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于將模塊化離合器裝置固定在從動軸上的固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涉及用于將模塊化離合器裝置固定在從動軸上的固定裝置。本發(fā)明更具體地涉及用于將尤其是用于機動車輛的模塊化摩擦離合器裝置固定在第一從動軸上的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包括-反作用板,該反作用板安裝成借助于滾動軸承圍繞所述第一從動軸旋轉(zhuǎn),該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通過在安裝操作期間在所述第一從動軸的后端部的支承面上軸向向前滑動而被嵌入;-至少一個同軸的前面的第一摩擦盤,該同軸的前面的第一摩擦盤軸向布置在所述反作用板的前面,并用于抵靠所述反作用板的前表面壓緊;-鎖定元件,在固定操作期間該鎖定元件通過彈性變形而布置在所述第一從動軸的支承面的相應(yīng)的固定槽中處于固定位置,以便限制所述滾動軸承的軸向向后移動。
背景技術(shù):
這種離合器裝置通常設(shè)計成形成易于安裝在機動車輛的從動傳動軸上的模塊。離合器裝置由所謂的力吸收滾動軸承更具體地置于從動軸上。在組裝期間,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軸向嵌在從動軸的相應(yīng)的支承面上。為了防止力吸收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由于在支承面上滑動而卸下,于是通過鎖定元件一一該鎖定元件通常為彈性環(huán),該鎖定元件鎖定力吸收滾動軸承朝向支承面的自由端部的軸向移動——而固定在鎖定元件上。然而,由于離合器裝置的體積降低了從動軸的支承面的可接近性和可見性,將鎖定元件置于其固定位置中通常不大容易。因而,將離合器裝置的模塊固定在從動軸的支承面上比較復雜。文獻DE-A-10. 2006. 022. 054提供了一種用于解決該問題的技術(shù)方案,即提供離
合器裝置的第一預安裝操作,在此第一預安裝操作期間將離合器裝置的包括滾動軸承的前部安裝在從動軸上,使得該軸的支承面可容易被操作人員接近。接著,在第二操作期間,借助于鎖定元件固定滾動軸承。最后,在第三組裝操作期間,將離合器裝置的后部組裝到離合器裝置的第一前部上,以便重新構(gòu)造離合器裝置的模塊。此時從動軸的支承面不可接近。然而,該技術(shù)方案由于必需將離合器裝置模塊拆成兩個部分,然后將這兩個部分相繼組裝在從動軸上,因而具有復雜且昂貴的缺陷。而且,鎖定元件在離合器裝置的模塊的運輸期間易于丟失或者必需單獨運輸。因而,將離合器裝置的模塊固定在從動軸的支承面上的操作成本很高。
發(fā)明內(nèi)容
3
為了解決尤其是這些問題,本發(fā)明提出了一種上述的固定裝置,在固定操作之前, 鎖定元件占據(jù)等待位置,在該等待位置該鎖定元件由離合器裝置承載。-所述鎖定元件為可徑向變形的彈性環(huán),該彈性環(huán)固定在離合器裝置上,以便在所述離合器裝置安裝在第一從動軸上時處于其等待位置,所述固定操作繼所述安裝操作之后;-所述固定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環(huán)以展開狀態(tài)布置在儲存槽中,該儲存槽從反作用板的后表面軸向向后延伸的柱狀外表面上實施,所述柱狀外表面的后端部邊緣布置成與固定槽對齊,使得在所述彈性環(huán)軸向向后移動時,由所述柱狀外表面朝向所述固定槽引導所述彈性環(huán)。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其它特征,所述固定裝置為,其包括用于引導所述彈性環(huán)從其等待位置移動至其固定位置的部件-所述離合器裝置包括同軸的第二摩擦盤,該第二摩擦盤軸向布置在所述反作用板的后面,并用于抵靠所述反作用板的后表面壓緊,所述第二摩擦盤安裝在同心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從動軸的內(nèi)部的第二從動軸上,使得所述第二摩擦盤相對于所述第一從動軸的固定支承面在軸向上位于后面;在其等待位置,所述彈性環(huán)與所述第一從動軸同軸地布置在所述第二摩擦盤上;-所述彈性環(huán)布置在所述第二摩擦盤的徑向輻部的前表面上;-所述彈性環(huán)是開口的,該彈性環(huán)的端部部分成形為對稱的鉤部,所述鉤部用于通過該彈性環(huán)的彈性變形被接收在所述第二摩擦盤的輻部的偏心固定孔中,使得在所述彈性環(huán)的等待位置,所述鉤部支靠所述第二摩擦盤的輻部的后表面,以限制所述彈性環(huán)在兩個方向上相對于所述第二摩擦盤的軸向移動;-所述鉤部的端部分支朝向彼此周向延伸,使得通過致使所述彈性環(huán)彈性展開以允許所述鉤部穿過所述相應(yīng)的孔的所述鉤部的周向張開,然后通過朝向所述固定槽的方向的軸向向后滑動,而實施所述彈性環(huán)從所述等待位置運動至所述固定位置,所述鉤部的張開中斷致使所述彈性環(huán)彈性恢復至其固定位置;-所述第二摩擦盤的輻部包括軸向凸銷,當所述彈性環(huán)處于其等待位置時,該彈性環(huán)的一部分用于徑向支靠該凸銷;-所述第二摩擦盤的輻部包括軸向向前伸出的多個凸銷,這些凸銷布置成使得所述彈性環(huán)在其等待位置同時徑向支靠在每個凸銷的支承面上并處于彈性展開狀態(tài);-至少一個凸銷包括儲存槽,該儲存槽用于使所述彈性環(huán)在其等待位置不能活動, 只要在該彈性環(huán)上沒有施加向前的軸向轉(zhuǎn)移力;-每個凸銷的支承面的前端部部分呈斜坡的形式,該斜坡朝所述固定槽的方向傾斜,以引導所述彈性環(huán)軸向滑動,直至所述彈性環(huán)與所述固定槽對齊;-所述第二摩擦盤包括中央轂,并且,所述彈性環(huán)在其等待位置在儲存槽中軸向不能活動,所屬儲存槽實施在與所述第一從動軸同軸的該轂的柱狀外表面中。