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滑動軌道以及具備其的圖像形成裝置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687596閱讀:205來源:國知局
      滑動軌道以及具備其的圖像形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滑動軌道以及具備其的圖像形成裝置?;瑒榆壍腊ńY合在固定軌道(5)上的桿部件(8)。桿部件(8)在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完全拆卸的狀態(tài)下,使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固定成不能滑動。而在移動軌道(6)組裝于固定軌道(5)的狀態(tài)下,解除球保持架(7)的上述固定。桿部件(8)具有可以從球保持架(7)的窗部(74)突出的受壓部(84)。在移動軌道(6)組裝于固定軌道(5)時,通過用移動軌道(6)的按壓部(66)按壓該受壓部(84),使利用桿部件(8)的球保持架(7)的上述固定得以解除。據(jù)此,能夠容易地進行已脫離的移動軌道相對于固定軌道的組裝,而且還能夠維持順滑的滑動操作感。
      【專利說明】滑動軌道以及具備其的圖像形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具備固定軌道與移動軌道的滑動軌道,以及具備該滑動軌道的圖像形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在打印機、復印機、傳真機等圖像形成裝置中,有的可以沿水平方向拉出裝置本體的一部分或者容納在裝置本體內容納的單元。例如,存在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其構成為被一體地組裝于裝置本體的一個側壁上的片材輸送單元可從裝置本體拉出。在此情況下,為了使上述單元的拉出及其后的安裝變得容易而采用滑動軌道?;瑒榆壍谰邆涔潭ㄜ壍琅c移動軌道,并分別將上述固定軌道裝配在裝置本體側,將上述移動軌道裝配在上述單元側。一般而言,上述移動軌道通過可在上述固定軌道內移動的球保持架保持。
      [0003]上述移動軌道的滑動范圍,即上述移動軌道相對于上述固定軌道可拉出的范圍通過擋塊來進行限制。但是,在進行維護等時,有時需要拆卸上述擋塊,使上述單元完全從裝置本體脫離。此時,上述移動軌道也從上述球保持架拆下,并與上述單元一起脫離。在維護等作業(yè)結束后,當上述單元被組裝于裝置本體上時,上述移動軌道被嵌入上述球保持架。但是,因為球保持架相對于固定軌道是自由移動的,所以存在從上述單元的拉出面觀察該球保持架位于內側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有時無法容易地將上述移動軌道組裝于上述球保持架。
      [0004]例如,存在一種滑動軌道,其為了使已脫離的移動軌道相對于固定軌道的組裝變得容易,在固定軌道的前端緣設置支承部件。但是,因配置上述支承部件而使該支承部件與上述移動軌道時常摩擦接觸,不利于上述單元的順暢拉出。亦即,損害球保持架所具備的順滑的滑動操作感。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進行已脫離的移動軌道相對于固定軌道的組裝,而且還能夠維持順滑的滑動操作感的滑動軌道;以及具備該滑動軌道的圖像形成裝置。
      [0006]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滑動軌道,具備多個軌道,包括:
      [0007]固定軌道,其具有沿單向延伸的導向部;
      [0008]移動軌道,其能夠在容納于所述固定軌道的第一狀態(tài)、通過在所述導向部的引導下沿所述單向滑動而一部分從所述固定軌道伸出的第二狀態(tài)、從所述固定軌道完全地拆卸的第三狀態(tài)之間進行狀態(tài)變更;
      [0009]保持部件,其組裝在所述固定軌道上,并能夠在所述導向部延伸的范圍內沿所述導向部滑動,同時保持所述移動軌道可滑動;
      [0010]固定部,其在所述移動軌道處于所述第三狀態(tài)時,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對于所述固定軌道固定成不能滑動,在所述移動軌道處于所述第一狀態(tài)或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解除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固定。
      [0011]此外,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0012]容納用于進行圖像形成的器件的裝置本體;
      [0013]從所述裝置本體沿水平方向拉出的單元;以及
      [0014]沿水平方向可滑動地支承所述單元的上述的滑動軌道,
      [0015]所述固定軌道裝配于所述裝置本體,所述移動軌道裝配于所述單元。
      [0016]根據(jù)這些發(fā)明,可獲得能夠容易地進行已脫離的移動軌道相對于固定軌道的組裝,而且還能夠維持順滑的滑動操作感的滑動軌道。特別是在具備具有較大重量的單元的圖像形成裝置中,在為該單元的拉出而應用了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動軌道的情況下,能夠使用戶進行的該單元相對于圖像形成裝置本體的拆裝作業(yè)性得以改善。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
      [0018]圖2是顯示輸送單元從裝置本體通過滑動軌道引導并拉出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19]圖3是顯示滑動軌道的要部的立體圖。
      [0020]圖4是顯示限制部件的裝入狀況的立體圖。
      [0021]圖5是顯示輸送單元從裝置本體拆卸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22]圖6是滑動軌道的立體圖,是顯示移動軌道完全容納于固定軌道的狀態(tài)的圖。
