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施工機械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397858閱讀:138來源:國知局
      施工機械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施工機械,實現(xiàn)了防塵網的安裝操作的效率化。其具有:熱交換裝置(24),熱交換器(24A~24E)被安裝在框架(25)上,通過冷卻風(39)對在熱交換器(24A~24E)中流動制冷劑進行冷卻;以及防塵裝置(40),具有以隔著熱交換裝置(24)的方式安裝在框架(25)上的一對托架(41A、41B)和能夠裝卸地安裝在托架(41A、41B)上的防塵網(51、52),在防塵裝置(40)上設置有引導部件(46A、46B、47A、47B),該引導部件在防塵網(51、52)的安裝方向以及與該安裝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進行上部防塵網(51、52)的引導。
      【專利說明】施工機械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具有防塵網的施工機械。

      【背景技術】
      [0002]一般情況下,在液壓挖土機等施工機械中具有用于對發(fā)動機進行冷卻的熱交換裝置。該熱交換裝置利用通過由發(fā)動機驅動的冷卻風扇生成的冷卻風來冷卻。此外,在熱交換裝置的冷卻風的吸入側設置有具有防塵網的防塵裝置,防止熱交換裝置中所設置的冷卻翅片被粉塵等堵塞。
      [0003]該防塵網由于會附著塵埃,因此需要進行維護。因此,防塵網成為能夠相對于防塵裝置裝卸的構成。以往,為了將防塵網向防塵裝置安裝,在防塵裝置的安裝防塵網的下部位置設置爪部,將防塵網的下端部插入該爪部而卡止,使用蝶形螺栓等將上端部固定到防塵裝置上(專利文獻I)。
      [0004]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096235號公報
      [0005]然而,在將防塵網的下端部與爪部卡止時,在爪部不能進行相對于防塵網的左右方向(與向爪部插入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定位。因此,難以對防塵裝置上所形成的蝶形螺栓進行螺裝的螺栓孔、和防塵網上所形成的蝶形螺栓的插入孔進行定位,防塵網的安裝操作的效率降低。


      【發(fā)明內容】

      [0006]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點而進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實現(xiàn)了防塵網的安裝操作的效率化的施工機械。
      [0007]從第一觀點出發(fā),上述課題能夠通過如下的施工機械來解決。
      [0008]該施工機械的特征在于,具有:熱交換裝置,熱交換器安裝在框架上,通過冷卻風對在該熱交換器中流動的制冷劑進行冷卻;以及
      [0009]防塵裝置,具有以夾著上述熱交換裝置的方式安裝在上述框架上的一對托架和能夠裝卸地安裝在該托架上的防塵網,
      [0010]在上述防塵裝置上設置有引導部件,該引導部件在上述防塵網的安裝方向以及與該安裝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進行上述防塵網的引導。
      [0011]發(fā)明效果
      [0012]根據本發(fā)明的施工機械,能夠容易地進行防塵網的安裝操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施工機械的整體構成圖。
      [0014]圖2是概略地表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施工機械的發(fā)動機室的截面圖。
      [0015]圖3是將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施工機械的防塵裝置以及熱交換裝置放大表示的立體圖。
      [0016]圖4是將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施工機械的防塵裝置以及熱交換裝置放大表示的分解立體圖。
      [0017]圖5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施工機械的防塵裝置以及熱交換裝置,(A)是俯視圖,(B)是主視圖。
      [0018]圖6是將上部防塵網的阻擋部分放大表示的圖。
