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及裝置。其方法是在基坑上部的樁孔護壁底部設置反力鋼梁,反力鋼梁與樁孔護壁底部連接,然后在基坑底部放置承壓板,在承壓板與反力鋼梁之間設置千斤頂,通過千斤頂對承壓板進行施壓,利用反力鋼梁和樁孔護壁與樁孔的側摩阻力提供反力,來獲得持力層承載力得試驗結果。本發(fā)明很好的解決了貴州省復雜地質條件下測量持力層承載力難的問題;通過許多試驗證明此方法使用方便,結果可靠;結構上具有結構簡單,構造合理,并通過了受力計算驗證。
【專利說明】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及裝置,屬于樁基承載力檢測【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般建筑物的基礎多以中風化層作為持力層,因此需要檢測中風化層的承載力。傳統(tǒng)檢測中風化層承載力的方法是在基坑內放置一塊承壓板,承壓板上設有載荷臺,然后在載荷臺上擺放一些鋼錠。通過鋼錠的重量測得中風化層的承載力。
[0003]而貴州地區(qū)上覆粘土層、強風化巖層較厚,中風化層埋深一般在8米以上。如按上述傳統(tǒng)方法試驗,開挖面積太大,在現(xiàn)場幾乎不能實現(xiàn)。如在承壓板上設置千斤頂也會由于傳力柱過長很容易造成失穩(wěn)破壞。因此需要尋找一種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及
裝直。
【發(fā)明內容】
[0004]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及裝置,以解決傳統(tǒng)方法檢測中風化層承載力時開挖面積太大,無法適應深持力層的檢測問題,從而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
[0005]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本發(fā)明的一種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為,該方法是在基坑上部的樁孔護壁底部設置反力鋼梁,反力鋼梁與樁孔護壁底部連接,然后在基坑底部放置承壓板,在承壓板與反力鋼梁之間設置千斤頂,通過千斤頂對承壓板進行施壓,利用反力鋼梁和樁孔護壁與樁孔的側摩阻力提供反力,來獲得持力層承載力得試驗結果。
[0006]前述方法中,所述反力鋼梁為一字梁或十字梁,一字梁用于持力層承載力小于250噸的試驗,十字梁用于持力層承載力大于250噸小于500噸的試驗。
[0007]用于上述方法的本發(fā)明的一種試驗裝置為,該裝置包括設在基坑上部的樁孔護壁和設在基坑底部的承壓板;樁孔護壁底部與反力鋼梁連接,反力鋼梁與承壓板之間設有千斤頂。
[0008]在上述試驗裝置中,所述反力鋼梁包括主梁,主梁兩側設有連接翼,連接翼上設有一組連接孔,連接翼經連接孔與翼梁連接。
[0009]在上述試驗裝置中,所述主梁、連接翼和翼梁的橫截面均為工字形,連接翼的上下翼板和腹板均與主梁焊接。
[0010]在上述式樣裝置中,所述連接翼和翼梁的上下翼板和腹板上均設有連接孔,連接翼上下翼板上的連接孔經翼連接板與翼梁上下翼板連接;連接翼腹板上的連接孔經腹連接板與翼梁腹板連接。
[0011]在上述試驗裝置中,所述主梁和翼梁的上下翼板之間設有加勁板。
[001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很好的解決了貴州省復雜地質條件下測量持力層承載力難的問題;通過大量的試驗和實際使用證明,本發(fā)明不僅具有使用方便,結果可靠的優(yōu)點,而且本發(fā)明還具有結構簡單,構造合理的優(yōu)點;本發(fā)明不僅通過了受力計算驗證,而且也通過了實際應用的檢驗。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主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翼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連接翼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反力鋼梁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的標記為:1-基坑,2-樁孔護壁,3-承壓板,4-反力鋼梁,5-千斤頂,6-主梁,7-連接翼,8-連接孔,9-翼梁,10-翼連接板,11-腹連接板,12-加勁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任何限制。