      [0023]圖7是滑動軌道的立體圖,圖7A是顯示移動軌道從固定軌道拉出一半左右的狀態(tài)的圖,圖7B是顯示移動軌道從固定軌道拉出最大限度的狀態(tài)的圖。
      [0024]圖8A及圖8B是固定軌道的立體圖,圖8C為側視圖。
      [0025]圖9A及圖9B是移動軌道的立體圖,圖9C為側視圖。
      [0026]圖1OA及圖1OB是球保持架的立體圖,圖1OC為側視圖。
      [0027]圖1lA及圖1lB是擋塊的立體圖。
      [0028]圖12A及圖12B是限制部件的立體圖。
      [0029]圖13A及圖13B是顯示球保持架以及桿(lever)部件組裝于固定軌道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030]圖14A及圖14B為桿部件的立體圖,圖14C為側視圖。
      [0031]圖15是桿部件的配置位置附近的滑動軌道的立體圖。
      [0032]圖16是沿圖15的XV1-XVI截取的截面圖。
      [0033]圖17 (A)是暫時拆卸的移動軌道正在嵌入固定軌道(球保持架)的狀態(tài)下的滑動軌道的截面圖,圖17 (B)是圖17 (A)的要部放大截面圖。
      [0034]圖18 (A)是移動軌道從圖17 (A)的狀態(tài)起,進一步嵌入固定軌道的狀態(tài)下的滑動軌道的截面圖,圖18 (B)為圖18 (A)的要部放大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5]下面基于附圖來詳細敘述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圖1是顯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圖像形成裝置I的內部構造的截面圖。圖像形成裝置I是單色復印機,包括由大致長方體的殼體構成的裝置本體10 ;和配置在裝置本體10上面的自動原稿供紙裝置11。裝置本體10是容納對片材進行圖像形成處理的各種器件的框體。
      [0036]裝置本體10包括:大致長方體形狀的下部框體;配設于該下部框體的上方的大致長方體形狀的上部框體;和聯(lián)結這兩個框體的聯(lián)結框體。在下部框體中容納有用于將調色劑像轉印在片材上的圖像形成部20。在聯(lián)結框體中容納有定影部30。在上部框體中容納有用于以光學方式讀取原稿片材的圖像的掃描器裝置13。由下部框體、上部框體以及聯(lián)結框體所包圍的殼體內空間為可容納圖像形成后的片材的殼體內排紙部14。
      [0037]上述聯(lián)結框體具備:配置于裝置本體10的右側面一側、為了將片材排出至殼體內排紙部14而朝向上述殼體內空間開口的第一排出口 141 ;在高于該第一排出口 141的位置處朝向上述殼體內空間開口的片材排出用的第二排出口 142。上述殼體內空間的底部通過殼體內排紙托盤143劃定。從第一排出口 141所排出的片材堆疊在在該殼體內排紙托盤143上。在殼體內排紙托盤143的上方安裝有輔助排紙托盤144。從第二排出口 142所排出的片材堆疊在輔助排紙托盤144上,或者雙面打印的片材臨時排出至輔助排紙托盤144以進行回轉輸送。
      [0038]在裝置本體10的下部可自由拆裝地安裝有容納將被實施圖像形成處理的片材的供紙盒15。此外,在裝置本體10的右側面IOR具備有可通過后述的滑動軌道4向右方拉出的側面單元17。在該側面單元17上搭載著輸送單元TO。
      [0039]圖像形成部20包括:感光體滾筒21 ;配置于該感光體滾筒21的周圍的帶電器22、曝光單元23、顯影裝置24、轉印輥25和清潔裝置26。感光體滾筒21繞其軸進行旋轉,具備形成靜電潛影以及調色劑像的周面。帶電器22使感光體滾筒21的上述周面均勻地帶電。曝光單元23對感光體滾筒21的上述周面照射激光以形成靜電潛影。顯影裝置24對感光體滾筒21的周面供給調色劑,以使形成在感光體滾筒21上的靜電潛影進行顯影。轉印輥25與感光體滾筒21形成轉印輥隙部,將感光體滾筒21上的調色劑像轉印到片材上。清潔裝置26清掃調色劑像轉印后的感光體滾筒21的周面。向顯影裝置24補充調色劑的調色劑容器27配置成鄰接顯影裝置24。
      [0040]定影部30包括:內置有熱源的定影輥31 ;與定影輥31 —起形成定影輥隙部的加壓輥32。定影部30通過在上述定影輥隙部對在上述轉印輥隙部轉印有調色劑像的片材進行加熱以及加壓,實施定影處理。經(jīng)過定影處理的片材從第一排出口 141或第二排出口 142向殼體內排紙部14排出。
      [0041]在裝置本體10的內部設置有用于輸送片材的片材輸送路徑。片材輸送路徑包括從裝置本體10的下部附近到上部附近,經(jīng)由圖像形成部20以及定影部30沿上下方向延伸的主輸送路徑P1。在主輸送路徑Pl的下游端附近,分岔出將片材引導至第一排出口 141的第一排出輸送路徑P2。此外,在主輸送路徑Pl的最下游端(上端)連接著將片材引導至第二排出口 142的第二排出輸送路徑P3。而且,在雙面打印時反轉輸送片材的反轉輸送路徑P4設置成從主輸送路徑Pl的最下游端起延伸到上游端附近。
      [0042]供紙盒15具備容納片材捆的片材容納部151。在片材容納部151的右上方附近具備:逐張抽取上述片材捆的最上層片材的搓紙輥152 ;將該片材送出到主輸送路徑Pl的上游端的供紙輥對153。此外,在裝置本體10的右側面IOR設置有手動供紙用的手動托盤171。載置于手動托盤171的片材通過手動供紙輥172送出到主輸送路徑Pl的上游端。在主輸送路徑Pl上的圖像形成部20的上游側,配置有以規(guī)定的定時將片材送出到轉印輥隙部的對齊棍(resistance roller)對 154。
      [0043]在側面單元(Unit)17上還搭載有上述的手動托盤171以及手動供紙輥172。在輸送單元I3U上搭載有轉印輥25、對齊輥對154的一個輥、片材輸送用的輥對的一個輥等。輸送單元PU的內側面是區(qū)劃主輸送路徑Pl的一側壁面,外側面是區(qū)劃反轉輸送路徑P4的一側壁面。
