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夾管式吸沖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吸沖器,其設于飛行器的座椅下方,用于在緊急迫降或類似的飛行意外中吸收沖擊力,維護乘客的安全。
飛機的飛行速度很高,因此當發(fā)生非正常著陸或受到意外正面沖撞時,在降落或滑行中的乘客與座椅都會產(chǎn)生向下向前的沖力。因此,在飛機的座椅下方一般設置有吸沖器,以吸收該向前的沖撞力量,而使座椅與乘客所受的沖力降低,維護其安全。
這種現(xiàn)有的吸沖器,一般主要是依靠塑性變形來吸收座椅所受的沖撞能量。目前各型飛機上所使用的吸沖器各不相同,如
圖1所示的“翻腸式”,其由一內管10與外管11所構成。該內管10為一翻腸狀的雙層管體,且該內管10的外緣與該外管11的內部前緣固接。
該吸沖器當座椅結構中產(chǎn)生沖撞時,其內、外管會產(chǎn)生相對應的反向拉伸,如圖2所示,而該內管10在受拉伸時需要能量以產(chǎn)生翻腸變形,從而可分攤座椅與乘客所產(chǎn)生的沖量,藉此減少乘客受沖力影響而受傷的可能性,以維護其身體安全。
圖3為另一種常見的座椅吸沖器,其由內、外管12、13套合而成。該內管12外壁的適當位置處緊束有適當線徑的螺旋件14,該螺旋件14與外管13的內壁形成極緊密的配合。該內外管12、13在受力后,該內管12會相對于外管13而被拉出,其間藉該螺旋件14對外管13內壁所產(chǎn)生的摩擦,而達到吸沖的目的,其中圖3中假想線所示位置為拉伸前螺旋件14的位置。
由上述
圖1及圖3所示的吸沖器,具有相同的兩大缺點1、在制造上,因材料的穩(wěn)定性及尺寸公差對于沖力吸收的影響極為敏銳,故不易控制各成品吸收沖擊能力的可靠度。
2、在設計上,必須以實驗方式取得其沖擊吸收能力的多寡。當要做變更吸沖能力的設計時,又必須重新以實驗方式取得新的數(shù)據(jù),如此造成變更設計上的困難。
另外,美國第5,152,578號專利示出一種座椅吸沖器,其如圖4所示,其設計目的在于能容易地變更吸沖能力。該吸沖器由一內管15及一外管16構成,該外管16之一端為口徑逐漸擴大的喇叭口17,該內管之一端連設有一錐體18,當該內、外管15、16受力而相對拉伸時,該內管16的錐體18會擴大外管16的口徑,使外管16產(chǎn)生塑性變形(如圖6所示),以吸收沖量。其間,為了能確實得知其吸沖能力乃于該錐體上設有四個較凸的圓弧區(qū)(如圖5所示),因此,通過精確地改變四個圓弧區(qū)的長度,即可獲得所需吸沖能力的設定。
上述設計雖然能實現(xiàn)對吸沖量的容易變更。但由于錐體之圓周長有限,其可變更的范圍亦相對地會被局限住,而無法作較大程度的變更。故使用上尚難達理想。
有鑒于現(xiàn)有吸沖器在變更吸沖量的應變能力上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可適應安全設計上的需要,能容易地獲得所需的吸沖能力的吸沖器。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構造更為精簡,且制造更為簡易的吸沖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這樣一種吸沖器,其包括有一內管及一外管;其改進在于,該內、外管皆為方形管體,該內管相對應外端面的相對位置上分別設有向內凹陷的凹坑,而該外管相對應在相對二內端面上分別設有可嵌入該內管的凹坑內的圓弧形凸點;該外管凸點的圓弧面方向與內管的拉伸方向相同,且該凸點的周緣的橫截面亦為圓弧狀;是當內、外管作相對反向拉伸時,外管上的凸點在內管的管壁上形成一塑性變形凹溝狀軌跡的。
而且,在所述的吸沖器中,內、外管上所設定的凸點與凹坑數(shù)量可為多個,且可為前后設置,或設于另外二端面上。
本實用新型的構造、特征與功效,茲例舉一實施例參考附圖詳述于后。
圖1為現(xiàn)有翻腸式吸沖器的剖示圖。
圖2為現(xiàn)有翻腸式吸沖器的拉伸后的狀態(tài)圖。
圖3為另一現(xiàn)有吸沖器的剖示圖。
圖4為再一現(xiàn)有吸沖器的側視圖。
圖5為圖4吸沖器中的一零件的端示圖。
圖6為圖4吸沖器拉伸后的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夾管式吸沖器的構造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拉伸狀態(tài)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的構造圖。
