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阻尼器和具有該阻尼器的汽車座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阻尼器,用于吸收一對可相對移動的構件之間的移動能量,以根據(jù)需要來阻尼該對構件的相對運動。更具體地說,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用以吸收例如布置成可轉(zhuǎn)動(能向上翻起(spring up))的汽車后座的轉(zhuǎn)動能量,從而在后座向上翻起或復位時、在后座未被鎖定的情況下由于急剎車而造成后座突然向上翻起時、以及由于突然加速而導致向上翻起的后座突然復位時,可以消除所發(fā)生的沖擊,以及具有該阻尼器的汽車座位。
背景技術:
已知有各種阻尼器,包括利用滑動摩擦的摩擦阻尼器、利用流體的流體阻尼器、利用粘性材料的粘性阻尼器、以及利用鉛的鉛阻尼器。然而,摩擦阻尼器會伴有隨摩擦產(chǎn)生的磨損,并且在長時間使用之后會有性質(zhì)變差的問題。流體阻尼器和粘性阻尼器必定要以較大的尺寸來獲得較大的阻尼力,并且需要密封件來防止流體和粘性材料發(fā)生泄漏。由于鉛的關系,鉛阻尼器會導致重量增加,很難將其應用到需較輕重量的設備。
此外,作為汽車座位靠背的阻尼器,已知有一種利用流體的阻尼器,但是這種利用流體的阻尼器必定要以較大的尺寸來獲得較大的阻尼力,并且需要大型密封件來防止流體泄漏。特別是,在用于汽車座位(其靠背布置成向下折疊,接下來可以將其座位向上翻起而在車廂內(nèi)獲得一個較大的容納空間)的阻尼器的情況下,必須按照靠背和座位的總的負載來阻尼一個較大的轉(zhuǎn)動能量,因此,對一個緊湊型的阻尼器而言,很難僅利用一種流體來獲得所期望的大的阻尼力。
發(fā)明內(nèi)容
因此,本發(fā)明是按照上述的各個方面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阻尼器,該阻尼器不會被磨損,可以消除用來防止泄漏的密封件,并且即使當阻尼器是輕型的和緊湊型的情況下,也可以很容易地獲得一個大的阻尼力。
本發(fā)明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阻尼器以及具有該阻尼器的汽車座位,該阻尼器可以獲得一個大的阻尼力,可以做成緊湊型,特別適用于這樣一種汽車座位,該汽車座位的靠背可向下折疊,接下來可將座部向上翻起。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阻尼器,該阻尼器包括夾設在一對構件中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silicone-based unvulcanized rubber),所述成對構件是以一種能彼此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的。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阻尼器,該阻尼器包括夾設在一對構件中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所述成對構件是以一種能彼此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的,所述成對構件之間的相對移動可以通過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變形來吸收。
根據(jù)上述的第一和第二方面所述的阻尼器,由于是布置成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來獲得阻尼作用,因而沒有磨損之虞,可以省略用來防止泄漏的密封件,即使當阻尼器是輕型和緊湊型的情況下也很容易獲得較大的阻尼力。
如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三方面的阻尼器那樣,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不小于30、不大于420就足夠了。然而,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四方面的阻尼器,較佳的是,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不小于60,不大于320。根據(jù)本發(fā)明第五方面的阻尼器,更佳的是,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不小于160,不大于320。
本發(fā)明中所述的塑性是利用威廉塑度計來測量的,符合美國材料試驗協(xié)會(ASTM)的標準。具體地說,將一圓柱形(直徑約為1.43cm,高度為1.27cm,體積為2cc)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夾在上、下兩塊平行板之間,在70℃-100℃的溫度下加5kg的載荷進行壓縮,加壓3分鐘,在加壓之后讀出由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高度(mm/100)表示的塑性。
在本發(fā)明中,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不小于30、不大于420就足夠了。然而,如果塑性小于30,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就易于流動,這樣就需要為設置在成對構件之間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足夠的密封來防止泄漏,并且很難獲得較大的阻尼力。如果塑性大于420,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實際上就喪失了與成對構件的接觸表面之間的親和性,于是當成對構件彼此相對地移動時,成對構件會相對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發(fā)生滑動,從而很難基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變形來獲得很大的阻尼力。此外,即使將成對構件的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接觸的表面形成為非平整表面以防止滑動并抓住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但由于塑性大于420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非常脆弱,所以很容易在成對構件彼此相對地移動時被“剪開”(撕裂),這樣也就很難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來獲得阻尼力。
此外,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通常填充在成對構件之間的間隙內(nèi),如果塑性大于420,就很難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填充在成對構件之間的間隙內(nèi)而不留下間隙。如果在充填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之后,在成對構件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之間形成間隙,那么就不能獲得所需的阻尼力。
從上述的不需要密封件、可獲阻尼力的大小、親和性、脆性、填充方便性、耐用性等各個方面來看,如上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較佳的是不小于60、不大于320,更佳的是不小于160、不大于320。如果塑性小于60,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實際上會喪失流動性,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密封結(jié)構就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泄漏。如果塑性大于160,實際上可省去密封結(jié)構,以及可以獲得相對較大的阻尼力。另一方面,如果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大于420,如上所述,其與成對構件的接觸面之間就沒有親和性,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變得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剪開”。然而,當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小于320時,其與成對構件的接觸面之間的親和性提高,因此,當成對構件作彼此相對的移動時,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會發(fā)生變形,并且不會相對于成對構件的接觸面發(fā)生很大的滑動,從而易于獲得所需的阻尼力。此外,脆性消失,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可相應于成對構件的相對移動而發(fā)生塑性變形。因此,即使采用具有非平整表面以抓持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成對構件,也可以避免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被剪切成片。
在本發(fā)明中,如第六方面的阻尼器那樣,成對的構件是一種可彼此相對轉(zhuǎn)動的方式設置的。這樣一種根據(jù)第六方面的阻尼器通??梢杂脕砦找晦D(zhuǎn)動構件的轉(zhuǎn)動能量。
