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油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分油器,其包括具有空氣的導入口的殼體和所述殼體內的多個膨脹室,通過將含有油分的空氣通過所述導入口而導入所述殼體內并與撞擊板撞擊,從而從導入的空氣分離出油分并對該油分進行回收。各膨脹室的橫截面積比所述導入口的開口面積大。在所述膨脹室彼此之間設置有形成有節(jié)流孔的分隔壁。
【專利說明】分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將在通過了機器的空氣中含有的油分分離的分油器。
【背景技術】
[0002]卡車、公交車、建筑機械等車輛利用從與發(fā)動機直接連結的壓縮機輸送的壓縮空氣控制制動器和懸架等系統(tǒng)。該壓縮空氣中含有大氣中包含的水分和對壓縮機內進行潤滑的油分。若包含該水分和油分的壓縮空氣進入各系統(tǒng)內,則導致生銹或橡膠構件(O型密封圈等)溶脹,成為動作不佳的原因。因此,在空氣系統(tǒng)的壓縮機的下游設置有用于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水分和油分的空氣干燥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在空氣干燥器內設置有過濾器、硅膠及沸石等干燥劑。空氣干燥器起到從壓縮空氣除去水分的除濕作用和通過除去已吸附在干燥劑中的水分并向外部排出而將干燥劑再生的再生作用。
[0004]但是由于干燥劑再生時從空氣干燥器排出的空氣中與水分一同還含有油分,所以考慮到環(huán)境負荷,想到在空氣系統(tǒng)的壓縮機的下游設置分油器。
[0005]撞擊板方式的分油器通過使含有水分和油分的空氣與設于殼體內的多個撞擊板撞擊而進行氣液分離,從而從所述空氣中回收油分,排出清潔空氣(例如專利文獻2)。
[0006]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 - 296038號公報
[0007]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8 - 2377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8]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0009]上述分油器的殼體內部被分隔壁分為一次室和二次室。在上述的分油器中,在一次室中油分幾乎沒有被分尚出,含有油分的空氣流入二次室,在二次室大量的油分被分尚。因此,在上述的分油器中,二次室中比一次室中積存更多的油分。因此,尋求裝置整體上能夠分尚大量油分的分油器。
[0010]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裝置整體上能夠分離大量油分的分油器。
[0011]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0012]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的一方案中提供一種分油器,其具備:殼體,該殼體具有空氣的導入口以及空氣的排出口 ;以及所述殼體內的多個膨脹室。該分油器通過使含有油分的空氣經由所述導入口而導入所述殼體內并與撞擊板撞擊,從而從導入的空氣中分離出油分并對該油分進行回收。各膨脹室的橫截面積比所述導入口的開口面積大。在所述膨脹室彼此之間設置有形成有節(jié)流孔的分隔壁。
[0013]本發(fā)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種分油器,其具備:殼體,該殼體具有空氣的導入口以及空氣的排出口 ;以及設于所述殼體內的撞擊件。該分油器通過使含有油分的空氣經由所述導入口而導入殼體內并與撞擊件撞擊,從而從導入的空氣中分尚出油分并對該油分進行回收。所述殼體還具備導入部,所述導入口形成在所述導入部并在所述殼體的水平方向開口。所述導入部的流路截面積比所述殼體的流路截面積小。在所述導入部上形成有限制已分離出的油分向所述導入口逆流的限制構件。
[0014]本發(fā)明的另一方案中提供一種分油器,其具備:殼體,該殼體具有空氣的導入口以及空氣的排出口 ;膨脹室,其設于所述殼體內并使經由所述導入口導入的空氣膨脹;收容構件,其在鉛垂方向上與所述膨脹室連通并設置于所述殼體內,用于收容撞擊件;以及排液積存部,其設于所述收容構件的下方。該分油器通過使含有油分的空氣經由所述導入口而導入所述殼體內并與所述撞擊件撞擊,從而從導入的空氣分尚出油分并對該油分進行回收。所述導入口以及所述排出口設于所述殼體的上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空氣系統(tǒng)中的分油器的設置位置的框圖。
[0016]圖2是表示圖1的分油器的外部結構的側視圖。
[0017]圖3是表示圖2的分油器的內部結構的縱剖立體圖。
[0018]圖4是表示圖3的分油器的加熱部的橫剖視圖。
[0019]圖5是表示圖3的分油器的組裝結構的俯視圖。
[0020]圖6是表示圖3的分油器的組裝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0021]圖7是表示圖3的分油器中的空氣的流動的縱剖放大圖。
[0022]圖8是表示空氣系統(tǒng)中的另一例的分油器的設置位置的框圖。
[0023]圖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的分油器的外部結構的側視圖。
[0024]圖10是表示圖9的分油器的內部結構的縱剖視圖。
[0025]圖11是沿圖10的11-11線的剖視圖。
[0026]圖12是沿圖10的12-12線的剖視圖。
[0027]圖13是沿圖10的13-13線的剖視圖。
[0028]圖14是表示再一例的分油器的內部結構的橫剖視圖。
[0029]圖15是表示再一例的分油器的導入口附近的內部結構的縱剖視圖。
[0030]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分油器和空氣干燥器的連接狀態(tài)的圖
/Jn ο
[0031]圖17是表示圖16的分油器的安裝狀態(tài)的圖示。
[0032]圖18是表示圖16的分油器的導入口和排出口的位置的俯視圖。
[0033]圖19是表示圖16的分油器的蓋的內部的仰視立體圖。
[0034]圖20是沿圖18的20-20線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以下,參照圖1?圖7,說明分油器在空氣干燥器的排氣系統(tǒng)中具體化的第一實施方式。
