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fā)動機曲軸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發(fā)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發(fā)動機的曲軸。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曲軸是發(fā)動機的重要部件。燃料在燃燒室中燃燒所產 生的氣體壓力通過活塞以及與其相連的連桿傳遞至曲軸,并通過曲軸 轉化為扭矩,從而驅動車輛的傳動系統(tǒng)、發(fā)動機的配氣機構以及其它 輔助裝置。
同時,壓縮比是發(fā)動機的重要結構參數,指壓縮前氣缸中氣體的 最大容積與壓縮后氣體的最小容積之比,也等于氣缸總容積與燃燒室 容積的比值。發(fā)動機運轉時,氣缸中吸入的是燃油與空氣混合物。壓 縮比越大,壓縮終了混合氣的壓力和溫度就越高,燃油分子的氣化也
就更完全,燃料可以燃燒得更迅速、更充分;因此,隨著壓縮比的增 大,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將隨之增大,經濟性能也將得到提高,排氣質 量也可以得到改善。相反,低壓縮比的發(fā)動機燃燒時間相對延長,增 加了能量消耗,從而降低動力輸出。
可見,壓縮比對于發(fā)動機的動力性能、經濟性能意義重大。而現 有技術中的發(fā)動機的壓縮比普偏存在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比如,原北 京吉普C698型發(fā)動機,其缸徑為98.425 mm,沖程86.69mm,缸徑、 沖程之比約為1.141。顯然,其氣缸呈扁平的矩形,因此其沖程較短; 由此引起的缺點包括
首先,燃燒室中氣體燃燒膨脹做功的距離短,做功不充分,排氣 溫度較高;由此帶來熱損失大的問題,導致發(fā)動機油耗偏高。
其次,由于沖程較短,發(fā)動機曲軸的回轉半徑較小,因此旋轉力 臂較短,所輸出的扭矩較小。
因此,如何在不改變發(fā)動機缸體高度的前提下,增大其沖程,是 本領域的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fā)動機的曲軸,可以提高發(fā)動機的 壓縮比。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發(fā)動機的曲軸,其前
端和后端之間設有多個軸向分布的曲拐和平衡重塊;每一所述曲拐包 括軸向設置的主軸頸和連桿軸徑,兩者之間由曲柄固定連接;所述平 衡重塊的數目為四塊。
優(yōu)選地,所述曲柄半徑的范圍為93mm至99 mm。
優(yōu)選地,所述曲柄的半徑為96.69 mm。
優(yōu)選地,所述主軸頸和連桿軸徑的潤滑油孔的位置角度范圍為22 度至28度。
優(yōu)選地,所述主軸頸和連桿軸徑的潤滑油孔的位置角度為25度。 優(yōu)選地,所述發(fā)動機的曲軸進一步包括經拋光工藝處理的止推面。
相對上述背景技術,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發(fā)動機曲軸的曲柄的長度 得到加長,進而增加了活塞行程;在發(fā)動機缸體高度不改變的情況下, 可以增加發(fā)動機的壓縮比。因此,氣缸中的燃料可以燃燒得更迅速、 更充分,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將隨之增大,其經濟性能也將得到提高, 排氣質量也可以得到改善。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發(fā)動機曲軸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 示意圖2為圖1所示發(fā)動機曲軸的左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核心是提供一種發(fā)動機的曲軸,其可以提高發(fā)動機的 壓縮比。
為了使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方案,下面 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請參考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發(fā)動機曲軸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的結構示意圖。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發(fā)神機曲軸1可以
與發(fā)動機的連桿配合,將作用在活塞上的氣體壓力轉化為旋轉動力, 并傳遞給車輛底盤的傳動才幾構。同時,曲軸1還可以驅動發(fā)動機的配 氣機構以及其它輔助裝置,如風扇、水泵、發(fā)電機等。
曲軸1包括分居兩側的前端11和后端12。曲軸1的前端11裝有 正時齒輪,用以驅動風扇、水泵、以及起動爪等;曲軸1的后端12 用來安裝飛輪。前端11和后端12之間軸向設置若干主軸頸14,各主 軸頸14相互間隔地設置。
主軸頸14是曲軸1的支承部分,通過主軸承支承在發(fā)動機曲軸 箱的主軸承座中。主軸承14的具體數目主要取決于發(fā)動機的氣缸數 目,當然還受曲軸1的具體支承方式的影響。
本具體實施方式
中,曲軸i為全支承曲軸,其主軸頸14比氣缸 多一個,每一個連桿軸頸13兩邊都設有一個主軸頸14。采用這種支 承方式,曲軸1的強度和剛度都比較好,并且減輕了主軸承載荷,進 而可以減小磨損。
相鄰的兩主軸頸13之間設有連桿軸徑14。
曲軸1的連桿軸頸14是其與發(fā)動機連桿的連接部分,并通過曲 柄15與主軸頸14固定相連。上述連接部位最好用圓弧過渡,從而可 以減少應力集中。
連桿軸頸14的數目決定于發(fā)動機的氣缸數以及發(fā)動機的類型。 直列發(fā)動機的連桿軸頸14的數目與其氣缸數相等,V型發(fā)動機的連桿 軸頸14的數目等于其氣缸數的一半。
顯然,連桿軸徑14與主軸頸13的4黃截面都為圓形,兩者的中心 軸相4普離。連桿軸徑14和主軸頸13通過曲柄15固定連4妄于一體。
曲柄15是主軸頸14和連桿軸頸13的連接部分,其斷面通常為 橢圓形。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曲軸1,其曲柄15 的半徑范圍可以為93mm至99 mm; 乂人理論上說,曲柄半徑加大至100mm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曲柄半徑過長勢必需要加高發(fā)動機缸體, 因此生產線將需做較.大改動,反而會出現改造投資過大的問題。