在本發(fā)明中,如第七方面的阻尼器那樣,成對構件中的至少一個具有與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相接觸的非平整表面。在此,當成對構件作相對移動時,所述非平整表面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在非平整表面附近滑動。如下文中將要詳細描述的那樣,非平整表面可以有分散設置的突起或凹槽或者采用連續(xù)的突起或凹槽,或者可以是一個經(jīng)表面粗糙(matte)加工或褶皺的非平整表面。
這樣的非平整表面可以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抓持在非平整表面附近,結(jié)果是可以防止成對構件之一和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在成對構件作相對移動時滑動,并且可以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中導致所需的塑性變形,從而允許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吸收目標能量。當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和與之接觸的成對構件的接觸面體現(xiàn)優(yōu)良的親和性時,在成對構件之一和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之間不會發(fā)生如上所述的滑動,或者允許滑動,所述成對構件中的至少一個可以不形成非平整表面,而是形成為平滑表面。
在本發(fā)明中,如第八方面的阻尼器那樣,所述成對構件中的至少一個在其與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接觸的一表面上具有一突起和一凹槽之一,所述突起和凹槽沿著與所述相對運動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這樣的一個突起或凹槽能以與按照第七方面的所述的阻尼器的非平整表面相同的方式來工作,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抓持在突起或凹槽附近。因此,當所述成對構件相對移動時,可以防止成對構件的各構件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之間發(fā)生滑動,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是做成為能發(fā)生所需的變形,從而吸收目標能量。以與前述的非平整表面相同的方式,當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和與之接觸的成對構件體現(xiàn)出優(yōu)良的親和性時,如上所述,成對構件的各構件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之間不會發(fā)生滑動,或者允許滑動,成對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表面可以形成為平滑表面,不具有前述的突起或凹槽。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八方面的阻尼器中,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接觸的表面如本發(fā)明第九方面的阻尼器那樣包括一圓柱面,或者,可以如本發(fā)明第十方面那樣包括一環(huán)形表面或一圓盤狀表面。在第九方面的情況下,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之一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圓柱面的中心線延伸。在第十方面的情況下,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之一沿所述環(huán)形表面和所述圓盤狀表面之一的徑向延伸。
在本發(fā)明中,如第十一方面的阻尼器那樣,所述成對構件是以一種可彼此作相對直線運動的方式設置的。這樣一種根據(jù)第十一方面的阻尼器通常用于吸收一直線移動構件的直線移動能量。
在根據(jù)本發(fā)明的阻尼器中,所述成對構件之一通常是固定的,而另一個則相對于該構件可移動地設置。然而,這種成對構件可以是一機器或設備(需對其運動加以阻尼)的構件(部件),或者可以是附加于該機器或設備的構件。此外,本發(fā)明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如果被夾設在成對構件中是足夠用的,該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通常是緊密地填充在形成于成對構件之間的一個空間(間隙)內(nèi)。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二方面的阻尼器是一種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該阻尼器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一個構件,并具有一臂部和一與臂部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外殼本體內(nèi),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間隙內(nèi),阻尼器可通過臂部將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外殼,間隙形成構件固定于一底盤,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底盤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三方面的阻尼器是一種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該阻尼器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一個構件,并具有一臂部和一與臂部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外殼本體內(nèi),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間隙內(nèi),外殼通過臂部固定于一底盤,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底盤上,阻尼器可將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間隙形成構件。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四方面的阻尼器是一種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該阻尼器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一個構件,并具有一凸緣部分和一與凸緣部分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外殼本體內(nèi),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間隙內(nèi),阻尼器可通過凸緣部分將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外殼,間隙形成構件固定于一底盤,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底盤上。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五方面的阻尼器是一種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該阻尼器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一個構件,并具有一凸緣部分和一與凸緣部分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外殼本體內(nèi),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間隙內(nèi),外殼通過凸緣部分固定于一底盤,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底盤上,阻尼器可將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間隙形成構件。
按照如上所述的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由于是布置成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來獲得阻尼作用,因而沒有磨損之虞,可以不省略用來防止泄漏的密封件,即使當阻尼器是輕型和緊湊型的情況下也可以容易地獲得很大的阻尼力。
在本發(fā)明中,如第十六方面的阻尼器那樣,外殼本體具有多個同心的弧形突起,間隙形成構件具有多個同心的中空圓柱形凹部,外殼本體的各弧形突起分別設置在各凹部中,并與凹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根據(jù)本發(fā)明第十六方面的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與外殼本體和形成間隙構件的接觸面積在間隙處增大。因此,即使將阻尼器做成緊湊型的,也可以獲得較大的能量吸收能力。
此外,在本發(fā)明中,如第十七方面的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那樣,在間隙形成構件上較佳地形成有一槽縫,該槽縫沿徑向延伸并連通于間隙。
