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配有輔助膜片指銷向其角向息止位回復的部件的正常斷開型摩擦離合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機動車的包括控制膜片的摩擦離合裝置。本發(fā)明更特別地涉及尤其用于機動車的摩擦離合裝置,該裝置包括-壓板,其滑動以使摩擦盤緊靠反作用板;-控制膜片,該控制膜片包括一些能在以下位置之間彈性彎曲的徑向指銷-后角向息止位;-和通過杠桿作用使壓板緊靠反作用板的前極端靠緊位,指銷在該位置朝前彎曲。
背景技術:
膜片息止位對應離合裝置分離狀態(tài)的這種離合裝置通常被稱為“正常斷開型離合裝置”。此類離合裝置特別用在包括自動變速箱的機動車中。膜片的指銷能夠從其周環(huán)的平面朝前或朝后彎曲。膜片一般具有自己的彈性,使得指銷向它們的后息止位回復。在此類離合裝置中,膜片的指銷通過一般被稱為控制止擋器的構件的軸向滑動同時彈性彎曲,控制止擋器通過沿接合行程向接合位置滑動同時促動每個指銷的自由端部, 以使指銷向它們的角向靠緊位彎曲。膜片設計成,指銷本身的彈性回位力根據其自由端部相對周環(huán)的軸向的移動行程以確定的方式變化。圖1中示出表示固有軸向力的強度的曲線,固有軸向力也就是在控制止擋器所施加的力以外的力,這些固有軸向力根據指銷自由端部相對周環(huán)的位置施加在膜片指銷的自由端部上。正的縱坐標表示朝后的軸向力,負的縱坐標表示朝前的軸向力。用實線表示的曲線“CO”代表當指銷只承受它們本身的彈性回位力時施加在指銷上的固有軸向力。下面把該曲線稱為特征回位曲線“Co”。如圖1所示,特征回位曲線“⑶”具有最大值“ΜΑΧ0”和最小值“ΜΙΝ0”。曲線“⑶” 總體上關于它的拐點“I”具有對稱性。在圖1所示的例子中,特征回位曲線“CO”的最大值“ΜΑΧ0”對應指銷的特殊彎曲位置,在該特殊彎曲位置,這些指銷中的至少一部分處于周環(huán)平面后側。還是參照圖1描述的例子,以對稱的方式,特征回位曲線“⑶”的最小值“ΜΙΝ0”對應指銷的特殊彎曲位置,在該特殊彎曲位置,指銷中的至少一部分處于周環(huán)平面前側。膜片尤其被設計成使得特征回位曲線“CO”的最小值“ΜΙΝ0”是正的,即使得指銷的彈性回位力朝后取向,以便在指銷朝前彎曲時這些指銷始終向它們的角向息止位回復。另外,膜片與驅動軸一體轉動。因此,膜片的指銷承受離心力,該離心力通過疊加于指銷本身的彈性回位力,改變特征回位曲線“Co”。因此,離心力趨向于把指銷徑向朝外 “拉”,如通過圖1中的箭頭“Fe”以簡化方式所表示的。下文把該改變后的曲線稱為“轉動回位曲線Cl”并在圖1中用虛線表示。
已觀察到,對于例如對應4000轉/分鐘到7000轉/分鐘的范圍的驅動軸高轉速, 轉動回位曲線“Cl”的最小值“Mim”降到負值。具體地,這意味著指銷本身的彈性回位力的強度小于施加在所述指銷上的離心力“Fe”的強度。在該構型中,膜片的指銷不再向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o”回復,因而離合裝置仍被鎖定在接合狀態(tài),直到驅動軸轉速減小到足以允許離心力“Fe”的強度下降,以便膜片指銷的本身彈性回位力重新成為主導。 該鎖定作用也以其英文稱呼“stay-in”而已知。另外,指銷的角向靠緊位,即所述控制止擋器的接合位置,取決于摩擦盤的磨損。 實際上,隨著摩擦盤的磨損,其厚度減小,因此所述控制止擋器的接合位置軸向朝前偏移, 以使指銷朝前彎曲更遠。對于膜片的某些設計,當摩擦盤磨損和指銷在極端靠緊位“Pu”朝前加劇彎曲以使磨損的摩擦盤緊持時,“stay-in”效應尤其更明顯。
發(fā)明內容
為解決該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上述類型的離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包括輔助所述指銷朝它們的后息止位回復的彈性輔助部件,彈性輔助部件把指銷從后角向輔助位直到極端靠緊位加以促動。根據本發(fā)明的其他特征-離合裝置包括-至少一反作用板;-至少一相對反作用板軸向滑動的壓板;-至少一摩擦盤,其用于通過壓板的滑動而緊靠反作用板;-至少一控制膜片,其軸向地位于反作用板之后,并且包括周環(huán),徑向指銷從該周環(huán)朝內延伸直到自由端部,指銷可彈性彎曲,以便通過在自由端部上施加朝前的軸向控制力,而圍繞相對反作用板固定的鉸接點在指銷朝其彈性回復的后角向息止位與通過杠桿作用使壓板緊靠反作用板的前角向靠緊位之間轉動,指銷在前靠緊位朝前彎曲;-角向靠緊位能夠在新摩擦盤的靠緊位與磨損摩擦盤的前極端靠緊位之間逐漸偏移,在磨損摩擦盤的前極端靠緊位,指銷的彎曲朝前加劇并且指銷中的至少一部分指銷位于周環(huán)之前;-輔助指銷向它們的后息止位回復的彈性輔助部件,彈性輔助部件把指銷從角向輔助位直到極端靠緊位加以促動;-在指銷角向輔助位,指銷中的至少一部分指銷位于周環(huán)的徑向平面中或該徑向平面之前;-膜片指銷至少在角向輔助位與前極端靠緊位之間,會承受機動車發(fā)動機帶動的膜片的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并且該離心力妨礙指銷本身的彈性回位力,彈性輔助部件可以使指銷抵抗離心力作用而朝它們的角向息止位回復;-角向輔助位位于指銷的在新狀態(tài)下的角向靠緊位與指銷的極端靠緊位之間,以便只要摩擦盤沒有達到預先確定的磨損厚度,彈性輔助部件就不會促動膜片指銷;-角向輔助位位于在新狀態(tài)下的角向靠緊位之后,以便無論摩擦盤的磨損狀態(tài)如何,指銷都被彈性輔助部件促動;-角向輔助位與息止位重合;-壓板縱向地位于反作用板之前,固定的鉸接點位于指銷的自由端部與壓板促動點之間,以便通過相對反作用板軸向滑動的滑件(tiroir),朝后拉動所述壓板;-彈性輔助部件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至少一相關指銷的杠桿臂上施加朝后的軸向輔助力,所述杠桿臂位于自由端部與鉸接點之間;-彈性輔助部件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至少一相關指銷的杠桿臂上施加朝前的軸向力,所述杠桿臂位于周環(huán)與鉸接點之間,其中包括周環(huán);-每個彈性可變形元件相對反作用板是固定的;-每個彈性可變形元件固定于膜片;-彈性輔助部件