具體地,可以將曲柄半徑_沒為96.69 mm,此時可以實現最佳4支術 效果。
上述每一連^f軸徑14、主軸頸13,以及兩者之間的曲柄15構成 一個曲拐。
為了平衡慣性力,曲柄15處鑄有平衡重塊16,平衡重塊16也可 以以常規(guī)的方式緊固于曲柄15。平衡重塊16的作用,是平衡發(fā)動機 不平衡的離心力矩,有時還用來平衡部分往復慣性力,從而使曲軸1 可以平穩(wěn)地旋轉。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曲軸1所具有的平 衡重塊16的數目為4塊。六缸發(fā)動機的曲軸1可設置4塊、6塊或者 8塊平衡重塊16,或甚至所有曲柄15下都設置平衡重塊16。然而平 衡重塊16數目過多會導致曲軸1的質量和材料消耗的增加,并使鍛造 工藝變得復雜。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曲軸1具有4塊平衡重塊16,解 決了平衡重塊16過多的缺陷,減小了曲軸1的質量以及材料消耗,簡 化了的鍛造工藝。
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曲軸l承受氣體壓力、慣性力以及慣性力矩的 作用,其受力較大而且受力較為復雜,且其還承受交變負荷的沖擊作 用。同時,曲軸l為高速旋轉件。因此,曲軸l應當具有足夠的剛度 和強度,并應當具有良好的承受沖擊載荷的能力;此外,曲軸l應當 耐磨損且潤滑良好。
所以,曲軸1可以由中碳鋼或中碳合金鋼模鍛而成;為提高曲軸 1的耐磨性能和耐疲勞強度,連桿軸徑14和主軸頸13的表面可以經 高頻淬火或氮化處理,并經精磨加工,以達到較高的表面硬度和表面 粗糙度的要求。
請參考圖2,圖2為圖1所示發(fā)動機曲軸的左視示意圖。
如上所述,曲軸l應當潤滑良好。因此,連桿軸徑14和主軸頸 13的表面應當開設潤滑油孔17,其中的潤滑油可以對連桿軸徑14和主軸頸13的表面持續(xù)潤滑。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實用新型所提 供的曲軸1潤滑油孔17的位置角度R的范圍為22度至28度,最好 將其設為25度。
此外,上述曲軸1的多個主軸頸13之一的軸肩部分用作軸線方 向的位置基準面,即止推面。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
中,本實用新型所提 供的曲軸1的止推面(圖中未示出)釆用拋光處理工藝,同時整個曲 軸1可以經過正火處理。
綜上所述,本實用型通過增加曲拐半徑這一在技術上比較容易實 現,并且投入較少、成本較低的方法提高了發(fā)動機的壓縮比,進而增 大發(fā)動機的沖程,取得了相應的技術效果。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種發(fā)動機的曲軸進行了詳細介紹。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 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 想。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 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和修飾,這 些改進和修飾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發(fā)動機曲軸,其前端和后端之間設有多個軸向分布的曲拐和平衡重塊;每一所述曲拐包括軸向設置的主軸頸和連桿軸徑,兩者之間由曲柄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重塊的數目為四塊。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fā)動機的曲軸,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 半徑的范圍為93mm至99 mm。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fā)動機曲軸,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的 半徑為96.69 mm。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fā)動機曲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頸 和連桿軸徑的潤滑油孔的位置角度范圍為2 2度至2 8度。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fā)動機曲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頸 和連桿軸徑的潤滑油孔的位置角度為25度。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fā)動機曲軸,其特征在于,進一步包括 經拋光工藝處理的止推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fā)動機的曲軸,其前端和后端之間設有多個軸向分布的曲拐和平衡重塊;每一所述曲拐包括軸向設置的主軸頸和連桿軸徑,兩者之間由曲柄固定連接;所述平衡重塊的數目為四塊,所述曲柄的半徑為96.69mm,所述主軸頸和連桿軸徑的潤滑油孔的位置角度為25度。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發(fā)動機曲軸的曲柄長度得到加長,進而增加了活塞行程;在發(fā)動機缸體高度不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增加發(fā)動機的壓縮比。因此,氣缸中的燃料可以燃燒得更迅速、更充分,發(fā)動機的輸出功率將隨之增大,其經濟性能也將得到提高,排氣質量也可以得到改善。
文檔編號F16C3/06GK201144953SQ20072019093
公開日2008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12月27日
發(fā)明者丁光金, 支大新, 娜 李, 溫旭東 申請人:偉業(yè)汽車動力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