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降低的自由輪摩擦的單向楔塊式離合器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單向離合器,包括:多個第一斜坡,其具有與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第一直線形成第一銳角的相應第一正表面。所述離合器包括至少一個楔形板,所述楔形板包括光滑的第二外圓周和帶有多個第二斜坡的第一內(nèi)圓周,所述第二斜坡具有在徑向上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第二直線形成第二銳角的相應第二正表面。所述離合器包括具有第二內(nèi)圓周的外圈。所述外圈能在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旋轉(zhuǎn)。對于所述外圈在所述方向上的相對旋轉(zhuǎn),至少一個但不是所有的第一正表面和第二正表面接觸。所述外圈在相反的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鎖住所述內(nèi)圈和外圈。
【專利說明】具有降低的自由輪摩擦的單向楔塊式離合器
[0001]相關(guān)申請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請要求根據(jù)35U.S.C.§ 119(e)在2012年7月10日提交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61/669,754的優(yōu)先權(quán),其通過引用全文并入本申請。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3]本申請明涉及一種具有降低的自由輪摩擦的單向離合器,尤其涉及一種在自由輪模式中使楔形板和外圈之間的接觸最小化的單向楔塊式離合器。
【背景技術(shù)】
[0004]圖7為來自2008年12月10日提交的共同擁有的美國專利申請12/316,219的單向離合器300的分解圖。離合器300包括內(nèi)圈302、楔形板304、以及外圈306。圈302通過花鍵308防止旋轉(zhuǎn)地固定。當外圈在圓周方向⑶I上旋轉(zhuǎn)時,離合器300處于自由輪模式,所述外圈相對于內(nèi)圈和楔形板旋轉(zhuǎn),并且所述外圈的整個內(nèi)圓周310與所述楔形板的外圓周312摩擦接合。當外圈反轉(zhuǎn)方向以在圓周方向CD2上旋轉(zhuǎn)時(鎖定模式),楔形板靠著內(nèi)圈和外圈擴展從而相對于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鎖定外圈的旋轉(zhuǎn),即將所述外圈固定成不能旋轉(zhuǎn)。
[0005]楔形板與外圈的一些摩擦接合是必要的,能使離合器從自由輪模式變換到鎖定模式,但是該摩擦接合也阻擾了外圈的旋轉(zhuǎn),這消耗了施加到外圈的轉(zhuǎn)矩負載。因此,該摩擦接合降低了使用離合器300的裝置的效率。在離合器300中,由于圓周310和312的全接觸,使所述摩擦接合和隨之而來的效率降低被最大化。
[0006]美國3,202,250號專利公開了一種帶有內(nèi)圈、一個或多個楔塊、以及外圈的單向離合器。如上所述,所述楔塊的相應的外圓周的整個尺度與所述外圈的內(nèi)圓周接合,這導致了如上所述的摩擦低效率的最大化。
【發(fā)明內(nèi)容】
[0007]根據(jù)本文的闡述,提供了一種單向離合器,包括:內(nèi)圈,其包括帶有多個第一斜坡的第一外圓周,每個第一斜坡包括與所述單向離合器的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一直線形成第一銳角的相應第一正表面、以及具有連接到所述相應第一正表面的第一端和比所述第一端更徑向向內(nèi)的第二端的相應第一斜表面。所述離合器包括至少一個楔形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光滑的第二外圓周和帶有多個第二斜坡的第一內(nèi)圓周,每個第二斜坡包括:在徑向上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二直線形成第二銳角的相應第二正表面、以及具有連接到所述相應第二正表面的第三端和比所述第三端更徑向向外的第四端的相應第二斜表面。所述離合器包括具有第二內(nèi)圓周的外圈。所述外圈能在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旋轉(zhuǎn)。對于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的相對旋轉(zhuǎn),所述相應第一正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但不是所有與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所述外圈在與所述第一圓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使所述外圈的該旋轉(zhuǎn)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