根據(jù)本發(fā)明,所述鎖定元件包括這樣的部件,所述部件能夠在將滾動軸承安裝在第一從動軸的支承面上的操作期間,使從其等待位置自動運動至其固定位置。本發(fā)明因而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將尤其用于機動車輛的模塊化摩擦離合器裝置固定在第一從動軸上的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包括
-反作用板,該反作用板安裝成借助于滾動軸承圍繞所述第一從動軸旋轉(zhuǎn),該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在安裝操作期間通過軸向向前滑動而被嵌在所述第一從動軸的后端部的支承面上;-至少一個同軸的前面的第一摩擦盤,該同軸的前面的第一摩擦盤軸向布置在所述反作用板的前面,并用于抵靠所述反作用板的前表面壓緊;-鎖定元件,在固定操作期間該鎖定元件通過彈性變形而布置在所述第一從動軸的支承面的相應(yīng)固定槽中處于固定位置,以便限制所述滾動軸承的軸向向后移動;該固定裝置為,在所述固定操作之前,所述鎖定元件占據(jù)其由所述離合器裝置承載的等待位置;該固定裝置為,其包括用于引導所述鎖定元件從其等待位置運動至其固定位置的部件;該固定裝置為,所述鎖定元件包括能夠在將滾動軸承安裝在第一從動軸的支承面上的操作期間,使其從其等待位置自動運動至其固定位置的部件;該固定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環(huán)由至少一個徑向鎖定爪齒形成,該爪齒包括自由內(nèi)端部,該自由內(nèi)端部固定至所述滾動軸承并可在鎖定狀態(tài)與展開狀態(tài)之間徑向彈性運動,在該鎖定狀態(tài)所述鎖定爪齒的自由內(nèi)端部可嵌入相應(yīng)的固定槽中并且用于彈性恢復至該鎖定狀態(tài);在該展開狀態(tài)所述鎖定爪齒的自由端部可徑向突起,以允許在離合器裝置的安裝操作期間,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嵌在支承面上。優(yōu)選的是,所述固定裝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鎖定爪齒從裝配在內(nèi)圈中的套管軸向向后延伸,使得當離合器裝置安裝在第一從動軸上時所述套筒徑向間置在內(nèi)圈與支承面之間。
通過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將會清楚其它特征和優(yōu)點,為理解這些詳細說明參見附圖,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jù)第一實施方式實施的用于將摩擦離合器裝置固定到第一從動軸上的固定裝置的軸向半剖視圖;圖2是圖1的細節(jié)的正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在等待位置布置在摩擦盤的輻部上的彈性環(huán);圖3是示出圖1的彈性環(huán)的立體圖;圖4是放大的軸向半剖視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實施的離合器裝置在從動軸的支承面上的固定裝置,其中處于等待位置的彈性環(huán)布置在摩擦盤的轂上的儲存槽中;圖5是與圖4類似的圖,其中彈性環(huán)處于其等待位置與其固定位置之間的中間位置;圖6是與圖4類似的圖,其中彈性環(huán)處于其固定位置;圖7是與圖4類似的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三實施方式,其中在等待位置的彈性環(huán)布置在摩擦盤的輻部上;圖8是與圖4類似的圖,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其中處于等待位置的彈性環(huán)布置在力吸收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中,示出了在將離合器裝置安裝在從動軸的支承面上之前的內(nèi)圈;圖9是與圖8類似的圖,其中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處于正安裝在從動軸的支承面上的過程中;圖10是與圖9類似的圖,其中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處于安裝在從動軸的支承面上的位置;圖11是與圖10類似的圖,其中安裝的離合器裝置處于運行過程中;圖12是軸向半剖詳圖,示出了根據(jù)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實施的在安裝期間的配備有鎖定元件的滾動軸承;圖13是與圖12類似的圖,示出了處于其安裝位置的滾動軸承以及處于其固定位置的鎖定元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以下說明中,相同、相似或類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在以下說明中,非限制性地采用沿著離合器裝置20的旋轉(zhuǎn)軸線“B”,如圖中的箭頭“A”所示從后至前取向的軸向方向,該軸向方向?qū)?yīng)于在參考圖1中的從左向右的取向。 