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運動引導裝置以及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
技術(shù)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在軌道部件和移動部件之間設有滾珠、輥子等滾動體的線性引導器、滾珠花鍵、滾珠絲杠等運動引導裝置以及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
背景技術(shù):
進行直線運動的移動物體的引導部分中設有滾珠或輥子等滾動體,通過滾動體的滾動運動來實現(xiàn)引導功能的運動引導裝置被廣泛使用。使用該運動引導裝置時,滾動體和滾動體滾動的滾動體滾動面需要具有良好的潤滑。如果在沒有潤滑的情況下直接使用會增加滾動部分的磨損或成為早期片狀剝落的原因。
申請人提案有在運動引導裝置的移動部件兩端安裝潤滑裝置〔QZ(THK社的注冊商標)〕,僅在滾動體滾動面上提供少量的潤滑油的潤滑方法(例如專利文獻1)。該潤滑裝置的內(nèi)部由儲存潤滑油的高含油吸存體、將潤滑油涂敷在滾動面上的高密度吸存體和調(diào)節(jié)從高含油吸存體向高密度吸存體提供的潤滑油的流量的油量調(diào)節(jié)板構(gòu)成。潤滑油的提供作用是以氈筆等用到的毛細管作用作為基本原理。根據(jù)該潤滑方法,由于能夠?qū)L動體滾動面涂敷少量的潤滑油,所以能夠長期維持潤滑性能。
專利文獻1特開2004-3545號公報發(fā)明內(nèi)容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問題而研發(fā)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運動引導裝置以及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其與以往的潤滑方法完全不同,能夠?qū)L動體滾動面進行潤滑,更加長期地維持潤滑性能。
以下說明本發(fā)明。另外,為了便于理解本發(fā)明將附圖上的附圖標記加上括號進行標注,本發(fā)明不限定于此圖示的實施例。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shù)問題,本發(fā)明的第1方面的運動引導裝置,具有軌道部件(1),其具有滾動體滾動部(1a);移動部件(2),其具有與所述滾動體滾動部(1a)相對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a),并能夠相對于所述軌道部件(1)相對移動;多個滾動體(3),其排列在所述滾動體滾動部(1a)和所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a)之間;以及存儲潤滑油的潤滑油儲存部件(15),其不與所述軌道部件(1)接觸而設于所述移動部件(2)上,并露出于所述軌道部件(1)和所述移動部件(2)之間的空間中,其中,氣化的潤滑油到達所述滾動體滾動部(1a)、所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a)和所述滾動體(3)而對它們進行潤滑。
本發(fā)明的第2方面的運動引導裝置,在第1方面的基礎上,所述運動引導裝置還具有縫隙密封部件(5、6),其設于所述移動部件(2)上,塞住所述軌道部件(1)和所述移動部件(2)之間的縫隙,所述潤滑油儲存部件(15)配置在由所述軌道部件(1)、所述移動部件(2)和所述縫隙密封部件(5、6)所包圍的密閉空間內(nèi)。
本發(fā)明的第3方面的運動引導裝置,在第1或2第方面的基礎上,所述潤滑油儲存部件(15)由無紡布或多孔質(zhì)材料構(gòu)成。
本發(fā)明的第4方面的運動引導裝置,在第1~第3任一方面的基礎上,所述軌道部件(1)是具有上面和側(cè)面的軌道引軌(1),所述移動部件(2)具有與所述軌道引軌(1)的上面相對的中央部(4a)和與所述軌道引軌的側(cè)面相對的腳部(4b),整體形成鞍形狀,所述潤滑油儲存部件(15)設于所述移動部件(2)的所述中央部(4a)的下面和所述軌道部件(1)的上面之間。
本發(fā)明的第5方面的運動引導裝置,在第4方面的基礎上,所述縫隙密封部件(5、6)具有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其以不與所述軌道部件(1)接觸的方式設于所述移動部件(2)的移動方向的端部上;以及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其以不與所述軌道部件(1)接觸的方式設于所述移動部件(2)的所述腳部(4b),從所述移動部件(2)的移動方向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延伸。
本發(fā)明的第6方面的運動引導裝置,在第1~第5任一方面的基礎上,所述運動引導裝置用于真空環(huán)境。
本發(fā)明的第7方面的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中,該運動引導裝置是在軌道部件(1)的滾動體滾動部(1a)和相對于軌道部件(1)相對移動的移動部件(2)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a)之間設有滾動體(3)的運動引導裝置,該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的特征在于,使儲存潤滑油的潤滑油儲存部件(15)露出在所述移動部件(2)和所述軌道部件(1)之間的密閉空間內(nèi),使氣化的潤滑油到達所述滾動體滾動部(1a)、所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a)和所述滾動體(3)而對它們進行潤滑。
