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496067閱讀:134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對液壓雙作用柱塞馬達或泵進行配油的隨動旋閥。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柱塞馬達(泵)多為單作用機能,既其活塞只有在一個方向運動時做功,而雙作用柱塞馬達由于具有活塞往返雙向做功的特點,其功率密度更大,優(yōu)越性明顯。雙作用柱塞馬達本身是一個比較前沿的研究課題,由于雙作用柱塞馬達(泵)配油機構的可靠性直接影響馬達或泵能否正常工作以及工作效率,所以,可靠的配油機構是其中的重大難點。國內外很多公司正在對其進行研究,在雙作用柱塞馬達(泵)的配油方式上,已經實現的主要有凸輪隨動機構帶動滑閥換向配油、電控滑閥換向配油、隨動軸配油等技術,但是,上述機 構均有其較大的缺點滑閥配油方式,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滑閥本身的可靠性缺陷(如容易發(fā)生卡澀、疲勞損壞等)將對雙作用柱塞馬達(泵)的可靠性帶來影響,一旦其中一個滑閥故障將影響整個馬達(泵)機構的正常運行及安全,而且,由于每個活塞需要配備一只或者兩只滑閥,其成本也較高,多個滑閥的泄漏累積起來,效率也很低;隨動軸配油方案雖然解決了滑閥配油的一些可靠性問題,但是,由于無法實現間隙補償,長期磨損會使間隙增大而影響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它具有隨動性好、可靠性高、配油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包括中心軸、固聯(lián)的端蓋、閥體和底蓋,中心軸的內端通過軸承裝于端蓋、閥體和底蓋內,中心軸的外端設有傳遞扭矩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閥體內的中心軸上通過傳動鍵設有閥芯,在閥芯的兩端面上均設有一環(huán)槽和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配油槽,每道環(huán)槽均通過內部油路分別與位于兩端面上的一配油槽相連,兩道環(huán)槽連接不同的兩配油槽,與同一環(huán)槽相連的兩配油槽位于中心軸的兩側;在閥芯兩側的中心軸上均滑動裝有浮動側板,每塊浮動側板內均設有連接油路和數個連接油孔,連接油孔的徑向位置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配油槽的徑向位置相對應;在端蓋上設有進油口和數個工作油口,進油口通過內部油路和相鄰浮動側板內的所述連接油路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環(huán)槽連接,在底蓋上設有回油口和數個工作油口,回油口通過內部油路和相鄰浮動側板內的所述連接油路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環(huán)槽連接,端蓋與底蓋上對應的一工作油口為一組,同組的兩工作油口均通過各自的內部油路與相鄰浮動側板內的所述連接油孔相連,同組的兩連接油孔在以中心軸為中心的相位角相同;在端蓋與相鄰的浮動側板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補償壓力油腔與相鄰浮動側板內所述連接油路相通,補償壓力油腔內設有密封元件;兩浮動側板均通過徑向定位件與端蓋或底蓋相連。上述補償壓力油腔可設于端蓋的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緊貼相鄰浮動側板端面的密封圈,所述徑向定位件為連接浮動側板與端蓋或底蓋的軸向的定位銷;如此可實現端面密封,并由定位銷實現定位,避免浮動側板轉動;上述補償壓力油腔也可設于端蓋和相鄰浮動側板二者的相鄰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設于補償壓力油腔內的密封套、設于密封套與端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的密封圈;在每塊浮動側板的連接油孔與端蓋或底蓋的內部油路的兩端面之間均設有定位腔,所述徑向定位件為設于定位腔內的定位套,在定位套與端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在定位套與底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均還設有密封圈;如此可實現徑向密封,且具有更大的軸向補償能力,并由定位套實現徑向定位,避免浮動側板轉動,定位腔還具有輔助的壓力補償功能;使用時,同組的兩工作油口與一雙作用油缸的兩油口相連,中心軸由外部驅動裝置帶動旋轉,閥芯也同步轉動,閥芯兩端面上的兩配油槽依次與端蓋或底蓋上的各工作油口接通,同組的兩工作油口同時與閥芯兩端面上同側的兩配油槽接通,實現按需隨動配油,閥芯旋轉一周,各雙作用油缸的兩腔交替進油和排油,實現雙向做功;本裝置用于液壓馬達時,從進油口通入的高壓油依次進入各雙作用油缸,各雙作用油缸的活塞驅動馬達的輸出軸轉動,做功后的失壓油經回油口排出,本裝置用于液壓泵時,泵的主軸帶動各雙作用油缸的活塞往復移動,油缸的兩腔交替吸油和排油,回油口作為總吸油口吸油后在分流于各油 