齒輪箱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針對提供一種不需要組裝工作的齒輪箱的問題。本發(fā)明包括以下:驅(qū)動軸(55),該驅(qū)動軸(55)具有蝸桿(53);從動軸(55),該從動軸(55)布置成與驅(qū)動軸(51)相交,并且具有與蝸桿(53)嚙合的蝸輪(57);一對第一殼體(59、61),該一對第一殼體(59、61)布置成使得蝸桿(53)從軸向夾置于該第一殼體(59、61)之間,并且在該第一殼體(59、61)中形成孔(59a、61a),驅(qū)動軸(51)插入到該孔(59a、61a)內(nèi);一對第二殼體(63、65),該一對第二殼體(63、65)布置成使得蝸輪(57)從軸向夾置于到該一對第二殼體(63、65)之間,并且在該一對第二殼體(63、65)中形成孔(63a、65a),從動軸(55)插入到該孔(63a、65a)內(nèi);以及按壓機構(63b、63c、65b、65c),從而當在一對第一殼體(59、61)的方向上按壓第二殼體(63、65)時,一對第一殼體(59、61)被推動在一起。
【專利說明】齒輪箱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齒輪箱,該齒輪箱包括:第一軸,該第一軸具有第一齒輪;第二軸,該第二軸布置成與所述第一軸相交,并且具有構造成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以及第一殼體,該第一殼體構造成能夠旋轉(zhuǎn)地支撐第一軸。
【背景技術】
[0002]通過參考圖15做出說明。圖15是根據(jù)【背景技術】的嵌入座椅調(diào)節(jié)導軌的齒輪箱的分解透視圖。在圖15中,構造成由設置成用于上軌(未示出)的電機來旋轉(zhuǎn)的驅(qū)動軸(第一軸)I具有蝸桿(第一齒輪:驅(qū)動齒輪)3。
[0003]固定軸5布置成與驅(qū)動軸I相交。固定軸5的兩端部被支撐在該固定軸的旋轉(zhuǎn)被設置成用于下軌的軸保持器13鎖定的狀態(tài)。固定軸5的軸表面形成有外螺紋。
[0004]固定軸5設置有柱形螺母部件7。該螺母部件7在其內(nèi)周部上形成有構造成與固定軸5的外螺紋擰合的內(nèi)螺紋。螺母部件7用作從動軸(第二軸)。螺母部件7在其外周部上形成有構造成與蝸桿3嚙合的蝸輪(第二齒輪:從動齒輪)。
[0005]—對殼體9、11布置成從軸向上將蝸桿3夾置于該一對殼體之間。殼體9、11的與驅(qū)動軸I相交的表面9d、I Id形成有孔9a、11a,驅(qū)動軸I插入到該孔9a、Ila內(nèi)。并且,與殼體9的表面9d以及與殼體11的表面Ild正交的一個表面9e以及一個表面Ile形成有半圓凹部9b、11b,該半圓凹部9b、Ilb構造成協(xié)作保持螺母部件7的外周部的一側(cè)。此外,與殼體9的表面9d以及與殼體11的表面Ild正交的另一個表面9f以及另一個表面Ilf形成有半圓凹部9c、llc (未示出凹部9c),該半圓凹部9c、llc構造成協(xié)作保持螺母部件7的外周部的另一側(cè)。
[0006]使用螺釘14、15將驅(qū)動軸1、螺母部件(從動軸)7、殼體9以及殼體11 一體化,從而構造齒輪箱2。齒輪箱2通過使用支架17裝接到上軌。
[0007]引用列表
[0008]專利文獻
[0009]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申請N0.2007-513005A
【發(fā)明內(nèi)容】
[0010]技術問題
[0011]然而,具有上述構造的齒輪箱與使用螺釘14、15 —體化。因此,存在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的問題。
[0012]因此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齒輪箱,該齒輪箱不需要組裝該齒輪箱的工作。
[0013]解決問題的方法
[0014]為實現(xiàn)至少一個問題,反映本發(fā)明的一個方面的齒輪箱包括:第一軸,該第一軸具有第一齒輪;第二軸,該第二軸布置成與所述第一軸相交,并且具有構造成與所述第一齒輪哨合的第二齒輪;一對第一殼體,該一對第一殼體布置成將所述第一齒輪從軸向夾置于該第一殼體之間,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一軸插入到其中的孔;一對第二殼體,該一對第二殼體布置成將所述第二齒輪從軸向夾置于該第二殼體之間,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二軸插入到其中的孔;以及按壓機構,該按壓機構構造成在朝著所述第一殼體的方向按壓所述第二殼體時,將所述一對第一殼體推向彼此。
[0015]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0016]根據(jù)本發(fā)明,齒輪箱包括:一對第二殼體,該一對第二殼體布置成將第二齒輪從軸向夾置于到該第二殼體之間,并且形成有第二軸插入到其中的孔;以及按壓機構,該按壓機構構造成在朝著所述第一殼體的方向按壓所述第二殼體時,將所述一對第一殼體推向彼此。從而,不需要用于執(zhí)行用于諸如螺絲釘這樣的機械結合的組件的組裝的工時。因此,提供了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的齒輪箱。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根據(jù)第一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分解透視圖。