[0008]根據(jù)本文的闡述,提供了一種單向離合器,包括:轉(zhuǎn)動軸;內(nèi)圈,其包括具有多個第一斜坡的第一外圓周,每個第一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一直線形成第一銳角的相應第一正表面;以及至少一個楔形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第二外圓周;將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的第一和第二端隔開的徑向布置的間隙,從而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在圓周方向上在所述間隙處是完全中斷的;和帶有多個第二斜坡的第一內(nèi)圓周,每個第二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二直線形成第二銳角的相應第二正表面。所述單向離合器包括具有第二內(nèi)圓周的外圈。所述多個第一正表面與所述多個第二正表面在圓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對齊。對于所述外圈在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的相對旋轉(zhuǎn):所述第二外圓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內(nèi)圓周接觸;所述第一正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但不是所有與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以及接觸中的相應第一和第二正表面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越靠近所述間隙,由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施加在所述外圈上的徑向向外的力的大小就越小。所述外圈在與所述第一圓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使所述外圈的該旋轉(zhuǎn)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
[0009]根據(jù)本文的闡述,提供了一種單向離合器,包括:轉(zhuǎn)動軸;內(nèi)圈,其包括具有多個第一斜坡的第一外圓周,每個第一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一直線形成第一銳角的相應第一正表面;以及至少一個楔形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第二外圓周;將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的第一和第二端隔開的徑向布置的間隙,從而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在圓周方向上在所述間隙處是完全中斷的;和帶有多個第二斜坡的第一內(nèi)圓周,每個第二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二直線形成第二銳角的相應第二正表面。所述離合器包括具有第二內(nèi)圓周的外圈。所述多個第一正表面在圓周方向與所述多個第二正表面至少部分地對齊。對于所述外圈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在第一圓周方向上的相對旋轉(zhuǎn):所述第二外圓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內(nèi)圓周接觸;所述第一正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但不是所有與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以及接觸中的相應所述第一和第二正表面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越靠近所述間隙,使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反向的力的大小就越小。所述外圈在與所述第一圓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使所述外圈的該旋轉(zhuǎn)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參照所附的示意圖,僅通過示例來描述各種實施方式,在附圖中,相應的附圖標記指示相應的部件,其中:
[0011]圖1A為展示本申請中使用的空間術(shù)語的柱面坐標系的透視圖;
[0012]圖1B為圖1A的展示本申請中使用的空間術(shù)語的所述柱面坐標系中一個物體的透視圖;以及
[0013]圖2為具有降低的自由輪摩擦的單向離合器的分解圖;
[0014]圖3為圖2的處于自由輪模式的單向離合器的主視圖;
[0015]圖4為圖2的處于鎖定模式的單向離合器的主視圖;
[0016]圖5為大致沿著圖4中5-5線的圖2的單向離合器的剖視圖;
[0017]圖6為自由輪模式中具有降低的自由輪摩擦的單向離合器的主視圖;以及
[0018]圖7為在先單向單向離合器的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一開始,我們應當意識到如不同附圖視圖上的附圖標記指示本公開的相同或者功能上類似的結(jié)構(gòu)部件。應當理解本公開并不限于所公開的方面。