缸,各油缸排油后匯聚于進油口后排出;本裝置將配油槽設于閥芯的兩端面上,在閥芯的兩側設有浮動側板,端蓋與相鄰的浮動側板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補償壓力油腔的受壓面積略大于閥芯的壓力油腔面積,使之產生的軸向推力始終指向閥芯,閥芯和兩側板可軸向移動,使閥體內的軸向間隙保留在端蓋與相鄰的浮動側板之間,使兩浮動側板與閥芯之間的旋轉工作面始終保持極小間隙,既能潤滑又能控制機構的內泄漏,補償壓力油腔內的密封元件杜絕內、外泄漏,提高了可靠性和配油效率;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閥芯的兩端面上均還設有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平衡壓力油槽,閥芯每端面上的兩平衡壓力油槽通過各自的平衡油孔與另一端面上同側的配油槽相連;平衡壓力油槽的產生軸向液壓推力可以平衡同側配油槽產生的軸向液壓力,使閥芯兩端面均衡受力,避免產生擺動和與浮動側板的局部接觸,使得閥芯轉動順暢,并大大減小磨損,延長使用壽命;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底蓋與相鄰的浮動側板之間也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該補償壓力油腔與相鄰浮動側板內所述連接油路相通,該補償壓力油腔內設有S封兀件;上述底蓋與相鄰浮動側板之間的補償壓力油腔可設于底蓋的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緊貼相鄰浮動側板端面的密封圈;上述底蓋與相鄰浮動側板之間的補償壓力油腔也可設于底蓋和相鄰浮動側板二者的相鄰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設于補償壓力油腔內的密封套、設于密封套與底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的密封圈;如此在閥芯兩側的浮動側板外均設有補償壓力油腔,閥芯和兩側板可軸向雙向移動,可實現進油口和回油口的互換,擴大旋閥的使用范圍;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芯的兩端面上均設有四道密封槽,每道密封槽內均設有密封圈,四道密封槽分別位于環(huán)槽、配油槽和平衡壓力油槽的兩側;可進一步調高旋閥的密封性;[001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在所述每道配油槽的兩端均設有節(jié)流槽;可避免配油槽與對應環(huán)槽在接通或切斷時產生困油現象,提高閥芯轉動的靈活性;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隨動性好、可靠性高、配油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主視圖。圖2為圖I的C-C剖視圖。圖3為圖2中閥芯的主視圖。圖4為圖3的A-A剖視圖。圖5為圖3的B-B剖視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一如圖I至圖5所示,該實施例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包括中心軸I、通過數根螺栓固聯(lián)的端蓋2、閥體3和底蓋4,中心軸I的內端通過軸承5裝于端蓋2、閥體3和底蓋4內,中心軸I的外端設有鍵槽等傳遞扭矩的結構,在閥體3內的中心軸I上通過傳動鍵6設有閥芯7,在閥芯7的上端面上設有一環(huán)槽8和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配油槽9、10,在閥芯7的下端面上設有一環(huán)槽11和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配油槽12、13,兩端面上的兩配油槽9與12、10與13具有相同的相位角,在每道配油槽的兩端均設有節(jié)流槽18 ;環(huán)槽8通過內部油路14和15分別與位于兩端面上的配油槽9和13相連,環(huán)槽11通過內部油路16和17分別與位于兩端面上的配油槽10和12相連,可以看出,兩道環(huán)槽8和9連接不同的兩配油槽,與同一環(huán)槽8或9相連的兩配油槽位于中心軸I的兩側;在閥芯7的兩端面上均還設有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平衡壓力油槽19,每端面上的兩平衡壓力油槽19通過各自的平衡油孔20與另一端面上同側的配油槽相連;所述閥芯7的兩端面上均設有四道密封槽,每道密封槽內均設有密封圈32,四道密封槽分別位于環(huán)槽8或11、配油槽和平衡壓力油槽19的兩側;在閥芯兩側的中心軸I上均滑動裝有浮動側板21和22,每塊浮動側板內均設有連接油路23和五個連接油孔24,連接油孔24的徑向位置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配油槽的徑向位置相對應;在端蓋2上設有油口 25和五個工作油口 26,油口 25通過內部油路和相鄰浮動側板21內的所述連接油路23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環(huán)槽11連接,在底蓋4上設有油口27和五個工作油口 28,油口 27通過內部油路和相鄰浮動側板22內的所述連接油路23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環(huán)槽8連接,端蓋2與底蓋4上對應的一工作油口 26和28為一組,同組的兩工作油口 