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散熱好的剎車片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制動裝置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散熱好的剎車片。
【背景技術】
[0002]剎車片是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制動的執(zhí)行部件,剎車片通過夾住隨輪胎轉動的剎車盤,剎車片與剎車盤進行摩擦,從而實現(xiàn)汽車的制動操作。在制動過程中,剎車片與剎車盤之間進行摩擦并在短時間內積聚大量熱能,剎車片的溫度會在短時間內上升,當剎車片的溫度上升至一定值之后,剎車的制動效果會大幅度減退,并且,在剎車片與剎車進行摩擦的過程中,剎車片磨損會產(chǎn)生大量的粉塵,其粉塵堆積在剎車片上也會影響其制動效果,同時會產(chǎn)生噪音。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散熱好的剎車片。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好的剎車片,包括鋼背,所述鋼背的表面設有摩擦塊,所述摩擦塊的外周面由外弧端面、內弧端面和兩個平端面圍成,所述摩擦塊的表面中部設有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從所述內弧端面延伸至所述外弧端面,所述第一槽道的寬度從所述內弧端面到所述外弧端面逐漸增大,在所述摩擦塊的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槽道的兩側設有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所述第二槽道和所述第三槽道均從所述內弧端面延伸至所述外弧端面,所述第二槽道的寬度和所述第三槽道的寬度均從所述內弧端面到所述外弧端面逐漸增大;在所述鋼背的后部設有多個梯形圓孔,多個梯形圓孔呈弧形分布。
[0005]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道位于所述內弧端面的寬度為2.4mm,所述第一槽道位于所述外弧端面的寬度為4mm。
[0006]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槽道和所述第三槽道沿著所述第一槽道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0007]進一步地,在所述摩擦塊的左右兩端均設有第五倒角,所述第五倒角均從所述摩擦塊的表面到所述鋼背的表面逐漸傾斜。
[0008]進一步地,在所述鋼背的表面設有多個條形凸臺,所述條形凸臺嵌入所述摩擦塊的后部。
[0009]進一步地,四個所述條形凸臺一體成型于所述鋼背上。
[0010]進一步地,五個所述梯形圓孔呈弧形分布于所述鋼背后部。
[0011]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因為在摩擦塊的表面中部設有第一槽道,第一槽道的寬度從內弧端面到外弧端面逐漸增大,并且沿著第一槽道的中軸線對稱設置有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第二槽道的寬度和第三槽道的寬度均從內弧端面到外弧端面逐漸增大,剎車摩擦產(chǎn)生的粉塵和摩擦熱容易從第一槽道的內端往第一槽道的外端、從第二槽道的內端往第二槽道的外端及從第三槽道的內端往第三槽道的外端向外排出,有效地散出熱量;還因為在摩擦塊的左右兩端均設有第五倒角,減少了摩擦塊的表面摩擦層與剎車盤的接觸面積,降低了相互接觸產(chǎn)生的噪音,同時增加了摩擦層的耐磨性;還因為在鋼背的表面設有多個嵌入摩擦塊的后部的條形凸臺,增加了鋼背與摩擦塊的連接強度,減少震動和噪音;還因為在鋼背的后部設有多個呈弧形分布的梯形圓孔,可以大幅度提高剎車片的抗剪切強度,并且減輕剎車片的重量。
【附圖說明】
[0012]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0013]圖1示意性示意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給出的散熱好的剎車片的正視圖;
[0014]圖2示意性示意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給出的散熱好的剎車片的后視圖;
[0015]圖3示意性示意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給出的散熱好的剎車片的俯視圖;
[0016]圖4示意性示意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給出的散熱好的剎車片的仰視圖;
[0017]圖5示意性示意出圖1的A-A向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0019]參照圖1至圖5,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散熱好的剎車片,包括鋼背10,鋼背10的左右兩側均設有安裝耳11,在鋼背10的表面設有摩擦塊20,摩擦塊20的外周面由外弧端面21、內弧端面22和兩個平端面23圍成,在摩擦塊20的表面中部設有第一槽道24,第一槽道24從內弧端面22延伸至外弧端面21,深度一致,為8mm,第一槽道24的寬度從內弧端面22到外弧端面21逐漸增大,第一槽道24位于內弧端面22的寬度為2.4_,第一槽道24位于外弧端面21的寬度為4mm。