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滑件上施加朝前的軸向力并承靠在反作用板上;-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固定在反作用板上,彈性可變形元件可以被滑件的止擋面促動;-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固定在滑件上,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被反作用板的止擋面促動;-彈性輔助部件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壓板上施加朝前的軸向力并承靠在反作用板上;-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固定在反作用板上,彈性可變形元件可以被壓板的止擋面促動;-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固定在壓板上,彈性可變形元件可以被反作用板的止擋面促動;-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壓縮工作;-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拉伸工作。
通過閱讀下文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其它的特征和優(yōu)點將體現(xiàn)出來,為理解該描述將參照附圖,附圖中-圖1是表示除致動力外的能施加在膜片指銷的自由端部上的力根據所述自由端部從所述指銷的角向息止位朝前軸向位移的強度的曲線圖;-圖2是表示配有根據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的輔助部件的雙離合裝置的軸向半剖視圖,所述輔助部件用于使其第二膜片的指銷向它們的角向息止位回復;-圖3是與圖1曲線圖類似的曲線圖,該曲線圖另外表示輔助部件在膜片指銷上施加的輔助力;-圖4是表示配有根據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實現(xiàn)的彈性輔助部件的雙離合裝置的側視圖;-圖5是沿圖4的切面5-5的軸向剖視細部圖,其示出圖4的彈性輔助部件的固定;-圖6是與圖4類似的圖的一細部,其表示配有根據本發(fā)明第三實施方式實現(xiàn)的彈性輔助部件的雙離合裝置;-圖7是與圖6類似的圖,其表示配有根據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實現(xiàn)的彈性輔助部件的雙離合裝置;-圖8是沿圖7的切面8-8的軸向剖視圖;-圖9是半正視圖,其表示配有根據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實現(xiàn)的彈性輔助部件的雙離合裝置;-圖10是沿圖9的切面10-10的軸向剖視圖;-圖11是沿圖9的切面11-11的周沿剖視圖;-圖12是與圖2類似的圖,其表示配有根據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實現(xiàn)的彈性輔助部件的雙離合裝置;-圖13是半后視圖,其表示配有根據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實現(xiàn)的彈性輔助部件的雙離合裝置;-圖14是沿圖13的切面14-14的半軸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本說明書和權利要求書中,將以非限定方式并為方便對其進行理解,根據在本描述中給出的并且相對由圖中所示的箭頭“L”所指示的縱向朝向確定的定義,使用術語如 “前”和“后”、“外”和“內”。按慣例,術語“前”和“后”分別對應圖2的右側和左側并參照縱向延伸的轉軸“X”確定。按慣例,還定義沿轉軸“X”延伸的軸向方向。按慣例,術語“外”和“內”按與前述縱軸“X”正交的徑向朝向進行確定。按慣例,還確定與軸向方向和徑向方向正交的周向方向。在下面的描述中,具有相同、相近或相似功能的元件將用相同的參考數(shù)字表示。圖2上表示尤其用于裝備在機動車上的離合裝置10的實施例。這里,離合裝置10 是具有縱向朝向的轉軸X的稱為“雙離合”的裝置。離合裝置10用于使一驅動軸(未示出)與兩個從動軸臨時聯(lián)接,驅動軸通??v向地位于離合裝置10前側,這里在圖2右邊,而所述兩個從動軸分別為第一從動軸和第二從動軸(未示出)。驅動軸構成用于被機動車發(fā)動機(未示出)帶動轉動的主動軸。離合裝置10的兩個從動軸是同心的并且與所述驅動軸同軸地轉動安裝,第一從動軸形成第二從動軸位于其中的管。從動軸用于與縱向地位于后側、即這里在圖1左邊的變速箱(未示出)連接。更特別的是,第一從動軸與變速箱的某些速度比例如偶數(shù)檔速度比相對應,而第二從動軸與其它速度比例如奇數(shù)檔速度比相對應。離合裝置10包括第一離合器“E1”和第二離合器“E2”,第一和第二離合器用于使從動軸之一與驅動軸臨時聯(lián)接,并且選擇性地被控制以便分別允許不同奇偶性的速度比的轉換。已知的是,離合裝置10包括圓形徑向的反作用板14,反作用板14通過軸承圍繞縱向轉軸“X”轉動安裝,所述軸承優(yōu)選由滾珠軸承16構成。反作用板14與驅動軸一體轉動。為此,離合裝置10包括與驅動軸連接用的連接部件18,所述連接部件18位于離合裝置10的前縱向端部并且能夠同軸地固定于驅動軸。對下面的描述以及在權利要求書中,反作用板14將用作軸向固定的參照體。環(huán)形的蓋20軸向地位于反作用板14之后。后蓋20包括環(huán)形徑向的底部22和軸向柱形的裙部對,裙部M從底部22的外周邊朝前延伸直到反作用板14的周邊部分。蓋20通過其裙部M借助鉚釘27固定于反作用板14的徑向外固定爪25。因此,蓋20和反作用板14形成軸向固定的組件。離合裝置10的第一離合器“E1”形成使第一從動軸與驅動軸臨時聯(lián)接的第一臨時聯(lián)接部件。第一離合器“E1”包括環(huán)形的第一壓板沈,第一壓板沈與反作用板14圍繞轉軸 “X” 一體轉動安裝。第一壓板沈軸向地插置在蓋20的底部22與反作用板14之間,以被蓋20的裙部 M環(huán)圍。