根據(jù)如第十七方面的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那樣,由于在連通于間隙的槽縫中也填充了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因而可以借助該槽縫來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相對于間隙形成構件滑動。此外,當把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填入間隙時,可以通過所述槽縫來進行填充,這樣就能可靠而方便地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填入間隙,并能避免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與外殼本體和間隙形成構件之間出現(xiàn)未填充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間隙部分。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種汽車座位,包括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以及一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汽車底盤上的座位;座位的轉(zhuǎn)動被傳遞至外殼和間隙形成構件之一,外殼和間隙形成構件中的另一個周定于底盤。
根據(jù)如上所述的按照本發(fā)明的汽車座位,由于是布置成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來獲得阻尼作用,因而能獲得如上所述的各種阻尼器的效果,并且能消除例如座位中發(fā)生的沖擊,例如后座向上翻起或復位時、當座位未鎖定時由于急剎車而導致的座位突然向上翻起時、以及由于突然加速而導致已向上翻起的座位復位時所發(fā)生的沖擊。
在本發(fā)明中,如第二方面的汽車座位那樣,較佳的是有一靠背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座位上。應該注意,本發(fā)明的汽車座位并不限于這種具有可轉(zhuǎn)動靠背的座位,也不限于后座,可以是汽車中的另一種座位。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可以提供這樣一種阻尼器,該阻尼器不會磨損,可以消除用來防止泄漏的密封件,并且即使當阻尼器是輕型和緊湊型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較大的阻尼力。
按照如上所述的本發(fā)明的各個方面,可以提供這樣一種阻尼器和具有該阻尼器的汽車座位,所述阻尼器可以獲得較大的阻尼力并且可以做成緊湊型的,特別適合于這樣一種汽車座位,該汽車座位的靠背是布置成可向下折疊,而接下來可將座位向上翻起。
下面將結(jié)合附圖所示的較佳實施例來詳細地描述本發(fā)明。應該理解,本發(fā)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附圖簡要說明
圖1A和1B是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圖1A是沿圖1B中的線Ia-Ia剖取的剖視圖,圖1B是沿圖1A中的線Ib-Ib剖取的剖視圖;圖2A和2B是本發(fā)明另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圖2A是沿圖2B中的線IIa-IIa剖取的剖視圖,圖2B是沿圖2A中的線IIb-IIb剖取的剖視圖;圖3A和3B是本發(fā)明另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其中圖3A是沿圖3B中的線IIIa-IIIa剖取的剖視圖,圖3B是沿圖3A中的線IIIb-IIIb剖取的剖視圖;圖4A和4B是圖3A和3B所示實施例的一部分的放大示意圖;圖5A至5D是圖3A和3B所示實施例的變化形式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8是圖7所示實施例的一半邊構件的右側(cè)視圖;圖9是圖7所示實施例的一個相對轉(zhuǎn)動構件的左側(cè)視圖;圖10是圖7所示實施例的另一半邊構件的左側(cè)視圖;圖11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2是圖11所示實施例之外殼本體的右側(cè)視圖;圖13是圖11所示實施例之蓋子構件的左側(cè)視圖;圖14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5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16是圖15所示實施例的一部分的左側(cè)視圖;圖17是圖15所示實施例的一個圓盤狀構件的右側(cè)視圖;圖18是圖15所示實施例的另一個圓盤狀構件的左側(cè)視圖;圖19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0是圖19所示實施例的一個圓盤狀構件的右側(cè)表面的示意圖;圖21是圖19所示實施例的另一個圓盤狀構件的左側(cè)表面的示意圖;圖22是圖19所示實施例的一部分的左側(cè)視圖;圖23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4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5是圖24所示的實施例的一個圓盤狀構件的右側(cè)表面的示意圖;圖26是圖24所示的實施例的另一個圓盤狀構件的左側(cè)表面的示意圖;
圖27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8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29是根據(jù)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汽車座位的示意圖;圖30是圖29所示的又一個實施例的剖視圖;圖31是沿圖30中的線XXXI-XXXI剖取的剖視圖;圖32是沿圖30中的線XXXII-XXXII剖取的剖視圖;圖33是說明圖29所示實施例的操作情況的示意圖;圖34是說明圖29所示實施例的操作情況的示意圖;圖35是本發(fā)明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6是沿圖35中的線XXXVI-XXXVI剖取的剖視圖;圖37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圖38是圖37所示實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9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以及圖40是本發(fā)明的又一個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在圖1A和1B中,該實施例的阻尼器1具有夾設在一外殼2和一軸3之間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所述外殼和軸作為一對可相互轉(zhuǎn)動的構件,或者說在該實施例中可以圍繞一軸線A沿R方向轉(zhuǎn)動。阻尼器1可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而吸收外殼2與軸3之間的沿著R方向的相對轉(zhuǎn)動能量。
外殼2具有一帶有一底部的中空圓柱形構件5和一固定于該中空圓柱形構件5的蓋子構件6,軸3是以這樣一種方式來設置的,即,穿過中空圓柱形構件5的底部7和蓋子構件6。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設置在外殼2中,并填充在中空圓柱形構件5的內(nèi)圓柱面8與軸3的外圓柱面9之間的一個環(huán)形間隙內(nèi),且與圓柱面8和9緊密接觸。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具有不小于30不大于420的塑性,較佳的是不小于60不大于320,更佳的是不小于160不大于320。
在該實施例的阻尼器1中,密封圈10和11分別裝配在底部7與軸3之間,以及蓋子構件6與軸3之間。當該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不具有很大流動性的情況下,可以省略密封圈10和11。
當把圖1A和1B所示的阻尼器1用于一鉸鏈結(jié)構(例如一裝置的操作蓋)時,例如可以將外殼2固定于該裝置的框架,同時將軸3連接于鉸鏈機構的軸,或直接將其用作鉸鏈機構的軸。
在用于該裝置的阻尼器1中,當蓋子或類似物開或閉時,軸3沿R方向的轉(zhuǎn)動會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產(chǎn)生變形,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可以吸收蓋子的轉(zhuǎn)動能量,從而可以防止在開或閉時發(fā)生沖擊。
按照該阻尼器1,由于可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來獲得阻尼作用,因而不會發(fā)生磨損,即使當阻尼器1是輕型和緊湊型的情況下也可以很容易獲得大的阻尼力。此外,由于使用具有很高塑性因而基本上不發(fā)生自然流動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所以能省略為防止泄漏用的密封圈10和11。
