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速箱及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上開設有回流至油底殼的節(jié)流油路,節(jié)流油路上設置有對節(jié)流油路的流量進行控制的油量控制裝置。使得潤滑控制油路的潤滑油一部分輸入流量控制閥,一部分直接排入油底殼,在保證潤滑流量控制油路輸入流量控制閥中的油液具有足夠的油壓,需要提高油量控制閥的潤滑控制油路中的油壓,從而使得系統(tǒng)中潤滑油壓變大,即系統(tǒng)油路中的潤滑油量變大。因此當冷卻油路中潤滑流量不足時,通過在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上設置節(jié)油油路可以提供冷卻油路更多的油液,保證冷卻單元具有足夠的潤滑油量,無需對冷卻油路內的潤滑油量進行重新分配,解決對冷卻油量重新計算的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變速箱。
【專利說明】變速箱及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傳動設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變速箱及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
【背景技術】
[0002]如圖1所示,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的示意圖。
[0003]系統(tǒng)潤滑油路由油泵3'提供動力,系統(tǒng)中的潤滑油量主要由流量控制閥16'來控制。流量控制閥16'由油泵流量(油路4'-油路5'-油路6')和潤滑流量(油路11'-油路12')控制。
[0004]控制方程為:FS= Pl* Δ S+P2*S1..............式 I
[0005]其中:FS:為流量控制閥16'的回位彈簧的彈簧力
[0006]Pl:為油泵3'出口壓力(油路4'-油路5'-油路6')
[0007]Λ S:為Pl壓力作用的有效面積
[0008]Ρ2:為潤滑油路壓力(油路11'-油路12)
[0009]S:為Ρ2壓力作用的有效面積
[0010]當FS〈P1* Λ S+P2*S1時,流量控制閥16'打開,通過油路7'泄走多余的流量,F(xiàn)S>P1*AS+P2*S1,流量控制閥16'關閉,可以提高液壓系統(tǒng)及潤滑系統(tǒng)中的流量。通過上述的控制,可以保證潤滑流量穩(wěn)定在一定的范圍內。
[0011]潤滑油經液壓控制單元8'流入油冷器10',經過油冷器10'冷卻后,由油路(油路11'-油路21')到達各個冷卻單元(冷卻單元13'/冷卻單元15'/./冷卻單元17)潤滑,最終流入油底殼I'。通過潤滑單元前的節(jié)流孔(節(jié)流孔18'/節(jié)流孔19'/./節(jié)流孔20')大小調節(jié)來完成對潤滑流量的分配。
[0012]當變速箱某個冷卻單元的潤滑流量不足時,需要對各個冷卻單元潤滑流量的重新分配,通過計算更改各個冷卻單元前的節(jié)流孔大小,以保證系統(tǒng)中的油液按需求提供到不同的冷卻單元中,該計算過程很繁瑣,并需要做大量的仿真、試驗驗證,不僅增加的系統(tǒng)調節(jié)難度,也容易造成系統(tǒng)的不穩(wěn)定性。
[0013]因此,如何解決冷卻單元的潤滑油量變化需要重新分配油量的問題,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14]有鑒于此,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以實現(xiàn)解決冷卻單元的潤滑油量變化需要重新分配油量的問題;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變速箱。
[0015]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16]一種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包括設置有供油泵的動力供油管路,所述動力供油管路連通液壓控制單元,所述液壓控制單元輸出有油冷管路和液壓控制支路;
[0017]所述動力供油管路上開設有位于所述供油泵輸出側的油泵流量控制油路,所述油冷管路包括潤滑流量控制油路和冷卻油路,所述油泵流量控制油路和所述潤滑流量控制油路連通至流量控制閥;
[0018]所述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上開設有回流至油底殼的節(jié)流油路,所述節(jié)流油路上設置有對所述節(jié)流油路的流量進行控制的油量控制裝置。
[0019]優(yōu)選地,在上述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中,所述油量控制裝置為設置于所述節(jié)流油路上的節(jié)流孔。
[0020]優(yōu)選地,在上述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中,所述流量控制閥的泄油管路連通至所述油底殼或所述供油泵輸入側的動力供油管路上。
[0021]優(yōu)選地,在上述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中,所述油冷管路上連通有油冷器。
[0022]優(yōu)選地,在上述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中,所述冷卻油路包括多條冷卻支路,每個所述冷卻支路連通有冷卻單元,所述冷卻支路連通至所述油底殼,所述冷卻支路位于所述冷卻單元遠離所述油底殼的一側設置有節(jié)流孔。
[0023]一種變速箱,其內設置有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所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為如上任意一項所述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
[0024]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包括設置有供油泵的動力供油管路,動力供油管路連通液壓控制單元,液壓控制單元輸出有油冷管路和液壓控制支路。供油泵通過動力供油管路將潤滑油輸送到液壓控制單元,由液壓控制單元將潤滑油送入油冷管路和液壓控制支路,油冷管路對系統(tǒng)中的冷卻單元進行潤滑,液壓控制支路為液壓系統(tǒng)中的控制油路。
