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防漏、防滲液壓緩沖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734611閱讀:291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防漏、防滲液壓緩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液壓技術(shù)領(lǐng)域,涉及一種液壓緩沖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防漏、防滲液壓緩沖裝置。
      背景技術(shù)
      液壓緩沖技術(shù)在工程機械等領(lǐng)域有非常廣泛和重要的用途,主要用于在高速碰撞的兩部件間產(chǎn)生足夠的緩沖作用,從而避免強烈的沖擊對部件產(chǎn)生的損害。然而,在液壓系統(tǒng)中,很難避免由于內(nèi)部油液的強大壓力而產(chǎn)生漏油、滲油現(xiàn)象,因此減少液壓系統(tǒng)中的漏油、滲油現(xiàn)象,是液壓系統(tǒng)設(shè)計中一項重要的技術(shù)。
      目前,用于在高速碰撞的兩部件間產(chǎn)生緩沖作用的液壓緩沖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活塞桿1、彈簧2、密封蓋3、油缸4、板簧5。油缸4的結(jié)構(gòu)包括油缸上部6、油缸下部7、側(cè)壁8、儲油腔9、節(jié)流槽10、工作腔11。為使液壓緩沖裝置復位時油液能由儲油腔9快速回到工作腔11,在油缸下部7上設(shè)計了用于回油的單向油路。此單向油路中帶有一單向閥,而加工此單向油路只能通過開工藝孔的方式來實現(xiàn),工藝孔與工作腔11直接相通,采用油封來封堵。當液壓緩沖裝置工作時,單向閥關(guān)閉,工作腔11內(nèi)的油液經(jīng)過節(jié)流槽10緩慢地流向儲油腔9,隨著活塞桿1的向下移動,節(jié)流槽10的節(jié)流面積逐漸減小,工作腔11內(nèi)的壓力逐漸增大,由于工藝孔與工作腔11直接相通,使液壓緩沖裝置在受到較大沖擊時,封堵工藝孔的油封受到油液由內(nèi)向外的壓力而產(chǎn)生漏油、滲油的現(xiàn)象。

      發(fā)明內(nèi)容
      為了克服已有技術(shù)存在的漏油、滲油的缺陷,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取消用于回油的單向油路,在油缸上蓋增加卸荷排氣孔的方法,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漏、防滲液壓緩沖裝置。
      本實用新型包括活塞桿1、彈簧2、密封蓋3、油缸4、板簧5。油缸4包括油缸上部6、油缸下部7、側(cè)壁8、儲油腔9、節(jié)流槽10、工作腔11。密封蓋3為方形,沿對稱中心線開有一圓形通孔12,在通孔12與密封蓋3外邊緣之間開有通孔13。油缸4由上、下兩個有同一對稱中心線的方柱構(gòu)成。下部方柱加工有螺紋孔14,用于緩沖裝置的固定。油缸4中央沿對稱中心線加工一圓孔15,圓孔15與通孔12同軸,圓孔15的中部加工溝槽16,溝槽16與活塞桿1的外表面之間形成圓管形空隙,圓孔15的低部加工溝槽17,彈簧5的端部嵌入溝槽17。油缸4上部方柱的兩個側(cè)面各加工一方孔,側(cè)壁8焊接于方孔處。與方孔圍成的空間形成兩個儲油腔9。儲油腔9與溝槽16之間加工通孔18,通孔18的軸線與圓孔15的軸線垂直相交,兩個儲油腔9通過通孔18、和活塞桿1與溝槽16之間的圓管形空隙相通。油缸4的儲油腔9以上部分為油缸上部6,油缸上部6上開有卸荷排氣孔19,密封蓋3上的通孔13與油缸上部6上的卸荷排氣孔19同軸,油缸4儲油腔9以下的部分為油缸下部7。圓孔15的下部在油缸下部7中央形成一個圓柱形空間,與活塞桿1的下端面構(gòu)成工作腔11?;钊麠U1的下部通過密封蓋3的通孔12和油缸上部6的通孔15伸進油缸4,活塞桿1的中部的臺肩卡在密封蓋3上的通孔12處,保證活塞桿1臺肩以下的部分始終處于油缸4中?;钊麠U1下部的外表面與活塞桿1的軸線平行方向上開有溝槽,由上至下溝槽由淺變深,溝槽與圓孔15和通孔18的交線形成節(jié)流槽10。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當高速運動的部件碰撞到活塞桿1的上端,活塞桿1在其作用下向下移動,彈簧2壓縮,起到部分緩沖作用,由于活塞桿1的向下移動,使工作腔11的體積減小,工作腔11中的油液經(jīng)節(jié)流槽10、活塞桿1與溝槽16之間的圓管形空隙、通孔18流向四個儲油腔9,隨著活塞桿1向下移動,節(jié)流槽10的節(jié)流面積逐漸減小,油液的流速減小,工作腔11內(nèi)的油壓增大,使活塞桿1的移動速度逐漸減小,對高速運動的部件起到了很好的緩沖作用。工作腔11底部的板簧5亦起到部分緩沖作用。同時,由于油液流進儲油腔9,使儲油腔9的空氣壓力增加,儲油腔9中多余的空氣從卸荷排氣孔19排出,以保持腔內(nèi)壓力正常。當高速運動的部件反向運動時,由于彈簧2的作用,活塞桿1向上移動回到平衡位置,儲油腔9中的油液由節(jié)流槽10流回工作腔11。
