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以及產地偽裝的判定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通過調查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的多樣性而測定該土壤是否適合于農作物的培育的方法,以及通過將棲息于農作物上附著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的多樣性與作為該農作物的產地表示 的土地的微生物多樣性進行比較,從而判別農作物產地偽裝的方法。
背景技術:
以往,土壤是否健全是根據實際種植農作物后在其生長過程中是否發(fā)生病害來判斷的,病害發(fā)生后則采取撒農藥等措施。然而,撒農藥的措施存在損害土壤之類的問題。另外,作為種植農作物之前預測病害發(fā)生的方法,例如,采取根據過去的病害發(fā)生調查進行推測的方法。然而,為了提高預測精度,需要過去幾年的數據等,不能簡單、迅速地進行診斷。而且,也有去年還健康的土壤中突然發(fā)生病害的情況,難以事先預測土壤的健康狀態(tài)。于是,近年來科學地診斷土壤的健康程度的方法正被開發(fā),且要被實用化。作為科學的土壤的診斷方法,可舉出分析土壤中的陽離子交換容量或磷酸吸收系數、PH、養(yǎng)分含量等的化學診斷方法;分析土壤硬度或孔隙率、水分保持能力等的物理診斷方法等。然而,在這些診斷方法中,也僅限于片面地評價土壤的性質,為了更多面地進行診斷,需要并用多個土壤診斷方法。另外,對每個分析對象物質的提取成分,都需要分別注入、 過濾操作等,難以簡單而迅速地進行診斷。作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開發(fā)出分析環(huán)境DNA(eDNA),調查土壤中微生物的多樣性并進行診斷的生物學的診斷方法。專利文獻1專利文獻2 JP 特開 2007-000138專利文獻3 JP 特開 2006-329639但是,在這些方法中也需要提取DNA并進行分析,因此,需要專用裝置和專業(yè)知識。為此,難以簡單而迅速地進行診斷。
發(fā)明內容
于是,本發(fā)明的第一發(fā)明提供一種通過利用了作為診斷對象的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的生物學方法進行的土壤的診斷方法。其根據是,微生物物種越多的土壤,就是收成越好的土壤的事實。另外,特定土壤中的微生物物種的多樣性是通過以下方法診斷。首先,將被測土壤的懸浮液滴加到其至少一部分的消耗速度根據微生物物種而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中, 滴加后,觀察由微生物引起的各營養(yǎng)源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使用“其至少一部分的消耗速度根據微生物物種而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的理由,是因為利用微生物物種越多,就消耗越多的營養(yǎng)源的簡單的道理。本發(fā)明通過將如此測定的結果進一步作為一種“農作物培育度”而計算,由此明確表現土壤對農作物培育的適宜程度,從而提高了有效性。本發(fā)明的第二發(fā)明是,預先調查農作物中可成為產地偽裝的目標的產地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對將該產地作為生產地表示的農產品同樣調查農作物培育度,并將結果與上述產地土壤中的農作物培育度進行對比,由此對產地的偽裝進行判定。進而,技術方案3記載的第三發(fā)明,是對上述第二發(fā)明的產地偽裝判定方法的改進,即,通過對比特性值在營養(yǎng)源相互之間的比率來代替對比土壤的農作物的培育度,由此以更高的精度判定產地的偽裝,其中,所述特性值是針對各營養(yǎng)源算出的表示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傾向的特性值。根據第一發(fā)明,可利用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對土壤環(huán)境進行客觀、綜合的判斷。 另外,能夠實現更高精度的診斷乃至非常簡便的診斷,因此,能夠從容地應對顧客所要求的精度。而且,根據第二發(fā)明和第三發(fā)明,能夠通過簡便的方法判定農作物的產地偽裝。