更特別的是,第一壓板沈軸向地與反作用板14的后表面28相對布置。第一壓板沈相對反作用板14軸向滑動安裝。第一離合器“E1”包括同軸的第一摩擦盤30,第一摩擦盤30軸向地插置在反作用板14與第一壓板沈之間。第一摩擦盤30在其兩個表面上包括軸向地與第一壓板沈和反作用板14相對布置的環(huán)形摩擦襯片32。第一摩擦盤30用于通過第一壓板沈的滑動緊靠反作用板14的后表面28,以使第一從動軸與驅動軸臨時聯(lián)接。為此,第一摩擦盤30與第一從動軸一體轉動安裝,所述第一摩擦盤在緊靠反作用板14的后表面觀的前靠緊位、與后自由位(圖2、之間軸向地滑動安裝在管形的第一從動軸上,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盤向所述后自由位彈性回復,并且第一摩擦盤30在該后自由位與反作用板14的后表面觀分離開。在處于其后自由位的第一摩擦盤30與反作用板14的后表面觀之間存在的軸向間隙是非常小的,從而為方便起見而沒有在圖2中示出該間隙。第一離合器“E1”包括用于致動第一壓板沈的第一環(huán)形同軸后膜片34。第一膜片34以已知方式包括一徑向外周環(huán)36和一些彈性彎曲的指銷38,這些指銷從周環(huán)36徑向地朝轉軸“X”延伸直到自由內端部40。第一膜片34的所有指銷38優(yōu)選都是相同的。更特別的是,周環(huán)36形成碟型(Belleville即貝勒維爾)彈性墊圈。更特別的是,第一膜片34軸向地插置在蓋20的底部22與第一壓板沈之間。第一膜片34通過它的外周環(huán)36在環(huán)形蓋20上鉸接安裝在指銷38的后角向息止位“Po”和使第一壓板沈緊靠反作用板14的前角向靠緊位“Pn”之間,其中,所述指銷朝后角向息止位“P0”彈性地回復。例如,第一膜片34的周環(huán)36通過法蘭42固定在蓋20的底部22的前表面上,法蘭42包括一些徑向朝內延伸的爪。法蘭42固定于蓋20,以使第一膜片34的周環(huán)36通過法蘭42的徑向爪軸向緊靠在蓋20的底部22上。第一膜片34的每個指銷38的中間部分軸向承靠在第一壓板沈的環(huán)形部分44上。第一膜片34的指銷38、尤其是指銷38的自由端部40是可彈性彎曲的,所述自由端部在前極端接合位與后極端分離位之間移動,這些指銷通過它們本身的彈性朝所述后極端分離位彈性地回復。因此,第一膜片34的指銷38以通過其上端部被鉸接在固定的蓋20上的杠桿的方式運行。第一膜片34的指銷38更特別地形成所謂的“第二級”杠桿。在指銷38的前角向靠緊位“Pn”,第一膜片34軸向地推動第一壓板26,以使第一摩擦盤30緊靠在反作用板14上。在指銷38朝其彈性回復的后角向息止位“P0”,第一壓板沈不再被第一膜片34軸向推動,以便第一摩擦盤30因而處于它的后自由位。因此,在前角向靠緊位“Pn”,第一從動軸與驅動軸臨時聯(lián)接,而在后角向息止位 “Po”,第一摩擦盤30與反作用板14及第一壓板沈分開,以便第一從動軸從驅動軸脫離。離合裝置10還包括形成使第二從動軸與驅動軸臨時聯(lián)接的第二臨時聯(lián)接部件的第二離合器“E2”。第二離合器“E2”包括第二壓板46和第二摩擦盤48,它們的功能分別與第一壓板 26和第一摩擦盤30的功能相似。第二壓板46軸向地與反作用板14的前表面50相對地安裝。第二壓板46通過滑件52與反作用板14 一體轉動,滑件52包括環(huán)形徑向后底部 54和軸向柱形裙部56,裙部56朝前延伸直到第二壓板46同時環(huán)圍蓋20和反作用板14。 更特別的是,滑件52固定在第二壓板46的周邊。第二壓板46和滑件52相對反作用板14軸向滑動安裝。因此,滑件52與第二壓板46 —體轉動和軸向滑動。因此,滑件52和第二壓板46 形成相對所述反作用板14滑動的組件?;?2的裙部56開有孔口 57,反作用板14的外固定爪25穿過孔口 57向外徑向延伸??卓?57具有的縱向長度足以允許滑件52相對反作用板14及蓋20滑動。同軸的第二摩擦盤48軸向插置在反作用板14與第二壓板46之間。第二摩擦盤在其兩個表面上也包括軸向位于反作用板14的前表面50與第二壓板46之間的環(huán)形摩擦襯片58。第二摩擦盤48用于通過第二壓板46的滑動緊靠反作用板14的前表面50,以使第二從動軸與驅動軸臨時聯(lián)接。為此,第二摩擦盤48與第二從動軸一體轉動安裝,第二摩擦盤在緊靠反作用板14 前表面50的后靠緊位與前自由位之間軸向滑動地安裝在第二從動軸的前端部分上,其中所述第二摩擦盤向前自由位彈性地回復,在前自由位,第二摩擦盤48離開反作用板14的前表面50。和對于第一摩擦盤30 —樣,在后自由位存在于第二摩擦盤48與反作用板14的前表面50之間的非常小的軸向間隙,在圖2中沒有被示出。第二離合器“E2”包括用于致動第二壓板46的第二環(huán)形同軸后膜片60。
第二膜片60具有的結構與第一膜片34的結構相似。第二膜片60的正視圖示于圖13。因此,第二膜片60包括一周環(huán)62和一些徑向朝內延伸直到自由端部66的指銷64。在描述的實施方式中,兩個膜片34、60中的每一個都具有一連續(xù)的周環(huán)。但可以理解的是,本發(fā)明也適用于具有被一些徑向隙口切割的周環(huán)的膜片。第二膜片60軸向地位于第一膜片34之后。第二膜片軸向地間置于蓋20的底部 22與滑件52的底部M的前表面之間。更特別的是,第二膜片60的周環(huán)62軸向承靠著滑件52的底部M的前表面。例如,第二膜片60通過固定在蓋20上的軸向保持短柱67保持在位。因而保持短柱67帶有軸向間隙地位于第二膜片60的相鄰兩個指銷64之間。因此,第二膜片60被保持在位,同時允許指銷64彎曲。優(yōu)選地,蓋20的環(huán)形底部22包括環(huán)形肋,所述環(huán)形肋與轉軸“X”同軸并且軸向朝后延伸以便具有朝后突出的環(huán)形棱邊68。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的中間部分通過朝后軸向承靠在棱邊68上鉸接于蓋20。 因此,棱邊68形成用于鉸接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的固定的鉸接點。固定的鉸接點68位于指銷64的自由端部66與用于促動第二壓板46的促動點之間,以便第二壓板46通過滑件52被朝后拉。