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以及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5531054閱讀:12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以及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使用對制動墊(brake pad)等被驅動部件進行直線驅動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以及使用該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的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
      背景技術
      在以電動馬達為驅動源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利用運動轉換機構將電動馬達的轉子軸的旋轉運動轉換成被支承為在軸向上移動自如的被驅動部件的直線運動。作為電動式直動致動器所采用的運動轉換機構,公知有滾珠絲杠機構、滾珠滑道(ball ramp)機構,這些運動轉換機構雖然具有某種程度的增力功能,但卻無法確保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等所需的較大的增力功能。因此,在采用了如上所述的運動轉換機構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另行組裝行星齒輪機構等減速機構以實現(xiàn)驅動力的增大,但卻存在因組裝上述減速機構而導致結構變得復雜,使得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大型化的問題。為了解決此類問題,本發(fā)明申請人在專利文獻I中已經(jīng)提出了不組裝減速機構就能確保較大的增力功能,并適合用于直線運動行程較小的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中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在被電動馬達驅動而旋轉的旋轉軸與設置于該旋轉軸的外側的外圈部件之間組裝有多個行星輥,利用能夠以旋轉軸為中心進行旋轉的支架將上述多個行星輥分別支承為旋轉自如,通過上述旋轉軸的旋轉而使得行星輥因與該旋轉軸的摩擦接觸而一邊自轉一邊公轉,通過形成于該行星輥的外徑面的螺旋槽或圓周槽與設置于外圈部件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的嚙合而使外圈部件與支架在軸向上進行相對直線移動。此處,如果是行星輥以負的嵌合間隙組裝在旋轉軸的外徑面與外圈部件的內徑面之間的結構,則會產生組裝費力且成本增加的問題。因此,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在上述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利用支架將多個輥軸支承為在徑向上移動自如,其中,該多個輥軸將行星輥支承為旋轉自如,并利用彈性部件朝徑向內側分別對上述多個輥軸施力,以使各行星輥與旋轉軸的外徑面彈性接觸。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197863號公報然而,在專利文獻I所記載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作為彈性部件而采用C形環(huán),進行組裝以使該C形環(huán)外接于多個輥軸,并朝徑向內側對各輥軸施力,雖然上述C形環(huán)具有成本較低的特點,但是可能會出現(xiàn)下述不良狀況,從而仍存有需改善之處。S卩,由于C形環(huán)的周向上的一部分被切除,因此如果多個輥軸隨著行星輥的自轉而略微旋轉,則C形環(huán)因與該輥軸的接觸而朝多個輥軸的外接圓方向旋轉。并且,如果C形環(huán)以接觸的方式旋轉至該C形環(huán)的切除部在徑向上與多個輥軸之一對置的位置,則輥軸會嵌入到該切除部,從而C形環(huán)會因自身彈性而縮徑。行星輥相對于旋轉軸的外徑面的接觸壓力因上述縮徑而消除,從而無法將旋轉軸的旋轉傳遞給行星輥,導致旋轉軸進行空轉而 無法使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動作。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即使采用低成本的彈性環(huán)也能夠始終保持使行星輥與旋轉軸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始終可靠地將旋轉軸的旋轉傳遞給行星輥。