圖1為第一發(fā)明的概念圖。圖2為第一發(fā)明的處理流程圖。圖3(a)為第一發(fā)明中利用回歸特性值平均法的第一實例的流程圖。圖3(b)為第一發(fā)明中利用回歸特性值平均法的第二實例的流程圖。圖4(a)為第一發(fā)明中利用平均數據回歸法的第一實例的流程圖。圖4(b)為第一發(fā)明中利用平均數據回歸法的第二實例的流程圖。圖5(a)為第一發(fā)明中利用簡便法的第一實例的流程圖。圖5(b)為第一發(fā)明中利用簡便法的第一實例的流程圖。圖6是作為回歸函數采用龔珀茲曲線(Gompertz curve)時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結果圖。圖7是作為回歸函數采用“y = ax+b"時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結果圖。圖8是作為回歸函數采用“y = ax"時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結果圖。圖9是作為回歸函數采用“y = b”時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結果圖。圖10為第二發(fā)明的示意圖。圖11為第二發(fā)明的流程圖。圖12為第三發(fā)明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涉及第一發(fā)明。實施例2涉及第二發(fā)明。實施例3涉及第三發(fā)明。另外, 本發(fā)明不受下述實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在不脫離其宗旨的范圍內,能夠以各種方式實施。[實施例1]< 概要 >本實施方式說明 農作物培育度的測定方法,其是通過觀察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物種對各種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從而測定該土壤中的微生物物種的多樣性,并用表示其多樣性程度的數值,作為表示該土壤是否適合農作物培育的頻數。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的概念圖。本發(fā)明的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首先采集被測土壤(場景(a))。用篩子篩所采集的土壤,并使之懸浮于緩沖液中(場景(b))。然后,將懸浮液滴加至分別填充了不同的營養(yǎng)源的培養(yǎng)基中(場景(C)),培養(yǎng)規(guī)定時間,觀察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場景(d))。然后,根據對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預測被測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量和其多樣性等,測定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 (場景(e))。< 構成 >圖2示出本實施方式的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方式的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試樣生成步驟(0201)、滴加步驟(0202)和觀察步驟(0203)。下面,詳細說明各步驟。“試樣生成步驟”(0201),是“作為微生物試樣生成被測土壤的懸浮液”的步驟。采集被測土壤的土(0204),懸浮在緩沖液中(0205),并稀釋至規(guī)定濃度(0206)?!氨粶y土壤”是指農作物培育度的測定對象的土壤。采集的土可以從被測土壤的一處采集,為了得到更高精度的測定結果,也可以從分別處于相隔較遠的多處采集。例如,從靠近道路的地方采集的土和從被測土壤的中心地帶采集的土,根據周邊環(huán)境,有時所棲息的微生物物種也不同,因此,考慮到這些因素,優(yōu)選從多處選取。用篩子篩所采集的土壤,去除石頭、草、廢棄物等即可。篩子的篩孔寬度優(yōu)選為 2mm。另外,也可以是4mm。而且,當不能通過4mm篩子的情況下,可不用篩子篩而直接使用。 對水分含量多的土壤,也可以先稍許陰干使之干燥后,再使用。
