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線式三葉羅茨泵轉(zhuǎn)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特別涉及一種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羅茨鼓風機和羅茨真空栗三葉轉(zhuǎn)子多采用圓弧型的。轉(zhuǎn)子分為兩部分:節(jié)園之外部分稱峰形;節(jié)園之內(nèi)部分稱之為谷形。而峰與谷是一對共軛曲線。
[0003]三葉圓弧型線的參數(shù)選擇范圍:1.1196彡Rm/R彡1.4770。Rm為頂圓圓弧半徑,R為節(jié)圓半徑?,F(xiàn)有三葉圓弧型線僅能在該范圍內(nèi)選擇,而當Rm/R〈l.1196或>1.4770時,圓弧型三葉轉(zhuǎn)子就無法得出其型線方程,從而不能完成繪制及加工。三葉圓弧型線的應用范圍受到局限。
[0004]漸開線三葉轉(zhuǎn)子的栗腔容積利用系數(shù)是比較好的,然而,當Rm/R比過大時,設計出的其腰部的強度有些差,有可能在旋轉(zhuǎn)過程中被拉斷導致破壞。
【實用新型內(nèi)容】
[0005]根據(jù)以上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解決Rm/R比過大,圓弧型無法實現(xiàn),漸開線型腰部強度差的難題。
[0006]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包括本體,本體為三葉式,本體由依次相連的峰形和谷形組成,任一谷形最低點到其相鄰峰形最高點的型線由依次平滑連接的第一圓弧段、第一擺線段、第二圓弧段、第二擺線段、第三圓弧段、第四圓弧段組成。
[0007]所述的第四圓弧段是以本體中心點為圓心,以Rm為半徑的頂圓圓弧,Rm取值為
1.482R?1.532R,R為節(jié)圓半徑。
[0008]所述的第三圓弧段是以rl為半徑,其圓心在節(jié)圓上的圓弧,rl2 =R2+R2-2*R*R*cos30°,R為節(jié)圓半徑,第三圓弧段坐標方程式為:
[0009]X = R+(rl-s/2) *cos α
[0010]y = (rl—s/2) *sin α
[0011 ]其中,α為參變量,s為總間隙。
[0012]所述的第二擺線段擺線坐標方程式為
[0013]X = 2*R*cosβ _R*cos2β-(rl+s/2)*cos(105° _2 β )
[0014]y = 2*R*sinβ-R*sin2β +(rl+s/2)*sin(105。-2 β )
[0015]其中,β為參變量。
[0016]所述的第二圓弧段是以r2為半徑,其圓心在節(jié)圓上,r22= R2+R2-2*R*R*cos30°,R為節(jié)圓半徑,第二圓弧段坐標方程式為:
[0017]X = R*cos60。+ (r2+s/2)*cosγ
[0018]y = R*sin60。 +(r2+s/2)*sinγ
[0019]其中,γ為參變量,s為總間隙。
[0020]所述的第一圓弧段是以本體中心點為圓心,以2R-Rm為半徑的腰圓圓弧,其中R為節(jié)圓半徑,Rm為頂圓半徑,Rm取值為1.482R?1.532R。
[002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22]本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解決Rm/R比過大,圓弧型無法實現(xiàn),漸開線型腰部強度差的難題。
【附圖說明】
[0023]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0024]圖2是一對轉(zhuǎn)子嚙合狀態(tài)示意圖。
[0025]圖中:1、第一圓弧段;2、第一擺線段;3、第二圓弧段;4、第二擺線段;5、第三圓弧段;6、第四圓弧段;7、本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做進一步描述。
[0027]如圖1所示,本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包括本體7,本體7為三葉式,本體7由依次相連的峰形和谷形組成,任一谷形最低點到其相鄰峰形最高點的型線由依次平滑連接的第一圓弧段1、第一擺線段2、第二圓弧段3、第二擺線段4、第三圓弧段5、第四圓弧段6組成。
[0028]第四圓弧段6為FG段,是以本體7中心點為圓心,以Rm為半徑的頂圓圓弧,Rm取值為1.482R?1.532R,R為節(jié)圓半徑、s為總間隙,F(xiàn)G段頂圓圓弧坐標方程式為:
[0029]X= (Rm_s/2)*cos t2
[0030]y = (Rm_s/2)*sin t2
[0031]其中,t2為參變量。
[0032]第三圓弧段5為EF段,是以rl為半徑,其圓心L在節(jié)圓上的圓弧,rl2 =R2+R2-2*R*R*cos30°,R為節(jié)圓半徑,第三圓弧段5坐標方程式為:
[0033]X = R+(rl-s/2) *cos α
[0034]y = (rl-s/2) *sin α
[0035]其中,α為參變量,s為總間隙。
[0036]第二擺線段4為DE段,就是當兩節(jié)圓做純滾動時,第二個轉(zhuǎn)子節(jié)圓內(nèi)圓弧CD的端點D相對第一個轉(zhuǎn)子運動的共軛曲線,擺線坐標方程式為
