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雙離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30165閱讀:150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雙離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雙離合器,在機動車中借助于所述雙離合器能夠將一個發(fā)動機側輸入軸與兩個相互共軸地設置的變速器側輸出軸基本上無牽引力中斷地相聯(lián)接。
      背景技術
      雙離合器包括一個第一離合器和一個第二離合器。所述兩個子離合器分別具 有一個壓盤,所述壓盤可相對于一個反壓盤軸向移動,以便摩擦鎖合地聯(lián)接在所述各自的反壓盤和各自的壓盤之間設置的離合器從動盤。所述第一離合器的離合器從動盤可與一個第一輸出軸相連接,而所述第二離合器的離合器從動盤可與所述第二輸出軸相連接。為了在所述反壓盤和離合器從動盤之間以及在所述離合器從動盤和壓盤之間形成需要的摩擦連接,所述反壓盤、壓盤和離合器從動盤分別具有相互重疊地取向的摩擦面。為了操縱所述離合器,所述各壓盤可借助于一操縱裝置被液壓地壓向所述反壓盤上。一個板簧在所屬離合器 的反壓盤的和壓盤的徑向外部端部上與所述壓盤和反壓盤相連接,以便為了打開所述離合器而使所述壓盤借助于所述板簧的彈簧力壓回到一個起始位置中。一直存在這樣的需求,S卩,雙離合器可以在有限的結構空間中傳遞盡可能大的轉矩。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出一種雙離合器,所述雙離合器能夠在有限的結構空間中傳遞大的轉矩。根據本發(fā)明,所述任務通過權利要求I的特征完成。在從屬權利要求中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構型。根據本發(fā)明的用于聯(lián)接發(fā)動機側輸入軸與變速器側第一輸出軸和/或變速器側第二輸出軸的雙離合器具有一個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一離合器具有一個相對于一個第一反壓盤可軸向運動的第一壓盤,用于聯(lián)接一個與所述第一輸出軸相連接的第一離合器從動盤。所述第一壓盤包括一個指向所述第一反壓盤的第一摩擦區(qū)域。所述雙離合器還具有一個第二離合器,所述第二離合器具有一個相對于一個第二反壓盤可軸向運動的第二壓盤,用于聯(lián)接一個與所述第二輸出軸相連接的第二離合器從動盤。所述第二壓盤包括一個指向所述第二反壓盤的第二摩擦區(qū)域。一個第一彈簧元件與所述第一壓盤相連接,用于使所述第一壓盤軸向運動到一個第一起始位置。一個第二彈簧元件與所述第二壓盤相連接,用于使所述第二壓盤軸向運動到一個第二起始位置。根據本發(fā)明,所述第一彈簧至少部分地、優(yōu)選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區(qū)域的一個徑向外部邊緣之內和/或所述第二彈簧元件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二摩擦區(qū)域的一個徑向外部邊緣之內。因為所述彈簧元件不設置在所述壓盤的和反壓盤的徑向外部端部上,取消了所述彈簧元件在徑向方向上的結構空間需求。由此所獲得的結構空間能夠被利用,以便在徑向方向上縮小所述雙離合器和/或使所述反壓盤、壓盤和/或離合器從動盤徑向向外增大。通過在徑向方向上加長所述壓盤、反壓盤和/或離合器從動盤,所述摩擦面可被相應地增大,由此在一個有限的結構空間中能夠傳遞更大的轉矩。此外還可以是,保持所述摩擦襯的徑向延伸,并且通過將所述摩擦襯設置在一個更大的標稱直徑上得到更大的平均摩擦半徑,它使得所需要的摩擦力減小和/或更高的轉矩傳遞能力成為可能。還可以是,在將摩擦襯設置一個更大的標稱直徑上時,使所述摩擦面保持基本上恒定,由此所述摩擦襯的徑向延伸可被減小。由此,在所述摩擦襯的徑向內部提供了額外的自由的結構空間,而不有害地影響所述離合器的特性。尤其是可能的是,所述摩擦面的尺寸的確定使得各離合器可以被構造為干式直接操縱的離合器。特別是不要求,為了操縱所述各離合器將所述壓盤通過一個杠桿彈簧與一個操縱裝置相連接。