將采集到的土壤懸浮于滅菌磷酸緩沖液等緩沖液中,從而生成含有在被測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的“懸浮液”。用滅菌水或磷緩沖液將所生成的懸浮液稀釋至規(guī)定濃度,以調整“微生物試樣”。由于稀釋濃度直接影響因微生物引起的營養(yǎng)源的消耗量,因此要特別引起注意。即,將濃度稀釋為較低時,懸浮液中的微生物量減少,因此營養(yǎng)源的消耗速度變慢, 相反,將濃度稀釋為較高時,懸浮液中的微生物量增多,因此營養(yǎng)源的消耗速度提高。因而, 為了從特定量的被測土壤得到特定量的懸浮液,應倍加注意。特別是,需要注意在被測土壤之間不出現稀釋濃度的偏差?!暗渭硬襟E”(0202),是將所生成的微生物試樣即懸浮液滴加至多個營養(yǎng)源的步驟 (0207),其中,該多個營養(yǎng)源是其至少一部分的消耗速度根據微生物物種而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作為營養(yǎng)源,碳源、氮源、磷源、鉀源等有效,只要微生物能夠消耗,且根據不同的微生物物種其消耗速度也不同的營養(yǎng)源就沒有特別的限定??蓛H使用多種碳源,也可以并用氮源、磷源、鉀源、其他營養(yǎng)源。要想得到更高精度的測定結果時,優(yōu)選使用更多種營養(yǎng)源,要想更簡便且迅速地得到測定結果時,也可以僅使用碳源??筛鶕褂谜咚蟮臏y定精度、測定目的等適當地決定。滴加的懸浮液必須是規(guī)定量。特別是,要注意在被測土壤之間滴加量不出現偏差。“觀察步驟” (0203)是,上述滴加后觀察因微生物引起的各營養(yǎng)源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量的步驟(0208)。即,在各孔(well)中對試樣中棲息的微生物培養(yǎng)規(guī)定時間,觀察伴隨微生物的繁殖而消耗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袄塾嬒牧俊?,是指在各營養(yǎng)源中從培養(yǎng)剛開始后到規(guī)定時間的累計消耗量。另夕卜,作為累計消耗量,測定規(guī)定時間內殘存的營養(yǎng)源從而直接算出累計消耗量,除此之外, 累計消耗量還可以是根據培養(yǎng)基中依賴于微生物數量的氧化還原能力、濁度、呼吸量(二氧化碳發(fā)生量)、由色素引起的菌體的著色、因熒光染色得到的強度等的變化間接觀察的累計消耗量。另外,還可以是它們的組合。后者的方法是,例如將營養(yǎng)源與根據微生物的代謝反應發(fā)色的氧化還原發(fā)色試劑同時填充于各培養(yǎng)基中,從其發(fā)色濃度變化觀察累計消耗量。希望得到更簡便的土壤診斷時,可目視判斷發(fā)色度,觀察累計消耗量。另外,希望得到更高精度的土壤診斷時,通過將發(fā)色度數值化等進行詳細的計量,從而觀察累計消耗量?!耙?guī)定時間”是指觀察上述累計消耗量的時間的長短,可以以48小時左右作為標準,是能夠觀察微生物之間的消耗量之差所需要的充分長的時間。上述累計消耗量的觀察條件,即計量時間間隔、計量點數量等,可根據使用者所要求的測定精度、測定目的、被測土壤等適當地進行決定。農作物培育度是對各種土壤進行如上所述的觀察,并通過對它們的結果進行相對的比較,而判定這些各種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的相對的判斷,因此,累計消耗量的觀察條件必須在這些全部的被測土壤中設定為相同的條件?!稗r作物培育度”是根據以上觀察的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量而測定的。具體地講,根據觀察被測土壤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而從觀察結果得到的累計消耗量在各時間段的計量值,并通過回歸 分析等計算,來測定農作物培育度。利用回歸分析的理由是,通過提取以經過時間作為說明變量、以累計消耗量作為目的變量的一個函數,從而使與因微生物引起的營養(yǎng)源的消耗速度有關的一定的傾向,表現為由該函數表示的特定時間點的一個數值。<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的具體的方法>根據圖3 圖5,說明三種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的具體方法。第一方法是回歸特性值平均法,第二方法是平均數據回歸法,第三方法是不使用回歸分析的簡便法。另外,可僅利用在這些具體例中示出的方法中的一種方法,也可以組合地使用兩種以上方法。1.回歸特性值平均法回歸特性值平均法是對累計消耗量的計量結果進行回歸分析后,對根據回歸函數的規(guī)定的值進行平均的方法。此處,示出回歸特性值平均法中的兩個實例。一個是通常的回歸特性值平均法,另一個是利用平均信息量的回歸特性值平均法。圖3(a)表示通常的回歸特性值平均法的處理流程圖,圖3(b)表示利用了平均信息量的回歸特性值平均法的處理流程圖。