      [0019]圖7是將下部防塵網的阻擋部分放大表示的圖。
      [0020]圖8是用于說明防塵網的安裝的圖,(A)是用于說明上部防塵網的安裝的圖,(B)是用于說明下部防塵網的安裝的圖。
      [0021]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變形例的圖,(A)是側面圖,(B)是主視圖。
      [0022]符號的說明
      [0023]I 液壓挖土機
      [0024]2 下部行駛體
      [0025]3 上部回轉體
      [0026]4 附件
      [0027]5 回轉框架
      [0028]6 下動臂
      [0029]8 駕駛室
      [0030]15 配重
      [0031]16 回轉機構
      [0032]17 發(fā)動機室
      [0033]17a發(fā)動機罩
      [0034]18 外裝蓋
      [0035]19A維護門
      [0036]20 發(fā)動機
      [0037]23 冷卻風扇
      [0038]24 熱交換裝置
      [0039]24A散熱器
      [0040]24B燃料冷卻器
      [0041]24C冷凝器
      [0042]24D 油冷卻器
      [0043]24E 中冷器
      [0044]25 框架
      [0045]25A、25B 側部框架
      [0046]25C上部框架
      [0047]25D下部框架
      [0048]27 液壓泵
      [0049]28 油流出口
      [0050]29 油流入口
      [0051]30 廢氣處理裝置
      [0052]40、70 防塵裝置
      [0053]41A、41B 托架
      [0054]43 加強板
      [0055]44 橫跨板
      [0056]45 載放部
      [0057]46A、46B 上部引導部件
      [0058]47A、47B 下部引導部件
      [0059]50、75 防塵網
      [0060]51 上部防塵網
      [0061]52下部防塵網
      [0062]51A、52B 上端部
      [0063]51B、52B 下端部
      [0064]53 框體
      [0065]54、55 把持部
      [0066]57A、57B 第一傾斜部
      [0067]58A、58B 第二傾斜部
      [0068]60,61密封部件
      [0069]62 一觸式夾
      [0070]65隔音材料
      [0071]P1、P1 阻擋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72]接下來,參考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73]圖1表不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施工機械。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施工機械以液壓挖土機I為例進行說明。
      [0074]液壓挖土機I具有:能夠自走的履帶式的下部行駛體2 ;以及能夠回轉地搭載在該下部行駛體2上的上部回轉體3等。此外,在上部回轉體3的前部側設置有操作附件4。
      [0075]該操作附件4具有動臂6、斗桿9以及鏟斗10等。動臂6能夠俯仰運動地安裝在回轉框架5上。斗桿9能夠轉動地安裝在動臂6的前端側。此外,鏟斗10能夠轉動地安裝在斗桿9的前端側。
      [0076]動臂缸12配設在回轉框架5與動臂6之間。通過該動臂缸12,動臂6相對于回轉框架5俯仰運動。斗桿缸13配設在動臂6與斗桿9之間。通過該斗桿缸13,斗桿9相對于動臂6進行轉動動作。并且,纟產斗缸14配設在纟產斗10與斗桿9之間。通過該纟產斗缸14,鏟斗10相對于斗桿9轉動。
      [0077]上部回轉體3經由回轉機構16能夠回轉地設置在下部行駛體2上。如圖1以及圖2所示那樣,在該上部回轉體3上配設有回轉框架5、駕駛室8、配重15、外裝蓋(外裝體)
      18、發(fā)動機20、熱交換裝置24、廢氣處理裝置30以及防塵裝置40等。
      [0078]駕駛室8設置在回轉框架5上,在其內部設置有駕駛席(未圖示)。操作人員坐在駕駛室8內的駕駛席上,進行液壓挖土機I的運轉操作。
      [0079]配重15起到與操作附件4取得重量平衡的作用。此外,外裝蓋18以及發(fā)動機罩17a覆蓋發(fā)動機室17內所配設的發(fā)動機20、熱交換裝置24以及廢氣處理裝置30等。
