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輪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使葉片和護罩穩(wěn)定地接合而成的葉輪。葉輪(1)具備:配置于基座(21)上的多個葉片(23);和護罩(3),其夾著葉片(23)與基座(21)對置地配置,且具有彎曲形狀,其中,護罩(3)在外周部具有平坦部(33),在葉片(23)的平坦面(24)設(shè)有突起(25),并且在護罩(3)的平坦部(33)設(shè)有貫通孔(34),在將突起(25)貫穿插入貫通孔(34)中之后,通過使突起(25)的末端變形為直徑比貫通孔(34)的開口直徑(O2)大的熱鉚接部(26),來將葉片(23)的平坦面(24)與護罩(3)的平坦部(33)接合。
【專利說明】
葉輪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葉輪。更詳細來說,涉及使葉片和護罩穩(wěn)定地接合的葉輪。
【背景技術(shù)】
[0002]以往,公開有這樣的技術(shù):具備葉片,該葉片的上端以比葉片末端面的寬度小的寬度一體地形成有為銳角的尖銳突條,并且在中間部位處,在葉片的旋轉(zhuǎn)方向前側(cè)的末端面形成有退讓槽部,使尖銳突條熔融而將前板(護罩)焊接于葉片(參照專利文獻I)。
[0003]根據(jù)該專利文獻I的技術(shù),設(shè)置退讓槽部而不會產(chǎn)生焊接所導致的毛刺,能夠在完成時完全除去整個葉片上的焊接毛刺,因此能夠提尚生廣率(制造效率)和廣品品質(zhì)。
[0004]另外,公開有這樣的技術(shù):利用接合部將護罩和與該護罩對置的葉片接合在一起,該接合部由在葉片的后緣部和前緣部或中央部設(shè)置的水平平坦部、以及設(shè)在水平平坦部彼此之間的傾斜平坦部構(gòu)成(參照專利文獻2)。
[0005]根據(jù)該專利文獻2的技術(shù),護罩和葉片通過水平平坦部和傾斜平坦部被接合在一起,在互相抵接時能夠正確地沒有間隙地密接,該部分被正確地高頻焊接而能夠確保充分的焊接強度。
[0006]在先技術(shù)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10-236495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9-257132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1]可是,專利文獻I的技術(shù)在葉片的形狀簡單的情況下有效,另一方面,在葉片的形狀復雜的情況下,需要使護罩追隨葉片的形狀。在葉片的形狀復雜的情況下,要求使護罩追隨葉片的形狀的高精度,生產(chǎn)率惡化。另外,如果護罩沒有追隨葉片的形狀,則會在護罩與葉片之間產(chǎn)生間隙,焊接變?nèi)酰瑥亩鴮е陆雍喜环€(wěn)定。
[0012]另外,在專利文獻2的技術(shù)中,通過由水平平坦部和傾斜平坦部構(gòu)成的接合部使得接合部分變得簡單,因此是對葉輪的小型化有效的技術(shù),但是,水平平坦部和傾斜平坦部在整個范圍內(nèi)被接合,接合范圍較大。因此,要求使護罩和葉片的較大接合范圍的接合部相匹配的高精度,生產(chǎn)率惡化。另外,如果護罩和葉片的接合部不匹配,則會在護罩與葉片之間產(chǎn)生間隙,接合變?nèi)?,從而導致接合不穩(wěn)定。
[0013]本發(fā)明是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使葉片和護罩穩(wěn)定地接合的葉輪。
[0014]另外,作為安裝于水栗等中的葉輪,專利文獻I和2那樣的在葉片的外周側(cè)配置護罩而成的葉輪的流動損失少、效率高,但是,為了提高強度,需要將護罩牢固地固定于葉片部件。
[0015]可是,存在葉輪的葉片部件由于葉片的形狀而難以一體成型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利用兩個以上的部件構(gòu)成葉片部件。
[0016]對于由多個部件構(gòu)成葉片部件且具有護罩的葉輪,需要將構(gòu)成葉片部件的部件彼此固定,進而將葉片部件和護罩固定在一起,因此制造工序變得煩雜。
[0017]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雖然具有護罩且由多個部件構(gòu)成葉片部件但是容易制造的葉輪。
[0018]另外,在具有護罩的葉輪中,作為使葉片部件和護罩接合的方法,可以列舉出通過超聲波或熱將它們焊接的方法等??墒牵谕ㄟ^這些方法使葉片部件和護罩接合的情況下,葉輪的強度高,但葉輪的制造變得煩雜,制造成本也升高。
[0019]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強度足夠高且容易制造的、具有護罩的葉輪。
[0020]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0021](I) —種葉輪(例如,后述的葉輪I),其具備:多個葉片(例如,后述的葉片23),它們被配置于主板(例如,后述的基座21);和護罩(例如,后述的護罩3),其被配置成夾著所述葉片與所述主板對置,且具有彎曲形狀,其特征在于,所述護罩在外周部具有平坦部(例如,后述的平坦部33),所述葉片的外周端部(例如,后述的平坦面24)與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接入口 ο
[0022]根據(jù)(I)的發(fā)明,葉片的外周端部和護罩的平坦部接合在一起。
[0023]由于只是像這樣將葉片的外周端部和護罩的平坦部接合在一起,因此,外周端部和平坦部是簡單的形狀,且構(gòu)成為狹小的接合范圍。因此,不會為了對準葉片的外周端部與護罩的平坦部的狹小的接合范圍而要求高精度,生產(chǎn)率良好。另外,葉片的外周端部和護罩的平坦部容易對準,在葉片的外周端部與護罩的平坦部之間不產(chǎn)生間隙,接合變得牢固。因此,能夠使葉片和護罩穩(wěn)定地接合。
[0024](2)根據(jù)(I)所述的葉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葉片的所述外周端部設(shè)有突起(例如,后述的突起25),并且在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設(shè)有貫通孔(例如,后述的貫通孔34),在將所述突起貫穿插入所述貫通孔后,通過使所述突起的末端(例如,后述的熱鉚接部26)變形為比所述貫通孔的開口直徑(例如,后述的開口直徑02)大的直徑,從而將所述葉片的所述外周端部與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接合。
[0025]根據(jù)(2)的發(fā)明,在將突起貫穿插入貫通孔后,通過使突起的末端變形為比貫通孔的開口直徑大的直徑,將葉片的外周端部與護罩的平坦部接合。
[0026]由于像這樣在使突起貫穿插入貫通孔后,使突起的末端變形為比貫通孔的開口直徑大的直徑,因此,變形的突起的末端卡定于貫通孔,能夠使葉片的外周端部和護罩的平坦部僅在突起的部位處牢固地接合。
[0027](3)根據(jù)(2)所述的葉輪,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設(shè)置有圍繞所述貫通孔的周圍的凹部(例如,后述的凹部35)。
[0028]根據(jù)(3)的發(fā)明,在護罩的平坦部設(shè)有圍繞貫通孔的周圍的凹部。
[0029]通過像這樣在護罩的平坦部上設(shè)置圍繞貫通孔的周圍的凹部,變形為比貫通孔的開口直徑大的直徑的關(guān)起的末端被凹部圍繞。因此,能夠?qū)⒆冃魏蟮年P(guān)起的末端收納于凹部內(nèi),變形后的突起的末端不會阻礙在葉輪中流通的流體的流動,能夠提高葉輪的性能。
[0030](4)根據(jù)(3)所述的葉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的寬度方向(例如,后述的長邊25a)沿著所述葉片所延伸的曲線相對于圓周方向傾斜,所述凹部的寬度方向(例如,后述的長邊35a)沿著所述圓周方向,在將所述突起貫穿插入所述貫通孔后,以使所述突起的末端的寬度方向沿著所述圓周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突起的末端變形。
[0031]根據(jù)(4)的發(fā)明,在將突起貫穿插入貫通孔后,以使突起的末端的寬度方向沿著圓周方向的方式使突起的末端變形。
[0032]在像這樣將突起貫穿插入貫通孔中之后,通過以突起的末端的寬度方向沿著圓周方向的方式使突起的末端變形,由此,即使護罩的平坦部狹小,也能夠確保變形了的突起的末端卡定于貫通孔的較大的接觸面積。因此,變形后的突起的末端被可靠地卡定于貫通孔,能夠使葉片的外周端部和護罩的平坦部在突起的部位處更加牢固地接合。
[0033](5)—種葉輪(例如,后述的葉輪61、61々、618、610,其具備:葉片部件(例如,后述的葉片部件62、62々、628、620,其具有基座(例如,后述的基座621、62^、6218、6210和配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多個葉片(例如,后述的葉片622、622々、6228、6220;和筒狀的護罩(例如,后述的護罩63、634、638、630,其被配置成夾著所述葉片與所述基座對置,并且覆蓋所述葉片,其中,所述葉片部件包括:第I葉片部件(例如,后述的第I葉片部件623、623A、623B、623C),其配置在所述護罩側(cè)且構(gòu)成所述葉片的一部分;和第2葉片部件(例如,后述的第2葉片部件624、6244、6248、6240,其固定于所述護罩,與所述護罩一起夾持所述第1葉片部件,并構(gòu)成所述葉片的其它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0034]在(5)的發(fā)明中,在具備護罩且葉片部件包含第I葉片部件和第2葉片部件的葉輪中,第2葉片部件與護罩一起夾持第I葉片部件。
