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油箱、液壓泵、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第一液壓缸、第二液壓缸,所述油箱與液壓泵進油口相連通,液壓泵出油口與第一電磁換向閥進油口通過第一油管連通,第一電磁換向閥回油口與油箱通過第二油管連通,在第一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一壓力開關;具有“鞍座調平單元”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同時還具有“副車架調平單元”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具備了對頂起液壓缸鞍座和副車架相互獨立的調平功能,解決舉升型自卸車在卸貨過程中容易因車輛左右方向傾斜而造成側翻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的問題。
【專利說明】
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液壓控制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
【背景技術】
[0002]舉升型自卸車在卸載貨物時,由于貨物滑動落差比較大,因此需要在一個平穩(wěn)的狀態(tài)下進行卸載,然而往往由于一些原因造成車輛??繒r左右傾斜而不平衡,原因如1.車輛上的貨物在裝載或運輸過程中,偏向一側而引起車輛左右方向的傾斜;2.停車路面的軟硬程度不同,軟的一側下沉量大,硬的一側下沉量小,下沉量的不同造成車輛左右方向的傾斜;3.停車路面自身存在傾斜或因其他客觀限制導致停車后車輛在左右方向的傾斜,如果在這種不平衡也沒有調平系統(tǒng)進行調平的情況下繼續(xù)卸載貨物極易造成車輛的側翻安全事故,造成不重大損失。
【發(fā)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舉升型自卸車在卸貨過程中容易因車輛左右方向傾斜而造成側翻安全事故的發(fā)生,而提出了一種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0005]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油箱、液壓栗和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第一液壓缸、第二液壓缸,所述油箱與液壓栗進油口相連通,液壓栗出油口與第一電磁換向閥進油口通過第一油管連通,第一電磁換向閥回油口與油箱通過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相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三油管與第一液壓缸的無桿腔連通,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四油管與第二液壓缸的無桿腔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液壓缸的有桿腔、第二液壓缸的有桿腔相連通,在第一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一壓力開關;
[0006]還包括第一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所述第一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包括第二電磁換向閥、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第二先導型平衡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與第二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相連通后再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相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與第二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相連通后再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三油管連通,第二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四油管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和第二電磁換向閥均為三位四通型且位于中位時的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回油口連通。
[0007]進一步,在第二油管與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之間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一溢流閥,所述第一溢流閥的進油口與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連通,第一溢流閥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
[0008]進一步,還包括第三電磁換向閥、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第三液壓缸、第四液壓缸、第五液壓缸、第六液壓缸,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三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相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五油管同時與第三液壓缸的無桿腔、第四液壓缸的無桿腔相連通,所述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六油管同時與第五液壓缸的無桿腔、第六液壓缸的無桿腔相連通,所述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三液壓缸的有桿腔、第四液壓缸的有桿腔、第五液壓缸的有桿腔、第六液壓缸的有桿腔相連通,在第五油管上安裝有第二壓力開關,在第六油管上安裝有第三壓力開關;
[0009]還包括第二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所述第二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包括第四電磁換向閥、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第四先導型平衡閥,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四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與第四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相連通后再與第四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相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與第四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相連通后再與第四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五油管連通,第四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六油管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和第四電磁換向閥均為三位四通型且位于中位時的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回油口連通。
[0010]進一步,在第二油管與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之間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二溢流閥,所述第二溢流閥的進油口與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連通,第二溢流閥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
[0011]進一步,在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之間安裝有第三溢流閥,所述第三溢流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三溢流閥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
[0012]進一步,第二油管的出油口端部安裝有濾油器。