[0036]如圖1所示,卡車、公交車、建筑機械等車輛利用從壓縮機I輸送的壓縮空氣控制制動器和懸架等系統(tǒng)。因此,在空氣系統(tǒng)的壓縮機I的下游設置有用于除去壓縮空氣中的油水成分、提供干燥后的空氣的空氣干燥器2。在空氣干燥器2內設置有干燥劑??諝飧稍锲?起到從壓縮空氣除去油水成分的除濕作用和除去已吸附在干燥劑中的油水成分并向外部排出而使干燥劑再生的再生作用。
[0037]本實施例中,由于在干燥劑再生時從空氣干燥器2排出的空氣(凈化空氣)中與水分一同還含有油分,所以考慮到環(huán)境負荷,在空氣系統(tǒng)的壓縮機I的下游設置分油器3。特別是分油器3設置在空氣干燥器2的排氣系統(tǒng)中,從再生空氣干燥器2內的干燥劑時排出的凈化空氣中分離出油水成分并回收。
[0038]分油器3是撞擊板方式的分油器,在其殼體內設置有供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氣撞擊的多個撞擊板。該撞擊板方式的分油器3通過使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氣與撞擊板撞擊而進行氣液分離,從而從空氣中回收油分,排出清潔空氣。
[0039]如圖2所示,分油器3具備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長方體狀的殼體4。在殼體4的長度方向上的相對的正面5和背面6上分別形成有導入口 14和排出口 15。S卩、圖2中,空氣從左側向右側通過分油器3。另外,在底面16上的偏向背面6的部分形成有供排液排出的排液排出口 17。在此,排液是指包含從空氣分離出的油分和水分的液體。
[0040]另外,在殼體4的上表面形成有開口部18。開口部18由長方形狀的蓋19封蓋。在開口部18與蓋19之間夾著覆蓋開口部18的整個面的密閉片20。蓋19、密閉片20和殼體4由多個螺栓20和螺母22緊固固定。蓋19限制被收容在殼體4內的構件的移動。
[0041]如圖3所示,在殼體4內的長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設置有板狀的分隔壁30。殼體4的內部被分隔壁30在水平方向上劃分為偏向導入口 14的一次膨脹室31和偏向排出口15的二次膨脹室32。一次膨脹室31和二次膨脹室32的橫截面積分別形成得比導入口 14的橫截面積大。此處的橫截面積相當于殼體4的與長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的面積。因此,導入到膨脹室內的空氣由于膨脹,所以其通過膨脹室的速度變慢。由于空氣的通過速度變慢,進而使得飽和蒸氣壓降低。因此,油水成分容易凝集,油水成分的粒子的質量增加而容易與撞擊板撞擊。
[0042]在分隔壁30的上部,在一處形成有貫通孔(節(jié)流孔)30a。由此,該分隔壁30利用節(jié)流孔30a作為控制空氣從一次膨脹室31向二次膨脹室32流動的節(jié)流部起作用。另外,在分隔壁30的底面16附近的下部,在一處形成有連通孔33。連通孔33使從空氣分離并回收了的排液在膨脹室31、32之間通過。
[0043]另外,在殼體4內的分隔壁30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相對的一對撞擊板34、35。上游側的第一撞擊板34具備從殼體4的底面16延伸至蓋19的第一立設板34a和在殼體4的長度方向上朝向排出口 15從第一立設板34a以與第一立設板34a垂直的方式延伸的第一折流板34b。第一立設板34a在比與折流板34b連接的連接部靠下方的位置具有在撞擊板34,35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長方形狀的第一貫通孔34c。
[0044]另外,下游側的第二撞擊板35具備從殼體4的底面16延伸至蓋19的第二立設板35a和在殼體4的長度方向上朝向導入口 14從第二立設板35a以與第二立設板35a垂直的方式延伸的第二折流板35b。第二立設板35a在比與第二折流板35b連接的連接部靠上方的位置具有在撞擊板34、35的寬度方向上延伸的長方形狀的第二貫通孔35c。
[0045]第一折流板34b和第二折流板35b以阻礙空氣的流路的方式突出,通過使彼此較大的面接近而在這些面彼此間形成狹窄的間隙、即極窄部36。在此,第一折流板34b位于比第二折流板35b偏向蓋19的位置上。利用極窄部36使空氣的通過速度變快,并且使流路蜿蜒形成,從而增加油水成分粒子撞擊板的機會,所以油水成分更好地與空氣分離。另外,由于存在折流板34、35b,從而抑制在第一撞擊板34與第二撞擊板35之間通過過程中落下的油水成分由于在第一撞擊板34與第二撞擊板35之間通過的空氣而再次上升或卷起并經由第二貫通孔35c被向下游側搬運。因此,能夠抑制排液的采取量的減少。在第一撞擊板34以及第二撞擊板35的底面16附近的下部,分別在一處形成有連通孔33。連通孔33使從空氣分離并回收了的排液通過。
[0046]在一次膨脹室31內部的空間中設置有一對撞擊板34、35。在導入口 14與一對撞擊板34、35之間設置有海綿等聚氨酯泡沫38。在聚氨酯泡沫38的與所示撞擊板34相對的面上安裝有開設多個孔的沖孔金屬板37。聚氨酯泡沫38捕獲空氣中含有的油水成分。
[0047]另外,在二次膨脹室32內部的空間中也設置有一對撞擊板34、35。在一對撞擊板34,35與排出口 15之間設置有擠壓鋁材(日文:二 K 7 ^ ^,其是將鋁線材料或鋁箔材料壓縮而形成的,在材料間具有細小的間隙,作為緩沖件使用)39。在擠壓鋁材39的分別與所述撞擊板34、35相對的面上安裝有開設多個孔的沖孔金屬板37。S卩、擠壓鋁材39的兩側被一對沖孔金屬板37夾持。擠壓鋁材39捕獲空氣中含有的油水成分。
[0048]如圖4所示,在各膨脹室31、32中分別設置有提高殼體4的強度的肋部40。在肋部40的偏向底面16的部位形成有用于收容作為加熱部件的加熱器41的圓柱狀的收容部23。在殼體4的外面形成有供加熱器41插入的插入口 24,插入口 24貫通收容部23。加熱器41是圓柱狀,從殼體4的外表面插入至收容部23。加熱器41與電源連接。
[0049]另外,在殼體4的外表面的插入口 24的上方形成有用于安裝恒溫器42的安裝孔25。恒溫器42安裝在安裝孔25中,與電源和加熱器41連接。恒溫器42檢測殼體4的溫度,基于檢測出的溫度控制加熱器41的加熱。通過由加熱器41加熱殼體11,從而已積存在殼體11的底面的排液中所含有的水分極力蒸發(fā),所以生成高濃度地含有油分的排液。另夕卜,通過利用加熱器41加熱殼體4,從而能夠防止在寒冷地帶因排液凍結而成為排液不能從排液排出口 17排出的狀態(tài)。