[0035]由此,無需將第I葉片部件和第2葉片部件接合。因此,能夠容易地制造葉輪。
[0036](6)根據(jù)(5)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第I葉片部件具有向所述護罩側(cè)突出的突出部(例如,后述的突出部6234、6234A),所述護罩具有形成于其內(nèi)側(cè)且與所述突出部卡合的凹部(例如,后述的凹部634、634A)。
[0037]在(6)的發(fā)明中,第I葉片部件具有向護罩側(cè)突出的突出部,護罩具有凹部。而且,突出部卡合于凹部。
[0038]由此,在制造葉輪時,能夠容易地進行第I葉片部件的定位。另外,第2葉片部件和護罩能夠更穩(wěn)定地夾持第I葉片部件。
[0039](7)根據(jù)(6)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突出部形成為環(huán)狀。
[0040]在(7)的發(fā)明中,使突出部234形成為環(huán)狀。
[0041]由此,在制造葉輪時,能夠更加容易地進行第I葉片部件的定位。
[0042](8)根據(jù)(5)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護罩具有在所述基座側(cè)的端部的周緣處形成的凸緣部(例如,后述的凸緣部632、632六、6328、6320,該凸緣部的所述基座側(cè)的面為平面狀,
[0043]所述第2葉片部件具有與所述凸緣部面接觸的平坦部。
[0044]在(8)的發(fā)明中,護罩具有在基座側(cè)的端部的周緣處形成的凸緣部,該凸緣部的基座側(cè)的面為平面狀。另外,第2葉片部件具有與凸緣部面接觸的平坦部。
[0045]由此,在制造葉輪時,通過使凸緣部的基座側(cè)的面與平坦部接觸,能夠容易地進行第2葉片部件的定位。
[0046](9)根據(jù)(5)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第I葉片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護罩側(cè)的第I卡合部(例如,后述的第I卡合部6235B、6235C),所述第2葉片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護罩側(cè)的第2卡合部(例如,后述的第2卡合部6243B、6243C),所述護罩具有與所述第I卡合部和所述第2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例如,后述的被卡合部633B、633C)。
[0047]在(9)的發(fā)明中,第I葉片部件和第2葉片部件分別具有形成于護罩側(cè)的第I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護罩具有與第I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0048]由此,在制造葉輪時,能夠容易地進行護罩相對于葉片部件(第I葉片部件和第2葉片部件)的定位。
[0049](10)根據(jù)(9)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第I卡合部和所述第2卡合部彼此相鄰。
[0050]在(10)的發(fā)明中,使第I卡合部和第2卡合部彼此相鄰。
[0051]由此,通過I個被卡合部能夠使第I葉片部件、第2葉片部件和護罩這3個部件一體化,因此葉輪的制造變得更加容易。
[0052](11)一種葉輪(例如,后述的葉輪71),其具備:基座(例如,后述的基座721);多個葉片(例如,后述的葉片722),它們配置在所述基座上;以及筒狀的護罩(例如,后述的護罩73),其被配置成夾著所述葉片與所述基座對置,且覆蓋所述葉片,在所述護罩與所述基座之間形成有由所述多個葉片劃分出的流路(例如,后述的流路74),所述護罩具有護罩主體部(例如,后述的護罩主體部731)和連接部(例如,后述的連接部732),所述連接部從所述護罩主體部的所述基座側(cè)的端部跨越所述流路向所述基座側(cè)伸出,且與所述基座卡合。
[0053]在(11)的發(fā)明中,在具備護罩的葉輪中,護罩具有多個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從護罩主體部的基座側(cè)的端部跨越形成于護罩和基座之間的流路向基座側(cè)伸出,且卡合于基座。
[0054]由此,僅通過使連接部卡合于基座就能夠?qū)⒆o罩和葉片部件結(jié)合,因此葉輪的制造變得容易。另外,由于連接部跨越流路,因此能夠形成為充分的長度。因此,能夠使連接部在卡合于基座時彈性變形而彎曲,從而也能夠防止護罩破損。
[0055](12)根據(jù)(11)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連接部被配置在所述葉片的向外周側(cè)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由此構(gòu)成所述葉片的一部分。
[0056]在(12)的發(fā)明中,將連接部配置在葉片的向外周側(cè)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
[0057]由此,連接部不會妨礙在葉輪中流通的流體,因此能夠提高使用葉輪時的效率。
[0058](13)根據(jù)(12)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連接部的從外周側(cè)觀察的厚度與所述葉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所述葉片的厚度小。
[0059]在(13)的發(fā)明中,使連接部的從外周側(cè)觀察的厚度與葉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葉片的厚度小。
[0060]由此,連接部沒有伸出至流路中,不會妨礙在葉輪中流通的流體,因此能夠更加提高使用葉輪時的效率。
[0061](14)根據(jù)(12)或(13)所述的葉輪,其中,所述連接部被配置成對應于所述多個葉片中的所有葉片。
[0062 ]在(14)的發(fā)明中,對應于多個葉片中的所有葉片配置有連接部。
[0063]由此,能夠使施加于連接部的力分散,因此能夠提高葉輪的強度。
[0064](15)根據(jù)(11)至(1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葉輪,所述連接部在末端具有卡定于所述基座的爪部(例如,后述的爪部7321)。
[0065]在(15)的發(fā)明中,連接部在末端具有卡定于基座的爪部。
[0066]由此,能夠更容易地使護罩和葉片部件結(jié)合。另外,護罩難以從葉片部件脫落,葉輪的強度變得更高。
[0067]發(fā)明效果
[0068]根據(jù)(I)?(4)的發(fā)明,能夠提供可將葉片和護罩穩(wěn)定地接合的葉輪。
[0069]根據(jù)(5)?(10)的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雖然具有護罩且由多個部件構(gòu)成葉片部件但是容易制造的葉輪。
[0070]根據(jù)(11)?(15)的發(fā)明,能夠提供強度足夠高且容易制造的具有護罩的葉輪。
【附圖說明】
[0071]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
[0072]圖2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剖視圖,(a)是整體圖,(b)是重要部位放大圖。
[0073]圖3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片組件的圖,(a)是主視圖,(b)是俯視圖,(C)是立體圖。
[0074]圖4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護罩的圖,(a)是主視圖,(b)是俯視圖,(c)是立體圖。
[0075]圖5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接合前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76]圖6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接合作業(yè)的立體圖。
[0077]圖7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接合部分的立體圖,(a)表示接合部分之前的狀態(tài),(b)表不接合部分的接合時的狀態(tài)。
[0078]圖8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接合前后的俯視圖,(a)表示接合前狀態(tài),(b)表示接合后狀態(tài)。
[0079]圖9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被接合在一起的突起和貫通孔的俯視圖,(a)示出了接合前狀態(tài),(b)示出了接合后狀態(tài)。