根據(jù)第1方面,由于潤滑油儲存部件中儲存的潤滑油氣化,到達滾動體和滾動體滾動部,所以能夠?qū)λ鼈冞M行潤滑。一旦液體的潤滑油氣化,能夠長期維持潤滑性能。
根據(jù)第2方面,由于密閉空間內(nèi)充滿氣化潤滑油,所以能夠有效地潤滑滾動體和滾動體滾動部,并能夠長期維持潤滑性能。
根據(jù)第3方面,能夠以容易使?jié)櫥蜌饣臓顟B(tài)儲存潤滑油。
根據(jù)第4方面,由于氣化潤滑油從軌道部件的上面向側(cè)面流動,所以能夠遍及滾動體滾動部進行潤滑。
根據(jù)第5方面,能夠在潤滑油儲存部件的周圍形成密閉空間。另外,由于端部縫隙密封部件和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不與軌道部件接觸,所以也不會因磨損而產(chǎn)生灰塵。
根據(jù)第6方面,容易使?jié)櫥蜌饣?br>
根據(jù)第7方面,由于潤滑油儲存部件中儲存的潤滑油氣化,到達滾動體和滾動體滾動部,所以能夠?qū)λ鼈冞M行潤滑。一旦液體的潤滑油氣化,能夠長期維持潤滑性能。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運動引導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上述運動引導裝置的側(cè)面圖。
圖3是上述運動引導裝置的正面圖(包含一部分剖面圖)。
圖4是潤滑油儲存部件的詳細圖(圖(A)是圖(B)的A-A線剖面圖、圖(B)是平面圖)。
圖5是表示密閉空間內(nèi)的氣化潤滑油的流動圖。
圖6是運動引導裝置的正面圖。
圖7是端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分解立體圖。
圖8是表示層疊的端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圖(圖8(A)表示正面圖,圖8(B)表示8(A)的B-B線剖面圖,圖8(C)表示圖8(A)的C-C線剖面圖,圖8(D)表示圖8(C)的D部詳細圖)。
圖9是表示安裝在移動塊上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正面圖。
圖10是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和軌道引軌之間的縫隙的大小的圖。
圖12是表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其他實施例的圖(安裝于移動塊上的狀態(tài))。
圖13是表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其他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4是表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其他實施例的正面圖(包含一部分放大圖)。
圖15是表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再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16是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再一實施例的正面圖。
附圖標記的說明1軌道引軌(軌道部件)1a滾珠滾動槽(滾動體滾動部)2移動部件2a負載滾珠滾動槽(負載滾珠滾動部)3滾珠(滾動體)4移動塊4a中央部4b腳部5端部縫隙密封部件(縫隙密封部件)6、31、33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縫隙密封部件)15潤滑油儲存部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圖3表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運動引導裝置。圖1是運動引導裝置的立體圖,圖2表示側(cè)面圖,圖3表示正面圖(包含一部分剖面)。該實施方式的運動引導裝置成為線性引導器,具有直線狀延伸的作為軌道部件的軌道引軌1和經(jīng)由多個作為滾動體的滾珠3而移動自如地安裝在軌道引軌1上的移動部件2。
軌道引軌1的左右側(cè)面上作為沿長度方向延伸的滾動體滾動部形成滾珠滾動槽1a。滾珠滾動槽1a剖面為圓弧形狀,具有比滾珠3的半徑大一些的曲率半徑。該實施方式中,軌道引軌1的左右側(cè)面上設有上下兩個合計四個滾珠滾動槽1a,當然其數(shù)目和配置可以根據(jù)負載荷重等進行各種設定。
移動部件2由形成包含與滾珠滾動槽1a相對的負載滾珠滾動槽2a的滾珠循環(huán)路的移動塊4和安裝在移動塊4上的縫隙密封部件5、6構(gòu)成。縫隙密封部件分為安裝在移動塊的移動縫隙的兩端面上的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安裝在移動塊的側(cè)面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
如圖3所示,移動塊4整體形成鞍形狀,具有與軌道引軌1的上面相對的中央部4a和從中央部4a的左右兩側(cè)向下方延伸與軌道引軌1的左右側(cè)面相對的腳部4b。
軌道引軌1的滾珠滾動槽1a和移動塊4的負載滾珠滾動槽2a之間設有多個滾珠3。該滾珠滾動槽1a和負載滾珠滾動槽2a之間的負載滾珠滾動路中滾動的滾珠3上給以預壓。一直到移動塊4的負載滾珠滾動路的一端一邊承受負載一邊滾動的滾珠3進入端板7(參照圖1)上設置的U字形的方向轉(zhuǎn)換路。滾珠經(jīng)由U字形的方向轉(zhuǎn)換路后,進入與負載滾珠滾動路平行延伸的無負載滾珠返回通路8(參照圖3)。通過無負載滾珠返回通路8的滾珠3經(jīng)由相反側(cè)的端板7的方向轉(zhuǎn)換路后再進入負載滾珠滾動路。由直線狀的負載滾珠滾動路、U字形的方向轉(zhuǎn)換路和直線狀的無負載滾珠返回通路8形成循環(huán)狀的滾珠循環(huán)路。