1-1.通常的回歸特性值平均法(圖3(a))首先,對各營養(yǎng)源進行“累計消耗量(yi)_經過時間(χ)”曲線的回歸分析 (0301a)。此處,i(= l,2,...,n)是營養(yǎng)源的識別編號,所使用的營養(yǎng)源的數η為最大值 (以下相同)。因此,通過該處理,可求出η個回歸函數。接著,根據求出的回歸函數算出特性值(a i) (0302a)。即,通過該處理,按各營養(yǎng)源算出特性值(ai)。此處,作為特性值(a i),相當于由特定時間的回歸函數求出的累計消耗量的推定值、由特定時間的回歸函數的梯度求出的消耗速度的推定值、將培養(yǎng)開始后至特定時間的回歸函數的積分值除以經過時間得到的累計消耗量推定值的時間平均(以下簡稱為“累計消耗量推定值時間平均”)等。在此,對特定時間沒有特別的限定,但優(yōu)選為由微生物物種引起的消耗速度差最為顯著的時間,如該回歸函數達到拐點等幾何學上的特征的時間。接著,將算出的每個營養(yǎng)源的特性值(a i)對η個營養(yǎng)源總量進行平均,求出平均特性值(A) (0303a)。即,通過該處理,在一個被測土壤中求出一個平均特性值(A)??梢哉f平均特性值(A)越大,說明該土壤越是具有更高的微生物活性的對農作物培育良好的土壤。這是因為,由于在本件發(fā)明中使用了根據微生物物種的不同消耗速度 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因此,在微生物的種類少的土壤中,只消耗一部分營養(yǎng)源,其結果,平均后的特性值止于較低,與此相對,在微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的土壤中,充分消耗所有的營養(yǎng)源,其結果,平均特性值變高。進而,將該平均特性值(A)用于向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的轉換(0304a)。該轉換中的計算方法,只要是針對農作物培育度的計算結果,能夠比較出被測土壤之間以及標準土壤之間的優(yōu)劣的方法即可。例如,可根據與農作物培育效果明確的標準土壤的比較,劃分特性值的區(qū)間,從而轉換為A、B、C等階段性的等級。另外,如果能夠進行該比較,也可以單純使用特性值本身。此時,特性值本身為農作物培育度。因此,將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與標準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進行比較,當大于標準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時,則為更適合農作物培育的土壤。相反,當小于標準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時,為不適于農作物培育的土壤。另外,當不設定標準土壤,而是在兩個以上的被測土壤之間進行比較時,單純比較被測土壤之間的農作物育培育度的大小即可。另外,通過上述回歸分析處理(0301a)求出的回歸函數的種類沒有特別的限定,羅吉斯曲線(logistic curve)或其他的生長曲線適合。更優(yōu)選的是根據龔珀茲 (Gompertz)函數式的S型曲線(Sigmoid Curve)。另外,也包括一次回歸。此外,線性模式的精度雖然低,但在能夠抑制計算成本的方面有效。非線性模式雖然在精度高的方面有效, 但其計算成本相應地提高。另外,通過上述平均處理(0303a)進行的平均,只要是能夠從累計消耗量的測定結果中算出,就不特別限定于算術平均、幾何平均、調和平均等。對下面記載的平均也相同。1-2.利用平均信息量的回歸特性值平均法(圖3 (b))首先,對各營養(yǎng)源i進行“累計消耗量(yi)_經過時間(χ)”曲線的回歸分析 (0301b)。接著,根據求出的回歸函數求出特性值(ai) (0302b),將該特性值(α )對全部營養(yǎng)源進行平均,求出平均特性值(A) (0303b)。另外,到此為止,是與上述圖3 (a)中記載的步驟相同。接著,計算由步驟0302b按每個營養(yǎng)源算出的特性值(ai)的平均信息量(E) (0304b)。即,利用稱作平均信息量的概念,求出每個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的偏差。另外,對步驟0303b和步驟0304b的處理來說先進行哪一個步驟都可以。對平均信息量(E)的計算方法則后述。接著,將由步驟0303b算出的平均特性值㈧與平均信息量(E)相乘(0305b)。此處,累計消耗量對營養(yǎng)源的偏差越大,平均信息量(E)的值則越小,偏差越小則平均信息量 (E)的值越大。