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直聯自吸泵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直聯自吸泵,涉及泵體設備領域,包括泵體、泵軸以及位于泵體內空間的葉輪,所述葉輪固定于泵軸的一端端部,所述泵軸的另一端伸出泵體與電動機的轉動軸卡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為半開放式葉輪,包括輪盤以及呈螺旋狀分布的三片葉片,所述葉片的一側固定于輪盤上,其另一側徑向向外延伸;三片葉片均勻地分布于輪盤上;還包括直聯架,所述直聯架固定于泵體上,所述泵軸位于直聯架的中心軸線上,且泵軸伸出泵體的部分位于直聯架的內空間。本實用新型能夠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且能夠減少占地空間,方便電動機的更換。
【專利說明】新型直聯自吸泵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泵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直聯自吸泵。
【背景技術】
[0002]離心泵是指除第一次啟動前需灌泵外,再次啟動時都不需灌泵,能自動抽出吸入管內的氣體而正常輸送液體的泵體設備。自吸離心泵包括葉輪,泵體,泵軸及軸承。其工作原理為:自吸離心泵所以能把水送出去是由于離心力的作用。水泵在工作前,泵體和進水管必須灌滿水形成真空狀態(tài),當葉輪快速轉動時,葉片促使水很快旋轉,旋轉著的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從葉輪中飛去,泵內的水被拋出后,葉輪的中心部分形成真空區(qū)域。水原的水在大氣壓力(或水壓)的作用下通過管網壓到了進水管內。這樣循環(huán)不已,就可以實現連續(xù)抽水。
[0003]現有技術中的自吸離心泵的結構如圖1及圖2所示,圖1為自吸離心泵的整體結構圖,圖2為自吸離心泵的截面示意圖,上述自吸離心泵存在的缺點如下:
[0004]a、采用閉式葉輪:由輪盤、葉片和輪蓋組成。這種葉輪對氣體流動有利,輪蓋上裝有氣體密封減少了內漏損失,效率高,不宜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
[0005]b、另外,葉輪和機殼側面間隙較小,適用于輸送不含雜質的清潔液體,而不適用于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
[0006]C、水泵電機通過聯軸器聯結,占地面積大。
[0007]有鑒于此,有必要對上述結構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0008]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夠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且能夠減少占地空間的新型直聯自吸泵。
[0009]本實用新型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新型直聯自吸泵,包括泵體、泵軸以及位于泵體內空間的葉輪,所述葉輪固定于泵軸的一端端部,所述泵軸的另一端伸出泵體與電動機的轉動軸卡接固定,所述葉輪為半開放式葉輪,包括輪盤以及呈螺旋狀分布的三片葉片,所述葉片的一側固定于輪盤上,其另一側徑向向外延伸;三片葉片均勻地分布于輪盤上;還包括直聯架,所述直聯架固定于泵體上,所述泵軸位于直聯架的中心軸線上,且泵軸伸出泵體的部分位于直聯架的內空間。
[0010]其中,還包括耐磨板及螺栓,所述耐磨板上設有通孔,所述泵體對應設有通孔,所述螺栓通過耐磨板及泵體的通孔,將耐磨板固定于泵體內壁。
[0011]其中,所述直聯架包括與泵體固定連接第一承接部及與電動機固定連接第二承接部,所述第一承接部與第二承接部一體成型。
[0012]其中,所述泵軸包括第一軸段及第二軸段,所述第一軸段與葉輪固定,所述第二軸段的端部凹陷形成與電動機的轉動軸卡接的凹槽。
[0013]其中,還包括緊固螺釘,所述第二軸段的側壁設有固定孔,電動機轉動軸與泵軸卡接時,緊固螺釘穿過固定孔,固定于轉動軸中。[0014]其中,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泵軸與泵體之間。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區(qū)別于現有技術中自吸離心泵采用閉式葉輪及葉輪和機殼側面間隙較小,不利于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以及使用直聯器連接泵體與電動機占地空間較大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直聯自吸泵,采用半開放的三片式葉輪,葉片一側固定于輪盤,另一側徑向向外延伸,由于葉輪側面間隙很大,適用于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采用直聯架固定于泵體上,便于電動機的轉動軸與泵體的泵軸連接,電動機與泵體的連接穩(wěn)定,節(jié)省了占地空間,方便更換電動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現有技術中自吸離心泵的整體結構圖;
[0017]圖2是圖1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新型直聯自吸泵的截面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葉輪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直聯架的截面示意圖;
[0021]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直聯架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7是本實用新型泵軸的結構示意圖。