根據(jù)元件與旋轉(zhuǎn)軸線“B”的徑向接近度將其定為內(nèi)部或外部。圖1示意性示出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教導實施的尤其用于機動車輛的摩擦離合器裝置 20的一部分。這里由于離合器具有圍繞其旋轉(zhuǎn)軸線“B”的回轉(zhuǎn)形式而示出了離合器裝置20的上半部分的元件。圖1示出了帶有至少一個從動軸M的離合器裝置20,該離合器裝置20用于暫時聯(lián)接驅(qū)動軸22,該驅(qū)動軸22軸向向后布置并且該驅(qū)動軸22的前端部在圖1中的左側(cè)示出。驅(qū)動軸22圍繞旋轉(zhuǎn)軸線“B”旋轉(zhuǎn),并由機動車輛的發(fā)電機(未示出)驅(qū)動旋轉(zhuǎn)。圖1中所示的離合器裝置20機械連接至兩個同心從動軸24A、24B,該兩個同心從動軸24A、24B同軸旋轉(zhuǎn)地安裝至驅(qū)動軸22。第一從動軸24A形成軸向管,第二從動軸24B 布置在該軸向管內(nèi)。第二從動軸MB的自由后端部部分沈相對于管狀的第一從動軸24A 的后端部軸向超出。每個從動軸24A、24B均可彼此相互獨立地轉(zhuǎn)動。從動軸24A、24B連接至在離合器裝置20的前部軸向布置的變速箱(未示出)。更具體地說,第一從動軸24A對應(yīng)于變速箱的某些速度比,例如奇數(shù)速度比,而第二從動軸24B對應(yīng)于其它速度比,例如偶數(shù)速度比。離合器裝置20包括用于使第一從動軸24A與驅(qū)動軸22暫時聯(lián)接的第一裝置。公知地,離合器裝置20包括圓形的徑向反作用板觀,該徑向反作用板觀安裝成通過滾動軸承30圍繞旋轉(zhuǎn)軸線“B”旋轉(zhuǎn),該滾動軸承30屬于本發(fā)明的離合器20的一部分。 在圖中所示的實施例中,滾動軸承30由球軸承(roulement abilles)形成。這里,滾動軸承30徑向間置在反作用板觀的中央孔的柱狀內(nèi)表面32與支承面34 之間,該支承面34由管狀的第一從動軸24A的后端部部分的柱狀外表面形成。后端部的支承面34因而包括自由后端部邊緣。滾動軸承30的外圈38裝配在反作用板28的中央孔的柱狀內(nèi)表面32中,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通過軸向滑動而嵌在后端部的支承面34上。因而,滾動軸承30屬于模塊化離合器裝置20的一部分。以下詳細描述將離合器裝置20安裝在支承面34上的操作。反作用板28的柱狀內(nèi)表面32通過前端部徑向肩面36而向前(vers I'avant)受到限制,滾動軸承30的外圈38用于軸向向前壓靠該徑向肩面。在第一從動軸24A的后端部的支承面34也通過前端部徑向肩面40而向前受到限制。鎖定元件44也布置在固定位置,在該固定位置鎖定元件44在滾動軸承30的軸向后面布置在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環(huán)形固定槽46中。因而,通過鎖定元件44向滾動軸承30施加向后的軸向運動。在圖1中所示的實施例中,鎖定元件44尤其由卡環(huán)型之類的彈性環(huán)44形成。因而,反作用板觀相對于第一從動軸24A的后端部的支承面34軸向固定。在該構(gòu)造中,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與第一從動軸24A —起旋轉(zhuǎn),而滾動軸承30 的外圈38與反作用板28 一起旋轉(zhuǎn)。而且,反作用板觀與驅(qū)動軸22旋轉(zhuǎn)連接。為此,離合器裝置20包括柔性的圓形徑向盤48,該柔性的圓形徑向盤48布置在離合器裝置20的后端部并同軸固定至驅(qū)動軸22。 柔性盤48通過連接部件與反作用板觀的周邊部旋轉(zhuǎn)機械連接,所述連接部件不是本發(fā)明的主旨,因而在以下既不示出也不加以描述。離合器裝置20還包括同軸的前面的第一摩擦盤50,該第一摩擦盤50軸向布置在反作用板觀的前面。第一摩擦盤50包括徑向輻部,在該徑向輻部的周邊環(huán)形摩擦墊片 (garniture)軸向布置在反作用板觀的前摩擦面(未示出)的對面。第一摩擦盤50用于由第一壓力板(未示出)抵靠反作用板觀的前表面壓緊,以使第一從動軸24A與驅(qū)動軸22暫時聯(lián)接。為此,第一摩擦盤50借助安裝在管狀的第一從動軸24A上的轂53被安裝成與第一從動軸24A —起旋轉(zhuǎn),該轂53被安裝在管狀的第一從動軸24A上,在抵靠反作用板觀的前表面壓緊的后位置與該第一摩擦盤50遠離反作用板 28的前表面的自由前位置之間軸向滑動。離合器裝置20還包括用于使第二從動軸24B與驅(qū)動軸22暫時聯(lián)接的第二部件。該第二聯(lián)接部件因而包括同軸的后面的第二摩擦盤52,該第二摩擦盤52用于使第二從動軸24B與驅(qū)動軸22暫時聯(lián)接。第二摩擦盤52的功能與第一摩擦盤50的功能相似。