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在前角向靠緊位“Pn、Pu”與后角向息止位“P0”之間能彈性彎曲在前角向靠緊位,第二膜片60通過滑件52將第二壓板46軸向地朝后促動以使第二摩擦盤48緊靠反作用板14 ;指銷64通過它們本身的彈性朝所述后角向息止位彈性回復, 在該后角向息止位,第二壓板46不再被軸向促動,以便第二壓板46處于它的前自由位,如圖2所示。在前角向靠緊位“Pn、Pu”,第二從動軸與驅動軸聯(lián)接,而在后極端息止位(圖2), 第二從動軸與驅動軸脫離連接。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以稱為“第一級”的杠桿的方式運行。因此,朝前施加于指銷64的自由端部66的軸向致動力引起指銷64擺轉和周環(huán)62后退。因此,致動力通過周環(huán)62反向地被傳遞給蓋20。因此,該構型可以通過在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的自由端部 66施加朝前的致動力,把第二壓板46朝后“拉”。每個膜片34、60能夠通過相關聯(lián)的環(huán)形的控制止擋器(未示出)被控制到其前角向靠緊位“Pn”,所述控制止擋器軸向地滑動,在指銷38、64的自由端部40、66朝前滑動時促動所述自由端部。另外,在使用離合器“E1”、“E2”的過程中,摩擦盤30、48會磨損。該磨損表現(xiàn)為摩擦盤30、48的襯片32、50的厚度減小。因此,壓板沈、46的靠緊位隨時間變化。因此,膜片34、60的指銷的角向靠緊位隨著摩擦盤30、48的磨損,從在新狀態(tài)時的靠緊位“Pn”直到指銷彎曲朝前加劇的前極端靠緊位“Pu”而逐漸偏移。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未示出變型,為了可以使壓板靠緊位適應于摩擦盤的磨損,離合裝置包括摩擦盤磨損補償部件。所述磨損補償部件沒有作用在膜片的鉸接點的位置上。磨損補償部件通常作用在控制止擋器的位置上,以便無論摩擦盤的磨損如何都保持恒定的接合行程。在前極端靠緊位“Pu”,至少所述第二膜片60的指銷38、64形成指向前的截錐體,其底部由周環(huán)36、62形成。如在本說明書前言中指出的,施加在膜片34、60的指銷38、64上的離心力“Fe”會在膜片60占據確定的角向位置時,至少將離合器“E2”鎖定在接合狀態(tài)。在圖中所示的例子中,該鎖定作用在第二膜片60上尤其明顯。實際上,第一膜片 34的杠桿臂大于第二膜片60的杠桿臂,第一膜片34的杠桿臂延伸于在第二壓板46上的承靠點與鉸接點之間,而第二膜片60的杠桿臂延伸于在滑件52上的承靠點與鉸接點之間。 因此,對于承靠點的相同的軸向位移,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相對第一膜片34的指銷38要彎曲較大的角度。由于這個原因,這里將本發(fā)明通過應用于第二膜片60加以描述。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發(fā)明也可應用于第一膜片34,或應用于雙離合裝置的兩個膜片60、34。為了以簡單和不繁復的方式解決該問題,本發(fā)明提出設置輔助指銷64向它們的后角向息止位“Po”回復的彈性輔助部件70。彈性輔助部件70將指銷64從角向輔助位 "Pi,,直到角向極端靠緊位“Pu”進行促動。對于下面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指銷64的角向輔助位“Pi,,對應第二壓板46的確定的輔助位置。如下面將更詳細地解釋的,彈性輔助部件70或者直接地、或者通過由第二壓板46 和滑件52形成的滑動組件的一元件,在指銷64上施加彈性輔助力。彈性輔助力的施加點相對指銷64的鉸接點徑向地偏移,以便在指銷64中產生彈性輔助力矩“Ma”,該力矩取向成使指銷64朝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回復。因此,彈性輔助部件72可以抵抗離心力“Fe”作用而使指銷64向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o”回復。因此,如圖3所示,彈性輔助力矩“Ma”與朝后施加在指銷64的自由端部66上的輔助力等效。該等效的輔助力用圖3中的粗的虛線表示的輔助曲線“C3”示出。施加在指銷64的自由端部66上的總的回位力等于本身彈性力、離心力和等效輔助力之和,該總的回位力在圖3中用實線表示的輔助回位曲線“C2”示出??梢园l(fā)現(xiàn),輔助回位曲線“C2”的最小值“MIN2”相對轉動回位曲線“Cl”的最小值“MINI”增加,以使最小值“MIN2”為正。這里,輔助曲線“C3”相對指銷64的自由端部66的軸向位置以單調的方式增加。 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彈性部件可以具有呈不同形廓的輔助曲線“C3”,重要的是,等效輔助力允許使轉動回位曲線“Cl”的最小值“Mim”增加以變成正值,即朝后取向。如可以在圖3中看到的,當指銷自由端部66被軸向地朝前移動時,從指銷64的角向輔助位“Pi”開始施加等效輔助力。角向輔助位“Pi”基本對應這樣的位置離心力“Fe” 能夠從該位置起相對指銷64本身的彈性回位力成為主導。因此,在角向輔助位“Pi”與前極端靠緊位“Pu”之間,膜片60的指銷64會承受在機動車的確定的發(fā)動機轉速范圍內所述膜片60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Fe”。另外,該離心力 “Fe”以會阻礙指銷64向其息止位“P0”回復的強度,對抗指銷64本身的彈性回位力。指銷64的中間角向位“Pi ”對應所述指銷64中的至少一部分指銷位于周環(huán)62的徑向平面之前的角向位置。該部分在承受到離心力“Fe”時阻止指銷64向它們的息止位回
Μ. ο
可以理解的是,角向輔助位“Pi”同時取決于指銷64本身的彈性曲線“⑶”和在離合裝置10運行過程中會施加在指銷64上的離心力“Fe”的強度。
這里,角向輔助位“Pi”對應于所述離心力“Fe”能夠抵抗指銷本身彈性回位力的作用而顯著地促動指銷64的位置。因此,在指銷角向息止位“P0”與它們的角向輔助位“Pi ” 之間沒有任何輔助力矩“Ma”施加在指銷64上。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未示出變型,角向輔助位“Pi”位于所述離心力能夠阻止指銷向它們的息止位回復的位置后側。