[0023]標號說明:
[0024]1-泵體,2-耐磨板,3-螺栓,6-密封圈,8-緊固螺釘,9_電動機;
[0025]4-葉輪,41-葉片,42-軸孔,43-銷孔;
[0026]5-泵軸,51-第一軸段,52-第二軸段,53-固定孔;
[0027]7-直聯架,71-第一承接部,72-第二承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8]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
[0029]請參閱圖3及圖4,本實施方式的新型直聯自吸泵,包括泵體1、泵軸5以及位于泵體I內空間的葉輪4,所述葉輪4固定于泵軸5的一端端部,所述泵軸5的另一端伸出泵體I與電動機9的轉動軸卡接固定,所述葉輪4為半開放式葉輪,包括輪盤以及呈螺旋狀分布的三片葉片41,所述葉片41的一側固定于輪盤上,其另一側徑向向外延伸;三片葉片41均勻地分布于輪盤上,在一具體的結構中,輪盤的中間設有套接泵軸5端部的軸孔42以及固定泵軸5與葉輪4的銷孔43。上述的葉輪結構,葉輪4側面間隙很大,適用于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還包括直聯架7,所述直聯架7固定于泵體I上,所述泵軸5位于直聯架7的中心軸線上,且泵軸5伸出泵體I的部分位于直聯架7的內空間,該直聯架7用于承接電動機9。
[0030]在一具體的實施例中,還包括耐磨板2及螺栓3,所述耐磨板2上設有通孔,所述泵體I對應設有通孔,所述螺栓3通過耐磨板2及泵體I的通孔,將耐磨板2固定于泵體I內壁。由于該自吸泵大多用于抽送各種大顆粒、含絲狀雜質的液體,工作時介質由軸向吸入時,對泵體I內壁有很大沖刷作用,泵體I部分容易磨損,本次設計新型結構旋流泵,在泵體I處有一耐磨板2,代替泵體I部位的磨損,大大提高泵的使用壽命,且容易更換維護。[0031]在一實施例中,還包括密封圈6,所述密封圈6位于泵軸5與泵體I之間,防止液體通過泵軸5外漏。
[0032]參閱圖5和圖6,在一具體的方案中,所述直聯架7包括與泵體I固定連接第一承接部71及與電動機9固定連接第二承接部72,所述第一承接部71與第二承接部72 —體成型。第一承接部71與第二承接部72上均設有多個環(huán)形分布的圓孔,方便與泵體I及電動機9固定連接。
[0033]參閱圖7,在一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泵軸5包括第一軸段51及第二軸段52,所述第一軸段51與葉輪固定,所述第二軸段52的端部凹陷形成與電動機9的轉動軸卡接的凹槽。優(yōu)選的方案中,所述直聯自吸泵還包括緊固螺釘8,所述第二軸段52的側壁設有固定孔53,電動機9轉動軸與泵軸5卡接時,緊固螺釘8穿過固定孔,固定于轉動軸中。結構簡單,固定效果好。
[0034]上述的電動機為IEC標準電機,通用性高,使用維護方便。
[003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新型直聯自吸泵,采用半開放的三片式葉輪,葉片一側固定于輪盤,另一側徑向向外延伸,由于葉輪側面間隙很大,適用于輸送易沉淀或含有顆粒的物料;采用直聯架固定于泵體上,便于電動機的轉動軸與泵體的泵軸連接,電動機與泵體的連接穩(wěn)定,節(jié)省了占地空間,方便更換電動機。
[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直聯自吸泵,包括泵體、泵軸以及位于泵體內空間的葉輪,所述葉輪固定于泵軸的一端端部,所述泵軸的另一端伸出泵體與電動機的轉動軸卡接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為半開放式葉輪,包括輪盤以及呈螺旋狀分布的三片葉片,所述葉片的一側固定于輪盤上,其另一側徑向向外延伸;三片葉片均勻地分布于輪盤上;還包括直聯架,所述直聯架固定于泵體上,所述泵軸位于直聯架的中心軸線上,且泵軸伸出泵體的部分位于直聯架的內空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直聯自吸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耐磨板及螺栓,所述耐磨板上設有通孔,所述泵體對應設有通孔,所述螺栓通過耐磨板及泵體的通孔,將耐磨板固定于泵體內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直聯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聯架包括與泵體固定連接第一承接部及與電動機固定連接第二承接部,所述第一承接部與第二承接部一體成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直聯自吸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軸包括第一軸段及第二軸段,所述第一軸段與葉輪固定,所述第二軸段的端部凹陷形成與電動機的轉動軸卡接的凹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直聯自吸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緊固螺釘,所述第二軸段的側壁設有固定孔,電動機轉動軸與泵軸卡接時,緊固螺釘穿過固定孔,固定于轉動軸中。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直聯自吸泵,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泵軸與泵體之間。
【文檔編號】F04D29/00GK203488385SQ201320553851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6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9月6日
【發(fā)明者】陳凱 申請人:毅飛泵業(yè)(福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