[0018]圖2是圖1示出的一對第一殼體的一個第一殼體的透視圖。
[0019]圖3是圖1示出的一對第二殼體的一個第二殼體的透視圖。
[0020]圖4A-4D示出組裝圖1示出的齒輪箱的過程。
[0021]圖5示出組裝圖1示出的齒輪箱的過程。
[0022]圖6是示出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23]圖7是圖6的A部分的放大圖,示出了傾斜面的傾斜角。
[0024]圖8示出第一說明性實施例的修改實施例。
[0025]圖9是示出根據(jù)第二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26]圖10是示出根據(jù)第三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27]圖11是示出根據(jù)第四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28]圖12是示出根據(jù)第五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29]圖13是示出根據(jù)第六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30]圖14是示出根據(jù)第七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31]圖15是根據(jù)【背景技術】的嵌入座椅調(diào)節(jié)導軌的齒輪箱的分解透視圖。
[0032]參考標記列表
[0033]51驅(qū)動軸(第一軸)
[0034]53蝸桿(第一齒輪)
[0035]55從動軸(第二軸)
[0036]57蝸輪(第二齒輪)
[0037]59、61 第一殼體
[0038]59a、6 Ia 孔
[0039]63、65 第二殼體
[0040]63a、65a 孔
[0041]63b、63c、65b、65c傾斜表面(按壓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42](第一說明性實施例)
[0043]將參考圖1至3描述根據(jù)第一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圖1是根據(jù)第一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分解透視圖,圖2是圖1示出的一對第一殼體的一個第一殼體的透視圖,并且圖3是圖1示出的一對第二殼體的一個第二殼體的透視圖。
[0044]在圖1中,驅(qū)動軸(第一軸)51設置有蝸桿(第一齒輪)53。
[0045]與驅(qū)動軸51正交(相交)的從動軸(第二軸)55設置有構造成與驅(qū)動軸51的蝸桿53嚙合的蝸輪57。
[0046]—對第一殼體59、61布置成從軸向?qū)⑽仐U53夾置于該一對第一殼體59、61之間。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形成有孔59a、61a,驅(qū)動軸51插入并且被能夠旋轉(zhuǎn)地支撐在該孔 59a、61a 中。
[0047]—對第二殼體63、65布置成從軸向?qū)⑽佪?7夾置于該一對第二殼體63、65之間。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形成有孔63a和孔65a,從動軸55插入并且被支撐在該孔63a、65a 中 ο
[0048]同時,在該說明性實施例中,第二殼體63、65的材料的彈性系數(shù)設定成比第一殼體59、61的材料的彈性系數(shù)小。即,第二殼體63、65傾向于比第一殼體59、61更容易變形。
[0049]如圖1和2所示,第一殼體59的面向第一殼體61的表面形成有朝著驅(qū)動軸51的軸向突出的突起59b和孔59c。突起59b和孔59c形成為使得孔59a位于該突起59b與孔59c之間。同時,第一殼體61的面對第一殼體59的表面形成:有孔61b,第一殼體59的突起59b嵌合到該孔61b內(nèi);以及突起61c,該突起61c朝著驅(qū)動軸51的軸向突出,并且嵌合到第一殼體59的孔59c內(nèi)???1b和突起61c形成為使得孔61a位于該孔61b與突起61c之間。同時,突起59b與孔61b的嵌合和突起61c與孔59c的嵌合為松嵌合。為此,該嵌合不使第一殼體59與第一殼體61互相固定,而是使第一殼體59與第一殼體61臨時定位。
[0050]第一殼體59的面對第一殼體61的表面在其下部形成有半筒狀凹部59d、59e,該半筒狀凹部59d、59e構造成從從動軸55的一側(cè)處夾置并支撐從動軸55。同時,第一殼體61的面對第一殼體59的表面在其下部形成有半筒狀凹部61d、61e,該半筒狀凹部61d、61e構造成從從動軸55的另一側(cè)夾置并支撐從動軸55。
[0051]第一殼體59在其后表面的側(cè)部豎直拐角部分處形成有倒角表面(傾斜表面)59f和倒角表面59g。同樣,第一殼體61在其后表面的側(cè)部豎直拐角部分處形成有倒角表面(傾斜表面)61f和倒角表面61g (未示出倒角表面61g)。
