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術涉及動力設備,具體涉及一種冷卻結構和真空泵。
背景技術:
1、作為泵體中的一類,真空泵廣泛應用于許多領域,真空泵的冷卻性能是真空泵整體性能提升的基礎,也是真空泵能夠長期穩(wěn)定運行的保障,如果冷卻能力不足,可能造成真空泵內部熱量累計,溫升異常,進而出現(xiàn)軸承性能下降,發(fā)生異響、燒蝕等問題,進一步甚至可能導致整機報廢。
2、目前,常規(guī)的真空泵主要通過水冷管道進行冷卻,但是部分常規(guī)的水冷管路安設在泵體的外側,冷卻性能欠佳,難以導出真空泵內部熱量,現(xiàn)有技術中還存在一些水冷管路埋設于真空泵內,但是主要為單一的柱形盤管狀水冷管路,對于真空泵內部熱量的導出效果仍然較差,難以滿足冷卻需要。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1、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冷卻結構和真空泵,以解決真空泵的冷卻性能欠佳的問題。
2、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冷卻結構,適用于泵體,包括至少一個冷卻管路,所述冷卻管路設置在所述泵體內,所述冷卻管路包括:管路主體,在同一平面內呈螺旋設置;第一端管,其一端與所述管路主體的外側端連通,其另一端設有第一端頭;第二端管,其一端與所述管路主體的內側端連通,其另一端設置有第二端頭,所述第一端頭和所述第二端頭其中之一適于連通外部水源并通入冷卻水,所述第一端頭和所述第二端頭其中另一適于排出冷卻水。
3、有益效果:
4、管路主體在同一平面內呈螺旋狀,螺旋狀管路主體的內側端可以延伸探入自身圍成結構的內側,同時,相比環(huán)形等單層結構,螺旋狀的管路主體在平面內,所占面積更大。管路主體作為冷卻管路的一部分設置在泵體內,并通過第一端管或第二端管通有冷卻水,這樣設置結合管路主體的結構,一方面提高管路主體所在泵體平面的散熱面積,提高真空泵的冷卻性能,另一方面,管路主體的結構深入所在泵體平面的內部,便于將泵體內部深處的熱量導出,進一步提高真空泵的冷卻性能。
5、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頭為入水端,適于連通外部水源并通入冷卻水,所述第一端頭為出水端,適于排出冷卻水。
6、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頭為入水端,適于連通外部水源并通入冷卻水,所述第二端頭為出水端,適于排出冷卻水。
7、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管與所述管路主體共面;和/或,所述第二端管包括相互連接的彎弧部和端管主體,所述彎弧部與所述管路主體的內側端連通,所述端管主體與所述管路主體異面設置,且所述端管主體上設置的所述第二端頭向管路主體所在平面投影,并投影在所述管路主體的外側。
8、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端管主體與所述管路主體相鄰,所述端管主體與所述管路主體所在平面呈平行設置。
9、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管路主體圍繞所述泵體內部的軸體組件設置。
10、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呈螺旋設置的所述管路主體中相鄰管體的間距呈等距設置。
11、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頭和/或所述第二端頭,其內設有螺紋部,其端口呈非圓狀,并與所述泵體外壁齊平設置。
12、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冷卻管路嵌入所述泵體,并鑄造連接成型。
13、在一種可選的實施方式中,若干所述冷卻管路相互間隔,并層疊設置在所述泵體內。
14、另一方面,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真空泵,包括上述的冷卻結構。
1.一種冷卻結構,適用于泵體(5),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個冷卻管路,所述冷卻管路設置在所述泵體(5)內,所述冷卻管路包括: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頭(31)為入水端,適于連通外部水源并通入冷卻水,所述第一端頭(21)為出水端,適于排出冷卻水。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管主體(33)與所述管路主體(1)相鄰,所述端管主體(33)與所述管路主體(1)所在平面呈平行設置。
5.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主體(1)圍繞所述泵體(5)內部的軸體組件(51)設置。
6.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呈螺旋設置的所述管路主體(1)中相鄰管體的間距呈等距設置。
7.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頭(21)和/或所述第二端頭(31),其內設有螺紋部(4),其端口呈非圓狀,并與所述泵體(5)外壁齊平設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管路嵌入所述泵體(5),并鑄造連接成型。
9.根據(jù)權利要求1-4任一項所述的冷卻結構,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冷卻管路相互間隔,并層疊設置在所述泵體(5)內。
10.一種真空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權利要求1-9任一項所述的冷卻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