      [0080]接下來,對發(fā)動機室17內的構成進行說明。
      [0081]圖2是表示發(fā)動機室17的內部構成的概略結構圖。在發(fā)動機室17內配設有發(fā)動機20、熱交換裝置24、廢氣處理裝置30以及防塵裝置40等。
      [0082]發(fā)動機20經由支架22支撐在回轉框架5上所配設的發(fā)動機安裝座21的上部。支架22為防振支架,防止發(fā)動機20產生的振動向回轉框架5傳遞。
      [0083]在發(fā)動機20的Xl方向側(圖中左側)配設有冷卻風扇23。此外,在冷卻風扇23的Xl方向側配設有熱交換裝置24。并且,在熱交換裝置24的Xl方向側配設有防塵裝置40。
      [0084]冷卻風扇23由發(fā)動機20旋轉驅動。冷卻風扇23被旋轉驅動,由此從維護門19A上所設置的吸氣口向發(fā)動機室17內作為冷卻風39而取入外部空氣。熱交換裝置24通過向該發(fā)動機室17取入的冷卻風39來進行熱交換處理(冷卻處理)。
      [0085]冷卻風39如圖2中的箭頭所示那樣向圖中右方流動。由此,圖中箭頭Xl方向側成為冷卻風上游側,圖中箭頭X2方向成為冷卻風下游側。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圖中箭頭Zl方向為上方,圖中箭頭Z2方向為下方。
      [0086]熱交換裝置24構成為,將散熱器單元24A、燃料冷卻器24B、冷凝器24C、油冷卻器24D以及中冷器24E等各熱交換器一體地單元化。
      [0087]散熱器24A對在發(fā)動機20內流動的冷卻水進行冷卻。燃料冷卻器24B對向未圖示的燃料箱返回的剩余燃料進行冷卻。冷凝器24C用于使駕駛室8所搭載的空調產生冷氣。油冷卻器24D進行各種缸12、13、14等液壓設備的工作油的冷卻。中冷器23E對向發(fā)動機20供給的增壓空氣進行冷卻。向該各熱交換器24A?24E流入的冷卻水、工作油等各種制冷劑通過冷卻風39冷卻。
      [0088]在發(fā)動機20的X2方向側一體地安裝有液壓泵27。液壓泵27是對操作附件4進行驅動的動臂缸12、斗桿缸13、鏟斗缸14等的液壓源。該液壓泵27也由發(fā)動機20驅動。
      [0089]從發(fā)動機20排出的廢氣通過廢氣處理裝置30進行凈化處理。在從發(fā)動機20排出的廢氣中有時含有氮氧化物(NOx)等有害物質,為了將這些進行凈化而在發(fā)動機20上連接有廢氣處理裝置30。
      [0090]該廢氣處理裝置30設置有對廢氣中含有的微粒物質(PM)進行捕集的柴油機微粒過濾器31 (DPF)、以及使用將氮氧化物(NOx)還原除去的選擇性還原劑(例如尿素等)而進行還原除去的選擇還原型催化劑32 (SCR)等。
      [0091]此外,DPF31在其上游側具備前段氧化催化劑,SCR32在其下游側具備后段氧化催化劑。該DPF31還能夠成為氧化催化劑擔載型過濾器(CSF)。
      [0092]成為上述構成的廢氣處理裝置30被支撐在具有支撐體37、防火墻42等的外罩框架35上。
      [0093]接下來,使用圖3?圖5對熱交換裝置24以及防塵裝置40進行說明。
      [0094]熱交換裝置24如上述那樣具有各熱交換器24A?24E,該各熱交換器24A?24E安裝在框架25上。
      [0095]框架25具有:對置分離設置的一對側部框架25A、25B ;將該側部框架25A、25B的上端部連結的上部框架25C ;以及將側部框架25A、25B的下端部連結的下部框架25D。
      [0096]該各框架25A?2?作為整體構成矩形的框。上述各熱交換器24A?24E中的散熱器24A以及油冷卻器24D安裝在成為矩形的框形狀的框架25的內部。此外,燃料冷卻器24B、冷凝器24C以及中冷器24E被安裝在從框架25延伸出的支撐部件上,相對于冷卻風39的流動方向配置在散熱器24A的上游側(XI方向側)。
      [0097]防塵裝置40相對于冷卻風39的流動方向安裝在熱交換裝置24的上游側。此外,如圖2所示那樣,發(fā)動機室17內的防塵裝置40的配設位置,被設定在外裝蓋18的側部上所形成的維護門19A的附近位置。
      [0098]防塵裝置40具有一對托架41A、41B和防塵網50。
      [0099]托架41A位于圖中箭頭Yl方向側,安裝在熱交換裝置24的側部框架25A上。此夕卜,托架41B位于圖中箭頭Y2方向側,安裝在熱交換裝置24的側部框架25B上。由此,一對托架41A、41B隔著燃料冷卻器24B、冷凝器24C以及中冷器24E地被安裝在熱交換裝置24的框架25上。
      [0100]在本實施方式中,使用螺栓將托架41A、41B固定在側部框架25A、25B上。然而,托架41A、41B向側部框架25A、25B的固定方法不特別限定,也可以使用其他固定方法(焊接等),并且也可以成為具有裝卸功能的構成。