26和28均通過各自的內部油路與相鄰浮動側板21或22內對應的連接油孔24相連,同組的兩連接油孔24在以中心軸為中心的相位角相同;在與浮動側板21相鄰的端蓋2的端面上以及與浮動側板22相鄰的底蓋4的端面上均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29,補償壓力油腔29與相鄰浮動側板內所述連接油路23相通,補償壓力油腔29內設有緊貼相鄰浮動側板端面的密封圈30,兩浮動側板21、22均通過軸向的定位銷31與端蓋2或底蓋4相連;使用時,同組的兩工作油口 26和28與一雙作用油缸的兩油口相連,本裝置用于液壓馬達時,端蓋2和底蓋4上的油口 25或27,一個作為進油口,另一個則作為回油口,初始狀態(tài),閥芯兩端面上的配油槽12和9與端蓋2或底蓋4上的各工作油口 26和28接通,高壓油經進油口、環(huán)槽8或11、配油槽9或12、工作油口 28或26進入雙作用油缸,雙作用油缸的活塞驅動馬達輸出軸轉動,同時中心軸I由馬達輸出軸帶動作隨動旋轉,閥芯7也同步轉動,閥芯兩端面上的兩配油槽12和13、9和10依次與端蓋2或底蓋4上的各工作油口26和28接通,同組的兩工作油口 26和28同時與閥芯兩端面上同側的兩配油槽12和9或13和10接通,實現各雙作用油缸油路的暢通,從進油口通入的高壓油依次進入各雙作用油缸,各雙作用油缸的活塞繼續(xù)驅動馬達輸出軸轉動,做功后的失壓油經回油口排出,實現按需隨動配油,保證馬達輸出軸與油缸動作的連續(xù)性和協(xié)調性;閥芯7旋轉一周,各雙作用油缸的兩腔交替進油和排油,實現雙向做功;·[0028]本裝置用于液壓泵時,端蓋2和底蓋4上的油口 25或27,—個作為總吸油口,另一個則作為總排油口,泵的主軸帶動各雙作用油缸的活塞往復移動,油缸的兩腔交替吸油和排油,同時中心軸I由泵的主軸帶動作隨動旋轉,閥芯7也同步轉動,閥芯兩端面上的兩配油槽12和13、9和10依次與端蓋2或底蓋4上的各工作油口 26和28接通,同組的兩工作油口 26和28同時與閥芯兩端面上同側的兩配油槽12和9或13和10接通,實現按需隨動配油,總吸油口吸油后再通過本裝置分流于各油缸,各油缸排油后再通過本裝置匯聚于總排油口后排出;本裝置將配油槽9、10、12、13設于閥芯7的兩端面上,在閥芯7的兩側設有浮動側板21和22,端蓋2與浮動側板21之間、底蓋4與浮動側板22之間均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29,端蓋2上的油口 25和底蓋4上的油口 27作為進油口和回油口可以互換,補償壓力油腔29的受壓面積略大于閥芯7的壓力油腔面積,一側的補償壓力油腔29與進油口相通,其產生的軸向推力始終指向閥芯7,閥芯7和兩浮動側板21和22可軸向移動,使閥體3內的軸向間隙保留在端蓋2與浮動側板21或底蓋4與浮動側板22之間,使兩浮動側板2U22與閥芯7之間的旋轉工作面始終保持極小間隙,既能潤滑又能控制機構的內泄漏,補償壓力油腔29內的密封圈32杜絕內、外泄漏,提高了可靠性和配油效率;平衡壓力油槽19與另一端面上同側的配油槽相連,其的產生軸向液壓推力可以平衡同側配油槽產生的軸向液壓力,使閥芯7兩端面均衡受力,避免產生擺動和與浮動側板21或22的局部接觸,使得閥芯轉動順暢,并大大減小磨損,延長使用壽命;四道密封圈32可進一步調高旋閥的密封性,每道配油槽兩端的節(jié)流槽18可避免配油槽與對應環(huán)槽在接通或切斷時產生困油現象,提高閥芯轉動的靈活性。實施例二如圖6所示,該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區(qū)別在于在端蓋2與浮動側板21 二者的相鄰端面上、在底蓋4與相鄰浮動側板22 二者的相鄰端面上均設有補償壓力油腔33,在補償壓力油腔33內均設有密封套34,在密封套34與端蓋2及浮動側板21側壁之間設有密封圈,在密封套34與底蓋4及浮動側板22側壁之間也設有密封圈;在每塊浮動側板21、22的連接油孔24與端蓋2或底蓋4的內部油路的兩端面之間均設有定位腔,在定位腔內均設有定位套35,在定位套35與端蓋2及浮動側板21側壁之間、在定位套35與底蓋4及浮動側板22側壁之間均還設有密封圈;其它結構均與實施例一相同;此補償壓力油腔33為徑向密封結構,密封套34在軸向有較大的行程,具有更大的軸向補償能力,即使浮動側板21或22的磨損量較大,補償壓力油腔33內的液壓油使兩浮動側板21、22與閥芯7之間的旋轉工作面始終保持極小間隙,內泄漏不會發(fā)生變化;定位套35實現徑向定位,定位腔還具有輔助的壓力補償功能。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如端蓋2與底蓋4上的工作油口的數量根據需要還可設置更多,如工況決定無需交換進油口和回油口,則只需在一浮動側板的外側設置補償壓力油腔,但它們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br> 權利要求1.一種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包括中心軸、固聯(lián)的端蓋、閥體和底蓋,中心軸的內端通過軸承裝于端蓋、閥體和底蓋內,中心軸的外端設有傳遞扭矩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閥體內的中心軸上通過傳動鍵設有閥芯,在閥芯的兩端面上均設有一環(huán)槽和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配油槽,每道環(huán)槽均通過內部油路分別與位于兩端面上的一配油槽相連,兩道環(huán)槽連接不同的兩配油槽,與同一環(huán)槽相連的兩配油槽位于中心軸的兩側;在閥芯兩側的中心軸上均滑動裝有浮動側板,每塊浮動側板內均設有連接油路和數個連接油孔,連接油孔的徑向位置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配油槽的徑向位置相對應;在端蓋上設有進油口和數個工作