圖10為圖9的A-A剖示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內、外管組合的實施例圖。
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吸沖器,如圖7所示,包括有一內管20及一外管30,該內、外管20、30皆為方形管體。該內管20相對應的外端面的相對位置上分別設有一向內凹陷的凹坑21,于內管20末端設有一止擋銷24,該外管30相對應在相對二內端面的適當位置處,分別設有圓弧狀凸點31,該圓弧狀凸點31恰可嵌入該內管20的凹坑21內,該外管30上的圓弧狀凸點31為二直交的圓弧形,且其中之一與內管20的拉伸方向相同。
本實用新型在內管20的二相對應外端面的每一個上,可以適當間隔分別設置有二個凹坑21,且該外管30上相對應兩內端面則各設置二個圓弧狀凸點31,而形成二組凸點31與凹坑21的設計,如圖7所示。當該內、外管20、30受力而作相對反方向拉伸時,如圖8所示,該外管3上凸點31即在該內管20上形成一凹陷的凹溝22(軌跡),該內管20形成凹溝22的塑性變形所需要的能量,即為將內、外管20、30拉伸所需要能量。如此,即可達到吸沖的目的。
而且,依設計的需要,吸沖力大小可利用上、下、左、右成對及前、后排列成一特定組合的凸點而變化。
例如本實用新型使用如圖7所示的上下成對、排列成前后二組的凹坑21與凸點31配合的設計,其吸沖能力可達一組凹坑與凸點設計的吸沖力的兩倍。
本實用新型在外管內壁上形成凸點31的方式很多,如
圖11所示的實施例,可將設有圓弧狀凸點31的片材32四片合圍成一管體,并將其上的各凸點31對正,然后嵌入內管20外端面上的凹坑21內,再一并置入外管30內,再在該外管外部以螺絲34旋入該片材32的螺孔33內,而使各片材32的位置固定住。若該位置僅需一組凸點31與凹坑21設計時,則其中一相對片材32上不設凸點31即可。
本實用新型的最大功效在于,當對一組凹坑21與凸點31設計在拉伸實驗中取得該內管20塑性變形所需的能量數(shù)據(jù)后,則在不同吸沖器所需不同吸沖能力的情況下,可迅速獲得合適的凹坑21與凸點31的不同數(shù)量組合,而不需再去另作實驗。此使改變吸沖能力設計所因應的處理方式簡單化且精確化。
本實用新型的凸點31的雙向周緣皆為圓弧設計,其目的在于動態(tài)沖擊過程中避免因高速拉伸動作使凸點31擠迫內管20管壁時,造成管壁的割破,而保證擠迫結構為溝狀的塑性變形。
本實用新型的外管剛性必然高于內管的硬度,而該內管又可以由與外管不同的材料制成,并可在實驗中取得各種材料在一組凹點31與凹坑21的設計下所能達到的吸沖能力。如此,在任何一種吸沖能力的需求下,本實用新型皆可迅速取得正確的選擇。
本實用新型不僅能實現(xiàn)對特定吸沖能力容易而正確的設定,且其在結構上較現(xiàn)有技術更為精簡,且更易于制造,實為一種優(yōu)良的設計。
權利要求1.一種吸沖器,其包括有一內管及一外管;其特征在于,該內、外管皆為方形管體,該內管相對應外端面的相對位置上分別設有向內凹陷的凹坑,而該外管相對應在相對二內端面上分別設有可嵌入該內管的凹坑內的圓弧形凸點;該外管凸點的圓弧面方向與內管的拉伸方向相同,且該凸點的周緣的橫截面亦為圓弧狀,是當內、外管作相對反向拉伸時,外管上的凸點在內管的管壁上形成一塑性變形凹溝狀軌跡的。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吸沖器,其特征在于,內、外管上所設定的凸點與凹坑數(shù)量可為多個,且可為前后設置,或設于另外二端面上。
專利摘要一種夾管式吸沖器,主要設于飛機座椅下方,而可在緊急迫降或類似意外事故中,吸收就坐乘客所受到的沖擊力量,以維護乘客的安全。其主要由內、外管套合而成,于內管的二相對外端面上分別設有相對應的凹坑,而于外管內壁上相對應設有可嵌入該凹坑的圓弧狀凸點,當內、外管作相對拉伸后,凸點會在內管上形成凹溝狀軌跡而使內管塑性變形,得以吸收能量。本實用新型的吸沖器結構簡單、制造容易。
文檔編號F16F13/00GK2244115SQ9522257
公開日1997年1月1日 申請日期1995年9月1日 優(yōu)先權日1995年9月1日
發(fā)明者韓偉國, 鄭忠雄 申請人:財團法人工業(yè)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