在圖1A和1B所示的阻尼器1的情況下,中空圓柱形構件5和軸3分別具有光滑的圓柱面8和9,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緊貼地裝配在由圓柱面8和9所限定的圓柱形間隙內(nèi),并與圓柱面8和9緊密接觸。然而,在該實施例中,外殼2和軸3中的至少一個或者是外殼2和軸3這兩者可以具有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的圓柱形非平整表面15和16,如圖2A和2B所示。非平整表面15是外殼2的中空圓柱形構件5的圓柱形內(nèi)周面,而非平整表面16則是軸3的圓柱形外周面。非平整表面15和16可以在外殼2和軸3圍繞軸線A沿R方向作相對轉(zhuǎn)動時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抓持在非平整表面15和16附近,從而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相對于非平整表面15和16滑動。
在該實施例中,非平整表面15形成在如前所述的外殼2的中空圓柱構件5的圓柱面8上,并通過多個沿與R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垂直于R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突起17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類似地,非平整表面16形成在如前所述的軸3的圓柱面9上,并通過多個沿與R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垂直于R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突起18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
在圖2A和2B所示的阻尼器1的情況下,設置有外殼2和軸3,在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的圓柱面8和圓柱面9上分別設置有沿垂直于R方向的方向延伸的突起17和18,一方面可以防止外殼2和軸3之間的滑動,另一方面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在外殼2與軸3沿R方向相對轉(zhuǎn)動時發(fā)生滑動。因此,可允許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承受期望的塑性變形,從而使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能有效地吸收目標能量。
在圖2A和2B所示的阻尼器1中,采用類似于圖1A和1B所示阻尼器之密封圈的密封圈10和11,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泄漏。代替密封圈10和11,可以采用迷宮結(jié)構21和22來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泄漏,如圖3B所示。如圖4A的放大形式所示,迷宮結(jié)構21是由兩個環(huán)形突起26和多個環(huán)形凹槽27形成的,環(huán)形突起26一體地形成在位于軸3的大直徑部分23和小直徑部分24之間的階梯部分25上,環(huán)形凹槽27形成在中空圓柱形構件5的底部7中,環(huán)形突起26插設并裝配在環(huán)形凹槽27內(nèi)。迷宮結(jié)構22是以類似方式形成的。
此外,代替圖3B和4A所示的迷宮結(jié)構21和22,可以采用例如圖4B所示的迷宮結(jié)構28。迷宮結(jié)構28是由多個環(huán)形凹槽30和多個環(huán)形突起31形成的,環(huán)形凹槽30設置在一體地形成于底部7上的一管狀部分29的內(nèi)圓周面上,環(huán)形突起31一體地形成在軸3的小直徑部分24的外周面上并裝配在凹槽30中。應該注意的是,在圖4B所示的例子中,在軸3的小直徑部分24上形成有一沿軸線A的方向延伸的環(huán)形凹槽35,而在軸3的小直徑部分24的外周面上一體地形成有一徑向突起36。使環(huán)形突起31形成在小直徑部分24中的環(huán)形突起37借助彈性卡配于管狀部分29,從而可以圍繞軸線A沿R方向相對于管狀部分29相對轉(zhuǎn)動。
借助例如圖4A和4B所示的迷宮結(jié)構21和22或28,很容易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泄漏。此外,利用如圖4B所示的卡配裝配,可以更容易地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在長時期使用之后發(fā)生泄漏。
雖然在圖1A和1B以及圖2A和2B所示的阻尼器1中采用實心軸3,但也可以采用如圖3A和3B所示的空心軸3。借助這種配置,可以將一鉸鏈機構的具有六邊形橫截面的軸或類似物裝配在軸3的具有六邊形橫截面的中空部分38中,從而不致圍繞軸線A沿R方向相對于軸3滑動而造成空轉(zhuǎn)。由于中空部分的形狀可以防止這種空轉(zhuǎn),所以除了具有六邊形橫截面的中空部分38之外,還可以采用分別都具有一對疊置的半圓形橫截面的中空部分41、一具有方形橫截面的中空部分42、一具有星形橫截面的中空部分43,或一具有矩形橫截面的中空部分44。鉸鏈機構的軸或類似物具有與各個這些中空部分41-44互補的橫截面形狀,適于裝配到各中空部分41-44中。
此外,雖然在圖1A和1B以及圖2A和2B所示的阻尼器1中,是將在軸線A方向相對較長的外殼2和軸3用作成對構件,但阻尼器1也可以這樣來構造,即,采用一個沿徑向突伸的外殼51和一個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來作為成對構件,后者設置在外殼51中,可以圍繞軸線A沿方向R作相對轉(zhuǎn)動,如圖6所示。在圖6所示的阻尼器1中,外殼51包括借助鉚釘53或類似物相互固定的一對半邊構件54和55,每個半邊構件54和55均具有一小直徑的內(nèi)周側(cè)中空圓柱形部分56、一體地形成在中空圓柱形部分56上的一環(huán)形板部分57、以及一體地形成在環(huán)形板部分57上的一大直徑的外周側(cè)中空圓柱形部分58。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具有一中空軸部分61和一體地形成在軸部分61上的一環(huán)形板部分62。在該實施例中,在外殼51和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之間的環(huán)形間隙中夾設有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
在圖6所示的實施例中,在裝置的蓋子或類似物的開或閉的過程中,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沿R方向相對于外殼51的相對轉(zhuǎn)動會導致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變形,借助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可以吸收蓋子或類似物的轉(zhuǎn)動能量,從而防止在開或閉時發(fā)生沖擊。由于可借助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獲得阻尼功能,所以不可能發(fā)生磨損,即使阻尼器1是輕型的和緊湊型的,也很容易獲得大的阻尼力。
在圖6所示的阻尼器1中,環(huán)形板部分57的內(nèi)環(huán)形表面65和中空圓柱部分58的內(nèi)圓柱面66,以及環(huán)形板部分62的正反環(huán)形表面67、68和環(huán)形板部分62的外周圓柱面69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相接觸,這些表面都是平滑的表面?;蛘?,如圖7-10所示,可以將表面65、66、67、68和69形成為非平整表面,即,在與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圍繞軸線A沿方向R相對于外殼51作相對轉(zhuǎn)動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即,垂直于相對轉(zhuǎn)動方向的方向)上,在這些非平整表面上一體地形成若干個突起,這樣就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相對于外殼51和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沿R方向的滑動。
也就是說,在圖7-10所示的阻尼器10中,在環(huán)形板部分57的環(huán)形表面65上,以及在環(huán)形板部分62的分別與環(huán)形表面65相對的正反環(huán)形表面67、68上一體地形成有沿環(huán)形表面65、67和68的徑向延伸的多個突起71、72、73和74。因此,各環(huán)形表面65、67和68是形成為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的非平整表面。類似地,在每個半邊構件54的中空圓柱部分58的圓柱面66上,以及在環(huán)形板部分62的與圓柱面66相對的外周圓柱面69上一體地形成有多個突起75和76,這些突起基本上平行于圓柱面66和69的中心線A。因此,各圓柱面66和69是形成為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的非平整表面。
同樣,在圖7-10所示的阻尼器1中,能以與圖6所示的阻尼器1相同的方式,借助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圍繞軸線A沿R方向相對于外殼51的轉(zhuǎn)動,可以導致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變形,轉(zhuǎn)動能量可以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變形來吸收。此外,由于各突起71-76能在作相對轉(zhuǎn)動時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牢牢地抓持在突起71-76附近,因而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相對于相對轉(zhuǎn)動構件52和外殼51滑動,從而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可靠地形成塑性變形。