[0050]如圖5和圖6所示,在殼體4的在長度方向上延伸的一對內壁26上,作為用于組裝分隔壁30、撞擊板34、35、聚氨酯泡沫38、擠壓鋁材39等的組裝結構形成有多對組裝槽27。分隔壁30和撞擊板34、35通過從殼體4的開口部18插入組裝槽27從而組裝在殼體4上。在此,插入第二撞擊板35而組裝在殼體4上,然后插入第一撞擊板34而組裝在殼體4上。聚氨酯泡沫38和擠壓鋁材39通過將沖孔金屬板37從殼體4的開口部18插入組裝槽27中而組裝在殼體4上。由此,本實施例的分油器3通過從多個組裝槽27中選擇任一個組裝槽27,從而能夠變更分隔壁30、撞擊板34、35、聚氨酯泡沫38、擠壓鋁材39的安裝位置。另外,在該分油器3中,能夠選擇組裝在殼體4上的分隔壁30、撞擊板34、35、聚氨酯泡沫38、擠壓鋁材39的組合方式。由此,能夠根據規(guī)格要求來容易地應對。
[0051]接著,參照圖7說明前述的分油器的作用。
[0052]如圖7所示,從導入口 14導入到一次膨脹室31內的空氣被聚氨酯泡沫38捕獲油水成分的同時通過聚氨酯泡沫38,而通過一次膨脹室31的第一撞擊板34的第一貫通孔34c。這時,與第一立設板34a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通過了第一貫通孔34c的空氣朝向由第一折流板34b和第二折流板35b形成的極窄部36并通過極窄部36。這時,與第二立設板35a和第二折流板35b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
[0053]通過了極窄部36的空氣通過第二立設板35a的第二貫通孔35c而朝向分隔壁30的節(jié)流孔30a,并通過節(jié)流孔30a。這時,與分隔壁30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
[0054]通過了分隔壁30的節(jié)流孔30a的空氣通過二次膨脹室32的第一立設板34a的第一貫通孔34c中。這時,與第一立設板34a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通過了第一貫通孔34c的空氣朝向由第一折流板34b和第二折流板35b形成的極窄部36并通過極窄部36。這時,與第二立設板35a和第二折流板35b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尚。
[0055]通過了極窄部36的空氣通過第二立設板35a的第二貫通孔35c而朝向擠壓鋁材39并通過擠壓鋁材39。這時,導入到擠壓鋁材39的空氣由擠壓鋁材39進一步捕獲油水成分的同時通過擠壓鋁材39,使不含有油分的清潔空氣從排出口 15向外部排出。
[0056]以上,根據說明的實施方式,能夠得到以下的優(yōu)點。
[0057](I)膨脹室31、32從導入口 14至排出口 15串聯(lián)連接而形成多段的膨脹室。在各膨脹室31、32內部的空間設置有撞擊板34、35,所以空氣中含有的油水成分與撞擊板34、35撞擊而在各膨脹室31、32中與空氣分離。另外,空氣中含有的油水成分也與劃分膨脹室
31、32的分隔壁30撞擊而與空氣分離。并且,由于通過了形成在分隔壁30上的節(jié)流孔30a的空氣的速度上升,所以較重的油水成分粒子容易與處于行進方向上的節(jié)流孔30a緊接著的撞擊板34撞擊,在作為分隔壁30的后段的二次膨脹室32中被分尚的油水成分增加。另夕卜,通過設置節(jié)流孔30a而使難以通過節(jié)流孔30a的乳液狀態(tài)的排液能夠積存在作為分隔壁30的前段的一次膨脹室31中。由此,在各膨脹室31、32中被分離的油水成分增加,所以裝置整體上能夠分離大量的油水成分。
[0058](2)由于在殼體4的與水平方向垂直的面上分別形成有導入口 14和排出口 15,所以能夠在底面16上不設置導入口 14和排出口 15而能夠積存分離出的油水成分。另外,由于在鉛垂方向上在上表面和底面沒有連接管,所以能夠抑制鉛垂方向的長度。
[0059](3)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并列設置各膨脹室31、32,所以能夠抑制向鉛垂方向突出,能夠抑制車輛搭載時影響其他構件。例如在搭載于卡車的貨箱的下方時能夠極力確保大的貨箱容積。
[0060](4)由于在撞擊板34、35和分隔壁30的下部形成有連通孔33,所以分離出的油水成分不是積存在每個膨脹室31、32中,而是利用膨脹室31、32整體地積存。因此,能夠增加可積存油水成分的容積的使用效率。
[0061]以下,參照圖9?圖13,說明分油器在空氣干燥器的排氣系統(tǒng)中具體化的第二實施方式。
[0062]如圖9所示,分油器103具備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長方體狀的殼體111。在殼體111的長度方向上的相對的正面112和背面113分別形成有導入口 114和排出口 116。即、圖9中,空氣從右側向左側通過分油器103。
[0063]如圖10所示,在殼體111的底面140上設置有多個支承排液連通板143的支承構件(支承柱141、臺階部142)。
[0064]如圖11所示,在殼體111內的偏向導入口 114的內壁上沿寬度方向并列設置有三個支承構件。在寬度方向的中央設置有支承柱141,在兩內側壁設置有臺階部142。另外,在殼體111內的偏向排出口 116的內壁沿寬度方向并列設置有兩個支承構件。在兩內側壁上設置有臺階部142。
[0065]如圖12所示,在殼體111的導入口 114和排出口 116之間的中央部分,沿寬度方向并列設置有三個支承構件。在寬度方向的中央設置有支承柱141,在兩內側壁設置有臺階部 142。
[0066]如圖13所示,在殼體111的導入口 114和排出口 116之間的所述中央部分與排出口 116之間沿寬度方向并列設置有兩根支承柱141。另外,在中央部分與導入口 114之間沿寬度方向并列設置有三根支承柱141。另外,在圖11?圖13中,省略了聚氨酯泡沫133的圖示。
[0067]如圖10所示,排液連通板143通過多個支承柱141和多個臺階部142架設在殼體111內。殼體111內的排液連通板143的上方部分作為使從導入口 114導入的空氣通過的膨脹室起作用。另一方面,殼體111內的排液連通板143的下方部分作為供在膨脹室中與空氣分離了的油水成分(排液)積存的排液積存部145起作用。排液積存部145能夠將排液積存至排液連通板143的下面。