角向輔助位“Pi”與襯片的磨損無關。角向輔助位尤其取決于膜片的指銷64的構形和這些指銷本身的彈性。實際上,這兩個參數(shù)決定這樣的指銷的角向位置從該角向位置起,離心力“Fe”能夠影響指銷64向它們的息止位“P0”的回復。
有利的是,角向輔助位“Pi”位于在新狀態(tài)下的角向靠緊位“Pn”與極端靠緊位 “Pu”之間。因此,當摩擦盤是新的時,指銷64的在新狀態(tài)下的角向靠緊位“Pn”位于角向輔助位“Pi”之后,以便只要摩擦盤48沒有磨損,膜片60的指銷64就不會被輔助部件70促動。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未示出變型,角向輔助位“Pi”位于角向息止位“P0”與在新狀態(tài)下的靠緊位“Pn”之間,以便無論摩擦盤的磨損狀態(tài)如何,膜片的指銷都被輔助部件促動。
根據本發(fā)明的另一未示出變型,角向輔助位“Pi”與指銷的角向息止位“P0”重合, 以便第二膜片的指銷始終被輔助部件促動。
根據圖2所示的本發(fā)明第一實施方式,彈性輔助部件70軸向地間置于反作用板14 與第二壓板46之間。
更特別的是,彈性輔助部件70由至少一個徑向地朝內開放的“U”形狀彎曲的彈性可變形片體72形成。因此,“U”形彈性片體包括前彎曲翼74和后固定翼76,前彎曲翼和后固定翼每個都從彎曲部分朝內徑向延伸直到內自由端部。
片體72的固定翼76固定于反作用板14的徑向外爪25的前表面。
有利的是,反作用板14的外爪25是固定爪25,并且片體72通過用于固定所述蓋 20的相同鉚釘27進行固定。因此,片體72相對反作用板14徑向地布置在外。
為了可以在片體72就位后安放鉚釘27,膜片72的彎曲翼74包括用于鉚釘27通過的孔眼77。
片體72的彎曲翼74的自由端部彎曲,以形成軸向朝前的接觸點78,接觸點78用于與由第二壓板46的徑向外爪帶有的徑向后止擋面80接觸。
片體72可以在息止位與加載位置之間彈性彎曲,在息止位,彎曲翼74與固定翼76 分離,并且彎曲翼向該息止位彈性回復,而在加載位置,彎曲翼74被軸向地推向固定翼76, 加劇“U”形體的彎曲度。因此,膜片72在壓縮狀態(tài)工作,因為當彈性加載時所述接觸點78 靠近固定翼76。
當?shù)诙て?0的指銷64處于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時,第二壓板46布置成在第二壓板46的后止擋面80與片體72的接觸點78之間存在軸向間隙“jl”。
該軸向間隙“ j 1,,對應由第二壓板46在指銷64的角向息止位“P0,,與指銷64的角向輔助位“Pi”之間經過的距離。該間隙“jl”的對應物在圖3中位于指銷64的角向息止位“P0”與它們的角向輔助位“Pi ”之間。
為了使輔助力矩“Ma”均勻分布在所有指銷64中,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多個規(guī)則地位于反作用板14的周廓上的彈性片體72 (未示出)。
根據本發(fā)明的一未示出變型,所有片體均一體成形并形成從外部圍繞反作用板的環(huán)。
現(xiàn)在對于角向輔助位“Pi,,位于息止位“Po”與在新狀態(tài)下的靠緊位“Pn”之間的情況,來描述離合裝置10的第二離合器的運行。
當?shù)诙Σ帘P48是新的時,控制止擋器將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的自由端部66 朝前推動,這導致指銷64自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圍繞它們的鉸接點轉動。
因此,第二膜片60的周環(huán)62朝后承靠在滑件52上,這導致滑件52和第二壓板46 形成的組件相對反作用板14朝后滑動。
于是,第二壓板46朝后滑動,以使新的第二摩擦盤48緊壓靠在反作用板14上,并且第二壓板的后止擋面80因而軸向地位于片體72的接觸點78后側并離開接觸點78。
對于新的第二摩擦盤48,第二壓板46的接合行程大于止擋面80和片體72之間的軸向間隙“jl”。
在該構型中,當指銷64處在靠緊位時,這些指銷位于角向輔助位“Pi”與極端角向靠緊位“Pu”之間。
所述軸向間隙“ j 1 ”小于第二壓板46的接合行程,在到達其靠緊位之前,止擋面80 與片體72的彎曲翼74接觸。因此,通過第二壓板46向它的摩擦盤靠緊位的移動,片體72 被彈性加載。
分離操作時,所述控制止擋器朝后回退。則片體72通過在第二壓板46上施加朝前的輔助力,輔助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向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回復。然后,該輔助力通過滑件52被傳遞給第二膜片60的周環(huán)62。因此,第二膜片60的周環(huán)62被朝前推,這導致指銷64的轉動和朝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的輔助回復。因此,輔助力在指銷64中產生彈性輔助力矩“Ma”,以使指銷64抵抗離心力“Fe”的作用而向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回Μ. ο
如圖3所示,該彈性回位力可以對抗將指銷64鎖定在它們的角向靠緊位的離心力 “Fe”。因此,該彈性回位力可以克服離心力“Fe”,使指銷64回復直到它們的息止位“P0”。
根據圖4和5所示的本發(fā)明第二實施方式,彈性輔助部件70插置于反作用板14 與滑件52之間。
和第一實施方式中一樣,彈性輔助部件70由至少一個彈性可變形片體72形成,所述片體包括沿周向延伸的中心的固定芯部76。它的兩個周沿端部中的每一個通過一傾斜地朝前延伸的彎曲翼74延長。
每個彎曲翼74終止于一用于形成接觸點78的彎曲的前自由端部。兩個接觸點78 位于同一徑向平面內。
片體72的固定芯部76固定在反作用板14的外周廓上。
更特別的是,如圖5更詳細表示的,片體72的固定芯部76與蓋20通過同一固定鉚釘27被固定在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上。
如圖4所示,彎曲翼74的接觸點78軸向地位于滑件52的后止擋面80后側并離開該后止擋面,以便在接觸點78與滑件52的止擋面80之間存在軸向間隙“jl”。