[0080]圖10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被接合在一起的突起和貫通孔的立體圖,(a)示出了接合前狀態(tài),(b)示出了接合后狀態(tài)。
[0081]圖11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的被接合在一起的突起和貫通孔的剖視圖,(a)示出了接合前狀態(tài),(b)示出了接合后狀態(tài)。
[0082]圖1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
[0083]圖13是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的剖視圖。
[0084]圖14是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的剖視圖,并且是圖13的重要部位放大圖。
[0085]圖15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的護罩的圖,(a)是仰視圖,(b)是從底面(后表面)側(cè)觀察的立體圖。
[0086]圖16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第I葉片部件的圖,(a)是俯視圖,(b)是側(cè)視圖,(C)是仰視圖。
[0087]圖17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葉輪的第I葉片部件的圖,(a)是俯視圖,(b)是側(cè)視圖,(C)是仰視圖。
[0088]圖1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
[0089]圖19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并且是圖18的重要部位放大圖。
[0090]圖20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葉輪的立體圖。
[0091]圖21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葉輪的立體圖,并且是圖20的重要部位放大圖。
[0092]圖2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
[0093]圖23是示出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并且是圖22的重要部位放大圖。
[0094]圖24是示出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并且是從后表面?zhèn)扔^察的立體圖。
[0095]圖25是示出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的立體圖,并且是圖24的重要部位放大圖。
[0096]圖26是示出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的剖視圖,并且是沿圖25中的A-A線的放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97]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
[0098]【第I實施方式】
[0099]首先,對葉輪I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
[0100]圖1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立體圖。
[0101 ]圖2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剖視圖,(a)是整體圖,(b)是重要部位放大圖。
[0102]圖3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片組件2的圖,(a)是主視圖,(b)是俯視圖,(C)是立體圖。
[0103]圖4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護罩3的圖,(a)是主視圖,(b)是俯視圖,(c)是立體圖。
[0104]葉輪I例如用于壓縮機或水栗等。葉輪I被配置在使流體流通的管狀部件內(nèi),借助馬達的驅(qū)動而旋轉(zhuǎn)從而對流體加壓。
[0105]如圖1所示,流體如圖示箭頭A那樣從多個葉片23的前表面中央側(cè)流入葉輪I,流入的流體被借助馬達的驅(qū)動而旋轉(zhuǎn)的多個葉片23加壓,被加壓的流體如圖示箭頭B那樣從葉輪I的外周部呈放射狀排出。
[0106]如圖1、圖2所示,葉輪I具備葉片組件2和護罩3。在葉輪I中,使護罩3與葉片組件2結(jié)合,護罩3覆蓋多個葉片23的外周側(cè)。
[0107]如圖3所示,葉片組件2具有:基座21,其配置在后表面;軸部22,其固定于基座21,且從基座21的前表面中央側(cè)向前方突出;以及多個葉片23,它們配置于基座21,從軸部22的外周面向側(cè)方伸出。
[0108]在葉片組件2中,在從軸向前方觀察時,前后連結(jié)地配設(shè)有多個葉片23。具體來說,從軸向前方觀察,作為葉片23的前方側(cè)的大約一半的近前葉片23a出現(xiàn)在前方,作為葉片23的后方側(cè)的大約一半的里側(cè)葉片23b隱藏在相鄰的近前葉片23a的背后。
[0109]并且,該葉片組件2的形狀是無法通過一體模具一次對葉片組件2單體進行起模的形狀。
[0110]多個葉片23分別連結(jié)有近前葉片23a和里側(cè)葉片23b,且分別描畫出使葉片面23f一邊扭轉(zhuǎn)一邊從軸部22起相對于葉輪I的圓周方向傾斜的螺旋狀的曲線,從而向外周伸出。
[0111]近前葉片23a使葉片面23f朝向前方,在葉片面23f上承受流體。里側(cè)葉片23b的與近前葉片23a連續(xù)的葉片面23f越是靠近外徑就越是相對于前方垂直地立起設(shè)置。因此,關(guān)于里側(cè)葉片23b,越是靠近外徑,其葉片緣23e就越朝向前方。里側(cè)葉片23b在使葉片緣23e朝向前方的外周端部具有相對于前方垂直的平坦面24。
[0112]在多個葉片23上分別設(shè)有突起25。突起25在里側(cè)葉片23b的外周端部的平坦面24處的葉片緣23e上筆直地向前方突出。
[0113]突起25形成為使一對對置邊沿著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的、截面為四邊形狀的四棱柱狀。突起25的在截面上形成的4個角部中的、內(nèi)側(cè)的2個角部形成為呈圓弧狀的R形狀,夕卜側(cè)的2個角部形成為直角形狀。
[0114]突起25的沿著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相對于葉輪I的圓周方向傾斜的長邊25a,與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垂直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比長邊25a短的短邊25b。
[0115]突起25在相距里側(cè)葉片23b的平坦面24處的葉片緣23e的端部具有富余的外側(cè)的根部形成有裙部25c,且突起25具有較粗的根部(參照圖11)。
[0116]在此,突起25具有在葉輪I完成時使前方的末端變形的熱鉚接部26。
[0117]在熱鉚接部26的背面構(gòu)成有供護罩3卡定的卡定面26c(圖11參照)。
[0118]熱鉚接部26形成為使一對對置邊沿著葉輪I的圓周方向的四邊形狀的截面(參照圖 11)。
[0119]葉片組件2具有第I葉片部件2a和第2葉片部件2b,從而被分割構(gòu)成為2部件。如圖2的(a)所示,以與軸向大致垂直的分割面分割整個葉片組件2。以在從軸向前方觀察時各葉片23被分割成近前葉片23a和里側(cè)葉片23b的方式,利用大致沿著半徑方向的分割線將各葉片23分成2部分。
[0120]近前葉片23a從軸部22的外周面向側(cè)方伸出。里側(cè)葉片23b從基座21的前表面向前方伸出。與此相伴,在基座21和軸部22上形成有連結(jié)基座21和軸部22的凹凸等。另外,在基座21上,在軸部22的周圍散布地形成有多個焊接棒28。在軸部22上形成有被多個焊接棒28分別貫穿插入的多個焊接孔27。
[0121]在第I葉片部件2a中,一體地構(gòu)成有軸部22和多個近前葉片23a,所述軸部22在中心部具有軸孔,所述近前葉片23a從軸部22的外周面向側(cè)方伸出。多個近前葉片23a在從軸向前方觀察時不互相重合。
[0122]關(guān)于第I葉片部件2a,由于多個近前葉片23a在從軸向前方觀察時不互相重疊,因此能夠使用由上模和下模構(gòu)成的模具進行成型。
[0123]例如,準備在上模與下模的邊界區(qū)域具有與第I葉片部件2a相當?shù)男颓坏哪>?。模具的分型線形成于近前葉片23a的端面。型腔在軸部22處具有與第2葉片部件2b的多個焊接棒28相同的形狀的部分。
[0124]在第2葉片部件2b中,一體地構(gòu)成有基座21和多個里側(cè)葉片23b,所述基座21在中央部具有使軸部22結(jié)合的凹凸,所述里側(cè)葉片23b從基座21的前表面向前方伸出。多個里側(cè)葉片23b在從軸向前方觀察時不互相重合。
[0125]關(guān)于第2葉片部件2b,由于多個里側(cè)葉片23b和基座21在從軸向前方觀察時互相重合,因此可以準備如下這樣的模具成型,該模具由上模、下模、以及被上模和下模夾住的被在圓周方向上分割的多個滑動件(嵌套模具)構(gòu)成。