另外,可以說累計消耗量的偏差是指對各營養(yǎng)源的同化性的偏差,因此,可以說該平均信息量(E)是反映所棲息的微生物的多樣性的數值。因而,棲息的微生物的多樣性越大,該平均信息量(E)的值就越大,而多樣性越小,該平均信息量(E)的值就越小。因此,該乘積(AE)可作為反映被測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多樣性的指標用于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的測定中。因而,與1-1節(jié)中所述的方法同樣地,通過將該乘積(AE)轉換為能夠與標準土壤或其他被測土壤相比較的形式,或者,直接利用該乘積,作為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并作為其測定結果(0306b)。另外,平均信息量E是根據與引起現象i的概率pi有關的下式得到。E = - Σ pi log pi (其中,Σ是對 i 而進行。)現在,針對與各營養(yǎng)源i對應的特性值α i,若將其相對于全部營養(yǎng)源的合計的比率設定為Pi時,如下。pi = α i/ Σ α j 其中,Σ是對j而進行。當相對于全部營養(yǎng)源的ρ為l/n(n是營養(yǎng)源的數)時,平均信息量取最大值,若對數的底數為n,則成為1.0。此時,如下。 Ε = -Σ (α i/ Σ α j) Iogn pi = Σ α i Iogn pi/ Eaj另一方面,算術平均A如下,A=E a j/n因此,若將E與算術平均相乘,成為下式。AE = - Σ a i Iogn pi/n即,與單純平均相比較,只是增加了 logn pi的項,因此可視為一種加權平均。2.平均數據回歸法平均數據回歸法,是將累計消耗量在各時間的計量結果按照每個時間分別在全部營養(yǎng)源中進行“平均”后,將時間作為說明變量,將各時間中的該平均值作為從屬變量而進行“回歸”分析的方法。下面,說明兩種方法。一種是通常的平均數據回歸法,另一種是利用了平均信息量的平均數據回歸法。圖4(a)表示前者的處理流程圖,圖4(b)表示后者的處理流程圖。2-1.通常的平均數據回歸法(圖4(a))首先,每隔規(guī)定時間將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值(yi,t)對全部營養(yǎng)源進行平均 (Yt) (0401a)。即,通過該處理,根據按每個營養(yǎng)源得到的“累計消耗量值(yi,t)_經過時間 (χ)”曲線求出平均的一個“累計消耗量值(Yt)-經過時間(χ)”曲線。下面,利用該平均的一個“累計消耗量值(Yt)-經過時間(χ)”曲線測定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接著,進行該平均的一個“累計消耗量值(Yt)-經過時間(χ)”曲線的回歸分析 (0402a)。關于回歸分析,如“1.回歸特性值平均法”中所述。接著,算出根據回歸函數的特性值(a) (0403a)。關于該特性值(a),如“1.回歸特性值平均法”中所述。將該特性值(α)轉換為能夠與標準土壤及其它被測土壤進行比較的形式,或者直接利用該特性值,而作為農作物培育度,并作為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結果(0404a)。2-2.利用了平均信息量的平均數據回歸法(圖4(b))首先,將每隔規(guī)定時間將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值(yi,t)對全部營養(yǎng)源進行平均(Yt) (0401b)。接著,每隔規(guī)定時間算出累計消耗量值(yi,t)的平均信息量(Et) (0402b)。另外,對步驟0401b和步驟0402b的處理順序來說先進行哪一個步驟都可以。而且,將累計消耗量平均值(Yt)與平均信息量(Et)相乘,得到反映了每個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偏差的乘積(YtEt) (0403b)。接著,利用該乘積(AtEt),進行“YtEt-經過時間(χ) ”曲線的回歸分析(0404b)。然后,算出根據回歸函數的特性值(α) (0405b)。關于該特性值(α),如“1.回歸特性值平均法”中所述。將該特性值(α)轉換為能夠與標準土壤和其他被測土壤進行比較的形式, 或者,直接利用該特性值,而作為農作物培育度,并作為被測定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的結果(0406b)。 3.不使用回歸分析的簡便法下面,說明不采用回歸分析的更簡便方法的兩種實例。