為了提供足夠的壓緊力以傳遞足夠的轉矩,不再需要所述通過杠桿彈簧達成的傳動比。這使得可以省去支承所述杠桿彈簧的結構元件,因而所述雙離合器的結構能夠被顯著地簡化并且成本適宜地制造。通常離合器從動盤唯一地包括摩擦片,因而摩擦熱可被排導到反壓盤或壓盤的澆鑄料或鋼材料中。在一個獨創(chuàng)的本發(fā)明構思(它可與前述根據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相結合,但也可以 獨立地與其他離合器類型相結合)的意義上,也可以設置的是,除所述離合器從動盤外,所述壓盤和/或反壓盤也具有摩擦襯。這些附加的摩擦襯應是全部優(yōu)選能導熱的,因此摩擦熱能夠排出。對這種在反壓盤和/或壓盤上設置的摩擦襯的合適的摩擦材料例如是銅燒結材料。在此也可替代地設置,所述離合器從動盤包括至少一個鋼摩擦面/澆鑄摩擦面并且所述壓盤和/或反壓盤包括一些摩擦襯,這些摩擦襯應被構造成導熱的。所述各摩擦襯能夠在所述相應的摩擦區(qū)域中貼靠在所述壓盤/反壓盤上,并且尤其是與所述壓盤通過粘接和/或鉚接相連接。通過在所述各自的壓盤與所屬離合器從動盤之間的所述摩擦鎖合的接觸面限定了所述各自的摩擦區(qū)域,在所述摩擦區(qū)域中,在所述相應的壓盤和所屬的離合器從動盤之間的能量流在聯(lián)接所述相應的離合器時形成。所述能量流尤其是通過至少一個摩擦襯實現(xiàn),其中,所述相應的離合器從動盤和/或如已經提及的必要時也包括所述壓盤可設置至少一個摩擦襯。但也可能的是,沒有摩擦襯與所述各自的壓盤和/或所述各自的離合器從動盤相連接,并且它們例如僅僅被設置一個直接的鋼覆層。所述各自的離合器從動盤可以通過一個齒部與所述各自的輸出軸無相對轉動地但軸向可運動地連接。所述第一反壓盤和/或第二反壓盤可以作為單獨的部件從一個徑向外部的殼體壁徑向向內地立起突出。特別地,設置一個可與所述發(fā)動機側的輸入軸相連接的蓋,其中,所述蓋與所述第一反壓盤和第二反壓盤無相對轉動地相連接。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反壓盤或第二反壓盤由所述蓋和/或一個與所述蓋軸向上相對的部件構成,尤其是一體地構成。例如,所述反壓盤中的一個通過一個與所述發(fā)動機側輸入軸相連接的飛輪構成。所述離合器從動盤可以尤其是在相互背離指向的軸向端面上分別具有一個摩擦襯,以便不僅與所述反壓盤而且與壓盤在接合時導致一個摩擦鎖合的接觸。通過所述各自的摩擦區(qū)域,在它的徑向外邊緣上定義一個在軸向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的基本上圓柱形的外殼面,所述各自的彈簧元件徑向上設置在所述外殼面內部。所述各自的離合器從動盤可以通過一個齒部與所述各自的輸出軸無相對轉動地但軸向可運動地連接。所述各個壓盤和反壓盤尤其是構造為單獨的功能分開的部件,使得對于所述雙離合器可以有一個所謂的“四板設計”,而不顯著增加結構空間。所述雙離合器可以尤其是與一個在發(fā)動機側位于前面的和/或在變速器側位于后面的減振器,尤其是雙質量飛輪和/或離心擺重和/或擺重直接或間接地相連接。此外,所述各自的離合器從動盤可借助于一個盤式減振器進行阻尼。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完全地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區(qū)域的一個徑向內部邊緣之上方和/或所述第二彈簧元件完全地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二摩擦區(qū)域的一個徑向內部邊緣之上方。通過所述各自的摩擦區(qū)域,通過它的徑向外部邊緣和徑向內部邊緣可以定義一個在軸向方向上延伸的假想的基本上粗圓柱形的體積,在其中完全地設置所述各自的彈簧元件。也就是說,所述彈簧元件既不徑向向外伸出超過也不徑向向內伸出超過由所述摩擦區(qū)域限定的邊緣水平。替代地,所述彈簧元件僅部分地徑向向內或徑向向外地伸出超過所述摩擦區(qū)域。由此保證了,在所述相應的摩擦襯的徑向上之外側和所述相應的摩擦襯的徑向上之內側不需要用于該相應的彈簧元件的結構空間。相反地,在所述相應的摩擦襯的徑向上之內側保持有足夠的結構空間,以便彎角地構型例如連接支撐,所述連接支撐用于將所述相應的離合器從動盤和/或相應的壓盤與各自的輸出軸相連接,由此能夠在
