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1024永久观看,大尺度欧美暖暖视频在线观看,亚洲宅男精品一区在线观看,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202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option id="fbvk0"></option>
    1. <rt id="fbvk0"><tr id="fbvk0"></tr></rt>
      <center id="fbvk0"><optgroup id="fbvk0"></optgroup></center>
      <center id="fbvk0"></center>

      <li id="fbvk0"><abbr id="fbvk0"><dl id="fbvk0"></dl></abbr></li>

      旋轉(zhuǎn)電的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5690949閱讀:118來源:國知局
      旋轉(zhuǎn)電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提供了一種旋轉(zhuǎn)電機,其具有設(shè)置在外殼(11)的一個軸向端部處的第一框架(30)和第二框架(40)。第一框架(30)和第二框架(40)分別具有從外殼(11)向外突出的第一凸緣(32)和第二凸緣(42)。第一凸緣(32)和第二凸緣(42)由貫穿螺栓(50)緊固在一起。第一凸緣(32)包括凹入部分(34),凹入部分(34)具有第一彎曲部分(86)、第二彎曲部分(88)、以及第三彎曲部分(89)。第三彎曲部分(89)的曲率半徑(r3)大于第一彎曲部分(86)的曲率半徑(r1)和第二彎曲部分(88)的曲率半徑(r2),因而使得可以減小由貫穿螺栓的緊固力引起的在第三彎曲部分內(nèi)的應(yīng)力集中。
      【專利說明】旋轉(zhuǎn)電機

      【技術(shù)領(lǐng)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旋轉(zhuǎn)電機。

      【背景技術(shù)】
      [0002]已經(jīng)周知用于車輛的旋轉(zhuǎn)電機。一般來說,旋轉(zhuǎn)電機具有容納定子和轉(zhuǎn)子的外殼。外殼可以沿軸向方向被夾持在第一框架與第二框架之間。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通過貫穿螺栓而被緊固在一起。例如,在專利文件(JP2003-184711A)中公開的起動機馬達中,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分別具有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都延轉(zhuǎn)子的徑向方向向外突出并且通過貫穿螺栓而被緊固在一起。
      [0003]在上述專利文件的起動機馬達中,由于貫穿螺栓的頭部完全暴露在第一框架的第一凸緣的與外殼相對的側(cè)表面上,因此貫穿螺栓的頭部可能干擾起動機馬達的其他部件。
      [0004]作為解決方法,在第一凸緣中形成埋頭孔,使得貫穿螺栓的頭部全部或部分地隱藏在埋頭孔內(nèi)。結(jié)果,可以避免頭部與其他部件的干擾。通常,埋頭孔是具有圓形橫截面形狀的盲孔。此外,在轉(zhuǎn)子的軸向方向所在的截面平面中,埋頭孔的底表面與內(nèi)側(cè)壁之間的倒圓角曲面(fillet curve)具有恒定的曲率半徑。
      [0005]然而,由于上述構(gòu)型,由貫穿螺栓在從第一凸緣朝向第二凸緣的方向上產(chǎn)生的緊固力可能導(dǎo)致應(yīng)力局部地集中在埋頭孔的一部分上。典型地,緊固力局部集中的部分為埋頭孔的底表面與側(cè)壁表面之間的倒圓角曲面的區(qū)域并且該部分定位在與轉(zhuǎn)子同心的且穿過埋頭孔的軸線的虛擬圓上。


      【發(fā)明內(nèi)容】

      [0006]鑒于上文,本公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減小在旋轉(zhuǎn)電機的外殼上的應(yīng)力集中的埋頭孔。