有利地,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類似的多個片體72,所述多個片體均勻分布在反作用板14周圍,以使輔助力矩“Ma”均勻分布在第二膜片60的所有指銷64中,即以便避免輔助力導致滑件52的樞轉。
彈性部件70以和第一實施方式中相同的方式工作。因此,接合操作可以使滑件52 的止擋面80承靠著接觸點78,以使彎曲翼74變形來使這些彎曲翼朝芯部的徑向平面彎曲。 因此,片體72布置成壓縮工作,因為當接觸點78軸向靠近固定芯部76時該片體被加載。
根據圖6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彈性輔助部件70與第二實施方式的彈性輔助部件類似。因此,下面將只描述這兩個實施方式之間的區(qū)別。
片體72具有的形狀與第二實施方式的片體形狀相似。但是,這里,片體72是受拉伸工作。
因此,片體72的固定芯部76固定在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的前表面上,并且彎曲翼74朝后延伸,而不是朝前延伸。
接觸點78軸向地與滑件52的后止擋面80相對布置,并且?guī)в信c前面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相同的軸向間隙“jl”。
因此,這些翼可以彈性變形以朝徑向的軸平面彎曲,并且使接觸點78遠離芯部76 的平面,以便拉伸工作。
有利地,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類似的多個片體72,所述多個片體均勻分布在反作用板14周圍,以使輔助力矩“Ma”均勻分布在所有指銷64中,即以便避免輔助力導致滑件 52樞轉。
根據圖7和8所示的本發(fā)明第四實施方式,彈性輔助部件70以總體上與第三實施方式(圖6)的彈性輔助部件相同的方式運行。但是,它們具有不同的形狀和布置。
因此,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片體72。
片體72包括固定在反作用板14的外爪25的后表面上的徑向周邊的固定芯部76。
有利的是,這涉及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
兩個呈“L”形的彎曲翼74從固定芯部76的周沿端部軸向地朝后延伸直到自由端部。如圖7所示,彎曲翼74設置成“L”的自由端段78與芯部平行并形成矩形,該矩形在其后長邊的中間具有徑向的隙口。
自由端段的前表面形成片體72的接觸點78。
滑件52的止擋面80由滑件52的徑向外爪的后表面形成?;?2的爪徑向地被接納在由片體72限定的基本為矩形的空間中。
滑件52的爪的周邊厚度大于分開兩個彎曲翼74的后隙口的厚度。因此,止擋面 80在片體72的接觸點78的前側軸向地延伸。
因此,當滑件52后退時,止擋面80可以促動片體72的接觸點78。
如上述實施方式中一樣,在滑件52的止擋面80與片體72的接觸點78之間保留有相同的軸向間隙“jl”。
這里,片體72拉伸工作,因為當通過第二壓板46向它的摩擦盤靠緊位的移動使該片體加載時,接觸點78遠離固定芯部76。
有利地,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類似的多個片體72,所述多個片體均勻分布在反作用板14周圍,以使輔助力矩“Ma”均勻分布于所有指銷64,即以便避免輔助力導致滑件52樞轉。
根據圖9-11所示的本發(fā)明第五實施方式,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片體72,所述片體固定至滑件52并可以通過與反作用板14帶有的止擋面80接觸而發(fā)生變形。
有利的是,止擋面80可由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帶有。
更特別的是,片體72具有在圓周徑向平面中延伸的平坦形狀。片體72的兩個周沿端部形成被固定在第二壓板46的徑向外支撐爪82上的固定段76。第二壓板86的支撐爪82沿周向位于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的兩側。
因此,彈簧片包括彎曲中心段74,該彎曲中心段形成連接第二壓板46的兩個支撐爪82的橋接件。
如圖11更詳細表示的,這里彎曲中心段74由于兩個彎曲部相對端部固定段76軸向朝后偏移。這些彎曲部尤其允許保持間隙“ j 1 ”。
如圖10和11所示,中心彎曲段74軸向地布置于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的前止擋面80之前并與前止擋面分開。更特別的是,在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與片體72的中心彎曲段74之間,保留有與其它實施方式中相同的軸向間隙“ j 1 ”。
因此,當?shù)诙Σ帘P48磨損并且第二離合器“E2”向其靠緊位被控制時,滑件52后退,以便中心部分與反作用板14的固定爪25的止擋面80接觸。通過繼續(xù)朝靠緊位滑動, 片體72彈性地變形,尤其是由于彎曲部的存在。
因此,片體72受壓縮工作,因為片體加載時所述中心彎曲段74靠近端部固定段 76。
因此,在分離操作時,片體72在滑件52上施加彈性輔助力,同時承靠在反作用板 14的固定爪25上。該力根據前面已經描述的路徑被傳遞直到第二膜片60的指銷64。因此,該輔助力在指銷64中產生輔助力矩“Ma”。
根據圖12所示的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彈性輔助部件70插置于蓋20與第二膜片 60的指銷64之間。
彈性輔助部件70更特別地包括至少一插置于蓋20與指銷64之間的彈性可變形片體72。
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片體72沿總體上徑向的方向延伸。片體包括固定在蓋20 的底部22的后表面上的外端部固定段76。有利的是,片體72通過第二膜片60的保持短柱 67固定于蓋20。
片體72還包括在它的息止位朝后彎曲的內端部彎曲段74。端部彎曲段74的接觸點78軸向地與第二膜片60的至少一相關指銷64的前表面80相對并與該前表面80分開。 更特別的是,接觸點78與指銷64的杠桿臂相對,該杠桿臂一方面由其鉸接點68、另一方面由其自由內端部66界定。