      軸向方向上減小所述結構空間并且緊湊且節(jié)省結構空間地構型所述雙離合器。特別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元件直接與所述第二反壓盤連接。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因此不連接在所述第一反壓盤和第一壓盤之間,而是與所述第一壓盤和第二反壓盤連接。因此,通過所述第一彈簧元件,所述第一離合器的壓盤與所述第二離合器的反壓盤直接連接。在此,利用這樣的認識,即,如果所述第一彈簧元件不與所述第一壓盤連接,而是與所述第二壓盤連接,不僅所述第一反壓盤而且所述第二反壓盤直接或間接地與一個共同的殼體或蓋連接并且因此不出現(xiàn)運動學上的困難。根據所述第一彈簧元件以及一個與所述第一壓盤相連接的操縱裝置的構型,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可以將所述第一壓盤壓或拉到其起始位置中。如果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在所述第一離合器接合時受拉,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可以將所述壓盤拉回到它的起始位置中以打開所述離合器。如果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在所述第一離合器打開時受壓,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可以將所述第一壓盤壓回到它的起始位置中以接合所述第一離合器。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可以與所述第一壓盤的一個背離所述摩擦襯指向的背面以及與所述第二反壓盤的一個背離相應的摩擦襯指向的背面直接接觸,也就是說,接觸所述相應的背面。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可以例如與所述第一壓盤和/或與所述第二反壓盤相鉚接。優(yōu)選地,設置一個與所述第一反壓盤和第二反壓盤無相對轉動地連接的蓋,其中,所述第二彈簧元件直接與所述蓋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元件因此不設置在所述第二反壓盤和第二壓盤之間,而是設置在所述第二壓盤和蓋之間。在這里利用這樣的認識,即,所述第二反壓盤和所述蓋相互固定連接并且因此,使所述第二彈簧元件不與所述第二反壓盤而是與所述蓋相連接,不存在運動學困難。所述第二彈簧元件可以與所述第二壓盤的一個背離所述第二摩擦襯指向的背面并且與所述蓋的朝向所述第二壓盤的內側相連接。所述第二彈簧元件可以尤其是直接接觸地靠置在所述第二壓盤的背面上以及直接接觸地靠置在所述蓋的內側上。所述第二彈簧元件可以尤其是與所述第二壓盤和/或與所述蓋相鉚接或螺栓連接。特別地,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和/或第二彈簧元件固定在兩個不同的連接部位上,其中,所述兩個連接部位在圓周方向上相互錯位。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和/或第二彈簧元件因此不是純軸向延伸,而是也在圓周方向上延伸。這使得能夠對于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和/或對于所述第二彈簧元件設置一個相應大的長度,由此能夠容易地調節(jié)所述相應的彈簧元件的彈簧特性。此外,對于所述相應的彈簧元件可以設置多個替代結構形式。特別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和/或第二彈簧元件至少部分地具有一個弧形延伸,由此所述相應的彈簧元件可以在圓周方向上在一個相應更大的角度區(qū)域上延伸。例如,所述彈簧元件可以構造為一個弧形地在圓周方向上延伸的波狀板或者多個波狀板,其中,所述波狀板的各個波可以根據一個作用力的大小被更強地或更弱地壓制出。