[0052]第一殼體59在其側(cè)表面的上部處形成有朝著從動軸55的軸向突出的突起59h、59i。同樣,第一殼體61在其側(cè)表面的上部處形成有朝著從動軸55的軸向突出的突起61h、61i (未示出突起61i)。
[0053]此外,與第二殼體63的面對第二殼體65的表面相反的第二殼體63的表面(外表面)形成有凸棱(肋)63f和凸棱(肋)63g,使得孔63a的開口置于該凸棱(肋)63f和凸棱(肋)63g之間。同樣,與第二殼體65的面對第二殼體63的表面相反的第二殼體65的表面也形成有凸棱(肋)65f (未不出)和凸棱(肋)65g(未不出),使得孔65a的開口置于到該凸棱(肋)65f和凸棱(肋)65g之間。
[0054]如圖1和3所不,第二殼體63的面對第二殼體65的表面在其側(cè)部形成有傾斜表面63b和傾斜表面63c,傾斜表面63b構造成抵靠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f,傾斜表面63c構造成抵靠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f。同樣,第二殼體65的面對第二殼體63的表面在其側(cè)部形成有傾斜表面65b和傾斜表面65c,傾斜表面65b構造成抵靠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g,傾斜表面65c構造成抵靠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g。
[0055]當在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的方向上按壓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時,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和傾斜表面63c分別按壓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f和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f。同樣,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和傾斜表面65c分別按壓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g和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g。從而,通過在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和傾斜表面63c以及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和傾斜表面65c上產(chǎn)生的力的分力將一對第一殼體59、61推向彼此。S卩,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和傾斜表面63c以及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和傾斜表面65c用作按壓機構,該按壓機構是當在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的方向上按壓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時,從其上產(chǎn)生將一對第一殼體59,61推向彼此的分力的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
[0056]第二殼體63的面對第二殼體65的表面在其上部形成有孔63d和孔63e,第一殼體59的突起59h嵌合到孔63d中,第一殼體61的突起61h嵌合到孔63e中。同樣,第二殼體65的面對第二殼體63的表面在其上部形成有:孔65d和孔65e,第一殼體59的突起59i嵌合到孔65d中,第一殼體61的突起61i嵌合到孔65e中。同時,當在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的方向上按壓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并且從而將一對第一殼體59、61推向彼此時,突起59h與孔63d的嵌合、突起61h與孔63e的嵌合、突起59i與孔65d的嵌合以及突起61i與孔65e的嵌合使得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能夠在推動方向上移動。
[0057]隨后,通過參考圖4和5描述具有上述構造的齒輪箱的組裝方法。圖4和圖5示出圖1示出的齒輪箱的組裝方法。
[0058]首先,如圖4A和4B所示,具有蝸桿53的驅(qū)動軸51插入到第一殼體61的孔61a內(nèi)。并且,具有蝸輪57的從動軸55的一側(cè)支撐到第一殼體61的半筒狀凹部61d、61e。
[0059]然后,如圖4C所不,第一殼體59組裝到第一殼體61。此時,第一殼體61的突起61c松嵌合到第一殼體59的孔59c內(nèi),并且第一殼體59的突起59b松嵌合到第一殼體61的孔61b內(nèi)。從而,第一殼體61與第一殼體59臨時定位。并且,驅(qū)動軸51插入到第一殼體59的孔59a內(nèi)。此外,具有蝸輪57的從動軸55的另一側(cè)支撐到第一殼體59的半筒狀凹部59d、59e內(nèi)。