[0068]在排液連通板143的上表面的導入口 114與排出口 116之間的中央安裝有板狀的分隔壁130。在分隔壁130的上部,在一處形成有節(jié)流孔130a。該分隔壁130利用節(jié)流孔130a起到作為節(jié)流部的作用。殼體111內的排液連通板143的上方部分由該分隔壁130在水平方向上劃分為偏向導入口 114的一次膨脹室131和偏向排出口 116的二次膨脹室132。二次膨脹室132的容積比一次膨脹室131的容積大。因此,與在一次膨脹室131中相比,飽和蒸氣壓在二次膨脹室132中進一步下降。因此,油水成分容易凝集,油水成分的粒子的質量增加,容易與撞擊件撞擊。在一次膨脹室131和二次膨脹室132中分別設置有聚氨酯泡沫(海綿等)133。從導入口 114導入的空氣與聚氨酯泡沫133撞擊,由此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即、聚氨酯泡沫133捕獲空氣中含有的油水成分。聚氨酯泡沫133相當于撞擊件。
[0069]在排液連通板143上形成有用于使在一次膨脹室131和二次膨脹室132中分離出的油水成分通過排液積存部145的多個排液連通孔144。排液連通孔144相對于各膨脹室131、132形成至少一個。通過與聚氨酯泡沫133撞擊而從空氣分離出的油水成分在排液連通板143的上面流動而從任一個排液連通孔144向排液積存部145落下。
[0070]在排液連通板143的下表面安裝有兩張限制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的排液的流動的擋板146。擋板146在寬度方向上延伸。擋板146通過限制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的排液因車輛的加速度變化而移動的情況來抑制排液濺起。
[0071]另外,在殼體111的上表面形成有開口部118。開口部118由長方形狀的蓋119封蓋。在開口部118的上面沿開口部118的整周設置O型密封圈120,由開口部118和蓋119夾著O型環(huán)120。蓋119和殼體111通過多個螺栓121和螺母122緊固固定。蓋119限制被收容到殼體111內的聚氨酯泡沫133等的移動。
[0072]在殼體111內的靠近排出口 116的底面140上設置有用于收納作為加熱部件的加熱器126的收容部123。在收容部123上形成有在殼體111的背面113開口并用于插入加熱器126的插入部124。加熱器126是圓柱狀,從背面113插入收容部123。加熱器126與電源連接。在殼體111的背面113的插入部124的上方形成有用于安裝恒溫器127的安裝孔125。恒溫器127安裝在安裝孔125中,與電源和加熱器126連接。恒溫器127檢測排液積存部145的溫度,基于所檢測的溫度來控制加熱器126的加熱。通過由加熱器126加熱排液積存部145,從而使得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的底面140的排液中含有的水分極力蒸發(fā),所以能夠生成高濃度地含有油分的排液。
[0073]在殼體111的正面112的上部形成有具有比殼體111的流路截面積小的流路截面積的導入部115。導入口 114形成在該導入部115上。在導入口 114的頂端固定有圓筒狀的安裝構件151。在安裝構件151的頂端連接有與空氣干燥器2連接的軟管150的頂端。
[0074]在排出口 116上安裝有從排出口 116向水平方向突出并向上方彎曲的L字狀的肘構件160。肘構件160螺合在排出口 116上。
[0075]如圖11所示,在導入部115的正面設置有限制排液從殼體111內向導入口 114逆流的限制板153。限制板153從導入部115的內部底面152立設在導入部115內。內部底面152位于比排液連通板143的上表面靠上方的位置。由此,在導入部115的內端部設置有相對于排液連通板143形成臺階的臺階部154。能夠由該臺階部154的高度限制排液的逆流。另外,能夠由限制板153限制因車輛的加速度變化、振動而濺起的排液直接進入導入口 114。S卩、限制板153和臺階部154作為限制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的排液逆流到導入口 114的限制構件起作用。
[0076]接著,說明前述的分油器的作用。
[0077]從空氣干燥器2排出的凈化空氣導入分油器103。凈化空氣是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氣。
[0078]從導入口 114導入到一次膨脹室131內的空氣被聚氨酯泡沫133捕獲油水成分的同時通過聚氨酯泡沫133。這時,與聚氨酯泡沫133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包含由聚氨酯泡沫133捕獲了的水分和油分的排液沿著聚氨酯泡沫133內移動而達到排液連通板143的上表面,從形成在排液連通板143上的排液連通孔144落入排液積存部145并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
[0079]通過了一次膨脹室31的聚氨酯泡沫133的空氣朝向分隔壁130的節(jié)流孔130a并通過節(jié)流孔130a。這時,與分隔壁130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尚。與分隔壁130撞擊而分離出的排液沿著分隔壁130移動而達到排液連通板143的上表面,從形成在排液連通板143上的排液連通孔144落入排液積存部145上并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
[0080]通過了分隔壁130的節(jié)流孔130a的空氣被二次膨脹室132的聚氨酯泡沫133捕獲油水成分的同時通過聚氨酯泡沫133。這時,與聚氨酯泡沫133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包含由聚氨酯泡沫133捕獲了的水分和油分的排液沿著聚氨酯泡沫133內移動而達到排液連通板143的上表面,從形成在排液連通板143上的排液連通孔144落入排液積存部145并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
[0081]通過了二次膨脹室132的聚氨酯泡沫133的空氣變?yōu)椴缓头值那鍧嵖諝舛鴱呐懦隹?116向外部排出。
[0082]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的排液由加熱器126加熱。由此,使得排液內的水分蒸發(fā),所以能夠從排液排出口 117排出高濃度地含有油分的排液。
[0083]車輛行駛時的振動傳遞給分油器103。另外,分油器103與車輛傾斜的程度同樣地傾斜。因此,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的排液受到車輛動作的影響。本實施方式的分油器103中,在導入部115上設置有限制板153的同時也設置有臺階部154,所以即使因車輛的行駛加速度變化、車輛的傾斜使排液從殼體111內朝向導入口 114流動,也由臺階部154和限制板153限制排液向導入口 114流入。另外,即使因車輛的行駛加速度變化而排液將要沿在殼體111的長度方向移動,也由擋板146限制排液的移動。由此,通過抑制排液的移動,使得排液的液面變化減少,所以抑制排液從殼體111內向導入口 114流入,并且能夠抑制排液與殼體111的內壁撞擊而濺起。另外,限制板153僅形成在導入口 114的正面,其側方部分開放,所以能夠在限制排液向導入口流入的同時確??諝獾膶肓俊?br>
