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應用電子技術改進的“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
背景技術:
圖I為用作接通、關斷介質管路的傳統的電磁閥的工作原理圖。這種傳統的電磁閥主要由勵磁線圈、靜鐵芯、復位彈簧、閥芯、密封墊組成。其工作原理是當勵磁線圈兩端的勵磁電壓。與電源(么022(^、六(11(^、4038(^或0(12¥、0024¥等,以下稱“勵磁電源”)接通時,勵磁線圈產生的電磁力大于復位彈簧的彈性力,閥芯帶著密封墊向靜鐵芯靠攏,最后互相吸合,A端與B端之間的介質管路便被接通;當勵磁線圈兩端的勵磁電壓U與勵磁電源斷開時,閥芯失磁并受復位彈簧的作用而復位,A端與B端之間的介質管路便被關斷。 綜上所述,這種傳統的電磁閥的工作過程可分為“吸合”、“吸持”“復位”三個階段吸合勵磁線圈與勵磁電源接通,閥芯、靜鐵芯吸合,管路接通。在此階段,勵磁電源必須提供較大的功率(以下稱此功率為“吸合功率”),閥芯才能被吸合;吸持勵磁線圈繼續(xù)與勵磁電源接通,閥芯、靜鐵芯保持吸合的狀態(tài),管路繼續(xù)接通。在此階段,勵磁電源只須提供較小的功率(以下稱此功率為“吸持功率”),閥芯也能繼續(xù)吸合。若在此階段,勵磁電源提供與吸合功率一樣大的吸持功率,將造成電能浪費并導致勵磁線圈不應有的發(fā)熱升溫;復位勵磁線圈斷開勵磁電源,閥芯、靜鐵芯分離、管路復位關斷?,F有的電磁閥可分為直流電磁閥和交流電磁閥,其中直流電磁閥的勵磁電源采用直流電源,而交流電磁閥的勵磁電源采用交流電源。但現有的直流電磁閥存在以下缺點直流電源提供的吸持功率與吸合功率一樣大,造成電能浪費并導致勵磁線圈不應有的發(fā)熱升溫;同時還必須另加DC電源,大幅度地增加了成本。而現有的交流電磁閥也存在以下缺點發(fā)熱在吸合和吸持階段,由于勵磁線圈中均通以交流電壓(即AC電壓),因此,閥芯與靜鐵芯中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滯磁損耗、渦流損耗而發(fā)熱,閥芯與靜鐵芯的發(fā)熱殃及勵磁線圈,嚴重時會導致勵磁線圈燒毀。噪聲輸入到勵磁線圈中的AC電壓,每次“過零”(AC電壓由正半周向負半周或負半周向正半周過渡的“過零點”)時,電磁吸力劇變,會使閥芯、靜鐵芯產生頻率為100Hz (50Hz交流電)或120Hz (60Hz交流電)的機械振動噪聲。本實用新型的宗旨是用電子技術改造傳統的直流或交流電磁閥,應用電子技術,設計一種機電一體化的、用AC電源操作的兼具節(jié)電功能的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
發(fā)明內容本實用新型設計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其包括電路單元與傳統交流電磁閥兩部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路單元是一個四端口網絡,其具有兩個輸入端口 NI和輸入端口 N2,兩個輸出端口 Pl和P2 ;所述輸入端口 NI和N2分別連接市政交流電網AC電壓的SI端和S2端,所述輸出端口 Pl和P2分別連接勵磁線圈L的Al和A2端;所述電路單元還具有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輔助整流電路(102)、能量單向電路(103)以及儲能電路(104);其中,所述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由第一電容器Cl構成,所述輔助整流電路(102)由第一二極管Dl構成,所述能量單向電路(103)由第二二極管D2構成,所述儲能電路(104)由儲能電容C2構成;所述電路單元的電路連接關系為輸入端口NI連接所述第一電容器Cl的一端,所述第一電容器Cl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與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與所述儲能電容C2的一端連接后共同連接至輸出端口 Pl ;并且,所述輸入端口 N2、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所述儲能電容C2的另一端以及輸出端口 P2共同接入公共端E。所述的AC電壓的SI端、S2端可以互易連接端口,所述的勵磁線圈之Al端、A2端也可以互易連接端口。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是儲能電路的能量單向開關,其只準許電能通過其輸入至儲能電路,而不準許儲能電路中的電能通過其輸出。