[0060]然后,如圖4D所示,組裝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此時,如圖6所示,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抵靠在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f上。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c抵靠在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f上。并且,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抵靠在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g上。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c抵靠在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g上。
[0061]并且,第一殼體59的突起59h松嵌合到第二殼體63的孔63d內(nèi),第一殼體61的突起61h松嵌合到第二殼體63的孔63e內(nèi),第一殼體59的突起59i松嵌合到第二殼體65的孔65d內(nèi),并且第一殼體61的突起61 i松嵌合到第二殼體65的孔65e內(nèi)。
[0062]此時,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以及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中的至少一個通過按壓機構的按壓力彈性變形。由殼體之間的彈性斥力產(chǎn)生的第一殼體59、61和第二殼體63、65之間的靜摩擦力保持第一殼體59、61和第二殼體63、65的組裝狀態(tài)。
[0063]最后,如圖5所示,組裝完成的齒輪箱組裝到支架71。支架71具有基部71c、基部71d、立壁部71f、立壁部71g和底部71h?;?1c和基部71d形成有用于上軌組裝的孔71a、71b。
[0064]立壁部71f在基部71d側(cè)從基部71c的端部彎曲,并且構造成面對齒輪箱的第二殼體63。并且,立壁部71f形成有面對第二殼體63的孔63a的孔71i。
[0065]立壁部71g在基部71c側(cè)從基部71d的端部彎曲,并且構造成面對齒輪箱的第二殼體65。并且,立壁部71g形成有面對第二殼體65的孔65a的孔71 j。
[0066]底部71h構造成橋接立壁部71f與立壁部71g的下端部,并且面對齒輪箱的底部。
[0067]當齒輪箱組裝到由支架71的立壁部71f、立壁部71g和底部71圍繞的空間時,第二殼體63的凸棱63f和凸棱63g以及第二殼體65的凸棱65f和凸棱65g彈性變形,并且在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的方向上按壓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
[0068]此處,通過參考圖6和7描述按壓機構。圖6是示出按壓機構的示意圖,并且圖7是圖6的A部分的放大圖,示出傾斜表面的傾斜角。
[0069]如圖6所不,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按壓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f,并且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c按壓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f。并且,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按壓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g,并且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c按壓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1g。
[0070]此處,在本說明性實施例中,第一殼體59的傾斜表面59f和傾斜表面59g以及第一殼體61的傾斜表面63f和傾斜表面61g具有同樣的傾斜角。并且,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和傾斜表面63c以及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和傾斜表面65c具有同樣的傾斜角。如圖7所示,當用Θ I表示第一殼體59、61的傾斜表面的傾斜角,并且用Θ2表示第二殼體63、65的傾斜表面的傾斜角時,Θ 1〈 Θ 2。
[0071]通過在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和傾斜表面63c以及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和傾斜表面65c上產(chǎn)生的力的分力,一對第一殼體59、61被推向彼此。