      [0101]各托架41A、41B具有:從上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漸變寬的第一傾斜部57A、57B ;以及從下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漸變寬的第二傾斜部58A、58B。由此,各托架41A、41B具有的形狀為,中央部相對于上端部以及下端部在冷卻風39的流動方向上向上游側突出。即,托架41A、41B為,當側視時,成為與上端部以及下端部相比中央部分向Xl方向突出的形狀。
      [0102]在托架41A的上端部與托架41B的上端部之間配設有加強板43。此外,在托架41A的突出的中央部與托架41B的突出的中央部之間配設有橫跨板44。
      [0103]在防塵裝置40的上端部形成有開口部49。加強板43設置在該開口部49。該加強板43用于提高托架41A、41B的上部的強度。另外,在將發(fā)動機罩17a向外裝蓋18進行安裝時,開口部49被發(fā)動機罩17a覆蓋。
      [0104]橫跨板44用于提高托架41A、41B的中央部的強度。此外,在橫跨板44的中央位置設置有載放部45。
      [0105]如此,托架41A、41B的上端部以及中央部由加強板43、橫跨板44加強。由此,一對托架41A、托架41B維持規(guī)定的對置分離的位置。
      [0106]在此,加強板43的寬度尺寸(相對于箭頭X1、X2方向的長度)為,在能夠維持防塵裝置40的強度的范圍內最小的寬度尺寸。此外,對于加強板43,只要能夠進行托架41A、41B的加強,則不一定需要架設在托架41A與托架41B之間。
      [0107]在托架41A的上端附近位置設置有上部引導部件46A。此外,在托架41A的下端部附近設置有下部引導部件47A。同樣,在托架41B的上端附近位置設置有上部引導部件46B,在托架41B的下端部附近設置有下部引導部件47B。
      [0108]上部引導部件46A以及上部引導部件46B的配設位置為,在上部引導部件46A和上部引導部件46B之間相對于包含箭頭Zl、Z2方向以及箭頭X1、X2方向的面(以下將該面稱為對稱面)呈鏡面對稱地配置。此外,同樣,下部引導部件47A和下部引導部件47B的配設位置也相對于對稱面呈鏡面對稱地配置。
      [0109]各引導部件46A、46B、47A、47B分別具有在圖中箭頭X2方向上延伸的固定面46x、47x以及在圖中箭頭Yl方向或者Y2方向延伸出的卡止面46y、47y。引導部件46A、47A為,使用螺栓等將固定面46x、47x固定在托架4IA上。此外,引導部件46B、47B為,使用螺栓等將固定面46x、47x固定在托架41B上。
      [0110]在此,使用圖6以及圖7對引導部件46A、46B、47A、47B進行詳細說明。此外,如上述那樣,上部引導部件46A與上部引導部件46B以及下部引導部件47A與下部引導部件47B呈鏡面對稱的構成,且基本構成相同,因此將這些一并進行說明。
      [0111]圖6表示配設在托架41A、41B的上端部附近的上部引導部件46A、46B。如上述那樣,托架41A、41B具有第一傾斜部57A、57B,但上部引導部件46A、46B配設在第一傾斜部57A、57B的上部附近。
      [0112]此外,第一傾斜部57A、57B相對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頭α I表示的傾斜角度。與此相對,上部引導部件46Α、46Β的卡止面46y相對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頭α 2 (稱為托架角度)表示的傾斜角度。
      [0113]該傾斜部角度α I設定得比托架角度α2大(α1> α2)。由此,在卡止面46y與第一傾斜部57A、57B之間,形成有角度(α 1-α 2)的傾斜空間72Α。該傾斜空間72Α的形狀成為其寬度(卡止面46y與第一傾斜部57Α、57Β之間的離開距離)從下方朝向上方逐漸變窄的形狀。
      [0114]此外,在上部引導部件46Α、46Β的上端部(Zl方向端部)形成有插入部68。該插入部68成為能夠插入后述的上部防塵網51的形狀以及大小。
      [0115]圖7表示配設在托架41Α、41Β的下端部附近的下部引導部件47Α、47Β。該下部引導部件47Α、47Β配設在第二傾斜部58Α、58Β的下部附近。
      [0116]此外,第二傾斜部58Α、58Β相對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頭β I表示的傾斜角度。與此相對,下部引導部件47Α、76Β的卡止面47y相對于水平方向具有由箭頭β2(稱為托架角度)表不的角度。
