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圓柱凸輪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械工程領域泵中的變容機械泵,特別是涉及一種圓柱凸輪泵。
為了解決現(xiàn)有的圓柱凸輪泵需要提供體積小的功能,相關廠商莫不費盡心思來謀求解決之道,但長久以來一直未見適用的設計被發(fā)展完成,因為圓柱凸輪泵仍需確保其功能的實現(xiàn),故而不可能將體積制作的很小,而一般現(xiàn)有的圓柱凸輪泵又沒有適切的結構能夠提供機械驅動的作用,此顯然是相關業(yè)者急欲解決的問題。由此可見,上述現(xiàn)有的圓柱凸輪泵仍存在有缺陷,而丞待加以進一步改進。
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圓柱凸輪泵存在有體積大、不便攜帶的缺陷,本設計人基于豐富的實務經(jīng)驗及其專業(yè)知識,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經(jīng)過不斷研究、設計,并經(jīng)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確具實用價值的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圓柱凸輪泵,使其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有較大的容積效率等優(yōu)點,可以廣泛適用于黃油槍等某些便攜工具使用的場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主要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圓柱凸輪泵,包括端蓋、主軸及凸輪,其特征在于其主要由前端蓋(2)、主軸(3)、圓柱凸輪(4)、凸輪外套(6)及后端蓋(7)所組成,其中該前端蓋(2)、后端蓋(7),分別固定設置于凸輪外套(6)的二端部,前端蓋(2)與后端蓋(7)上開設有進排油凹槽(12);該主軸(3),穿置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且與前端蓋(2)、后端蓋(7)的徑向接觸為同軸心圓周面接觸,主軸(3)上分別開設有進油口(11)及排油口(13);該圓柱凸輪(4),設置在凸輪外套(6)、前端蓋(2)、后端蓋(7)與主軸(3)之間,并與主軸(3)以傳動結構同軸線相結合,主軸(3)傳動圓柱凸輪(4)形成柱塞結構;該凸輪外套(6),固設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其中部設有凸銷(5);上述結構相組合,構成圓柱凸輪泵。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還可以采用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主軸(3)與前端蓋(2)、后端蓋(7)為圓周面間隙滑動配合,該主軸(3)兩端的進油口(11)、排油口(13)與兩端的進排油凹槽(12)之間在軸向位置關系上,是一方為相對設置,而另一方為相互錯開設置。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進油口(11)、排油口(13)在主軸(3)上一端為各自對置,錯開90度,各開口45度;該進排油凹槽(12)一端為相對設置,兩端為相互錯開90度設置,各開口45度。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主軸(3)兩端的進油口(11)設有進油通道(10)相溝通,排油口(13)設有排油通道(14)相溝通,另在主軸(3)的端部設有與后端蓋(7)的進油管(8)相對應的主軸環(huán)槽(9)。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設置于凸輪外套(6)的內孔與主軸(3)之間的容置空間部,并與主軸(3)以傳動結構同軸線相結合,且設置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而形成圓柱凸輪泵的前、后兩個變容工作腔。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與主軸(3)之間的傳動結構是圓柱凸輪(4)的內孔套置于主軸(3)的外方軸部,呈為與主軸(3)一同轉動并在其上往復間隙滑動結構,外圓與凸輪外套(6)的內圓周面為間隙滑動配合結構,該圓柱凸輪(4)形成沿主軸(3)軸向滑動并隨主軸(3)一同轉動、同時外圓又與凸銷(5)形成限制而作往復運動的結構,構成圓柱凸輪泵中的活塞。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的內孔設置為內六方孔,主軸(3)的外方部設置為外六方軸部(31),該圓柱凸輪(4)的內六方孔滑動套置于主軸(3)的外六方軸部(31)。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凸銷(5)一端固定在凸輪外套(6)上,一端嵌入圓柱凸輪(4)的曲線凹槽中并呈滑動結構。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為開設有兩組等值對稱連續(xù)的波狀曲線凹槽結構,對應的凸銷(5)則設置有兩個。