      [0007]根據(jù)本公開的一方面,旋轉(zhuǎn)電機包括:定子;轉(zhuǎn)子,所述轉(zhuǎn)子設(shè)置在所述定子內(nèi)并且能夠繞旋轉(zhuǎn)軸線旋轉(zhuǎn);外殼,所述外殼容納所述定子和所述轉(zhuǎn)子;第一框架,所述第一框架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的在所述轉(zhuǎn)子的軸向方向上的一個軸向端部處,并且所述第一框架具有沿所述轉(zhuǎn)子的徑向方向從所述外殼向外突出的第一凸緣;第二框架,所述第二框架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的在所述轉(zhuǎn)子的所述軸向方向上的另一軸向端部處用以與所述第一框架一起保持所述外殼,并且所述第二框架具有沿所述徑向方向從所述外殼向外突出的第二凸緣;以及貫穿螺栓,所述貫穿螺栓穿過設(shè)置在所述第一凸緣中的通孔插入并且附接至所述第二凸緣。
      [0008]所述第一凸緣包括凹入部分,所述凹入部分從所述第一凸緣的與所述第二凸緣相反的側(cè)表面朝向所述第二凸緣凹入,所述凹入部分具有底表面,所述貫穿螺栓接觸所述底表面。所述凹入部分包括:(i)第一壁表面,所述第一壁表面相對于所述通孔定位在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相反的一側(cè)上;(ii)第二壁表面,所述第二壁表面相對于所述通孔定位在更靠近所述旋轉(zhuǎn)軸線的一側(cè)上;以及(iii) 一對第三壁表面,所述第三壁表面定位在所述第一壁表面與所述第二壁表面之間并且連接所述第一壁表面與所述第二壁表面,所述第一壁表面、所述第二壁表面、以及所述一對第三壁表面圍繞所述凹入部分的所述底表面定位。
      [0009]所述第一壁表面與所述底表面之間的第一倒圓角曲面的第一彎曲部分定位在穿過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和所述通孔的軸線的虛擬線上。所述第二壁表面與所述底表面之間的第二倒圓角曲面的第二彎曲部分定位在所述虛擬線上。所述一對第三壁表面中的每個第三壁表面與所述底表面之間的第三倒圓角曲面的第三彎曲部分定位在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同心并且穿過所述通孔的所述軸線的第一虛擬圓上。
      [0010]所述第三彎曲部分的曲率半徑大于所述第一彎曲部分的曲率半徑和所述第二彎曲部分的曲率半徑。
      [0011]根據(jù)本公開的方面,第三彎曲部分的曲率半徑可以大于凹入部分的其它倒圓角曲面的曲率半徑,其中由貫穿螺栓產(chǎn)生的緊固力所引起的應(yīng)力施加至第三彎曲部分。因此,能夠減小第三彎曲部分的應(yīng)力集中,并且因此,可以使第一框架制得更薄,從而允許減小裝置尺寸。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根據(jù)下面的描述、所附權(quán)利要求以及附圖,本公開及其另外的目的、特征以及優(yōu)點將被最佳地理解,在附圖中:
      [0013]圖1是示出了根據(jù)本公開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具有馬達的驅(qū)動裝置的圖示;
      [0014]圖2是示出了從圖1中的箭頭II觀察的第一框架的第一凸緣的圖示;
      [0015]圖3是馬達的由圖1中的箭頭III指示的部分的放大圖;
      [0016]圖4是沿圖2中的線IV-1V截取的截面圖;
      [0017]圖5是沿圖3中的線V-V截取的截面圖,該圖中未示出貫穿螺栓;以及
      [0018]圖6是示出了根據(jù)第一對比示例的第一框架的第一凸緣的圖示,在第一對比示例中具有圓形橫截面形狀的埋頭孔形成為凹入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參照附圖提供對本公開的實施方式的描述。
      [0020]圖1描繪了設(shè)置有根據(jù)本實施方式的馬達(即,旋轉(zhuǎn)電機)的驅(qū)動裝置5。驅(qū)動裝置5用作車輛用電動助力轉(zhuǎn)向系統(tǒng)的驅(qū)動源。首先,將參照圖1對驅(qū)動裝置5的示意構(gòu)型進行描述。驅(qū)動裝置5是一體地具有馬達10和用于控制馬達10的控制器60的機電式驅(qū)動裝置。
      [0021]馬達10是三相無刷馬達并且包括外殼11、定子14、轉(zhuǎn)子17、旋轉(zhuǎn)軸23、第一框架30、第二框架40、以及貫穿螺栓50。