      [0044]在對片材進行單面打印(圖像形成)處理的情況下,片材從片材容納部151或手動托盤171送出到主輸送路徑P1,并分別在圖像形成部20對該片材實施調色劑像的轉印處理,和在定影部30實施使轉印的調色劑定影于片材的定影處理。之后,該片材經(jīng)第一排出輸送路徑P2從第一排出口 141排紙到殼體內排紙托盤143上。另一方面,在對片材進行雙面打印處理的情況下,在對片材單面實施了轉印處理以及定影處理以后,該片材經(jīng)過第二排出輸送路徑P3,片材的一部分從第二排出口 142排至輔助排紙托盤144上。之后,該片材被轉回輸送,并經(jīng)反轉輸送路徑P4返回到主輸送路徑Pl的上游端附近。然后,對片材的另一面實施轉印處理以及定影處理,該片材經(jīng)第一排出輸送路徑P2從第一排出口 141排到殼體內排紙托盤143上。
      [0045]圖2是顯示輸送單元I3U與側面單元17 —起從裝置本體10的右側面10R,通過滑動軌道4引導并拉出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2中,作為滑動軌道4顯示了在裝置本體10的前面?zhèn)认虏颗渲玫难刈笥曳较蜓由煸O置的前側滑動軌道4F和在裝置本體10的后面?zhèn)认虏颗渲玫难刈笥曳较蜓由煸O置的后側滑動軌道
      [0046]4B的例子。前側滑動軌道4F以及后側滑動軌道4B具備相同的構造。
      [0047]側面單元17平時處于緊靠裝置本體10的前框架18F以及后框架18B的安裝狀態(tài),在拉出時朝圖2中的右方遠離這些框架18F、18B。當側面單元17處于上述安裝狀態(tài)時,由具有感光體滾筒21的圖像形成單元28的右側面和輸送單元的內側面(左側面)形成上述主輸送路徑Pl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若側面單元17被拉出則主輸送路徑Pl敞開,可進行片材的卡紙?zhí)幚砘蛘邎D像形成單元28及其他單元的更換或維護。
      [0048]滑動軌道4 (4F、4B)包括:裝配于裝置本體10側的固定軌道5 ;裝配于側面單元17側的移動軌道6 ;可滑動地組裝在固定軌道5內、同時可滑動地保持移動軌道6的球保持架7 (保持部件)。固定軌道5在其長度方向(左右方向)上具有稍微短于裝置本體10左右方向之寬度的長度,其固定在形成裝置本體10的骨架的構造框架(省略圖示)的下部。更詳細而言,前側滑動軌道4F的固定軌道5固定在上述構造框架的前側部分,后側滑動軌道4B的固定軌道5固定在上述構造框架的后側部分。
      [0049]移動軌道6的長度方向上的長度與固定軌道5大致相同。移動軌道6的右端側固定在側面單元17上。移動軌道6可以在容納于固定軌道5的第一狀態(tài)和通過相對于固定軌道5朝右方(單向)滑動而一部分從固定軌道5伸出的第二狀態(tài)之間進行狀態(tài)變更。球保持架7以移動軌道6的滑動移動量的大概1/2的滑動移動量,在固定軌道5內沿左右方向滑動。圖2所示的狀態(tài)表示移動軌道6處于上述第二狀態(tài),即從固定軌道5最大限度地伸出的狀態(tài)。此狀態(tài)為側面單元17從裝置本體10最大限度地拉出的狀態(tài)。
      [0050]雖然圖2顯示在側面單元17與裝置本體10的結合狀態(tài)未解除的狀態(tài)下,側面單元17從裝置本體10最大限度地拉出的狀態(tài),但是也可以從裝置本體10拆卸側面單元17。在此情況下,通過從固定軌道5完全地拆卸移動軌道6 (第三狀態(tài))來解除側面單元17與裝置本體10的結合狀態(tài)。
      [0051]圖3是顯示滑動軌道4 (4B)的要部的立體圖。球保持架7通過組裝于固定軌道5右端的擋塊41來限制其從固定軌道5脫落。另一方面,移動軌道6通過組裝于固定軌道5右端附近的限制部件42來限制其從固定軌道5脫落。限制部件42通過螺釘43固定在固定軌道5上。圖4是顯示擋塊41以及限制部件42裝入固定軌道5的狀況的立體圖。再者,關于這些部件的具體構成將在后面詳細敘述。
      [0052]圖5是顯示側面單元17從裝置本體10拆卸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用戶通過松開上述螺釘43來拆卸限制部件42,就能夠將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 (球保持架7)抽出。據(jù)此,如圖5所示,用戶能夠在使側面單元17從裝置本體10完全地離開的狀態(tài)下,進行維護及零件更換作業(yè)。在上述作業(yè)結束后,用戶將移動軌道6的左端嵌入固定軌道5 (球保持架7)的右端,進而將限制部件42安裝在固定軌道5上。但是,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是自由移動的。因此,存在球保持架7位于圖5中的左方(從側面單元17的拉出面觀察為內偵D的情況。在此情況下,有時就無法容易地進行移動軌道6向球保持架7的組裝。
      [0053]鑒于這一點,本實施方式的滑動軌道4具備桿(lever)部件8 (固定部件),其在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完全地拆卸的狀態(tài)(第三狀態(tài))時,使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固定,不能滑動,并在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結合的狀態(tài)(第一狀態(tài)或者上述第二狀態(tài))時,解除球保持架7的上述固定。下面依次參照圖6?圖18來詳細地說明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動軌道4。
      [0054]圖6為滑動軌道4的立體圖,是顯示移動軌道6完全地容納于固定軌道5中的狀態(tài)(第一狀態(tài))的圖。圖7亦為滑動軌道4的立體圖,圖7 (A)是顯示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被拉出其可滑動范圍的一半左右的狀態(tài)(第二狀態(tài)之一)的圖,圖7 (B)是顯示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最大限度地拉出的狀態(tài)(第二狀態(tài)之一)的圖。
      [0055]圖6的狀態(tài)對應于側面單元17被安裝于裝置本體10的右側面IOR的狀態(tài)。如上述那樣,因固定軌道5以及移動軌道6長度方向的長度大體上相等,所以固定軌道5以及移動軌道6的左端5L及6L和右端5R及6R處于大概一致的位置。保持著移動軌道6的球保持架7位于固定軌道5內的可動范圍的最左端側。