同軸的后面的第二摩擦盤52軸向布置在反作用板觀的后面。第二摩擦盤52因而包括徑向輻部,在該徑向輻部的周邊環(huán)形摩擦墊片(未示出)軸向布置在反作用板觀的后摩擦面(未示出)的對面。第二摩擦盤52用于通過第二壓力板(未示出)抵靠反作用板觀的后表面壓緊, 以將第二從動軸24B與驅(qū)動軸22暫時聯(lián)接。為此,第二摩擦盤52借助于轂55被安裝成與第二從動軸24B —起旋轉(zhuǎn),該轂55被安裝在管狀的第二從動軸MB的后端部部分上,在抵靠反作用板觀壓緊的前位置和該第二摩擦盤52遠離反作用板觀的自由后位置之間軸向滑動。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尤其軸向面對地布置在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自由后端部邊緣的前面或附近。當?shù)谝荒Σ帘P50在其前壓緊位置時,第一摩擦盤50在反作用板28上施加軸向壓緊力。該軸向壓緊力傳遞至滾動軸承30。鎖定彈性環(huán)44允許限制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 軸向向后滑動,使得滾動軸承30在第一從動軸24A的后端部的支承面34上保持在適當位置。因而,鎖定彈性環(huán)44為將模塊化離合器裝置20固定在第一從動軸24A上的單個元件。公知地,在將離合器裝置20安裝在第一從動軸24A上的操作期間,將由離合器裝置20形成的模塊布置成使得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與旋轉(zhuǎn)軸線“B”同軸,并位于支承面34 的自由后端部邊緣的前面。接著,使離合器裝置20軸向向前移動以使?jié)L動軸承30的內(nèi)圈 42嵌在支承面34上。接著,在固定操作期間,借助彈性變形將鎖定彈性環(huán)44嵌入與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相應(yīng)的固定槽46中,以便占據(jù)如圖1中的實線所示的其固定位置。本發(fā)明提供一種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用于簡化離合器裝置20在第一從動軸 24A上的固定,同時防止在將離合器裝置20輸送至組裝線期間丟失鎖定彈性環(huán)44。為此,在固定操作之前,鎖定彈性環(huán)44占據(jù)等待位置,在該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由離合器裝置20承載,并且在該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相對于離合器裝置20保持固定至少直至固定操作。因而,在其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與模塊化離合器裝置20—起移動。換言之,在其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為模塊化離合器裝置20的一部分。因而,彈性環(huán)44不會被丟失。圖1至圖3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述鎖定元件為可徑向變形的彈性環(huán)44,該彈性環(huán)44固定在離合器裝置20上, 以便在將離合器裝置20安裝在第一從動軸24A上時——即在將滾動軸承30嵌在支承面34 上時,彈性環(huán)44處于其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可處于-松弛狀態(tài),彈性環(huán)44彈性恢復至該狀態(tài),并且在該狀態(tài)彈性環(huán)的內(nèi)徑小于或等于固定槽46的底部的外徑;-展開狀態(tài),在該展開狀態(tài)彈性環(huán)徑向徑向彈性變形,使得彈性環(huán)的內(nèi)徑大于彈性環(huán)在松弛狀態(tài)的直徑;以及-縮進狀態(tài),在該縮進狀態(tài)彈性環(huán)徑向向內(nèi)彈性變形,使得彈性環(huán)的直徑小于彈性環(huán)在松弛狀態(tài)的直徑。在本發(fā)明的該第一實施方式中,彈性環(huán)44可在如圖1中點劃線所示的其后面的等待位置與如圖1中的實線所示的其固定位置之間活動,在該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布置在與第一從動軸24A同軸的第二摩擦盤55上。彈性環(huán)44更具體地布置抵靠第二摩擦盤52的徑向輻部的前表面56。為此,如圖2中所示,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鉆有兩個大致矩形的固定孔58,所述固定孔相對于旋轉(zhuǎn)軸線“B”偏心地布置,在圖2中位于旋轉(zhuǎn)軸線“B”的上方。兩個固定孔58 以相對于徑向直線對稱的方式相互靠近布置。每個固定孔58由相對于另一固定孔58的近徑向邊緣60與相對于另一固定孔58 的遠徑向邊緣62界定。