[0084]以上,根據說明的實施方式,能夠得到以下的優(yōu)點。
[0085](5)在導入部115上形成有限制板153。因此,由限制板153限制含有油分的排液從殼體111內向導入口 114流入,所以能夠抑制排液向導入口 114流入。
[0086](6)將位于導入口 114的正面的限制板153從導入部115的內部底面152立設在導入部115內。因此,由限制板153限制含有油分的排液從殼體111內向導入口 114流入,所以能夠限制排液向導入口 114流入。另外,由于限制板153位于導入口 114的正面,所以排液要想流入導入口 114,必須越過限制板153。因此,能夠抑制排液容易地流入導入口 114的情況。另外,由于限制板153位于導入口 114的正面,所以在殼體111內濺起的排液碰到限制板153。由此,能夠抑制排液進入導入口 114。
[0087](7)在導入部115的內部底面152與排液連通板143之間形成有臺階部154。因此,在因車輛傾斜而使殼體111傾斜的情況下,即使含有油分的排液從殼體111內向導入部115流動,也由臺階部154限制排液向導入口 114流入,所以能夠抑制排液向導入口 114流入。
[0088](8)由于設置有擋板146,即使因車輛的行駛加速度變化而含有油分的排液將要移動,排液的移動也被限制。因此,能夠抑制排液的濺起。
[0089]以下,參照圖16?圖20,說明分油器在空氣干燥器的排氣系統(tǒng)中具體化的第三實施方式。
[0090]如圖16所示,空氣干燥器2具備鉛垂上方閉合的有底圓筒狀的殼體221和封蓋該殼體221的開口部并支承殼體221的支承構件222。在支承構件222的下部形成有干燥劑再生時排出凈化空氣的凈化空氣排出口 223。在凈化空氣排出口 223上安裝有與連接軟管225連接的凈化空氣排出罩224。連接軟管225與分油器203連接。連接軟管225由夾子226固定在車輛的底盤等上。另外,在空氣干燥器2的支承構件222上設置有導入由壓縮機I壓縮的壓縮空氣的導入口(省略圖示),并且設置有排出已干燥的壓縮空氣的排出口(省略圖示)。
[0091]分油器203具備在鉛垂方向上延伸的有底圓筒狀的作為殼體的殼體231和封蓋該殼體231的開口部的蓋232。在殼體231的底部231a上設置有用于排出已積存的排液的排液排出口 233。在排液排出口 233上連接有在取出排液時使用的排液軟管234。在蓋232上分別形成有用于經由連接軟管252導入來自空氣干燥器2的凈化空氣的導入口 235和用于排出油分已分離的清潔空氣的排出口 240。導入口 235和連接軟管225通過連結構件227連接。
[0092]分油器203的導入口 235在鉛垂方向上位于比清潔空氣排出罩224的連接口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夠抑制包含空氣干燥器2和分油器203在內的鉛垂方向的高度。
[0093]在分油器203的排出口 240上連接有從水平方向向鉛垂上方彎曲延伸的肘構件241。在肘構件241的頂端安裝有液體滴落防止構件242,并且安裝有防止異物等的進入的罩 243。
[0094]如圖17所示,在分油器203的蓋232上,與蓋232 —體地立設有安裝構件237。安裝構件237由螺栓239固定在底盤238上。
[0095]另外,排液軟管234的頂端掛在固定于車輛的底盤等上的支承板244上。排液軟管234的頂端位于分油器203的比蓋232靠上方的位置。
[0096]如圖18所示,在蓋232上向同一方向開設有導入口 235和排出口 240。在導入口235上經由連結構件227連接有連接軟管225。在排出口 240上連接有肘構件241。S卩、連結構件227和肘構件241并列設置。
[0097]如圖19所示,蓋232是鉛垂上方閉合的有底圓筒狀。在蓋232的導入口 235附近的內壁以與從導入口 235導入的凈化空氣的行進方向垂直的方式立設有兩張折流板246。蓋232的內部空間作為使從導入口 235導入的凈化空氣膨脹的第一膨脹室245起作用。在蓋232上形成有從殼體231內與排出口 240連通的連通部232a。
[0098]如圖20所示,在殼體231與蓋232之間設置有圓盤狀的罩247,該罩247封蓋殼體231,并且封蓋蓋232的開口部。罩247與殼體231—起由螺栓236緊固于蓋232。S卩、螺栓236緊固于在設于蓋232上的突緣部232b上形成的螺栓孔中。另外,螺栓236的螺紋部貫穿在設于殼體231上的突緣部231b上形成的貫通孔。在罩247上形成有供螺栓236的螺紋部貫通的貫通孔。由此,使螺栓236的螺紋部貫通殼體231的突緣部231b的貫通孔和罩247的突緣部247a的貫通孔中,在蓋232的突緣部232b的螺紋孔中螺合螺栓236,從而將蓋232、罩247和殼體231緊固。在罩247上形成有從殼體231內向排出口 240連通的連通孔 247c。
[0099]由蓋232和罩247形成的空間作為第一膨脹室245起作用。在罩247上通過螺栓236固定有鉛垂上方閉合的有底圓筒狀的收容構件248。收容構件248用于收容海綿等聚氨酯泡沫250。另外,聚氨酯泡沫250作為撞擊件起作用。在收容構件248的上端緣部與下端緣部形成有突緣部248a和突緣部248b。螺栓236貫穿被形成于收容構件248的上端緣部的突緣部248a,收容構件248與罩247緊固。由罩247和收容構件248的上表面形成的空間作為第二膨脹室251起作用。在罩247上形成有使第一膨脹室245與第二膨脹室251連通的多個貫通孔247b。在收容構件248的上底部249的中央部分形成有多個貫通孔249a。罩247的貫通孔247b和收容構件248的上底部249的貫通孔249a形成在不相對的位置上。在收容構件248的側面的下端部側在徑方向上隔開間隔地形成有多個貫通孔248c。
[0100]在形成于收容構件248的下端緣部的突緣部248b上通過螺釘253固定有圓盤狀的支承蓋252。支承蓋252支承所收容的聚氨酯泡沫250。支承蓋252的內徑與殼體231的內徑大致相同。在支承蓋252上形成有使由聚氨酯泡沫250除去了的油水成分落下的多個貫通孔252a。由此,殼體231內的下部作為排液積存部254起作用。在排液積存部254上設置有通過加熱已積存的排液而使水分蒸發(fā)的加熱器255。加熱器255的加熱由未圖不的恒溫器控制。
[0101]排液軟管234是透明的,設置有與排液積存部254的容量相對應的刻度234a。例如刻度234a與排液積存部254的上表面、加熱器255的上表面和排液積存部254的下表面相對應地設置。通過目測排液軟管234內的排液的量,容易把握排液積存部254內的排液量。