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與儲能電路互為聯動,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導通時,所述的儲能電路充電增電能;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截止時,所述的儲能電路向勵磁線圈放電釋電能。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與AC電壓及儲能電路互為聯動,在AC電壓對儲能電路充電的階段,所述的AC電壓經所述的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降壓后再對所述的儲能電路充電增電能;在么0電壓由負半周向正半周過渡的向正過零點,所述的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儲有輔助電能。在本實用新型的吸持階段,儲能電路兩端的電壓為經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降壓、能量單向電路整流的DC電壓,并且,所述的儲能電路兩端的DC電壓的值遠小于AC電壓的
有效值。在輔助整流電路和能量單向電路均截止的階段,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在AC電壓為正半周并且輔助整流電路導通、能量單向電路截止的階段,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通過所述的輔助整流電路對AC電源放電釋能,將已獲的電能返還給AC電源;在AC電壓為負半周并且輔助整流電路導通、能量單向電路截止的階段,AC電源通過所述的輔助整流電路對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充電增能。儲能電容C2對勵磁電感L放電的電流方向與勵磁電流IL的方向相同,二者互助維持。理論分析和實驗樣機的長時間的運行結果均證明,應用本實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有益效果低成本,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單元僅有四個電子元件,總成本小于0.5元人民幣。;小型化,上述四個電子元件的體積均較小,可將它們集成到傳統交流電磁閥的內部,制造成一體化的的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節(jié)能靜噪,本實用新型運行時,即使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也聽不到噪聲,并且節(jié)電效率大于65% ;方便,本實用新型設有公共端E,為電磁閥的制造安裝及其應用帶來了方便。
圖I為電磁閥的工作原理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圖;[0018]圖3為實施例I的電路原理圖;圖4為AC電壓正半周時實施例I的充放電過程圖;圖5為AC電壓負半周時實施例I的充放電過程圖;圖6a為儲能電路兩端電壓UO的波形圖;圖6b為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兩端電壓UCl的波形圖;圖6c為AC電壓的波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原理方框圖,圖中虛線方框100為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單元、L為傳統交流電磁閥的勵磁線圈、Pl與P2為電路單元100的兩個輸出端口、NI與N2為電路單元100的兩個輸入端口、101為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2為輔助整流電路、103為能量單向電路、AC電壓為市政交流供電網的交流電壓、S1、S2為AC電壓的兩個輸入端、E為本實用新型的公共端。