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叉車制動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nèi)的叉車驅動橋用制動器多數(shù)采用的是鼓式制動器,主要是由于其構造簡單,前進和倒退制動性能一致,造價較低,便于加裝駐車制動機構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到叉車的前輪制動中,然而鼓式制動器由于受輪轂尺寸的限制,摩擦面積小、散熱不好等特點,給整車的改型、維護及安全帶來了嚴重的影響;而叉車主要是用在短距離搬運貨物的場合,這就使得整車制動頻繁,造成制動器摩擦片磨損較快,同時需要經(jīng)常調(diào)整制動鼓間隙,嚴重時更換制動蹄帶摩擦片總成;且制動鼓和制動器摩擦片表面抗污能力差,嚴重的影響了制動穩(wěn)定性和操作的安全性。國內(nèi)也有少數(shù)叉車驅動橋用的是鉗盤式制動器,鉗盤式制動器雖然克服了鼓式制動器的一些缺點,但仍有摩擦面積小,摩擦表面單位壓力高,故對摩擦片材料的強度、耐熱性、高溫下的耐壓性能要求高,而且制動補償襯片磨損間隙的可靠性差等缺點。濕式制動器充分克服了鼓式制動器和鉗盤式制動器的缺點,但目前的濕式制動器摩擦片,見圖3,摩擦片兩側面的方形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溫升過高或溫度分布不均勻,致使制動器在制動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摩擦材料局部燒損或制動器鋼盤發(fā)生“翹曲”的現(xiàn)象,這已成為制動器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濕式多片制動器是在浸油環(huán)境下工作的,由于冷卻油的循環(huán)流動,車輛在制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很大一部分熱量若不能及時被冷卻油帶走,這樣則造成摩擦片局部溫度逐漸增加,同時亦使溫度的分布趨于更加不均勻,致使摩擦片出現(xiàn)提前失效。
實用新型內(nèi)容為了解決濕式制動器在制動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摩擦材料局部燒損或制動器鋼盤發(fā)生“翹曲”失效的問題,改善 濕式制動器的冷卻效果,通過結構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具體的改進技術方案如下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包括左殼體、右殼體、活塞總成、交錯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活塞總成、交錯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安裝在左殼體與右殼體聯(lián)接后形成的空腔內(nèi),所述摩擦片的兩側面分別均布開設有油槽,改進在于所述油槽包括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所述摩擦片的兩側面分別均布開設有沿順時針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和沿逆時針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相互交錯形成網(wǎng)格狀。與輪轂對應的右殼體端部設有一只浮動油封,相配合的另一只浮動油封使用時裝在相對應的輪轂端部。所述第一弧形油槽的槽寬和第二弧形油槽的槽寬均為2mm,槽深均為O. 45mm,第一弧形油槽的內(nèi)圓弧半徑和第二弧形油槽的內(nèi)圓弧半徑均為75mm。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的交叉處呈十字路口狀貫通。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產(chǎn)品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優(yōu)點[0009]1.制動器在制動過程中油沿摩擦片溝槽由內(nèi)向外流動,帶走熱量,產(chǎn)生冷卻效果,現(xiàn)有摩擦片兩側面上的方形油槽的油流通道短,油排出速度快,但油與摩擦界面的熱交換時間短,油降溫作用利用率低。本實用新型的雙圓弧形油槽的油流通道相對較長,槽與槽交叉點處產(chǎn)生渦流,油排出的速度相對較慢,油與摩擦界面的熱交換時間稍微增長,使得油降溫作用利用率提高;2.在無論摩擦片正反向旋轉,弧形油槽的旋向中均有與摩擦片旋轉方向相反的溝槽,以利于摩擦片正反向旋轉時油沿溝槽方向拋出;3.通過試驗證明對其結構進行的設計改進,使得制動器摩擦片的動摩擦系數(shù)較高,大大提高了濕式摩擦片的制動效率;制動更平穩(wěn),降低了顫振幅度和制動時產(chǎn)生的噪