[0072]如圖6的A部分所示,在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傾斜表面65b上產(chǎn)生的力F的分力Fx、Fy中的分力Fy是將第一殼體59和第一殼體61推向彼此的按壓力。
[0073]根據(jù)上述構造,由于不使用螺絲釘就能夠?qū)⒌谝粴んw59與第一殼體61 —體化,所以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
[0074]同時,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說明性實施例。在上述說明性實施例中,當用Θ I表示第一殼體59、61的傾斜表面的傾斜角,并且用Θ 2表不第二殼體63、65的傾斜表面的傾斜角時,Θ1〈Θ2。然而,Θ I可以等于Θ2。
[0075]并且,如圖8所示,當用Θ I表示第一殼體59、61的傾斜表面的傾斜角,并且用Θ2表不第二殼體63、65的傾斜表面的傾斜角時,Θ I可以大于Θ 2。
[0076]相比于圖8所示的θ 1> Θ 2的情況,在圖7所示的Θ 1< Θ 2的情況中,按壓力更大。然而,由于更大的力施加在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上,需要具有更高強度的第二殼體63和第二殼體65。
[0077](第二說明性實施例)
[0078]隨后,通過參考圖9描述根據(jù)第二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圖9是示出根據(jù)第二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079]關于第一殼體,該說明性實施例不同于第一說明性實施例,而其它構造是相同的。因此,用相同的參考標記表示與第一說明性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并且省略重復的描述。
[0080]當組裝一對第一殼體159、161時,第一殼體構造成大致的長方體。第一殼體159的角部159a按壓到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并且第一殼體161的角部161a按壓到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c。并且,第一殼體159的角部159b按壓到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并且第一殼體161的角部161b按壓到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c。
[0081]通過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第二殼體63的傾斜表面63b和傾斜表面63c以及第二殼體65的傾斜表面65b和傾斜表面65c,將一對第一殼體159和第一殼體161推向彼此。
[0082]如圖9所示,通過參考傾斜表面65b和角部159b描述該操作。在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傾斜表面65b上產(chǎn)生的力F的分力Fx、Fy中的分力Fy是將第一殼體159與第一殼體161推向彼此的按壓力。
[0083]根據(jù)上述構造,由于不使用螺絲釘就能夠?qū)⒌谝粴んw159與第一殼體161 —體化,所以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
[0084](第三說明性實施例)
[0085]通過參考圖10描述根據(jù)第三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圖10是示出根據(jù)第三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關于第二殼體,該說明性實施例不同于第二說明性實施例,而其它構造是相同的。因此,用相同的參考標記表示與第二說明性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0086]在該說明性實施例中,第二殼體163和第二殼體165的按壓機構的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是圓弧表面163a和圓弧表面165a。
[0087]第一殼體159的角部159a和第一殼體161的角部161a被第二殼體163的圓弧表面163a按壓。并且,第一殼體159的角部159b和第一殼體161的角部161b被第二殼體165的圓弧表面165a按壓。
[0088]通過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第二殼體163的圓弧表面163a和第二殼體165的圓弧表面165a,將一對第一殼體159、161推向彼此。
[0089]如圖10所示,通過參考圓弧表面165a和角部159b描述該操作。在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圓弧表面165a上產(chǎn)生的力F的分力Fx、Fy中的分力Fy是將第一殼體159與第一殼體161推向彼此的按壓力。
[0090]根據(jù)上述構造,由于不使用螺絲釘就能夠?qū)⒌谝粴んw159與第一殼體161 —體化,所以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