前述的圓柱凸輪泵,其中所述的后端蓋(7)的側面螺固設有一進油管(8)。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有益效果。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變容機械泵中的圓柱凸輪泵,主要由圓柱凸輪、凸輪外套、前端蓋、后端蓋及主軸所組成,該圓柱凸輪設置于凸輪外套、前、后端蓋與主軸之間,因而構成兩個工作腔,并與主軸同軸線形成柱塞結構。其工作時,工作介質油從進油管進入油泵,經(jīng)主軸環(huán)槽、進油通道進入油泵的工作腔,由油泵的前、后工作腔交替分別進行進油、排油過程,工作介質油經(jīng)排油通道排入泵排油管,而完成進油、排油的全過程。本實用新型可由電機直接驅動主軸,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有較大的容積效率等優(yōu)點,可以應用于黃油槍等某些便攜工具使用的場合,適用于儲存、輸送和施加潤滑黃油等的裝置使用。其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且在同類產(chǎn)品中均未見有類似的結構設計公開發(fā)表或使用,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chǎn)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而確實具有增進的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圖1是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沿軸向的基本結構剖面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沿圖1A-A剖面的剖面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沿圖1B-B剖面的剖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的圓柱凸輪與主軸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對本實用新型獲致進一步的了解,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圓柱凸輪泵具體實施方式
、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閱圖1、圖2、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其泵體主要是由前端蓋(2)、主軸(3)、圓柱凸輪(4)、凸輪外套(6)及后端蓋(7)組成,其中該前端蓋(2)、后端蓋(7),分別鑲嵌設置于凸輪外套(6)的二端部,并以螺釘固定成一體(圖中未示出),在前端蓋(2)與后端蓋(7)上開設有進排油凹槽(12),該進排油凹槽(12)一端為相對設置,兩端為相互錯開90度設置,各開口45度,該后端蓋(7)的側面螺固設有一進油管(8)。
該主軸(3),穿置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與前端蓋(2)、后端蓋(7)的徑向接觸為同軸心的圓周面接觸,且為圓周面間隙滑動配合,配合面的主軸(3)上分別開設有進油口(11)、排油口(13),前端蓋(2)與后端蓋(7)上分別開有進排油凹槽(12),該主軸(3)兩端的進油口(11)、排油口(13)與兩端的進排油凹槽(12)之間在軸向位置關系上,是一方為相對設置(如圖3所示),而另一方為相互錯開設置(如圖4所示)。進油口(11)、排油口(13)在主軸(3)上一端為各自對置,錯開90度,各開口45度,位于主軸(3)兩端的進油口(11)設有進油通道(10)相溝通,排油口(13)設有排油通道(14)相溝通,另在主軸(3)的端部設有與后端蓋(7)的進油管(8)相對應的主軸環(huán)槽(9)。
該圓柱凸輪(4),設置于凸輪外套(6)的內孔與主軸(3)之間的容置空間部,而與主軸(3)同軸線,并設置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形成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的前、后兩個變容工作腔;如圖1、圖4所示,圓柱凸輪(4)的內六方孔套置于主軸(3)的外六方軸部(31),呈為與主軸(3)往復間隙滑動配合結構,外圓與凸輪外套(6)的內圓周面為間隙滑動配合結構,使圓柱凸輪(4)形成只能沿主軸(3)作軸向滑動,并隨主軸(3)一同轉動的結構,同時外圓又受凸銷(5)的限制,該凸銷(5)一端固定在凸輪外套(6)上,一端嵌入圓柱凸輪(4)的曲線凹槽中,并能夠在凹槽內滑動,所以使得圓柱凸輪(4)在隨主軸(3)一起轉動的同時,亦同時作往復運動,從而形成為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中的活塞;并且該圓柱凸輪(4)采用了開設有兩組等值對稱連續(xù)的波狀曲線凹槽結構形式,對應的凸銷(5)則設置有兩個,而使受力得到平衡。
該凸輪外套(6),固設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其中部設有凸銷(5),凸銷(5)一端固定在凸輪外套(6)上,一端嵌入圓柱凸輪(4)的曲線凹槽中,并能夠在凹槽內滑動,使得圓柱凸輪(4)與凸輪外套(6)通過凸銷(5)作圓周面間隙滑動配合。
上述主軸(3)的進油口(11)、排油口(13)和進排油凹槽(12),構成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中的進排油控制閥。該進排油控制閥中的進油口(11)、排油口(13)、進排油凹槽(12)的數(shù)量,開口大小,錯開的位置、角度是由圓柱凸輪(4)上波狀曲線凹槽開設的組數(shù)決定的。圖1中所示的圓柱凸輪(4)為正位于一側進油口(11)與進排油凹槽(12)完全對接時位置(如圖1、圖3所示),而另一側排油口(13)與進排油凹槽(12)完全對接時位置(如圖1、圖2所示),此時前、后工作腔容積相等,一側的排油量與另一側的進油量最大。