      [0117]該傾斜部角度β?設定得比托架角度β2大(β1> β2)。由此,在卡止面47y與第二傾斜部58A、58B之間,形成有角度(β 1-β 2)的傾斜空間72Β。該傾斜空間72Β的形狀成為其寬度(卡止面47y與第二傾斜部58A、58B之間的離開距離)從上方朝向下方逐漸變窄的形狀。
      [0118]此外,在下部引導部件47A、47的下端部(Z2方向端部)形成有插入部69。該插入部69成為能夠插入后述的下部防塵網52的形狀以及大小。
      [0119]另一方面,在構成防塵裝置40的托架41A、41B以及加強板43的內壁面上,在不妨礙其他設備、裝置的范圍內配設有隔音材料65(隔音材料65的一部分在圖3中由梨皮面表示)。
      [0120]一般,在發(fā)動機室17內產生的噪聲是因冷卻風扇23進行旋轉而產生的。由該冷卻風扇23產生的噪聲的大部分通過熱交換裝置24以及防塵裝置40而向發(fā)動機室17的外部傳遞。
      [0121]在本實施方式中,在噪聲從該冷卻風扇23向外部的傳遞中途、即防塵裝置40的內壁面上配設有隔音材料65。由此,由冷卻風扇23產生的噪聲被防塵裝置40中配設的隔音材料65吸聲,能夠降低由冷卻風扇23產生的噪聲。
      [0122]此外,如圖2所示,防塵裝置40配設在接近冷卻風扇23的位置。因此,由冷卻風扇23產生的噪聲在接近噪聲產生位置的位置被吸聲,因此能夠高效地進行降低噪聲。
      [0123]并且,隔音材料65設置在托架41A、41B等的內壁面上,因此在冷卻風39通過防塵裝置40時,隔音材料65不會成為其妨礙。由此,即使設置隔音材料65,熱交換裝置24的冷卻效率也不會降低。
      [0124]接下來,對托架41A、41B上所安裝的防塵網50進行說明。
      [0125]在本實施方式中,防塵網50被分割為兩部分,由上部防塵網51和下部防塵網52構成。
      [0126]各防塵網51、52構成為,在矩形狀的框體53上配設了成為將冷卻風39所含有的塵埃除去的過濾器的網部件F (省略了網眼的圖示)。此外,在框體53上,在維護時在將各防塵網51、52相對于托架41A進行裝卸時,設置有供操作者把持的把持部54、55。
      [0127]上部防塵網51通過能夠裝卸的構成安裝在托架41A、41B的第一傾斜部57A、57B上。此外,下部防塵網52通過能夠裝卸的構成安裝在托架41A、41B的第二傾斜部58A、58B上。
      [0128]在將上部防塵網51向第一傾斜部57A、57B安裝時,上端部51A通過被后述的密封部件60阻擋而固定(參照圖6),下端部51B通過一觸式夾62被固定在橫跨板44上。
      [0129]此外,在將下部防塵網52向第二傾斜部58A、58B安裝時,下端部52B通過被后述的密封部件61阻擋而固定(參照圖7),上端部52A通過一觸式夾62固定在橫跨板44上。
      [0130]此外,防塵網50為,在進行維護時需要相對于防塵裝置40進行裝卸。在本實施方式中,將防塵網50上下分割為兩部分,而由上部防塵網51和下部防塵網52構成。
      [0131]因此,在打開維護門19A而進行防塵網50的裝卸時,能夠個別地裝卸由于被分割而成為小型的各防塵網51、52。由此,操作者不需要登上外裝蓋18、就能夠通過地面訪問進行各防塵網51。52的裝卸操作。由此,通過將防塵網50分割為上部防塵網51和下部防塵網52,能夠實現(xiàn)維護操作的容易化。
      [0132]此外,上述的上部引導部件46A、46B作為將上部防塵網51相對于第一傾斜部57A、57B裝卸時的引導部件起作用。此外,下部引導部件47A、47B作為將下部防塵網52相對于第二傾斜部58A、58B裝卸時的引導部件起作用。由此,通過設置該各引導部件46A、46B、47A、47B,也能夠實現(xiàn)維護操作的容易化。
      [0133]接下來,對熱交換裝置24以及防塵裝置40向發(fā)動機室17的固定構造進行說明。
      [0134]成為上述構成的防塵裝置40,如上述那樣,通過將托架41A、41B螺栓固定到側部框架25A、25B上,由此安裝到熱交換裝置24上。此外,防塵裝置40的安裝位置為,相對于冷卻風39的流動方向被設定在熱交換裝置24的上游側。
      [0135]如此地一體化了的熱交換裝置24以及防塵裝置40,相對于發(fā)動機室17內的冷卻風39的流動方向固定在冷卻風扇23的上游側。
      [0136]在回轉框架5的熱交換裝置24以及防塵裝置40的配設位置上形成有固定臺5a。該固定臺5a相對于回轉框架5的地板面突出形成。熱交換裝置24固定在該固定臺5a上。
      [0137]在比熱交換裝置24向Xl方向錯開一些的位置的固定臺5a的上表面上,配設有密封部件61。密封部件61選定彈性材料或撓性材料等通過被施加負載而壓縮變形(包括彈性變形、撓性變形等)的部件。作為具體的密封部件61,例如能夠使用橡膠材料、發(fā)泡材料、彈性樹脂材料等。