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采用如下結構,S卩,在圓筒狀的外殼內組裝有外圈部件,在該外圈部件的軸心上設置有旋轉軸,在該旋轉軸的外徑面與上述外圈部件的內徑面之間組裝有多個行星輥,并具有與行星輥相同數(shù)量的、將上述多個行星輥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輥軸,各輥軸將在徑向上移動自如的支架支承為以上述旋轉軸為中心旋轉自如,將周向上的一部分被切除后的彈性環(huán)組裝成與上述多個輥軸分別外接以對多個行星輥朝使它們壓接于旋轉軸的外徑面的方向分別施力,在每個上述行星輥的外徑面形成有與設置于上述外圈部件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嚙合的螺旋槽或圓周槽,通過上述旋轉軸的旋轉而利用與該旋轉軸的摩擦接觸使多個行星輥進行自轉并進行公轉,以使外圈部件與支架在軸向上相對地進行移動,并且在該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在上述彈性環(huán)與多個輥軸的相互之間設置有止轉單元,該止轉單元防止彈性環(huán)在多個輥軸的外接圓方向上進行相對旋轉。另外,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采用如下結構,S卩,通過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對制動墊進行直線驅動,利用該制動墊按壓制動盤以對該制動盤施加制動力,并且在該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中,將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用作上述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在包括上述結構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如果朝旋轉軸輸入來自旋轉驅動源的旋轉而使該旋轉軸旋轉,則行星輥因與旋轉軸的摩擦接觸而一邊自轉一邊公轉,通過形成于行星輥的外徑面的螺旋槽或圓周槽與設置于外圈部件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的卡合而使外圈部件與支架中的一方在軸向上進行直線移動。因此,通過將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的制動墊與在上述外圈部件與支架中的、在軸向上進行直線移動的一方的部件連接,能夠對制動墊進行直線驅動而將其按壓于制動盤,從而能夠對制動盤施加制動力。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利用止轉單元對彈性環(huán)進行止轉,上述彈性環(huán)組裝成與多個輥軸分別外接并對各輥軸朝徑向內側施力,因此多個輥軸與彈性環(huán)的相對位置關系始終恒定。故而,利用彈性環(huán)將多個輥軸保持為被朝徑向內側施力的狀態(tài)。其結果,多個行星輥保持與旋轉軸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旋轉軸的旋轉被可靠地傳遞給行星棍。此處,作為止轉單元,能夠采用如下結構:在彈性環(huán)的切除端設置朝內的卡合片,使該卡合片與在周向上相鄰的兩個輥軸分別卡合,由此使彈性環(huán)相對于多個輥軸止轉,或者可以采用如下結構:在彈性環(huán)的一部分形成架設在相鄰的兩個輥軸之間的直線部,在該直線部的兩端部設置屈曲部,并使該屈曲部與相鄰的兩個輥軸卡合,由此使彈性環(huán)相對于多個輥軸止轉。進而,還能夠采用形成為如下結構的單元,即,在彈性環(huán)的一部分形成從相鄰的兩個輥軸的對置部之間進入到徑向內側的彎曲部,在該彎曲部的兩端部設置屈曲部,并使該屈曲部與上述相鄰的兩個輥軸卡合。
      采用圈數(shù)為一圈以上的環(huán)形彈簧來取代如上所述的將周向上的一部分切除后的彈性環(huán),由此能夠保持對多個輥軸朝徑向內側施力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可靠地保持使多個行星輥與旋轉軸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在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如上所述,彈性環(huán)組裝成與多個輥軸分別外接并對各輥軸分別朝徑向內側施力,并利用止轉單元對彈性環(huán)進行止轉,從而能夠保持利用彈性環(huán)對多個輥軸朝徑向內側施力而使多個行星輥與旋轉軸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將旋轉軸的旋轉可靠地傳遞給行星輥,從而能使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始終可靠地進行動作。