[0102]接著,說明前述的分油器的作用。
[0103]如圖16所示,從空氣干燥器2排出的凈化空氣被導入分油器203。凈化空氣是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氣。
[0104]如圖19所示,從導入口 235導入的凈化空氣與折流板246撞擊,沿折流板246導入分油器203內,在第一膨脹室245內膨脹。
[0105]如圖20所示,在第一膨脹室245內膨脹了的空氣經由形成于罩247的貫通孔247b進入第二膨脹室251。在第二膨脹室251內膨脹了的空氣經由收容構件248的上底部249的貫通孔249a進入收容構件248內。這時,與聚氨酯泡沫250撞擊了的油水成分與空氣分離。包含由聚氨酯泡沫250捕獲了的水分和油分在內的排液沿著聚氨酯泡沫250內移動。該排液到達支承蓋252的上表面,從支承蓋252的貫通孔252a落入排液積存部254并積存在排液積存部254中。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254內的排液從排液排出口 233進入排液軟管234內。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254內的排液由加熱器255加熱。由此,使得排液內的水分蒸發(fā)。另外,通過確認已積存在排液軟管234內的排液的量,從而能夠把握已積存在排液積存部254內的排液的量。排液的量一接近上限,就從排液積存部254經由排液軟管234排出。
[0106]另一方面,從收容構件248的上底部249的貫通孔249a進入收容構件248內而油水成分被分離出的空氣從收容構件248的側面的貫通孔248c進入殼體231內。進入到殼體231內的空氣在罩247的連通孔247c和蓋232的連通部232a中通過而從排出口 240排出。由此,進入到殼體231內的空氣幾乎不接觸排液積存部254的排液就從排出口 240排出。從排出口 240排出的空氣是不含油分的清潔空氣。
[0107]以上,根據說明的實施方式,能夠得到以下的優(yōu)點。
[0108](9)導入口 235和排出口 240設置在殼體的上部即蓋232上,從導入口 235導入到殼體231內的空氣從鉛垂上方進入收容構件248,并向收容構件248的側方排出。經由連通部232a從排出口 240排出清潔空氣。另外,排液積存部254位于收容構件248的下方。因此,抑制從收容構件248的側方排出的空氣與已積存在位于收容構件248的下方的排液積存部254的排液接觸。由此,能夠抑制通過空氣中混入油分。
[0109](10)由于在殼體(蓋232)的內部空間中的導入口 235的正面設置有折流板246,所以能夠降低被導入的空氣的速度,使空氣擴散。
[0110](11)殼體的內部空間被分割(劃分)為第一膨脹室245和第二膨脹室251這樣的多個膨脹室,所以通過使空氣反復膨脹,從而容易凝集空氣中含有的油水成分。
[0111](12)殼體231和蓋232通過各自的突緣部231b、232b在鉛垂方向上緊固。因此,容易將殼體231和蓋232組裝并且容易將它們分離。
[0112](13)由于在排液積存部254上設置有加熱器255,所以能夠加熱排液而使水分蒸發(fā)。
[0113](14)由于在殼體231的下部連接有用于排出排液的排液軟管234,所以能夠容易地排出排液。
[0114](15)由于排液軟管234是透明的,所以能夠把握排液軟管234內的排液的量。另夕卜,在排液軟管234上設置有與排液積存部254的容量相對應的刻度234a,所以能夠容易地根據排液軟管234內的排液的量把握排液連通板254內的排液的量。
[0115]另外,上述實施方式能夠以適當變更后的以下方式進行實施。
[0116]?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殼體4的開口部18與蓋19之間設置有密閉片20,但是也可以省略密閉片20。另外,優(yōu)選在殼體4的開口部18與蓋19之間保持密閉。
[0117].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設置有與立設板34a、35a垂直地延伸的折流板34b、35b,但是只要能夠維持極窄部36,就也可以不使折流板34b、35b與立設板34a、35a垂直地形成。
[0118]?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設置有由一對折流板34b、35b構成的極窄部36,但是也可以設置由多對折流板構成的極窄部。
[0119]?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分隔壁30的下部形成有連通孔33,但是在各膨脹室31、32上形成有排液排出口 17的情況下,也可以省略分隔壁30的連通孔33。
[0120].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由蓋19限制了撞擊板34、35、分隔壁30、聚氨酯泡沫38、擠壓鋁材39等的移動。但是,只要撞擊板34、35、分隔壁30、聚氨酯泡沫38、擠壓鋁材39等固定即可,就也可以不通過蓋19限制移動。
[0121].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二次膨脹室32中設置有擠壓鋁材39,但是也可以取代擠壓鋁材39而設置聚氨酯泡沫38。
[0122].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配置在殼體4內的構件的順序是聚氨酯泡沫38 —撞擊板34、35—分隔壁30(節(jié)流孔30a)—撞擊板34、35 —擠壓鋁材39。但是,也可以根據從空氣干燥器2 (壓縮機I)排出的油水成分的量來取代它們的配置,省略一部分構件,或增加一部分構件,或變更構件。
[0123]?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殼體4的底部內面上設置用于將殼體4內分成膨脹室和排液積存部的分隔板。由此,能夠防止已積存在殼體4的底部的排液卷起。另外,在分隔板與內壁之間存在間隙的情況下,使分離出的油水成分從該間隙向排液積存部移動。另一方面,在分隔板與內壁之間沒有間隙的情況下,優(yōu)選形成使分離出的油水成分向排液積存部移動的連通孔。
[0124].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各膨脹室31、32是在水平方向上并列設置的,但是也可以在鉛垂方向上并列設置。
[0125].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正面5形成導入口 14,在背面形成排出口 15,但是只要在鉛垂方向上存在空間的富余,則也可以在上表面的蓋19、底面16上形成導入口 14、排出Π 15。