[0025]動力供油管路上開設有位于供油泵輸出側的油泵流量控制油路,油冷管路包括潤滑流量控制油路和冷卻油路,油泵流量控制油路和潤滑流量控制油路連通至流量控制閥。流量控制閥對系統(tǒng)油路內流量的大小進行控制,以保證系統(tǒng)內各位置的油壓在預定的范圍內。
[0026]控制流量控制閥的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上開設有回流至油底殼的節(jié)流油路,節(jié)流油路上設置有對節(jié)流油路的流量進行控制的油量控制裝置。在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上開設節(jié)流油路,使得潤滑流量控制油路的潤滑油一部分輸入流量控制閥,一部分直接排入油底殼,由于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中的一部分油液直接排入到油底殼,在保證潤滑流量控制油路輸入流量控制閥中的油液具有足夠的油壓,需要提高潤滑流量控制油路管路中的油壓,從而使得系統(tǒng)中潤滑油壓變大,即系統(tǒng)油路中的潤滑油量變大,因此當冷卻油路中潤滑流量不足時,通過在流量控制閥的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上設置節(jié)流油路對油量進行控制,以增加冷卻油路的流量,從而保證冷卻單元具有足夠的潤滑油量,無需對冷卻油路內的潤滑油量進行重新分配,解決對冷卻油量重新計算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8]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的示意圖;
[0029]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0031]如圖2所示,圖2為本發(fā)明提供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的示意圖。
[0032]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包括設置有供油泵3的動力供油管路4,動力供油管路4連通液壓控制單元8,液壓控制單元8輸出有油冷管路11和液壓控制支路
2。供油泵3通過動力供油管路4將潤滑油輸送到液壓控制單元8,由液壓控制單元8將潤滑油送入油冷管路11和液壓控制支路2,油冷管路11對系統(tǒng)中的冷卻單元進行潤滑,液壓控制支路2為液壓系統(tǒng)的控制油路。
[0033]動力供油管路4上開設有位于供油泵3輸出側的油泵流量控制油路6,油冷管路11包括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和冷卻油路21,油泵流量控制油路6和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連通至流量控制閥16。流量控制閥16對系統(tǒng)油路內流量的大小進行控制,以保證系統(tǒng)內各位置的油壓在預定的范圍內。
[0034]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上開設有回流至油底殼的節(jié)流油路23,節(jié)流油路23上設置有對節(jié)流油路23的流量進行控制的油量控制裝置22。在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上開設節(jié)流油路23,使得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的潤滑油一部分通過油路14輸入流量控制閥16,一部分直接排入油底殼1,由于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中的一部分油液直接排入到油底殼1,在保證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中的潤滑油通過油路14輸入流量控制閥16中的油液具有足夠的油壓,需要提高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管路12中的油壓,進而使得冷卻管路11中油壓變大,從而使得系統(tǒng)中潤滑油壓變大,即系統(tǒng)油路中的潤滑油量變大,因此系統(tǒng)油路可以提供冷卻油路21更多的油液,從而保證冷卻單元具有足夠的潤滑油量,無需對冷卻油路21內的潤滑油量進行重新分配,解決對冷卻油量重新計算的問題。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內的油液一部分進入節(jié)流油路23,一部分經油路14正常進入流量控制閥16,在油路14內油壓與原油路中油壓相同的情況下,無疑,油冷油路11中整體的油壓增加,即其內部油液量增加。
[0035]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油量控制裝置22為設置于節(jié)流油路23上的節(jié)流孔。節(jié)流管路23上設置油量控制裝置22,以對節(jié)流油路23內直接流入油底殼I中的液壓油的流量進行控制,避免油液的直接排放造成的油壓不足的問題,油量控制裝置22設為節(jié)流孔,由開設在節(jié)流油路23上的節(jié)流孔對節(jié)流油路23中油液的流量進行控制。
[0036]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流量控制閥16的泄油管路7連通至供油泵3輸入側的動力供油管路4上,或者泄油管路7直接連接至油底殼I。當系統(tǒng)油路中的流量增加時,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流入流量控制閥16的油壓與油泵流量控制油路6中的油壓作用在流量控制閥16上的作用力大于流量控制閥上的彈簧力時,流量控制閥16打開,多余的液壓油通過泄油管路7流出,將泄油管路7聯(lián)通至供油泵3的輸入側或油底殼,泄流的油液直接供入供油泵3,實現(xiàn)對油液能量的充分利用。
[0037]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油冷管路11上連通有油冷器10。潤滑油經液壓控制單元8的分油油路9進入油冷器10,經油冷器10加工后送入冷卻管路11,以對冷卻管路21中的冷卻單元進行充分的冷卻功能。