[0037]X = 2*R*cosβ _R*cos2β -(rl+s/2)*cos(105° _2 β )
[0038]y = 2*R*sinβ-R*sin2β +(rl+s/2)*sin(105° -2 β )
[0039]其中,β為參變量,rl同第三圓弧段5中的rl。
[0040]第二圓弧段3為⑶段,是以r2為半徑,其圓心I在節(jié)圓上,且Z 1X = 60°,故圓弧 CD 的圓心 I 的坐標為(R*cos60。,R*sin60。),r22= R 2+R2_2*R*R*cos30。,R 為節(jié)圓半徑,第二圓弧段3坐標方程式為:
[0041 ] X = R*cos60。+ (r2+s/2)*cosγ
[0042]y = R*sin60。+ (r2+s/2) *sin γ
[0043]其中,γ為參變量,s為總間隙。
[0044]第一擺線段2為BC段,就是第二個轉(zhuǎn)子的第三圓弧與第四圓弧交點F點相對第一個轉(zhuǎn)子做純滾動時的共軛曲線,ZFOG = f。設第二個轉(zhuǎn)子相對第一個轉(zhuǎn)子轉(zhuǎn)過Θ角。
[0045]以Θ為參變量,則BC擺線坐標方程式為:
[0046]X = 2*R*sin Θ - (Rm+s/2) *sin (2 Θ -f)
[0047]y = 2*R*cos θ - (Rm+s/2) cos (2 Θ -f)
[0048]第一圓弧段I是以本體7中心點為圓心,以2R-Rm為半徑的腰圓圓弧,其中R為節(jié)圓半徑,Rm為頂圓半徑,Rm取值為1.482R?1.532R,以^為參變量,則AB腰圓圓弧坐標方程式為:
[0049]X= (2R-Rm_s/2) *cos h
[0050]y = (2R-Rm_s/2)*sin h
[0051]如圖2所示,AlBl圓弧與G2F2圓弧共軛;B1C1擺線與F2點共軛;C1D1圓弧與F2E2圓弧共軛;D1點與E2D2擺線共軛;D1E1擺線與D2點共軛;E1F1圓弧與D2C2圓弧共軛,F(xiàn)l點與C2B2擺線共軛,F(xiàn)lGl圓弧與B2A2圓弧共軛。
【主權項】
1.一種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包括本體(7),本體(7)為三葉式,本體(7)由依次相連的峰形和谷形組成,其特征在于:任一谷形最低點到其相鄰峰形最高點的型線由依次平滑連接的第一圓弧段(I)、第一擺線段(2)、第二圓弧段(3)、第二擺線段(4)、第三圓弧段(5)、第四圓弧段(6)組成。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四圓弧段(6)是以本體(7)中心點為圓心,以Rm為半徑的頂圓圓弧,Rm取值為1.482R?1.532R,R為節(jié)圓半徑。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圓弧段(5)是以rl為半徑,其圓心在節(jié)圓上的圓弧,rl2= R2+R2-2*R*R*cos30°,R為節(jié)圓半徑,第三圓弧段(5)坐標方程式為:X = R+(rl-s/2)*cos α y = (rl-s/2)*sina 其中,a為參變量,s為總間隙。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擺線段(4) 擺線坐標方程式為X = 2*R*cos β -R*cos2 β -(rl+s/2) *cos(105° -2 β )y = 2*R*sinβ -R*sin2β +(rl+s/2)*sin(105。-2 β ) 其中,β為參變量。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圓弧段(3)是以r2為半徑,其圓心在節(jié)圓上,r22= R2+R2-2*R*R*cos30°,R為節(jié)圓半徑,第二圓弧段(3)坐標方程式為: X = R*cos60。+ (r2+s/2)*cosγ y = R*sin60。+ (r2+s/2)*sinγ 其中,γ為參變量,s為總間隙。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擺線式三葉羅茨栗轉(zhuǎn)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圓弧段(I)是以本體⑵中心點為圓心,以(2R-Rm)為半徑的腰圓圓弧,其中R為節(jié)圓半徑,Rm為頂圓半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三葉羅茨泵轉(zhuǎn)子,特別涉及一種擺線式三葉羅茨泵轉(zhuǎn)子,包括本體,本體為三葉式,本體由依次相連的峰形和谷形組成,任一谷形最低點到其相鄰峰形最高點的型線由依次平滑連接的第一圓弧段、第一擺線段、第二圓弧段、第二擺線段、第三圓弧段、第四圓弧段組成。本實用新型解決Rm/R比過大,圓弧型無法實現(xiàn),漸開線型腰部強度差的難題。
【IPC分類】F04C18/14
【公開號】CN204827918
【申請?zhí)枴緾N201520573094
【發(fā)明人】鄭志, 張貴華, 徐元蕾, 王偉
【申請人】山東伯仲真空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2日
【申請日】2015年7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