      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的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圖2是將圖1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視圖。圖3是沿著圖2的II1-1II線的剖視圖。圖4是沿著圖2的IV-1V線的剖視圖。圖5是示出使彈性環(huán)停止旋轉的止轉單元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圖6是示出使彈性環(huán)停止旋轉的止轉單元的其他例子的剖視圖。圖7 (7A)是示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的其他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圖7 (7B)是彈性環(huán)的俯視圖。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的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圖9是示出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的其他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圖1O(IOA)是示出旋轉軸與支架的結合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1O(IOB)是示出旋轉軸與支架的結合解除狀態(tài)的剖視圖。圖11是示出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的其他實施方式的縱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發(fā)明所涉及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具有圓筒狀的外殼1,在該外殼I的一端設置有朝徑向外側伸出的基板(baseplate) 2,該基板2的外側面被通過螺栓而固定于外殼I的一端部的罩3所覆蓋。在外殼I的內部組裝有外圈部件5。外圈部件5被止轉,并且被設置為沿外殼I的內徑面在軸向上移動自如,如圖2所示,在該內徑面設置有截面呈V字形的螺旋突條。如圖1所示,軸承部件7在外殼I內組裝于外圈部件5的軸向一端側。軸承部件7呈圓盤狀,凸臺部7a設置于該軸承部件7的中央部。通過安裝于外殼I的內徑面的止動環(huán)8來防止軸承部件7朝罩3側移動。一對滾動軸承9以在軸向上隔開間隔的方式組裝于軸承部件7的凸臺部7a內,利用該滾動軸承9將配置在外圈部件5的軸心上的旋轉軸10支承為旋轉自如。電動馬達11支承于外殼I的基板2,利用組裝于罩3內的齒輪減速機構13而將該電動馬達11的轉子軸12的旋轉傳遞給旋轉軸10。在外圈部件5的內側組裝有能夠以旋轉軸10為中心旋轉的支架14。如圖2及圖3所示,支架14具有在軸向上對置的一對盤14a、14b,利用設置于一方的盤14b的多個間隔調整用柱部15將一對盤14a、14b的對置間隔保持恒定。支架14被組裝于一對盤14a、14b的內徑面的滑動軸承16支承為以旋轉軸10為中心旋轉自如并且在軸向上滑動自如,利用安裝于上述旋轉軸10的軸端部的止動環(huán)17防止該支架14從旋轉軸10的軸端脫落。軸向上對置的一對軸插入孔18分別在支架14的一對盤14a、14b以沿周向隔開90°的間隔的方式而形成有四組,輥軸19的軸端部分別插入到各組對置的一對軸插入孔
      18。對置的一對軸承20分別與各輥軸19嵌合,利用該軸承20將行星輥21支承為旋轉自如。此處,將形成于一對盤14a、14b的軸插入孔18形成為在徑向上較長的長孔,輥軸19形成為在與該長孔的兩端抵接的范圍內移動自如。輥軸19的兩端部將盤14a、14b貫通,周槽22自該盤14a、14b的外側面起形成在位于外部的端部外周,并且以與該周槽22的底面外接的方式組裝有彈性環(huán)23。如圖2及圖4所示,彈性環(huán)23呈周向上的一部分被切除后的C字形,該彈性環(huán)23在擴徑后的狀態(tài)下被組裝且具有朝向縮徑方向的復原彈性,利用該彈力而對輥軸19朝內側施力,使得行星輥21與旋轉軸10的外徑面彈性接觸。因此,如果旋轉軸10旋轉,則行星輥21因相對于該旋轉軸10的外徑面的摩擦接觸而旋轉。利用設置于彈性環(huán)23與輥軸19之間的止轉單元40來防止該彈性環(huán)23相對于多個輥軸19的外接圓方向進行相對旋轉。此處,如圖4所示,作為止轉單元40,在彈性環(huán)23的切除端設置朝內的卡合片41,通過使該卡合片41與在周向上相鄰的兩個輥軸19分別卡合而對彈性環(huán)23進行止轉。