在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壓盤具有一個向著第一摩擦區(qū)域敞開的第一接收槽,用于接收一個與所述第一彈簧元件相連接的第一固定裝置,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槽的尺寸的確定,使得所述第一固定裝置相對于第一摩擦區(qū)域有間距地接收在所述第一接收槽中。附加地或替代地,所述第二壓盤具有一個向著第二摩擦區(qū)域敞開的第二接收槽,用于接收一個與所述第二彈簧元件相連接的第二固定裝置,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槽的尺寸的確定,使得所述第二固定裝置相對于所述第二摩擦區(qū)域有間距地接收在所述第二接收槽中。所述 各自的固定裝置尤其是構造為形鎖合的固定裝置,特別是鉚接連接。作為固定裝置,也可以使用螺栓連接、卡合連接,插接連接,特別是具有安全環(huán)的插接連接或類似裝置。通過所述各自的接收槽實現(xiàn),所述固定裝置不伸入到設置在相應的摩擦區(qū)域中的摩擦區(qū)域中。特別地,所述第一接收槽和/或第二接收槽充滿填充材料,例如粘接劑,彈性物質和/或塑料。通過所述填充材料使得可以,對于所述壓盤構造一個用于摩擦區(qū)域的基本上無臺階的平面。特別優(yōu)選地,設置了一個操縱裝置,它具有一個第一活塞用于借助于一個第一操縱罐使所述第一壓盤軸向運動,操縱裝置具有一個第二活塞用于借助于一個第二操縱罐使所述第二壓盤軸向運動,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的操縱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壓盤的移動行程和/或所述第二活塞的操縱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壓盤的移動行程。由此構成一個直接操縱的無傳動比的離合器。所述各個操縱罐不進行擺動,因而能夠省去用于使所述各操縱罐可以擺動的相應部件。在假設一個理想的剛性操縱罐的情況下,所述各活塞的操縱行程精確地等于所對應的壓盤的移動行程。因而所述各個壓盤的移動行程與所對應的活塞的操縱行程僅僅在軸向方向上相差一個行程段,在該行程段上所述對應的操縱罐在操縱所述相應的離合器時彈性彎曲。特別地,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和/或第二彈簧元件構造為板簧。這使得能夠特別窄地構型所述第一彈簧元件和/或第二彈簧元件,使得對于所述相應的彈簧元件在軸向方向上僅要求很小的結構空間需求。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用于機動車的傳動系,具有一個發(fā)動機側的輸入軸、一個變速器側第一輸出軸、一個變速器側第二輸出軸以及一個用于使所述輸入軸與所述第一輸出軸和/或第二輸出軸聯(lián)接的雙離合器,其中,所述雙離合器能夠如前所述地被構造和進一步改進。因為所述彈簧元件不設置在所述壓盤的和反壓盤的徑向外部端部上,所以省去了所述彈簧元件在徑向方向上的結構空間需求。所獲得的結構空間能夠被利用,以便在徑向方向上減小雙離合器和/或以便徑向向外擴大所述反壓盤、壓盤和/或離合器從動盤。通過在徑向方向上加長所述壓盤、反壓盤和/或離合器從動盤能夠相應地加大所述摩擦面,由此在有限的結構空間中能夠傳遞更大的力矩。所述傳動系可以尤其是具有至少一個與所述雙離合器直接或間接連接的減振器,特別是雙質量飛輪和/或離心擺重和/或擺重,其中,所述減振器能夠在能量流方向上設置在所述雙離合器前面或后面。


      下面將參考附圖,結合優(yōu)選的實施形式示例性地說明本發(fā)明,其中圖I是一個雙離合器的示意性簡化截面圖;圖2是以在圓周方向上旋轉了的剖面剖切圖I的雙離合器的示意性簡化截面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I和圖2中所示的雙離合器10具有一個與一個未示出的輸入軸相連接的飛輪12,飛輪12構成一個第一離合器16的一個第一反壓盤14。第一離合器16還具有一個第一壓盤18,該第一壓盤18相對于第一反壓盤14軸向可移動地構成。在第一反壓盤14和第一壓盤18之間設置了一個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0,該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0通過一個第一連接支撐22與一個未示出的第一輸出軸無相對轉動地但軸向可移動地連接。 