[0091]同時,本發(fā)明不限于以上說明性實施例。在以上說明性實施例中,第一殼體159和第一殼體161形成有圓弧表面。然而,將第一殼體159與第一殼體161推向彼此的力產(chǎn)生在其上的表面還能夠是任意的曲面。
[0092](第四說明性實施例)
[0093]通過參考圖11描述根據(jù)第四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圖11是示出根據(jù)第四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不意圖。關于第一殼體,該說明性實施例不同于第三說明性實施例,并且其它構造是相同的。因此,用相同的參考標記表示與第三說明性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0094]當組裝一對第一殼體259、261時,第一殼體構造成箱形,該箱形具有:圓弧表面,該圓弧表面的朝著第二殼體163的對向表面259a和對向表面261a是連續(xù)的;以及圓弧表面,該圓弧表面的朝著第二殼體165的對向表面259b和對向表面261b是連續(xù)的。
[0095]第一殼體259的對向表面259a和對向表面259b的圓弧表面的半徑與第一殼體261的對向表面261a和對向表面261b的圓弧表面的半徑是相同的,即,R1。同時,第二殼體163的圓弧表面163a的半徑以及第二殼體165的圓弧表面165a的半徑是相同的,即R2。此處,R1>R2。
[0096]將第一殼體259的對向表面259a的外端部和第一殼體261的對向表面261a的外端部按壓到第二殼體163的圓弧表面163a,并且將第一殼體259的對向表面259b的外端部和第一殼體261的對向表面261b的外端部按壓到第二殼體165的圓弧表面165a。
[0097]通過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第二殼體163的圓弧表面163a和第二殼體165的圓弧表面165a,將一對第一殼體259、261推向彼此。
[0098]如圖11所不,通過參考圓弧表面165a和對向表面259b的外端部描述作用。在作為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的圓弧表面165a上產(chǎn)生的力F的分力Fx、Fy中的分力Fy是將第一殼體259與第一殼體261推向彼此的按壓力。
[0099]根據(jù)上述構造,由于不使用螺絲釘就能夠?qū)⒌谝粴んw259與第一殼體261 —體化,所以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
[0100](第五說明性實施例)
[0101]通過參考圖12描述根據(jù)第五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圖12是示出根據(jù)第五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
[0102]在該說明性實施例中,第二殼體263形成有圓弧表面263a并且第第二殼體265形成有圓弧表面265a。
[0103]當組裝一對第一殼體359、361時,第一殼體構造成箱形,該箱形具有:圓弧表面,該圓弧表面的朝著第二殼體263的對向表面359a和對向表面361a是連續(xù)的;以及圓弧表面,該圓弧表面的朝著第二殼體265的對向表面359b和對向表面361b是連續(xù)的。
[0104]第二殼體263的圓弧表面263a與第一殼體359的對向表面359a和第一殼體361的對向表面361a的圓弧表面具有相同的半徑,即R1。并且,第二殼體265的圓弧表面265a以及第一殼體359的對向表面359b和第一殼體361的對向表面361b的圓弧表面具有相同的半徑,即R2。
[0105]此處,Rl關 R2。
[0106]根據(jù)以上構造,將一對第一殼體359和第一殼體361推向彼此的按壓力產(chǎn)生在遍及第二殼體263的圓弧表面263a和第二殼體265的圓弧表面265a的整個區(qū)域。
[0107]根據(jù)以上構造,由于不使用螺絲釘就能夠?qū)⒌谝粴んw359與第一殼體361 —體化,所以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此外,當完成組裝時,第一殼體359和第一殼體361不旋轉(zhuǎn)。
[0108](第六說明性實施例)
[0109]通過參考圖13描述根據(jù)第六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圖13是示出根據(jù)第六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按壓機構的示意圖。關于第二殼體,該說明性實施例不同于第二說明性實施例,并且其它構造是相同的。因此,用相同的參考標記表示與第二說明性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0110]在該說明性實施例中,第二殼體363形成有:按壓部363a,該按壓部363a能夠抵靠第一殼體159的外端表面;以及按壓部363b,該按壓部363b能夠抵靠第一殼體161的外端表面。同樣,第二殼體365形成有:按壓部365a,該按壓部365a能夠抵靠第一殼體159的外端表面;以及按壓部365b,該按壓部365b能夠抵靠第一殼體161的外端表面。并且,第二殼體363的按壓部363a與按壓部363b之間的間隔設定為與第二殼體365的按壓部365a與按壓部365b之間的間隔是相同的。