[0126]?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一次膨脹室31和二次膨脹室32的大小、即容積大致相同,但是也可以使二次膨脹室32的容積比一次膨脹室31的容積大。這樣的話,二次膨脹室32中的飽和蒸氣壓進一步降低,油水成分容易凝集,粒子的質量增加,容易與撞擊板撞擊。由此,在二次膨脹室32中能夠比一次膨脹室31積存更多從空氣中分離出的油水成分。
[0127].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按照每個組裝部件變更與組裝部件的板厚相對應的組裝槽27的槽寬,從而可以限定能夠組裝于各組裝槽27的組裝部件。
[0128].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作為組裝結構,是在殼體4的內壁26上形成有多個組裝槽27的結構,但是不限于槽,也可以采用卡合結構等。
[0129].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肋部40上設置有加熱器41,但是也可以將加熱器41設置在肋部40以外的部位。
[0130].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各膨脹室31、32中設置有加熱器41,但是也可以僅設置在任一個膨脹室中。另外,加熱器41的數量能夠根據需要變更。另外,若不需要加熱器41,則也可以采用省略的結構。
[0131]?上述第一實施方式中,在空氣系統(tǒng)的位于壓縮機I的下游的空氣干燥器2的排氣系統(tǒng)中設置有分油器3。但是,如圖8所示,也可以將分油器3設置在空氣系統(tǒng)的壓縮機I的下游且空氣干燥器2的上游。這樣的話,能夠從含有壓縮機I的潤滑液等的空氣中分離出油水成分,將清潔空氣供給到空氣干燥器2。由此,能夠抑制被設于空氣干燥器2的干燥劑因油分而劣化的情況。
[0132].上述實施方式中,在卡車、公交車、建筑機械等車輛中設置有空氣干燥器2的空氣系統(tǒng)中設置有分油器3、103、203,但只要是對于將油分從含有油水成分的空氣中分離的用途,都可以使用。例如在工廠等中可以通過分油器清潔從用于使壓縮空氣干燥的空氣干燥器向大氣排出的排氣。
[0133].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中,優(yōu)選在限制板153的最下部設置有將已積存在導入口 114與限制板153之間的排液引導至一次膨脹室131的微小的貫通孔。
[0134].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僅在導入口 114的正面形成有限制板153,正面的側方開放,但是也可以采用不僅形成在導入口 114的正面、也形成在正面的側方的限制板。例如,如圖14所示,從導入部115的內部底面152立設有限制板155。限制板155位于導入口 114的正面,并且具有向側方延伸到殼體111的內側壁的側部155a、155b。限制板155的側部155a、155b的高度是從內部底面152到蓋119的長度的一半左右。即、側部155a、155b覆蓋導入部115的流路的下部。由此,限制板155能夠可靠地限制從殼體111流入導入口 114的排液。
[0135].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在導入部115的內部底面152上一體設置有限制板153、155,但是也可以設置逆流抑制機構,該逆流控制機構在從導入口 114導入空氣時增大流路截面積的大小,當空氣停止從導入口 114導入時使流路截面積的大小復原。例如,如圖15所示,與圖14同樣地具備形成有側部的限制板156,在限制板156與內部底面152之間設置有單向施力機構157作為逆流抑制機構。單向施力機構157設定為,朝向導入口 114對限制板156施力,與限制板156垂直地立設。當空氣從導入口 114導入時,限制板156朝向排出口 116傾斜而使流路截面積的大小擴大。由此,能夠確保流路,同時抑制排液從殼體111向導入口 114流入。
[0136].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限制板153立設在導入部115的內部底面152上,但是只要限制板153的有效面積在導入口 114的正面上比導入口 114的有效通路面積大,則不限定于限制板153從內部底面152立設的情況。
[0137]?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設置有排液連通板143的上表面與導入部115的內部底面152的高度不同的臺階部154,但是也可以省略臺階部154。
[0138].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在殼體111的開口部118與蓋119之間設置有O型密封圈120,但是也可以省略O型密封圈120。另外,優(yōu)選在殼體111的開口部118與蓋119之間保持密閉。
[0139].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由蓋119限制了聚氨酯泡沫133的移動。但是,只要聚氨酯泡沫133固定,也可以由蓋119來限制移動。
[0140].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在一次膨脹室131和二次膨脹室132中設置有聚氨酯泡沫133,但是也可以根據從空氣干燥器2(壓縮機I)排出的油水成分的量來變更聚氨酯泡沫133或省略其一部分。
[0141].上述第二實施方式中,由加熱器126加熱排液積存部145,但是也可以將積存在排液積存部145中的排液本身直接加熱。這種情況下,為了進行準確的溫度控制,優(yōu)選在殼體111的內壁設置有恒溫器127。這樣的話,由于從加熱器126向排液的傳熱提高,所以與間接加熱排液相比,能夠效率良好地加熱排液。
[0142].上述第二實施方式的結構中,加熱器126的數量能夠根據需要進行變更。
[0143]?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在排液軟管234上設置有刻度234a,但也可以從排液軟管234上將刻度234a省略。
[0144].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在殼體231的排液排出口 233上連接有排液軟管234,但是也可以省略排液軟管234,在排液排出口 233上設置栓,從排液排出口 233直接排出排液。