      [0022]外殼11是由軟磁材料制成的圓筒形構(gòu)件。
      [0023]定子14具有裝配在外殼11的內(nèi)部的圓筒形定子芯15。繞組16圍繞定子芯15纏繞。
      [0024]轉(zhuǎn)子17可旋轉(zhuǎn)地設(shè)置在定子14內(nèi)部并且包括轉(zhuǎn)子芯18、多個第一磁極19、以及多個第二磁極21。轉(zhuǎn)子芯18具有圓筒形形狀并且與定子芯15同軸。各個第一磁極19在轉(zhuǎn)子17的周向方向上以相等的間距設(shè)置并且固定至轉(zhuǎn)子芯18的外壁表面。各個第二磁極21設(shè)置在第一磁極19之間并且固定至轉(zhuǎn)子芯18的外壁表面。
      [0025]旋轉(zhuǎn)軸23與轉(zhuǎn)子17成一體并且沿著轉(zhuǎn)子芯18的旋轉(zhuǎn)軸線22延伸使得旋轉(zhuǎn)軸23與轉(zhuǎn)子17—起旋轉(zhuǎn)。
      [0026]第一框架30包括覆蓋外殼11的敞開端12的第一蓋31。第一框架30具有沿轉(zhuǎn)子17的徑向方向從第一蓋31向外突出的多個第一凸緣32。第一蓋31通過設(shè)置在第一蓋31的中央處的軸承38支承旋轉(zhuǎn)軸23的一端。第一凸緣32包括凹入部分34和通孔36。凹入部分34在第一凸緣32的與第二凸緣42相反的側(cè)表面33上凹入。換言之,凹入部分34朝向第二凸緣42凹入。通孔36穿過凹入部分34的底表面35的中心。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三個第一凸緣32并且這三個第一凸緣32在第一框架30的周向方向上以相等的間距布置。
      [0027]第二框架40包括覆蓋外殼11的敞開端13的第二蓋41。第二框架40具有沿轉(zhuǎn)子17的徑向方向從第二蓋41向外突出的多個第二凸緣42。第二蓋41通過設(shè)置在第二蓋41的中央處的軸承48支承旋轉(zhuǎn)軸23的另一端。第二凸緣42在第二框架40的周向方向上的與第一凸緣32的通孔36相對應(yīng)的位置處具有內(nèi)螺紋43。在本實施方式中,設(shè)置三個第二凸緣42并且這三個第二凸緣42在第二這框架40的周向方向上以相等的間距布置。
      [0028]貫穿螺栓50包括頭部51、軸部52、以及螺紋部分53。貫穿螺栓50從第一凸緣32的凹入部分34側(cè)插入通孔36。第一凸緣32和第二凸緣42通過將螺紋部分53旋入第二凸緣42的內(nèi)螺紋43中而緊固至彼此。如圖3中所示,凹入部分34的底表面用作為用于貫穿螺栓50的底座表面。換言之,貫穿螺栓50的頭部51接觸在底表面35上。
      [0029]控制器60包括諸如功率模塊和微型計算機之類的電氣部件,功率模塊和微型計算機兩者構(gòu)成設(shè)置在固定至第一框架30的殼體61內(nèi)部的逆變器(未示出)??刂破?0根據(jù)從各個傳感器輸入到控制器60中的信號來控制施加于定子14的繞組16的通電。當各相的繞組16依序切換時定子14產(chǎn)生旋轉(zhuǎn)磁場。由于旋轉(zhuǎn)磁場,因此轉(zhuǎn)子17與旋轉(zhuǎn)軸23一起旋轉(zhuǎn)。
      [0030]第一框架30和第二框架40由壓鑄鋁合金制成使得框架30和框架40都具有高的熱輻射性能。諸如轉(zhuǎn)子17和定子14之類的其它部件可以被精確地保持在第一框架30與第二框架40之間。具體地,第一框架30包括附接部(未示出),用于安裝控制器60的電子部件的基板固定至該附接部。附接部可以由第一框架30與第二框架40精確地保持。
      [0031]下面,將參照圖1至圖5對馬達10的特征性構(gòu)型進行描述。將虛擬地穿過旋轉(zhuǎn)軸線22和通孔36的軸線71的直線限定為虛擬線72。此外,將虛擬地與旋轉(zhuǎn)軸線22同心并且穿過通孔36的軸線71的圓被限定為第一虛擬圓73。
      [0032]如在圖1至圖4中所示,凹入部分34的圍繞底表面35定位的側(cè)壁表面包括第一壁表面74、第二壁表面75、以及一對第三壁表面76。第一壁表面74定位在相對于通孔36與旋轉(zhuǎn)軸線22相反的一側(cè)上。第二壁表面75定位在相對于通孔36更靠近旋轉(zhuǎn)軸線22的一側(cè)上。每個第三壁表面76定位在第一壁表面74與第二壁表面75之間并且連接第一壁表面74的側(cè)部與第二壁表面75的側(cè)部。