應該注意的是,在圖7-10所示的實施例中,半邊構件54的中空圓柱形部分58包括一具有較大厚度的中空圓柱形部分81和一具有較小厚度的、一體地形成在中空圓柱形部分81上的中空圓柱形部分82。中空圓柱形部分82的外周面抵靠于半邊構件55的的中空圓柱形部分58的圓柱面66,并且從里面裝配于半邊構件55的中空圓柱形部分58。此外,設置了如前所述的迷宮結(jié)構21和22來代替密封圈10和11。
另外,在本發(fā)明中,可以將阻尼器1如圖11-13所示的那樣來構造。圖11-13所示的阻尼器1具有插設在一外殼本體85和一蓋子構件86之間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所述外殼本體和蓋子構件作為成對構件,可以圍繞軸線A沿R方向彼此相對地轉(zhuǎn)動。
外殼本體85包括一中空圓柱形軸部分87、一體地形成在軸部分87上的一環(huán)形板部分88、以及一體地形成在環(huán)形板部分88上的一中空圓柱形部分89。軸部分87具有一大直徑軸部90和一體地形成在大直徑軸部90上的一小直徑軸部91。環(huán)形板部分88具有一厚板部分92和一體地形成在厚板部分92上的一薄板部分93,中空圓柱形部分89一體地形成在薄板部分93上。中空圓柱形部分89的內(nèi)周面94是形成為一個用于裝配和迷宮結(jié)構的非平整表面。
蓋子構件86包括一中空圓柱形部分95、一體地形成在中空圓柱形部分95上的一凸緣部分96、一體地形成在中空圓柱形部分95上的一環(huán)形板部分97、以及一體地形成在環(huán)形板部分97上的一中空圓柱形部分98。中空圓柱形部分98的外周面99形成為與中空圓柱形部分89的內(nèi)周面94的不平整表面互補的非平整表面。前述的迷宮結(jié)構21形成在凸緣部分96以及位于大直徑軸部90和小直徑軸部91之間的階梯部分101之中。外殼本體85和蓋子構件86在中空圓柱形部分89的內(nèi)周面94和中空圓柱形部分98的外周面99處以這樣一種方式相互裝配起來,即,可以圍繞軸線A沿R方向彼此相對地作相對轉(zhuǎn)動。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是這樣設置的,即,填充在一個介于厚板部分92的內(nèi)環(huán)形表面105和外周側(cè)圓柱面106以及環(huán)形板部分97的內(nèi)環(huán)形表面107和中空圓柱形部分98的內(nèi)圓柱面108之間的間隙內(nèi)。
同樣,在圖11-13所示的阻尼器1中,在厚板部分92的環(huán)形表面105和圓柱形表面106上,以及在分別與環(huán)形表面105和圓柱面106相對的環(huán)形板部分97的環(huán)形表面107以及在中空圓柱形部分98的圓柱面108上,分別一體地形成有多個突起111和112,以及多個突起113和114,突起111和112沿環(huán)形表面105和107的徑向延伸,而突起113和114沿基本上平行于圓柱面106和108的中心線A的方向延伸。因此,各環(huán)形表面105和107以及圓柱形表面106和108都形成為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的非平整表面。
在圖11-13所示的阻尼器1中,外殼本體85和蓋子構件86是在中空圓柱形部分89的內(nèi)周面94與中空圓柱形部分98的外周面99處相互裝配結(jié)合的?;蛘撸梢圆捎萌鐖D14所示的配置。也就是說,在大直徑軸部90上形成有一個沿軸線A的方向延伸的環(huán)形凹槽115,一環(huán)形凸緣部分116一體地形成在該部分上。另外,在中空圓柱形部分89上一體地形成有一個環(huán)形凸緣部分117,中空圓柱形部分89的內(nèi)周面94是形成為平滑的。同時,在中空圓柱形部分95上形成有一個沿軸線A方向延伸的環(huán)形凹槽118,凸緣部分96的環(huán)形內(nèi)周面119是形成為非平整表面,而在中空圓柱形部分98中形成有一個沿軸線A方向延伸的環(huán)形凹槽120。因此,可以借助凸緣部分116和117以這樣一種方式將蓋子構件86以卡配的形式裝配于外殼本體85,即,使蓋子和外殼本體可以圍繞軸線A沿R方向彼此相對地轉(zhuǎn)動。
在圖11-13和圖14所示的阻尼器1中,外殼本體85沿R方向相對于蓋子構件86的相對轉(zhuǎn)動可導致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的變形,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可以吸收轉(zhuǎn)動能量。此外,由于在作相對轉(zhuǎn)動的過程中,各突起111-114可以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牢牢地抓持在突起111-114附近,因而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相對于外殼本體85和蓋子構件86滑動,從而能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可靠地變形。
另外,代替前述的構造,阻尼器1可以采取如圖15-18所示的構造。圖15-18所示的阻尼器1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夾設在一對圓盤狀構件121和122之間,這對圓盤狀構件可充當圍繞軸線A沿R方向彼此相對轉(zhuǎn)動的成對構件。
圓盤狀構件121包括一圓盤狀部分123、一體地形成在圓盤狀部分123的外邊緣上的一中空圓柱形部分124、以及一體地形成在中空圓柱形部分124的一個端面上的一環(huán)形凸緣部分125。圓盤狀部分123包括一厚圓盤狀部分127和一薄圓盤狀部分128,前者的外邊緣上具有一雙階梯部分126,后者一體地形成在厚圓盤狀部分127的外邊緣上,并且一體地形成有中空圓柱形部分124。
圓盤狀構件122包括一圓盤狀部分131和一一體地形成在圓盤狀部分131的外邊緣上的中空圓柱形部分132。在中空圓柱形部分132中形成有一個平行于軸線A延伸的環(huán)形凹槽133,在中空圓柱形部分132的外周面上一體地形成有多個環(huán)形突起134,用于裝配到中空圓柱形部分124之內(nèi)周面上的環(huán)形凹槽中。因此,圓盤狀構件122是借助凸緣部分125以卡配方式裝配于圓盤狀構件121的,即,這兩個圓盤狀構件能圍繞軸線A沿R方向作相對轉(zhuǎn)動。
此外,在圖15-18所示的阻尼器1中,在圓盤狀部分123的內(nèi)圓盤狀表面141和限定階梯部分126的圓柱面142上,以及在分別與圓盤狀表面141和圓柱面142相對的圓盤狀部分131的內(nèi)圓盤狀表面143和圓柱形部分132的內(nèi)圓柱面144上,分別一體地形成有多個突起145和146以及多個突起147和148,突起145和146從圓盤狀表面141和143的中心線A起沿徑向延伸,而突起147和148基本上平行于圓柱面142和144的中心線A延伸。各相應的圓盤狀表面141和143和圓柱面142和144是形成為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接觸的非平整表面。
圖15-18所示的阻尼器1還包括分別通過螺釘151固定于圓盤狀構件121和122的安裝構件152和153。圓盤狀構件121可通過安裝件152固定于例如一裝置的框架構件或類似物,而圓盤狀構件122則通過安裝構件152連接于一構件,例如一用于阻尼該裝置之轉(zhuǎn)動的軸。
同樣地,在圖15-18所示的阻尼器1中,通過圓盤狀構件121圍繞軸線A沿R方向相對于圓盤狀構件122的轉(zhuǎn)動,可以使填充在圓盤狀部分213和圓盤狀部分131之間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變形,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變形,可以吸收轉(zhuǎn)動能量。此外,由于在作相對轉(zhuǎn)動的過程中,各突起145-148可以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牢牢地抓持在突起145-148附近,因而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相對于圓盤狀構件121和122滑動,從而能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可靠地形成塑性變形。
雖然在圖15-18所示的阻尼器1中,填充有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間隙是沿徑向筆直地延伸,但也可以將阻尼器1構造成這樣,即,填充有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間隙如圖19-22所示的那樣沿徑向呈鋸齒形延伸。
也就是說,在圖19-22所示的阻尼器1中,圓盤狀構件121在圓盤狀部分123的圓盤狀表面141上一體地具有一中心圓突起161和以該中心圓突起161為中心同心布置的多個環(huán)形突起162。與此同時,圓盤狀構件122在圓盤狀部分131的圓盤狀表面143上具有一中心圓凹槽163以及以該中心圓凹槽163為中心同心布置的多個環(huán)形凹槽164,前述中心圓突起161設置在中心圓凹槽163內(nèi)并與之有一間隙,多個環(huán)形突起162設置在相應的多個環(huán)形凹槽164內(nèi)并與之有一間隙。在圓盤狀構件121和圓盤狀構件122之間沿徑向形成了一個鋸齒形間隙,這個間隙是由中心圓突起161和多個環(huán)形突起162與中心圓凹槽163和多個環(huán)形凹槽164一起形成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填充在該間隙內(nèi)。