[0126]例如,準備在上模、下模以及滑動件的邊界區(qū)域具有與第2葉片部件2b相當?shù)男颓坏哪>摺D>叩姆中途€形成于基座21的一部分和里側(cè)葉片23b的端面上。型腔具有與用于在基座21上貫穿插入第2葉片部件2b的多個焊接棒28的多個焊接孔27相同的形狀的部分。
[0127]使用該模具,對所希望的塑料材料進行注塑成型。在成型后,將模具的多個滑動件從上模與下模之間呈放射狀起模,然后,將上模向上方起模并將下模向下方起模,由此能夠沒有障礙地對第2葉片部件2b脫模。
[0128]第I葉片部件2a和第2葉片部件2b通過如下方式結(jié)合:對準相位,將多個焊接棒28分別貫穿插入多個焊接孔27中,并對多個焊接棒28的末端進行超音波焊接。其結(jié)果是,多個近前葉片23a和多個里側(cè)葉片23b夾著分割線彼此相鄰,并且平滑地連續(xù)。由此,能夠得到使第I葉片部件2a和第2葉片部件2b—體化而成的葉片組件2。
[0129]并且,為了使多個近前葉片23a和多個里側(cè)葉片23b平滑地連續(xù),也可以構(gòu)成為在分割線的區(qū)域分別使突狀部互相重合。由此,在分割線的區(qū)域未形成微小的間隙,流體的流動不會受到影響,不會妨礙葉輪I的效率。
[0130]如圖4所示,護罩3具有:軸心的圓筒部31,其在前表面沿著流體的流通方向;彎曲圓筒形狀的彎曲部32,其從圓筒部31起一邊對應于多個葉片23的形狀沿葉片緣23e彎曲一邊向后方擴徑;以及圓環(huán)狀的平坦部33,其在彎曲部32的外周部形成與前方垂直的表面和背面。
[0131]護罩3的圓筒部31、彎曲部32和平坦部33以幾乎相同的厚度連續(xù)。護罩3被配置成夾著多個葉片23與葉片組件2的基座21對置。
[0132]如圖2的(a)、圖2的(b)所示,表現(xiàn)為護罩3的前表面的表面3f相對于管狀部件的內(nèi)周面具有微小的間隙。如圖2的(b)所示,護罩3的與葉片組件2對置的背面3b相對于最接近的多個葉片23的葉片緣23e具有微小的間隙。
[0133]如圖4所示,在護罩3的平坦部33上設(shè)有多個貫通孔34。在多個貫通孔34中分別貫穿插入有分別形成于多個葉片23的突起25。
[0134]貫通孔34以能夠供突起25貫穿插入的方式沿著前方具有筆直的軸線,并且相對于突起25隔著微小間隙,是比突起25大徑的形狀。
[0135]貫通孔34形成為在突起25貫穿插入的狀態(tài)下與四棱柱狀的突起25對應的截面為四邊形狀的空間,所述突起25的一對對置邊沿著葉片組件2的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貫通孔34的在截面上形成的4個角落部中的、內(nèi)側(cè)的2個角落部形成為呈圓弧狀的R形狀,外側(cè)的2個角落部形成為直角形狀。
[0136]與突起25相同,貫通孔34的沿著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相對于葉輪I的圓周方向傾斜的長邊34a,與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垂直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比長邊34a短的短邊34b。
[0137]貫通孔34以能夠收納突起25的裙部25c的方式對應于突起25的形狀使背面?zhèn)鹊拈_口直徑01構(gòu)成得比前表面?zhèn)鹊拈_口直徑02大(參照圖11)。
[0138]在葉輪I完成時,貫通孔34將形成在前表面?zhèn)鹊耐黄?5的熱鉚接部26卡定,從而將葉片組件2與護罩3接合。
[0139]在護罩3的平坦部33上設(shè)有圍繞貫通孔34的周圍的凹部35。
[0140]凹部35形成于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前表面?zhèn)缺砻?,在該前表面?zhèn)缺砻嫔?,貫穿插入貫通?4中的突起25的末端突出。
[0141]凹部35形成為使一對對置邊沿著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圓周方向的四邊形狀的截面。
[0142]凹部35的在截面上形成的4個角落部中的所有角落部都形成為直角形狀。
[0143]凹部35的沿著葉輪I的圓周方向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長邊3 5a,沿著葉輪I的徑向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比長邊35a短的短邊35b。
[0144]凹部35具有相對于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前表面?zhèn)缺砻婢鶆虻睾笸纫患壍纳疃?。該凹?5的深度能夠收納在葉輪I完成時形成于前表面?zhèn)鹊耐黄?5的熱鉚接部26,不使熱鉚接部26從護罩3的平坦部33突出(參照圖11)。
[0145]接下來,對葉輪I的葉片組件2與護罩3的接合進行說明。
[0146]接合葉片組件2和護罩3的方法為:在將多個突起25分別貫穿插入多個貫通孔34后,以使突起25的末端的長邊25a沿著葉輪I的圓周方向的方式使突起25的末端變形為比貫通孔34的前表面?zhèn)鹊拈_口直徑02大的直徑,由此將多個葉片23各自的平坦面24與護罩3的平坦部33接合起來。
[0147]第I,將多個突起25分別貫穿插入多個貫通孔34中。
[0148]圖5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接合前狀態(tài)的立體圖。
[0149]如圖5所示,將多個突起25分別貫穿插入多個貫通孔34,葉片組件2和護罩3成為接合前狀態(tài)。
[0150]在使突起25貫穿插入貫通孔34中時,由于突起25和貫通孔34的內(nèi)側(cè)的2個角部和角落部是R形狀,因此,能夠一邊使葉片23向內(nèi)徑側(cè)撓曲一邊將突起25的內(nèi)側(cè)的2個角部沒有卡掛地順暢地插入貫通孔34中。
[0151]第2,使貫穿插入貫通孔34中的突起25的末端熔解而進行熱鉚接。
[0152]圖6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接合作業(yè)的立體圖。
[0153]如圖6所示,通過利用熱鉚接裝置4使突起25的末端熔解的熱鉚接來形成熱鉚接部26,將葉輪I的葉片組件2和護罩3接合在一起。在由熔解的突起25的末端所形成的熱鉚接部26構(gòu)成有相對于貫通孔34卡定的卡定面26c。
[0154]另外,當護罩3的平坦部33被熱鉚接裝置4從前方按壓時,平坦部33的背面和里側(cè)葉片23b的平坦面24沒有間隙地接觸,在該狀態(tài)下形成熱鉚接部26。
[0155]在此,熱鉚接裝置4具備:加熱模41,其是收納在護罩3的凹部35內(nèi)的形狀,且利用被加熱而熔解的突起25的末端形成熱鉚接部26;滑動軸42,其支承加熱模41并如圖示箭頭C那樣從葉輪I的前方即上方朝向下方筆直地滑動;以及絕緣部43,其被固定于滑動軸42,防止來自加熱模41的傳熱。
[0156]另外,熱鉚接裝置4具有旋轉(zhuǎn)臺44,該旋轉(zhuǎn)臺44使突起25位于供加熱模41如圖示箭頭C那樣筆直地向下方(從葉輪I的前方向后方)滑動來實施熱鉚接的熱鉚接位置,并保持接合前狀態(tài)的葉輪I。當一處部位的熱鉚接完成后,旋轉(zhuǎn)臺44使所設(shè)置的接合前狀態(tài)的葉輪I旋轉(zhuǎn),使與完成了熱鉚接的突起25相鄰的突起25位于熱鉚接位置,以便能夠?qū)嵤┫乱粺徙T接。
[0157]在此,對葉輪I的葉片組件2與護罩3的接合進行說明。
[0158]圖7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接合部分的立體圖,(a)表示接合部分之前的狀態(tài),(b)表不接合部分的接合時的狀態(tài)。
[0159]如圖7的(a)所示,在熱鉚接裝置4的加熱模41上形成有型腔凹部45,該型腔凹部45與設(shè)在旋轉(zhuǎn)臺44上的葉輪I對置且向下方開口,并且與熱鉚接部26—致。型腔凹部45是比貫通孔34的前表面?zhèn)鹊拈_口直徑02大的直徑,并且與護罩3的凹部35相同,形成為使一對對置邊沿著葉輪I的圓周方向的四邊形狀的截面的空間。
[0160]型腔凹部45的在截面上形成的4個角落部中的所有角落部都形成為直角形狀。
[0161]型腔凹部45的沿著葉輪I的圓周方向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長邊45a,沿著葉輪I的徑向的一對對置邊構(gòu)成為比長邊45a短的短邊45b。
[0162]S卩,設(shè)置在旋轉(zhuǎn)臺44上的接合前狀態(tài)的葉輪I所具有的突起25的末端的長邊25a(相對于葉輪I的圓周方向傾斜)、和熱鉚接裝置4的加熱模41所具有的型腔凹部45的長邊45a(與葉輪I的圓周方向一致)具有不同的角度Θ。
[0163]如圖7的(b)所示,在熱鉚接中,不使被加熱為高溫的加熱模41旋轉(zhuǎn)地使滑動軸42如圖示箭頭C那樣筆直地向下方滑動。由此,將型腔凹部45按壓至突起25的末端,使突起25的末端熔解而使熱鉚接部26如加熱模41的型腔凹部45的形狀那樣形成于凹部35內(nèi)。加熱模41將平坦部33收納于凹部35內(nèi)按壓,因此,平坦面24和平坦部33沒有間隙地接觸,在該狀態(tài)下形成的熱鉚接部26防止了平坦部33從平坦面24上浮。