螺旋槽24以與設置于外圈部件5的螺旋突條6的間距相同的間距形成于行星輥21的外徑面,螺旋突條6與該螺旋槽24卡合。此外,也可以形成間距與螺旋突條6的間距相同的多個圓周槽以取代螺旋槽24。在支架14的一對盤14a、14b中的、位于軸承部件7側的內側盤14a與行星輥21的對置面之間組裝有推力軸承25。另外,在支架14的內側盤14a與軸承部件7的對置面之間組裝有環(huán)狀的支承部件26與推力軸承27,上述推力軸承27承受加載于支架14及支承部件26的軸向上的軸向載荷。環(huán)狀槽28形成于支承部件26的與內側盤14a對置的面,在該環(huán)狀槽28內收納有上述彈性環(huán)23。通過安裝密封罩29而將外圈部件5的起始自外殼I的端部開口且位于外部的另一端的開口封閉,從而防止異物侵入內部。另一方面,通過安裝于外殼I的另一端部與外圈部件5的另一端部之間的保護罩(boots) 30而將外殼I的另一端開口封閉,從而防止異物侵入內部。實施方式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包括上述構造,圖8示出了采用該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的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B。在該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B中,在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的外殼I的另一端部一體設置有鉗體部50,在外周部的一部分配置于該鉗體部50內的制動盤51的兩側設置有固定制動墊52與可動制動墊53,使該可動制動墊53與外圈部件5的
      另一端部連結并一體化。
      在圖8所示的安裝于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B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的使用狀態(tài)下,若旋轉軸10因圖1所示的電動馬達11的驅動而旋轉,則行星輥21因與旋轉軸10的摩擦接觸而一邊自轉一邊公轉。此時,在行星輥21的外徑面形成有螺旋槽24,設置于外圈部件5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6與該螺旋槽24卡合,因此通過行星輥21的自轉及公轉而使外圈部件5在軸向上移動,從而將可動制動墊53朝制動盤51按壓而對制動盤51施加制動力。在圖1至圖4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彈性環(huán)23對多個輥軸19朝徑向內側施力以使行星輥21與旋轉軸10的外徑面彈性接觸,并通過止轉單元40而對該彈性環(huán)23進行止轉,因此始終能夠將多個輥軸19與彈性環(huán)23的相對位置關系保持恒定。故而,始終能夠保持利用彈性環(huán)23對多個輥軸19朝徑向內側施力以使行星輥21與旋轉子軸10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因此,能夠將旋轉軸10的旋轉可靠地傳遞給行星輥21,不會導致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無法動作。在圖4中,作為止轉單元40而示出了使形成于彈性環(huán)23的兩端的朝內的卡合片41與在周向上相鄰的兩個輥軸19分別卡合的結構,但止轉單元40并不局限于此。圖5及圖6示出止轉單元40的其他例子。在圖5所示的止轉單元40中,在彈性環(huán)23的一部分形成有直線部42,該直線部42架設在相鄰的兩個輥軸19之間,在該直線部42的兩端部設置有屈曲部43,通過使該屈曲部43與相鄰的兩個輥軸19卡合而對彈性環(huán)23進行止轉。在圖6所示的止轉單元40中,在彈性環(huán)23的一部分形成有彎曲部44,該彎曲部44從相鄰的兩個輥軸19的對置部分之間進入徑向內側,在該彎曲部44的兩端部設置有屈曲部45,通過使該屈曲部45與相鄰的兩個輥軸19卡合而對彈性環(huán)23進行止轉。圖5及圖6所示的任意止轉單元40都能可靠地對彈性環(huán)23進行止轉,因此始終能夠保持對多個輥軸19朝徑向內側施力以使行星輥21與旋轉軸10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且不會導致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無法動作。在實施方式中,雖然通過行星輥21的自轉與公轉而使外圈部件5在軸向上移動,但是也可以將外圈部件5固定而使支架14在軸向上移動。