一種是不使用平均信息量的簡便法,另一種是利用平均信息量的簡便法。圖5(a)為前者的處理流程圖,圖5(b)為后者的處理流程圖。3-1.不使用平均信息量的簡便法(圖5 (a))首先,每隔規(guī)定時間將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yi,t)對全部營養(yǎng)源算出平均值 (Yt) (0501a)。即,通過該處理,由按每個營養(yǎng)源得到的“累計消耗量值(yi,t)_經過時間 (χ)”曲線,求出平均的一個“平均累計消耗量值(Yt)-經過時間(χ)”曲線。接著,對該“平均累計消耗量(Yt)-經過時間(χ)”曲線算出時間0至規(guī)定時間⑴的積分值⑶(0502a)。 接著,將積分值(S)除以經過時間(T) (0503a),將該商(M)轉換為能夠與標準土壤或其他被測土壤進行比較的形式而算出農作物培育度,或者,直接使用該商(M),而作為農作物培育度,并作為被測定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結果(0504a)。另外,當以相同時間間隔計量累計消耗量時,該方法在理論上與在上述“2-1.通常的平均數據回歸法”中回歸于一次函數 "y = b(b是常數),,的方法是相同的。3-2.利用平均信息量的簡便法(圖5 (b))首先,每隔規(guī)定時間將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yi,t)對全部營養(yǎng)源算出平均值 (Yt) (0501b)。算出每規(guī)定時間的累計消耗量(yi,t)的平均信息量(Et) (0502b),將其與由步驟0501b算出的平均累計消耗量值(Yt)相乘,得到反映了累計消耗量對營養(yǎng)源的偏差的乘積(YtEt) (0503b)。然后,算出“YtEt-經過時間(χ)”曲線的積分值(S) (0504b),將該積分值(S)除以經過時間(T) (0505b),將該商(M)轉換為能夠與標準土壤或其他的被測土壤等進行比較的形式,或者通過直接使用該商(M),而作為農作物培育度,并作為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的測定結果(0506b)。另外,當以相同的時間間隔計量累計消耗量時,該方法在理論上與上述“2-2.利用了平均信息量的平均數據回歸法”中的回歸于一次函數“y = b(b是常數)”的方法相同?!磳嵤├?的具體例〉下面,以實際的土壤為對象,介紹使用了實施例1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的具體例。利用BIOLOG公司制造的OmniLog系統(tǒng)(微生物鑒定系統(tǒng)),測定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在本實施例中,利用后述的氧化還原試劑的發(fā)色度,間接地觀察累計消耗量。1.微生物試樣的生成從被測土壤采集土,將其通過4mm孔的篩子。此處,當土的水分含量多時,在通過篩子之前陰干。另外,根據土的細度使用2mm孔的篩子,或者,不使用篩子而直接使用生土。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從四個被測土壤中采集土。該被測土壤的土壤編號分別為“1071”、 “1157”、“1433”、“321”。從通過了篩子的土壤中稱取10g,用90mL滅菌磷酸緩沖液(20mmol)稀釋10倍,將其以150 18Orpm的條件振蕩12小時 16時間。振蕩結束后,靜置3分鐘以上,取中間的lmL,用99mL滅菌水稀釋,制備1000倍稀釋液。2.對OmniLog系統(tǒng)的設定在OmniLog系統(tǒng)的GN2微孔板的各孔中,分別注入上述微生物試樣150 μ L。分別注入中使用1250yLX8聯移液管,微生物試樣是移到經過滅菌后的容器中進行。此處,在微孔板中設置有96(縱向8X橫向12)個孔,在各孔中,預先填充有水和95種碳源(表1)。另夕卜,在各孔中,還填充有干燥狀態(tài)的氧化還原反應試劑(2,5_ 二苯基-3-(l-萘基)-2H-四唑-3-鐵3- (1-萘基)-2,5- 二苯基-2H-四唑-3-鐵)。[表1]孔板的碳源種類
權利要求
1.一種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包括生成被測土壤的懸浮液作為微生物試樣的試樣生成步驟;將所生成的微生物試樣即懸浮液滴加至其至少一部分的消耗速度根據微生物物種而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中的滴加步驟;以及,滴加后觀察因微生物引起的各營養(yǎng)源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量的觀察步驟。