如圖3所示,在移動塊4的中央部4a的下面和軌道引軌的上面之間配置儲存潤滑油的潤滑油儲存部件15。該潤滑油儲存部件15經(jīng)由螺栓16等接合部件安裝在中央部4a的下面。潤滑油儲存部件15露出在移動塊4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空間內(nèi)。移動塊4組裝在軌道引軌上的狀態(tài)下,潤滑油儲存部件15不接觸軌道引軌1和滾珠3。另一方面,移動塊4從軌道引軌1拆下的狀態(tài)下,為了防止?jié)L珠3脫落,軌道引軌1的滾珠滾動槽1a的緣部17和潤滑油儲存部件15的端部15a之間保持滾珠3。因此,潤滑油儲存部件15的端部a和軌道引軌1的滾珠滾動槽1a的緣部17之間的距離比滾珠3的直徑稍小。
圖4表示潤滑油儲存部件15的詳細圖。潤滑油儲存部件15將例如板狀的無紡布沿移動塊4的中央部4a的下面形狀折曲沖壓加工形成。潤滑油儲存部件15的寬度方向的兩端面15a如上所述為了防止?jié)L珠3落下而向軌道引軌1折曲。潤滑油儲存部件15的寬度方向的中央部15b上形成貫通螺栓16的貫通孔18。
該實施方式中,潤滑油儲存部件15由將不銹鋼金屬纖維燒結(jié)而成的無紡布構(gòu)成。另外,由于僅是金屬纖維的無紡布時強度弱,所以無紡布的層上接合網(wǎng)格等加強層。從使耐高溫、纖維間空隙率大、潤滑油能夠大量儲存的觀點看,選定金屬纖維的無紡布。不要求高溫耐久性的情況下,也可以選定樹脂纖維的無紡布(氈毛)。另外,無紡布外,也可以使用燒結(jié)金屬粉末而得的多孔質(zhì)材料、或起泡材料起泡而得的多孔質(zhì)材料。
無紡布的纖維間的空隙中填充潤滑油。潤滑油使用油脂或滑動面用油。油脂是在潤滑油(基油)中分散增長劑,形成半固體或固體狀。雖說是固體狀,但基油畢竟是液體,對潤滑起作用的主要是基油?;瑒用嬗糜陀傻V油或合成油構(gòu)成。液體狀的油脂的基油或滑動面用油被氣化,這些氣體到達滾珠3、滾珠滾動槽1a和負載滾珠滾動槽2a周圍進行潤滑。
潤滑油儲存部件15配置在移動部件2、軌道引軌1以及塞住移動部件2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的縫隙密封部件(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所包圍的密閉空間中。
圖5表示密閉空間內(nèi)的氣化潤滑油的流動。該實施方式的運動引導裝置在真空環(huán)境下具體地在比大氣壓力低的空間內(nèi)使用。真空環(huán)境下潤滑油容易氣化。氣化的潤滑油從潤滑油儲存部件15流出,充滿密閉空間內(nèi)。然后,氣化潤滑油飄在滾珠滾動槽1a、滾珠3、負載滾珠滾動槽2a周圍對它們進行潤滑。
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不與軌道引軌1接觸而設于移動部件2的移動方向的端部上,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與接觸軌道引軌1而設于移動部件2的腳部4b上。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不接觸軌道引軌1能夠防止磨損產(chǎn)生塵埃。以下順次詳述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的結(jié)構(gòu)。
如圖1所示,移動塊4的移動方向的兩端面上安裝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由交替層疊的薄板狀的多張第一和第二板9、10和安裝有該第一和第二板9、10的壓板11構(gòu)成。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形成與軌道引軌1外形形狀吻合的開口9a、10a。
如圖3所示,從移動塊4的移動方向看,移動塊4和軌道引軌之間空有相當大的縫隙。即使安裝端板7在端板7和軌道引軌1之間也空有縫隙。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是為了使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盡量小而設置的。
圖6是安裝有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的運動引導裝置的正面圖。在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上形成與軌道引軌1的外形形狀吻合的開口9a、10a。該開口9a、10a的大小比軌道引軌1的外形形狀大,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之間空出沿著軌道引軌1的稍小的縫隙12。因此,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不接觸軌道引軌1,保持稍小的縫隙而沿軌道引軌1移動??p隙12詳細后述。
圖7表示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的分解立體圖。第一板9通過沖頭沖壓金屬制(例如不銹鋼)的薄板制造。第一板9大致形成矩形狀并且其下部的中央部分具有與軌道引軌1的剖面形狀吻合的開口9a。開口9a的形狀比軌道引軌1的剖面形狀稍大。第一板9的開口9a的周圍形成貫通孔9b,該貫通孔9b中貫通用于將第一板9和第二板10安裝在壓板11上的螺栓13等。另外第一板的開口9a的上部的貫通孔9b的兩肋上形成用于將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安裝在移動塊4上的螺栓14(參照圖1)等通過的貫通孔9c。第一板9的側(cè)面上形成三角形狀的切口9e。