在圖4至圖6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通過止轉單元40對周向上的一部分被切除后的彈性環(huán)23進行止轉,但是也可以如圖7 (7A)、(7B)所示的實施方式那樣,采用將圈數(shù)設定為一圈以上的環(huán)形彈簧23,將該環(huán)形彈簧23組裝成與多個輥軸19外接,并對輥軸19分別朝徑向內側施力。在圖7所示的實施方式中,也能夠可靠地保持使多個行星輥21與旋轉軸10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在圖1及圖2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中,通過減小設置于外圈部件5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6的導程角來增大載荷轉換率,因此,在將該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用于圖8所示的盤形制動裝置B中的情況下,在使制動墊53與制動盤51間的間隙54成為零之前需要使電動馬達11大幅度地旋轉。因此,盤形制動裝置B的響應性降低,從而在提高該響應性方面存在需改善之處。在圖9至圖11中,提出了能夠提高盤形制動裝置B的響應性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在圖9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中設置有摩擦連結單元,該摩擦連結單元在外圈部件5所負荷的壓入方向的軸向載荷較小的情況下,通過摩擦而使旋轉軸10與支架14結合并一體化,在軸向載荷較大的情況下,利用該所負荷的軸向載荷將結合解除。此處,摩擦連結單元構成為,在支承部件26形成彈簧收納凹部60,利用包括組裝于該彈簧收納凹部60內的碟形彈簧的彈性部件61而朝旋轉軸10的軸端部對支承行星輥21的支架14進行按壓,使包括形成于上述支架14的外側盤14b的錐形孔的軸插入孔62的內徑面與包括形成于旋轉軸10的軸端部的錐形軸部的定位部63壓接。對圖9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而言,其與圖1及圖2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的不同點在于,設置有上述摩擦連結單元并且在行星輥21的外周形成有圓周槽24。因此,對與圖1及圖2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相同的部件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其說明。在將圖9所示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用于圖8所示的電動盤形制動裝置B的情況下,如果通過圖1所示的馬達11的驅動而使旋轉軸10旋轉,則行星輥21因與旋轉子軸10的摩擦接觸而旋轉。此時,在圖8所示的可動制動墊53與制動盤51之間存在軸向間隙54,形成為外圈部件5并未負荷有朝向壓入方向的軸向載荷的狀態(tài),因此如圖1O(IOA)所示,利用彈性部件61按壓支架14的按壓力使外側盤14b的軸插入孔62與定位部63的錐形外徑面壓接而使旋轉軸10與支架14處于結合狀態(tài)。因此,行星輥21因旋轉軸10的旋轉而不進行自轉而是與支架14及旋轉軸10 —體地繞該旋轉軸10的周圍進行公轉,通過形成于該行星輥21的外徑面的圓周槽24與設置于外圈部件5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6的卡合來使外圈部件5在軸向上移動。如此,在外圈部件5未負荷有軸向載荷的情況下,行星輥21不進行自轉旋轉而僅進行公轉旋轉,因此外觀上的導程角較大,外圈部件5在軸向上快速地移動,可動制動墊53快速地將形成于其與制動盤51之間的軸向間隙54堵塞。如果可動制動墊53與制動盤51抵接,外圈部件5自該狀態(tài)起進一步朝與上述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動,則針對外圈部件5的壓入方向上的軸向載荷逐漸增大。如果針對外圈部件5的壓入方向上的軸向載荷大于彈性部件61的彈力,則經(jīng)由支架14施加于外圈部件5的軸向載荷被彈性部件61承載,因此彈性部件61發(fā)生彈性變形,如圖1O(IOB)所示,支架14在將形成于其與支承部件26之間的軸向空隙64堵塞之前朝從定位部63離開的方向移動。通過支架14在軸向上朝從定位部63離開的方向移動,從而如圖1O(IOB)所示,在外側盤14b的軸插入孔62的內徑面與定位部63的錐形外徑面之間形成間隙65,因此旋轉軸10與支架14的結合被解除。通過該結合的解除,使得與旋轉軸10摩擦接觸的行星輥21一邊自轉一邊公轉,通過形成于該行星輥21的外徑面的圓周槽24與設置于外圈部件5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6的嚙合而使外圈部件5在軸向上移動。