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壓蓋超薄球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超薄球閥,特別涉及一種無壓蓋超薄球閥。
背景技術(shù):
申請?zhí)枮?00420049234,申請日為2004年4月19日,授權(quán)公告日為2005年5月18日的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超薄型球閥。申請?zhí)枮?00620091874,申請日為2006年7月I日,授權(quán)公告日為2007年10月17日的實用新型專利也公開了一種超薄型球閥。這兩種球閥都包括有閥桿填料壓蓋,在實際生產(chǎn)中,工藝比較復(fù)雜,成本相對高。
發(fā)明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去掉閥桿填料壓蓋,簡化工藝,減少成本。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方案為一種無壓蓋超薄球閥,包括閥體,閥蓋,通孔球體,閥桿,扳手;閥體和閥蓋圍成閥腔,通孔球體位于閥腔內(nèi),閥體頂部包括閥桿孔,閥桿穿過閥桿孔,閥桿的底部與通孔球體頂部相連,閥桿頂部連接扳手。在閥桿中部,閥桿與閥桿孔壁之間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可以位于閥桿孔壁的凹槽內(nèi),也可以位于閥桿中部的凹槽內(nèi)。密封圈的數(shù)量可以一個、兩個或者多個。進(jìn)一步,所述的密封圈包括O形密封圈和擋圈。進(jìn)一步,所述的閥桿和扳手之間包括扳手定位控制裝置。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I、本實用新型用閥桿的密封圈代替了填料壓蓋,從而減少了填料壓蓋以及因填料壓蓋附加的加工工藝,從而減少了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并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2、多個密封圈可以增加密封性能和密封效果,并可以起到密封圈相互備份的作用,當(dāng)一個密封圈失效時,其他密封圈還能發(fā)揮密封功能,從而延長了球閥的實用壽命。
圖I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內(nèi)部解剖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中,I為閥體,2為閥蓋,3為通孔球體,4為閥桿,5為扳手,6為密封圈,7為密封座,8為第二密封座,9為密封墊,12為定位墊片,13為定位柱,14為扳手螺栓,41為閥桿底部的凸出部,42為閥桿與通孔球體的連接部,50為閥腔,51為閥桿孔,52為閥桿孔底部的寬口,53為密封槽,60為閥體凸出部,61為閥體螺栓孔,62為切除部。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內(nèi)部解剖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圖中,I為閥體,2為閥蓋,3為通孔球體,4為閥桿,5為扳手,6為密封圈,7為密封座,8為第二密封座,9為密封墊,12為定位墊片,13為定位柱,14為扳手螺栓,41為閥桿底部的凸出部,42為閥桿與通孔球體的連接部,50為閥腔,51為閥桿孔,52為閥桿孔底部的寬口,53為密封槽,60為閥體凸出部,61為閥體螺栓孔。[0013]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密封槽53內(nèi)放大后的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10為O形密封圈,11為擋圈。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閥桿與通孔球體的連接分離結(jié)構(gòu)示意圖。其中A為正視圖,B為側(cè)視圖。圖中,3為通孔球體,30為球孔,31為通孔球體的頂部凹槽,4為閥桿,40為閥桿身部,41為閥桿底部的凸出部,42為閥桿與通孔球體的連接部,43為連接部的弧形端部。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閥桿的立體結(jié)構(gòu)和定位墊片連接示意圖。圖中,4為閥桿,40為閥桿身部,41為閥桿底部的凸出部,42為閥桿與通孔球體的連接部,44為閥桿身部的圓柱體部分,45為閥桿身部的方形柱部分,46為閥桿頂部的螺孔,12為定位墊片,47為定位墊片內(nèi)的中心方形孔,48為定位墊片切除部。