同樣,在圖19-22所示的阻尼器1中,通過圓盤狀構件121圍繞軸線A沿R方向相對于圓盤狀構件122的轉(zhuǎn)動,可以在填充于圓盤狀部分123和圓盤狀部分131之間的間隙內(nèi)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導致變形,所述相對轉(zhuǎn)動的能量可以由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來吸收。此外,由于在圓盤狀構件121和圓盤狀構件122之間形成有鋸齒形間隙,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與圓盤狀部分123和圓盤狀部分131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大,因而即使將阻尼器1做成緊湊型也可以獲得大的阻尼力。
在圖19-22所示的阻尼器1中,分別在圓盤狀部分123和圓盤狀部分131上一體地形成有與安裝構件152和153相對應的安裝部分165和166,圓盤狀構件121和圓盤狀構件122在中空圓柱形部分124的非平整內(nèi)圓柱面167和中空圓柱形部分132的非平整外圓柱面168處以這樣一種方式相互裝配結(jié)合,即,它們可以圍繞軸線A沿R方向彼此相對地轉(zhuǎn)動。
在圖19-22和圖23所示的阻尼器1中,可以在最外周的環(huán)形突起162和最外周的環(huán)形凹槽164的外側(cè)設置一類似于迷宮結(jié)構21和22的迷宮結(jié)構169,如圖23所示,以便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泄漏。
在圖19-22所示的阻尼器1中,圓盤狀表面141(包括中心圓突起161的圓柱形側(cè)面以及各環(huán)形突起162的圓柱形內(nèi)、外周面和頂面)以及圓盤狀表面143(包括中心圓凹槽163的圓柱形側(cè)面以及各環(huán)形凹槽164的圓柱形內(nèi)、外周面和底面)都是形成為平滑表面?;蛘撸鐖D24-26所示,在中心圓突起161的圓柱形側(cè)面和各環(huán)形突起162的圓柱形內(nèi)、外周面,以及中心圓凹槽163的圓柱形側(cè)面和各環(huán)形凹槽164的圓柱形內(nèi)、外周面上一體地形成有多個基本上平行于中心線A延伸的突起171和172,這些突起在其它表面上是沿圓盤狀表面141和143的徑向延伸(即,分別沿徑向連續(xù)地延伸)。
同樣,在圖24-26所示的阻尼器1中,通過圓盤狀構件121圍繞軸線A沿R方向相對于圓盤狀構件122的轉(zhuǎn)動,可以在填充于圓盤狀部分123和圓盤狀部分131之間的間隙內(nèi)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導致變形,所述相對轉(zhuǎn)動的能量可以由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來吸收。此外,由于在進行相對轉(zhuǎn)動時各突起171和172能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牢牢地抓持在突起171和172的附近,因而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相對于圓盤狀構件121和122滑動,從而能可靠地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形成塑性變形。此外,由于在圓盤狀構件121和圓盤狀構件122之間形成有鋸齒形間隙,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與圓盤狀部分123和圓盤狀部分131之間的接觸面積增大,因而即使將阻尼器1做成緊湊型也可以獲得大的阻尼力。
雖然上述各實施例中的阻尼器1能按期望的那樣吸收轉(zhuǎn)動能量并阻尼轉(zhuǎn)動,但本發(fā)明還適用于一種能直線移動的配置,如圖27和28所示,其直線移動的能量可以獲得很好的吸收,從而能按期望的那樣對該直線運動加以阻尼。
圖27所示的阻尼器1具有夾設在一缸體201和一缸桿202之間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在該實施例中,缸體201和缸桿202是可以沿方向B彼此相對地作直線運動的成對構件。阻尼器1可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來吸收缸體201和缸桿202相互之間沿方向B的直線相對運動的能量。
缸體201具有一帶有一底部的中空圓柱形部分203和一固定于該圓柱形部分203的一個端面的蓋子部分204。缸桿202以可沿B方向直線移動的方式穿過中空圓柱形部分203的底部205和蓋子部分204,并從缸體201伸出。缸桿202具有一位于缸體201內(nèi)的加大部分206,在底部205和缸桿202之間以及在蓋子部分204與缸桿202之間分別設置有密封圈10和11。
在圖27所示的阻尼器1中,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緊密地填充在缸體201和缸桿202之間的空間(間隙)內(nèi),當缸桿202相對于缸體201沿B方向作相對直線運動時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內(nèi)產(chǎn)生變形(塑性變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這種變形可吸收沿B方向的直線移動能量。
雖然在圖27所示的阻尼器1中可借助加大部分206使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塑性流動從而使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變形,但也可以如圖28所示的那樣在中空圓柱形構件210中設置一凹部211,通過該凹部使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發(fā)生塑性流動而使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變形。
圖28所示的阻尼器1具有夾設在中空圓柱形構件210和直線移動構件212之間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所述中空圓柱形構件210和直線移動構件212構成了可沿方向B作相對直線移動的成對構件。該阻尼器1可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來吸收中空圓柱形構件210和直線移動構件212之間沿B方向的相對直線移動的能量。
中空圓柱形構件210的內(nèi)圓柱面上具有凹部211,而直線移動構件212具有一缸桿213和一對圓盤狀凸緣214和215,所述凸緣固定于缸桿213,并以一種可沿B方向滑動的方式在其環(huán)形外邊緣處與中空圓柱形構件210的內(nèi)圓柱面相接觸。在凸緣214與中空圓柱形構件210之間以及在凸緣215與中空圓柱形構件210之間分別裝配有密封圈10和11。
還有,在圖28所示的阻尼器1中,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緊密地填充在中空圓柱形構件210和直線移動構件212之間的空間(間隙)內(nèi),當直線移動構件212相對于中空圓柱形構件210沿B方向作相對直線運動時,凹部211會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內(nèi)產(chǎn)生變形(塑性變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這種變形可吸收沿B方向的直線移動能量。
應該注意的是,代替凹部211,也可以將阻尼器1構造成這樣,即,在如圖28所示的中空圓柱形構件210的內(nèi)圓柱面上設置如圖27所示的加大部分206,或者,在如圖27所示的缸桿202的表面上設置如圖28所示的凹部211。
接著,圖29-32示出了適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和采用這種阻尼器的汽車座位的例子。在圖29-32中,在這實施例中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1具有一外殼304和一間隙形成構件307,它們形成了前述的成對構件。外殼304成一體地具有一臂部302和一外殼本體303。間隙形成構件307以可沿R1和R2方向轉(zhuǎn)動的方式容納在外殼本體303中,并與外殼本體303的內(nèi)表面305一起形成了一個間隙306。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設置在間隙306中,蓋子構件309固定于間隙形成構件307。
在臂部302上形成有一個連接用通孔311,外殼本體303成一體地具有一中空圓柱形部分312、一封閉部分314、以及同心設置的多個弧形突起315,所述封閉部分314用于封閉中空圓柱形部分312的一個端面,并且在其內(nèi)表面上形成有一中心凹部313,所述弧形突起315是以中心凹部313為中心設置在封閉部分314的內(nèi)表面上。
間隙形成構件307具有一中心突起321、以中心突起321為中心的多個同心設置的中空圓柱形突起322、一形成在中心突起321上的中心凹部323、以及一連通于所述凹部323的孔324,所述中心突起321以可沿R1和R2方向轉(zhuǎn)動的方式裝配在中心凹部313內(nèi),外殼本體303的多個弧形突起315在中空圓柱形突起322的內(nèi)側(cè)面上形成有相互之間的間隙306。在孔324中,在間隙形成構件307上形成有若干個沿軸向延伸的鋸齒。在該實施例中,在間隙形成構件307上沿周向等距離間隔地布置有沿徑向延伸的與間隙306連通的多個槽縫325。
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是這樣設置在外殼本體303中的,即,填充在間隙306中,并與外殼本體303和間隙形成構件307緊密接觸。
蓋子構件309通過螺釘326固定于間隙形成構件307,密封件(O形圈)327和328分別裝配在蓋子構件309和間隙形成構件307之間以及蓋子構件309和中空圓柱形構件312之間。當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不具有很高流動性的情況下,可以不用密封件327和328。應該注意的是,可以借助一裝配于中空圓柱形構件312的環(huán)件329(例如一E形環(huán))來防止蓋子構件309從中空圓柱形構件312上脫落。