曰;4.新摩擦片上的油槽加工工藝簡單,制造成本降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摩擦片結構示意圖。圖3為現(xiàn)有摩擦片結構示意圖。上圖中序號壓縮彈簧2、第一弧形油槽3、第二弧形油槽4、活塞總成5、左殼體6、隔片7、摩擦片8、浮動油封9、右殼體10、橋殼軸頭總成11、輪轂總成12。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包括左殼體6、右殼體10、活塞總成5、交錯排列的隔片7和摩擦片8。左殼體6通過螺栓與橋殼軸頭總成11固聯(lián)接成一剛體,活塞總成5、交錯排列的隔片7和摩擦片8安裝在左殼體6與右殼體10聯(lián)接后形成的空腔內(nèi),摩擦片8通過花鍵與輪轂總成12聯(lián)接,隔片7通過花鍵與右殼體10聯(lián)接。所述摩擦片8的兩側面分別均布開設有沿順時針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3和沿逆時針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4,第一弧形油槽3和第二弧形油槽4相互交錯形成網(wǎng)格狀。第一弧形油槽3和第二弧形油槽4的交叉處呈十字路口狀貫通。第一弧形油槽3的槽寬和第二弧形油槽4的槽寬均為2mm,槽深均為O. 45mm,第一弧形油槽3的內(nèi)圓弧半徑和第二弧形油槽4的內(nèi)圓弧半徑均為75mm。右殼體10與輪轂總成12之間的密封采用浮動油封9密封,浮動油封成對使用,一只裝在制動器右殼體10上,另一只裝在輪轂總成12上,利用兩對浮動油封各自的金屬環(huán)面相對旋轉摩擦密封,有效的保證了密封的可靠性。叉車正常行駛時,輪轂總成12帶動著摩擦片8繞橋殼軸頭總成11做旋轉運動,當叉車需要減速或停止時,踩下叉車制動腳踏板,液壓系統(tǒng)將制動液壓油輸送到制動器的制動油進油口,濕式制動器活塞總成5在壓力油的作用下向右移動,將隔片7與摩擦片8壓緊,產(chǎn)生制動力矩,活塞總成5在向右移動的同時壓縮彈簧2被壓縮,活塞總成5向右移動的距離越大,壓縮彈簧被壓縮程度越大。制動力矩的大小隨著制動液壓油壓力的增大而成比例的增大,直至叉車驅動輪被抱死,從而完成了車輛減速和行車制動,當放松腳踏板時,活塞總成5在壓縮彈簧2彈力的作用下回到原位,摩擦片8與隔片7分離,制動解除。
權利要求1.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包括左殼體、右殼體、活塞總成、交錯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活塞總成、交錯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安裝在左殼體與右殼體聯(lián)接后形成的空腔內(nèi),所述摩擦片的兩側面分別均布開設有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包括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所述摩擦片的兩側面分別均布開設有沿順時針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和沿逆時針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相互交錯形成網(wǎng)格狀;與輪轂對應的右殼體端部設有一只浮動油封,相配合的另一只浮動油封使用時裝在相對應的輪轂端部。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油槽的槽寬和第二弧形油槽的槽寬均為2mm,槽深均為O. 45mm,第一弧形油槽的內(nèi)圓弧半徑和第二弧形油槽的內(nèi)圓弧半徑均為75mm。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的交叉處呈十字路口狀貫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叉車驅動橋用濕式制動器。該制動器包括左殼體、右殼體、活塞總成、交錯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活塞總成、交錯排列的隔片和摩擦片安裝在左殼體與右殼體聯(lián)接后形成的空腔內(nèi),所述摩擦片的兩側面分別均布開設有沿順時針方向的第一弧形油槽和沿逆時針方向的第二弧形油槽,第一弧形油槽和第二弧形油槽相互交錯形成網(wǎng)格狀;與輪轂對應的右殼體端部設有一只浮動油封,相配合的另一只浮動油封使用時裝在相對應的輪轂端部。本實用新型的弧形油槽的油流通道相對較長,槽與槽交叉點處產(chǎn)生渦流,油排出的速度相對較慢,油與摩擦界面的熱交換時間稍微增長,使得油降溫作用利用率提高。
文檔編號F16D65/853GK202883853SQ20122060240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5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1月15日
發(fā)明者劉宗其, 常方坡, 王永國, 鄭海香, 馬乙, 李戈操, 劉兵, 劉海林 申請人: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