根據一未示出變型,片體與第二膜片的相鄰兩個指銷64相配合。為此,片體具有的周沿寬度大于相鄰兩個指銷的分隔隙口。因此,片體跨騎過所述隙口,以同時推動所述相鄰兩個指銷。
和上述實施方式中一樣,在片體72的接觸點78與第二膜片60的每個相關指銷64 的前表面80之間保留有軸向間隙“jl”。由于在壓板以外的其它部位實現(xiàn)所述承靠,間隙jl在這種情況下具有與其它方案的間隙不同的值。
有利的是,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足夠多的類似片體72,以使每個指銷64向其角向息止位“Po”回復。
當指銷64從輔助位“Pi”向極端靠緊位“Pu”彎曲時,指銷64推動片體72的彎曲段74,使彎曲段朝前朝它的前加載位彈性彎曲。
當所述控制止擋器的控制力松開時,片體72的彎曲段74直接在相關指銷64上施加軸向朝后的輔助力,以補償可能的離心力“Fe”。因此,該輔助力產生輔助力矩“Ma”,以使指銷64向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回復。
根據本發(fā)明第六實施方式的一未示出的變型,這些片體一體形成通過一與轉軸 “X”同軸的環(huán)相互間連接。因此,該環(huán)使片體的固定段相互間連接。
根據圖13和14所示的本發(fā)明第七實施方式,彈性輔助部件70的運行與第六實施方式的彈性輔助部件的運行相似。下面只描述它們的不同。
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片體72,片體72呈徑向朝外敞開的“U” 形彎曲。因此,片體72具有前固定翼76和后彎曲翼74,它們通過一彎曲部分連接。
以和第六實施方式的片體72的固定段相同的方式和相同的布置,固定翼76被固定于蓋20。因此,固定翼76軸向位于第二膜片60前側。
彎曲翼74用于促動所述指銷64的在指銷64的鉸接點68與周環(huán)62之間形成的杠桿臂。為此,彈性片的“U”形體允許從內部跨過第二膜片60的周環(huán)62,以使彎曲翼74的形成接觸點78的自由端部與周環(huán)62的形成止擋面80的后表面軸向相對并分開。
另外,如圖13所示,在滑件52的底部M的內邊緣形成凹槽84,以便在滑件52朝后滑動時允許彎曲翼74穿過滑件52來與周環(huán)62的止擋面80直接接觸。因此,滑件52在任何時刻都不會干擾片體72。
如圖14所示,當指銷64處在它們的角向息止位“P0”時,在彎曲翼74的接觸點78 與周環(huán)62的止擋面80之間,保留有與前面實施方式中描述的相同的軸向間隙“jl”。因此, 當指銷64在它們的角向輔助位“Pi”與它們的極端靠緊位“Pu”之間轉動時,周環(huán)62可以與片體72的接觸點78直接接觸。
如圖13所示,彎曲翼74周沿足夠寬,以促動周環(huán)62的跨騎在相鄰兩個指銷64根部的部分。
為了使片體72的彎曲段可以穿過第二膜片60,在相關的相鄰兩個指銷64上相對地形成通過切口 86。
有利的是,如圖13所示,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足夠多的相似片體72,以便第二膜片60的所有指銷64都被促動。
每個片體72的彎曲翼74另外設有安裝孔88,用以在第二膜片60和彈性輔助部件 70就位在蓋20上后,允許將第二膜片60的保持短柱67插入并固定。
根據第六和第七實施方式的一未示出變型,片體固定于第二膜片的指銷。則它們的彎曲部段可以通過與相對反作用板是固定的止擋面、例如蓋底部載有的止擋面的接觸, 而發(fā)生彈性變形。
已經參照雙離合裝置對本發(fā)明進行了描述。但可以理解的是,本發(fā)明也適用于包括唯一一個摩擦盤的簡單離合裝置。
還可理解的是,對于同一膜片,在該描述中詳細描述的多個實施方式可以組合在一起,以便得到具有與能夠施加在膜片指銷上的離心力相適應的強度和特征曲線的輔助力矩。
權利要求
1.正常斷開類型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尤其用于機動車,所述摩擦離合裝置包括 -壓板(46),所述壓板滑動,以使摩擦盤08)緊靠反作用板(14);-控制膜片(60),所述控制膜片包括在以下位置之間能彈性彎曲的徑向的指銷(64) -后角向息止位(PO),所述后角向息止位是離合器斷開的位置; -和通過杠桿作用使所述壓板G6)緊靠所述反作用板(14)的前極端靠緊位,在所述前極端靠緊位,所述指銷(64)朝前彎曲,所述前極端靠緊位是所述離合器閉合的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離合裝置包括輔助所述指銷(64)朝其后角向息止位(PO)回復的彈性輔助部件(70),所述彈性輔助部件將所述指銷(64)從后角向輔助位(Pi)直到所述前極端靠緊位(Pu)進行促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離合裝置包括 -至少一反作用板(14);-至少一壓板(46),其相對所述反作用板(14)軸向滑動;-至少一摩擦盤(48),其用于通過所述壓板06)的滑動而緊靠所述反作用板(14); -至少一控制膜片(60),其軸向地位于所述反作用板(14)后側并且包括周環(huán)(62),徑向的指銷(64)從所述周環(huán)朝內延伸直到自由端部(66),所述指銷(64)能彈性彎曲,以通過在所述自由端部(66)上施加朝前的軸向控制力,而使所述指銷圍繞相對所述反作用板 (14)固定的鉸接點(68)在以下位置之間擺轉-后角向息止位(PO),所述指銷朝所述后角向息止位彈性回復; -和通過杠桿作用使所述壓板G6)緊靠所述反作用板(14)的前角向靠緊位(Pn,Pu), 所述指銷(64)在所述前角向靠緊位朝前彎曲;-所述前角向靠緊位能夠在新摩擦盤的靠緊位(Pn)與磨損摩擦盤的前極端靠緊位 (Pu)之間逐漸偏移,在所述的磨損摩擦盤的前極端靠緊位,所述指銷(64)的彎曲朝前加劇并且所述指銷(64)中的至少一部分指銷位于所述周環(huán)(62)前側;-輔助所述指銷(64)朝其后角向息止位(PO)回復的彈性輔助部件(70),所述彈性輔助部件將所述指銷(64)從角向輔助位(Pi)直到所述前極端靠緊位(Pu)進行促動。