結合圖2,本實用新型包括電路單元100及傳統交流電磁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電路單元100是一個四端口網絡,其由輸入端口 NI、輸入端口 N2、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輔助整流電路102、能量單向電路103、儲能電路104、輸出端口 P1、輸出端口 P2組成,并且,所述的輸入端口 NI與所述的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的一端連接,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的另一端在G點與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103的一端連接,能量單向電路103的另一端與所述的輸出端口 Pl連接,所述的儲能電路104 —端與輸出端口 Pl連接、另一端與輸出端口 P2連接,所述的輸出端口 P2與輸入端口 N2連接在一起組成了本實用新型的公共端E,所述的輔助整流電路102 —端接所述的G點、另一端接所述的公共端E ;所述的輸入端口 NI、輸入端口 N2分別與AC電壓的SI端、S2端相連接;輸出端口 P1、輸出端口 P2分別與傳統交流電磁閥的勵磁線圈L之Al端、A2端相連接;所述的儲能電路104與所述的勵磁線圈L相并聯;所述的AC電壓的S2、輸入端口 N2、輸出端口 P2、勵磁線圈L之A2端均與公共端E連接。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清楚所述的AC電壓的SI端、S2端可以互易連接端口,所述的勵磁線圈L之Al端、A2端也可以互易連接端口。結合圖2、圖3:所述的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由第一電容Cl構成,所述的第一電容Cl的一端接輸入端口 NI,另一端在G點與所述的輔助整流電路102及能量單向電路103連接。所述的輔助整流電路102由第一二極管Dl構成,所述的第一二極管Dl的負端與所述的G點連接,正端與所述的公共端E連接。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103由第二二極管D2構成,所述的第二二極管D2的正端與所述的G點連接,負端與所述的輸出端口 Pl連接。所述的儲能電路104由儲能電容C2構成,所述的儲能電容C2與所述的勵磁線圈L相并聯,它們并聯后,一端與所述的輸出端口 Pl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的公共端E連接。結合圖6c,從SI、S2端輸入的AC電壓的數學表達式為U=Umsim ( co t + ¢)[0035]上式中u為AC電壓的瞬時值,Um為AC電壓的的振幅值,co為AC電壓的角頻率,小為八(電壓的初相角。為簡便說明,現假設初相角¢=0,則AC電壓的瞬時值u的表達式為U=Umsimco t其波形如圖6c所示,圖中t表示時間。圖4為AC電壓正半周時實施例I的充放電過程圖,圖5為AC電壓負半周時實施例I的充放電過程圖。圖中UCl為第一電容Cl兩端的電壓,對照圖4、圖5可知,圖4中的UCl與圖5中的UCl之極性正好相反;U0為儲能電容C2兩端的電壓;UD1、UD2分別為第
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之偏置電壓。 嚴格地講,UC1、U0等都是與相位有關的電參量。在以下的分析中,為簡便,將它
們看作直流電參量。結合圖4、圖6c,t=tl時,AC電壓接通,此時,由于AC電壓接通前,第一電容Cl放電已結束,其兩端的電壓UCl=O,在AC電壓接通的瞬間,其等效為短路。故t=tl時,AC電壓Ul=Umsimcotl直接施加在勵磁電感L的兩端(忽略了第二二極管D2上的壓降UD2),結合圖1,由于此時閥芯未吸合,其與靜鐵芯之間存在空隙,勵磁電感L的電感量很小,約為二者吸合以后的電感量的幾百分之一,因此,受AC電壓Ul=Umsimcotl的驅動,其產生較大的勵磁電流IL,即吸合功率較大,閥芯吸合,電磁閥開啟,本實用新型進入“吸持”階段。圖6a為儲能電路104兩端電壓UO的波形圖,圖6b為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兩端電壓UCl的波形圖。圖6a、圖6b中,電壓U0、電壓UCl隨時間變化的波形應為圓滑曲線,但圖中用折線代替了圓滑曲線。結合圖4、圖6a、圖6b、圖6c,在SI端為正S2端為負的AC電壓正半周t=tl 時刻后,電流 IO 按 SI—NI—Cl—D2—C2 Il L—P2—S2 的路徑流動(C2 // L表示C2與L相并聯),第一電容Cl、儲能電容C2開始充電,第一電容Cl上的電壓UC1、儲能電容C2上的電壓UO均逐步升高;t=t2時,第一電容Cl上的電壓UC1、儲能電容C2上的電壓UO均升至最高值,此時,AC 電壓 u2=Umsim co t2 = Um 并且UCl + UO = u2 = UmUO = u2 - UCl........................ (I)(忽略了第二二極管 D2 上的壓降 UD2)以上(I)式表明I、在吸持階段,儲能電容C2上的電壓UO = u2 — UCl,第一電容Cl具有降壓作用,其降壓值為UCl ;2、由于儲能電容C2的容量遠大于儲能電容Cl的容量,故UCl >> UO即UO << u2,或說儲能電容C2上的電壓UO的值遠小于AC電壓的振幅值。在t2 t3的時域內,根據基爾霍夫第二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第二二極管D2 之偏置電壓 UD2 =—UCl + u — UO = u —(UCl +U0)由于在 t=t2時UCl + UO = u2 = Um且在t2 t3的時域內u < u2,故顯爾易見在此時域內UD2 = u —(UCl + U0) < 0即第二二極管D2截止;另一方面第一二極管Dl之偏置電壓UDl =—u + UCl.................. (2)[0054]上述(2)式中,u和UCl都是隨時間變化的電參量,結合圖6c,可設定t=t3時刻U= u3的值與UCl的值相等,由于t2 t4的時域內u的值隨時間遞減,則顯而易見在t2 t3的時域內u的值大于UCl的值;在t3 t4的時域內u的值小于UCl的值。據以上分析可知在t2 t3的時域內UCl < U,故由(2)可知在此時域內,UDl=-u + UCl <0,即第一二極管Dl在t2 t3的時域內與第二二極管D2—樣,也是截止的;綜上分析,在t2 t3的時域內,第一二極管D1、第二二極管D2均截止,均等效為開路;因此,第一電容Cl上的電壓UCl保持不變;而儲能電容C2則對勵磁電感L放電,其放電電流IC22與勵磁電流IL的方向相同,二者互助維持。在t3 t4的時域內,AC電壓U=Umsimco t持續(xù)下降,前面已分析在t3 t4的時域內UCl >u,則UDl = —u +UCl =UCl — u > 0,故第一二極管Dl導通,第一電容Cl的放電電流IDl就按Cl一SI — S2 — Dl — Cl的路徑對AC電源放電,將其在tl t2的時域內從AC電源獲取的電能“返還”給AC電源^AC電壓由正半周向負半周過渡的“向負過零點”的t=t4時刻,AC電壓u = 0,第一電容Cl放電完畢,其上的電壓UCl = O。另一方面,第二二極管D2上的偏置電壓UD2 = — UDl — UO =— (UDl + U0)由于在t3 t4的時域內,第一二極管Dl是導通的,故UDl ^ 0則UD2 UO < 0,即在t3 t4的時域內,第二二極管D2截止,而儲能電容C2則繼續(xù)對勵磁電感L放電。在t4 t7的時域內,AC電壓為S2端正、SI端負的負半周。圖5為AC電壓負半周時實施例I的充放電過程圖,圖5中的UCl與圖4中的UCl之極性正好相反。結合圖6b,如果圖4所示的AC電壓正半周時的UCl的變化曲線位于圖6b橫軸的上方;那么,圖5所示的AC電壓負半周時的UCl的變化曲線就應該位于圖6b橫軸的下方。結合圖5、圖6a、圖6b、圖6c,在t4 t5的時域內UDl = u - UCl,由于在t=t4時刻第一電容Cl放電完畢,其上的電壓UCl = 0,故在t4 t5的時域內,UDl = u — UCl > 0,第一二極管Dl導通,電流IDl按S2—Dl-Cl—SI的路徑對第一電容Cl充電;至t=t5 時刻,第一電容 Cl 上的電壓 UCl = u5=Umsim co t5=Um在t5 t6的時域內,由于AC電壓u的絕對值小于UCl的值,故UDl = u — UCl< 0,即第一二極管Dl截止,對第一電容Cl充電的電流IDl = 0,第一電容Cl上的電壓值仍保持 UCl = u5=Umsimco t5=Um 不變。另一方面,結合圖5,第二二極管D2上的偏置電壓UD2在AC電壓為負半周時的特征為I、在t4 t5的時域內,由于第一二極管Dl的導通,其上的偏壓UDl ^ 0,可視其為短路,故所述的第二二極管D2上的偏置電壓UD2 UO < 0所述的第二二極管D2截止,而儲能電容C2則在此時域內繼續(xù)對勵磁電感L放電;2、在t5 t6的時域內,由于第一二極管Dl已截止,可視其為開路,故UD2= UCl-U- UO= UCl — (u + U0) ........................... (3)上述(3)式中,由于UCl、u、U0都是隨時間變化的電參量,因此,分析UD2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但可參照(2)式的分析方法,可設t=t6時刻UCl - (u + U0) =0,即UCl= u+ U0。