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轉軸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軸,尤其涉及一種轉軸。
【背景技術】
[0002]現(xiàn)有技術中,轉軸本體的潤滑主要采用人工定期加注潤滑油的方式,而人工加注潤滑油可能會產生多加、少加、加注時間不對的情況。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了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轉軸結構,采用油槽、儲油孔的方式使得轉軸本體在轉動時,能一直保持潤滑油充足的狀態(tài)。
[0004]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轉軸結構,包括轉軸本體,所述轉軸本體設有軸向且不貫穿轉軸本體的儲油孔,位于外表面的若干油槽,連通儲油孔與轉軸本體外表面的連接孔,及位于頭部且用于定位的軸肩;所述轉軸本體還設有收容于儲油孔的吸油件,及固定于儲油孔開口端的過油螺絲;所述過油螺絲設有連通儲油孔及外界的出油孔;所述儲油孔位于遠離軸肩的一端。
[0005]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套設于轉軸本體外周的軸套;所述轉軸本體與軸套轉動連接;所述軸套設有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轉軸本體轉動時,所述油槽的一段與進油通道連通。
[0006]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一活塞柱頭,及與活塞柱頭彈性連接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頭部固定于軸套,其尾部頂壓于活塞柱頭;所述轉軸本體的表面設有一凹槽;所述軸套設有用于安裝活塞柱頭及彈性件的安裝孔;所述轉軸本體轉動至凹槽與活塞柱頭相對時,活塞柱頭頂壓凹槽的底部。
[0007]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分別安裝于軸套兩端的左油封和右油封;所述軸套的兩端分別設有用于安裝左油封和右油封的油封孔。
[0008]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用于壓緊右油封的定位擋圈;所述定位擋圈固定于轉軸本體且位于右油封的外側。
[0009]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吸油件為棉線。
[0010]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吸油件為線狀海綿。
[0011]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油槽為螺旋線油槽。
[0012]其進一步技術方案為:所述油槽為直線油槽。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的技術效果是:一種轉軸結構,轉軸本體設有軸向的儲油孔,連通儲油孔與轉軸本體表面的連接孔,并且在儲油孔內設有吸油件,轉軸本體表面的潤滑油能通過連接孔進入到儲油孔中存儲;而連接孔的開口端固定有設有出油孔的過油螺絲,潤滑油可以通過過油螺絲傳輸至下一個需要潤滑的零件。同時,轉軸本體的表面設有油槽,潤滑油可以存儲在油槽內,使得轉軸本體轉動時,保持一個良好的潤滑狀態(tài)。
[0014]進一步,軸套設有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轉軸本體轉動時,進油通道的一端與油槽連通,潤滑油通過進油通道進入轉軸本體,而多余的潤滑油通過出油通道流出。
[0015]進一步,轉軸本體的表面設有一凹槽,活塞柱頭及彈性件安裝于軸套的安裝孔內,轉軸本體轉動至不同角度時,活塞柱頭分別頂壓轉軸本體的表面或者凹槽,使得活塞柱頭不斷的上下移動,引起軸套與轉軸本體之間的壓力變化,從而使得潤滑油能通過連接孔進入到儲油孔中。
[0016]進一步,左油封和右油封封住轉軸本體的兩端,使得轉軸本體及軸套中的潤滑油不會流出,從而減少了潤滑油的浪費和污染,同時也保持了轉軸本體及軸套之間的油壓,以到達良好的潤滑效果。
[0017]進一步,轉軸本體固定有壓緊右油封的擋圈,同時使得左油封壓緊于軸肩,從而使得左右油封的密封效果良好。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轉軸結構的爆炸視圖。