      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取消油缸下部上用于回油的單向油路即取消工藝孔,同時在密封蓋和油缸上部增加卸荷排氣孔的方法,消除了由于工作腔壓力增加產(chǎn)生的油液由工藝孔向外排擠的現(xiàn)象,從而達到了防漏、防滲的效果。


      圖1為已有技術(shù)裝配圖,圖中1為活塞桿,2彈簧,3密封蓋,4油缸,5板簧,6油缸上部,7油缸下部,8側(cè)壁,9儲油腔,10節(jié)流槽,11工作腔。
      圖2為本實用新型裝配圖,也是說明書摘要附圖。圖中1為活塞桿,2彈簧,3密封蓋,4油缸,5板簧,6油缸上部,7油缸下部,8側(cè)壁,9儲油腔,10節(jié)流槽,11工作腔。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密封蓋3軸向剖視圖。圖中12、13為通孔。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密封蓋3的俯視圖。圖中12、13為通孔。
      圖5為本實用新型油缸4軸向剖視圖。圖中6為油缸上部,7油缸下部,14通孔,15圓孔,16、17溝槽,18通孔,19卸荷排氣孔。
      圖6為本實用新型油缸4的B向視圖。圖中18為通孔。
      圖7為本實用新型油缸4的A-A向剖視圖。圖中14通孔,18通孔,19卸荷排氣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如圖2所示,包括活塞桿1、彈簧2、密封蓋3、油缸4、板簧5。其中油缸4包括油缸上部6、油缸下部7、側(cè)壁8、儲油腔9、節(jié)流槽10、工作腔11。油缸4的兩個側(cè)面各加工一方孔,方孔的外邊緣加工坡口,(如圖4所示)。側(cè)壁8為兩個方形鋼板,鋼板的邊緣焊接于油缸4的方孔外邊緣坡口處。油缸4材料采用35#優(yōu)質(zhì)碳素鋼,側(cè)壁8采用Q235普通碳素鋼板。卸荷排氣孔19在儲油腔9的頂部加工,每個儲油腔加工一個卸荷排氣孔。通孔18在儲油腔9與溝槽16之間加工,通孔18的邊緣與儲油腔9的低部和溝槽16的下端相切。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防漏、防滲液壓緩沖裝置,包括活塞桿(1)、彈簧(2)、密封蓋(3)、油缸(4)、板簧(5),油缸(4)包括油缸上部(6),油缸下部(7),側(cè)壁(8),儲油腔(9),節(jié)流槽(10),工作腔(11),其特征是密封蓋(3)為方形,沿對稱中心線開有一圓形通孔(12),在通孔(12)與密封蓋3外邊緣之間開有通孔(13);油缸(4)由上、下兩個有同一對稱中心線的方柱構(gòu)成,下部方柱加工有螺紋孔(14);油缸(4)中央沿對稱中心線加工一圓孔(15),圓孔(15)與通孔(12)同軸,圓孔(15)的中部加工溝槽(16),圓孔(15)的低部加工溝槽(17);油缸(4)上部方柱的兩個側(cè)面各加工一方孔,側(cè)壁(8)焊接于方孔處,與方孔圍成的空間形成兩個儲油腔(9);儲油腔(9)與溝槽(16)之間加工通孔(18),通孔(18)的軸線與圓孔(15)的軸線垂直相交;油缸(4)的儲油腔(9)以上部分為油缸上部(6),油缸上部(6)上開有卸荷排氣孔(19),密封蓋(3)上的通孔(13)與油缸上部(6)上的卸荷排氣孔(19)同軸,油缸(4)儲油腔(9)以下的部分為油缸下部(7),圓孔(15)的下部在油缸下部(7)中央形成一個圓柱形空間,與活塞桿(1)的下端面構(gòu)成工作腔(11)。
      專利摘要一種屬于液壓技術(shù)領(lǐng)域的防漏、防滲液壓緩沖裝置,包括活塞桿、彈簧、密封蓋、油缸、板簧。油缸包括油缸上部、油缸下部、側(cè)壁、儲油腔、工作腔、節(jié)流槽。油缸中央沿對稱中心線加工一圓孔,兩個側(cè)面各加工一方孔,與側(cè)壁圍成儲油腔;儲油腔以上部分為油缸上蓋以下部分為油缸上蓋,儲油腔與圓孔之間加工軸線與油缸中央圓孔軸線垂直相交的通孔,儲油腔頂部開有卸荷排氣孔,油缸中央的圓孔的下部與活塞桿的下端面構(gòu)成工作腔。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取消油缸下部上用于回油的單向油路即取消工藝孔,同時在密封蓋和油缸上部增加卸荷排氣孔的方法,消除了由于工作腔壓力增加產(chǎn)生的油液由工藝孔向外排擠的現(xiàn)象,從而達到了防漏、防滲的效果。
      文檔編號F16F9/10GK2777280SQ20052002814
      公開日2006年5月3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1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5年1月13日
      發(fā)明者唐杰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