一個蓋24與通過軸承101徑向上被支承的飛輪12螺栓連接,該蓋24蓋住至少一個第二離合器26。第二離合器26具有一個第二壓盤28,它相對于一個第二反壓盤30軸向可移動。一個第二離合器從動盤32設置在第二壓盤28和第二反壓盤30之間,該第二離合器從動盤通過一個第二連接支撐34與一個未示出的第二輸出軸無相對轉動地但軸向上可移動地連接。第一壓盤18通過一個第一操縱罐36與一個操縱裝置40的一個第一活塞38相連接。第一活塞38可被借助于一個第一壓力缸42推移,以使第一壓盤18抵靠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0壓到第一反壓盤14上。相應地,第二壓盤28通過一個第二操縱罐44與操縱裝置40的一個第二活塞46相連接。第二活塞46能夠借助于一個第二壓力缸48被推移,以便使第二壓盤28向第二離合器從動盤32上和向著第二反壓盤30運動。第一壓力缸42和第二壓力缸48可以作為相互同心地設置的環(huán)以節(jié)省空間的方式設置在操縱裝置40中。此外,一個柔性元件100還與操縱裝置40相連接,以便懸掛所述操縱裝置和可選擇地用于阻尼振動。為了使打開第一離合器16的第一活塞38又接合,設置了一個構造為板簧的第一彈簧元件50,該第一彈簧元件直接借助于鉚接不僅與第二反壓盤30而且與第一壓盤18相連接。第一壓盤18具有一個接收槽52,一個第一固定裝置54可以伸入到該接收槽52內用于將第一板簧50與第一壓盤18固定,但不必伸入到一個與第一壓盤18連接的壓盤摩擦襯56中。第一壓盤摩擦襯56的接觸面與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2定義了一個第一壓盤摩擦區(qū)域,在該第一壓盤摩擦區(qū)域中在第一壓盤18和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2之間在接合第一離合器16時產生摩擦連接。相應地,第二壓盤28具有用于一個第二固定裝置60的第二接收槽58用于固定一個構造為板簧的第二固定元件62,而第二固定裝置60不必伸入到一個與第二壓盤28相連接的第二壓盤摩擦襯64中。相應的固定裝置54、60尤其是構造為形鎖合的固定裝置,尤其是鉚接連接。但是作為固定裝置,也可使用螺栓連接、卡合連接,插接連接,特別是具有安全環(huán)的插接連接或類似裝置。第二壓盤摩擦襯64的接觸面與第二離合器從動盤34定義了一個第二壓盤摩擦區(qū)域,在該第二壓盤區(qū)域中在第二壓盤28和第二離合器從動盤34之間在接合第二離合器26時產生摩擦連接。第二彈簧元件62直接與第二壓盤28并且直接與蓋24連接。為了將第二彈簧元件62與蓋24連接,第二彈簧元件62穿過第一操縱罐36。特別地,操縱罐36為此具有至少一個通孔63,以便借助于所述至少一個第二彈簧元件62沒有與第一操縱罐36碰撞危險地特別簡單且節(jié)省空間地將第二壓盤28連接到蓋24上。各反壓盤14、24可以(但不是必須)分別設有摩擦襯,所述摩擦襯出于改善可視性原因未被示出。所述離合器從動盤包括以通常方式構造的摩擦襯。也可以的是,相應的壓盤18、28和/或相應的反壓盤14、30和/或相應的離合器從動盤20、32不具有摩擦襯。第一壓盤摩擦襯56在第一摩擦區(qū)域65中覆蓋第一壓盤18。第一摩擦區(qū)域徑向向外通過一個第一外部邊緣66和徑向向內通過一個第一內部邊緣68構成邊界。第一彈簧元件50在徑向方向上設置在第一上邊緣66和第一內邊緣68的假想的延長部之間并且既不徑向向外突出超過第一上邊緣66也不徑向向內突出超過第一內邊緣68。相應地,第二壓盤摩擦襯64在一個第二摩擦區(qū)域70中覆蓋第二壓盤28。第二摩擦區(qū)域徑向向外通過一個第二徑向外部邊緣72和徑向向內通過一個第二徑向內部邊緣74構成邊界。第二彈簧元件62完全設置在第二外部邊緣72的和第二內部邊緣74的假想延長部分之內并且既不徑向向外突出超過第二外部邊緣72也不徑向向內突出超過第二內部邊緣74。在上述雙離合器裝置中,尤其是結合動力換擋變速器(并行換擋變速器)使用時, 用于這些離合器的閉合力在此通過致動器、優(yōu)選沒有杠桿變換比、直接導入到所述離合器中,其中,所述壓力罐可以被構造為在壓盤和致動器之間的基本上剛性的或具有限定的彈性的中間元件。參考標記表10雙離合器12 飛輪14第一反壓盤16第一離合器18第一壓盤20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2第一連接支撐24 蓋26第二離合器28第二壓盤30第二反壓盤32第二離合器從動盤34第二連接支撐36第一操縱罐38第一活塞40操縱裝置42第一壓力缸44第二操縱罐46第二活塞48第二壓力缸50第一彈簧元件