則結合圖5、圖6c可知在t5 t6 的時域內u + UO > UCl.............................. (4)在t6 t7 的時域內u + UO < UCl.............................. (5)將(4)式代入(3)式,可知UD2 < 0,故在所述的t5 t6的時域內,第二二極管D2仍截止、儲能電容C2仍繼續(xù)對勵磁電感L放電;將(5)式代入(3)式,可知UD2 > 0,故在所述的t6 t7的時域內,第二二極管D2導通,第一電容Cl通過Cl一D2 — C2 // L-S2 —SI—NI—Cl的路徑對儲能電容C2進行輔助充電,儲能電容C2獲得此輔助能量補充,其上的電壓UO重新上升。3、至t=t7時刻,AC電壓u=0,為AC電壓由負半周向正半周過渡的“向正過零點”等效為SI端、S2端短路。分析圖5的電路可知在t=t7 AC電壓的“向正過零點”,第一電 容Cl對儲能電容C2的放電結束,其兩端的電壓UC17與儲能電容C2上的電壓U07達到平衡,即UC17= U07。此時,所述的第一電容Cl上儲有電壓為UC17的“輔助”電能,所述的電壓UC17的極性為G點為正,NI端為負。在AC電壓越過“向正過零點”的t7 t8時域內,AC電壓恢復為正半周,結合圖4,第二二極管 D2 上的偏置電壓 UD2= UC17 + u — U07= u + (UC17 — U07) = u > 0,所述的第二二極管D2導通,第一電容Cl通過第二二極管D2放電釋電能,至t=t8時刻,放電結束,其兩端電壓UCl=O。在此t7 t8的時域內,儲能電容C2上的電壓UO受正半周的AC電壓u和第一電容Cl放電釋電能的雙重作用而快速上升。以后,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與已述的過程相同,此處不再重復。綜合以上的分析再結合附圖,可闡明本實用新型以下的技術特征I、能量單向電路是儲能電路的能量單向開關,其“只進不出”,只準許電能通過其輸入至儲能電路,而不準許儲能電路中的電能通過其輸出。2、能量單向電路與儲能電路互為聯動,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導通時(tl t2和t6 t8的時域內),所述的儲能電路充電增電能;所述的能量單向電路截止時(t2 t6的時域內),所述的儲能電路向勵磁線圈放電釋電能。3、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與AC電壓及儲能電路互為聯動,在AC電壓對儲能電路充電的階段(tl t2的時域內),所述的AC電壓經所述的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降壓”后再對所述的儲能電路充電增電能;在么0電壓由負半周向正半周過渡的向正過零點,所述的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儲有電壓為UC17的“輔助”電能。4、在本實用新型的吸持階段,儲能電路兩端的電壓為經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降壓、經能量單向電路整流的DC電壓,并且,所述的儲能電路兩端的DC電壓的值遠小于AC電壓的振幅值。5、在輔助整流電路和能量單向電路均截止的階段(t2 t3和t5 t6的時域內),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兩端的電壓保持不變。6、在AC電壓為正半周并且輔助整流電路導通、能量單向電路截止的階段(t3 t4的時域內),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通過所述的輔助整流電路對AC電源放電釋能,將已獲的電能返還給AC電源;在八0電壓為負半周并且輔助整流電路導通、能量單向電路截止的階段(t4 t5的時域內),AC電源通過所述的輔助整流電路對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充電增能。[0087]7、儲能電容C2對勵磁電感L放電的電流IC22的方向與勵磁電流IL的方向相同,
二者互助維持。本實用新型無噪聲的機理傳統交流電磁閥在吸持階段,輸入到勵磁線圈中的AC電壓在“向負過零點”和“向正過零點”附近,AC電源的瞬時電壓u 0,勵磁電流IL ^ 0,磁力小于復位彈簧的彈力,閥芯將離開靜鐵芯,但其剛離開很小的一段距離時,AC電壓的瞬時值u已變大,于是離開的閥芯重新被磁力拉回、閥芯、靜鐵芯重新吸合。在此過程中,閥芯、靜鐵芯必然會產生難以避免的頻率為100Hz (50Hz交流電)或120Hz (60Hz交流電)的機械振動噪聲。結合圖6a,前已述本實用新型為直流工作,不存在上述噪聲,元件參數的選擇又保證其可以穩(wěn)定地“吸持”,因此,本實施例具有“無噪聲”的優(yōu)良性能。