[0038]在本發(fā)明一具體實施例中,冷卻油路21包括多條冷卻支路,每個冷卻支路連通有冷卻單元,冷卻支路連通至油底殼I,冷卻支路位于冷卻單元遠離油底殼I的一側設置有節(jié)流孔。冷卻油路21連通多條冷卻支路,每條冷卻支路連接不同的冷卻單元,以實現(xiàn)對變速箱內不通過的冷卻結構進行冷卻,每個冷卻支路上設置節(jié)流孔,通過節(jié)流孔對不同冷卻單元所需的油壓進行控制,滿足不同的冷卻單元的供油需要。由于節(jié)流管路23的設計,使得冷卻油路11內液壓升高,因此可以通過調節(jié)節(jié)流孔對油量進行控制,而無需重新分配每個節(jié)流孔的大小,避免了重復計算的過程,無需再進行仿真、試驗驗證等工作,提高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如圖2中所示,冷卻單元對應變速箱中不同的冷卻位置,包括冷卻單元13、冷卻單元15.....冷卻單元17,對應地,每個冷卻單元的輸入端設置對油液流量進行控制的節(jié)流孔18、節(jié)流孔19.....節(jié)流孔20,以滿足不同冷卻單元的冷卻需求。
[0039]在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其它條件都不變的情況下,在控制流量控制閥16的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上增加一個節(jié)流油路23,其上設置節(jié)流孔,使?jié)櫥髁靠刂朴吐?2分為兩路,一路油路14控制流量控制閥16,另一路節(jié)流油路23流回油底殼1,即P5 = P3+P4(其中,P5為潤滑流量控制油路12的油壓,P3為控制流量控制閥的油路14的油壓,P4為節(jié)流油路23的油壓)。
[0040]則,潤滑流量控制閥16的控制方程為:
[0041]FS = Pl* Λ S+P3*S1............式 2
[0042]其中:FS:為流量控制閥16的回位彈簧作用力
[0043]Pl:為供油泵3出口壓力(油路4-6)
[0044]Λ S:為Pl壓力作用的有效面積
[0045]Ρ3:作用在流量控制閥16的壓力(油路14)
[0046]S:為流量控制閥16潤滑油路作用的有效面積
[0047]Ρ5:為潤滑油路壓力(油路11-12)
[0048]Ρ4:為節(jié)流油路23的壓力
[0049]Ρ5 = Ρ3+Ρ4
[0050]由上述式1、式2可知,當潤滑流量控制閥16受力平衡時,F(xiàn)S = Pl* Δ S+P2*S1 =Pl* Δ S+P3*S1。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可知,P2 = P3,則P5 = P3+P4>P2。即增加節(jié)流油路23之后,潤滑油路的油壓變大了,即潤滑流量變大了。因此,當任一冷卻單元的流量減小時,調節(jié)節(jié)流孔22,即可提供足夠的液壓油,無需在對每個節(jié)流孔進行控制,系統(tǒng)均可提供足夠的油液。
[0051]當然,也可以通過更改流量控制閥16潤滑油路作用的有效面積S來提高潤滑流量,從而提高系統(tǒng)油路中的液壓油量。
[0052]基于上述實施例中提供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本發(fā)明還提供了一種變速箱,其內設置有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該變速箱上設有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為上述實施例中提供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
[0053]由于該變速箱采用了上述實施例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所以該變速箱由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帶來的有益效果請參考上述實施例。
[0054]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55]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發(fā)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因此,本發(fā)明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有供油泵的動力供油管路,所述動力供油管路連通液壓控制單元,所述液壓控制單元輸出有油冷管路和液壓控制支路; 所述動力供油管路上開設有位于所述供油泵輸出側的油泵流量控制油路,所述油冷管路包括潤滑流量控制油路和冷卻油路,所述油泵流量控制油路和所述潤滑流量控制油路連通至流量控制閥; 所述潤滑流量控制油路上開設有回流至油底殼的節(jié)流油路,所述節(jié)流油路上設置有對所述節(jié)流油路的流量進行控制的油量控制裝置。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控制裝置為設置于所述節(jié)流油路上的節(jié)流孔。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閥的泄油管路連通至所述油底殼或所述供油泵輸入側的動力供油管路上。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冷管路上連通有油冷器。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卻油路包括多條冷卻支路,每個所述冷卻支路連通有冷卻單元,所述冷卻支路連通至所述油底殼,所述冷卻支路位于所述冷卻單元遠離所述油底殼的一側設置有節(jié)流孔。
6.一種變速箱,其內設置有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為如權利要求1-5任意一項所述的變速箱潤滑控制油路。
【文檔編號】F16H61/40GK104196991SQ201410429027
【公開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7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8月27日
【發(fā)明者】魏立梅, 宋廷彬, 張廣瀚, 郭鵬鵬, 朱順利, 于新濤 申請人:盛瑞傳動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