如此,如果外圈部件5所負荷的軸向載荷超過彈性部件61的彈力,則行星輥21 —邊自轉一邊公轉,因此外觀上的導程角減小,載荷轉換率增大。如上所述,利用彈性部件61而對支架14朝設置于旋轉子軸10的軸端部的定位部63施力,在未對外圈部件5施加軸向載荷的情況下,通過摩擦而使旋轉軸10與支架14結合,在外圈部件5所負荷的軸向載荷超過彈性部件61的彈力的情況下,解除該結合,由此能夠根據(jù)作用于外圈部件5的軸向載荷的大小來切換運動轉換機構中的傳動路徑,上述傳動路徑將旋轉軸10的旋轉運動轉換為外圈部件5的直線運動。接下來,能夠以算式(I)、算式(2)來定義外觀上的導程角Ci1以及導程角Ci2,上述導程角a i是對外圈部件5不施加軸向載荷,旋轉軸10與支架14相結合而一體旋轉,行星輥21進行公轉的情況下的導程角,上述外觀導程角α 2是軸向載荷較大,旋轉軸10與支架14的結合被解除而使支架14能夠相對于旋轉軸10進行相對旋轉,行星輥21 —邊自轉一邊公轉的情況下的導程角。a ftarT1 {(2.X1) / (ds.Θ s)} (I)a 2=tan_1 {(2.X2) / (ds.Θ s)} (2)式中,α I不施加軸向載荷的情況下的外觀上的導程角α 2軸向載荷較大的情況下的外觀上的導程角d。外圈部件5的內徑ds旋轉軸10的外徑X1不施加軸向載荷的情況下的外圈部件5的軸向移動量(=(1。/2.Θ s.tana。)X2軸向載荷較大的情況下的外圈部件5的軸向移動量(=d0/2.(tan a o_tan α p).Θ rev)α。外圈部件5的螺旋突條6的導程角α ρ行星輥21的圓周槽24的導程角(=Odeg)Θ rev 行星輥 2I 的公轉角度(=ds/ (d。+ ds).Θ s)θ s旋轉軸10的旋轉角度,因此算式(I)、(2)被變換為算式(3)、(4)。a ftarf1 (d0/ds.tan α。) (3)a 2=tan_1 {d。/ (d。+ ds).tan a } (4)另外,對于載荷轉換率β與外觀上的導程角而言,算式(5)所示的關系成立,因此若外觀上的導程角減小,則載荷轉換率β增大。β = η/tana (5)n直動機構效率由上述說明可知,與施加了軸向載荷的情況相比,未對外圈部件5施加軸向載荷的情況下的外觀上的導程角更大,即使旋轉軸10的旋轉量較小,也會在軸向上大幅度地移動。即,如制動開始初期(制動動作初期)那樣,在載荷小的區(qū)域內,能夠以旋轉軸10的較小的旋轉量使外圈部件5在軸向上大幅度地移動,快速地將可動制動墊53與制動盤51間的軸向間隙64堵塞,從而能夠提高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的響應性。另一方面,如果外圈部件5所負荷的軸向載荷增大,則外觀上的導程角減小(載荷轉換率增大),能夠以較小的扭矩產生較大的軸向力,因此,能夠獲得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B所需的較大的載荷,而不會使電動馬達11乃至電動式直動致動器A整體增大。另外,能夠利用彈性部件61對支架14、行星輥21施加穩(wěn)定的載荷,從而能夠避免不穩(wěn)定的動作。進而,能夠將形成于支架14的一對盤14a、14b的輥軸19插入用軸孔從長孔變更為容易加工的圓孔, 從而能夠實現(xiàn)加工成本的降低。
      在圖9中,將定位部63設為錐形軸部,將形成于外側盤14b的軸插入孔62的錐狀內徑面壓接于與該錐狀軸部的錐狀外徑面,但也可以在旋轉軸10的軸端部設置凸緣,將支架14的外側盤14b壓接于該凸緣的側面。在圖9中,作為彈性部件61而采用碟形彈簧,但也可以使用螺旋彈簧、波形彈簧。另外,彈性部件61的組裝位置并不局限于支承部件26與支架14的對置部之間。例如,還可以如圖11所示,在組裝于軸承部件7與推力軸承27之間的軸承盤66的內徑面設置彈簧收納凹部67,在該彈簧收納凹部67內組裝包括螺旋彈簧的彈性部件61,對支架14朝定位部63施力。附圖標記的說明A...電動式直動致動器;B...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1...外殼;5...外圈部件;
      6...螺旋突條;10...旋轉軸;11...電動馬達;14...支架;21...行星輥;24...螺旋槽;
      40...止轉單元;41...卡合片;42...直線部;43...屈曲部;44...彎曲部;45...屈曲部;
      51...制動盤;53...可動制動墊(制動墊)。
      權利要求