[0111]當用“a”表示第二殼體363的按壓部363a與按壓部363b之間的間隔以及第二殼體365的按壓部365a與按壓部365b之間的間隔,并且用“b”表示一體化的第一殼體159與第一殼體161的高度時,設定成a〈b。
[0112]當在一體化的第一殼體159和第一殼體161的方向上按壓第二殼體363和第二殼體365時,第二殼體363的按壓部363a和按壓部363b以及第二殼體365的按壓部365a和按壓部365b彈性變形,并且被按壓以保持一體化的第一殼體159與第一殼體161的各個外端表面(與推動方向相交的一對第一殼體159和第一殼體161的兩個表面)。
[0113]因此,第二殼體363的按壓部363a和按壓部363b以及第二殼體365的按壓部365a和按壓部365b用作構造成當在一對第一殼體159和第一殼體161的方向上按壓第二殼體363和第二殼體365時將一對第一殼體159和第一殼體161推向彼此的按壓機構。
[0114]根據(jù)以上構造,由于不使用螺絲釘就能夠?qū)⒌谝粴んw159與第一殼體161 —體化,所以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
[0115](第七說明性實施例)
[0116]通過參考圖14描述根據(jù)第七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圖14是示出根據(jù)第七說明性實施例的齒輪箱的分解透視圖。在圖14中,用相同的參考標記表示與圖1所示第一說明性實施例相同的部分,并省略重復的說明。
[0117]在圖14中,一對第一殼體459、461布置成將蝸桿53從軸向夾置于該第一殼體459,461之間。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形成有孔459a和孔461a,驅(qū)動軸51插入并被能夠旋轉(zhuǎn)地支撐在該孔459a和孔461a中。
[0118]一對第二殼體463、465布置成將蝸輪57夾置于該第二殼體463、465之間。第二殼體463和第二殼體465形成有孔463a和孔465a,從動軸55插入并被支撐在該孔463a和孔465a中。同時,在該說明性實施例中,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由樹脂制成。第二殼體463和第二殼體465由金屬制成。
[0119]第一殼體459的面向第一殼體461的表面形成有朝著驅(qū)動軸51的軸向突出的突起459b和孔(未不出),孔459a定位于該突起459b與孔(未不出)之間。同時,第一殼體461的面對第一殼體459的表面形成有:孔461b,第一殼體459的突起459b嵌合到該孔461b內(nèi);以及突起461c,該突起461c朝著驅(qū)動軸51的軸向突出,并且嵌合到第一殼體459的孔內(nèi),孔461a形成在孔461b與突起461c之間。同時,突起459b與孔461b的嵌合以及突起461c與所述孔的嵌合為松嵌合。因此,該嵌合不使第一殼體459與第一殼體461互相固定,而是將第一殼體459與第一殼體461臨時定位。
[0120]第一殼體459的面對第一殼體461的表面在其下部形成有半筒狀凹部459d、459e,該半筒狀凹部459d、459e構造成從從動軸55的一側(cè)處夾置并支撐從動軸55。同時,第一殼體461的面對第一殼體459的表面在其下部形成有半筒狀凹部461d、461e,該半筒狀凹部461d、461e構造成從從動軸55的另一側(cè)夾置并支撐從動軸55。
[0121]第二殼體463的兩側(cè)彎曲以形成彎曲部463b和彎曲部463c,并且彎曲部463b和彎曲部463c構造成在保持其間的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同樣,彎曲第二殼體465的兩側(cè)以形成彎曲部465b和彎曲部465c,并且彎曲部465b和彎曲部465c構造成保持其間的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
[0122]第一殼體459在第二殼體463的彎曲部463b抵靠的位置處形成有凸棱(肋)459f。第一殼體461在第二殼體463的彎曲部463c抵靠的位置處形成有凸棱(肋:未示出)。
[0123]第一殼體459在第二殼體465的彎曲部465b抵靠的位置處形成有凸棱(肋)459g。第一殼體461在第二殼體465的彎曲部465c抵靠的位置處形成有凸棱(肋:未示出)。
[0124]當組裝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時,從第一殼體459的凸棱459f的頂表面到抵靠第二殼體463的彎曲部463c的第一殼體461的凸棱(未示出)的頂表面的長度設定成比從第二殼體的彎曲部463b的內(nèi)表面到彎曲部463c的內(nèi)表面的長度稍長。同樣,當組裝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時,從第一殼體459的凸棱459g的頂表面到抵靠第二殼體465的彎曲部465c的第一殼體461的凸棱(未示出)的頂表面的長度設定成比從第二殼體的彎曲部465b的內(nèi)表面到彎曲部465c的內(nèi)表面的長度稍長。