      [0033]如圖5中所示,當限定出虛擬地與通孔36同心的第二虛擬圓77時,第一壁表面74具有垂直于軸線71且與第二虛擬圓77的一部分重合(即,相符或等同)的截面形狀。第二壁表面75和第三壁表面76定位在第二虛擬圓77的外部。
      [0034]如圖5中所示,在垂直于軸線71的截面平面中,第二壁表面75具有如下的彎曲表面,該彎曲表面具有定位在相對于通孔36與旋轉(zhuǎn)軸線22相反的一側(cè)處的曲率中心78。如圖3中所示,在虛擬線72所在的截面平面中,第二壁表面75在從底表面35到側(cè)表面33的方向上遠離軸線71延伸。
      [0035]如圖2和圖5中所不,第三壁表面76包括第一部分81和第二部分82。第一部分81在從第一壁表面74到第一虛擬圓73的方向上遠離虛擬線72延伸。第二部分82在從第一虛擬圓73到第二壁表面75的方向上朝向虛擬線72延伸。第三壁表面76的在第一部分81與第二部分82之間的連接部具有圓形形狀(參見圖2),第三壁表面76的在第二部分82與第二壁表面75之間的連接部具有圓形形狀(參見圖4)。第三壁表面76為包括彎曲表面和平坦表面的復(fù)合表面。
      [0036]根據(jù)具有如上所述的凹入部分34的本實施方式,凹入部分34的側(cè)壁表面與第一對比示例相比定位為距離軸線71 (參見圖2)更遠,在第一對比示例中具有圓形橫截面形狀的埋頭孔形成為凹入部分(參見圖6)。更具體地,在第三壁表面76的第一部分81與底表面35之間的倒圓角曲面83 (即,第三倒圓角曲面)和在第三壁表面76的第二部分82與底表面35之間的倒圓角曲面84( S卩,第三倒圓角曲面)距離通孔36的軸線71更遠。由此,與對比示例的曲率半徑相比,倒圓角曲面83的曲率半徑和倒圓角曲面84的曲率半徑可以設(shè)定為更大的值。
      [0037]在本實施方式中,在第一壁表面74與底表面35之間的倒圓角曲面85 ( S卩,第一倒圓角曲面)具有圓形形狀并且倒圓角曲面85的曲率半徑圍繞軸線71沿周向方向恒定。在下文中,倒圓角曲面85定位在虛擬線72上的部分稱為第一彎曲部分86。
      [0038]在第二壁表面75與底表面35之間的倒圓角曲面87 (B卩,第二倒圓角曲面)具有圓形形狀并且倒圓角曲面87的曲率半徑圍繞軸線71沿周向方向朝向兩邊緣部逐漸地增大。更加具體地,倒圓角曲面87定位在虛擬線72上的部分限定為第二彎曲部分88,并且倒圓角曲面87的曲率半徑沿從第二彎曲部分88的中心部到第三壁表面76的第二部分82的方向連續(xù)地增大。
      [0039]在第三壁表面76的第一部分81與底表面35之間的倒圓角曲面83具有圓形形狀并且倒圓角曲面83的曲率半徑在從第一壁表面74到第一虛擬圓73的方向上連續(xù)地增大。在第三壁表面76的第二部分82與底表面35之間的倒圓角曲面84的曲率半徑圍繞軸線71沿周向方向恒定。
      [0040]在下文中,在第三壁表面76與底表面35之間的倒圓角曲面83和84的定位在第一虛擬圓73上的部分限定為第三彎曲部分89。如在圖3和圖4中所示,在軸線71和第一虛擬圓73存在的截面平面中的第三彎曲部分89的曲率半徑r3大于在虛擬線72存在的截面平面中的第一彎曲部分86的曲率半徑rl和第二彎曲部分88的曲率半徑r2。
      [0041]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馬達10中,第三彎曲部分89的曲率半徑r3設(shè)定為大于其它倒圓角曲面的曲率半徑,當負載施加至第一凸緣32時由于由貫穿螺栓50產(chǎn)生的緊固力,應(yīng)力易于在第三彎曲部分89處集中。由此,能夠減小施加至第三彎曲部分89的應(yīng)力集中,并且因此,第一框架30可以制成盡可能的薄,使得能夠縮小裝置尺寸。
      [0042]此外,在本實施方式中,倒圓角曲面87、83以及84的曲率半徑圍繞軸線71沿周向方向連續(xù)改變。由此,可以進一步減小局部地匯聚至凹入部分34的應(yīng)力集中。
      [0043]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一壁表面74在截面平面中具有與第二虛擬圓77的一部分重合(相符或等同)的截面形狀。另外,第二壁表面75和第三壁表面76定位在第二虛線圓77的外部。據(jù)此,能夠?qū)既氩糠?4的側(cè)壁定位為距離軸線71更遠。此外,凹入部分34的同樣距離軸線71更遠的部分的曲率半徑可以設(shè)定為更大的值。
