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閥門,尤其涉及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
【背景技術】
[0002]閥門是管路流體輸送系統(tǒng)中控制部件,它是用來改變通路斷面和介質流動方向,具有導流、截止、調節(jié)、節(jié)流、止回、分流或溢流卸壓等功能。
[0003]目前工程機械用板翅式換熱器普遍存在鼓爆問題,分析其原因:工程機械液壓系統(tǒng)中,由于液壓油流量變化導致冷卻器局部因液壓油堆積而造成瞬間油壓升高,從而導致通道爆裂。據(jù)業(yè)內不完全統(tǒng)計,僅泵車用液壓油換熱器鼓爆率達30%,而冷卻器鼓爆會對用戶造成一系列的問題:
[0004]1、機器無法作業(yè),耽誤工程進度;
[0005]2、液壓油損失,需要重新添加新的液壓油,增大了生產成本。
[0006]鑒于此問題,部分企業(yè)于換熱器的液壓油入口增設閥門,然而,現(xiàn)有的油閥均是在瞬間開啟到最大或瞬間關閉,并不能有效降低油壓,且增設的閥門易損壞,由此,急需解決。
【發(fā)明內容】
[0007]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以解決現(xiàn)有油閥易損壞的問題以及現(xiàn)有油閥無法有效降低油壓,板翅式換熱器依然容易發(fā)生鼓爆現(xiàn)象的問題。
[0008]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
[0009]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包括閥體,所述閥體的底部開有出液口,其頂部設置有開口,并連接有閥蓋,所述閥蓋上開有進液口,閥體內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動的設置有閥芯,所述閥芯與閥體內部的底面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所述閥蓋上開有與閥芯相配合的上限位槽口,閥體上開有與閥芯相配合的下限位槽口,所述上限位槽口與進液口相連通,且上限位槽口的口徑大于進液口的口徑,所述下限位槽口與出液口相連通,且下限位槽口的口徑大于出液口的口徑,所述閥芯上端的中心開有流體進口,其下端的中心開有流體出口,所述流體進口與流體出口相連通,且流體進口的口徑小于進液口的口徑。
[0010]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閥芯為圓柱形結構,所述閥體前、后兩側的內壁上開有與閥芯相配合的弧形槽,且閥體左、右兩側設置有起限位作用的限位板,將閥芯設置成圓柱形結構,減少其與閥體的接觸面積,降低其上下移動時的摩擦力。
[0011]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限位板與閥體為一體結構。
[0012]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流體出口的口徑大于流體進口的口徑,所述閥體上位于下限位槽口與出液口之間設置有卡槽,所述彈性裝置的下端抵靠在卡槽上,其上端抵靠在流體出口、流體進口連接處的臺階面上。
[0013]作為本發(fā)明的一種優(yōu)選方案,所述彈性裝置為彈簧。
[0014]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所述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結構簡單,易于實現(xiàn),其能將液壓的脈沖壓力產生在閥體中,并有效的降低壓力,從而杜絕了鼓爆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避免了冷卻器損傷。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發(fā)明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發(fā)明處于小流量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為本發(fā)明處于正常流量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0018]圖4為本發(fā)明處于大流量狀態(tài)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
[0020]1、閥體;2、閥蓋;3、閥芯;4、弧形槽;5、限位板;6、流體進口 ;7、出液口 ;8、進液口 ;9、彈簧;10、下限位槽口 ;11、流體出口 ;12、卡槽;13、上限位槽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1]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具體實施方式】來進一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梢岳斫獾氖?,此處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發(fā)明,而非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0022]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于本實施例中,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包括閥體I,所述閥體I的底部開有出液口 7,其頂部設置有開口,并連接有閥蓋2,所述閥蓋2上開有進液口 8,閥體I內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動的設置有閥芯3,所述閥芯3為圓柱形結構,所述閥體I前、后兩側的內壁上開有與閥芯3相配合的弧形槽4,且閥體I左、右兩側設置有起限位作用的限位板5,所述限位板5與閥體I為一體結構,所述閥芯3與閥體I內部的底面之間設置有彈簧9,所述閥蓋2上開有與閥芯3相配合的上限位槽口 13,閥體I上開有與閥芯3相配合的下限位槽口 10,所述上限位槽口 13與進液口 8相連通,且上限位槽口 13的口徑大于進液口8的口徑,所述下限位槽口 10與出液口 7相連通,且下限位槽口 10的口徑大于出液口 7的口徑,所述閥芯3上端的中心開有流體進口 6,其下端的中心開有流體出口 11,所述流體進口 6與流體出口 11相連通,且流體進口 6的口徑小于進液口 8的口徑,所述流體出口 6的口徑大于流體進口 6的口徑,所述閥體I上位于下限位槽口 10與出液口 7之間設置有卡槽12,所述彈簧9的下端抵靠在卡槽12上,其上端抵靠在流體出口 11、流體進口 6連接處的臺階面上。