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中定位墊片的和定位柱的示意圖。圖中,12為定位墊片,13為定位柱,47為定位墊片的中心方形孔,48為定位墊片切除部。圖7為本實用新型密封座的立體圖。 圖8,圖9,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5中兩個密封圈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jìn)一步說明。實施例I如圖I所示,一種無壓蓋超薄球閥,包括閥體I,閥蓋2,通孔球體3,閥桿4,扳手5。閥體I和閥蓋2圍成閥腔50,通孔球體3安裝在閥腔50內(nèi),通孔球體3與閥體I之間包括密封座7。密封座7為環(huán)狀體,安裝在閥體I的圓形的填料函內(nèi)。閥蓋2和通孔球體3之間包括第二密封座8。第二密封座8為環(huán)狀體,安裝在閥蓋2的圓形的填料函內(nèi)。密封座7和第二密封座8可以由聚四氟乙烯或聚甲醛或其他材料制成,其形狀如圖7所示。閥體I頂部包括閥桿孔51。閥桿4穿過閥桿孔51,使得閥桿4的底部在閥體I的內(nèi)部,其頂部在閥體I的外部。閥桿孔51為圓柱形,底部包括凹槽,使得閥桿孔51底部的直徑寬度稍寬,形成寬口 52。閥桿4,如圖I、圖4所示,包括閥桿身部40,閥桿底部的凸出部41,閥桿與通孔球體的連接部42。如圖I所示,閥桿4底部的凸出部41卡在閥桿孔51的寬口 52處。閥桿4底部的突出部41、閥桿身部40與閥桿孔51的內(nèi)壁之間構(gòu)成封閉空間,在上述的封閉空間內(nèi)包括有密封墊9。密封墊9可以由橡膠或其他彈性材料制成。閥桿4上與通孔球體的連接部42為扁狀結(jié)構(gòu),如圖4所示,正視圖中的連接部42的寬大于側(cè)視圖中連接部42的寬度。連接部42的端面43為弧形,如圖4 一 A所示。通孔球體3包括球孔30和頂部的凹槽31。閥桿與通孔球體的連接部42嵌在通孔球體3的頂部凹槽31中,從而使得當(dāng)閥桿4沿著閥桿4徑向轉(zhuǎn)動時帶動通孔球體3的轉(zhuǎn)動。閥桿4的身部40位于凸出部41之上。相對于閥桿身部40的中部位置,位于密封墊9之上,閥桿孔51壁包括有密封槽53,密封槽53內(nèi)安裝有密封圈6。密封圈6可以由橡膠或其他彈性材料制成。如圖5所示,閥桿4的頂部包括有螺孔46。螺孔46內(nèi)有內(nèi)螺紋。如圖I所示,扳手5通過扳手螺栓14和閥桿頂部螺孔46的捻合將扳手5拴緊并固定在閥桿4的頂部,由此,閥桿4稱為扳手5的轉(zhuǎn)動軸。扳手5轉(zhuǎn)動的可以帶動閥桿4轉(zhuǎn)動,進(jìn)而改變通孔球體3的球孔在閥腔內(nèi)的方向,從而實現(xiàn)閥門的開閉控制。扳手5的轉(zhuǎn)動可以通過手動操作也可以通過電動控制裝置。此外,本實用新型是法蘭式的超薄球閥,如圖I、圖2所示,還包括閥體凸出部60和閥體螺栓孔61,用于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管道上。如圖I所示,本實施例還包括閥體的切除部62。螺栓孔61為通孔,沒有螺紋,可以將螺栓的一端置于切除部62內(nèi),將本實施例拴緊在管道上。作為本實施例的另外一種情形,如圖2所示,閥體不包括切除部,螺栓孔62內(nèi)包括螺紋,可以將球閥通過螺栓直接固定在管道上。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明白,如何將本實用新型固定在管道上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本實施例的外部形狀可以是圓柱體,如圖11所示,也可以是方形,如圖12所示。本領(lǐng)域的技術(shù)人員明白,本實用新型的外部形狀和外觀不影響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施例2參照實施例1,如圖2所示,其他同實施例1,所不同的是密封槽53位于閥桿4的中部。密封圈6放在密封槽53內(nèi),位于閥桿中部。實施例3 參照實施例I和實施例2。在實施例I或?qū)嵤├?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如圖3所示,密封槽53內(nèi),密封圈6由O形密封圈10和擋圈11組成。其中O形密封圈可以有橡膠或其他彈性材料制成。擋圈11可以由聚四氟乙烯或其他材料制成。O形密封圈10和擋圈11組成的密封圈6可以避免在壓力的作用下O形密封圈被擠入低壓側(cè)的間隙,而使得O形密封圈保持原先的密封效果,從而提高O形密封圈工作壓力范圍。實施例4參照實施例I、實施例2和實施例3。在實施例I或?qū)嵤├?或?qū)嵤├?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包括扳手定位控制裝置。扳手定位控制裝置,如圖I、圖2、圖5、圖6所示,在閥體I和扳手5之間,在閥桿4上安裝有定位墊片12,閥體頂部包括有定位柱13。