[0020]在摩擦塊20的表面位于第一槽道24的兩側設有第二槽道25和第三槽道26,第二槽道25和第三槽道26均從內弧端面22延伸至外弧端面21,第二槽道25的寬度和第三槽道26的寬度均從內弧端面22到外弧端面21逐漸增大,第二槽道25和第三槽道26沿著第一槽道24的中軸線30對稱設置。
[0021]在摩擦塊20的左右兩端均設有第五倒角27,第五倒角27均從摩擦塊20的表面到鋼背10的表面逐漸傾斜,第五倒角27相對于第一槽道24的中軸線對稱設置。
[0022]在鋼背10的表面設有多個條形凸臺12,優(yōu)選為四個條形凸臺12 —體成型于鋼背10上,條形凸臺12嵌入摩擦塊20的后部,這樣,有效提高了鋼背10與摩擦塊20的粘合度,增加了鋼背10與摩擦塊20的連接強度,減少震動和噪音。
[0023]在鋼背10的后部設有多個梯形圓孔13,優(yōu)選為五個梯形圓孔13呈弧形分布,梯形圓孔13的直徑在鋼背10上外大里小,可以大幅度提高剎車片的抗剪切強度,并且減輕剎車片的重量。
[0024]從以上描述可以看出來,采用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低噪音剎車片,可以達到以下技術效果:
[0025]一、因為在摩擦塊20的表面中部設有第一槽道24,第一槽道24的寬度從內弧端面22到外弧端面21逐漸增大,并且沿著第一槽道24的中軸線30對稱設置有第二槽道25和第三槽道26,第二槽道25的寬度和第三槽道26的寬度均從內弧端面22到外弧端面21逐漸增大,剎車摩擦產(chǎn)生的粉塵和摩擦熱容易從第一槽道24的內端往第一槽道24的外端、從第二槽道25的內端往第二槽道25的外端及從第三槽道26的內端往第三槽道26的外端向外排出,有效地散出熱量。
[0026]二、由于在摩擦塊20的左右兩端均設有第五倒角27,減少了摩擦塊20的表面摩擦層與剎車盤的接觸面積,降低了相互接觸產(chǎn)生的噪音,同時增加了摩擦層20的耐磨性;
[0027]三、由于在鋼背10的表面設有多個嵌入摩擦塊20的后部的條形凸臺12,增加了鋼背10與摩擦塊20的連接強度,減少震動和噪音;
[0028]四、由于在鋼背10的后部設有多個呈弧形分布的梯形圓孔13,可以大幅度提高剎車片的抗剪切強度,并且減輕剎車片的重量。
[0029]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主權項】
1.一種散熱好的剎車片,包括鋼背(10),所述鋼背(10)的表面設有摩擦塊(20),所述摩擦塊(20)的外周面由外弧端面(21)、內弧端面(22)和兩個平端面(23)圍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塊(20)的表面中部設有第一槽道(24),所述第一槽道(24)從所述內弧端面(22)延伸至所述外弧端面(21),所述第一槽道(24)的寬度從所述內弧端面(22)到所述外弧端面(21)逐漸增大,在所述摩擦塊(20)的表面位于所述第一槽道(24)的兩側設有第二槽道(25)和第三槽道(26),所述第二槽道(25)和所述第三槽道(26)均從所述內弧端面(22)延伸至所述外弧端面(21),所述第二槽道(25)的寬度和所述第三槽道(2)的寬度均從所述內弧端面(22)到所述外弧端面(21)逐漸增大;在所述鋼背(10)的后部設有多個梯形圓孔(13),多個梯形圓孔(13)呈弧形分布。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道(24)位于所述內弧端面(22)的寬度為2.4mm,所述第一槽道(24)位于所述外弧端面(21)的寬度為4mm。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道(25)和所述第三槽道(26)沿著所述第一槽道(24)的中軸線(30)對稱設置。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摩擦塊(20)的左右兩端均設有第五倒角(27),所述第五倒角(27)均從所述摩擦塊(20)的表面到所述鋼背(10)的表面逐漸傾斜。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鋼背(10)的表面設有多個條形凸臺(12 ),所述條形凸臺(12 )嵌入所述摩擦塊(20 )的后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其特征在于,四個所述條形凸臺(12)—體成型于所述鋼背(10)上。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其特征在于,五個所述梯形圓孔(13)呈弧形分布于所述鋼背(10)后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散熱好的剎車片,包括鋼背,鋼背的表面設有摩擦塊,摩擦塊的表面中部設有第一槽道,第一槽道從所述內弧端面延伸至所述外弧端面,第一槽道的寬度從所述內弧端面到所述外弧端面逐漸增大,在摩擦塊的表面位于第一槽道的兩側設有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第二槽道和第三槽道均從內弧端面延伸至外弧端面,第二槽道的寬度和第三槽道的寬度均從內弧端面到外弧端面逐漸增大。采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散熱好的剎車片,剎車摩擦產(chǎn)生的粉塵和摩擦熱容易從第一槽道的內端往第一槽道的外端、從第二槽道的內端往第二槽道的外端及從第三槽道的內端往第三槽道的外端向外排出,有效散出熱量。
【IPC分類】F16D69-00
【公開號】CN204512261
【申請?zhí)枴緾N201420834189
【發(fā)明人】陳明輝, 楊超
【申請人】力派爾(珠海)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7月29日
【申請日】201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