[0020]而且,應當理解本公開并不限于所描述的特定方法論、材料以及變形,當然可以依此做出變化。也應當理解本文中使用的術(shù)語僅是為了描述特定的方面,并沒有限制本公開的范圍。
[0021]除非另有限制,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科技術(shù)語具有如本公開所屬的技術(shù)人員所通常理解的相同含義。應當理解任何與本文所描述的類似或等同的方法、裝置、或者材料能用于本公開的實踐或測試中。
[0022]圖1A為展示本申請中使用的空間術(shù)語的柱面坐標系80的透視圖。本發(fā)明至少部分地在柱面坐標系中描述。坐標系80具有作為以下方向和空間術(shù)語的參照的縱軸81。形容詞“軸向的”、“徑向的”和“圓周的”分別相對于平行于軸線81、半徑82(其與軸線81正交)、和圓周83的方向而言。形容詞“軸向的”、“徑向的”和“圓周的”也與平行于各自平面的方向相關(guān)。為了說清各個平面的布置,使用了物體84、85和86。物體84的表面87形成一個軸向平面。即,軸線81形成一條沿著所述表面的線。物體85的表面88形成一個徑向平面。即,半徑82形成一條沿著所述表面的線。物體86的表面89形成一個圓周平面。即,圓周83形成一條沿著所述表面的線。作為另一個例子,軸向運動或布置平行于軸線81,徑向運動或布置平行于半徑82,而圓周運動或布置平行于圓周83。旋轉(zhuǎn)相對于軸線81而言。
[0023]副詞“軸向地”、“徑向地”和“圓周地”分別相對于平行于軸線81、半徑82、和圓周83的方向而言。副詞“軸向地”、“徑向地”和“圓周地”也與平行于各自平面的方向相關(guān)。
[0024]圖1B為展示本申請中使用的空間術(shù)語的圖1A的柱面坐標系80中一個物體90的透視圖。圓柱形物體90為柱面坐標系中圓柱形物體的一個代表,而沒有以任何形式來限制本發(fā)明。物體90包括軸向表面91、徑向表面92、和圓周表面93。表面91為軸向平面的一部分,表面92為徑向平面的一部分,表面93為圓周表面的一部分。
[0025]圖2為具有降低的自由輪摩擦的單向離合器100的分解圖。
[0026]圖3為圖2的處于自由輪模式的單向離合器100的主視圖。以下描述請參照圖2和圖3。離合器100包括內(nèi)圈102、至少一個楔形板104、和外圈106。在一個不例實施例中,離合器100包括兩個楔形板104,但應當理解也可以采用其他數(shù)量的楔形板。所述內(nèi)圈包括帶有斜坡108的外圓周OCl,所述斜坡108具有正表面(face surface) 110和斜表面112。每個楔形板包括光滑的外圓周OC2和帶有斜坡114的內(nèi)圓周ICl,所述斜坡114具有正表面116和斜表面118。對于光滑的外圓周,指的是所述圓周為沒有突然變化的光滑曲線。例如,下文描述的并向OC2開口的槽的壁不能看作OC2的一部分。
[0027]所述外圈包括內(nèi)圓周IC2。對于所述外圈在圓周方向CDl (自由輪模式)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的相對旋轉(zhuǎn),一些、但不是所有的表面I1和相應的表面116接觸。例如,在圖3中,表面IlOA和IlOB分別和表面116A和116B接觸,而剩下的表面110不接觸表面116。在自由輪模式中,所述外圈獨立于所述內(nèi)圈和板104旋轉(zhuǎn)。
[0028]圖4為圖2的處于鎖定模式的單向離合器的主視圖。以下描述請參照圖2至圖4。在鎖定模式中,通過在與CDl相反的CD2方向上所述外圈的旋轉(zhuǎn),所述外圈的旋轉(zhuǎn)被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所述內(nèi)圈例如通過花鍵119被固定成不能旋轉(zhuǎn)。即,所述內(nèi)圈不能旋轉(zhuǎn)。這種情況下,在所述鎖定模式中也能防止所述外圈旋轉(zhuǎn)。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在所述鎖定模式中,表面110和相應的表面116均不接觸。
[0029]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表面110與和離合器100的轉(zhuǎn)動軸AX正交的直線RLl對齊、或者與RLl形成銳角ACAl0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表面116與和轉(zhuǎn)動軸AX正交的直線RL2對齊、或者與RL2形成銳角ACA2。斜表面112的相應端部El與表面110連接,且斜表面112的相應端部E2在端部El的徑向內(nèi)側(cè)。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端部E2連接到相鄰斜坡108的正表面110。斜表面118的相應端部E3與表面116連接,且斜表面118的相應端部E4在端部E3的徑向外側(cè)。因此,表面112和表面118在方向⑶I上徑向向內(nèi)偏移。
[0030]每個楔形板包括將所述楔形板的端部122和124隔開的徑向布置的間隙120,從而所述楔形板在圓周方向上在所述間隙處是完全中斷的。例如,徑向線RL3穿過間隙120,而沒有碰到所述楔形板。總的來說,楔形板104由于間隙120在圓周方向上是有彈性的,并且在自由狀態(tài)下(沒有安裝到所述外圈中)的楔形板104的OC2的直徑Dl大于所述外圈的IC2的直徑D2。因此,當楔形板安裝在所述外圈中時,所述間隙的圓周尺度CE會減少,并且所述楔形板的彈性會促使所述楔形板徑向向外以接觸所述外圈并向IC2施加徑向向外的力F。