參考圖2和圖3,彈性環(huán)44在上部是開口的。因而,彈性環(huán)44包括相互靠近的兩個端部部分,該兩個端部部分被成形為成相對于軸向平面對稱的鉤部64。每個鉤部64尤其具有“L”形式,其一軸向分支66軸向向后延伸,而其另一周向分支68沿另一鉤部64的方向周向延伸。當彈性環(huán)44處于其等待位置時,每個鉤部64的周向分支68被接收在與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相應(yīng)的固定孔58中。為此,鉤部64由于彈性環(huán)44的徑向彈性展開而被彈性地分開。因而,每個鉤部64的軸向分支66穿過相應(yīng)的固定孔58穿過輻部,并且在彈性環(huán)彈性恢復至其松弛狀態(tài)時支靠固定孔58的近邊緣60。于是,每個鉤部64的周向分支68布置在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的后表面的后面并與其面對,以便限制彈性環(huán)軸向向前移動。在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的移動因而一方面由鉤部64的周向分支68,另一方面由彈性環(huán)44的環(huán)形主體而限制在兩個方向中。彈性環(huán)44因而保持在其等待位置。在其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環(huán)繞第二摩擦盤52的轂55。有利地,彈性環(huán)44圍繞轂 55彈性壓緊,以便在任何方向上都不能徑向運動。在本發(fā)明的未示出的變型中,第二摩擦盤的輻部包括至少一個軸向向前延伸凸出的凸銷,并且,彈性環(huán)的部分——例如與開口相對的部分——用于在彈性環(huán)處于其等待位置時徑向向內(nèi)支靠所述凸銷,以便使彈性環(huán)在任何方向上都不能徑向活動。在繼安裝操作之后的離合器裝置20的固定操作期間,通過致使彈性環(huán)彈性展開以允許鉤部64的周向分支68穿過相應(yīng)的固定孔的鉤部64的周向張開,然后通過朝向支承面34的固定槽46方向的軸向向前滑動,而實施彈性環(huán)44從等待位置運動至固定位置。彈性環(huán)44保持處于其展開狀態(tài),以便其內(nèi)徑大于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外徑,直至彈性環(huán)44嚙合在支承面34上。鉤部的張開中斷致使彈性環(huán)彈性恢復至其松弛狀態(tài),以便彈性環(huán)壓緊支承面34。 接著,軸向推動彈性環(huán),直至彈性環(huán)到達固定槽46,彈性環(huán)嵌入固定槽46中而恢復其松弛狀態(tài)。彈性環(huán)44于是占據(jù)其固定位置。因而,由支承面34引導彈性環(huán)44移動直至彈性環(huán)的固定位置。在本發(fā)明的未示出的變型中,每個鉤部64的周向分支68遠離另一鉤部64而從軸向分支延伸。因而,通過鉤部64朝向彼此的彈性接近以允許周向分支68沿向后方向穿過固定孔58而將彈性環(huán)44布置在其等待位置。圖4至圖6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二實施方式,其中鎖定元件44為簡單的彈性環(huán)44, 例如傳統(tǒng)的卡環(huán)等。如圖4中所示,第二摩擦盤52的轂55包括肩部,該肩部從輻部軸向向前延伸,并徑向向外由中央柱面70界定,該中央柱面的外徑至少等于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外徑。轂陽的中央柱面70的前端部邊緣用于布置成軸向面對并靠近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后端部。轂55的中央柱面70包括環(huán)形儲存槽72,該環(huán)形儲存槽72軸向布置在第二摩擦盤 52的輻部的前面。儲存槽72用于接收處于彈性環(huán)44的等待位置的彈性環(huán)44。因而,如圖4中所示,在其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繞儲存槽72彈性壓緊,使得彈性環(huán)44相對于離合器裝置20不能運動并保持在彈性環(huán)44的等待位置。較小深度的儲存槽72向前由斜坡74界定,該斜坡74具有從后向前向外傾斜的斜面,使得可通過例如利用同心工具76施加向前的軸向轉(zhuǎn)移力致使彈性環(huán)44向前滑動,而使彈性環(huán)44向其彈性展開狀態(tài)運動。為了利于同心工具76接近彈性環(huán)44,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被鉆有至少一個通過窗口 77,所述通過窗口 77軸向通到彈性環(huán)44上。有利地,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后端部邊緣包括倒角部(chanfrein) 78,以便有利于彈性環(huán)44從轂55轉(zhuǎn)移直至支承面34。在固定操作期間,同心工具76被從后向前軸向經(jīng)由通過窗口 77軸向引入,以便促使彈性環(huán)軸向向前。于是,彈性環(huán)44在斜坡74上被向前推動,以便在其彈性展開狀態(tài)中離開儲存槽72。當彈性環(huán)44如圖5中所示到達中央柱面70的前端部邊緣時,推動彈性環(huán)致使其跳上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后端部的倒角部78。