上述結構相組合,構成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工作介質油從進油管(8)進入油泵,經(jīng)主軸環(huán)槽(9)、進油通道(10)進入油泵的工作腔,由油泵的前、后工作腔交替分別進行進油、排油過程,然后工作介質油經(jīng)排油通道(14)排入泵排油管(1),而完成進油、排油的全過程。
本實用新型可以廣泛應用于電動黃油槍等工具中,其由本實用新型圓柱凸輪泵與黃油儲罐及所配置的電機三個部分所組成。傳統(tǒng)黃油槍補充被吸走的黃油需要有擠壓過程,該擠壓過程是以設置彈簧來進行的,而本實用新型僅是通過設置一個自由活寒,可把儲油罐中的黃油直接輸往泵體主軸中的進油通道,借由大氣壓力和自由活塞往復滑動即可自動完成擠壓注油,非常適于實用。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圓柱凸輪泵,包括端蓋、主軸及凸輪,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前端蓋(2)、主軸(3)、圓柱凸輪(4)、凸輪外套(6)及后端蓋(7)組成,其中該前端蓋(2)、后端蓋(7),分別固定設置于凸輪外套(6)的二端部,前端蓋(2)與后端蓋(7)上開設有進排油凹槽(12);該主軸(3),穿置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與前端蓋(2)、后端蓋(7)的徑向接觸為同軸心的圓周面接觸,主軸(3)上分別開設有進油口(11)及排油口(13);該圓柱凸輪(4),設置在凸輪外套(6)、前端蓋(2)、后端蓋(7)與主軸(3)之間,并與主軸(3)以傳動結構同軸線相結合,主軸(3)傳動圓柱凸輪(4)形成柱塞結構;該凸輪外套(6),固設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其中部設有凸銷(5);上述結構相組合,構成圓柱凸輪泵。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主軸(3)與前端蓋(2)、后端蓋(7)為圓周面間隙滑動配合,該主軸(3)兩端的進油口(11)、排油口(13)與兩端的進排油凹槽(12)之間在軸向位置關系上,是一方為相對設置,而另一方為相互錯開設置。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進油口(11)、排油口(13)在主軸(3)上一端為各自對置,錯開90度,各開口45度;進排油凹槽(12)一端為相對設置,兩端為相互錯開90度設置,各開口45度。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主軸(3)兩端的進油口(11)設有進油通道(10)相溝通,排油口(13)設有排油通道(14)相溝通,另在主軸(3)的端部設有與后端蓋(7)的進油管(8)相對應的主軸環(huán)槽(9)。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設置于凸輪外套(6)的內孔與主軸(3)之間的容置空間部,并與主軸(3)以傳動結構同軸線相結合,且設置于前端蓋(2)與后端蓋(7)之間,而形成圓柱凸輪泵的前、后兩個變容工作腔。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與主軸(3)之間的傳動結構是圓柱凸輪(4)的內孔套置于主軸(3)的外方軸部,呈為與主軸(3)一同轉動并在其上往復間隙滑動結構,外圓與凸輪外套(6)的內圓周面為間隙滑動配合結構,該圓柱凸輪(4)形成沿主軸(3)軸向滑動并隨主軸(3)一同轉動、同時外圓又與凸銷(5)形成限制作往復運動結構,構成圓柱凸輪泵中的活塞。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的內孔設置為內六方孔,主軸(3)的外方部設置為外六方軸部(31),該圓柱凸輪(4)的內六方孔滑動套置于主軸(3)的外六方軸部(31)。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凸銷(5)一端固定在凸輪外套(6)上,一端嵌入圓柱凸輪(4)的曲線凹槽中并呈滑動結構。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圓柱凸輪(4)為開設有兩組等值對稱連續(xù)的波狀曲線凹槽結構,對應的凸銷(5)則設置有兩個。
10.根據(jù)權利要求9所述的圓柱凸輪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后端蓋(7)的側面螺固設有一進油管(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是有關一種變容機械泵中的圓柱凸輪泵,主要由前端蓋、主軸、圓柱凸輪、凸輪外套及后端蓋組成,前、后端蓋分別固設于凸輪外套二端部,前后端蓋上設有進排油凹槽;主軸穿置于前后端蓋間,其上分別設有進油口及排油口;圓柱凸輪設置在凸輪外套、前后端蓋與主軸間,并與主軸以六方傳動結構相結合形成柱塞結構;凸輪外套中部設有凸銷。工作時工作介質油從進油管進入油泵,經(jīng)主軸環(huán)槽、進油通道進入油泵工作腔,由油泵前、后工作腔交替分別進行進、排油過程,工作介質油經(jīng)排油通道排入泵排油管,完成進、排油全過程。其由電機直接驅動主軸,具有結構簡單緊湊、有較大容積效率等優(yōu)點,可廣泛應用于儲存、輸送和黃油槍等便攜工具的使用場合。
文檔編號F16N11/08GK2490395SQ0025143
公開日2002年5月8日 申請日期2000年9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0年9月12日
發(fā)明者張壽齡 申請人:張壽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