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包括豎向擋土構件、冠梁和圍檁梁。冠梁和圍檁梁均為鋼筋混凝土梁,冠梁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的頂端面,豎向擋土構件錨入到冠梁內,圍檁梁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的內側面,該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還包括角撐和對撐,角撐和對撐作為冠梁和圍檁梁的支座,冠梁中布置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內設有第一預應力筋,冠梁的兩端支座處設置有對第一預應力筋施加預應力的錨具,圍檁梁中布置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內設有第二預應力筋,圍檁梁的兩端支座處設置有對第二預應力筋施加預應力的錨具。該支撐結構剛度大、跨度大,增大了基坑施工作業(yè)空間,方便土方開挖和地下結構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造價。
【專利說明】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領域,更具體涉及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在大型深基坑工程領域中,為了保證地下結構及基坑周邊環(huán)境的安全,需要在基坑深度范圍內設置一道或幾道內支撐的支護形式,以抵抗由土壓力和地面荷載產生的巨大水平力。內支撐需要布置成幾何尺寸巨大的水平桁架,沿桁架位置每隔一段距離還要布置立柱,在某些基坑工程中,水平桁架支撐和立柱往往縱橫交錯,給土方工程和后續(xù)建筑工程帶來很大影響。
[0003]冠梁和圍檁是組成內支撐的結構構件,為了增大基坑的施工空間,往往需要增大其冠梁和圍檁的跨度。為此,鋼筋混凝土圍檁通過增大截面尺寸和配筋量來實現,但這將大大增加支護材料的用量,增加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
[0004]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工程造價低,增大了基坑的施工作業(yè)空間,方便土方開挖和地下結構施工的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
[0005]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包括豎向擋土構件、冠梁和圍檁梁,冠梁和圍檁梁均為鋼筋混凝土梁,冠梁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的頂端面,豎向擋土構件錨入到冠梁內,圍檁梁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的內側面,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還包括角撐和對撐,角撐和對撐作為冠梁和圍檁梁的支座,冠梁中布置有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內設有第一預應力筋,冠梁的兩端支座處設置有對第一預應力筋施加預應力的錨具,圍檁梁中布置有第二套管,第二套管內設有第二預應力筋,圍檁梁的兩端支座處設置有對第二預應力筋施加預應力的錨具。由此,冠梁和圍檁梁采用鋼筋混凝土梁,通過在冠梁和圍檁梁中分別布置第一預應力筋、第二預應力筋,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對冠梁和圍檁梁內部的第一預應力筋、第二預應力筋進行張拉并用錨具鎖定。加入預應力筋的鋼筋混凝土梁較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圍檁受力抗變形能力增強,由于對梁身施加預應力,梁身的剛度進一步增加,能夠減小變形。帶預應力筋的鋼筋混凝土梁結構能達到減少角撐和對撐,增大基坑的施工空間,減小拆撐工程量,而且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性價比也遠高于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所以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撐結構大大節(jié)約了支護材料的用量。
[000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第一預應力筋和第二預應力筋均采用無粘結預應力筋,無粘結預應力筋為單根、多根鋼筋或鋼絞線制成。由此,該預應力筋與混凝土不直接接觸,處于無粘結的狀態(tài),張拉摩擦損失小,使用期預應力筋可補張拉。
[000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圍檁梁的下端面設有立柱。由此,對于一些大跨度的圍檁,需要在圍檁梁的下端面設置立柱,用于支撐圍檁梁。立柱的設置需要在澆筑圍檁梁之前完成。
[000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冠梁內設置有第一鋼筋籠,第一鋼筋籠由第一主筋和套設于第一主筋外的第一箍筋構成,第一套管固定于第一鋼筋籠內,第一鋼筋籠內拉結有第一拉筋。由此,第一鋼筋籠內拉結有第一拉筋,能夠保證第一鋼筋籠不易變形。
[000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圍檁梁內設置有第二鋼筋籠,第二鋼筋籠由第二主筋和套設于第二主筋外的第二箍筋構成,第二套管固定于第二鋼筋籠內,第二鋼筋籠內拉結有第二拉筋。由此,第二鋼筋籠內拉結有第二拉筋,能夠保證第二鋼筋籠不易變形。
[0010]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是: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結構簡單,工程造價降低。利用第一預應力筋和第二預應力筋使冠梁和圍檁梁的剛度增大、跨度增大,減少了對撐和角撐的數量,增大了基坑的施工作業(yè)空間,方便土方開挖和地下結構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1]圖1是本實用新型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2是圖1所示的冠梁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3]圖3是圖1所示的圍檁梁的一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4是圖2中A-A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5是圖3中B-B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如圖1至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一實施方式的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包括豎向擋土構件1、冠梁2和圍檁梁3。