      [0056]在圖7 (A)的狀態(tài)下,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滑動而成為移動軌道6的右端6R比固定軌道5的右端5R還朝右方伸出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就是側面單元17從裝置本體10的右側面IOR被拉出某種程度的狀態(tài)。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朝右方移動
      滑動移動量的一半左右。
      [0057]圖7 (B)的狀態(tài)對應于圖2所示的側面單元17從裝置本體10的右側面IOR最大限度拉出的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滑動而成為移動軌道6的右端6R相對于固定軌道5的右端5R最大限度地朝右方突出的狀態(tài)。在此狀態(tài)下,移動軌道6的后述折彎部64抵接于上述限制部件42。此外,在該狀態(tài)下,球保持架7位于固定軌道5內的可動范圍的最右端側,并抵接于上述擋塊41。
      [0058]下面對滑動軌道4的各構成部件詳細地進行說明。圖8 (A)是從背面(針對上述構造框架的固定面)側來觀看固定軌道5的立體圖,圖8 (B)是從表面?zhèn)葋碛^看固定軌道5的立體圖,圖8 (C)是從右方來觀看固定軌道5的側視圖。固定軌道5由金屬板材構成,具備沿單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帶狀底板51 ;和分別從該底板51的兩方側緣部翹立并沿上述單向延伸的一對導向部52。
      [0059]導向部52借助于球保持架7來達到引導移動軌道6的上述滑動移動的作用。一對導向部52之間的距離當然大于移動軌道6的寬度,也大于球保持架7的寬度,。此外,導向部52的高度與移動軌道6以及球保持架7的高度相等或者導向部52的高度略高。從而,就可在由底板51和一對導向部52所形成的U字形空間內基本上容納移動軌道6以及球保持架7。
      [0060]導向部52是對底板51的兩側邊緣部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部分。如圖8 (C)所示,導向部52具備與垂直于底板51的折彎部分即基端部分相連接的前端部分,這是以朝外側鼓起的方式而彎曲的彎曲部52H。在一對導向部52上分別具備的彎曲部52H的內側圓弧面相互對置。由該彎曲部52H的內側圓弧面直接地引導的部件為球保持架7的球7B(參照圖10)。從而,彎曲部52H的內側圓弧面具有與球7B的外徑相吻合的曲面。
      [0061]在固定軌道5的左端5L具備終端擋塊53。終端擋塊53是將底板51的左端與導向部52同方向地直角折彎所形成的部分。通過移動軌道6的左端6L抵接于該終端擋塊53,來謀求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的左方向防脫。與其不同,在固定軌道5的右端5R,在一對導向部52間不存在障礙物。因此,在該右端5R—側可自如地將已拆卸的移動軌道6嵌入固定軌道5以及進行移動軌道6的裝拆。
      [0062]在底板51的左右方向中央稍微靠右側配置有:矩形的開口部54 ;隔著此開口部54而配置的第一沖壓凸起部551以及第二沖壓凸起部552。開口部54作為用于允許后述桿部件8的自由彈性變形動作的避讓孔而發(fā)揮功能,第一以及第二沖壓凸起部551、552為保持桿部件8的左右端緣的鉤狀突起。
      [0063]在固定軌道5的右端5R附近,在底板51上具備兩個固定窗56、螺釘孔57以及定位孔58。固定窗56是用于使擋塊41定位并將其固定在底板51上的開口。參照圖3以及圖4,螺釘孔57是用于通過螺釘43將限制部件42固定在底板51上的孔,定位孔58是用于使限制部件42定位于底板51的孔。而且,在固定軌道5的靠左端5L的位置,在底板51上突設有一對第三沖壓凸起部59。第三沖壓凸起部59是用于謀求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的左方防脫的突起。
      [0064]圖9 (A)是從背面(與面對固定軌道5 —面相反側的面)側來觀看移動軌道6的立體圖,圖9 (B)是從表面?zhèn)葋碛^看移動軌道6的立體圖,圖9 (C)是從右方來觀看移動軌道6的側視圖。移動軌道6由金屬板材構成,具備沿單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帶狀底板61 ;和分別從該底板61的兩側邊緣部翹立并沿上述單向延伸的一對被導向部62。
      [0065]被導向部62是借助球保持架7由固定軌道5的導向部52所引導的部分。被導向部62是對底板61的兩側邊緣部進行折彎加工所形成的部分。如圖9 (C)所示,被導向部62具備與垂直于底板61的折彎部分即基端部分相連接的前端部分,即以朝向外側翹曲的方式而彎曲的彎曲部62H。彎曲部62H的外側圓弧面與球保持架7的球托部73 (參照圖10)滑動接觸。此外,彎曲部62H的前端部分進入處于球托部73內部的結合空間73H (參照圖10 (C)),由此而成為移動軌道6與球保持架7結合(嵌合)的狀態(tài)。在移動軌道6的左端6L,設置有縮小一對被導向部62的間隔的錐部621。由于存在此錐部621,所以能夠使用戶將完全拆卸的移動軌道6嵌入球保持架7時的作業(yè)變得容易。
      [0066]移動軌道6的右端6R附近的區(qū)域是用于將該移動軌道6固定于側面單元17的固定部63。使用該固定部63上所具備的螺釘孔和省略圖示的螺釘,使移動軌道6固定于側面單元17。
      [0067]在底板61的左右方向中央稍微靠左側,具備用于謀求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的右方向防脫的折彎部64。折彎部64是通過將底板61的一部分與被導向部62同方向地折彎而形成的突起,如圖9 (C)所示,其翹立在一對被導向部62之間。折彎部64通過與限制部件42的碰停部423 (參照圖12)相干涉,來限制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的右方滑動。也就是說,當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朝右方最大限度地拉出時,通過折彎部64碰撞到碰停部423而實現(xiàn)移動軌道6的防脫。同時參照圖3,在折彎部64的右側附近穿設有圓形的開口 65。用戶能夠通過此開口 65插入工具來進行螺釘43的拆裝。
