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承密封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構。
背景技術:
軸承的密封性能對軸承工作的壽命和可靠性至關重要。目前,軸承的密封結構形 式很多,但從整個軸承行業(yè)看來,大多數(shù)企業(yè)的軸承密封性能不是很理想。由于密封結構設 計不合理、密封槽加工尺寸及形狀精度不符合要求等因素,導致軸承漏脂以及容脂時間不 長,進而縮短了軸承的使用壽命,降低了軸承工作的可靠度。密封軸承工作時,密封圈的密封內唇與內圈密封槽的接觸斜面為過盈接觸。密封 圈的密封內唇與內圈密封槽發(fā)生相對運動,又要在高速運轉狀態(tài)下能封住潤滑脂不致泄 漏。如果將密封圈的密封唇及套圈的密封槽制造得完全符合圖紙要求,密封性能應該沒有 問題,但實際上,由于大多數(shù)軸承企業(yè)加工密封槽時多是采用車加工,加工精度不高,密封 槽的尺寸公差范圍較大。軸承工作時,密封圈的內唇與內圈密封槽為徑向過盈接觸,軸承旋 轉力矩大,密封唇磨損快、易生熱,密封唇易老化,彈性降低。而當軸承經過一段時間運轉 后,密封圈的內唇與內圈密封槽的接觸過盈變小時,軸承內潤滑脂更易泄漏,外部灰塵、泥 水等贓物也易進入軸承,從而造成軸承的早期失效。密封圈外唇與軸承外圈為過盈配合,不允許產生相對運動(即滑圈)。以往通常的 密封結構是靠密封圈外徑與外圈密封槽底徑之間形成緊配合,或軸向設計成與斜面過盈來 防止密封圈相對外圈轉動。由于實際加工時密封槽尺寸和形狀存在散差,為避免滑圈而設 計的過盈量往往帶來密封圈壓裝困難的風險,甚至使密封圈變形而影響密封性能。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現(xiàn)狀而提供一種動態(tài)補償式軸 承密封結構,通過該密封結構在密封槽有加工散差時,通過密封唇的跟隨作用,使密封圈的 內密封唇與軸承內圈的密封槽斜接觸面始終保持接觸,并在軸承經長時間運轉后,在其工 作的中、后期,由于發(fā)生密封唇磨損時可以使密封圈的內外唇落下而具有補償功能,達到長 時間容脂和防止外部灰塵、泥水等進入軸承,起到有效密封作用。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 構,密封圈的內、外圓分別裝在軸承內、外圈的密封槽內,密封圈的內圓上有內密封唇和外 密封唇,其特征是所述的密封圈內圓的內密封唇與內圈密封槽軸向接觸,外密封唇與內圈 密封槽口徑之間具有微量徑向過盈接觸;所述的外圈密封槽的外側壁為斜面,密封圈外圓 與該斜面過盈接觸的同時與槽底徑向零或微量過盈接觸。所述的密封圈外圓與外圈密封槽斜面過盈接觸的軸向斜面過盈量為槽底寬的 20% 22%,徑向零或微量過盈接觸的接觸長度為槽底寬的20 22%。所述的密封圈外圓斜面傾角為13° 28°。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在于1、密封圈內圓內密封唇與內圈密封槽口徑之間具有微量徑向過盈接觸。在軸承工 作的中、后期由于發(fā)生密封唇磨損時,可以使內、外密封唇落下而具有補償功能,達到長時間容脂和防止外部灰塵、泥水等進入軸承,起到有效密封作用。2、密封圈外圓與外圈密封槽斜面過盈接觸,與槽底徑向微小或零過盈接觸,并通 過控制接觸面長度和過盈量,可以減小壓裝密封圈時的密封圈的變形;同時解決軸承工作 的中、后期由于密封材料老化,彈性降低而產生的滑圈、漏脂問題,可以提高軸承壽命和可靠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Ia為圖1的I部放大示意圖。圖Ib為圖1的II部放大示意圖。圖2為現(xiàn)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a為圖2的III部放大示意圖。