      1.一種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其在圓筒狀的外殼內組裝有外圈部件,在該外圈部件的軸心上設置有旋轉軸,在該旋轉軸的外徑面與所述外圈部件的內徑面之間組裝有多個行星輥,具有與行星輥相同數(shù)量的、將所述多個行星輥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輥軸,各輥軸將在徑向上移動自如的支架支承為能夠以所述旋轉軸為中心旋轉自如,將周向上的一部分被切除后的彈性環(huán)組裝成與所述多個輥軸分別外接以對多個行星輥朝使它們壓接于旋轉軸的外徑面的方向分別施力,在每個所述行星輥的外徑面形成有與設置于所述外圈部件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嚙合的螺旋槽或圓周槽,通過所述旋轉軸的旋轉而利用與該旋轉軸的摩擦接觸使多個行星輥進行自轉并進行公轉,以使外圈部件與支架在軸向上相對地進行移動, 所述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彈性環(huán)與多個輥軸的相互之間設置有止轉單元,該止轉單元防止彈性環(huán)在多個輥軸的外接圓方向上進行相對旋轉。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轉單元構成為,在彈性環(huán)的切除端設置有朝內的卡合片,使該卡合片與在周向上相鄰的兩個輥軸分別卡合。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轉單元構成為,在彈性環(huán)的一部分形成有直線部,該直線部架設于相鄰的兩個輥軸之間,在該直線部的兩端部設置有屈曲部,并使該屈曲部與所述相鄰的兩個輥軸卡合。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止轉單元構成為,在彈性環(huán)的一部分形成有彎曲部,該彎曲部從相鄰的兩個輥軸的對置部之間進入到徑向內側,在該彎曲部的兩端部設置有屈曲部,并使該屈曲部與所述相鄰的兩個輥軸卡合。
      5.一種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其在圓筒狀的外殼內組裝有外圈部件,在該外圈部件的軸心上設置有旋轉軸,在該旋轉軸的外徑面與所述外圈部件的內徑面之間組裝有多個行星輥,具有與行星輥相同數(shù)量的、將所述多個行星輥支承為旋轉自如的輥軸,各輥軸將在徑向上移動自如的支架支承為能夠以所述旋轉軸為中心旋轉自如,利用彈性環(huán)對所述多個輥軸中的每一個分別朝徑向內側施力以使多個行星輥的每一個分別壓接于旋轉軸的外徑面,在每個所述行星輥的外徑面形成有與設置于所述外圈部件的內徑面的螺旋突條嚙合的螺旋槽或圓周槽,通過所述旋轉軸的旋轉而利用與該旋轉軸的摩擦接觸使多個行星輥進行自轉并進行公轉,以使外圈部件與支架在軸向上相對地進行移動, 所述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的特征在于, 所述彈性環(huán)由圈數(shù)為一圈以上的環(huán)形彈簧構成,將該環(huán)形彈簧組裝成與多個輥軸外接。
      6.根據(jù)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轉軸以電動馬達為驅動源。
      7.一種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其利用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對制動墊進行直線驅動,利用該制動墊來按壓制動盤而對該制動盤施加制動力, 所述電動式盤形制動裝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電動式直動致動器由權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電動式直動致動器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動式直動致動器,即使采用低成本的彈性環(huán)也能夠可靠地保持使行星輥與旋轉軸的外徑面彈性接觸的狀態(tài),從而能夠將旋轉軸的旋轉始終可靠地傳遞給行星輥。在外圈部件(5)的內徑面與旋轉軸(10)的外徑面之間組裝有多個行星輥(21)。將與行星輥(21)相同數(shù)量的輥軸(19)以在徑向上移動自如的方式設置于能夠以旋轉軸(10)為中心旋轉的支架(14),利用該輥軸(19)將行星輥(21)支承為旋轉自如。將一部分被切除后的彈性環(huán)(23)組裝成與多個輥軸(19)外接,從而利用該彈性環(huán)(23)對各輥軸(19)朝徑向內側施力,以使行星輥(21)與旋轉軸(10)的外徑面彈性接觸。使彈性環(huán)(23)相對于多個輥軸(19)相對地止轉,以防止彈性環(huán)(23)的切除部與輥軸(19)對置并縮徑而將對輥軸(19)的朝徑向內側的施力解除。
      文檔編號F16D65/14GK103119318SQ201180042788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9月7日
      發(fā)明者安井誠, 村松誠, 江口雅章, 山崎達也, 后藤知美 申請人:Ntn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