      [0068]在移動軌道6的左端6L附近,在底板61上具備對底板61的一部分實施拉深加工而鼓起的按壓部66。按壓部66鼓起的方向與被導向部62的翅立方向相同。按壓部66是按壓后述桿部件8的部位,通過該按壓使桿部件8的姿態(tài)從固定球保持架7的干涉姿態(tài)變成解除上述固定的退避姿態(tài)。關于這一點將在后面詳細敘述。
      [0069]圖10 (A)是從表面(與移動軌道6對置的面)側來觀看球保持架7的立體圖;圖10 (B)是從背面?zhèn)葋碛^看球保持架7的立體圖;圖10 (C)是球保持架7的側視圖。球保持架7配置于固定軌道5與移動軌道6之間,保持沿著固定軌道5的導向部52轉動的多個球7B。球保持架7是長度方向(左右方向)的長度為固定軌道5及移動軌道6的長度的約1/3左右的部件,其具備底板框架71 ;和分別從底板框架71的兩側邊緣部翹立的側板框架72。
      [0070]底板框架71具備:基底部711 ;和處在高于該基底部711的位置的凸條部712。底板框架71的形狀為在相互平行的一對帶狀基底部711之間配置呈凸形隆起的凸條部712而成的形狀。在凸條部712的背面?zhèn)刃纬捎锌臻g。
      [0071]一對側板框架72是與固定軌道5的導向部52對置的部位,分別從基底部711的側緣部沿鉛垂方向而翹立。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了側板框架72由沿球保持架7的長度方向排列的多個側板構件72U所形成的例子。各側板構件72U具備折彎片720和兩個球托部
      73。球托部73是在折彎片720上朝向內側凹設的、半球狀的拉深凹部。由鋼球所形成的球7B以可轉動的狀態(tài)容納在各個球托部73內。球7B通過球托部73和在固定軌道5的導向部52上所具備的彎曲部52H的內側圓弧面夾持。當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滑動時,由球托部73所保持的球7B在彎曲部52H的內側圓弧面上轉動,據(jù)此來確保球保持架7的順暢的滑動。
      [0072]球托部73凹設在側板框架72 (折彎片720)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附近。據(jù)此如圖10 (C)所示,在球托部73與基底部711之間形成可以容納具有規(guī)定厚度的部件的結合空間73H。如上述那樣,在此結合空間73H容納在移動軌道6的被導向部62上所具備的彎曲部62H的前端部分。
      [0073]在凸條部712上設置有大致矩形的開口部即窗部74。此窗部74是用于使后述的桿部件8的受壓部84 (參照圖14以及圖15)突出的開口。在窗部74上連接設置有受壓部84嵌入的錐部842的槽部741。雖然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了兩個窗部74設置于凸條部712的例子,但實際使用的是某一個窗部74。這是為了能夠使用戶在將球保持架7組裝于固定軌道5時,不考慮方向性而容易地進行組裝。[0074]球保持架I的長度方向的一端邊緣碰撞到在固定軌道5上所組裝的擋塊41,另一端邊緣碰撞到底板51的第三沖壓凸起部59。這樣,通過擋塊41以及第三沖壓凸起部59來限制移動范圍,但球保持架7可以在固定軌道5的導向部52延伸的范圍內,沿著導向部52而滑動。此外,球保持架7在移動軌道6的被導向部62結合于結合空間73H的狀態(tài)下,可滑動地保持移動軌道6。
      [0075]再者,凸條部712的背面?zhèn)瓤臻g的高度被設定成高于在固定軌道5的底板51上所翹立的第一以及第二沖壓凸起部551、552。因為第一以及第二沖壓凸起部551、552突設在底板51的寬度方向中央部,所以在球保持架7的上述滑動時,它們不會與凸條部712相干涉。另一方面,一對第三沖壓凸起部59突設在靠端部的位置而并非是在底板51的寬度方向中央部。因此,一對基底部711的端緣分別與一對第三沖壓凸起部59相干涉。
      [0076]圖11 (A)為擋塊41的立體圖,圖11 (B)為改變了視線方向的擋塊41的立體圖。擋塊41是裝配在固定軌道5的右端5R,限制球保持架7從固定軌道5脫落的部件。擋塊41包括與固定軌道5的底板51面接觸的大致正方形的板部件411。在板部件411的兩側部分別伸出有延長部412。在這些延長部412之間形成有容納下述的限制部件42的容納部41H。
      [0077]在板部件411的反面(在圖11 (B)中顯示的面)突設有具有長方體形狀的一對定位突起413。定位突起413被嵌入在底板51上穿設的固定窗56。此外,在板部件411的臨近于容納部41H的邊緣面處凹設有限制部件42的突片424嵌入的凹槽41A。
      [0078]從各延長部412的外側端緣分別翹立有側板414。在該側板414的前端設置有內側彎曲凸片415和外側彎曲凸片416。外側彎曲凸片416嵌入在固定軌道5的導向部52上所具備的彎曲部52H的內側圓弧面。另一方面,內側彎曲凸片415具有大致吻合于在移動軌道6的被導向部62上所具備的彎曲部62H的外側圓弧面的曲面。在擋塊41被裝配于固定軌道5的狀態(tài)下,這些彎曲凸片415、416將填補固定軌道5的彎曲部52H與移動軌道6的彎曲部62H之間的間隙。據(jù)此,球保持架7的端緣會碰撞到側板414,球保持架7從固定軌道5向右方的脫落得以限制。
      [0079]圖12 (A)為限制部件42的立體圖,圖12 (B)為改變了視線方向的限制部件42的立體圖。限制部件42是裝配在固定軌道5的右端5R,限制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脫落的部件。同時參照圖4,限制部件42包括與固定軌道5的底板51面接觸的板部件421。從板部件421的外側端緣分別翹立有側板422。側板422包括自板部件421突出的部分,該突出的部分的前端緣被作為碰停部423。通過移動軌道6的折彎部64與該碰停部423發(fā)生干涉,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向右方的脫落得以限制。