同心工具76繼續(xù)軸向向前推動彈性環(huán)44,彈性環(huán)44由倒角部78弓丨導直至支承面 34。彈性環(huán)44因而如由圖5中的箭頭“F1”所示在其展開狀態(tài)圍繞支承面34彈性壓緊。當彈性環(huán)44到達固定槽46時,彈性環(huán)44彈性恢復至其松弛狀態(tài),以便在固定槽 46中占據(jù)其固定位置,如圖6中的箭頭“F2”所示。然后,軸向向后撤出同心工具76。因而,彈性環(huán)44從其等待位置直至其固定位置的移動依次由斜坡74引導、倒角部 78引導、接著由支承面34引導。根據(jù)圖7中所示的第三實施方式,鎖定元件44由諸如傳統(tǒng)卡環(huán)之類的彈性環(huán)形成,并以與第二實施方式類似的方式布置。然而,在其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在這里抵靠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的前表面56布置。為此,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包括多個凸銷80 (例如,五個凸銷),所述凸銷相對于輻部的前表面56軸向向前延伸凸出。每個凸銷80均具有相對于旋轉(zhuǎn)軸線“B”面向外的支承面82。所述凸銷規(guī)則布置,形成與旋轉(zhuǎn)軸線“B”同軸的圓狀體,使得在彈性環(huán)的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44在其彈性展開狀態(tài)同時徑向壓緊在凸銷80的支承面82上。其上布置有凸銷 80的支承面的所述圓的直徑大于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直徑。每個凸銷80均具有與固定槽46的后表面對齊地徑向布置的自由前端部84。每個凸銷80的支承面82的前端部部分呈斜坡86的形式,該斜坡86沿固定槽46 的方向徑向向內(nèi)傾斜,以便引導彈性環(huán)44的軸向向前滑動,直至所述彈性環(huán)與固定槽46對齊。至少一個凸銷包括儲存槽72,該儲存槽72用于使彈性環(huán)44不能活動并用于將彈性環(huán)44軸向保持在其等待位置,只要在所述彈性環(huán)上沒有施加如圖7中的箭頭“F3”所示的軸向轉(zhuǎn)移力。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未示出的變型,儲存槽72由從前向后向內(nèi)傾斜的至少一個凸銷的支承面的后端部部分形成,使得彈性恢復至其松弛狀態(tài)的彈性環(huán)44徑向向內(nèi)支靠在凸銷 80的后部上,這致使彈性環(huán)向后滑動直至支靠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的前表面56。
如由圖7所示,例如通過切割然后彎曲在第二摩擦盤52的輻部中實施的徑向舌部來制造凸銷80。在將離合器裝置安裝在第一從動軸24A上的操作之后的固定操作期間,例如通過向前軸向嵌入穿過通過窗口 77的工具(未示出),在彈性環(huán)44上施加向前的軸向轉(zhuǎn)移力 “F3”,使得彈性環(huán)44朝每個凸銷80的前端部斜坡86的方向軸向向前滑動。在彈性環(huán)44彈性恢復至其松弛狀態(tài)的作用下,使得彈性環(huán)徑向向內(nèi)支承在斜坡 86上,這致使彈性環(huán)向前滑動直至固定槽46而處于其固定位置。因而,由斜坡86引導彈性環(huán)44從其等待位置移動直至其固定位置。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未示出的第四實施方式,彈性環(huán)布置在儲存槽中處于展開狀態(tài),該儲存槽實施在轂的柱面上,該轂的柱面從反作用板的后表面徑向向后延伸。因而,在其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軸向布置在固定槽46的前面并相對于固定槽46徑向向外布置。因而,彈性圍繞儲存槽彈性壓緊以便保持在其等待位置。所述柱面的后端部邊緣與固定槽對齊布置,使得彈性環(huán)在軸向向后移動時由該柱面向固定槽引導直至該固定槽。在該第四實施方式中,所述轂的柱狀外表面引導彈性環(huán)44從其等待位置運動至其固定位置。根據(jù)在圖8至圖11中所示的本發(fā)明的第五實施方式,在將滾動軸承安裝在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上的操作期間,鎖定元件44被布置成允許其從其等待位置自動運動直至其固定位置。因而,與單次安裝操作同時自動實施固定操作。在該第五實施方式中,鎖定元件44由卡環(huán)之類的可徑向變形的彈性環(huán)44形成。彈性環(huán)44以松弛狀態(tài)布置在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的柱狀內(nèi)表面88上形成的儲存槽72中,使得彈性環(huán)44的環(huán)形內(nèi)部相對于內(nèi)圈42的內(nèi)表面88徑向向內(nèi)伸出。例如彈性環(huán)44通過彈性變形布置在內(nèi)圈40的儲存槽72中。因而,彈性環(huán)44由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承載。