      52第一接收槽54第一固定裝置56第一壓盤摩擦襯58第二接收槽60第二固定裝置62第二彈簧元件63通孔
      64第二壓盤摩擦襯65第一摩擦區(qū)域66第一外部邊緣68第一內部邊緣70第二摩擦區(qū)域72第二外部邊緣74第二內部邊緣100柔性元件101軸承
      權利要求
      1.一種用于將一個發(fā)動機側輸入軸與一個變速器側第一輸出軸和/或一個變速器側第二輸出軸聯(lián)接的雙離合器,所述雙離合器具有 一個第一離合器(16),所述第一離合器(16)具有一個相對于一個第一反壓盤(14)可軸向運動的第一壓盤(18),用于聯(lián)接一個與所述第一輸出軸相連接的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0),其中,所述第一離合器(16)的朝向第一反壓盤(14)的第一壓盤摩擦區(qū)域(56)覆蓋所述第一壓盤(18)的第一摩擦區(qū)域(65); 一個第二離合器(26),所述第二離合器(26)具有一個可相對于一個第二反壓盤(30)軸向運動的第二壓盤(28),用于聯(lián)接一個與所述第二輸出軸相連接的第二離合器從動盤(32),其中,所述第二離合器(26)的一個指向第二反壓盤(30)的第二壓盤摩擦區(qū)域(64)覆蓋所述第二壓盤(28)的一個第二摩擦區(qū)域(70); 一個與所述第一壓盤(18)相連接的第一彈簧元件(50),用于使所述第一壓盤(18)軸向運動到一個第一起始位置中,以及 一個與所述第二壓盤(28)相連接的第二彈簧元件(62),用于使所述第二壓盤(28)軸向運動到一個第二起始位置中,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彈簧元件(50)至少部分地、優(yōu)選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區(qū)域(65)的一個徑向外部邊緣(66)之內和/或 所述第二彈簧元件(62)至少部分地、優(yōu)選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二摩擦區(qū)域(70)的一個徑向外部邊緣(72)之內。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彈簧元件(62)至少部分地、優(yōu)選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區(qū)域(65)的一個徑向內部邊緣(68)之上方和/或所述第二彈簧元件(62)至少部分地、優(yōu)選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二摩擦區(qū)域(70 )的一個徑向內部邊緣(74 )之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彈簧元件(50)直接與所述第二反壓盤(30)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設置了一個與所述第一反壓盤(14)和第二反壓盤(30)無相對轉動地連接的蓋(24),其中,所述第二彈簧元件(62)直接與所述蓋(24)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至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彈簧元件(50)和/或第二彈簧元件(62)固定在兩個不同的連接部位上,其中,所述兩個連接部位在圓周方向上相互錯位。