[0013]本實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具有“鞍座調平單元”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的同時還具有“副車架調平單元”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具備了對頂起液壓缸鞍座和副車架相互獨立的調平功能,解決舉升型自卸車在卸貨過程中容易因車輛左右方向傾斜而造成側翻安全事故的發(fā)生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實用新型液壓控制系統(tǒng)原理圖;
[0015]圖2為三位四通型電磁換向閥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
[0017]如圖1所示,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包括油箱35、液壓栗I和第一電磁換向閥30、第一先導型單向閥10、第二先導型單向閥11、第三先導型單向閥12、第一液壓缸6、第二液壓缸7,所述油箱35與液壓栗I進油口相連通,液壓栗I出油口與第一電磁換向閥30的進油口 P通過第一油管連通2連通,第一電磁換向閥30的回油口 R與油箱35通過第二油管連通3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30的第一出油口 A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先導型單向閥10的進油口、第二先導型單向閥11的進油口、第三先導型單向閥12的遠控口相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30的第二出油口B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先導型單向閥10的遠控口、第二先導型單向閥11的遠控口、第三先導型單向閥12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單向閥10的出油口通過第三油管8與第一液壓缸6的無桿腔連通,第二先導型單向閥11的出油口通過第四油管9與第二液壓缸7的無桿腔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單向閥12的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液壓缸6的有桿腔、第二液壓缸7的有桿腔相連通;為了提高第一電磁換向閥30對第一液壓缸6和第二液壓缸7的互相調平效率,在第一電磁換向閥30的接口(A)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一壓力開關31。為了提高第三先導型單向閥12反向開啟的可靠性,還可以在第二油管3與第三先導型單向閥12的出油口之間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一溢流閥29,所述第一溢流閥29的進油口與第三先導型單向閥12的出油口連通,第一溢流閥29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3連通。
[0018]還包括第一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所述第一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包括第二電磁換向閥4、第一先導型平衡閥5、第二先導型平衡閥32,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4的進油口 P與第一油管2連通,第二電磁換向閥4的回油口R與第二油管3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4的出油口與第二先導型平衡閥32的遠控口相連通后再與第二電磁換向閥4的第一出油口 A相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5的遠控口與第二先導型平衡閥32的出油口相連通后再與第二電磁換向閥4的第二出油口B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5的進油口與第三油管8連通,第二先導型平衡閥32的進油口與第四油管9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30和第二電磁換向閥4均為三位四通型且位于中位時的第一出油口 A、第二出油口 B、回油口 R連通。
[0019]第一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不但具有很好的密封性,還能起到對第一液壓缸6和第二液壓缸7的活塞桿長時間的鎖閉定位作用,而且平衡閥閥口的開口大小能自動適應不同載荷對背壓壓力的要求,保證了活塞桿伸縮速度的穩(wěn)定性不受載荷變化影響。
[0020]使用時將第一液壓缸6和第二液壓缸7分別安裝在自卸車的頂起液壓缸鞍座的兩側,對自卸車的頂起液壓缸鞍座進行調平,將此調平系統(tǒng)簡稱為“鞍座調平單元”。
[0021]進一步,為了使在卸車時更加平穩(wěn),在對自卸車的鞍座進行調平的同時,還可以在“鞍座調平單元”的基礎上增加副車架調平液壓控制系統(tǒng),對后面的車架進行調平,將副車架調平液壓控制系統(tǒng)簡稱為“副車架調平單元”,從而組成具有“鞍座調平單元”和“副車架調平單元”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
[0022]如圖1所示,在上述控制系統(tǒng)的基礎上還包括第三電磁換向閥28、第四先導型單向閥23、第五先導型單向閥24、第六先導型單向閥25、第三液壓缸17、第四液壓缸18、第五液壓缸19、第六液壓缸20,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28的進油口 P與第一油管2連通,第三電磁換向閥28的回油口 R與第二油管3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28的第一出油口 A通過油管同時與第四先導型單向閥23的進油口、第五先導型單向閥24的進油口、第六先導型單向閥25的遠控口相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28的第二出油口 B通過油管同時與第四先導型單向閥23的遠控口、第五先導型單向閥24的遠控口、第六先導型單向閥25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第四先導型單向閥23的出油口通過第五油管21同時與第三液壓缸17的無桿腔、第四液壓缸18的無桿腔相連通,所述第五先導型單向閥24的出油口通過第六油管22同時與第五液壓缸19的無桿腔、第六液壓缸20的無桿腔相連通,所述第六先導型單向閥25的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三液壓缸17的有桿腔、第四液壓缸18的有桿腔、第五液壓缸19的有桿腔、第六液壓缸20的有桿腔相連通;在第五油管21上安裝有第二壓力開關15,在第六油管22上安裝有第三壓力開關16。為了提高第六先導型單向閥25反向開啟的可靠性,還可以在在第二油管3與第六先導型單向閥25的出油口之間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二溢流閥27,所述第二溢流閥27的進油口與第六先導型單向閥25的出油口連通,第二溢流閥27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3連通。
[0023]還包括第二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所述第二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包括第四電磁換向閥13、第三先導型平衡閥14、第四先導型平衡閥26,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13的進油口 P與第一油管2連通,第四電磁換向閥13的回油口 R與第二油管3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14的出油口與第四先導型平衡閥26的遠控口相連通后再與第四電磁換向閥13的第一出油口 A相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14的遠控口與第四先導型平衡閥26的出油口相連通后再與第四電磁換向閥13的第二出油口 B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14的進油口與第五油管21連通,第四先導型平衡閥26的進油口與第六油管22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28和第四電磁換向閥13均為三位四通型且位于中位時的第一出油口 A、第二出油口 B、回油口 R連通。
[0024]第二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不但具有很好的密封性,還能起到對第三液壓缸17、第四液壓缸18、第五液壓缸19、第六液壓缸20的活塞桿長時間的鎖閉定位作用,而且平衡閥閥口的開口大小能自動適應不同載荷對背壓壓力的要求,保證了活塞桿下降速度的穩(wěn)定性不受載荷變化影響。