      [0138]該密封部件61構成為,在將熱交換裝置24安裝到固定臺5a上的狀態(tài)下,比防塵裝置40 (托架41A、41B)的下端部向Xl方向延伸出一些。具體地說,構成為,在下部防塵網52向下部引導部件47A、47B插入時,如圖7所示那樣,下端部52B被按壓到密封部件61上而被阻擋(以下,將該阻擋的部位稱為阻擋部P2)。
      [0139]另一方面,在將熱交換裝置24固定在發(fā)動機室17中的狀態(tài)下,防塵裝置40的上部由發(fā)動機罩17a覆蓋。發(fā)動機罩17a成為相對于外裝蓋18能夠開閉的構成。
      [0140]此外,在發(fā)動機罩17a的與防塵裝置40的上端部對置的位置上配設有密封部件60。在本實施方式中,密封部件60使用與上述密封部件61相同的材料。
      [0141]然而,不需要一定使密封部件60與密封部件61為相同材料,也能夠成為不同材料。此外,通過使密封部件60和密封部件61的一方或者雙方使用隔音材料65那種具備隔音效果的材料或者構造,還能夠使其兼作為密封部件和隔音部件。
      [0142]密封部件60構成為,在相對于外裝蓋18關閉了發(fā)動機罩17a的狀態(tài)下,與防塵裝置40的上端部壓接。由此,即使如上述那樣在防塵裝置40的上端部形成有開口部49,也能夠防止含有塵埃的冷卻風39經由開口部49流入到熱交換裝置24以及發(fā)動機室17內。
      [0143]此外,密封部件60構成為,在關閉了發(fā)動機罩17a的狀態(tài)下,比防塵裝置40的上端部向Xl方向延伸出一些。具體地說,構成為,在上部防塵網51向上部引導部件46A、46B插入時,如圖6所示那樣,上端部51A被按壓到密封部件60上而被阻擋(以下,將該阻擋的部位稱為阻擋部P1)。
      [0144]如上述那樣,當將熱交換裝置24固定到發(fā)動機室17中時,防塵裝置40的下端部經由密封部件61與固定臺5a (回轉框架5)抵接,上端部經由密封部件60與發(fā)動機罩17a抵接。因此,含有塵埃的冷卻風39必定通過防塵裝置40,能夠提高防塵效率。
      [0145]此外,防塵裝置40相對于冷卻風39的流動方向而配設在熱交換裝置24的上游偵U。因此,防塵裝置40對構成熱交換裝置24的各熱交換器24A?24E進行防塵處理,因此能夠防止對全部熱交換器24A?24E產生堵塞。
      [0146]并且,在假定對各個熱交換器24A?24E的每個設置了防塵網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到需要對各個防塵網進行維護、其操作變得麻煩的情況。然而,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上部防塵網51以及下部防塵網52這2個防塵網進行維護即可,因此還能夠實現(xiàn)維護性的提高。
      [0147]接下來,主要使用圖8對防塵裝置40的防塵網50的裝卸處理進行說明。圖8(A)是表示上部防塵網51的裝卸處理的圖,圖8 (B)是表示下部防塵網52的裝卸處理的圖。
      [0148]首先,對將上部防塵網51從托架41A、41B取下的處理進行說明。
      [0149]為了將上部防塵網51從托架41A、41B取下,而從橫跨板44取下將上部防塵網51固定在橫跨板44上的一觸式夾62。接下來,操作者對把持部54進行把持,將上部防塵網51的下端部51B向近前下方拉動。
      [0150]如上所述,在托架41A、41B的上端部附近設置有上部引導部件46A、46B。該上部引導部件46A、46B成為在其內部形成的傾斜空間72A從下方朝向上方逐漸變窄的形狀。
      [0151]具體地說,在上部引導部件46A、46B的卡止面46y與第一傾斜部57A、57B之間,形成有具有圖6中由箭頭(α 1-α 2)表示的角度的傾斜空間72Α。由此,在操作者將上部防塵網51取下時,在該傾斜空間72Α的范圍內能夠使上部防塵網51任意地傾斜。
      [0152]如此,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以操作者容易操作的角度將上部防塵網51取出,因此能夠實現(xiàn)取出操作的容易化。
      [0153]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上部防塵網51的上端部通過被按壓在密封部件60上的阻擋部Pl來固定。因此,當將固定在橫跨板44上的一觸式夾62取下時,在上部防塵網51上作用使其沿著第一傾斜部57A、57B向下方(圖中由箭頭B2表示)滑落的力。
      [0154]然而,在橫跨板44上設置有向前方(XI方向)突出的載放部45。因此,即使將固定在橫跨板44上的一觸式夾62取下,上部防塵網51也能夠以載放到載放部45上的狀態(tài)被卡止。