2.—種產地偽裝的判定方法,包括標準土壤采集第一步驟,從特定的農地采集標準土壤;標準土壤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第二步驟,將上述標準土壤的懸浮液滴加至其至少一部分的消耗速度根據微生物物種而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中,觀察因上述標準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物種引起的上述營養(yǎng)源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量,從而測定上述標準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被檢測土壤采集第三步驟,采集以上述特定農地作為產地表示的農產品上附著的土壤作為被測土壤;被測土壤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第四步驟,將上述被測土壤的懸浮液滴加至與上述標準土壤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第二步驟中使用的營養(yǎng)源同種的營養(yǎng)源,觀察因上述被測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物種引起的營養(yǎng)源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量,從而測定上述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以及,判定最終步驟,對上述被測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與上述標準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進行對比,當兩者的差超過規(guī)定值時,將上述農產品的產地表示判定為偽裝。
3.—種產地偽裝的判定方法,包括標準土壤采集第一步驟,從特定的農地采集標準土壤;標準土壤特性值計算第二步驟,將上述標準土壤的懸浮液滴加至其至少一部分的消耗速度根據微生物物種而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中,觀察因上述標準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物種引起的上述營養(yǎng)源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量,并針對上述每個營養(yǎng)源算出上述標準土壤的特性值;被測土壤采集第三步驟,采集以上述特定農地作為產地表示的農產品上附著的土壤作為被測土壤;被測土壤特性值計算第四步驟,將上述被測土壤的懸浮液滴加至與上述標準土壤農作物培育度測定第二步驟中使用的營養(yǎng)源同種的營養(yǎng)源,觀察因上述被測土壤中含有的微生物物種引起的營養(yǎng)源在規(guī)定時間內的累計消耗量,從而根據上述每個營養(yǎng)源測定上述被測土壤的特性值;以及,判定最終步驟,針對上述被測土壤和上述標準土壤計算上述每個營養(yǎng)源的特性值相互之間的比率即特性值相互比率,并對上述被測土壤的上述特性值相互比率與上述標準土壤的上述特性值相互比率進行對比,當兩者的差超過規(guī)定標準時,將上述農產品的產地表示判定為偽裝。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以及產地真?zhèn)蔚呐卸ǚ椒?,提供利用診斷對象的土壤中棲息的微生物的通過生物學方法進行的土壤的診斷方法。另外,由農產品上附著的土壤判別其產地的真?zhèn)巍1景l(fā)明的土壤的農作物培育度測定方法,包括生成被測土壤的懸浮液作為微生物試樣的試樣生成步驟;將所生成的微生物試樣即懸浮液滴加至其至少一部分消耗速度根據微生物物種而不同的多個營養(yǎng)源的滴加步驟;以及,滴加后觀察因微生物引起的各營養(yǎng)源的累計消耗量的觀察步驟。另外,通過將農產品上附著的土壤與作為產地表示的產地的土壤進行比較,從而判斷產地表示的真?zhèn)巍?br>
文檔編號G01N33/24GK102156185SQ20101011774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2月11日
發(fā)明者秦野彰二 申請人:日本有限公司Dgc綜合研究所