[0164]加熱模41一邊使突起25的末端熔解一邊如圖示箭頭C那樣被筆直地按壓于罩3的平坦部33的凹部35內(nèi)。突起25的末端熔解而成的熔解物在加熱模41的型腔凹部45內(nèi)大致均等地分散在突起25的周圍。并且,即使在突起25與貫通孔34之間產(chǎn)生微小間隙,型腔凹部45內(nèi)的熔解物也會在被壓入該間隙中而將間隙的表層部分掩埋的同時形成于熱鉚接部26(參照圖11)。由于加熱模41的型腔凹部45收納突起25的末端的整周方向,因此,即使突起25與貫通孔34之間的微小間隙產(chǎn)生于周向上的不確定的一部處,型腔凹部45內(nèi)的熔解物無論處于周向上的哪處部分都會被壓入間隙中而掩埋間隙的表層。另外,型腔凹部45內(nèi)的熔解物由于大致均等地分散在突起25的周圍而繞到突起25與貫通孔34的接觸部分附近,在埋入微小間隙中的熔解物與接觸部分之間沒有出現(xiàn)隙間,突起25與貫通孔34之間被熔解物26d掩埋。因此,葉片組件2與護罩3的接合不會松動而變得牢固。
[0165]進而,對對葉輪I的葉片組件2與護罩3的接合具體地進行說明。
[0166]圖8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接合前后的俯視圖,(a)表示接合前狀態(tài),(b)表示接合后狀態(tài)。
[0167]圖9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被接合在一起的突起25和貫通孔34的俯視圖,(a)示出了接合前狀態(tài),(b)示出了接合后狀態(tài)。
[0168]圖10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被接合在一起的突起25和貫通孔34的立體,(a)示出了接合前狀態(tài),(b)示出了接合后狀態(tài)。
[0169]圖11是示出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的被接合在一起的突起25和貫通孔34的剖視圖,(a)示出了接合前狀態(tài),(b)示出了接合后狀態(tài)。
[0170]如圖8的(a)、圖9的(a)、圖10的(a)、圖11的(a)所示,接合前的突起25的末端的長邊25a沿著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短邊25b與葉片23所延伸的曲線垂直。
[0171]如圖11的(a)所示,接合前的突起25的末端比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tl的量。
[0172]突起25具有裙部25c,所述裙部25c形成在相距里側(cè)葉片23b的平坦面24處的葉片緣23e的端部具有富余的外側(cè)的根部。貫通孔34以能夠收納突起25的裙部25c的方式對應于突起25的形狀使背面?zhèn)鹊拈_口直徑01構(gòu)成得比前表面?zhèn)鹊拈_口直徑02大。
[0173]如圖8的(b)、圖9的(b)、圖10的(b)、圖11的(b)所示,關(guān)于使突起25的末端熔解而形成的接合后的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其長邊26a沿著葉輪I的圓周方向,短邊26b沿著葉輪I的徑向。
[0174]即,接合前狀態(tài)的葉輪I所具有的突起25的末端的長邊25a(相對于葉輪I的圓周方向斜)、和熱鉚接部26的長邊26a(與葉輪I的圓周方向一致)具有不同的角度Θ (圖7的(a)所示的角度)。
[0175]熱鉚接部26具有使形成于護罩3的平坦部33上的凹部35向中心側(cè)小一圈的相似形狀。
[0176]熱鉚接部26的直徑比貫通孔34的前表面?zhèn)鹊拈_口直徑02大。在熱鉚接部26的背面?zhèn)刃纬捎信c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凹部35的表面接觸的卡定面26c。
[0177]熱鉚接部26是相對于貫穿插入貫通孔34內(nèi)部的突起25的直徑整周擴大的大徑,形成于背面的卡定面26c具有與凹部35的表面接觸的較大接觸面積,防脫落效果高。
[0178]熱鉚接部26的長邊26a相對于葉輪I的圓周方向一致,熱鉚接部26是相對于突起25的直徑整周擴大的大徑。因此,即使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徑向?qū)挾泉M小,熱鉚接部26也能夠沒有障礙地形成在長邊35a相對于葉輪I的圓周方向一致且短邊35b相對于葉輪I的徑向一致的凹部35內(nèi)。
[0179]如圖11的(b)所示,使突起25的末端熔解而形成的接合后的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被收納于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前表面的凹部35中,從而比凹部35向后方后退(沒有比護罩3的平坦部33的前表面向前方突出t2的量)。
[0180]相對于在突起25與貫通孔34之間產(chǎn)生的微小間隙,熱鉚接部26能夠?qū)⑷劢馕?6d壓入該間隙而掩埋該間隙的表層部分。
[0181]根據(jù)第I實施方式的葉輪I,起到了以下效果。
[0182](I)能夠?qū)⑷~片23的平坦面24和護罩3的平坦部33接合在一起。
[0183]由于只是像這樣將葉片23的平坦面24和護罩3的平坦部33接合在一起,因此,平坦面24和平坦部33是簡單的平坦形狀,且構(gòu)成為狹小的接合范圍。因此,不會為了對準葉片23的平坦面24與護罩3的平坦部33的狹小的接合范圍而要求高精度,生產(chǎn)率良好。另外,葉片23的平坦面24和護罩3的平坦部33容易對準,在葉片23的平坦面24與護罩3的平坦部33之間不產(chǎn)生間隙,接合變得牢固。因此,能夠使葉片23和護罩3穩(wěn)定地接合。
[0184](2)在使突起25貫穿插入貫通孔34中后,通過使突起25的末端變形為比貫通孔34的開口直徑02大的直徑,將葉片23的平坦面24和護罩3的平坦部33接合在一起。
[0185]由于像這樣在使突起25貫穿插入貫通孔34中之后,使突起25的末端變形為比貫通孔34的開口直徑02大的直徑,因此,變形的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卡定于貫通孔34,能夠使葉片23的平坦面24和護罩3的平坦部33僅在突起25的部位處牢固地接合。
[0186](3)在護罩3的平坦部33上設(shè)置有圍繞貫通孔34的周圍的凹部35。
[0187]通過像這樣在護罩3的平坦部33上設(shè)置圍繞貫通孔34的周圍的凹部35,變形為比貫通孔34的開口直徑02大的直徑的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被凹部35圍繞。因此,能夠?qū)⒆冃魏蟮耐黄?5的熱鉚接部26收納于凹部35內(nèi),變形后的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不會阻礙在葉輪I中流通的流體的流動,能夠提高葉輪I的性能。
[0188](4)在將突起25貫穿插入貫通孔34中之后,以使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的長邊26a沿著圓周方向的方式使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變形。
[0189]在像這樣將突起25貫穿插入貫通孔34中之后,通過以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的長邊26a沿著圓周方向的方式使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變形,由此,即使護罩3的平坦部33狹小,也能夠確保變形了的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卡定于貫通孔34的較大的接觸面積。因此,變形后的突起25的熱鉚接部26被可靠地卡定于貫通孔34,能夠使葉片23的平坦面24和護罩3的平坦部33在突起25的部位處更加牢固地接合。
[0190]并且,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方式,在能夠達成本發(fā)明的目的的范圍內(nèi)的變形、改良也包含于本發(fā)明。
[0191]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接合方法,采用了熱鉚接。但不限于此。接合方法也可以是對貫穿插入貫通孔中的突起的周圍的凹部涂覆粘接劑的方法。
[019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葉片組件是使兩個部件一體化而構(gòu)成的。但不限于此。葉片組件也可以由I個部件或2個部件以上構(gòu)成。
[0193]【第2實施方式】
[0194]對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61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
[0195]圖1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61的立體圖。圖13是葉輪61的剖視圖。圖14是葉輪61的剖視圖,并且是圖13的重要部位Rl的放大圖。
[0196]葉輪61例如用于壓縮機或水栗等。葉輪61被配置在使流體流通的管狀部件內(nèi),借助馬達的驅(qū)動而旋轉(zhuǎn)從而對流體加壓。
[0197]如圖12所示,在葉輪61中,流體從圖示箭頭X的方向流入后述的多個葉片622的前表面中央側(cè)。流入的流體被借助馬達的驅(qū)動而旋轉(zhuǎn)的多個葉片622加壓,被加壓的流體沿著圖示箭頭Y的方向、即從葉輪61的外周部呈放射狀排出。并且,本說明書中,將葉輪61的流體流入的一側(cè)(圖13的上側(cè))稱作前表面,將前側(cè)的相反側(cè)(圖13的下側(cè))稱作后表面。