節(jié)能機理I、傳統交流電磁閥在吸合、吸持階段,勵磁線圈兩端始終通以AC電壓,閥芯與靜鐵芯中將不可避免地產生滯磁損耗、渦流損耗而耗能發(fā)熱。而本實用新型在勵磁線圈中施加的是經能量單向電路103整流、儲能電路104濾波的DC電壓UO,不存在所述的滯磁損耗、渦流損耗;2、前已述,傳統交流電磁閥在吸合、吸持階段,勵磁線圈兩端始終通以有效值為110V、220V或380V的AC電壓,本實用新型在吸持階段,由于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的降壓,勵磁線圈兩端的DC電壓UO的值遠小于AC電壓的振幅值Um0因為AC電壓的有效值等于Um/ V 2,所以,也可以說本實用新型勵磁線圈兩端的DC電壓UO的值遠小于AC電壓的有效值。正是因為本實用新型勵磁線圈兩端的DC電壓UO的值遠小于AC電壓的有效值,所以本實用新型的吸持功率遠小于傳統交流電磁閥的吸持功率。本專業(yè)的人員,不難從以上兩方面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節(jié)能機理。實測結果,與傳統交流電磁閥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節(jié)電效率大于65%。電磁閥工作時溫升的高低是耗能大小的直觀體現,在室溫20°C的條件下,傳統交流電磁閥開機20分鐘,溫升就超60°C,而本實用新型連續(xù)開機8小時,溫升低于40°C。以上闡述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一切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實質的技術替代,都應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其包括電路單元與傳統交流電磁閥兩部份,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電路單元是一個四端口網絡,其具有兩個輸入端口 NI和N2,兩個輸出端口 Pl和P2 ;所述輸入端口 NI和N2分別連接市政交流電網AC電壓的SI端和S2端,所述輸出端口 Pl和P2分別連接勵磁線圈L的Al和A2端;所述電路單元還具有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輔助整流電路(102)、能量單向電路(103)以及儲能電路(104);其中, 所述降壓與輔助儲能電路(101)由第一電容器Cl構成,所述輔助整流電路(102)由第一二極管Dl構成,所述能量單向電路(103)由第二二極管D2構成,所述儲能電路(104)由儲能電容C2構成; 所述電路單元的電路連接關系為輸入端口 NI連接所述第一電容器Cl的一端,所述第一電容器Cl的另一端連接所述第一二極管Dl的負極與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所述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與所述儲能電容C2的一端連接后共同連接至輸出端口 Pl ;并且,所述輸入端口 N2、第一二極管Dl的正極、所述儲能電容C2的另一端以及輸出端口 P2共同接入公共端E。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AC電壓的SI端、S2端為互易連接端口,所述的勵磁線圈L的Al端、A2端也為互易連接端口。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式無噪聲電磁閥,其包括電路單元與傳統交流電磁閥兩部份,電路單元具有兩個輸入端口N1和輸入端口N2,兩個輸出端口P1和P2;輸入端口N1和N2分別連接市政交流電網AC電壓的S1端和S2端,輸出端口P1和P2分別連接勵磁線圈L的A1和A2端;輸入端口N1連接第一電容器C1的一端,第一電容器C1的另一端連接第一二極管D1的負極與第二二極管D2的正極,第二二極管D2的負極與儲能電容C2的一端連接后共同連接至輸出端口P1;并且,輸入端口N2、第一二極管D1的正極、儲能電容C2的另一端以及輸出端口P2共同接入公共端E。
文檔編號F16K31/06GK202561214SQ20122016264
公開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17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4月17日
發(fā)明者汪孟金 申請人:寧波市鎮(zhèn)海華泰電器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