      [0080]板部件421具備突設于一端緣的突片424。如上述那樣,突片424嵌入到擋塊41的凹槽41A。在板部件421的另一端緣連接設置有在用戶將限制部件42組裝于固定軌道5等時進行握持的握持部425。而且,在板部件421上還具備:當通過螺釘43將限制部件42固定于底板51時螺釘43貫通的長孔426 ;和嵌入底板51的定位孔58的凸起部427。
      [0081]當從固定軌道5拆卸限制部件42時,用戶松開螺釘43來進行拆卸,并提起握持部425從定位孔58拔起凸起部427,進而將握持部425拉到右方(圖4表示這一狀態(tài))。反之,在將限制部件42裝配于固定軌道5時,用戶將限制部件42從斜方向插入固定軌道5的右端5R。此時,一邊將突片424嵌入凹槽41A,一邊將凸起部427嵌入定位孔58。于是,使長孔426與固定軌道5的螺釘孔57位置對合。之后,用戶將螺釘43通過移動軌道6的開口65插入長孔426,并抒緊該螺釘43。
      [0082]如以上那樣所構成的滑動軌道4還具備桿部件8,桿部件8在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完全拆卸的狀態(tài)(第三狀態(tài);參照圖5)時,使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固定,不能滑動,并在移動軌道6與固定軌道5結合的狀態(tài)(第一狀態(tài)或者上述第二狀態(tài);參照圖2)時,解除球保持架7的上述固定。
      [0083]圖13 (A)以及圖13 (B)是顯示在固定軌道5上組裝了球保持架7以及桿部件8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3 (A)是球保持架7位于其滑動范圍內的固定軌道5的最右端5R側的狀態(tài),這是對應于上述第三狀態(tài)的狀態(tài)。此時,球保持架7的右端碰到擋塊41。在這種狀態(tài)下,桿部件8的一部分(受壓部84)從球保持架7的窗部74突出,桿部件8與球保持架7相互干涉(干涉姿態(tài))。從而,球保持架7處于相對于固定軌道5不能滑動的狀態(tài)。
      [0084]因此,如圖5所示,能夠使將從裝置本體10已拆卸的狀態(tài)的側面單元17再次組裝于裝置本體10時的作業(yè)變得容易。亦即,球保持架7在固定軌道5的右端5R (第一端部)附近處于由桿部件8所固定的狀態(tài)。因此,當用戶將移動軌道6的左端6L嵌入球保持架7的右端時,能夠將移動軌道6的左端6L嵌入被固定于固定軌道5的狀態(tài)的球保持架7。因此,不會有在嵌入時因從移動軌道6的左端6L所受到的按壓而使球保持架7從側面單元17的拉出面來看朝內側移動這樣的情況,用戶能夠將移動軌道6的左端6L容易地嵌入球保持架7的右端。
      [0085]也就是說,在移動軌道6被拆卸的狀態(tài)下,因為球保持架7處于最接近于固定軌道5的右端5R的位置,所以能夠容易地將暫時拆卸的移動軌道6裝入固定軌道5。此外,因為桿部件8是被配置于在球保持架7的固定軌道5靠左端5L (第二端部)的位置中,固定該球保持架7的位置,所以即便將移動軌道6裝入固定軌道5,球保持架7的固定狀態(tài)也不會立即解除。從而,能夠使移動軌道6的組裝作業(yè)性變得方便。
      [0086]另一方面,圖13 (B)是球保持架7位于其滑動移動范圍內的固定軌道5的最左端5L側的狀態(tài),這是與移動軌道6完全容納于固定軌道5的狀態(tài)(第一狀態(tài))相對應的狀態(tài)。此時,球保持架7的左端碰撞到第三沖壓凸起部59。在此狀態(tài)下,桿部件8的受壓部84的鄰近部分與球保持架7的窗部74的周緣脫離結合,球保持架7處于相對于固定軌道5可以滑動的狀態(tài)。從而,球保持架7及移動軌道6能夠進行本來的滑動,而不會被桿部件8的存在所影響。
      [0087]圖14 (A)為桿部件8的立體圖,圖14 (B)是改變了視線方向的桿部件8的立體圖,圖14(C)是桿部件8的側視圖。桿部件8配置在固定軌道5與球保持架7之間,同時以可變更姿態(tài)的狀態(tài)卡接在固定軌道5上。桿部件8是在俯視下具有左右方向上較長的大致長方形的形狀,并在側視下具有稍微彎曲的形狀的部件。桿部件8例如通過使用了樹脂材料或橡膠材料的模具成型而制成。桿部件8具備第一板部81以及第二板部82 (結合部);撓曲部83 (變形部);受壓部84 ;第一保持片85以及第二保持片86。
      [0088]第一板部81以及第二板部82都是具有規(guī)定壁厚的大致平板狀的部件,通過撓曲部83聯(lián)結起來。撓曲部83是在側視下具有半圓弧狀的形狀的凹部,桿部件8的壁厚在該撓曲部83中較其他部分而言非常薄。桿部件8具有在該撓曲部83的部分緩慢地彎曲的形態(tài)。據(jù)此,如圖14 (C)所示,在撓曲部83的鄰近處,桿部件8的背面相對于支承面G上浮高度h。
      [0089]受壓部84是被移動軌道6的按壓部66按壓的部分。若對受壓部84施予來自上方的按壓力,則桿部件8在撓曲部83處彈性變形,就成為在側視下更加接近于直線的狀態(tài)。桿部件8至少能夠在高度h的范圍內進行變形,但在本實施方式中因在固定軌道5具備開口部54,所以將開口部54作為避讓孔可實現(xiàn)上述高度h以上的變形。另一方面,若針對受壓部84的按壓力被釋放,則撓曲部83的彈性變形恢復而返回到圖14 (C)所示的狀態(tài)。亦即桿部件8是通過具備撓曲部83而可進行與板簧同樣的彈性變形動作的部件。
      [0090]受壓部84由在撓曲部83的鄰近處從第一板部81的表面所突設的、一對三角形的突起部所組成。實際上受壓部84的頂部841附近成為被按壓部66所按壓的部分。從此頂部841朝下方傾斜的錐部842嵌入在球保持架7的窗部74所具備的槽部741。
      [0091]第一保持片85是從第一板部81的端緣伸出的一對突出片,在這些突出片之間形成有第一結合切口 85H。同樣地,第二保持片85是從第二板部82的端緣伸出的一對突出片,在這些突出片之間形成有第二結合切口 86H。第一結合切口 85H被固定軌道5的第二沖壓凸起部552所嵌入。另一方面,第二結合切口 86H被第一沖壓凸起部551所嵌入。這些嵌入并不緊密,而是在第一、第二結合切口 85H、86H的切口深度的范圍內允許第一、第二保持片85、86左右移動的嵌入。據(jù)此,能夠對應與桿部件8的上述彈性變形相伴隨的左右方向的長度變動。