圖2b為圖2的IV部放大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請參閱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構的密封圈3由橡膠制成, 內部鑲嵌有金屬骨架10。密封圈的內圓2與軸承內圈1的密封槽9配合,內圓2上自內向 外有內密封唇11和外密封唇12。其中,內密封唇11與軸承內圈密封槽9的內側壁軸向接 觸,并且相互接觸的面均設計成斜面13、8。同時,外密封唇12與內圈密封槽口徑14之間具 有微量徑向過盈接觸,這樣當密封唇有磨損時,可以使內外密封唇落下而具有補償功能,兩 者共同作用阻止?jié)櫥孤┖屯獠炕覊m、泥水等進入軸承,形成對軸承內圈的密封。而現(xiàn)有 技術的內圓外密封唇與密封槽口徑之間的配合如圖2a所示,它們之間有一間隙,內外唇無 補償作用,因此密封效果不佳,容易導致潤滑脂泄漏和外部贓物的進入。密封圈的外圓4與軸承外圈5的密封槽7配合,外圈密封槽7的外側壁為斜面6, 密封圈外圓4與該斜面6過盈接觸的同時與槽底徑向零或微量過盈接觸,且要控制密封圈 外圓徑向接觸面長度和軸向斜面過盈量,如外圈密封槽的槽底寬為b,則徑向接觸長度al =(20% 22% )b,軸向斜面過盈量a2 = (20% 22% )b。通過控制接觸面長度和過盈 量,可以減小壓裝密封時的密封圈的變形。同時還可解決軸承工作的中、后期由于密封材料 老化,彈性降低而產生的滑圈、漏脂問題,可以提高軸承壽命和可靠性。同時為使壓裝密封 圈更為方便,密封圈外圓內側的斜面15傾角α控制在13° 28°之間。而現(xiàn)有技術的密 封圈外圓與外圈密封槽的密封是靠外圈密封槽的外側壁斜面與密封圈外圓一角的過盈形 成緊配合,且設置卸荷槽,徑向無過盈(如圖2b所示)。因此當過盈量大時密封圈壓裝困 難,易變形;過盈量小時則易產生滑圈,以及軸承工作中、后期密封材料老化,彈性降低而導 致的滑圈、漏脂問題。
權利要求一種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構,密封圈的內、外圓分別裝在軸承內、外圈的密封槽內,密封圈的內圓上有內密封唇和外密封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內圓的內密封唇與內圈密封槽軸向接觸,外密封唇與內圈密封槽口徑之間具有微量徑向過盈接觸;所述的外圈密封槽的外側壁為斜面,密封圈外圓與該斜面過盈接觸的同時與槽底徑向零或微量過盈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外圓與 外圈密封槽斜面過盈接觸的軸向斜面過盈量為槽底寬的20% 22%,徑向零或微量過盈 接觸的接觸長度為槽底寬的20 22%。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外 圓內側為斜面,其傾角為13° 2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動態(tài)補償式軸承密封結構,其密封圈內圓的內密封唇與內圈密封槽軸向接觸,外密封唇與內圈密封槽口徑之間具有微量徑向過盈接觸;密封圈外圓與外圈密封槽斜面過盈接觸的同時與槽底徑向零或微量過盈接觸,并且軸向斜面過盈量和徑向過盈接觸長度均控制在為槽底寬的20%~22%之間。由此在密封槽存在加工散差時,通過密封唇的跟隨作用,使密封圈的內密封唇與軸承內圈的密封槽斜接觸面始終保持接觸,并在軸承經長時間運轉后,在其工作的中、后期,由于發(fā)生密封唇磨損時可以使密封圈的內外唇落下而具有補償功能,達到長時間容脂和防止外部灰塵、泥水等進入軸承,起到有效密封作用。
文檔編號F16C33/78GK201627828SQ20092020266
公開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2月24日
發(fā)明者馮幸國, 周振濤, 李鑫, 馬純 申請人:紐尚(寧波)汽車軸承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