[0031]在自由輪模式中,需要力FF(與外圈在方向CDl上的旋轉(zhuǎn)反向)以完成從自由輪模式到鎖定模式的切換。力FF的大小與力F的大小成比例(FF會隨著F的增加而增加)。所述F的大小取決于所述楔形板的特性(例如,OC2和IC2之間相應的直徑的差異,以及所述楔形板的剛度),以及取決于成對的接觸的表面110和116的位置。例如,使用端部124作為使成對接觸的表面110和116的起始點時,F(xiàn)的大小取決于從間隙120在方向CD2上移動時碰到的第一對接觸的表面110和116的位置。特定地,該對表面在方向CDl上越靠近間隙120,F(xiàn)的大小就越小。例如,表面IlOA和116A形成該對時,F(xiàn)的大小小于表面IlOB和116B形成該對的情況。
[0032]因而,在自由輪模式中,上述的成對的表面在方向CDl上越靠近所述間隙,與外圈在方向CDl上的旋轉(zhuǎn)反向的力FF的大小會越小。例如,表面IlOA和116A形成該對時,F(xiàn)F小于表面IlOB和116B形成該對的情況。
[0033]為了從所述自由輪模式切換到所述鎖定模式,所述外圈在方向CD2上接合和轉(zhuǎn)動、或移動所述楔形板,從而斜坡114在方向CD2上相對于斜坡108移動。尤其是,表面118在方向CD2上沿著表面112滑動。所述表面的所述滑動使表面112和118被鎖定并使得所述楔形板以更大的力擠壓所述外圈,從而使所述內(nèi)圈、所述楔形板和所述外圈鎖定成不能旋轉(zhuǎn)。如上所述,為了使所述外圈能夠轉(zhuǎn)動所述楔形板,在所述自由輪模式中(外圈在方向CDl上旋轉(zhuǎn)),所述外圈與所述楔形板必須至少存在一些摩擦接合。如果沒有摩擦接合或沒有足夠的摩擦接合,所述外圈僅在方向CD2上旋轉(zhuǎn)而不能移動所述楔形板。即,必須一定程度上存在摩擦力FF。
[0034]如上所述,在具有可徑向擴展的閉鎖元件的單向離合器的一般構(gòu)造中,在自由輪模式中所述閉鎖裝置和外圈的摩擦接合(力FF)降低了利用所述離合器的動力系統(tǒng)的效率。例如,所述摩擦接合不利地消耗了施加到所述外圈上的扭矩的一部分。有利地,離合器100通過控制與相應表面116接觸的表面110的數(shù)量來控制和降低了 FF的大小。力FF的大小與F的大小成比例,F(xiàn)轉(zhuǎn)而又由與相應表面116接觸的表面110的位置來確定。例如,如上所述,在所述自由輪模式中,上述的一對表面在方向CDl上越靠近所述間隙,使所述外圈在方向CDl上的旋轉(zhuǎn)反向的力FF的值會越小。
[0035]因而,所述內(nèi)圈和楔形板能構(gòu)造成:使特定的一對或多對表面110和116在所述自由輪模式中接觸,以產(chǎn)生期望大小的FF,例如能使所述離合器從所述自由輪模式切換到所述鎖定模式所需的最小的FF。該構(gòu)造轉(zhuǎn)而有利地減少了所述自由輪模式中所述外圈的摩擦損失,從而提高使用離合器100的裝置的效率。
[0036]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離合器100包括槽126和126。槽126包括向ICl開口的相應的徑向最內(nèi)端部130、以及被所述楔形板包圍的相應的徑向最外端部132。槽128包括向OC2開口的相應的徑向最外端部134、以及被所述楔形板包圍的相應的徑向最內(nèi)端部136。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槽126和128在圓周方向(例如⑶I或⑶2)上至少部分地重疊。
[0037]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槽126和128提供了一種用于調(diào)節(jié)F大小的機制。如上所述,當楔形板安裝在所述外圈中時,所述楔形板的彈性會促使所述楔形板徑向向外以接觸所述外圈并向所述外圈并施加力F。表面110和116之間的接觸以及槽126和128隨之的反應起到降低F大小的作用。
[0038]圖5為大致沿著圖4中5-5線的圖2的單向離合器100的剖視圖。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相應的OC2成形為形成倒角部138,且IC2構(gòu)造成形成V-形凹口 140,所述倒角部布置在所述V-形凹口 140中。楔塊式單向離合器的適當設計和功能要求楔形板和外圈之間的摩擦接合盡量一致。所述楔形板和外圈之間的接觸面積取決于所述楔形板的寬度W,該寬度決定所述倒角部的尺度142。例如,增加W即增加142,這增大了自由輪模式中所述楔形板和所述外圈之間的摩擦接觸。但是,由于制造條件的限制,難于獲得所述楔形板的一致的厚度W。轉(zhuǎn)而,厚度W的變化導致了所述楔形板和所述外圈之間的摩擦接合的不期望的變化。隨著所述楔形板和所述外圈之間接合面積的增加,在所述自由輪模式中由于摩擦接合的不期望的變化導致的負面影響會劇增。因此,當在所述自由輪模式中所述楔形板外圓周的整體與所述外圈接觸時,所述影響達到最大化。有利地,離合器100通過限制IC2和OC2之間的周向接觸范圍使寬度變化的負面影響最小化。
[0039]圖6為自由輪模式中具有降低的自由輪摩擦的單向離合器200的主視圖。在一個示例實施例中,楔形板204在外圓周上不包括槽,如槽128。對于離合器100的描述基本上適用于離合器200。在沒有槽128的情況下,F(xiàn)的大小一般會增加。例如,假如除了楔形板204沒有槽128之外,楔形板104和204是相同的,離合器200相對于離合器100而言通常將會產(chǎn)生更大的FF。