[0016]本發(fā)明的一種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為,如圖1所示,該方法是在基坑I上部的樁孔護壁2底部設置反力鋼梁4,反力鋼梁4與樁孔護壁2底部連接,然后在基坑I底部放置承壓板3,在承壓板3與反力鋼梁4之間設置千斤頂5,通過千斤頂5對承壓板3進行施壓,利用反力鋼梁4和樁孔護壁2與基坑I的側摩阻力提供反力,來獲得持力層承載力得試驗結果。反力鋼梁4為一字梁或十字梁,一字梁用于持力層承載力小于250噸的試驗,十字梁用于持力層承載力大于250噸小于500噸的試驗。
[0017]用于上述方法的本發(fā)明的一種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該裝置包括設在基坑I上部的樁孔護壁2和設在基坑I底部的承壓板3 ;樁孔護壁2底部與反力鋼梁4連接,反力鋼梁4與承壓板3之間設有千斤頂5。反力鋼梁4如圖5所示,包括主梁6,主梁6如圖2所示,主梁6兩側設有連接翼7,連接翼7如圖4所示,連接翼7上設有一組連接孔8,連接翼7經連接孔8與翼梁9連接,翼梁9如圖3所示。主梁6、連接翼7和翼梁9的橫截面均為工字形,連接翼7的上下翼板和腹板均與主梁6焊接。連接翼7和翼梁9的上下翼板和腹板上均設有連接孔8,連接翼7上下翼板上的連接孔8經翼連接板10與翼梁9上下翼板連接;連接翼7腹板上的連接孔8經腹連接板11與翼梁9腹板連接。主梁6和翼梁9的上下翼板之間設有加勁板12。
實施例
[0018]在進行基坑I施工時,將樁孔護壁2鋼管底部的直徑挖的大一些,以便放置反力鋼梁4。具體施工時,可以如圖1所示,先在基坑I底部放置一塊承壓板3,然后在承壓板3上放置一個千斤頂5,然后先將主梁6吊入基坑1,主梁6為一字形橫著放置在樁孔護壁2底部直徑較大部位。主梁6兩側設有連接翼7,主梁6兩側的連接翼7與翼梁連接后形成十字形反力鋼梁4。翼梁9只能在基坑I內與連接翼7連接,如果事先將翼梁9連接好之后,十字形反力鋼梁4就無法放入基坑了。連接好翼梁9之后,通過千斤頂5對承壓板3施加壓力,千斤頂5底部坐落在承壓板3上,千斤頂5頂部的傳力柱頂著反力鋼梁4底部,利用反力鋼梁4和樁孔護壁2與基坑I的側摩阻力提供反力,來獲得持力層承載力得試驗結果。
【權利要求】
1.一種適用于深持力層承載力的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是在基坑上部的樁孔護壁底部設置反力鋼梁,反力鋼梁與樁孔護壁底部連接,然后在基坑底部放置承壓板,在承壓板與反力鋼梁之間設置千斤頂,通過千斤頂對承壓板進行施壓,利用反力鋼梁和樁孔護壁與樁孔的側摩阻力提供反力,來獲得持力層承載力得試驗結果。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鋼梁為一字梁或十字梁,一字梁用于持力層承載力小于250噸的試驗,十字梁用于持力層承載力大于250噸小于500噸的試驗。
3.一種用于權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的試驗裝置,包括設在基坑(I)上部的樁孔護壁(2)和設在基坑(I)底部的承壓板(3);其特征在于:樁孔護壁(2)底部與反力鋼梁(4)連接,反力鋼梁(4)與承壓板(3 )之間設有千斤頂(5 )。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鋼梁(4)包括主梁(6),主梁(6)兩側設有連接翼(7),連接翼(7)上設有一組連接孔(8),連接翼(7)經連接孔(8)與翼梁(9)連接。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6)、連接翼(7)和翼梁(9)的橫截面均為工字形,連接翼(7)的上下翼板和腹板均與主梁(6)焊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翼(7)和翼梁(9)的上下翼板和腹板上均設有連接孔(8),連接翼(7)上下翼板上的連接孔(8)經翼連接板(10)與翼梁(9 )上下翼板連接;連接翼(7 )腹板上的連接孔(8 )經腹連接板(11)與翼梁(9 )腹板連接。
7.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6)和翼梁(9)的上下翼板之間設有加勁板(12)。
【文檔編號】E02D1/00GK104032720SQ201410187758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6日
【發(fā)明者】季永新, 肖治宇, 曲清飛, 李新剛, 王林楓 申請人:貴州中建建筑科研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