[0198]如圖12所示,葉輪61具備葉片部件62和護罩63。
[0199]葉片部件62具有基座621和配置在基座621上的多個葉片622?;?21被配置于后表面?zhèn)?,且形成為前表面?zhèn)鹊闹醒氩抗某龅男螤睢H~片622被固定于基座621且向外周側(cè)伸出。
[0200]并且,該葉片部件62的形狀是無法通過一體模具一次對葉片部件62單體進行起模的形狀。
[0201]護罩63夾著葉片622與基座621對置地配置在前表面?zhèn)?。護罩63配置于多個葉片622的外周側(cè)且覆蓋葉片622。護罩63具有:形成為筒狀的主體部631;和在基座621側(cè)的端部的周緣處形成且基座621側(cè)的面為平面狀的凸緣部632。而且,主體部631具有:配置在前表面?zhèn)惹倚纬蔀閳A筒狀的圓筒部6311;和從所述圓筒部6311的后表面?zhèn)妊由熘镣咕壊?32的基端且傾斜的傾斜部6312。護罩63具有形成于凸緣部632的多個被卡合部633。為了與第2葉片部件624所具有的后述的卡合部6243卡合,被卡合部633形成為孔狀。另外,如圖14所示,護罩63具有形成于其內(nèi)側(cè)的凹部634。
[0202]圖15伸出護罩63的圖,(a)是仰視圖,(b)是從底面(后表面)側(cè)觀察的立體圖。
[0203]如圖15所示,凹部634以沿著主體部631與凸緣部632的邊界的方式在護罩63的整周的范圍內(nèi)形成。另外,如圖15所示,多個被卡合部633隔開一定的間隔形成于凸緣部632。并且,護罩63能夠通過對所希望的塑料材料進行注塑成型來獲得。
[0204]接下來,還一邊參照圖16—邊對葉片部件62詳細地進行說明。圖16是示出后述的第I葉片部件623的圖,(a)是俯視圖,(b)是側(cè)視圖,(C)是仰視圖。
[0205]如圖12和圖13所示,葉片部件62包括:配置在前表面?zhèn)取⒓醋o罩63側(cè)的第I葉片部件623;和配置在后表面?zhèn)鹊牡?葉片部件624。第I葉片部件623具有在從前表面?zhèn)扔^察葉輪61時配置在近前側(cè)的近前葉片6231,且構(gòu)成葉片622的一部分。第2葉片部件624具有在從前表面?zhèn)扔^察葉輪61時配置在比近前葉片6231靠里側(cè)的位置處的里側(cè)葉片6241,且構(gòu)成葉片622的其它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0206]多個葉片622分別描畫出由近前葉片6231和里側(cè)葉片6241構(gòu)成的、使葉片面622f一邊扭轉(zhuǎn)一邊從基座621起相對于葉輪61的圓周方向傾斜的螺旋狀的曲線,從而向外周伸出。
[0207]近前葉片6231使葉片面623f朝向前方,在葉片面623f上承受流體。里側(cè)葉片6241的與近前葉片6231連續(xù)的葉片面624f相對于前方垂直地立起設(shè)置。因此,里側(cè)葉片6241(第2葉片部件624)具有形成于葉片緣的平坦部6242。平坦部6242與凸緣部632面接觸。
[0208]多個第2葉片部件624分別具有形成于平坦部6242的卡合部6243。卡合部6243從里側(cè)葉片6241(第2葉片部件624)的平坦部6242筆直地向前表面?zhèn)韧怀?。多個卡合部6243分別被插入多個被卡合部633,從而將第2葉片部件624卡定于護罩63。插入多個被卡合部633中的多個卡合部6243使末端變形而形成鉚接部6244,從而第2葉片部件624被固定于護罩63。另外,如圖13所示,在第2葉片部件624上,在前表面?zhèn)刃纬啥鄠€棒6245。
[0209]第2葉片部件624使用準備如下這樣的模具成型,該模具由上模、下模、以及被上模和下模夾住的被在圓周方向上分割的多個滑動件(嵌套模具)構(gòu)成。例如,準備在上模、下模以及滑動件的邊界區(qū)域具有與第2葉片部件624相當?shù)男颓坏哪>?。模具的分型線形成于基座621的一部分和里側(cè)葉片6241的端部上。
[0210]使用該模具,對所希望的塑料材料進行注塑成型。在成型后,將模具的多個滑動件從上模與下模之間呈放射狀起模,然后,將上模向上方起模并將下模向下方起模,由此能夠沒有障礙地對第2葉片部件624脫模。
[0211]如圖16所示,第I葉片部件623具有形成基座621的前表面?zhèn)鹊囊徊糠值妮S部6232。在軸部6232上形成有供多個棒6245分別貫穿插入的多個孔6233。
[0212]另外,第I葉片部件623具有向護罩63側(cè)突出且形成為環(huán)狀的突出部6234。如圖14所示,突出部6234與凹部634卡合。
[0213]在第I葉片部件623中,一體地構(gòu)成有:在中心部具有軸孔的軸部6232;從軸部6232的外周面向側(cè)方伸出的多個近前葉片6231;以及突出部6234。多個近前葉片6231在從前表面?zhèn)群秃蟊砻鎮(zhèn)扔^察時不互相重合,(圖16的(a)和圖16的(C))。
[0214]這樣,由于第I葉片部件623的多個近前葉片6231在從前表面?zhèn)群秃蟊砻鎮(zhèn)扔^察時不互相重合,因此能夠使用由上模和下模構(gòu)成的模具進行成型。例如,準備在上模與下模的邊界區(qū)域具有與第I葉片部件623相當?shù)男颓坏哪>?。模具的分型線形成于近前葉片6231和突出部6234的端部。
[0215]使用該模具,對所希望的塑料材料進行注塑成型。在成型后,通過將上模向上方起模并將下模向下方起模,由此能夠沒有障礙地對第I葉片部件623脫模。
[0216]根據(jù)第2實施方式的葉輪61,起到了以下效果。
[0217](5)在第2實施方式中,具備護罩63且葉片部件62包含第I葉片部件623和第2葉片部件624的葉輪61中,第2葉片部件624與護罩63—起夾持第I葉片部件623。
[0218]由此,無需將第I葉片部件623和第2葉片部件624接合。因此,能夠容易地制造葉輪
61ο
[0219](6)在第2實施方式中,第I葉片部件623具有向護罩63側(cè)突出的突出部6234,護罩63具有凹部634。而且,突出部6234卡合于凹部634。
[0220]由此,在制造葉輪61時,能夠容易地進行第I葉片部件623的定位。另外,第2葉片部件624和護罩63能夠更穩(wěn)定地夾持第I葉片部件623。
[0221](7)在第2實施方式中,使突出部6234形成為環(huán)狀。
[0222]由此,在制造葉輪61時,能夠更容易地進行第I葉片部件623的定位。
[0223](8)在第2實施方式中,護罩63具有在基座621側(cè)的端部的周緣處形成的凸緣部632,該凸緣部632的基座621側(cè)的面為平面狀。另外,第2葉片部件624具有與凸緣部632面接觸的平坦部6242。
[0224]由此,在制造葉輪61時,通過使凸緣部632的基座621側(cè)的面與平坦部6242接觸,能夠容易地進行第2葉片部件624的定位。
[0225]并且,在第2實施方式中,第I葉片部件623所具有的突出部6234形成為環(huán)狀,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此。
[0226]例如,圖17是示出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葉輪61Α的第I葉片部件623Α的圖,(a)是俯視圖,(b)是側(cè)視圖,(c)是仰視圖。在該葉輪61A的第I葉片部件623A的說明中,對于與葉輪61(第I葉片部件623)相同的部分,在附圖中標記相同的標號并省略說明。
[0227]如圖17所示,葉輪61A的第I葉片部件623A具有向護罩63A側(cè)突出的突出部6234A。突出部6234A不是如葉輪61中的突出部6234那樣形成為環(huán)狀,而僅是在葉輪61A的周向的一部分突出,但可以與突出部6234相同地卡合于凹部634A(參照圖14)。
[0228]因此,葉輪61A也與葉輪61相同,在制造時能夠容易地進行第I葉片部件623A的定位。另外,第2葉片部件624A和護罩63A能夠更穩(wěn)定地夾持第I葉片部件623A。
[0229]【第3實施方式】
[0230]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葉輪61B進行說明。在葉輪61B的說明中,對于與葉輪61相同的部分,在附圖中標記相同的標號并省略說明。圖1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的葉輪61B的立體圖。圖19是示出葉輪61B的立體圖,并且是圖18的重要部位R2的放大圖。
[0231]葉輪61B與葉輪61主要在下述方面不同:第2葉片部件624B所具有的第2卡合部6243B(卡合部6243)的形成位置;和第I葉片部件623B具有卡合部。
[0232]葉輪61B所具有的護罩63B具有形成于主體部631B而不是凸緣部632B上的多個被卡合部633B。詳細來說,被卡合部633B形成于傾斜部6312B。被卡合部633B形成為在葉輪61B的軸向上延伸的孔狀。
[0233]第I葉片部件623B具有形成于護罩63B側(cè)的作為卡合部的多個第I卡合部6235B。第I卡合部6235B從第I葉片部件623B的外周側(cè)端部、即從近前葉片6231B的外周側(cè)的末端筆直地向前表面?zhèn)韧怀觥?br>[0234]第2葉片部件624B具有形成于護罩63B側(cè)的作為卡合部的多個第2卡合部6243B。第2卡合部6243B從第2葉片部件624B(里側(cè)葉片6241B)的前表面?zhèn)鹊哪┒斯P直地向前表面?zhèn)韧怀觥?br>[0235]第I卡合部6235B和第2卡合部6243B彼此相鄰,相鄰的第I卡合部6235B和第2卡合部6243B卡合于相同的被卡合部633B。插入被卡合部633B中的第I卡合部6235B和第2卡合部6243B使末端變形而分別形成鉚接部6236B、6244B,從而第I葉片部件623B和第2葉片部件624B被固定于護罩63B。