第二板10也形成大致矩形狀并且其下部的中央部分上形成形狀與軌道引軌1的剖面形狀吻合的開口10a。第二板10的開口10a的形狀比第一板9的開口9a的形狀稍大,這在后面還要詳述。因此,第一板9和第二板10層疊,則開口部分形成凹凸形狀。第二板10的開口10a的周圍上也形成螺栓13等通過的貫通孔10b。第二板10也通過沖頭沖壓例如不銹鋼等金屬制薄板而制造。另外第二板10的側(cè)面與第一板9上下方向位置錯開地形成三角形的切口10e,由此第一板9和第二板10組合后,能夠從外側(cè)將它們區(qū)別開。
為了在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上形成多個凹凸,第一板9和第二板10使用薄的板是理想的。另外,為了當用螺栓13擰固時不易變形,第一板9和第二板10有一定程度的厚度是理想的。根據(jù)這樣的要求,第一板9和第二板10的厚度例如設定為0.2mm程度。當然與移動塊4的大小等對應地也可以是此外任意的厚度。
壓板11形成比第一和第二板9、10厚的板厚。該壓板11上也形成與軌道引軌1的形狀吻合的開口11a。開口11a的周圍形成與螺栓13螺紋連接的陽螺桿部11b。組裝夾具上頂上第一板9、第二板10和壓板11,在定好位的狀態(tài)下由螺栓13將它們結(jié)合。
圖8表示層疊的狀態(tài)的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如圖8(A)所示,第二板10的開口10a的形狀比第一板9的開口9a的形狀大一些。因此如圖8(C)和(D)所示,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與軌道引軌1相對的面形成凹凸形狀。第一板9和第二板10層疊的狀態(tài)下,第二板10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β比第一板9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α大。
多張第一和第二板9和10不交替層疊,通過在一體的部件上形成多個槽,也能夠在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上形成凹凸形狀。但是這樣的情況下,凹凸的反復次數(shù)越增加加工越困難。如果加工的問題解決了,也可以在一體的部件上形成多個槽。
在此,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安裝在移動塊4上的狀態(tài)下,第一板9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α例如設定為0.02~0.25mm程度。該縫隙α越小,通路上流動氣體時的抵抗越大(即氣化潤滑油難以漏出外部),所以縫隙α的目標值優(yōu)選設定為0.05~0.06mm程度或其以下。但是軌道引軌1上由于有加工上的公差,所以若設定得太小,則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會接觸。因此本實施方式中,考慮到軌道引軌1的公差,將縫隙α設定為0.02~0.25mm程度、優(yōu)選0.05~0.15mm程度。
第一板9和第二板10的高度的差γ(臺階)在本實施方式中與第一和第二板9和10的厚度t大致相等,例如設定為0.2mm程度。該高度的差γ越大,則表面積越大,通路中氣體流動時的抵抗越大。當然,厚度t和高度的差γ不限定于0.2mm,也可以適宜地設定為0.1mm、0.3mm等。
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不與軌道引軌1接觸而移動。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的內(nèi)側(cè)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12可盡量減小,而且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與軌道引軌1相對的面形成凹凸形狀。因此,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通路中流動氣化的潤滑油時,產(chǎn)生大的抵抗。因此能夠在密閉空間內(nèi)充滿氣化潤滑油。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為了防止產(chǎn)生磨損的塵埃,不使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接觸。若允許稍量的塵埃的產(chǎn)生,則可以由橡膠等彈性體形成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使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不接觸。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接觸則得到近于絕對的密閉空間。
圖9和圖10表示移動塊4上安裝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移動塊4整體形成鞍形狀,具有與軌道引軌1的上面相對的中央部4a和與軌道引軌1側(cè)面相對的腳部4b。腳部4b的下端安裝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在移動塊4的移動方向上細長延伸,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的兩端與設于移動塊上的端板縫隙密封部件。因此,移動塊4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的周圍由設于移動塊4的兩端的一對的端板縫隙密封部件5和移動塊側(cè)面的一對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覆蓋。