豎向擋土構件I 一般采用支護排樁或者地下連續(xù)墻。冠梁2和圍檁梁3均為鋼筋混凝土梁。冠梁2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I的頂端面,豎向擋土構件I錨入到冠梁2內(如圖4所示),冠梁2與豎向擋土構件I澆筑成一體。圍檁梁3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I的內側面?;宇A應力支撐結構還包括角撐5和對撐6,角撐5和對撐6作為冠梁2和圍檁梁3的支座。如圖4所示,冠梁2中布置有第一套管201,第一套管201內穿有第一預應力筋202,第一預應力筋202通長布置,冠梁2的兩端支座處安裝有對第一預應力筋202施加預應力的錨具(圖未示出)。如圖5所示,圍檁梁3中布置有第二套管301,第二套管301內穿有第二預應力筋302,第二預應力筋302通長布置,圍檁梁3的兩端支座處安裝有對第二預應力筋302施加預應力的錨具。所謂通長布置,指的是第一預應力筋202和第二預應力筋302分別貫穿于冠梁2和圍檁梁3的內部,第一預應力筋202和第二預應力筋302的兩端分別通過錨具固定在冠梁2和圍檁梁3的兩端。冠梁2和圍檁梁3采用鋼筋混凝土梁,通過在冠梁2和圍檁梁3中分別布置第一預應力筋202、第二預應力筋302,澆筑混凝土,待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對冠梁2和圍檁梁3內部的第一預應力筋202、第二預應力筋302進行張拉并用錨具鎖定。加入預應力筋的鋼筋混凝土梁較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圍檁受力抗變形能力增強,由于對梁身施加預應力,梁身的剛度進一步增加,能夠減小變形。帶預應力筋的鋼筋混凝土梁結構能達到減少角撐5和對撐6,增大基坑的施工空間,減小拆撐工程量,而且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性價比也遠高于普通鋼筋混凝土結構,所以采用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支撐結構大大節(jié)約了支護材料的用量。
[0018]如圖4和5所示,第一預應力筋202和第二預應力筋302均采用無粘結預應力筋,無粘結預應力筋為單根、多根鋼筋或鋼絞線制成。在本實施例中,采用多根鋼絞線作為預應力筋,該預應力筋與混凝土不直接接觸,處于無粘結的狀態(tài)。預應力筋和套管之間設防腐油脂層,張拉摩擦損失小,使用期預應力筋可補張拉。在實際的應用中,可根據受力和變形控制要求,選擇確定預應力筋的根數以及種類。對于一些受力要求低的,可采用單根鋼筋作為預應力筋,就能滿足要求。
[0019]如圖1和3所示,圍檁梁3的下端面連接設有立柱7。對于一些大跨度的圍檁,需要在圍檁梁3的下端面設置立柱7,用于支撐圍檁梁3。立柱7的設置需要在澆筑圍檁梁3之前完成,立柱7的頂端與圍檁梁3 —體澆筑。
[0020]如圖4所示,冠梁I內設置有第一鋼筋籠203,第一鋼筋籠203由第一主筋204和套設于第一主筋204外的第一箍筋205構成,第一套管201通過鐵絲固定于第一鋼筋籠203內,第一鋼筋籠203內拉結有第一拉筋206。第一鋼筋籠203內拉結有第一拉筋206,能夠保證第一鋼筋籠203不易變形。所謂拉結,指的是第一拉筋206的一端與第一鋼筋籠203的一側連接,第一拉筋206的另一端與第一鋼筋籠203的另一側連接。在澆筑冠梁2時,需要將豎向擋土構件I錨入到冠梁2內,待冠梁2的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對第一預應力筋202進行張拉并用錨具鎖定。
[0021]如圖5所示,圍檁梁3內設置有第二鋼筋籠303,第二鋼筋籠303由第二主筋304和套設于第二主筋304上的第二箍筋305構成,第二套管301通過鐵絲固定于第二鋼筋籠303內,第二鋼筋籠303內拉結有第二拉筋306。所謂拉結,指的是第二拉筋306的一端與第二鋼筋籠303的一側連接,第二拉筋306的另一端與第二鋼筋籠303的另一側連接。第二鋼筋籠303內拉結有第二拉筋306,能夠保證第二鋼筋籠303不易變形。在澆筑圍檁梁3時,待圍檁梁3的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后,對第二預應力筋302進行張拉并用錨具鎖定。
[0022]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創(chuàng)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其它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豎向擋土構件(I)、冠梁(2)和圍檁梁(3),所述冠梁(2)和圍檁梁(3)均為鋼筋混凝土梁,所述冠梁(2)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I)的頂端面,所述豎向擋土構件⑴錨入到冠梁⑵內,所述圍檁梁⑶澆筑連接于豎向擋土構件⑴的內側面,所述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還包括角撐(5)和對撐(6),所述角撐(5)和對撐(6)作為冠梁(2)和圍檁梁(3)的支座,所述冠梁(2)中布置有第一套管(201),所述第一套管(201)內設有第一預應力筋(202),所述冠梁(2)的兩端支座處設置有對第一預應力筋(202)施加預應力的錨具,所述圍檁梁(3)中布置有第二套管(301),所述第二套管(301)內設有第二預應力筋(302),所述圍檁梁(3)的兩端支座處設置有對第二預應力筋(302)施加預應力的錨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預應力筋(202)和第二預應力筋(302)均采用無粘結預應力筋,所述無粘結預應力筋為單根、多根鋼筋或鋼絞線制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圍檁梁(3)的下端面設有立柱(7)。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2)內設置有第一鋼筋籠(203),所述第一鋼筋籠(203)由第一主筋(204)和套設于第一主筋(204)外的第一箍筋(205)構成,所述第一套管(201)固定于第一鋼筋籠(203)內,所述第一鋼筋籠(203)內拉結有第一拉筋(20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預應力支撐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圍檁梁(3)內設置有第二鋼筋籠(303),所述第二鋼筋籠(303)由第二主筋(304)和套設于第二主筋(304)外的第二箍筋(305)構成,所述第二套管(301)固定于第二鋼筋籠(303)內,所述第二鋼筋籠(303)內拉結有第二拉筋(306)。
【文檔編號】E02D17/04GK203821400SQ201420266437
【公開日】2014年9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2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5月22日
【發(fā)明者】吳亮, 汪小健, 陳家冬, 別小勇 申請人:無錫市大筑巖土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