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風扇防震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風扇防震結構,尤其涉及一種應用于服務器風扇的風扇防 震結構。
背景技術:
由于計算機系統(tǒng)(如個人計算機、服務器主機等)運轉時,會有廢熱產生, 又隨著計算機系統(tǒng)速度的增加,計算機系統(tǒng)運轉所產生的廢熱也隨之大幅增 加。在計算機系統(tǒng)運轉期間所產生的廢熱,若不加以移除,將會降低計算機系 統(tǒng)的效能,甚至導致計算機系統(tǒng)當機或損壞。因此需要一散熱裝置來移除計算 機系統(tǒng)運轉時產生的廢熱。
計算機系統(tǒng)常使用的散熱裝置可為風扇,為追求更佳的散熱效率,所使用 的風扇轉速便越來越快,然而,高速運轉的風扇所帶來的振動頻率也隨之提高。 以服務器為例,由于服務器中的空間有限, 一般的風扇多固定于服務器的機殼
(chassis)上,而高速運轉的風扇所帶來的震動,會經由機殼傳送到位于機殼 上如硬盤等周邊裝置,因而影響到如硬盤等周邊裝置的性能,造成硬盤等周邊 裝置容易損壞。
因此,如何降低風扇運轉時對如硬盤等周邊裝置的影響,便成為相當重要 的課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風扇防震結構,用以減少風扇運 轉時的震動對于周邊裝置的影響。
為實現本發(fā)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種應用于風扇的風扇防震結構。風扇 防震結構包含一第一支撐架、 一第二支撐架、多個第一防震墊、多個第二防震 墊,以及多個螺絲。其中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配置于風扇相對兩端,并通 過螺絲將第一支撐架及第一防震墊固定在風扇的一端面,將第二支撐架及第二防震墊固定于風扇的另一端面上,第一防震墊及第二防震墊具有凹槽,可嵌卡 于第一支撐架及第二支撐架上,使第一支撐架及第二支撐架不與風扇直接接 觸,風扇則以懸掛的方式掛吊于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之間,并使風扇不與 機殼底面直接接觸。第一支撐架下方可具有一向外突出的卡勾,卡勾可與機殼 內對應的卡檔部卡扣,以限制第一支撐架的移動自由度。而第一支撐架、第二 支撐架與機殼底面可以互相配合的定位柱與定位孔來達到卡合固定的效果。
本發(fā)明的風扇防震結構可通過第一防震墊與第二防震墊吸收風扇運轉時 的震動,并利用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懸空地架設風扇于服務器的機殼底 面,以減少風扇運轉時的震動通過機殼底面?zhèn)魉椭疗渌闹苓呇b置。
為讓本發(fā)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優(yōu)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結合 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圖1A為本發(fā)明的風扇防震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視圖1B為圖1A中的風扇防震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圖2為本發(fā)明的風扇防震結構應用于服務器風扇的一較佳實施例上視圖3A為圖2的一較佳實施例A-A剖面線的剖面圖3B為圖2的一較佳實施例B-B剖面線的剖面圖。
其中,附圖標記
100:風扇110:第一支撐架
112:卡勾114:第一定位柱
120:第二支撐架122:第二定位孔
130:第一防震墊140:第二防震墊
150:螺絲152:頸部
跳開口170:凹槽
200:機殼底面202:第一定位孔
204:第二定位柱210:主機板
220:支撐結構230:定位空間
240:緩沖空間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照圖1A,其為本發(fā)明的風扇防震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視圖。風扇 防震結構可用以吸收風扇100運轉時的震動,風扇防震結構包含一第一支撐架 110、 一第二支撐架120、多個第一防震墊130、多個第二防震墊140,以及多 個螺絲150。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分別位于風扇100 的出風口與進風口端,其中第一支撐架110、第二支撐架120、第一防震墊130, 與第二防震墊140可更利用螺絲150鎖固于風扇100之上。
由于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分別位于風扇的進風 口與出風口端,因此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可具有多個開口 160, 使帶有高熱的氣流可流經風扇100以散熱。
參照圖1B,其為圖1A中的風扇防震結構一較佳實施例的剖面圖。本實施 例中,第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140的數量各為四個,分別配置于風扇 100的四個角,其中每一第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140可各具有一凹槽 170,第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140則可通過凹槽170嵌卡于第一支撐架 110與第二支撐架120的固定孔內。并使第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140在 凹槽170兩側的凸緣,分別突出于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的兩側。 因此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可利用第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 140與風扇100隔開,進而使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不與風扇100 直接接觸。如此一來,風扇IOO運轉時所產生的震動多為第一防震墊130與第 二防震墊140吸收,降低了風扇100運轉時對周邊裝置的影響。第一防震墊 130與第二防震墊140為一彈性襯套,其材料可為吸震能力較強的材料,如橡 膠。
