座的遠離桅桿鉸接部的一端設置擋繩裝置,當桅桿后傾時,鋼絲繩被擋繩裝置的阻擋機構的止擋面阻擋,使鋼絲繩不能直接與配重的遠離桅桿鉸接部一端的表面接觸,避免了鋼絲繩與配重之間的摩擦。
文檔編號E21B15/00GK202731758SQ2012204457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3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9月3日
發(fā)明者檀和來, 羅慧, 黃志明, 常延沛, 歐瀟 申請人:上海中聯(lián)重科樁工機械有限公司, 中聯(lián)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