[0025]為了預防調平系統(tǒng)過載,在第一油管2和第二油管3之間安裝有第三溢流閥33,所述第三溢流閥33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2連通,第三溢流閥33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3連通,在第二油管3的出油口端部安裝有濾油器34。
[0026]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第一電磁換向閥30、第二電磁換向閥4、第三電磁換向閥28、第四電磁換向閥13均為三位四通型且位于中位時的第一出油口 A、第二出油口 B、回油口 R連通。
[0027]使用時將第三液壓缸17和第四液壓缸18安裝在左側副車架的板簧正上方的主縱梁上,將第五液壓缸19和第六液壓缸20安裝在右側副車架的板簧正上方的主縱梁上。
[0028]其中“鞍座調平單元”和“副車架調平單元”是兩個可以相互獨立工作的且其液壓控制原理相同,現以“副車架調平單元”為例說明其工作過程如下:
[0029]車停穩(wěn)后,安裝在車廂翻轉軸正中心和鞍座正中心的傾角傳感器將車廂的傾角信號傳遞給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若車廂的傾角在±5°范圍之內時,以車的前方位為參考,車廂左側低右側高傾角顯示為負值,反之為正值。當傾角為負值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發(fā)出指令控制第三電磁換向閥28向右移動位于左位,當第二壓力開關15或第三壓力開關16壓力達到3Mpa時,認為第三液壓缸17、第四液壓缸18、第五液壓缸19、第六液壓缸20的活塞桿已經頂到板簧座,然后第三電磁換向閥28回到中位,此時,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LC根據傾角傳感器的信號對第四電磁換向閥13進行控制,第四電磁換向閥13位于左位或右位對車架進行左右調平,使得車廂始終保持傾角在±0.5°以內。當貨物卸載完畢時,第四電磁換向閥13位于中位,第三電磁換向閥28位于右位,當第二壓力開關15或第三壓力開關16的壓力值上升到5Mpa時,調平系統(tǒng)關閉。
【主權項】
1.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液壓栗、第一電磁換向閥、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第一液壓缸、第二液壓缸,所述油箱與液壓栗進油口相連通,液壓栗出油口與第一電磁換向閥進油口通過第一油管連通,第一電磁換向閥回油口與油箱通過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相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三油管與第一液壓缸的無桿腔連通,第二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四油管與第二液壓缸的無桿腔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一液壓缸的有桿腔、第二液壓缸的有桿腔相連通,在第一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一壓力開關; 還包括第一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所述第一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包括第二電磁換向閥、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第二先導型平衡閥,所述第二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二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與第二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相連通后再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相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與第二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相連通后再與第二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一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三油管連通,第二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四油管連通,所述第一電磁換向閥和第二電磁換向閥均為三位四通型且位于中位時的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回油口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油管與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之間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一溢流閥,所述第一溢流閥的進油口與第三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連通,第一溢流閥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三電磁換向閥、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第三液壓缸、第四液壓缸、第五液壓缸、第六液壓缸,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三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相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的遠控口、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進油口相連通;所述第四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五油管同時與第三液壓缸的無桿腔、第四液壓缸的無桿腔相連通,所述第五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第六油管同時與第五液壓缸的無桿腔、第六液壓缸的無桿腔相連通,所述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通過油管同時與第三液壓缸的有桿腔、第四液壓缸的有桿腔、第五液壓缸的有桿腔、第六液壓缸的有桿腔相連通,在第五油管上安裝有第二壓力開關,在第六油管上安裝有第三壓力開關; 還包括第二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所述第二液壓缸鎖緊系統(tǒng)包括第四電磁換向閥、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第四先導型平衡閥,所述第四電磁換向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四電磁換向閥的回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與第四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相連通后再與第四電磁換向閥的第一出油口相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的遠控口與第四先導型平衡閥的出油口相連通后再與第四電磁換向閥的第二出油口連通,所述第三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五油管連通,第四先導型平衡閥的進油口與第六油管連通,所述第三電磁換向閥和第四電磁換向閥均為三位四通型且位于中位時的第一出油口、第二出油口、回油口連通。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油管與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之間的油管上安裝有第二溢流閥,所述第二溢流閥的進油口與第六先導型單向閥的出油口連通,第二溢流閥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之間安裝有第三溢流閥,所述第三溢流閥的進油口與第一油管連通,第三溢流閥的出油口與第二油管連通。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自卸車調平用液壓缸的液壓控制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第二油管的出油口端部安裝有濾油器。
【文檔編號】F15B11/16GK205533484SQ201620084204
【公開日】2016年8月31日
【申請日】2016年1月28日
【發(fā)明人】潘建鋒, 路卿, 朱永全
【申請人】河南駿通車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