      [0155]由此,在取下一觸式夾62時,操作者不需要注意上部防塵網51的滑落,而能夠專心于一觸式夾62的取下操作。因此,由此也能夠實現(xiàn)上部防塵網51的取出操作的容易化。
      [0156]接下來,對將上部防塵網51向托架41A、41B安裝的處理進行說明。為了將上部防塵網51向托架41A、41B安裝,操作者對把持部54進行把持而將上部防塵網51抬起,將上端部51A的兩端部向上部引導部件46A、46B插入。上部引導部件46A、46B成為從上方朝向下方逐漸變寬的形狀。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上部防塵網51向上部引導部件46A、46B的插入處理。
      [0157]如上述那樣,上部引導部件46A、46B具有固定面46x和卡止面46y。該卡止面46y和第一傾斜部57A、57B作為將上部防塵網51向安裝方向(圖中的箭頭BI方向)插入時的引導部起作用。
      [0158]此外,固定面46x為,在將上部防塵網51向上部引導部件46A、46B內插入時,通過與其兩側部卡合而進行相對于與安裝方向正交的方向(圖中的箭頭Yl、Y2方向)的引導。
      [0159]如此,在將上部防塵網51向托架41A、41B安裝時,通過上部引導部件46A、46B,上部防塵網51被進行相對于安裝方向(BI方向)和與該安裝方向正交的方向(Y1、Y2方向)這雙方的引導。由此,在上部防塵網51的安裝時,不需要上部防塵網51相對于托架41Α、41Β的麻煩的定位,能夠容易并且可靠地進行上部防塵網51的安裝處理。
      [0160]如上述那樣,當在被上部引導部件46Α、46Β引導的同時向安裝方向插入時,上部防塵網51的上端部51Α與密封部件60抵接。在該狀態(tài)下進一步將上部防塵網51朝向密封部件60按壓,由此在阻擋部Ρ1、上端部51Α被密封部件60阻擋。
      [0161]接著,向在上部防塵網51的下端部51Β設置的插入孔67中插入一觸式夾62,通過一觸式夾62將下端部51Β固定在橫跨板44上。由此,上部防塵網51成為被安裝在托架41Α、41Β上的狀態(tài)。
      [0162]此時,如上述那樣,通過上部引導部件46Α、46Β上部防塵網51被定位,此外相對于安裝方向(B1、Β2方向)、通過將上端部51Α與密封部件60抵接而被定位。因此,在將上部防塵網51向橫跨板44固定時,插入孔67與橫跨板44上所設置的一觸式夾62的安裝孔的位置一致,能夠通過一觸式夾62容易地進行上部防塵網51的固定處理。
      [0163]此外,在通過一觸式夾62將下端部51Β向橫跨板44固定時,還能夠使上部防塵網51的下端部51Β載放到載放部45。通過使上部防塵網51載放到載放部45,能夠容易進行基于一觸式夾62的上部防塵網51向橫跨板44的安裝處理。
      [0164]特別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在通過一觸式夾62進行安裝處理時,在上部防塵網51上、沿Β2方向作用來自密封部件60的彈力。通過使上部防塵網51載放到載放部45上,能夠消除該彈力的影響,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上部防塵網51向托架41Α、41Β的安裝處理。
      [0165]接下來,使用圖8 (B)對將下部防塵網52相對于托架41A、41B進行裝卸的處理進行說明。此外,將下部防塵網52相對于托架41A、41B進行裝卸的處理,僅是裝卸方向不同,基本上與上述的將上部防塵網51向托架41A、41B安裝的處理為相同處理。因此,在以下的說明中,適當?shù)厥÷灾貜偷恼f明。
      [0166]為了將下部防塵網52從托架41A、41B取下,取下將下部防塵網52固定在橫跨板44上的一觸式夾62,并且對把持部55進行把持而將下部防塵網52的上端部52A向近前上方拉動。
      [0167]在托架41A、41B的下端部附近設置有上部引導部件47A、47B,在其內部形成的傾斜空間72B成為從下方朝向上方逐漸變寬的形狀。因此,操作者在將下部防塵網52取下時,也能夠在該傾斜空間72B的范圍內使下部防塵網52任意地傾斜,實現(xiàn)取出操作的容易化。
      [0168]接下來,對將下部防塵網52向托架41A、41B安裝的處理進行說明。為了將下部防塵網52向托架41A、41B進行安裝,操作者對把持部55進行把持而將下部防塵網52兩端部向下部引導部件47A、47B插入。
      [0169]下部引導部件47A、47B成為從下方朝向上方逐漸變寬的形狀,因此能夠容易地進行下部防塵網52向下部引導部件47A、47B的插入處理。
      [0170]此外,下部引導部件47A、47B也具有固定面47x和卡止面47y??ㄖ姑?7y和第二傾斜部58A、58B,作為在將下部防塵網52向安裝方向(圖中的箭頭A2方向)插入時的引導部起作用。