油口,進油口通過內部油路和相鄰浮動側板內的所述連接油路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環(huán)槽連接,在底蓋上設有回油口和數個工作油口,回油口通過內部油路和相鄰浮動側板內的所述連接油路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環(huán)槽連接,端蓋與底蓋上對應的一工作油口為一組,同組的兩工作油口均通過各自的內部油路與相鄰浮動側板內的所述連接油孔相連,同組的兩連接油孔在以中心軸為中心的相位角相同;在端蓋與相鄰的浮動側板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補償壓力油腔與相鄰浮動側板內所述連接油路相通,補償壓力油腔內設有密封元件;兩浮動側板均通過徑向定位件與端蓋或底蓋相連。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壓力油腔設于端蓋的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緊貼相鄰浮動側板端面的密封圈,所述徑向定位件為連接浮動側板與端蓋或底蓋的軸向的定位銷。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補償壓力油腔設于端蓋和相鄰浮動側板二者的相鄰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設于補償壓力油腔內的密封套、設于密封套與端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的密封圈;在每塊浮動側板的連接油孔與端蓋或底蓋的內部油路的兩端面之間均設有定位腔,所述徑向定位件為設于定位腔內的定位套,在定位套與端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在定位套與底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均還設有密封圈。
      4.如權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在閥芯的兩端面上均還設有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平衡壓力油槽,閥芯每端面上的兩平衡壓力油槽通過各自的平衡油孔與另一端面上同側的配油槽相連。
      5.如權利要求I至3任一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在底蓋與相鄰的浮動側板之間也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該補償壓力油腔與相鄰浮動側板內所述連接油路相通,該補償壓力油腔內設有密封元件。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蓋與相鄰浮動側板之間的補償壓力油腔設于底蓋的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緊貼相鄰浮動側板端面的密封圈。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蓋與相鄰浮動側板之間的補償壓力油腔設于底蓋和相鄰浮動側板二者的相鄰端面上,所述密封元件為設于補償壓力油腔內的密封套、設于密封套與底蓋及浮動側板側壁之間的密封圈。
      8.如權利要求5至7任一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在閥芯的兩端面上均還設有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平衡壓力油槽,閥芯每端面上的兩平衡壓力油槽通過各自的平衡油孔與另一端面上同側的配油槽相連。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的兩端面上均設有四道密封槽,每道密封槽內均設有密封圈,四道密封槽分別位于環(huán)槽、配油槽和平衡壓力油槽的兩側。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道配油槽的兩端均設有節(jié)流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平面配油的隨動旋閥,包括中心軸、固聯(lián)的端蓋、閥體和底蓋,在閥體內的中心軸上通過傳動鍵設有閥芯,在閥芯的兩端面上均設有一環(huán)槽和對稱分布的圓弧形的兩配油槽,每道環(huán)槽均通過內部油路分別與位于兩端面上的一配油槽相連,兩道環(huán)槽連接不同的兩配油槽,與同一環(huán)槽相連的兩配油槽位于中心軸的兩側;在閥芯兩側的中心軸上均滑動裝有浮動側板,每塊浮動側板內均設有連接油路和數個連接油孔;在端蓋和底蓋上分別設有油口和數個工作油口,油口分別通過內部油路和相鄰浮動側板內的連接油路與閥芯相鄰端面上的環(huán)槽連接;在端蓋與相鄰的浮動側板之間設有環(huán)形的補償壓力油腔。本實用新型具有隨動性好、可靠性高、配油效率高、使用壽命長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F04B53/18GK202732213SQ201220311508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6月29日
      發(fā)明者王利, 陳斌 申請人:瀘州天府液壓件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