[0236]根據(jù)第3實施方式的葉輪61B,除了上述的效果(5)和(8)外還起到了以下效果。
[0237](9)在第3實施方式中,第I葉片部件623B和第2葉片部件624B分別具有形成于護罩63B側(cè)的第I卡合部6235B和第2卡合部6243B,護罩63B具有與第I卡合部6235B和第2卡合部6243B卡合的被卡合部633B。
[0238]由此,在制造葉輪61B時,能夠容易地進行護罩63B相對于葉片部件62B(第I葉片部件623B和第2葉片部件624B)的定位。
[0239](10)在第3實施方式中,使第I卡合部6235B和第2卡合部6243B彼此相鄰。
[0240]由此,通過I個被卡合部633B能夠使第I葉片部件623B、第2葉片部件624B和護罩63B這3個部件一體化,因此葉輪61B的制造變得更加容易。
[0241 ]并且,在第3實施方式中,使被卡合部633B形成為孔狀,但本發(fā)明不限定于此。
[0242]例如,圖20是示出第3實施方式的變形例的葉輪61C的立體圖。圖21是示出葉輪61C的立體圖,并且是圖20的重要部位R3的放大圖。在該葉輪61C的說明中,對于與葉輪61B相同的部分,在附圖中標記相同的標號并省略說明。
[0243]如圖20和圖21所示,葉輪61C所具備的護罩63C具有形成于主體部631C的多個被卡合部633C。詳細來說,被卡合部633C形成為在傾斜部6312C的內(nèi)表面?zhèn)缺磺谐扇侵鶢畹陌疾?,且沒有貫通至護罩63C的外側(cè)面。
[0244]第I葉片部件623C的多個第I卡合部6235C從第I葉片部件623C的外周側(cè)端部、即從近前葉片6231的外周側(cè)的末端突出。
[0245]第2葉片部件624C的多個第2卡合部6243C從第2葉片部件624C(里側(cè)葉片6241C)的前表面?zhèn)鹊哪┒送怀觥?br>[0246]第I卡合部6235C的前表面?zhèn)鹊拿婧偷?卡合部6243C的前表面?zhèn)鹊拿娲笾滦纬蔀楣裁?。第I卡合部6235C和第2卡合部6243C彼此相鄰,第I卡合部6235C和第2卡合部6243C的外側(cè)面形成為與被卡合部633C的內(nèi)側(cè)面對應的形狀。
[0247]卡合于被卡合部633C的第I卡合部6235C和第2卡合部6243C從護罩63C的外表面?zhèn)冉咏舨ê附訖C而被超音波焊接于被卡合部633C的內(nèi)表面。
[0248]因此,葉輪61C也與葉輪61B相同,在制造時,能夠容易地進行護罩63C的定位。另夕卜,在葉輪61C中,第I卡合部6235C和第2卡合部6243C彼此相鄰且卡合于同一個被卡合部633C,因此制造容易。
[0249]以上,對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和第3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是,當然能夠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nèi)進行各種改良和變更。
[0250]【第4實施方式】
[0251]對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71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說明。
[0252]圖22是示出本發(fā)明的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71的立體圖。圖23是示出葉輪71的立體圖,并且是圖22的重要部位Rl的放大圖。另外,圖24是示出葉輪71的立體圖,并且是從后表面?zhèn)扔^察葉輪71的立體圖。圖25是示出葉輪71的立體圖,并且是圖24的重要部位R2的放大圖。
[0253]葉輪71例如用于壓縮機或水栗等。葉輪71被配置在使流體流通的管狀部件內(nèi),借助馬達的驅(qū)動而旋轉(zhuǎn)從而對流體加壓。
[0254]如圖22所示,在葉輪71中,流體從圖示箭頭X的方向流入后述的多個葉片722的前表面中央側(cè)。流入的流體被借助馬達的驅(qū)動而旋轉(zhuǎn)的多個葉片722加壓,被加壓的流體沿著圖示箭頭Y的方向、即從葉輪71的外周部呈放射狀排出。并且,本說明書中,將葉輪71的流體流入的一側(cè)(圖22的箭頭X的基端側(cè))稱作前表面,將前側(cè)的相反側(cè)(圖22的箭頭X的末端側(cè))稱作后表面。
[0255]如圖22所示,葉輪71具備葉片部件72和護罩73。
[0256]葉片部件72由基座721和配置在基座721上的多個葉片722構(gòu)成?;?21被配置于后表面?zhèn)?,且形成為前表面?zhèn)鹊闹醒氩抗某龅男螤?。葉片722被固定于基座721且向外周側(cè)伸出。并且,該葉片部件72的形狀是無法通過一體模具一次對葉片部件72單體進行起模的形狀。
[0257]如圖24和圖25所示,在從后表面?zhèn)扔^察時,基座721形成為圓形狀。另外,為了與后述的連接部732卡合,基座721具有形成在外周端部的多個凹部7211。
[0258]葉片部件72包括:配置在前表面?zhèn)?、即護罩73側(cè)的第I葉片部件723;和配置在后表面?zhèn)鹊牡?葉片部件724。第I葉片部件723具有在從前表面?zhèn)扔^察葉輪71時配置在近前側(cè)的近前葉片7231,且構(gòu)成葉片722的一部分。第2葉片部件724具有在從前表面?zhèn)扔^察葉輪71時配置在比近前葉片7231靠里側(cè)的位置處的里側(cè)葉片7241,且構(gòu)成葉片722的其它部分的至少一部分。
[0259]多個葉片722分別描畫出由近前葉片7231和里側(cè)葉片7241構(gòu)成的、使葉片面722f一邊扭轉(zhuǎn)一邊從基座721起相對于葉輪71的圓周方向傾斜的螺旋狀的曲線,從而向外周伸出。
[0260]近前葉片7231使葉片面723f朝向前方,在葉片面723f上承受流體。里側(cè)葉片7241的與近前葉片7231連續(xù)的葉片面724f相對于前方垂直地立起設(shè)置。因此,里側(cè)葉片7241(第2葉片部件724)具有形成于葉片緣的平坦部7242。平坦部7242與凸緣部7312面接觸。
[0261]第2葉片部件724使用準備如下這樣的模具成型,該模具由上模、下模、以及被上模和下模夾住的被在圓周方向上分割的多個滑動件(嵌套模具)構(gòu)成。例如,準備在上模、下模以及滑動件的邊界區(qū)域具有與第2葉片部件724相當?shù)男颓坏哪>?。模具的分型線形成于基座721的一部分和里側(cè)葉片7241的端部上。
[0262]使用該模具,對所希望的塑料材料進行注塑成型。在成型后,將模具的多個滑動件從上模與下模之間呈放射狀起模,然后,將上模向上方起模并將下模向下方起模,由此能夠沒有障礙地對第2葉片部件724脫模。
[0263]如圖22所示,第I葉片部件723具有形成基座721的前表面?zhèn)鹊囊徊糠值妮S部7232。在第I葉片部件723中,一體地構(gòu)成有軸部7232和多個近前葉片7231,所述軸部7232在中心部具有軸孔,所述近前葉片7231軸部7232的外周面向側(cè)方伸出。多個近前葉片7231在從前表面?zhèn)群秃蟊砻鎮(zhèn)扔^察時不互相重合,(圖26的(a)和圖26的(C))。
[0264]這樣,由于第I葉片部件723的多個近前葉片7231在從前表面?zhèn)群秃蟊砻鎮(zhèn)扔^察時不互相重合,因此能夠使用由上模和下模構(gòu)成的模具進行成型。例如,準備在上模與下模的邊界區(qū)域具有與第I葉片部件723相當?shù)男颓坏哪>?。模具的分型線形成在近前葉片7231的端部。
[0265]使用該模具,對所希望的塑料材料進行注塑成型。在成型后,通過將上模向上方起模并將下模向下方起模,由此能夠沒有障礙地對第I葉片部件723脫模。
[0266]護罩73夾著葉片722與基座721對置地配置在前表面?zhèn)?。護罩73配置于多個葉片722的外周側(cè)且覆蓋葉片722。在護罩73與基座721之間形成于由多個葉片劃分出的流路74。流路74被多個葉片722隔開。
[0267]護罩73具有:護罩主體部731;和多個連接部732,它們從護罩主體部731的基座721側(cè)的端部跨過流路74向基座721側(cè)伸出,且卡合于基座721。護罩主體部731具有:形成為筒狀的筒狀部7311;和形成于筒狀部7311的基座721側(cè)的端部的周緣上的凸緣部7312。多個連接部732從凸緣部的外周端部的后表面?zhèn)韧怀?。并且,護罩73通過使分別成型出的護罩主體部731和多個連接部732例如加熱并焊接而得到。護罩主體部731和多個連接部732能夠通過注塑成型對所希望的塑料材料進行成型來獲得。
[0268]連接部732被配置在葉片722的向外周側(cè)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由此,連接部732構(gòu)成葉片722的一部分。另外,連接部732的從外周側(cè)觀察的厚度與葉片722的厚度相同。更詳細地,在護罩73的徑向上延伸的連接部732的側(cè)面和葉片722的兩側(cè)的葉片面以大致共面的方式形成。
[0269]如圖24和圖25所示,連接部732以掩埋凹部7211的方式卡合于基座721。連接部732的后表面?zhèn)鹊拿婧突?21的后表面?zhèn)鹊拿娲笾鹿裁?。并且,連接部732對應于多個葉片722的全部進行配置。
[0270]圖26是沿圖25的A-A線的放大剖視圖。