若要使用圖29-32所示的阻尼器1,可借助一插進通孔311的螺釘或銷子333將臂部302連接于一座位框架332,該座位框架會隨著后座331(例如用作一汽車的座位)沿R1和R2方向的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后座331的一鉸鏈機構(未圖示)的一固定軸334的一個帶齒端部335和一末端部336分別裝配在孔324和中心凹部323中。
因此,在該實施例中,后座331沿R1和R2方向的轉(zhuǎn)動可借助臂部302傳遞至外殼304,間隙形成構件307可固定于一底盤337,后座331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該底盤上。一可轉(zhuǎn)動地連接于后座331的靠背338可借助鉸鏈機構339沿C和D方向相對于后座331轉(zhuǎn)動。
通??梢杂靡环N已知的鎖定機構340來阻止座位框架332沿R1方向的轉(zhuǎn)動,但如圖34所示,通過解除鎖定機構340的鎖定就可以使座位框架332沿R1方向轉(zhuǎn)動。因此,在靠背338如圖33所示的那樣沿C方向轉(zhuǎn)動之后,如果如圖34所示的那樣將后座331沿R1方向轉(zhuǎn)動,就能在車廂內(nèi)獲得一個較大的容納空間。
在該實施例的車座中,包括如上所述的阻尼器1和座位(該實施例中的后座331),該座位可沿R1和R2方向相對于汽車底盤337轉(zhuǎn)動,后座331沿R1和R2方向的轉(zhuǎn)動可被傳遞至外殼304和間隙形成構件307之一(該實施例中的外殼304)以及外殼304和間隙形成構件307中的另一個(該實施例中的間隙形成構件307),這個車座固定于底盤337。當后座331沿R1和R2方向轉(zhuǎn)動時,通過臂部302外殼本體303沿R1和R2方向相對于間隙形成構件307轉(zhuǎn)動,從而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中導致變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可以吸收后座331的轉(zhuǎn)動能量,從而防止在轉(zhuǎn)動時造成沖擊。此外,當車輛快速啟動并且后座331處于如圖34所示的向上翻起狀態(tài)時,可以阻尼后座331沿R2方向返回或復位,而當鎖定機構340未鎖定時,可以阻尼由于突然制動而產(chǎn)生的后座331沿R1方向向上翻起。
此外,按照圖29-32所示的阻尼器1,由于可借助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獲得阻尼作用,因而不會有磨損,可以不用為防止泄漏的密封件,即使當阻尼器1是輕型和緊湊型的情況下也很容易獲得一個大的阻尼力。此外,由于設置有突起315和突起322(突起315設置在突起322的內(nèi)側(cè)面上,并且在兩者之間有間隙306),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與外殼本體303和間隙形成構件307在間隙306處的接觸面積增大,即使將阻尼器1做成緊湊型也可以獲得較大的能量吸收能力。此外,由于在間隙形成構件307上形成有槽縫325,因而可以借助槽縫325來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相對于間隙形成構件307滑動。此外,當把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填充到間隙306中時,可以通過槽縫325來進行填充工作,從而能可靠和方便地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填入間隙306,并且可以避免在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與外殼本體303和間隙形成構件307之間出現(xiàn)未填充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間隙部分。
如上所述的如圖29-32所示的阻尼器1是這樣配置的,即,間隙形成構件307是固定的,而外殼304隨后座331轉(zhuǎn)動而轉(zhuǎn)動?;蛘?,可以采用這樣的配置,即,臂部302通過一螺釘、銷子或類似物與安裝或固定在底盤337上的支架354相固定,后座331的鉸鏈機構(未圖示)的固定軸334被用作為轉(zhuǎn)動軸,其轉(zhuǎn)動方向等同于后座331沿R1或R2方向轉(zhuǎn)動的方向,該轉(zhuǎn)動軸的帶齒的端部335和最末端部336分別裝配在間隙形成構件307的孔324和中心凹部323中。因此,外殼本體304可借助臂部302固定于底盤337(后座331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該底盤上),藉以將后座331的轉(zhuǎn)動傳遞至間隙形成構件307。
此外,雖然在該實施例中是將阻尼器1構造成包括外殼304,而外殼304成一體地具有臂部302和外殼本體303,但也可以將阻尼器1構造成這樣,即,其所包括的外殼304成一體地具有一環(huán)形凸緣部分351和外殼本體303,如圖35和36所示。在此情況下,在外殼本體303的中空圓柱形構件312上一體地設置有凸緣部分351,凸緣部分上具有可供插入用于固定的螺釘、銷子或類似物的通孔352。
同樣,在圖35和36所示的阻尼器1中,提供了這樣一種配置,其中的凸緣部分351可借助螺釘、銷子或類似物固定于一連接構件(未圖示)的一端,該連接構件的另一端固定于座位框架332,因此,可以借助凸緣部分將后座331沿R1和R2方向的轉(zhuǎn)動傳遞至外殼304,而間隙形成構件307則固定于底盤337,后座331安裝在底盤337上以沿R1和R2方向轉(zhuǎn)動?;蛘撸梢蕴峁┻@樣一種配置,其中凸緣部分351通過螺釘、銷子或類似物固定于安裝和固定在底盤337上的支架354,后座331的鉸鏈機構(未圖示)的固定軸334被用作轉(zhuǎn)動軸,其轉(zhuǎn)動方向等同于后座331沿R1或R2方向的轉(zhuǎn)動的方向,該轉(zhuǎn)動軸的帶齒端部335和最末端部分336分別裝配在間隙形成構件307的孔324和中心凹部323中。于是,可以通過凸緣部分351將外殼304固定于底盤337,后座331以一種可沿R1和R2方向轉(zhuǎn)動的方式安裝于底盤上,從而可以將后座331沿R1和R2方向的轉(zhuǎn)動傳遞至間隙形成構件307。
雖然在上述實施例中蓋子構件309通過螺釘326固定于間隙形成構件307,但也可以提供這樣一種配置,即,如圖37所示,采用一蓋子構件309和一外殼304,蓋子構件309在其外周面361上具有一外螺紋部分362,外殼304在其外殼本體303的內(nèi)表面305上具有一內(nèi)螺紋部分363,通過將外螺紋部分362螺旋嚙合于內(nèi)螺紋部分363就可以將蓋子構件309固定于外殼本體303,蓋子構件309固定于外殼本體303或與外殼本體303一起轉(zhuǎn)動。在此情況下,如果在蓋子構件309和間隙形成構件307之間也設置一個連通于間隙306的間隙364,并且在間隙364中也填充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就可以獲得更大的能量吸收能力。此外,與圖37所示的阻尼器1的情況那樣,間隙形成構件307的中心凹部323和固定軸334的最末端部分336是可以省略的。另外,密封件327和328是可以省略的,可以在蓋子構件309和間隙形成構件307之間形成一個迷宮結(jié)構371來代替密封件327和328。
圖38詳細所示的迷宮結(jié)構371具有一體地形成在間隙形成構件307上的多個同心布置的中空圓柱形突起372,以及設置在蓋子構件309中并供插入相應突起372的多個同心布置的凹部373,各突起372和凹部373可形成一迷宮結(jié)構374。利用這樣一種迷宮結(jié)構374,可以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從位于蓋子構件309和間隙形成構件307之間的間隙向外泄漏。
此外,如圖39所示,迷宮結(jié)構371可以構造成這樣,即,在凸起372之一上設置一個環(huán)形斜面375,該斜面375抵靠在蓋子構件309上,以通過分開的迷宮部分376和377形成迷宮結(jié)構371。按照圖39所示的迷宮結(jié)構371,能更可靠地防止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泄漏。
雖然在前述實施例中提供了與間隙形成構件307分開的蓋子構件309,但如圖40所示,也可以將阻尼器1構造成不帶有蓋子構件309。在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裝配在前述中空圓柱形構件312中的環(huán)件329(例如一E形環(huán))來防止間隙形成構件307從中空圓柱形構件312上脫落。或者,可以采用在其外周面381上具有外螺紋部分382的間隙形成構件307,外螺紋部分382可螺旋嚙合于外殼本體303的內(nèi)螺紋部分363,間隙形成構件307是以一種可沿R1和R2方向轉(zhuǎn)動的方式裝配在外殼本體303中的。在此情況下,為了確保當間隙形成構件307沿R1和R2方向相對于外殼本體303轉(zhuǎn)動時間隙形成構件307可沿軸向(即E向)相對于外殼本體303和固定軸(或轉(zhuǎn)動軸)334移動,相對于E方向在間隙形成構件307和外殼本體303之間設置有一與間隙306相通的間隙383,在該間隙中類似地填充有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與此同時,在固定軸(或轉(zhuǎn)動軸)334的端部335和孔324的底部之間設置有E方向的一間隙384,固定軸(或轉(zhuǎn)動軸)334的端部335是做成可以在間隙形成構件307的孔324中沿E方向相對于間隙形成構件307滑動。在采用外螺紋部分382和內(nèi)螺紋部分363的情況下,當間隙形成構件307沿R1和R2方向相對于外殼本體303轉(zhuǎn)動時,間隙306(包括間隙383)的體積會相對于外殼本體303發(fā)生變化。然而,如果將外螺紋部分382和內(nèi)螺紋部分363的螺距尺寸做得非常小,上述的體積變化就非常小,并且可以由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可壓縮性來加以吸收。在圖40所示的阻尼器1中,是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做成能承受由于間隙形成構件307沿R1和R2方向相對于外殼本體303的相對轉(zhuǎn)動而造成的返回變形。