3.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指銷的角向輔助位(Pi),所述指銷(64)中的至少一部分指銷位于所述周環(huán)(62)的徑向平面中或在該徑向平面前側。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在所述角向輔助位(Pi) 與所述前極端靠緊位(Pu)之間,所述膜片(60)的指銷(64)會承受由機動車發(fā)動機帶動的所述膜片(60)的轉動所產生的離心力(Fe),所述離心力對抗所述指銷(64)本身的彈性回位力;并且,所述彈性輔助部件(70)允許所述指銷(72)抵抗所述離心力(Fe)的作用朝其后角向息止位(PO)回復。
5.如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向輔助位(Pi)位于所述指銷(64)的在新狀態(tài)下的角向靠緊位(Pn)與所述指銷的前極端靠緊位 (Pu)之間,以便只要所述摩擦盤G8)沒有達到預定磨損厚度,所述膜片(60)的指銷(64) 就不會被所述彈性輔助部件(70)促動。
6.如權利要求2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向輔助位(Pi)位于所述后角向息止位(PO)與所述在新狀態(tài)下的角向靠緊位(Pn)之間,以便無論所述摩擦盤G8)的磨損狀態(tài)如何,所述膜片(60)的指銷都被所述彈性輔助部件(70)促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向輔助位與所述后角向息止位(PO)重合。
8.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板06)縱向地位于所述反作用板(14)前側;并且,所述固定的鉸接點(68)位于所述指銷(64)的自由端部(66)與促動所述壓板 (46)用的促動點(62)之間,以便所述壓板06)通過相對所述反作用板(14)軸向滑動的滑件(5 被朝后拉動。
9.如上述權利要求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72),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至少一相關指銷(64)的杠桿臂上施加朝后的軸向輔助力,所述杠桿臂位于所述自由端部(66)與所述鉸接點(68)之間。
10.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72),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至少一相關指銷(64) 的杠桿臂上施加朝前的軸向力,所述杠桿臂位于所述周環(huán)(62)與所述鉸接點(68)之間,其中包括所述周環(huán)(62)。
11.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每個彈性可變形元件 (72)相對所述反作用板(14)是固定的。
12.如權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每個彈性可變形元件 (72)固定于所述膜片(60)。
13.如權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72),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所述滑件(52)上施加朝前的軸向力,同時承靠在所述反作用板(14)上。
14.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 (72)固定于所述反作用板(14),所述彈性可變形元件(72)能夠被所述滑件(52)的止擋面 (80)促動。
15.如權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72)固定于所述滑件(52),所述彈性可變形元件(72)能夠被所述反作用板(14)的止擋面(80)促動。
16.如權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輔助部件(70)包括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72),所述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能夠在所述壓板G6)上施加朝前的軸向力,同時承靠在所述反作用板(14)上。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 (72)固定于所述反作用板(14),所述彈性可變形元件(72)能夠被所述壓板G6)的止擋面 (80)促動。
18.如權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固定于所述壓板(46),所述彈性可變形元件m能夠被所述壓板(14)的止擋面
19.如權利要求9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72)壓縮工作。
20.如權利要求9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摩擦離合裝置(10),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彈性可變形元件(72)拉伸工作。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機動車的摩擦離合裝置(10),包括壓板(46),其滑動以使摩擦盤(48)緊靠反作用板(14);控制膜片(60),其包括可在以下位置之間彈性彎曲的徑向指銷(64)后角向息止位(P0)和壓板(46)的前極端靠緊位(Pu);其特征在于,裝置包括輔助指銷(64)向其后息止位(P0)回復的彈性輔助部件(70),彈性輔助部件把指銷(64)從后角向輔助位(Pi)促動直到極端靠緊位(Pu)。
文檔編號F16D21/06GK102498306SQ201080040405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9月17日
發(fā)明者F·蒂博, I·迪捷, P·梅羅, S·托米爾 申請人:Valeo離合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