      [0044]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壁表面75的截面形狀是具有曲率中心78的彎曲表面,曲率中心78相對于通孔36與旋轉(zhuǎn)軸線22相反地定位。換言之,第二壁表面75是朝向旋轉(zhuǎn)軸線22突出的彎曲表面,第二壁表面75的曲率半徑大于第二虛擬圓77的半徑。由此,與朝向通孔36突出的對比第二表面相比,可以減小在第二彎曲部分88處的應(yīng)力集中。
      [0045]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三壁表面76包括在從第一壁表面74到第一虛擬圓73的方向上逐漸遠離虛擬線72延伸的第一部分81。另外,第二部分82在從第一虛擬圓73到第二壁表面75的方向上逐漸朝向虛擬線72延伸。據(jù)此,凹入部分34的側(cè)壁表面可以遠離軸線71定位。此外,凹入部分34的同樣距離軸線71更遠的部分的曲率半徑可以設(shè)定為更大的值。
      [0046]在本實施方式中,倒圓角曲面87的曲率半徑在從第二彎曲部分88到第三壁表面76的第二部分82的方向上逐漸增大,倒圓角曲面83的曲率在從第一壁表面74到第二部分82的方向上逐漸增大。因此,可以進一步地減小在凹入部分34處局部匯聚的應(yīng)力集中。
      [0047]在本實施方式中,第二壁表面75從底表面35到側(cè)表面33遠離軸線71地延伸。由此,可以進一步地減小在第二彎曲部分88處局部匯聚的應(yīng)力集中。
      [0048]實施方式的改型
      [0049]第一壁表面或第二壁表面的曲率半徑可以不恒定。
      [0050]第二壁表面可以為平坦表面或包括平坦表面和彎曲表面的復(fù)合表面。
      [0051]通孔的軸線定位在其上的第二壁表面的截面形狀可以平行于通孔的軸線。
      [0052]第三壁表面可以僅由彎曲的表面構(gòu)成。在這種情況中,第三壁表面的曲率半徑可以為恒定的或者非恒定的。即,第三壁表面在垂直于通孔的軸線的截面平面中定位在第二虛擬圓的外部。
      [0053]凹入部分的側(cè)壁表面與底表面之間的倒圓角曲面的曲率半徑變?yōu)樽畲笾档奈恢每梢远ㄎ辉诘谌诒砻媾c底表面之間的倒圓角曲面中的任何位置。換言之,最大曲率半徑的位置可以定位為在第三彎曲部分上、相對于第三彎曲部分靠近于第一壁表面的位置、或者相對于第三彎曲部分靠近于第二壁表面的位置。
      [0054]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由鋁合金外的其他材料制成。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由壓鑄外的諸如切割之類的其它方法制造。
      [0055]可以形成兩個、四個、或者更多個第一凸緣和第二凸緣。此外,每個凸緣可能不一定沿周向方向以相等的間距形成。
      [0056]馬達可以在用于車輛的電動助力轉(zhuǎn)向系統(tǒng)外的其它裝置中使用。
      [0057]本公開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可以在本公開的意義范圍內(nèi)應(yīng)用各種改型。
      【權(quán)利要求】
      1.一種旋轉(zhuǎn)電機,包括: 定子(14); 轉(zhuǎn)子(17),所述轉(zhuǎn)子(17)設(shè)置在所述定子(14)內(nèi)并且能夠繞旋轉(zhuǎn)軸線(22)旋轉(zhuǎn); 外殼(11),所述外殼(11)容納所述定子(14)和所述轉(zhuǎn)子(17); 第一框架(30),所述第一框架(30)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11)的在所述轉(zhuǎn)子(17)的軸向方向上的一個軸向端部處,并且所述第一框架(30)具有沿所述轉(zhuǎn)子(17)的徑向方向從所述外殼(11)向外突出的第一凸緣(32); 第二框架(40),所述第二框架(40)設(shè)置在所述外殼(11)的在所述轉(zhuǎn)子(17)的所述軸向方向上的另一軸向端部處用以與所述第一框架(30) —起保持所述外殼(11),并且所述第二框架(40)具有沿所述徑向方向從所述外殼(11)向外突出的第二凸緣(42);以及貫穿螺栓(50),所述貫穿螺栓(50)穿過設(shè)置在所述第一凸緣(32)中的通孔(36)插入并且附接至所述第二凸緣(42),其中: 所述第一凸緣(32)包括凹入部分(34),所述凹入部分(34)從所述第一凸緣(32)的與所述第二凸緣(42)相反的側(cè)表面(33)朝向所述第二凸緣(42)凹入,所述凹入部分(34)具有底表面(35),所述貫穿螺栓(50)接觸所述底表面(35);并且 