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具有將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安裝在移動塊4上的平板部6b和朝向軌道引軌1突出、使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變小的突出部6a。平板部6b上開設用于由螺栓19等(參照圖3)的結(jié)合部件將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結(jié)合在移動塊上的孔6c。突出部6a與軌道引軌1的側(cè)面的形狀吻合,軌道引軌1和突出部6a之間細長稍小的縫隙20。
更詳細地說明,如圖9所示,在軌道引軌1的側(cè)面上形成由底部24c和側(cè)壁24a、24b構(gòu)成的槽。一側(cè)的側(cè)壁24b上形成下側(cè)的滾珠滾動槽1a。突出部6a接近槽的底部24c和側(cè)壁部24a。如圖11所示,突出部6a和底部24c之間的縫隙S1比突出部6a和側(cè)壁部24a之間的縫隙S2小。這是由于軌道引軌1的公差小的部分相比于大的部分,能夠?qū)⒖p隙設定得小??p隙S1、S2的大小與上述端部縫隙密封部件5的情況相同例如設定為0.02~0.25mm,優(yōu)選設定為0.05~0.15mm。
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可以是樹脂制,也可以是金屬制。本實施方式中,突出部6a與軌道引軌1相對的面6f不形成凹凸而形成平面。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由樹脂制的情況下,如圖10所示,突出部6a與軌道引軌1相對的面6f以外的部分上形成用于使樹脂的厚度在各部分大致一定的壁削部(肉削り部)6d。若能夠形成樹脂厚度厚的部分和薄的部分則因樹脂的拉伸會使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的尺寸錯位。通過設置壁削部6d能夠防止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的尺寸錯位。
移動塊4上安裝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不與軌道引軌1接觸而移動。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縫隙20盡可能小。因此,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通路23中沿軌道引軌1向下流動氣化潤滑油時產(chǎn)生大的抵抗。
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還具有當從軌道引軌1取下移動塊4時防止?jié)L珠3從移動塊4落下的功能。為了實現(xiàn)該功能,如圖9所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的上端6e和負載滾珠滾動槽2a的上端25之間的距離比滾珠3的直徑小。
另外,本實施方式中,為了防止產(chǎn)生磨損的塵埃,使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和軌道引軌1不接觸。若允許產(chǎn)生稍量的塵埃,則也可以由橡膠等彈性體形成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使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5和軌道引軌1接觸。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和軌道引軌1接觸,則得到更加近于絕對得密閉空間。
圖12~圖14表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其他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31中,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31與軌道引軌1相對的面31a上形成槽32,由此槽31a形成凹凸形狀。槽32如圖13所示與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31的延伸方向(移動塊4的移動方向)平行延伸。槽32的剖面形狀如圖14所示是三角形。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31具有平板部和突出部這一點以及也具有滾珠保持功能這一點上與圖10所示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6相同。
該實施例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中,通過形成凹凸形狀,從而相比于形成平坦形狀的情況,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31和軌道引軌1之間的通路中氣體流動時產(chǎn)生更大的抵抗。
圖15和圖16表示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的再一實施例。該實施例的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33中,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33與軌道引軌1相對的面33a上形成剖面四邊形。槽34的剖面形狀是該實施例所示的四邊形。