彈性環(huán)44用于在整個安裝操作期間被限制并保持在儲存槽72中處于其等待位置,并且一旦離合器裝置20安裝在支承面 34上就被限制住。儲存槽72足夠深,以允許彈性環(huán)44向如圖8中所示的展開狀態(tài)徑向偏移 (debattement)0儲存槽72由徑向前表面和徑向后表面軸向界定。儲存槽72因而具有足以以間隙 “J1”接收彈性環(huán)的軸向?qū)挾?,如圖10中所示。例如,儲存槽72通過在內(nèi)圈42中機加工而實施。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未示出的變型,儲存槽的徑向后表面由接合在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或外圈上的板形成。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的后端部邊緣包括倒角部78。在將離合器裝置20安裝在支承面34上的操作期間,將內(nèi)圈42同軸地布置在支承面34的后面,如圖8中所示。接著,彈性環(huán)44占據(jù)其等待位置,在該等待位置彈性環(huán)以松弛狀態(tài)被限制在儲存槽72中。接著,如圖9中所示,使內(nèi)圈42軸向向前移動以便環(huán)繞支承面34。彈性環(huán)44的環(huán)形內(nèi)部于是與倒角部78接觸。彈性環(huán)44于是軸向抵靠儲存槽72的后表面。
彈性環(huán)44因而被滾動軸承30軸向向前推動。倒角部78形成引導斜坡,彈性環(huán)44 在該引導斜坡上與內(nèi)圈42 —起軸向向前滑動,并由于儲存槽72的深度所允許的偏移而彈性展開。接著,彈性環(huán)44在支承面34上向前滑動直至固定槽46,通過彈性環(huán)44彈性恢復至其松弛狀態(tài)而被接收在固定槽46中處于其固定位置。儲存槽72于是徑向面對固定槽 46,而彈性環(huán)44的環(huán)形外部布置在儲存槽72中,而彈性環(huán)的環(huán)形內(nèi)部布置在固定槽46中。 內(nèi)圈42于是向前軸向抵靠彈性環(huán)44。為了允許離合器裝置20如圖11中所示操作,優(yōu)選的是在滾動軸承30的外圈38 與第一從動軸24A的肩面40之間保留軸向運行間隙“J2”。為此,彈性環(huán)44在儲存槽72中的軸向間隙“ Jl ”小于運行間隙“ J2 ”。在離合器裝置20的運行期間,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借助于儲存槽72的前表面因而易于軸向向后抵靠處于其固定位置的彈性環(huán)44。根據(jù)本發(fā)明的未示出的第五實施方式的變型,彈性環(huán)包括端部爪齒,該端部爪齒相對于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軸向向后延伸凸出,以便允許通過使爪齒張開以使彈性環(huán)運動至展開狀態(tài)而拆卸離合器裝置。圖12和圖13中示出了本發(fā)明的第六實施方式。與在第五實施方式中一樣,鎖定元件44布置成允許其在安裝操作期間通過將滾動軸承30嵌在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上, 而自動從其等待位置運動至其固定位置。因而,與單次安裝操作同時自動實施固定操作。在本發(fā)明的該實施方式中,離合器裝置20包括管狀柱狀套筒(manChOn)90,該管狀柱狀套筒90與旋轉(zhuǎn)軸線“B”同軸并承載鎖定元件44。鎖定元件44由包括自由內(nèi)端部94的至少一個徑向鎖定爪齒92形成。徑向爪齒 92通過其外端部96連接至徑向支撐爪齒98。徑向支撐爪齒98自身通過其下端部剛性連接至套筒90的后端部邊緣。 將套筒90軸向向前裝配在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中,直至徑向支承爪齒98軸向支靠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42。優(yōu)選在將離合器裝置20安裝在支承面34上之前將套筒90用力裝配成固定至滾動軸承30。鎖定爪齒92的外端部部分96成形為沿徑向方方向彈性變形的彈簧。鎖定爪齒92 因而可在鎖定狀態(tài)與展開狀態(tài)之間活動,在該鎖定狀態(tài)鎖定爪齒92的自由內(nèi)端部94相對于套筒90的內(nèi)柱面徑向向內(nèi)伸出并朝該鎖定狀態(tài)彈簧彈性恢復;在該展開狀態(tài)鎖定爪齒 92的自由端部94徑向向外突起,直至鎖定爪齒92的自由端部94與套筒90的內(nèi)柱面平齊。在將離合器裝置20安裝在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上的操作期間,內(nèi)圈42同軸布置在支承面34的后面。彈性環(huán)44于是占據(jù)其處于松弛狀態(tài)的等待位置。接著,通過套筒90與滾動軸承30 —起軸向向前相對運動而將支承面34嵌入套筒 30的內(nèi)部,使得套筒90徑向間置在內(nèi)圈42與支承面34之間,如圖12中所示。在其向前滑動期間,鎖定爪齒92的自由端部94在前端部倒角部78上滑動,該前端部倒角部78形成用于向鎖定爪齒92的展開狀態(tài)引導該鎖定爪齒的引導斜坡。于是,鎖定爪齒92的自由端部94通過向其固定位置的恢復力徑向向內(nèi)壓靠支承面34。當鎖定爪齒92的自由端部94達到固定槽46時,該自由端部94返回其鎖定狀態(tài),使得鎖定爪齒92通過徑向進入固定槽46以占據(jù)其固定位置而彈性恢復至其鎖定狀態(tài),如圖