[0023]本發(fā)明的工作原理為:
[0024]一、機械低頻工作,流量較小:液壓油由閥蓋2上的進液口 8經閥芯3的流體進口6進入閥芯3內,再由閥芯3的流體出口 11流出,通過閥體I底部的出液口 7進入冷卻器,由于低頻工作,壓力及流量均無較大波動,閥芯3的上部在彈簧9的作用下緊貼進液口 8、上限位槽口 13連接處的臺階面上,如圖2所示;
[0025]二、機械正常工作,正常流量:閥芯3的流體進口 6無法滿足正常流量需求,液壓油的油壓給予其向下的力,壓縮彈簧,帶動閥芯3向下,使得閥芯3上端與閥蓋2之間形成有間隙,部份液壓油進入閥體I內部,再由閥體I底部的出液口 7流出,此工況下,閥芯3位于閥體I內部的中間位置,液壓油由兩側進入閥體I內部,使的液壓油流量得到補償,從而保證液壓油流量不受影響,如圖3所示;
[0026]三、高強度工作,存在脈沖流量:當機械高強度工作時,液壓油會產生脈沖流量,即流量瞬間加大,其是造成產品鼓爆的主要原因,當流量瞬間加大時,閥芯3的流體進口 6處會產生較大壓力,進而帶動閥芯3下移,下移過程中,部分液壓油進入閥體I內部,由閥體I底部出液口 7流出,閥芯3繼續(xù)下移直至閥芯3的底部緊貼下限位槽口 10、卡槽12連接處的臺階面上,此時,出液口 7關閉,而閥芯3的流體進口 6又無法滿足流量需求,從而閥體I內會造成油量堆積,閥體I本身具有較強的承壓能力,不會鼓爆,此時,液壓油會通過流體進口 6慢慢將流量釋放,壓力會逐漸減小,在彈簧9的作用下,閥芯3會慢慢上移,進而出液口 7慢慢打開,直至恢復到正常流量狀態(tài)下,從而達到保證冷卻器內的安全不受脈沖壓力影響,即將液壓的脈沖壓力產生在閥體I中,達到避免損傷冷卻器目的,如圖4所示。
[0027]以上實施例只是闡述了本發(fā)明的基本原理和特性,本發(fā)明不受上述實施例限制,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發(fā)明還有各種變化和改變,這些變化和改變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fā)明范圍內。本發(fā)明要求保護范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權項】
1.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其特征在于:包括閥體,所述閥體的底部開有出液口,其頂部設置有開口,并連接有閥蓋,所述閥蓋上開有進液口,閥體內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動的設置有閥芯,所述閥芯與閥體內部的底面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所述閥蓋上開有與閥芯相配合的上限位槽口,閥體上開有與閥芯相配合的下限位槽口,所述上限位槽口與進液口相連通,且上限位槽口的口徑大于進液口的口徑,所述下限位槽口與出液口相連通,且下限位槽口的口徑大于出液口的口徑,所述閥芯上端的中心開有流體進口,其下端的中心開有流體出口,所述流體進口與流體出口相連通,且流體進口的口徑小于進液口的口徑。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閥芯為圓柱形結構,所述閥體前、后兩側的內壁上開有與閥芯相配合的弧形槽,且閥體左、右兩側設置有起限位作用的限位板。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與閥體為一體結構。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體出口的口徑大于流體進口的口徑,所述閥體上位于下限位槽口與出液口之間設置有卡槽,所述彈性裝置的下端抵靠在卡槽上,其上端抵靠在流體出口、流體進口連接處的臺階面上。5.根據(jù)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其特征在于:所述彈性裝置為彈So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一種流量控制緩沖閥,包括閥體,閥體的底部開有出液口,其頂部設置有開口,并連接有閥蓋,閥蓋上開有進液口,閥體內部的中心可上下移動的設置有閥芯,閥芯與閥體內部的底面之間設置有彈性裝置,閥蓋上開有上限位槽口,閥體上開有下限位槽口,上限位槽口與進液口相連通,且上限位槽口的口徑大于進液口的口徑,下限位槽口與出液口相連通,且下限位槽口的口徑大于出液口的口徑,閥芯上端的中心開有流體進口,其下端的中心開有流體出口,流體進口與流體出口相連通,且流體進口的口徑小于進液口的口徑。本發(fā)明能將液壓的脈沖壓力產生在閥體中,并有效的降低壓力,從而杜絕了鼓爆現(xiàn)象的發(fā)生,避免了冷卻器損傷。
【IPC分類】F16K17/20
【公開號】CN104896161
【申請?zhí)枴緾N201510333212
【發(fā)明人】劉仰樹
【申請人】無錫市豫達換熱器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9月9日
【申請日】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