權利要求
1.一種阻尼器,包括夾設在一對構件中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所述成對構件是以一種能彼此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的。
2.一種阻尼器,包括夾設在一對構件中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所述成對構件是以一種能彼此相對移動的方式設置的,所述成對構件之間的相對移動能量可以通過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變形來吸收。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不小于30,不大于420。
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不小于60,不大于320。
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的塑性不小于160,不大于320。
6.如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對的構件是一種可彼此相對轉(zhuǎn)動的方式設置的。
7.如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對構件中的至少一個具有與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相接觸的非平整表面,當所述成對構件作相對移動時,所述非平整表面可以防止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在所述非平整表面附近滑動。
8.如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對構件中的至少一個在其與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接觸的一表面上具有一突起和一凹槽之一,所述突起和凹槽沿著與所述相對運動的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接觸的表面包括一圓柱面,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之一基本上平行于所述圓柱面的中心線延伸。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與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接觸的表面包括一環(huán)形表面和一圓盤狀表面之一,所述突起和所述凹槽之一沿所述環(huán)形表面和所述圓盤狀表面之一的徑向延伸。
11.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對構件是以一種可彼此作相對直線運動的方式設置的。
12.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是一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并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所述一個構件,并具有一臂部和一與所述臂部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所述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所述外殼本體內(nèi),所述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所述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所述間隙內(nèi),所述阻尼器可通過所述臂部將所述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所述外殼,所述間隙形成構件固定于一底盤,所述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上。
13.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是一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并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所述一個構件,并具有一臂部和一與所述臂部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所述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所述外殼本體內(nèi),所述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所述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所述間隙內(nèi),所述外殼通過所述臂部固定于一底盤,所述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上,所述阻尼器可將所述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所述間隙形成構件。
14.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是一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并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所述一個構件,并具有一凸緣部分和一與所述凸緣部分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所述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所述外殼本體內(nèi),所述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所述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所述間隙內(nèi),所述阻尼器可通過所述凸緣部分將所述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所述外殼,所述間隙形成構件固定于一底盤,所述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上。
15.如權利要求1-10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是一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并包括一外殼,該外殼可作為所述一個構件,并具有一凸緣部分和一與所述凸緣部分成一體的外殼本體;以及一間隙形成構件,該間隙形成構件可作為所述另一個構件,并可轉(zhuǎn)動地容納在所述外殼本體內(nèi),所述間隙形成構件形成一個與所述外殼本體的內(nèi)表面相配合的間隙,所述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設置在所述間隙內(nèi),所述外殼通過所述凸緣部分固定于一底盤,所述汽車座位可轉(zhuǎn)動地安裝在所述底盤上,所述阻尼器可將所述汽車座位的轉(zhuǎn)動傳遞至所述間隙形成構件。
16.如權利要求12-15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本體具有多個同心的弧形突起,所述間隙形成構件具有多個中空圓柱形凹部,所述外殼本體的所述各弧形突起分別設置在所述各凹部中,并與所述凹部之間形成有間隙。
17.如權利要求12-16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間隙形成構件上形成有一槽縫,該槽縫沿徑向延伸并連通于所述間隙。
18.一種汽車座位,包括如權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用于汽車座位的阻尼器;以及一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所述汽車底盤上的座位,所述座位的轉(zhuǎn)動被傳遞至所述外殼和所述間隙形成構件之一,所述外殼和所述間隙形成構件中的另一個固定于所述底盤。
19.如權利要求18所述的汽車座位,其特征在于,一靠背可轉(zhuǎn)動地設置在所述座位上。
全文摘要
一阻尼器(1)具有夾設在一外殼(2)和一軸(3)之間的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所述外殼和軸是以一種可圍繞軸線(A)沿(R)方向彼此相對轉(zhuǎn)動的方式設置的。外殼(2)和軸(3)之間的轉(zhuǎn)動能量可以通過硅氧烷基非硫化橡膠(4)的變形來吸收。
文檔編號F16F7/06GK1370697SQ0210463
公開日2002年9月25日 申請日期2002年2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2月14日
發(fā)明者小島正光, 荒井淳, 山口剛, 原田佳廣 申請人:奧依列斯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