[0019]圖2為圖1實施例中軸套的剖視圖。
[0020]圖3為圖1實施例中轉軸本體的剖視圖。
[0021]附圖標記
[0022]10 轉軸結構I旋梭
[0023]2 轉軸本體21儲油孔
[0024]22 油槽23軸肩
[0025]3 軸套31左油封
[0026]32 右油封33進油通道
[0027]331 儲油通道34出油通道
[0028]35 安裝孔36左油封孔
[0029]37 右油封孔4活塞柱頭
[0030]5 彈性件6定位擋圈
[0031]7 錐齒輪8吸油件
[0032]9 過油螺絲91出油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3]為了更充分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下面結合示意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一步介紹和說明,但不局限于此。
[0034]如圖1所示,一種轉軸結構10,應用于繡花機的旋梭I潤滑,包括轉軸本體2、套設于轉軸本體2外周的軸套3、活塞柱頭4、與活塞柱頭4彈性連接的彈性件5、安裝于軸套3兩端的左油封31和右油封32、用于壓緊右油封32的定位擋圈6。軸套3固定于繡花機的機箱(圖中未示出),轉軸本體2的輸出端固定有旋梭I。
[0035]轉軸本體2設有位于外表面的油槽23,連通儲油孔(結合圖3)與轉軸本體2外表面的連接孔(結合圖3),及位于頭部且用于定位的軸肩25。
[0036]轉軸本體2的頭部固定有錐齒輪7,尾部傳動連接有旋梭I,其表面設有一凹槽24。轉軸本體2轉動連接于軸套3,其依次穿過左油封31、軸套3、右油封32、定位擋圈6。定位擋圈6固定于轉軸本體2且位于右油封32的外側,其壓緊右油封32于軸套3,同時軸套3壓緊定位擋圈6于轉軸本體2的軸肩25,使得轉軸本體2與軸套3之間密封性良好,軸套3及轉軸本體2之間的潤滑油不會從兩側流出,以減少潤滑油的浪費和污染,同時也保持了轉軸本體2及軸套3之間的油壓,以到達良好的潤滑效果。
[0037]軸套3設有進油通道33和出油通道34,用于安裝活塞柱頭4及彈性件5的安裝孔(結合圖2)。機箱的潤滑油從進油通道33進入軸套3,多余的潤滑油從出油通道34流出。
[0038]彈性件5的頭部通過螺柱固定于軸套3,其尾部頂壓于活塞柱頭4。轉軸本體2轉動至凹槽24與活塞柱頭4相對時,活塞柱頭4頂壓凹槽24的底部,轉軸本體2轉動至另一個角度時,活塞柱頭4頂壓轉軸本體2的表面,因此當轉軸本體2在轉動時,活塞柱頭4在安裝孔(結合圖2)內不斷的移動,不斷的擠壓轉軸本體2及軸套3之間的潤滑油,使得潤滑油由連接孔(結合圖3)進入儲油孔(結合圖3)。
[0039]轉軸本體2表面的油槽23可以存儲由進油通道33進入的潤滑油,因此轉軸本體2在轉動時,轉軸本體2與軸套3之間可以保持一個良好的潤滑狀態(tài),從而提高了轉軸本體2的使用壽命。
[0040]轉軸本體2還設有收容于儲油孔21的吸油件8,及固定于儲油孔21開口端的過油螺絲9,過油螺絲9設有設有連通儲油孔21及外界的出油孔91。吸油件8為棉線,其可以將轉軸本體2與軸套3之間的潤滑油通過連接孔22吸取到儲油孔21中存儲,并通過出油孔91傳輸至旋梭I進行潤滑,使得旋梭I在工作時保持一個良好的潤滑狀態(tài)。
[0041]如圖2所示,軸套3設有進油通道33和出油通道34,用于安裝活塞柱頭4(結合圖1)及彈性件(結合圖1)的安裝孔35,其兩端分別設有用于安裝左油封和右油封(結合圖1)的左油封孔36和右油封孔37,左油封31和右油封32與左油封孔36、右油封孔37之間為過盈配合。
[0042]潤滑油從進油通道33進入軸套3,而多余的潤滑油從出油通道34中流出,使得轉軸本體(結合圖1)與軸套3之間的潤滑油保持一個循環(huán)的狀態(tài)。
[0043]進油通道33還包括橫向的儲油通道331,其向軸向方向延伸,轉軸本體2轉動時,油槽(結合圖3)的一段與進油通道33連通,使得潤滑油進入到油槽(結合圖3)中。
[0044]如圖3所示,轉軸本體2的軸向設有不貫穿轉軸本體2的儲油孔21,連通儲油孔21與轉軸本體2外表面的連接孔22,其外表面設有若干螺旋線油槽23,及凹槽24,儲油孔21位于遠離軸肩25的一端。吸油件通過連接孔22將軸套3與轉軸本體2之間的潤滑油吸附到儲油孔21中,并在儲油孔21的開口端通過過油螺絲的出油孔(結合圖1)輸出,以到達潤滑旋梭(結合圖1)的目的。
[0045]于其他實施例中,油槽為螺旋線油槽,其可以是多段式,也可是是一段式。
[0046]于其他實施例中,吸油件為線狀海綿。