所述凹入部分(34)包括:(i)第一壁表面(74),所述第一壁表面(74)相對于所述通孔(36)定位在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22)相反的一側(cè)上;(ii)第二壁表面(75),所述第二壁表面(75)相對于所述通孔(36)定位在更靠近所述旋轉(zhuǎn)軸線(22)的一側(cè)上;以及(iii) 一對第三壁表面(76),所述一對第三壁表面(76)定位在所述第一壁表面(74)與所述第二壁表面(75)之間并且連接所述第一壁表面(74)與所述第二壁表面(75),所述第一壁表面(74)、所述第二壁表面(75)、以及所述一對第三壁表面(76)圍繞所述凹入部分(34)的所述底表面(35)定位,其中, 所述第一壁表面(74)與所述底表面(35)之間的第一倒圓角曲面(85)的第一彎曲部分(86)定位在穿過所述旋轉(zhuǎn)軸線(22)和所述通孔(36)的軸線(71)的虛擬線(72)上, 所述第二壁表面(75)與所述底表面(35)之間的第二倒圓角曲面(87)的第二彎曲部分(88)定位在所述虛擬線(72)上,以及 所述一對第三壁表面(76)中的每個第三壁表面(76)與所述底表面(35)之間的第三倒圓角曲面(83,84)的第三彎曲部分(89)定位在與所述旋轉(zhuǎn)軸線(22)同心并且穿過所述通孔(36)的所述軸線(71)的第一虛擬圓(73)上,其中, 所述第三彎曲部分(89)的曲率半徑(r3)大于所述第一彎曲部分(86)的曲率半徑(rl)和所述第二彎曲部分(88)的曲率半徑(r2)。
      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旋轉(zhuǎn)電機,其中, 所述第二倒圓角曲面(87)的曲率半徑和所述第三倒圓角曲面(83,84)的曲率半徑圍繞所述通孔(36)的所述軸線(71)沿著周向方向改變。
      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電機,其中, 所述第一壁表面(74)具有垂直于所述通孔(36)的所述軸線(71)且與第二虛擬圓(77)的一部分相符的橫截面形狀,所述第二虛擬圓(77)是虛擬地與所述通孔(36)同心的圓,以及 所述第二壁表面(75)和所述一對第三壁表面(76)定位在所述第二虛擬圓(77)的外 部。
      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電機,其中, 所述第二壁表面(75)具有垂直于所述通孔(36)的所述軸線(71)且形成平坦表面或朝向所述旋轉(zhuǎn)軸線(22)突出的彎曲表面的截面形狀。
      5.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電機,其中, 所述第三壁表面(76)包括: 第一部分(81),所述第一部分(81)在從所述第一壁表面(74)到所述第一虛擬圓(73)的方向上遠離所述虛擬線(72)延伸;以及 第二部分(82),所述第二部分(82)在從所述第一虛擬圓(73)到所述第二壁表面(75)的方向上朝向所述虛擬線(72)延伸。
      6.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5所述的旋轉(zhuǎn)電機,其中, 所述第二倒圓角曲面(87)的曲率半徑在從所述第二彎曲部分(88)到所述第二部分(82)的方向上逐漸地增大,以及 所述第三倒圓角曲面(83,84)的在所述第一部分(81)與所述底表面(35)之間的部分的曲率半徑在從所述第一壁表面(74)到所述第二部分(82)的方向上逐漸地增大。
      7.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轉(zhuǎn)電機,其中, 所述第二壁表面(75)在從所述底表面(35)到所述側(cè)表面(33)的方向上逐漸地遠離所述通孔(36)的所述軸線(71)延伸。
      【文檔編號】F16B35/04GK104184244SQ201410224886
      【公開日】2014年12月3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6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13年5月27日
      【發(fā)明者】谷口真, 今井博史 申請人:株式會社電裝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