定位墊片12中間包括中心方形孔47。如圖5所示,閥桿4包括閥桿身部40的上部的方形柱部分45和閥桿身部40的下部的圓柱體部分44。方形柱部分45穿過定位墊片12中心方形孔47,從而固定定位墊片12在閥桿4上的位置,使得當(dāng)轉(zhuǎn)動閥桿4時定位墊片12同角度轉(zhuǎn)動。如圖5,圖6所示,定位墊片12包括有定位墊片切除部48。閥體頂部的定位柱13卡在定位墊片切除部48內(nèi),由于定位柱的卡合使得定位墊片12只能在90度角范圍內(nèi)轉(zhuǎn)動,從而使得閥桿4轉(zhuǎn)動時,只能轉(zhuǎn)動90度角。定位墊片12和定位柱13的上述工作原理可以使得操作人員得知球閥扳手最佳的球閥打開位置和最佳的球閥閉合位置。實施例5 參照實施例I、實施例2、實施例3和實施例4。在實施例I或2或3或4的基礎(chǔ)上進(jìn)一步,密封圈6可以包括多個。如圖8、圖9、圖10所示,給出了兩個密封圈6的示意圖。其中圖8的兩個密封圈6都安裝在閥桿孔壁上;圖9的兩個密封圈都安裝在閥桿上;圖10的兩個密封圈,一個安裝在閥桿孔壁上,另一個安裝在閥桿上。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無壓蓋超薄球閥,包括閥體⑴,閥蓋⑵,通孔球體⑶,閥桿(4),扳手(5);閥體⑴和閥蓋⑵圍成閥腔(50),通孔球體(3)位于閥腔(50)內(nèi),閥體⑴的頂部包括閥桿孔(51),閥桿⑷穿過閥桿孔(51),閥桿⑷的底部與通孔球體⑵頂部相連,閥桿(4)頂部連接扳手(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桿(4)中部包括密封圈(6)。
2.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無壓蓋超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6)位于閥桿孔(51)中部內(nèi)壁凹槽內(nèi)。
3.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無壓蓋超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6)位于閥桿(4)中部的凹槽內(nèi)。
4.如權(quán)利要求I所述的無壓蓋超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桿(4)和扳手(5)之間包括扳手定位控制裝置。
5.如權(quán)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無壓蓋超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6)包括O形密封圈(10)和檔圈(11)。
6.如權(quán)利要求I至4任一項所述的無壓蓋超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6)有兩個。
7.如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無壓蓋超薄球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圈(6)有兩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壓蓋超薄球閥,包括閥體,閥蓋,通孔球體,閥桿,扳手。閥體和閥蓋圍成閥腔,通孔球體位于閥腔內(nèi),閥體的頂部包括閥桿孔,閥桿穿過閥桿孔,閥桿的底部與通孔球體頂部相連,閥桿頂部連接扳手,閥桿中部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安裝在密封槽內(nèi),由O形密封圈和檔圈密封圈組成。密封槽可以位于閥桿孔中部的凹槽內(nèi),也可以位于閥桿上的凹槽內(nèi)。密封圈的數(shù)量可以1、2或者多個。本實用新型用閥桿的密封圈代替了填料壓蓋,減少了填料壓蓋以及因填料壓蓋附加的加工工藝,減少了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并提高了生產(chǎn)效率。多個密封圈可以增加密封性能和密封效果,并可以起到密封圈相互備份的作用,從而延長了球閥的實用壽命。
文檔編號F16K5/06GK202708306SQ20122033708
公開日2013年1月3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12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7月12日
發(fā)明者吉應(yīng)升 申請人:鹽城市中液液壓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