      [0171]此外,固定面47x為,在將下部防塵網52向下部引導部件47A、47B內插入時,進行相對于與安裝方向正交的方向(圖中的箭頭Yl、Y2方向)的引導。
      [0172]如此,在安裝下部防塵網52時,下部引導部件47A、47B進行相對于安裝方向(A2方向)以及與安裝方向正交的方向(Y1、Y2方向)的雙方的引導。因此,在下部防塵網52的安裝時,不需要下部防塵網52相對于托架41Α、41Β的麻煩的定位,能夠容易并且可靠地進行下部防塵網52的安裝處理。
      [0173]此外,當將下部防塵網52向安裝方向插入時,下部防塵網52的下端部52Β與密封部件61抵接。通過在該狀態(tài)下進一步將下部防塵網52朝向密封部件61按壓,由此在阻擋部Ρ2、下端部52Β被密封部件61阻擋。
      [0174]接著,向在下部防塵網52的上端部52Α設置的插入孔67插入一觸式夾62,通過一觸式夾62將上端部52Α固定在橫跨板44上。由此,下部防塵網52成為安裝在托架41Α、4IB的狀態(tài)。
      [0175]此時,如上述那樣,通過下部引導部件47Α、47Β而將下部防塵網52定位,此外,通過下端部52Β與密封部件61抵接而相對于安裝方向(Α1、Α2方向)被定位。因此,在將下部防塵網52固定在橫跨板44上時,插入孔67與橫跨板44上設置的一觸式夾62的安裝孔的位置一致,能夠通過一觸式夾62容易地進行下部防塵網52的固定處理。
      [0176]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上述特定的實施方式,在專利請求的范圍所記載的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形.變更。
      [0177]例如,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表示了將防塵網50分割為上部防塵網51和下部防塵網52的例子,但也能夠如圖9所示那樣,構成為在托架41Α、41Β上安裝一張構成的防塵網75。在該情況下,也可以構成為,防塵網75的上端部75Α通過一觸式夾62固定,下端部75Β通過阻擋而固定在密封部件61上,此外,相對于防塵網75相對于托架41A、41B的安裝方向(Z1、Z2方向)以及與其正交的方向(Y1、Y2方向)的引導,通過下部引導部件47Α、47Β來進行。
      【權利要求】
      1.一種施工機械,其特征在于, 具有: 熱交換裝置,將熱交換器安裝在框架上,通過冷卻風對在該熱交換器中流動的制冷劑進行冷卻;以及 防塵裝置,具有以隔著上述熱交換裝置的方式安裝在上述框架上的一對托架和能夠裝卸地安裝在該托架上的防塵網, 在上述防塵裝置上設置有引導部件,該引導部件在上述防塵網的安裝方向以及與該安裝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進行上述防塵網的引導。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機械,其特征在于, 具有阻擋部件,上述防塵網的安裝方向上的前端部抵接于該阻擋部件而被阻擋。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機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防塵網具有位于上部的第一防塵網和位于下部的第二防塵網。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施工機械,其特征在于, 在一對上述托架的中央位置之間設置有橫跨部, 在取出時,使上述第一防塵網成為能夠載置到上述橫跨部上的構成。
      5.如權利要求3或者4所述的施工機械,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具有從上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漸變寬的第一傾斜部和從下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漸變寬的第二傾斜部, 將上述第一防塵網通過能夠裝卸的構成安裝到上述第一傾斜部,將上述第二防塵網通過能夠裝卸的構成安裝到上述第二傾斜部。
      【文檔編號】E02F9/00GK104074221SQ201310684655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石井信行, 南部大河 申請人:住友建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