另外,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的具體例子,在不變更本發(fā)明的要旨的范圍內(nèi)可以作種種變更。例如并用上述氣體潤滑方法,利用手動供脂方法以及/或QZ潤滑方法。手動供脂方法是指在運動引導裝置上安裝涂脂咀,從涂脂咀使用注油槍對滾珠供給油脂的方法。QZ潤滑方法是指如上所述以氈筆等中用到的毛細管作用作為基本原理的潤滑方法。通過這些方法與氣體潤滑方法并用,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nèi)維持潤滑性能。
另外,上述實施方式中,為了容易汽化潤滑油,在真空環(huán)境內(nèi)運動引導裝置,但是不限定于真空環(huán)境,即使在大氣壓下只要能夠使?jié)櫥推沫h(huán)境即可。
另外,本發(fā)明的運動引導裝置除了線性引導器,還可適用于滾珠花鍵、滾珠絲杠等。適用于滾珠花鍵的情況、作為軌道部件使用筒形狀的軌道軸,移動部件使用在軌道軸上嵌合的圓筒形狀的外筒。適用于滾珠絲杠的情況下,作為軌道部件使用絲杠軸,移動部件使用嵌合在絲杠軸上的螺母。另外,滾動體也可以使用輥子代替滾珠。
本發(fā)明要求2004年12月17日在日本申請的發(fā)明2004-366852的優(yōu)先權(quán),在這里引用但不限于其內(nèi)容。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軌道部件,其具有滾動體滾動部;移動部件,其具有與所述滾動體滾動部相對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并能夠相對于所述軌道部件相對移動;多個滾動體,其排列在所述滾動體滾動部和所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之間;以及儲存潤滑油的潤滑油儲存部件,其不與所述軌道部件接觸而設于所述移動部件上,并露出于所述軌道部件和所述移動部件之間的空間中,其中,氣化的潤滑油到達所述滾動體滾動部、所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和所述滾動體而對它們進行潤滑。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引導裝置還具有縫隙密封部件,其設于所述移動部件上,塞住所述軌道部件和所述移動部件之間的縫隙,所述潤滑油儲存部件配置在由所述軌道部件、所述移動部件和所述縫隙密封部件所包圍的密閉空間內(nèi)。
3.如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潤滑油儲存部件由無紡布或多孔質(zhì)材料構(gòu)成。
4.如權(quán)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軌道部件是具有上面和側(cè)面的軌道引軌,所述移動部件具有與所述軌道引軌的上面相對的中央部和與所述軌道引軌的側(cè)面相對的腳部,整體形成鞍形狀,所述潤滑油儲存部件設于所述移動部件的所述中央部的下面和所述軌道部件的上面之間。
5.如權(quán)利要求4所述的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縫隙密封部件具有端部縫隙密封部件,其以不與所述軌道部件接觸的方式設于所述移動部件的移動方向的端部上;以及側(cè)部縫隙密封部件,其以不與所述軌道部件接觸的方式設于所述移動部件的所述腳部,從所述移動部件的移動方向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延伸。
6.如權(quán)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運動引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運動引導裝置用于真空環(huán)境。
7.一種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該運動引導裝置是在軌道部件的滾動體滾動部和相對于軌道部件相對移動的移動部件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之間設有滾動體的運動引導裝置,該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的特征在于,使儲存潤滑油的潤滑油儲存部件露出在所述移動部件和所述軌道部件之間的密閉空間內(nèi),使氣化的潤滑油到達所述滾動體滾動部、所述負載滾動體滾動部和所述滾動體而對它們進行潤滑。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運動引導裝置以及運動引導裝置的潤滑方法,其與以往的潤滑方法完全不同,能夠?qū)L動體滾動面進行潤滑,長期維持潤滑性能。本發(fā)明的真空環(huán)境用運動引導裝置具有軌道部件(1),具有滾動體滾動部(1a);移動部件(2),具有包含與滾動體滾動部(1a)相對的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a)的滾動體循環(huán)路并能夠相對于軌道部件(1)相對移動;多個滾動體,排列在滾動體循環(huán)路中;潤滑油儲存部件,其不與軌道部件(1)接觸而設于移動部件(2)上,用于儲存潤滑油。潤滑油儲存部件露在軌道部件(1)和移動部件之間。氣化的潤滑油到達滾動體滾動部(1a)、負載滾動體滾動部(2a)和滾動體(3)從而對它們進行潤滑。
文檔編號F16H25/24GK101080580SQ20058004282
公開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31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4年12月17日
發(fā)明者道岡英一, 芳野雅彥 申請人:Thk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