[0040]應該認識到,以上公開的各種情形以及其他特征和功能、或其替代方案能被所期望地結(jié)合到許多其他的不同系統(tǒng)或應用中。本領(lǐng)域技術(shù)人員能做出各種當前未預見到的或意料之外的替代方案、改變、變化、或其改進,這些也落入所附權(quán)利要求的范圍。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單向離合器,包括: 內(nèi)圈,所述內(nèi)圈包括帶有多個第一斜坡的第一外圓周,每個第一斜坡包括: 與所述單向離合器的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一直線形成第一銳角的相應第一正表面;和 具有連接到所述相應第一正表面的第一端和比所述第一端更徑向向內(nèi)的第二端的相應第一斜表面; 至少一個楔形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光滑的第二外圓周和帶有多個第二斜坡的第一內(nèi)圓周,每個第二斜坡包括: 在徑向上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二直線形成第二銳角的相應第二正表面;和 具有連接到所述相應第二正表面的第三端和比所述第三端更徑向向外的第四端的相應第二斜表面;和 外圈,所述外圈包括第二內(nèi)圓周,其中: 所述外圈能在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旋轉(zhuǎn); 對于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的相對旋轉(zhuǎn),所述相應第一正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但不是所有與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以及 所述外圈在與所述第一圓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使所述外圈的該旋轉(zhuǎn)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將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的第一和第二端隔開的徑向布置的間隙,從而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在圓周方向上在所述間隙處是完全中斷的。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旋轉(zhuǎn)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所有所述相應第一正表面都不與所述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將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的第一和第二端隔開的徑向布置的間隙,從而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在圓周方向上在所述間隙處是完全中斷的;以及 對于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的相對旋轉(zhuǎn),接觸中的相應所述第一和第二正表面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越靠近所述間隙,使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反向的力的大小就越小。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 多個第一槽,其具有向所述第一內(nèi)圓周開口的相應的第一徑向最內(nèi)端部、以及被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圍的相應的第一徑向最外端部;和 多個第二槽,其具有向所述第二外圓周開口的相應的第二徑向最外端部、以及被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圍的相應的第二徑向最內(nèi)端部;和 所述多個第一正表面形成所述多個第一槽的邊界的相應部分。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第一和第二槽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重疊。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括: 多個第一槽,其具有向所述第一內(nèi)圓周開口的相應的第一徑向最內(nèi)端部、以及被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圍的相應的第一徑向最外端部;和 多個第二槽,其具有向所述第二外圓周開口的相應的第二徑向最外端部、以及被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包圍的相應的第二徑向最內(nèi)端部; 對于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的相對旋轉(zhuǎn),具有部分由和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的相應第一正表面形成的邊界的第一槽的圓周寬度大于由未與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的相應第一正表面定界的第一槽的相應圓周寬度。