[0047]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轉軸結構,不需要人工定時定期的加油潤滑,就能使軸套、轉軸本體、旋梭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潤滑狀態(tài),降低了人工維護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軸套、轉軸本體、旋梭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能解決實際問題,可大力推廣應用于市場中。
[0048]上述僅以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以便于讀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僅限于此,任何依本實用新型所做的技術延伸或再創(chuàng)造,均受本實用新型的保護。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
【主權項】
1.一種轉軸結構,包括轉軸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本體設有軸向且不貫穿轉軸本體的儲油孔,位于外表面的若干油槽,連通儲油孔與轉軸本體外表面的連接孔,及位于頭部且用于定位的軸肩;所述轉軸本體還設有收容于儲油孔的吸油件,及固定于儲油孔開口端的過油螺絲;所述過油螺絲設有連通儲油孔及外界的出油孔;所述儲油孔位于遠離軸肩的一端。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套設于轉軸本體外周的軸套;所述轉軸本體與軸套轉動連接;所述軸套設有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所述轉軸本體轉動時,所述油槽的一段與進油通道連通。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一活塞柱頭,及與活塞柱頭彈性連接的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頭部固定于軸套,其尾部頂壓于活塞柱頭;所述轉軸本體的表面設有一凹槽;所述軸套設有用于安裝活塞柱頭及彈性件的安裝孔;所述轉軸本體轉動至凹槽與活塞柱頭相對時,活塞柱頭頂壓凹槽的底部。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分別安裝于軸套兩端的左油封和右油封;所述軸套的兩端分別設有用于安裝左油封和右油封的油封孔。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軸結構還包括用于壓緊右油封的定位擋圈;所述定位擋圈固定于轉軸本體且位于右油封的外側。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件為棉線。7.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油件為線狀海綿。8.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為螺旋線油槽。9.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轉軸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為直線油槽。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轉軸結構,包括轉軸本體,所述轉軸本體設有軸向且不貫穿轉軸本體的儲油孔,位于外表面的若干油槽,連通儲油孔與轉軸本體外表面的連接孔,及位于頭部且用于定位的軸肩;所述轉軸本體還設有收容于儲油孔的吸油件,及固定于儲油孔開口端的過油螺絲;所述過油螺絲設有連通儲油孔及外界的出油孔;所述儲油孔位于遠離軸肩的一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轉軸結構,不需要人工定時定期的加油潤滑,就能使軸套、轉軸本體、旋梭之間保持一個良好的潤滑狀態(tài),降低了人工維護的成本,同時也提高了軸套、轉軸本體、旋梭的使用壽命。本實用新型實用性強,能解決實際問題,可大力推廣應用于市場中。
【IPC分類】F16C3/02, F16N1/00
【公開號】CN205260587
【申請?zhí)枴緾N201521080344
【發(fā)明人】陳學生, 湯少平, 張葉輝
【申請人】江西禾豐電子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5月25日
【申請日】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