1213中所示。因而,離合器裝置20在單次操作中安裝并固定在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上。因而,本發(fā)明的五個第一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離合器裝置20,該離合器裝置20配備有可徑向變形的彈性環(huán)44,該彈性環(huán)44固定在離合器裝置20上,以便在離合器裝置20 安裝在第一從動軸24A上時該彈性環(huán)44處于其等待狀態(tài)。因而,在將離合器裝置20運送直至機動車輛的組裝線期間不會有丟失彈性環(huán)44的風險。彈性環(huán)44還布置成使得能以經(jīng)濟的運動實施固定操作,而無需使操作人員非常清晰觀看。后兩個實施方式進一步提供了在通過將滾動軸承30嵌在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上而安裝離合器裝置的操作期間,由自動實施鎖定元件44從其等待位置運動至其固定位置構(gòu)成的固定操作。
權(quán)利要求
1. 一種用于將用于機動車輛的模塊化摩擦離合器裝置00)固定在第一從動軸04)上的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包括反作用板( ),所述反作用板安裝成借助于滾動軸承(30)圍繞所述第一從動軸04A) 旋轉(zhuǎn),所述滾動軸承(30)的內(nèi)圈0 在安裝操作期間通過軸向向前滑動而被嵌在所述第一從動軸Q4A)的后端部的支承面(34)上;至少一個同軸的前面的第一摩擦盤(50),其軸向布置在所述反作用板08)的前面,并用于抵靠所述反作用板08)的前表面壓緊;鎖定元件(44),在固定操作期間所述鎖定元件通過彈性變形而布置在所述第一從動軸 (24A)的后端部的支承面(34)的相應(yīng)的固定槽G6)中處于固定位置,以便限制所述滾動軸承(30)的軸向向后移動;所述固定裝置為,在所述固定操作之前,所述鎖定元件G4)占據(jù)由所述離合器裝置 (20)承載的等待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離合器裝置OO)包括同軸的第二摩擦盤(52),所述第二摩擦盤(52) 軸向布置在所述反作用板08)的后面,并用于抵靠所述反作用板08)的后表面壓緊,所述第二摩擦盤(5 安裝在同心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從動軸04A)的內(nèi)部的第二從動軸(MB) 上,使得所述第二摩擦盤相對于所述第一從動軸04A)的固定的支承面在軸向上位于后并且,在其等待位置,所述彈性環(huán)G4)與所述第一從動軸04A)同軸地布置在所述第二摩擦盤(52)上。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環(huán)G4)布置在所述第二摩擦盤(52)的徑向輻部的前表面(56)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環(huán)04)是開口的,所述彈性環(huán)G4)的端部部分成形為對稱的鉤部(64),所述鉤部(64)用于通過所述彈性環(huán)G4)的彈性變形被接收在所述第二摩擦盤(5 的輻部的偏心固定孔(58)中,使得在所述彈性環(huán) (44)的等待位置,所述鉤部(64)支靠所述第二摩擦盤(5 的輻部的后表面,以限制所述彈性環(huán)G4)在兩個方向上相對于所述第二摩擦盤(5 的軸向移動。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鉤部(64)的端部分支(68)朝向彼此周向延伸,使得通過致使所述彈性環(huán)G4)彈性展開以允許所述鉤部(64)穿過相應(yīng)的偏心固定孔(58)的所述鉤部(64)的周向張開,然后通過朝向所述固定槽G6)的方向的軸向向前滑動,而實施所述彈性環(huán)G4)從所述等待位置運動至所述固定位置,所述鉤部(64) 的張開中斷致使所述彈性環(huán)G4)彈性恢復至其固定位置。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將汽車用模塊化摩擦離合器裝置(20)固定在第一從動軸(24A)上的固定裝置,該固定裝置包括反作用板(28),其在安裝操作期間安裝成可借助于滾動軸承(30)圍繞第一從動軸(24)的支承面(34)旋轉(zhuǎn);鎖定元件(44),其在固定操作期間通過彈性變形而布置在與第一從動軸(24A)的支承面(34)相應(yīng)的固定槽(46)中處于固定位置,以限制滾動軸承(30)的軸向向后運動,該固定裝置的特征在于在固定操作之前,所述鎖定元件(44)處于其由離合器裝置(20)承載的等待位置。
文檔編號F16D13/68GK102434594SQ20111026634
公開日2012年5月2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7年8月1日
發(fā)明者D·曼戈, F·蒂博, G·勒巴, I·迪捷, S·托米爾 申請人:Valeo離合器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