8.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單向離合器,其特征在于,對于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的相對旋轉(zhuǎn),所述外圈相對于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旋轉(zhuǎn)。
9.一種單向離合器,包括: 轉(zhuǎn)動軸; 內(nèi)圈,所述內(nèi)圈包括具有多個第一斜坡的第一外圓周,每個第一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一直線形成第一銳角的相應第一正表面; 至少一個楔形板,其包括: 第二外圓周; 將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的第一和第二端隔開的徑向布置的間隙,從而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在圓周方向上在所述間隙處是完全中斷的;和 帶有多個第二斜坡的第一內(nèi)圓周,每個第二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二直線形成第二銳角的相應第二正表面;和外圈,所述外圈具有第二內(nèi)圓周,其中: 所述多個第一正表面和所述多個第二正表面在圓周方向上至少部分地對齊, 對于所述外圈在第一圓周方向上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的相對旋轉(zhuǎn): 所述第二外圓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內(nèi)圓周接觸; 所述第一正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但不是所有與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以及接觸中的相應所述第一和第二正表面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越靠近所述間隙,由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施加在所述外圈上的徑向向外的力的大小就越??;和 所述外圈在與所述第一圓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使所述外圈的該旋轉(zhuǎn)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
10.一種單向離合器,包括: 轉(zhuǎn)動軸; 內(nèi)圈,所述內(nèi)圈包括具有多個第一斜坡的第一外圓周,每個第一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一直線形成第一銳角的相應第一正表面; 至少一個楔形板,其包括: 第二外圓周; 將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的第一和第二端隔開的徑向布置的間隙,從而使所述至少一個楔形板在圓周方向上在所述間隙處是完全中斷的;和 帶有多個第二斜坡的第一內(nèi)圓周,每個第二斜坡包括與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或與和所述轉(zhuǎn)動軸正交的第二直線形成第二銳角的相應第二正表面, 外圈,所述外圈具有第二內(nèi)圓周,其中: 所述多個第一正表面在圓周方向與所述多個第二正表面至少部分地對齊, 對于所述外圈相對于所述內(nèi)圈在第一圓周方向上的相對旋轉(zhuǎn): 所述第二外圓周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內(nèi)圓周接觸; 所述第一正表面中的至少一個、但不是所有與相應第二正表面接觸;以及接觸中的相應所述第一和第二正表面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越靠近所述間隙,使所述外圈在所述第一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反向的力的大小就越小;和 所述外圈在與所述第一圓周方向相反的第二圓周方向上的旋轉(zhuǎn)使所述外圈的該旋轉(zhuǎn)鎖定于所述內(nèi)圈的旋轉(zhuǎn)。
【文檔編號】F16D41/06GK104428550SQ201380036888
【公開日】2015年3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9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2年7月10日
【發(fā)明者】M·戴維斯 申請人:舍弗勒技術(shù)股份兩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