本實施例中,第一支撐架110、第二支撐架120、第一防震墊130,與第 二防震墊140是利用螺絲150鎖固于風扇100之上,其中螺絲150與第一防震 墊130及第二防震墊140接觸的部分可為一頸部152,其中螺絲150的頸部152 不具有螺紋,以與第一防震墊130及第二防震墊140較緊密地接觸。螺絲150 具有螺紋的部份則穿過第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140的套孔鎖合至風扇 IOO上方兩側的固定孔內。因此,風扇100便可于兩端面以螺絲150延伸為掛 扣部,而懸掛于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上,而第一支撐架110及第 二支撐架120下方兩側的固定孔也安裝有第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140,使風扇100與第一支撐架110及第二支撐架120在上方是以第一防震墊130 與第二防震墊140掛扣在第一支撐架110及第二支撐架120,在下方則是以第 一防震墊130與第二防震墊140襯墊在風扇與第一支撐架110及第二支撐架 120之間。
參照圖2,其為本發(fā)明的風扇防震結構應用于服務器風扇的一較佳實施例 上視圖。本實施例中的服務器具有機殼底面200,服務器還包含有位于機殼底 面200的一主機板210,主機板210可通過多個支撐結構220固定于機殼底面 200。
請同時參照圖3A,其為圖2的一較佳實施例A-A剖面線的剖面圖。主機 板210利用支撐結構220固定于機殼底面200,并通過支撐結構220的支撐, 于主機板210與機殼底面200之間形成一定位空間230。風扇防震結構的第一 支撐架no具有一卡勾112,卡勾112突出于第一支撐架110較靠近機殼底面 200的一端,且卡勾112可伸入主機板210與機殼底面200間的定位空間230 與主機板210邊緣的底面接觸并互相卡檔,以限制第一支撐架110在上下方向 上的移動自由度。
風扇100利用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固定于服務器的機殼底面 200。其中,風扇100懸吊于第一支撐架110與第二支撐架120之間,風扇100 與機殼底面200之間形成一緩沖空間240而使風扇100不與機殼底面200直接 接觸,如此一來,可避免風扇100運轉時所產生的震動,通過機殼底面200 傳送至其它的周邊裝置。
參照圖3B,其為圖2的一較佳實施例B-B剖面線的剖面圖。第一支撐架 110具有突出的至少一第一定位柱114,機殼底面200則具有對應于第一定位 柱114的至少一第一定位孔202,其中第一支撐架110的第一定位柱114可與 機殼底面200的第一定位孔202卡合,以固定第一支撐架110于機殼底面200。 第二支撐架120也可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孔122,機殼底面200可具有對應于 第二定位孔122的至少一第二定位柱204,其中機殼底面200的第二定位柱204 可與第二支撐架120的第二定位孔122卡合,以固定第二支撐架120于機殼底 面200。
由上述本發(fā)明較佳實施例可知,應用本發(fā)明具有下列優(yōu)點。本發(fā)明的風扇 防震結構可通過第一防震墊與第二防震墊吸收風扇運轉時的震動,并利用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懸空地架設風扇于服務器的機殼底面,以減少風扇運轉時 的震動通過機殼底面?zhèn)魉椭疗渌闹苓呇b置。
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 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發(fā)明做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 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風扇防震結構,將一風扇固定至一機殼底面,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支撐架,配置于該風扇的一端,該第一支撐架具有多個固定孔;一第二支撐架,配置于該風扇相對于該第一支撐架的另一端,該第二支撐架具有多個固定孔;多個第一防震墊,每一第一防震墊具有一凹槽,該些第一防震墊以該凹槽嵌卡至該第一支撐架的該固定孔,使該第一支撐架不與該風扇直接接觸;多個第二防震墊,每一第二防震墊具有一凹槽,該第二防震墊以該凹槽嵌卡至該第二支撐架的固定孔,使該第二支撐架不與該風扇直接接觸;以及多個螺絲,分別穿過該第一防震墊及該第二防震墊,使風扇的該兩端以該螺絲延伸,而懸掛于該第一支撐架與該第二支撐架。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防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防震墊與該 第二防震墊的材料為一橡膠。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防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風扇具有一進風 口端與一出風口端,該第一支撐架與該第一防震墊位于該進風口端,該第二支 撐架與該第二防震墊位于該出風口端。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風扇防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風扇不與該機殼 底面直接接觸。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扇防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機殼底面具有多 個支撐結構,該支撐結構將一主機板固定于該機殼底面,該主機板與該機殼底 面之間形成一定位空間,該第一支撐架具有一卡勾,突出于該第一支撐架較靠 近該機殼底面的一端,該卡勾伸入該定位空間,并與該主機板互相卡擋。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風扇防震結構,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支撐架具有 至少一第一定位柱,該機殼底面具有對應于該第一定位柱的至少一第一定位 孔,該第一定位柱與該第一定位孔卡合,該第二支撐架具有至少一第二定位孔, 該機殼底面具有對應于該第二定位孔的至少一第二定位柱,該第二定位柱與該 第二定位孔卡合。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應用于風扇的風扇防震結構,包含配置于風扇相對兩端的一第一支撐架與一第二支撐架,固定于第一支撐架與風扇之間的多個第一防震墊,固定于第二支撐架與風扇之間的多個第二防震墊。第一支撐架與第一防震墊,以及第二支撐架與第二防震墊,可利用螺絲鎖固于風扇,其中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不與風扇直接接觸。本發(fā)明的風扇防震結構可通過第一防震墊與第二防震墊吸收風扇運轉時的震動,并利用第一支撐架與第二支撐架懸空地架設風扇于服務器的機殼底面,以減少風扇運轉時的震動通過機殼底面?zhèn)魉椭疗渌闹苓呇b置。
文檔編號F16F15/04GK101307810SQ20071010306
公開日2008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07年5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16日
發(fā)明者林伶娥 申請人:英業(yè)達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