[0271]如圖26所示,連接部732在末端具有卡定于基座721的爪部7321?;?21具有形成于凹部7211的中心側(cè)的后表面?zhèn)鹊谋豢ê喜?212。連接部732有具有柔性的可彈性變形的塑料材料構(gòu)成。在將護罩73與葉片部件72結(jié)合時,首先,使連接部732向外周側(cè)彈性變形而插入形成于基座721的凹部7211中。然后,使通過彈性變形而彎曲的連接部732的形狀恢復為原來的狀態(tài),由此使爪部7321卡合于基座721的被卡合部7212,將護罩73與葉片部件72結(jié)合。此時,通過使爪部7321卡合于被卡合部7212,能夠防止護罩73從葉片部件72脫落。
[0272]根據(jù)第4實施方式的葉輪71,起到了以下效果。
[0273](11)在第4實施方式中,在具備護罩73的葉輪71中,護罩73具有多個連接部732,所述連接部732從護罩主體部731的基座721側(cè)的端部跨越形成于護罩73和基座721之間的流路74向基座721側(cè)伸出,且卡合于基座721。
[0274]由此,僅通過使連接部732卡合于基座721就能夠?qū)⒆o罩73和葉片部件72結(jié)合,因此葉輪71的制造變得容易。另外,由于連接部732跨越流路74,因此能夠形成為充分的長度。因此,能夠使連接部732在卡合于基座721時彈性變形而彎曲,從而也能夠防止護罩破損。
[0275](12)在第4實施方式中,將連接部732配置在葉片722的向外周側(cè)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
[0276]由此,連接部732不會妨礙在葉輪71中流通的流體,因此能夠提高使用葉輪71時的效率。
[0277](13)在第4實施方式中,連接部732的從外周側(cè)觀察的厚度與葉片722的厚度相同。
[0278]由此,連接部732沒有伸出至流路74中,不會妨礙在葉輪71中流通的流體,因此能夠更加提高使用葉輪71時的效率。并且,即使使連接部732的從外周側(cè)觀察的厚度小于葉片722的厚度,當然也能夠得到相同的效果。
[0279](14)在第4實施方式中,對應于多個葉片722的全部配置有連接部732。
[0280]由此,能夠使施加于連接部732的力分散,因此能夠提高葉輪71的強度。
[0281](15)在第4實施方式中,連接部732在末端具有卡定于基座721的爪部7321。
[0282]由此,能夠更容易地使護罩73和葉片部件72結(jié)合。另外,護罩73難以從葉片部件72脫落,葉輪71的強度變得更高。
[0283]并且,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第4實施方式,在能夠達成本發(fā)明的目的的范圍內(nèi)的變形、改良等也包含于本發(fā)明。
[0284]在第4實施方式中,葉片部件72由第I葉片部件723和第2葉片部件724這2個部件構(gòu)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單獨的部件構(gòu)成葉片部件72。
[0285]標號說明
[0286]1:葉輪;
[0287]3:護罩;
[0288]21:基座(主板);
[0289]22:軸部(旋轉(zhuǎn)軸);
[0290]24:平坦面(外周端部);
[0291]25:突起;
[0292]25a:長邊(寬度方向);
[0293]33:平坦部;
[0294]34:貫穿孔;
[0295]35:凹部;
[0296]35a:長邊(寬度方向);
[0297]02:開口直徑;
[0298]61、61A、61B、61C:葉輪;
[0299]62、62A、62B、62C:葉片部件;
[0300]621、621A、621B、621C:基座;
[0301]622、622A、622B、622C:葉片;
[0302]623、623A、623B、623C:第 I 葉片部件;
[0303]6234、6234A:突出部;
[0304]6235B、6235C:第 I 卡合部;
[0305]624、624A、624B、624C:第 2 葉片部件;
[0306]6243B、6243C:第 2 卡合部;
[0307]63、63A、63B、63C:護罩;
[0308]632、632A、632B、632C:凸緣部;
[0309]633B、633C:被卡合部;
[0310]634、634A:凹部;
[0311]71:葉輪;
[0312]721:基座;
[0313]722:葉片;
[0314]73:護罩;
[0315]731:護罩主體部;
[0316]732:連接部;
[0317]7321:爪部;
[0318]74:流路。
【主權(quán)項】
1.一種葉輪,其具備: 多個葉片,它們被配置于主板;和 護罩,其被配置成夾著所述葉片與所述主板對置,且具有彎曲形狀, 其特征在于, 所述護罩在外周部具有平坦部, 所述葉片的外周端部與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接合。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葉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葉片的所述外周端部設(shè)置有突起,并且在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設(shè)置有貫通孔, 在將所述突起貫穿插入所述貫通孔后,通過使所述突起的末端變形為比所述貫通孔的開口直徑大的直徑,從而將所述葉片的所述外周端部與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接合。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葉輪,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護罩的所述平坦部設(shè)置有圍繞所述貫通孔的周圍的凹部。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葉輪,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寬度方向沿著所述葉片所延伸的曲線相對于圓周方向傾斜, 所述凹部的寬度方向沿著所述圓周方向, 在將所述突起貫穿插入所述貫通孔后,以使所述突起的末端的寬度方向沿著所述圓周方向的方式使所述突起的末端變形。5.—種葉輪,其具備: 葉片部件,其具有基座和配置在所述基座上的多個葉片;和 筒狀的護罩,其被配置成夾著所述葉片與所述基座對置,且覆蓋所述葉片,其中,所述葉片部件包括:第I葉片部件,其配置在所述護罩側(cè)且構(gòu)成所述葉片的一部分;和第2葉片部件,其固定于所述護罩,與所述護罩一起夾持所述第I葉片部件,并構(gòu)成所述葉片的其它部分的至少一部分。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第I葉片部件具有向所述護罩側(cè)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護罩具有形成于其內(nèi)側(cè)且與所述突出部卡合的凹部。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6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突出部形成為環(huán)狀。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護罩具有在所述基座側(cè)的端部的周緣處形成的凸緣部,該凸緣部的所述基座側(cè)的面為平面狀, 所述第2葉片部件具有與所述凸緣部面接觸的平坦部。9.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第I葉片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護罩側(cè)的第I卡合部, 所述第2葉片部件具有形成于所述護罩側(cè)的第2卡合部, 所述護罩具有與所述第I卡合部和所述第2卡合部卡合的被卡合部。10.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9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第I卡合部和所述第2卡合部彼此相鄰。11.一種葉輪,其具備: 基座; 多個葉片,它們配置在所述基座上;以及 筒狀的護罩,其被配置成夾著所述葉片與所述基座對置,且覆蓋所述葉片, 在所述護罩與所述基座之間形成有由所述多個葉片劃分出的流路, 所述護罩具有護罩主體部和連接部,所述連接部從所述護罩主體部的所述基座側(cè)的端部跨越所述流路向所述基座側(cè)伸出,且與所述基座卡合。1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連接部被配置在所述葉片的向外周側(cè)延伸的方向的延長線上,由此構(gòu)成所述葉片的一部分。1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連接部的從外周側(cè)觀察的厚度與所述葉片的厚度相同或者比所述葉片的厚度小。1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連接部被配置成對應于所述多個葉片中的所有葉片。1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葉輪,其中, 所述連接部在末端具有卡定于所述基座的爪部。
【文檔編號】F04D29/28GK105849418SQ201480071038
【公開日】2016年8月10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6日
【發(fā)明人】石川寬, 漆谷真三, 鶴貝嘉則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