      6.根據權利要求I至5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壓盤(18)具有一個向所述第一壓盤摩擦區(qū)域(56)敞開的第一接收槽(52),用于接收一個與所述第一彈簧元件(50)相連接的第一固定裝置(54),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槽(52)的尺寸確定,使得所述第一固定裝置(54)與第一壓盤摩擦區(qū)域(56)間隔開地接收在所述第一接收槽(52)中和/或所述第二壓盤(28)具有一個向第二壓盤摩擦區(qū)域(64)敞開的第二接收槽(58),用于接收一個與第二彈簧元件(62)相連接的第二固定裝置(60),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槽(58)的尺寸確定,使得所述第二固定裝置(60)與所述第二壓盤摩擦區(qū)域(64)間隔開地接收在所述第二接收槽(58)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槽(52)和/或第二接收槽(58)被充滿填充材料,如粘合劑、彈性物質和/或塑料。
      8.根據權利要求I至7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設置了一個操縱裝置(40),它具有一個第一活塞(38)和一個第二活塞(46),其中,所述第一活塞(38)用于借助于一個第一操縱罐(44)使所述第一壓盤(28)軸向運動,所述第二活塞(46)用于借助于一個第二操縱罐(44)使所述第二壓盤(28)軸向運動,其中,所述第一活塞(38)的操縱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一壓盤(18)的移動行程和/或所述第二活塞(46)的操縱行程基本上等于所述第二壓盤(28)的移動行程。
      9.根據權利要求I至8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彈簧元件(50 )和/或第二彈簧元件(62 )構造為板簧。
      10.一種用于機動車的傳動系,所述傳動系具有一個發(fā)動機側輸入軸,一個變速器側第一輸出軸,一個變速器側第二輸出軸和一個根據權利要求I至9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雙離合器(10),所述雙離合器用于聯(lián)接所述輸入軸與所述第一輸出軸和/或第二輸出軸。
      全文摘要
      一種用于將發(fā)動機側輸入軸與一個變速器側第一輸出軸和/或一個變速器側第二輸出軸相聯(lián)接的雙離合器,具有一個第一離合器(16),所述第一離合器(16)具有一個第一壓盤(18),所述第一壓盤(18)可相對于一個第一反壓盤(14)軸向運動,用于聯(lián)接一個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0),所述第一離合器從動盤(20)與所述第一輸出軸連接。一個第一彈簧元件(50)與所述第一壓盤(18)連接,用于軸向移動所述第一壓盤(18)到一個第一起始位置中。一個第二彈簧元件(62)與所述第二壓盤(28)連接,用于軸向移動所述第二壓盤(28)到一個第二起始位置中。根據本發(fā)明,所述第一彈簧元件(50)至少部分地、優(yōu)選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一摩擦區(qū)域(65)的一個徑向外部邊緣(66)之內和/或所述第二彈簧元件(66)至少部分地、優(yōu)選完全地在徑向上設置在所述第二摩擦區(qū)域(70)的一個徑向外部邊緣(72)之內。因為所述彈簧元件不設置在所述壓盤和所述反壓盤的徑向外部端部上,省去了在徑向方向上對所述彈簧元件的結構空間需求。因此而獲得的安裝空間能夠被利用,以便減小所述雙離合器在徑向方向上的尺寸和/或增大所述反壓盤、壓盤和/或離合器從動盤徑向向外的尺寸。
      文檔編號F16D25/08GK102822550SQ201180015807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0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25日
      發(fā)明者F·克雷布斯, K-L·基米希, R·戴克勒 申請人:舍弗勒技術股份兩合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