      [0092]圖15是放大顯示圖13 (A)的要部的立體圖,圖16是沿圖15的XVI — XVI線截取的截面圖。如先前所說明那樣,這里所示的桿部件8的姿態(tài)是桿部件8的受壓部84從球保持架7的窗部74突出,桿部件8與球保持架7相互干涉的干涉姿態(tài)。更詳細而言,因為是受壓部84的頂部841尚未被按壓的狀態(tài),所以桿部件8處于圖14所示的本來姿態(tài),受壓部84通過窗部74從球保持架7的凸條部712的上面突出。而且,錐部842嵌入從窗部74的右方側緣部742所延伸的槽部741。
      [0093]在此狀態(tài)下,如圖16所示,第一板部81的受壓部84鄰近的上面(稱之為第一結合部81P)被壓在窗部74的右方側緣部742的下面。此外,第二板部82的撓曲部83鄰近的上面(稱之為第二結合部82P)被按在窗部74的左方側緣部743的下面。也就是說,在此干涉姿態(tài)下,在受壓部84從窗部74鼓出的作用下,第一結合部81P及第二結合部82P (桿部件的一部分)與窗部74的緣部(保持部件的一部分)相結合。借助于此結合,球保持架7不能滑動移動地得以固定。特別是因通過第二結合部82P與左方側緣部743的下面的結合,而使球保持架7向左方的移動得以限制,故能夠容易地將被拆卸的移動軌道6嵌入球保持架7。
      [0094]處于干涉姿態(tài)的桿部件8通過受壓部84被移動軌道6的按壓部66所按壓,而姿態(tài)變成與球保持架7不干涉的退避姿態(tài)。具體而言,在移動軌道6由從固定軌道5完全拆卸的狀態(tài)(第三狀態(tài))到被組裝于固定軌道5而結合的狀態(tài)(第二狀態(tài))時,通過按壓部66按壓受壓部84而使桿部件8在撓曲部83彈性變形,桿部件8的姿態(tài)從上述干涉姿態(tài)變成上述退避姿態(tài)。
      [0095]圖17 (A)是暫時拆卸的移動軌道6正在嵌入固定軌道5 (球保持架7)的狀態(tài)下的滑動軌道4的截面圖,圖17 (B)是圖17 (A)的要部放大截面圖。在移動軌道6的左端6L從固定軌道5的右端5R脫離時,如圖13 (A)所示那樣,球保持架7移動到最右端,恰好使窗部74與桿部件8的受壓部84的位置對合,受壓部84從窗部74突出。因此,球保持架7處于不能滑動的狀態(tài),同時受壓部84成為可與移動軌道6的按壓部66相干涉的狀態(tài)。從而,若被拆卸的移動軌道6的左端6L嵌入固定軌道5的右端5R,移動軌道6以一定長度插入球保持架7,則按壓部66就會按壓受壓部84。詳細而言,首先按壓部66的插入方向前端側的傾斜部661與受壓部84的錐部842相干涉,伴隨著移動軌道6的進一步插入,逐漸地使壓下量增加。接著,突出到最下方的按壓本體部662按壓受壓部84的頂部841。
      [0096]當?shù)竭_這一狀態(tài)時,受壓部84的頂部841就從窗部74消失,并下垂到與球保持架7的凸條部712的上表面大約相同高度的位置。也就是說,桿部件8在撓曲部83處彈性變形,成為第一板部81以及第二板部82大約在一直線上并排的狀態(tài)。從而,第一結合部81P以及第二結合部82P與球保持架7的窗部74的緣部的結合已得以解除。亦即,桿部件8的姿態(tài)變成與球保持架7實質上不干涉的退避姿態(tài)。從而,若伴隨于移動軌道6的進一步插入的推進力作用于球保持架7,則該球保持架7朝左方滑動。
      [0097]圖18 (A)是移動軌道6從圖17 (A)的狀態(tài)起,進一步嵌入固定軌道5的狀態(tài)下的滑動軌道4的截面圖,圖18 (B)為圖18 (A)的要部放大截面圖。在此狀態(tài)下,受壓部84的頂部841滑動接觸于球保持架7的凸條部712的反面。據(jù)此,桿部件8維持上述退避姿態(tài)。再者,因為此狀態(tài)為頂部841點接觸于凸條部712程度的狀態(tài),所以不會對球保持架7的滑動移動帶來影響。
      [0098]在移動軌道6完全容納于固定軌道5的狀態(tài)(第一狀態(tài))下,如圖13 (B)所示那樣,球保持架7完全地通過桿部件8的配置位置。伴隨于此,針對桿部件8的受壓部84的按壓力被釋放,桿部件8恢復到原來的姿態(tài)(干涉姿態(tài))。
      [0099]之后,若移動軌道6 (側面單元17)被拉出,則球保持架7也朝右方移動。此時,球保持架7的右端與桿部件8的受壓部84相干涉。但是,側面單元17的重量疊加在移動軌道6上,該移動軌道6具有較大的推進力。因此,球保持架7容易使桿部件8的姿態(tài)變成退避姿態(tài),其向右方的滑動不會受到阻礙。
      [0100]根據(jù)以上所說明的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動軌道4,在移動軌道6從固定軌道5完全地拆卸的狀態(tài)下,利用桿部件8使球保持架7相對于固定軌道5固定,不能滑動。從而,能夠使被拆卸的移動軌道6經(jīng)球保持架7組裝在固定軌道5時的作業(yè)性變得方便。另一方面,在移動軌道6嵌合于固定軌道5這一狀態(tài)時,由于利用桿部件8的球保持架7的上述固定得以解除,所以亦不會損害作為滑動軌道4的本來的滑動操作感。
      [0101]具體而言,通過已拆卸的移動軌道6組裝于固定軌道5時的移動軌道6的按壓部66與桿部件8的受壓部84的接觸,桿部件8的姿態(tài)從上述干涉姿態(tài)變更至上述退避姿態(tài)。從而,僅通過進行將移動軌道6組裝于固定軌道5的動作,便能夠使球保持架7的上述固定得以解除,而不用特意操作桿部件8。因此,對于桿部件8而言不需要使其具備機械上的動作元件,此外,亦不會使用戶承擔新的操作負擔。進而,通過利用了球保持架7的窗部74的受壓部84的出沒動作,能夠實現(xiàn)球保持架7的固定和桿部件8的姿態(tài)變更這兩種動作,有助于構造的簡化。
      [0102]因此,可獲得能夠容易地進行已脫離的移動軌道6相對于固定軌道5的組裝,而且還能夠維持順滑的滑動操作感的滑動軌道4。特別是在具備具有較大重量的單元例如上述側面單元17的圖像形成裝置I中,在為拉出該單元而應用了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滑動軌道4的情況下,能夠使用戶所進行的該單元相對于圖像形成裝置I本體的拆裝作業(yè)性得以改
      口 O