[0125]同時,凸棱459f的頂表面是面朝驅(qū)動軸51的軸向的凸棱459f的表面中的表面。同樣,凸棱459g的頂表面是面朝驅(qū)動軸51的軸向的凸棱459g的表面中的表面。
[0126]當將第二殼體463和第二殼體465組裝到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時,能夠在使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彈性變形的同時分別組裝第二殼體463的彎曲部463b和彎曲部463c以及第二殼體465的彎曲部465b和彎曲部465c。
[0127]因此,第二殼體463的彎曲部463b和彎曲部463c以及第二殼體465的彎曲部465b和彎曲部465c用作按壓機構,該按壓機構構造成當在一對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的方向上按壓一對第二殼體463和第二殼體465時,將一對第一殼體459和第一殼體461推向彼此。
[0128]根據(jù)以上構造,由于不使用螺絲釘就能夠?qū)⒌谝粴んw459與第一殼體461 —體化,所以不需要用于組裝的工作。
[0129]雖然已經(jīng)通過參考具體的說明性實施例具體地描述了本發(fā)明,但對本領域技術人員明顯的是:能夠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做出各種改變和修改。
[0130]本發(fā)明基于2012年3月28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0.2012-73130,其內(nèi)容通過應用并入此處。
[0131]工業(yè)實用性
[0132]根據(jù)本發(fā)明,不需要用于執(zhí)行諸如螺絲釘這樣的機械結合的組件的組裝的工時。因此,提供了一種不需要組裝工作的齒輪箱。
【權利要求】
1.一種齒輪箱,包括: 第一軸,該第一軸具有第一齒輪; 第二軸,該第二軸布置成與所述第一軸相交,并且具有構造成與所述第一齒輪嚙合的第二齒輪; 一對第一殼體,該一對第一殼體布置成將所述第一齒輪從軸向夾置于該對第一殼體之間,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一軸插入到其中的孔; 一對第二殼體,該一對第二殼體布置成將所述第二齒輪從軸向夾置于該對第二殼體之間,并且形成有所述第二軸插入到其中的孔;以及 按壓機構,其中,作為朝著所述第一殼體的方向按壓所述第二殼體的響應,所述第二殼體將所述一對第一殼體壓向彼此。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所述按壓機構是形成在所述一對第二殼體處的兩個按壓部,并且構造成按壓所述一對第一殼體,以將所述一對第一殼體保持在所述兩個按壓部之間。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所述按壓機構是形成在所述一對第二殼體處的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構造成當利用所述一對第二殼體按壓所述一對第一殼體時,產(chǎn)生了沿將所述一對第一殼體壓向彼此的方向上的分力。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所述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是構造成按壓所述一對第一殼體的角部的曲面。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所述一對第一殼體的面對所述第二殼體的表面是圓弧表面,并且其中,所述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是圓弧表面,構造成抵靠所述第一殼體的圓弧表面并且具有比所述第一殼體的圓弧表面的直徑小的直徑。
6.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所述按壓力產(chǎn)生表面是傾斜表面,所述一對第一殼體的角部抵靠在該傾斜表面上。
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和所述第二殼體中的至少一個所述殼體構造成通過所述按壓機構的按壓力而彈性變形,于是通過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彈性斥力而產(chǎn)生的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之間的靜摩擦力保持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的組裝狀態(tài)。
8.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所述第一殼體與所述第二殼體具有不同的彈性系數(shù)。
9.根據(jù)權利要求7所述的齒輪箱, 其中,形成了構造成通過所述按壓機構的所述按壓力而彈性變形的肋。
【文檔編號】F16H1/16GK104246306SQ201380017632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3月28日
【發(fā)明者】榎島友宏 申請人:白木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