[0145]?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在分油器203中設置有第一膨脹室245和第二膨脹室251,但是可以僅設置有第一膨脹室245和第二膨脹室251中的任一個,或者設置一個膨脹室。
[0146]?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也可以在聚氨酯泡沫250的上游、下游、膨脹室245、246內配置無紡布過濾器等構件。由此,能夠提高油成分的除去率。進而,也可以使海綿等聚氨酯泡沫250、無紡布過濾器等構件帶靜電。通過利用來自干燥器的干燥空氣的流動等的方法,能夠使這些構件帶靜電。另外,海綿等聚氨酯泡沫250、無紡布過濾器等構件也可以由本來帶電的材質形成。由此,能夠進一步提高油成分的除去率。
[0147].上述第三實施方式中,作為撞擊件采用聚氨酯泡沫250,但是也可以采用擠壓鋁材等其他構件作為撞擊件。另外,也可以取代具有撞擊件的膨脹室,采用不具有撞擊件的單純的膨脹室。
[0148].上述第三實施方式的結構中,能夠根據需要變更加熱器255的數量。
【權利要求】
1.一種分油器,其具備:殼體,該殼體具有空氣的導入口以及空氣的排出口 ;以及所述殼體內的多個膨脹室,該分油器通過使含有油分的空氣經由所述導入口而導入所述殼體內并與撞擊板撞擊,從而從導入的空氣中分離出油分并對該油分進行回收,其中, 各膨脹室的橫截面積比所述導入口的開口面積大, 在所述膨脹室彼此之間設置有形成有節(jié)流孔的分隔壁。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多個膨脹室從所述導入口至所述排出口串聯(lián)連接而形成多段的膨脹室,后段的所述膨脹室的容積比前段的所述膨脹室的容積大。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在所述殼體的與水平方向垂直的面上分別形成有所述導入口和所述排出口。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各所述膨脹室分別具有撞擊板并在水平方向上并列設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在各所述撞擊板和所述分隔壁的下部分別形成有貫通孔。
6.—種分油器,其具備:殼體,該殼體具有空氣的導入口以及空氣的排出口 ;以及撞擊件,其設于所述殼體內,該分油器通過使含有油分的空氣經由所述導入口而導入殼體內并與撞擊件撞擊,從而從導入的空氣中分離出油分并對該油分進行回收,其中, 所述殼體還具備導入部,所述導入口形成在所述導入部并且朝向所述殼體的水平方向開口,所述導入部的流路截面積比所述殼體的流路截面積小, 在所述導入部上形成有限制已分離出的油分向所述導入口逆流的限制構件。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限制構件是從所述導入部的內部底面開始立設于所述導入部內并位于所述導入口的正面的限制板。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限制板以覆蓋所述導入部的流路的下部的方式形成。
9.如權利要求6?8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還具備: 膨脹室,其供經由所述導入口導入的空氣通過; 積存部,其積存在所述膨脹室中分離出的油分;以及 連通板,其設于所述膨脹室與所述積存部之間, 所述連通板形成得比所述導入部的內部底面低, 所述限制構件是在所述導入部的內部底面與所述連通板之間提供臺階的臺階部。
10.如權利要求6?9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還具備: 膨脹室,其供經由所述導入口導入的空氣通過; 積存部,其用于積存在所述膨脹室中分離出的油分; 連通板,其設于所述膨脹室與所述積存部之間;以及 擋板,其設置在所述連通板的下表面,限制已積存在所述積存部中的油分流動。
11.如權利要求6?10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限制構件具有逆流抑制機構,該逆流抑制機構在空氣從所述導入口導入時增大流路截面積的大小,在空氣停止從所述導入口導入時將流路截面積的大小復原。
12.一種分油器,其具備: 殼體,其具有空氣的導入口以及空氣的排出口 ; 膨脹室,其設于所述殼體內,使經由所述導入口導入的空氣膨脹; 收容構件,其在鉛垂方向上與所述膨脹室連通,設于所述殼體內,用于收容撞擊件;以及 排液積存部,其設于所述收容構件的下方, 通過使含有油分的空氣經由所述導入口而導入所述殼體內并與所述撞擊件撞擊,從而從導入的空氣中分離出油分并對該油分進行回收,其中, 所述導入口以及所述排出口設于所述殼體的上部。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收容構件以將從所述膨脹室進入的空氣向側方排出的方式構成。
14.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該分油器設置有阻礙從所述導入口導入的空氣在所述殼體內沿直線流動的折流板。
15.如權利要求12?14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膨脹室內被劃分為多個部分。
16.如權利要求12?15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殼體具備殼體和蓋, 所述殼體和所述蓋通過突緣在鉛垂方向上結合。
17.如權利要求12?16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排液積存部具備加熱器,該加熱器用于通過加熱排液而使水分蒸發(fā)。
18.如權利要求12?17任一項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該分油器還具備與所述殼體的下部連接的、用于排出排液的軟管。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分油器,其中, 所述軟管是透明的,設置有與所述排液積存部的容量相對應的刻度。
【文檔編號】F04B39/16GK104271949SQ201380010722
【公開日】2015年1月7日 申請日期:2013年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2月27日
【發(fā)明者】杉尾卓也, 湊一郎 申請人:納薄特斯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