      [0103]以上就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并非限定于此。例如,還能夠采用如下變形實施方式。
      [0104](I)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對將本發(fā)明所涉及的滑動軌道4用在用于拉出圖像形成裝置I的側面單元17的情況進行了說明。滑動軌道4的應用用途并不限于此,還能夠應用于圖像形成裝置I的其他單元以及后處理裝置上所具備的單元的拉出。此外,并不限于圖像形成裝置1,在其他機械裝置、電氣機械裝置上也能夠廣泛地應用本發(fā)明的滑動軌道4。
      [0105](2)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例示了具備薄壁的撓曲部83以及受壓部84的桿部件8作為固定部件。還能夠取而代之使用具備相當于受壓部84這一部分的金屬制造的板簧部件?;蛘?,還可以將利用螺旋彈簧或扭轉螺旋彈簧加強具備相當于受壓部84的部分的部件作為固定部件。
      [0106](3)在上述實施方式中,作為保持部件例示了球保持架7。還可以取而代之使用具備滑動滾輪或車輪的部件作為保持部件。
      [0107]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可顯而易見地獲得本發(fā)明各種各樣的修正方式以及變更方式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以及主旨。此外,應當理解為本發(fā)明并不限定于本說明書所記載的示例性的實施方式。
      【權利要求】
      1.一種滑動軌道,具備多個軌道,包括: 固定軌道,其具有沿單向延伸的導向部; 移動軌道,其能夠在容納于所述固定軌道的第一狀態(tài)、通過在所述導向部的引導下沿所述單向滑動而一部分從所述固定軌道伸出的第二狀態(tài)、從所述固定軌道完全地拆卸的第三狀態(tài)之間進行狀態(tài)變更; 保持部件,其組裝在所述固定軌道上,并能夠在所述導向部延伸的范圍內沿所述導向部滑動,同時保持所述移動軌道可滑動; 固定部,其在所述移動軌道處于所述第三狀態(tài)時,使所述保持部件相對于所述固定軌道固定成不能滑動,而在所述移動軌道處于所述第一狀態(tài)或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解除所述保持部件的所述固定。
      2.如權利要求1所記載的滑動軌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能夠在與所述保持部件相干涉的干涉姿態(tài)和與所述保持部件不干涉的退避姿態(tài)之間進行姿態(tài)變更,并在所述干涉姿態(tài)下固定所述保持部件, 在所述移動軌道從所述第三狀態(tài)起到被組裝于所述固定軌道而進入所述第二狀態(tài)的過程中,在所述移動軌道與所述固定部相接觸的作用下,所述固定部的姿態(tài)從所述干涉姿態(tài)變更成所述退避姿態(tài)。
      3.如權利要求2所記載的滑動軌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軌道具備按壓部, 所述固定部是具備在所述干涉姿態(tài)下被所述按壓部按壓的受壓部、在所述干涉姿態(tài)下與所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相結合而在所述退避姿態(tài)下與所述保持部件的一部分不結合的結合部、和在所述姿態(tài)變更時彈性變形的變形部的桿部件, 在所述移動軌道從所述第三狀態(tài)起到被組裝于所述固定軌道而進入所述第二狀態(tài)時,通過所述按壓部按壓所述受壓部,使所述桿部件在所述變形部彈性變形,使所述結合部與所述保持部件解除結合,所述桿部件的姿態(tài)從所述干涉姿態(tài)變更成所述退避姿態(tài)。
      4.如權利要求1~3中任意一項所記載的滑動軌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是配置在所述固定軌道與所述移動軌道之間并保持沿著所述導向部轉動的多個球的球保持架。
      5.如權利要求3所記載的滑動軌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是配置在所述固定軌道與所述移動軌道之間并保持沿著所述導向部轉動的多個球的球保持架,該球保持架包括窗部, 所述桿部件配置在所述固定軌道與所述球保持架之間,同時以可進行所述姿態(tài)變更的狀態(tài)卡接在所述固定軌道上,在所述干涉姿態(tài)下,所述受壓部通過所述窗部突出而成為能夠與所述移動軌道的所述按壓部相干涉的狀態(tài),同時在所述窗部利用該桿部件的一部分來卡接所述球保持架,通過所述受壓部被所述按壓部所按壓,所述受壓部從所述窗部隱沒,所述桿部件的姿態(tài)從所述干涉姿態(tài)變更至所述退避姿態(tài)。
      6.如權利要求5所記載的滑動軌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軌道具有所述移動軌道伸出的第一端部和該第一端部相反側的第二端部, 所述球保持架在最接近于所述第一端部的狀態(tài)下被所述桿部件所卡接, 所述桿部件的配置位置確定成使得所述球保持架的卡接位置為該球保持架的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
      7.一種圖像形成裝置,包括: 容納用于進行圖像形成的器件的裝置本體; 從所述裝置本體沿水平方向拉出的單元;以及 沿水平方向可滑動地支承所述單元的權利要求1、2、3、5及6中任意一項所記載的滑動軌道, 所述固定軌道裝配于所述裝置本體,所述移動軌道裝配于所述單元。
      【文檔編號】F16C29/04GK103967931SQ201410026357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1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1月24日
      【發(fā)明者】和田博, 三木雅文 申請人:京瓷辦公信息系統(tǒng)株式會社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